一個人的朝聖第二部結局如何解讀?
一個人的朝聖第二部最後,療養院院長菲洛米娜修女給哈羅德的信里附上了奎妮最後十二星期寫過的紙,然後說露西修女告訴她有個有法語名字的義工在幫她寫信,但又說是她聽錯了,所以結局是哈羅德沒看到這些列印出來的信也不知道奎妮和戴維之間的事嗎?????…還是說哈羅德看見了列印好的信書里並沒有提只是釋然了…
求解答 !!!剛看完有些迷惑.....
奎妮的懺悔回憶錄其實是在她的幻想中寫完的,她留給療養院的只是一札無法辨認筆跡的塗鴉。於是,她的懺悔、她的愛情、她的故事都隨著她的去世而煙消雲散。
※※※※※※※※※※※※※※※※※※※※※
續集《奎妮的情歌》帶給我的閱讀體驗遠不如第一部《一個人的朝聖》。第一部書最打動我的是哈羅德在獨自一人徒步旅行過程中的心靈成長,從一個害怕出眾、有點自卑的老頭,成長為獲得愛的勇氣的男人。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
而續集從奎妮的角度描述了她和哈羅德,以及其子戴維的故事。從情節上對第一部書是一個補充,卻從某種程度上破壞了我對奎妮的喜愛。
奎妮暗戀哈羅德二十多年,卻間接害死哈羅德患有抑鬱症的兒子戴維,她因愧疚感為哈羅德頂罪,保住了哈羅德的工作,而她亦選擇遠走他鄉,獨自一個帶著對哈羅德的愛和愧疚生活了二十餘年。
身患癌症的她自知時日不多,於是想把心中沒有表達的愛和未能說出口的愧疚在生命結束前全部告訴哈羅德。於是故事以奎妮在療養院寫回憶錄的形式展開,穿插哈羅德徒步來探望她的旅程進展。
雖然不喜歡這本書對奎妮形象的塑造,但對這本書的結局我相當滿意。奎妮的懺悔回憶錄其實是在她的幻想中寫完的,她留給療養院的只是一札無法辨認筆跡的塗鴉。於是,她的懺悔、她的愛情、她的故事都隨著她的去世而煙消雲散。
有時候真相併不重要。如果為了自己的愧疚感而把已經平復的往事再翻出來,就好象把已經癒合的傷口又用刀子隔開一樣殘忍。畢竟哈羅德夫婦最需要的是從戴維去世這件事情中走出來,而不是去了解什麼所謂的真相。而奎妮並不需要哈羅德的原諒,她更需要自己的接納和原諒。第一次回答於2016.6.16
第二次修改於2017.8.20,描述語言不夠連貫,稍做了一些補充。你好。以下是個人的理解,給你參考一下。
作者本人在書的前言寫到,奎妮會因為藥物產生幻覺。以及從歡笑的樹,治療過程中出現的馬之類的不會在病房出現的動物,還有奎妮服用的液體嗎啡可以看出來,奎妮會因為藥物產生一些幻覺。我覺得蕾秋用那種難以理解的語句和難以想像的畫面來描述一個病人的真實狀況。奎妮作為一個不能行動自如的病人,思考是她的全部,她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比如有幾個章節很短,是以奎妮的感官為主的,而且文章不是完全按時間順序來,這就表現了奎妮在等待過程中回憶和現實相互交織,思維之間的跳躍,記憶的突然翻湧,還有那種雜亂剪不斷的感覺。
這本書是圍繞奎妮給哈羅德寫信,以自敘口吻展開的。在奎妮第一次見到瑪麗·安貢努修女的時候,修女說:「我會以第一人稱來寫,假裝自己是你。我會轉抄所有的話。一個字都不會漏。」
最後一章菲洛米娜修女寫給哈羅德一封信,有這樣一段:「你能看出,這些紙上的東西並不成文,主要是一連串的塗鴉,破折號和標記。」
