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寶萊塢電影《帝國雙壁》?


作為擊敗了《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作品,其在中國的名氣卻並不大。此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畫面極其華麗並且乾淨。很多鏡頭美輪美奐,隨便截圖都堪稱藝術品。無論是建築還是服飾都精美考究,視覺效果非常好。要說不足的話就是劇情過於牽強,感情轉折有些生硬。

先說歷史背景:該片中的主要人物均在歷史上有現實原型。男主為馬拉塔帝國第二人佩什瓦巴吉·拉奧一世,女主為其第二任妻子瑪斯塔尼。兩人育有一子。

馬拉塔帝國崛起於十七世紀,存在了大約一百五十年。在十七世紀中期,統治印度大部分地區的莫卧爾帝國盛極而衰,特別是奧朗則布皇帝在位期間,莫卧爾帝國同印度南方的幾個政權進行無休止的戰爭,處於南北方交匯點的今馬是拉哈特邦地區秩序混亂,人民困苦。浦那城的一個小封建主後來稱為西瓦吉大帝的,起兵反抗莫卧爾帝國的統治。經過一系列極具戲劇性的事件(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游擊、刺殺、招安、再次造反……真是拍電影的好題材),馬拉塔帝國建立。後來又經過二三十年的混亂時期,到西瓦吉大帝的孫子夏胡統治時才恢復安定。就是這位夏胡,建立了佩什瓦制度。佩什瓦就是馬拉塔帝國的首相,或者說幕府將軍。在夏胡之後,馬拉塔帝國基本上都處於佩什瓦的統治之下。

而歷代佩什瓦中最成功的一位,就是本片男主的原型,繼承父親位置而成為第二代佩什瓦的巴吉·拉奧一世。此人在位期間大小數十戰役幾乎無一敗績,成功的將馬拉塔帝國從一個地方性政權擴張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權。

此人最大的目標就是佔領德里,消滅莫卧爾帝國。其在位期間的確發起了一次對德里的攻擊,並以少勝多殲滅了莫卧爾帝國的野戰力量。但是由於無法攻克德里堅固的城防,並且另一支莫卧爾大軍圍魏救趙直撲浦那,無奈只好撤軍。此戰後其認識到莫卧爾帝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故暫時停止了對德里的進攻。然而後來波斯的納迪爾沙政權卻趁莫卧爾帝國的虛弱一舉攻克德里,搶走了孔雀王座和大量珍寶(包括光明之山、光明之海兩顆大鑽石)。第一個攻克德里的名頭雖然被搶走,但也讓莫卧爾帝國受到重創。佩什瓦趁波斯人撤軍,決定第二次進攻德里,卻死於進軍途中。

電影中女主的故鄉小國本德爾坎德,本是莫卧爾治下一屬邦,趁馬拉塔帝國與莫卧爾帝國的戰爭宣布獨立。在莫卧爾帝國派軍鎮壓的時候,男主予以救援。於是女主的父親將大片國土、大量財寶贈予馬拉塔帝國,還將自己的女兒瑪斯塔尼嫁給了佩什瓦。

瑪斯塔尼的母親是來自波斯的穆斯林,因此瑪斯塔尼其實是「兼奉」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一個兼奉的例子)。這位瑪斯塔尼是當時印度有名的美人,並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同電影中表現的形象大體上差不多。

順便說下,印度人似乎對波斯美女一直有一種執念,流傳的愛情故事往往有波斯血統美女的參與。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泰姬陵那個泰姬。

這位瑪斯塔尼嫁給佩什瓦之後,的確引起了宮廷的振動。印度教集團不願意接納這個信仰異教的新人,而這位佩什瓦也的確應該對瑪斯塔尼有真愛,頂著巨大壓力依然與其育有一子,並的確與婆羅門鬧翻。

不過與其說是宗教原因,其實政治因素更加重要。一方面是所生子女的繼承權問題,另一方面如影片中佩什瓦的母親所說:「馬拉塔帝國正與莫卧爾人作戰,而你卻愛上了一個穆斯林?」

