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想聽聽各自的理解,不是翻譯?
這段翻譯的有漏洞,原文是有9喻的,而鳩摩羅什的金剛經只有6喻。九喻分別為,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這裡面前三喻是從造業之因的角度說,中間三喻是從業報之果的角度說,最後三喻是從三世的時間角度說。星代表凡夫因為無明其智慧如同星光一樣微弱,無法和日月同輝,翳代表凡夫因為我執如同帶有病眼一樣會見到無中生有的空花,燈代表凡夫因為貪愛而不斷輪迴如同為燃燈增添燃料而讓燈火不斷燃燒。幻是指業報之器界如幻,露是指業報之色身如露,泡是指業報之所受如泡。夢是指過去生如夢,電是指今生如電,雲是指烏雲,藏有雨水,是指未來生如同烏雲,藏有所造業因。
應作如是觀的如是就是如是我聞的如是,就是實實在在的意思,或者實事求是,觀就是思維,所以金剛經提倡實實在在的實事求是的觀察思維一切萬事萬物。以上九喻就是如是觀的結論,所以如果能像以上九喻那樣實事求是的觀待一切有為法就是佛教所提倡的正智或者正見。
以下是我的觀點的教證《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一切有為法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觀故 由以星等九事為同法喻,喻九種正智而觀於境,何謂九觀?應知即是九種所觀之事。何謂所觀?頌曰: 見相及與識 居處身受用 過去並現存 未至詳觀察 此中應觀見如星宿,謂是心法正智日明,亦既出已,光全滅故。應觀所緣境相,如翳目人睹發團等,是妄現故。應觀其識猶若於燈,此能依見由愛膩力而得生故。應觀居處猶如於幻,即器世間有多奇質,性不實故。應觀其身譬如露渧,暫時住故。觀所受用猶若水泡,其受用性是三事合所生性故。應觀過去所有集造同於夢境,但唯念性故。應觀現在事同於電,疾滅性故。應觀未至體若重雲,阿賴耶識在種子位,體能攝藏諸種子故。 作斯九種觀察之時,有何利益?獲何勝智?頌曰: 由觀察相故 受用及遷流 於有為事中 獲無垢自在此義云何?觀有為法有其三種,(一)由觀見境識故,即是觀察集造有為之相,(二)由觀器界身及所用故,即是觀其受用,於此由彼所受用也。(三)由觀三世差別轉故,即是觀其遷流不住,由此觀故,便能於諸有為法中,獲無障礙隨意自在。
把世界快進一萬倍的感覺吧。
不通過實修實證站到「無為法」的高度上拿啥來聊有為法……
我認為這句話沒有必要理解,好像就明擺著說,1+1=2。明明白白。
大致是說,你所感知的一切的事物,都是夢裡的事,都是幻化的,都是畢竟空的。
看看《四十二章經》第四十二章:達世如幻。比喻更多,涉及面更廣,且分的細,更有意思。
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盤。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
從佛言到如塗足油,是以佛智觀世間法;從視方便門到如四時木,是以佛智觀出世間法。《金剛經》上也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夢幻是假,泡影是空,露是無常,電是迅捷。
此外,佛這段譬喻是說有為法,不是一切法,無為法不在此譬喻之內。不需要理解^_^
一切有為法就是指蘊處界,借緣才能生起,有生必滅,無自性,不自在。都要依於第八識阿賴耶識自性,才能有作用。
南無佛法僧感恩題主開題!
末學剛回答的這篇前半段也可參考:
什麼是「我執」?怎樣去除「我執」? - 心理學有為法相對於無為,用如何能趣向無為(如實),來了解有為,可能較容易。
頭上安頭,對治,世間法,等等,可說是大家都知道的有為法。用古德的話說: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不用去追尋著甚麼,先別讓自己的"妄"繼續展現就好,如我們眼見、耳聽、意想等之後,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偏見、成見(妄)跟著由腦中釋放,能不被這些偏見、成見牽著走,就是息妄的第一步(先別要求自己能有不會有偏見、成見由腦中釋放的程度,先做到偏見、成見由於習性流露出後,不被影響)。(若看了這句,以為應該除妄,就落入"頭上安頭",用一個新妄來壓住原來的舊妄,殊不知,只須讓妄自己熄滅,不須用其他有為法硬加油添醋,如此而已。)
除妄,可說是有為,讓妄自己熄滅,並不能直接說是無為,因為無為所隱含的,並不只是沒有行為,而是其沒牽纏性,自在性。
所以,再用古德的話:
馬祖道一禪師: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道不用修,並不是真不用修,
而是強調,莫污染 (莫將原味 加油添醋)。中性的 覺知觀察(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好的辦法。
許多人用有為法,殊不知很可能變成頭上安頭,加一個妄來壓住原來的妄。學佛,其實 是教導我們,
別執於五蘊,
別被五蘊牽著走,最直接的,別做自己想法或思維的奴隸!能中性的覺知觀察,再加上佛陀所教導的四聖諦的修習,會讓我們不只是覺觀到世上因緣,更能讓我們實際體認:
執於五蘊時,種種有為的展現,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實的輪轉,…,愛、取、有、生,而憂悲惱苦。不執於五蘊時,種種無為的展現,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如實的自在。能不執於五蘊,通常不是,一想通就不執的,而是經歷四聖諦的修習,知道若落入有為(執於五蘊),的不如實性,所以自然的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再如何在有為下功夫,還是有為而已,無法趣向如實的。
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繼續看下去,以下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禪修的心得報告:
學習四念處 (中性的覺知觀察五蘊),
剛開始時,練習的是身念處,由於長時間的念住所緣,會讓人禪悅法喜,也就是慈、予樂,
自己能禪悅法喜(慈、予樂), 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禪悅法喜(慈、予樂), 自利利人。能由 身念處開始練習的人,
久了,會親身體驗體會初禪、二禪,能達到二禪的狀態,會讓自己較能親身體驗體會:"覺"、"如實"、"不加油添醋"的方向若能再深入覺觀苦集滅道, 就更能趣向如實。一旦能, 因覺觀四聖諦而生慧,經驗久了,就可能達到三禪(正念正智)。(末學所提的禪,不是四禪八定,而是佛說的四禪。)能達到三禪的人,就可開始拔苦(悲),
自己能拔苦(悲),將此方法推廣,讓人人都可拔苦(悲),自利利人。
所以,修習四念處,達到且熟悉心念處的人,