也就是說,奎妮最後寫成的東西沒人能看得懂,哈羅德最後也不會知道她想要坦白的秘密,因為奎妮在生病期間沒有跟任何人說過,除了瑪麗·安貢努,只有她自己清楚前因後果。她只是在寫她腦海中的長信。但是在奎妮的敘述中,我們很清楚地了解事情發展經過,了解她所有的心路歷程,這正是小說的神奇之處,我們站在書外的上帝視角知曉一切,而書中的人物只站在他們自己的人生里。奎妮以為她清清楚楚地通過書信表達了自己,她的確做到了,只是在自己的幻覺和想像里做到了。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表達清楚了,還是會有人不明白,有些事情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其實並沒有。
還有一點,瑪麗修女總是在他人不在的情況下出現,她和療養院里的人沒有過交流【從其他修女和病人的對話里可以看出來】。
至於最後病房裡的笑聲,「就好像有一個另一個人陪她一起,講了一些好笑的事情」,給瑪麗修女賦予更加神秘聖潔的色彩,她就像站在終點迎接朝聖者們的使者,迎接奎妮走向自己的終焉。奎妮終於也完成了自己的朝聖。瑪麗修女就像是上帝一般的存在,明朗而寬容。我不想爭辯是不是真的有笑聲,因為文章的意境已經達到了。但我認為瑪麗修女並不真實存在。
我覺得結局暗示了現實中根本沒有這個法語名字的修女,她是奎妮的想像,是一種寄託,奎妮和修女的爭論正是她內心矛盾的掙扎。本書開頭描寫修女高大得像個男人,有可能是映射了奎妮內心深處父親的形象。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_^很好的兩部書。第一部是哈羅德徒步中找到自己,第二部是奎妮在回憶中原諒自己。瑪麗修女並不存在,她即是天使,也是奎妮自己。我們跟作者或許永遠不會再見,但是她在書里的最後一句已經跟我們相識。
《一個人的朝聖1》是一種行為上的朝聖,而第二本書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朝聖。奎妮面對著死亡,我看到的更多是淡然與自身的原諒,而不是一個癌症病人本該有的絕望。哈羅德在朝聖中看清楚了過去,放下了心上的枷鎖與重擔,奎妮在朝聖中感受信仰的力量,獲得永恆的釋然。而讀者,亦在閱讀中經歷著一場朝聖。
沒有看第一部,直接看的第二部。
所有的信件都是奎妮癌癥狀態下在自己幻想中寫下的,現實中只是些不成文的東西,療養院也不存在瑪麗安貢努修女。哈羅德並不知道奎妮想說的這一切。
其實哈羅德也並不需要知道這一切,所有的故事和真相都只是奎妮死之前對自己的人生中不如意、過失、內疚的一種傾訴,一種釋放,她希望得到解脫,而內心平和的離開。所以她必須說出藏在內心二十多年的秘密,說出想讓哈羅德知道而一直不敢說的一切。因此哈羅德是不是真正知道並不重要,奎妮自己認為全部寫出來了,哈羅德終將讀到,就夠了。等待哈羅德來探望,並直面內心告訴他全部真相的這段歷程是屬於奎妮一個人的朝聖。
最後院長給哈羅德的信,是作者給出的總結。
我們可能並不理解哈羅德的旅程,不理解奎妮的等待,包括奎妮對平凡的哈羅德持久的暗戀等等,但我們並不需要也不可能去理解所有的一切,有時候有些事接收比理解更有智慧。珍惜感受生命中每一個平凡瑣碎的時刻,傾聽內心最真實的呼喚聲。
也許我們的路途不再會有交集,但遇到你我很高興。推薦閱讀:
※總裁文里有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扯的細節?
※如何挑選中譯的西方文學作品?
※哪個《神曲》中譯本最好?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看了感覺特別的悲哀。分明跨了年代,那種傳統的觀念還根植在人們心裡。?
※為什麼在中國思高本聖經比和合本聖經少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