而男主的回答非常符合印度的政治正確:「我們要對付的是莫卧爾政權,而不是他們的宗教。」

那麼,什麼是印度的政治正確呢?其中之一就是宗教和諧,特別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和諧。近幾年寶萊塢拍了很多關於宗教的電影,基本都遵循從這個從尼赫魯時代流傳下來的政治正確。比如與本片同台競技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就是直接碰觸這個題材,還將涉及範圍從印度國內擴展到巴基斯坦。此前沙魯克汗主演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放到知乎上會被叫「洗地之作」。甚至很多不講宗教的影片也形成一種人員搭配上的慣例,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男主的兩位朋友法汗和拉朱分別是穆斯林和印度教背景。

此處必須提到幾年前寶萊塢的另一部大製作《阿克巴大帝》,此影片簡直是本片的一個鏡像。都是印穆通婚、男主是霸道君王,女主都被老頑固的婆婆迫害。只不過男女雙方的宗教信仰顛倒過來罷了。當然,結局是一悲一喜,同時《阿》片沒有本片中出現的瓊瑤劇情。

本片女主迪皮卡令人印象深刻,而女二也毫不遜色,氣質優雅高貴猶過之。後來才知道是出身環球小姐的大明星。這種搭配讓人想起同一個導演多年前的作品《寶萊塢生死戀》。兩片的歌舞段落都非常經典。

最後說下歷史上瑪斯塔尼的結局,似乎是在佩什瓦死後自殺殉夫了(不浪漫啊)。那這個是不是代表印度教勢力的一種接納呢?無論怎麼看都不是好的命運。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瑪斯塔尼的帽子很復古


#寫在前面的話# 求推薦類似優美到極致的印度宮廷電影

好久沒來知乎寫回答了,好像距離上一次寫回答已經有4個月了,這四個月有時候時常會來知乎上轉,但是一直沒有什麼想寫的答案。帝國雙璧,是這四個月以來最想寫答案的一篇。

前些日子,去看了印度的神片《巴霍巴利王》,正片一般,但是對其中的文化非常感興趣,我素來喜歡一些異文化。以前也系統地學習過宗教史,對印度的宗教文化也有這麼一些些的了解。在網易雲聽音樂的時候,在歌單里偶然看到了帝國雙璧,也翻譯成江山美人,也不知道是誰翻譯的,反正我一下子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了,之後搜索了一下,完全戳中我的點!兩個半小時,我刷著自己的流量一點都沒錯過的在bilibili上看完了(沒開彈幕)。

影片非常唯美,一度顛覆我對印度電影的想像,我知道印度電影不錯,像之前看的《我滴個神》,都覺得拍的非常好,很感人。但是這種唯美的宮廷巨制確實驚艷了我。真的是主角夠帥夠型,兩位女主角的顏值都非常在線,華麗的場景,唯美的歌舞,Mastani穿著裙子跳著舞轉圈的場景真是讓我這個女孩子都覺得傾心不已。為此,對印度文化和電影有了更深的興趣。

劇情很簡單,其實沒有什麼可聊的,但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罵Mastani,會講她是小三上位,舉著什麼真愛的名義?會說這是一部三觀不正的電影!但是很抱歉,我完全覺得重點並不在這裡,拋開現代的一夫一妻制度不談,為什麼這樣的故事一出來就一定會被罵?為什麼我不能看成這就是bajirao和mastani的真愛故事。

kashi在電影里有這麼一段台詞:

我愛你,但我希望我是你的愛人,而不是你的妻子。

——婚姻關係可能很深,但世界總是記得愛人。

正如豆瓣上所說——這段簡短的對話,透露了一個現代人不想承認,但又無法迴避的現實,那個曾經以愛的名義產生的婚姻,在時間的推移下,早已遠離了愛的本質,更多時候,它是一種很深刻的利益關係。

我們習慣通過婚姻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來評估婚姻的質量,而讓婚姻保持穩定、持久的往往不是愛情,而恰恰是經濟、文化、宗教等等非常現實的因素,現實是不浪漫的,世人總是歌頌浪漫的愛情,而不會讚揚現實的婚姻,事實上,很多時候,現實的婚姻是被批判的。