由於可以清晰覺觀到:念頭由腦中釋放後,產生了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有時候,同樣的念頭由腦中釋放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緒或沒有情緒,且有後續的副作用或沒有副作用,自己就會清楚,若被腦中釋放的念頭牽著走,是在懲罰自己(苦集滅道)。等練習到覺觀能力更強時,自己就會,覺觀到自己在同樣情境,能心不隨境轉的機緣,覺觀能力越強時,自己體會的就越貼切。練習,讓自己 時時 能 中性的覺知觀察,
是培養,不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最好的方法。
實修,可輔助自己驗證,正見的觀念。
進而,讓自己 親身體驗體會,而生"信"。(盲目的"迷"信 在佛教 是不被鼓勵的)世尊所教導的四念處禪修,是練習 覺觀 自己五蘊的好方法。
這方法:沒時間的人,用少許時間練習,有時間的人,用較多許時間練習。重點 都一樣:
訓練 自己 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沒有壓力,只有放鬆,
放鬆時,才易 念住所緣。所以,若每天只有幾個 十五分鐘,就只練習,幾個 十五分鐘,但,練習時 要 放鬆心情,輕鬆愉悅 的 練習 念住所緣。不給自己 任何壓力,是必要的。
練習時,就只是 念住所緣,有人 打斷時,因緣不具足,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愉快的,處理被打斷的因緣,處理完,還有時間就再念住,若沒時間,也欣然接受。禪修時,用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 的心態。
不在禪修時,也可 提醒 自己 時時 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微笑、放鬆、輕鬆、愉悅 的過日子。隨時,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然後 放下問題。儘力做事,但不強求完美,還有的瑕疵,留給將來再有機會 運作時,把握因緣努力。(我們 隨時 都可能犯錯,犯錯後要儘力改進,然後就放下,而不是掉悔。)所以,平時 就算還沒太多時間練習,
時時,覺知觀察自己的心態,並提醒自己,時時 微笑、放鬆、輕鬆、愉悅、不對抗、不排斥、不抱怨,讓自己練習覺觀,也會拓展自己的心態及心量。我們 生理的需求,或 過去的知識經驗,
都常會由腦中釋放,腦中釋放了訊息,我們該 選擇 被其 牽著走呢?還是 好的拿來用,沒用的放一邊呢?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有中性覺知觀察的能力 做任何事 都只會 儘力 而不執著。
"用而不執" 是 學佛人該學習的:學習了 佛法 "用而不執",無"法執";對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執",無"我執"。末學在這篇回答也略述了一些學佛的好處:
有興趣的話請參考:學佛修行現世能得到那些利益? - 自在之路的回答所以,練習四念處禪修,的短程目的:
當 眼見、耳聽、意念 ... 時:別將自己的,偏見、成見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一再的,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就算 能力還不夠,一旦污染 自腦中釋放了,也不需被牽著走,讓它去 莫管它 就好。)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備 覺觀能力,而不被 內外境 牽著走呢?
這五篇可參考:一篇敘述 四念處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紹 實修的方法 及 正見的觀念)(修行的次第是最需實修練習的,但前幾帖也值得多讀,加強正見的觀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99這篇也有敘述一些次第的重點:最近禪坐修行四念處,有感。望解惑? - 自在之路的回答一篇敘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維 的奴隸" (正見的觀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雜阿含經學習報告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27四念處 -- 如實修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84祝 早日成就!
感恩!祝福!我覺得可以這樣說,法,一切有為,作,如實觀照。道法自然,參天地變化,如夢幻泡影,雷鳴閃電,無窮變化,其規律盡為我窺,過去未來自省自證,方可得道天成,見性成佛。
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起念為有為,不起為無為這裡的念類似於欲這東西呢是夢是幻是泡是影是露是電,要不是虛的要不是容易消逝的。我經常把這句和清靜經這句一起想起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百度一下。
一切你覺得有意義的,就是有意義的。就佛教實證角度來說心外求法皆是外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就是說你見到的東西都不是真的,只有你的本來面目才是真的,而所有法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像道德經里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做有為法是為了最後達到無為,最後要明白這些法也是虛妄而已。
「應」作如是觀吧。須菩提問如何降伏其心。前面佛講的我們都不理解,或者操作起來很難下手,比如: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比如: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辦?沒關係,記住這四句。遇到內心糾結時,默誦n遍。因為: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人拜佛?佛自己都無欲無求 怎麼會成全世人所求?那不是與自己相悖么?
※我想要一種大愛的氣度,大氣的品格。怎麼才能從佛中獲得自己想要的?
※念佛一定要先出聲念之後才能默念嗎?
※在哪個網站,佛學講的比較好?
※什麼是真的「慈悲」?你遇到過的「慈悲」是什麼樣的?
TAG: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