人類的矛盾在於總想將現實的婚姻和浪漫的愛情統一在一起,但理智告訴我們,這種可能真的非常渺小,因為即便以愛的名義走進婚姻的戀人,最終要面對和處理的是生活,不是愛情,而生活本來就是現實的,婚姻和愛情本來就是兩碼事,它們之間可以轉換、可以過渡,唯獨不能統一。於是,我們發現在那些保守的國度中,婚姻非常牢靠,但愛情卻很稀有,因為在那裡,兩個人的結合本來就是沖著穩固婚姻去的,而在開放的國度中,愛情遍地開花,離婚率卻高的離譜,因為以愛結合的戀人一旦無法適應婚後的現實,婚姻就將會破碎。

一言不合就要放圖片hhh。

另外,還有很多人罵男主渣。但是想說的是,在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絕對,是絕對沒有bajirao那種敢於對抗家族和承擔面對一切的勇氣。在現實中,大部分男人都是敢愛,敢渣,敢撩,卻沒有回家面對一切,敢於反家族的勇氣 。

這種愛情是不道德的,儘管我們可以承認它的真、它的必然性。很多人認為這樣的故事嚴重破壞了道德,但是這個故事本來就不是討論道德,而是陳述現實,現實不道德,但你不能否認它存在的事實,不是嗎?

三個人我都很心疼。Bajirao是個天才,起碼也是個軍事天才,可惜他的愛情得不到成全;Mastani根本就是個尤物,為了她心中的愛情走上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kashi無辜,做不到完全放手的成全,心裡又恨,驕傲都被踩碎,但是放不下對Bajirao的愛。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這麼厭惡Masitani,在各種評論區將她貶低得一文不值。可在我心裡她還是永遠的拉齊普特公主。我也設身處地地想了一下,如果我是kashi。

如果我的對手真的是Mastani,那我甘心放手Bajirao,這樣的對手我服,這樣的意志力這樣的美貌這樣的手腕,Bajirao不愛她我都不信,我作為一個女生我都愛,我都恨不起來。這樣的女子愛「kashi的丈夫」,證明了Bajirao確實非凡人。況且Mastani不是個壞女人,她並沒有壞心腸,從來沒有想過去害人。

但是,影片看完,我還是有疑問。並且這個疑問一直都沒能解答。

如果,我是講如果,如果Bajirao和Mastani 之間沒有這麼多的阻撓,沒有母親、弟弟、宗教等等的阻攔,也沒有辜負kashi的不舍,就那麼順理成章的在一起了,他們的愛情能保持多久呢?這是我最想問的,也是最疑惑的,也是最不敢肯定的。

我害怕,過了最美好的時光,Bajirao開始一點點發現Mastani身上的缺點,不好的地方,或者是太過倔強,或者是不如kashi那麼可愛……總之,時間才是消耗愛情的最佳的利器……Bajirao會愛她多久?

相反,正是來自各方的一直阻撓才不斷激發了Bajirao的驕傲,畢竟Mastani是他愛的人,可是他根本無力護她周全,總是在他不經意的一個轉身,Mastani和孩子就要面臨生死危險,Mastani被暗殺那裡,抱著孩子,一個人孤軍奮戰,作為母親同時又是一個戰士,Bajirao怎麼可能不心疼呢?所以在我看來,外界因素不僅不能拆散他們兩個,相反一直在幫助Mastani。Mastani抱著孩子倒在Bajirao懷裡的時候,Bajirao那個心疼的眼神啊。

越是反對,Bajirao就是越要專寵Mastani,他一個佩什瓦,卻連保護一個女人的權利都沒有?所以越是反對聲越大,他就越是要逆著來,因為你們這些人啊,已經不僅僅是Mastani的事情了,你們這是在挑戰Bajirao的驕傲。

最後,我完全被這麼華麗的印度宮廷電影圈粉了。最後一句話:還想看類似系列的印度電影,求推薦!另:迪皮卡太美了,完全像個歐洲人的感覺,根本不像印度人啊。


在寫另一篇影評寫得焦頭爛額就不甩嚴肅影評的畫風了,當時看微博上的安利,準備認真學習一個畢竟擊敗了個人蠻喜歡的《小蘿莉都猴神大叔》的史詩片《帝國雙璧》嘛,結果一看完蒙圈了。

總的來說,劇情倒不複雜,只是多重糾葛的人設不是很討喜。得承認我拿現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代特別是異國古代的婚戀觀是不合理的。但是「贈我以匕首,報之以瓊瑤」,為此不計代價,不計名分,不顧世俗、宗教對立的指責的愛情在我看來有它了不起的一面也有它過於極端的一面。而男主上一秒與原配妻子你儂我儂下一秒又與妾室之間生死戀的姿態叫我看得尷尬癌直發。感覺原配真的比較無辜了,滿心期許丈夫歸來,結果丈夫的匕首之交找上門來,再加上一個傳統強勢的母親,不靠譜的小叔子,接下來的宮斗戲碼自然一點也不稀奇。

當然宏大的場面、精緻的歌舞編排,養眼的卡司能作為最近一直刷一些有些乏味的文藝片之餘較為愉悅的調劑吧。此時不能無圖言……

男主人公功成名就的開始。

瑪絲塔尼的亮相。

戰爭場面。

這把定情的小匕首。

前方一波歌舞,阿三都是唱唱跳跳的畫風。但是這片其實處理的有些突兀,感覺像是為了歌舞而歌舞吧,突出女主色藝雙絕。這首《南達之子》調子節拍我get不到點,但女主儀態真漂亮,時而嬌羞又橫生媚態流轉。

不明白這位哥們此時究竟什麼心態。

夜訪,雖然兩情相悅但是因為一把匕首先撩了心弦,又有著宗教的隔閡,感覺女主在這場愛情里還是不平等啊。

在這裡被男主的母親懟,那邊男主又和嬌妻久別重逢溫存。

沒有女主的忽然出現,原配其實也是個很可愛的女人啊。

一個簡單粗暴偷看不成反被撩的情節。

舞劍這段情緒矛盾極了。

歌舞場面很漂亮,獨自咽下受到的不公和輕視,以歌舞姬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搖曳生姿的舞蹈還是顯得好卑微啊。

風雨定情。

請看連貫動作……

這部分開始到結尾比較觸動了,特別是兩人臨死那段鏡頭切換拍的很漂亮(我竟然忘記截圖就把它刪了,啊狗帶)。分明是遙遙無期的重逢,卻悄然永恆。

以上,我拿快遞去了。


《帝國雙璧》用死亡捍衛愛情

再通俗的故事,只要講述到位,都足夠動人。

瑪絲塔妮是打動我的,勇敢,美麗,既上的了戰場為國殺敵,又穿的上紅裝為愛舞蹈。

我相信她的部族是崇尚勇武的,否則不會連千嬌百媚的公主都能在戰場揮灑自如。

從小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公主,傾慕的,一定是那蓋世的大英雄。

巴吉拉奧就是這樣一位英雄。

為國家之志縱橫四野,不懼任何挑戰的真男兒。

命運幽秘一笑,安排了他們的相遇。

他們在戰場邂逅。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百戰成名的英雄在戰旗的飄揚下輕易俘獲了公主的芳心,鮮血與戰甲是他們最好的裝扮。

我想,在公主扮成衛兵闖入王帳時她沒有想到這意味著什麼,為了救國她不顧一切的殺掉帳內的衛兵,卻被一直冷眼旁觀的男人一腳踢倒。

鋼盔落下,飄逸的黑髮如絲如雲般滑落,她回眸,對上了他的眼。

那是綻放太陽光芒的一雙眼睛啊,如鷹如電,一瞬間,將你射穿。

瑪絲塔妮感到震憾。

也許從那一刻起,她就想到了自己會拋下王國追隨他至千里,背負著兩種不同宗教帶來的所有衝擊與壓力。

在文學創造中,我們需要刻意製造戲劇衝突來推動情節發展,加深人物形象。

印度是宗教大國,又受種姓制度影響,所以他們的愛情題材,經常圍繞宗教衝突與階級矛盾展開。

我不只一次被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愛情故事所感動,宗教的存在是為了讓人的生活更美好,而當這種意識形態被過度神化時,它對人就形成了一種限制和壓迫。

衣著習慣和生活方式可以忍受被壓迫,可愛,永遠是自由的。

所以當世人因宗教問題都在反對他們時,他們選擇了以死亡來捍衛愛情自由。

既然生註定要遭受禁錮,那就以死去獲得自由。

家族和宗教無法選擇,但情感是可以選擇的。創建於 2016-09-30


男帥女靚……另外

男主 渣死……家有愛妻,還在外面把持不住,亂來……

最無辜是正妻……要命的是呢個時候還不能離婚……

婆婆小叔子什麼的,這些人 。要不就硬氣抗爭到底,要不就認清現實……結果都沒做到最後,半途而廢……讓人唾棄……

好吧,大概文化不一樣……可能我偏頗了


這部電影我有太多話想說了,概括成一句就是別把一切都當成對愛情的考驗(這篇我也發在豆瓣上了)

電影本身的大製作大場面就不說了,隨便截個屏都能當壁紙。女主和女二都美到爆,而且演技在線,好評。然後主要針對劇情說幾句我是在b站看的這部,很有勇氣的開著彈幕看了,看來大家對這部電影的意見分歧很大,我自己的感觸也很深。

首先好多人說女主是小三,又有一堆人說那時候可以一夫多妻啊三你妹啊三,有人說男女主死掉是活該,也有人說是宗教壓榨人性才導致的男女主的愛情悲劇。首先我不認為男女主的愛情悲劇是由宗教導致的,是他們兩個拿很多他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當成了對自己的忠貞的愛情的考驗,所以把那些責任和義務棄之不顧了。沒錯他們為了自己的愛情確實放棄了很多,沒錯他們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國家和親人活著。但是男女主互許終身的時候已經預料到女主會受多大的委屈男主會受多大的阻撓,但他們還是結合了。

女主本來就是這個家的不速之客,你想大家日子過得好好的上有老下有小其樂融融,突然出來個不認識的女的要嫁給家裡的男主人,更何況她還不信印度教。這首先就造成了家人對女主反感的第一印象,想讓女主吃苦頭然後乖乖回家。男主沒有安撫家人,而是對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是暴力處理和恐嚇,這就導致了男主的家人更大的憤怒和不理解,然後男主是怎麼做的呢?冷落自己的正室夫人和孩子,陪女主不管家人辦的慶典使家人請來的婆羅門受辱,不顧家人的反對要認女主的孩子為正統失敗後給孩子改名換宗教,給女主封地並向弟弟(應該是弟弟吧有些臉盲)扔刀子,大軍在前自己一人跑回家救女主並向家族開戰。這些舉動只能讓家人更排斥女主,所以家人的反擊就是冷落女主,攔截男女主通信,不給女主派產婦,到最後直接趁男主出征把女主囚禁了。所以矛盾是一步步升級的,而男主並沒有起調和作用,反而是叛逆和挑釁,意思就是反正為要把女主寵上天你們拿我沒辦法。而女主只會被家人變本加厲地排擠。

而女主勇於追求真愛,我看彈幕好多人喜歡她都是因為勇敢,在戰場和是情場上都敢於出擊。我也很欣賞這一點。但她也是把一切都當作對自己愛情的考驗--突然出現說要嫁男主,婆婆家讓她住到妓院去,覺得是考驗,然後跳舞獲得男主注意;再提出要嫁男主,婆婆說你只能當舞女,覺得是考驗,拒絕給國王跳舞,向國王提出要嫁男主,吸引了男主注意,定下終身。可是家族那邊並沒覺得這是考驗你過了我們就歡迎你,她只是贏得了男主,她想到了自己的命運,但又沒有想到自己和男主將來的孩子的命運呢。還有就是男主給啥接受啥,我沒說這不對,但這個真的非常非常不利於她和男主家族之間的關係。男主凱旋迴來拋棄家人和她吃飯,得罪了婆羅門,開了個壞頭,家族丟臉,女主被追殺。男主給她封地,男主和弟弟當面爭吵,在男主家庭印象又差了。所以男主給她一個以她名字命名的宮殿的時候,男主的家族根本沒人搭理女主,只有原配夫人為了丈夫的面子走個過場。這樣下去男女主的孩子能得到啥。。。男女主的愛,但家族根本不care這個孩子了,最後還被追殺被囚禁。

所以說每個人都不止代表自己一個人,男主的行為導致了女主被男主家族進一步的排斥,女主間接把自己的孩子置於危險之地。愛情是偉大,但是不能不考慮後果,男女主不顧一切地相愛了,然後給周圍所有人發射了放射性地傷害。我覺得男主真愛女主,就應該想到女主會受多大委屈(而不是問問女主你接受嗎接受了哦那我們在一起吧),女主真愛男主,就該想到她會給男主家庭帶來多大隔閡。

至於三不三的事,既然能站在現代的角度討論古代的宗教,就不要站在古代的角度看婚姻了。要麼兩個都從現代觀點看,要麼兩個都從古代觀點看。不要說一夫多妻在那時候很正常哎,男女主都是因為宗教禁錮人性才死的(那拜託那時候因為宗教產生這麼大分歧也很正常哎)就算沒有宗教的壓迫,以男主全家對原配夫人的喜愛和男主對原配夫人和大兒子的冷落就沒有悲劇了?這只是悲劇的雙重性而已。最後很明顯男主的大兒子對男主全是怨恨了,很好理解,以前一家人關係很好,爸爸媽媽相愛,突然出現了個不認識的女的,自己的父親冷落自己的母親,還給那個陌生的女人建了給宮殿,母親也沒以前開朗了委曲求全卻還是落得一個人獨自垂淚。所以沒有宗教這就沒有悲劇發生了?明顯不是啊。一顆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了。

所以說啊,把啥都當成是對愛情的考驗,不管責任和義務,真的就是悲劇的源泉,不應該把一切歸於宗教。就算宗教背了壓抑人性的鍋人們也不要隨意放飛自我啊,放飛自我的後果就是自食因果,這因果真的都是自己種下的。

真的別把一切都和真愛扯上關係。責任和義務該擔起來就要擔起來。何況有時候放手才是真愛。


講真,看完這部片子突然覺得《長城》變得好看了……

國內要有哪個導演花了大價錢拍出一部這樣形式大於內容的片子,不被罵得狗血淋頭才怪……

B站彈幕主要由唾罵小三和渣男及其反駁、同情原配、爭論原配和女主哪個漂亮、吐槽女主舞技以及呼籲女主和原配百合等內容構成。

不知道導演到底要表達什麼。

彈幕里有人說「不能拿現代婚姻觀來套古代人」,然而原配明確地表達自己受到了傷害,而且周圍的人都未曾質疑過她表達這類情感的正當性,說明大家公認女主的行為確實傷害到了她的情感跟利益,這跟中國古代納妾完全不一樣。

而且女主明顯應該是知道,或者說不知道但也不在意男主的已婚身份的,這不是小三是什麼呢。。。

說是這片子三觀不正也沒啥問題。


我想以後再補照,理由是女主美得不像話,不印度很歐美。電影畫質畫質異常華麗清晰。

這是一個很俗很長的故事,公主的美麗勇敢英氣征服了首相,成了他的側室,後來首相的妻子接受了情人,相處愉快。本來可以happy ending的時候,宗教鬥爭異常殘酷的折磨著這對有情人,最後雙雙死去。

可以聯想,羅密歐和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基本情感路線就是這樣。

而且服裝豪,特效贊,顏值高,台詞亮。印度電影台詞還是聽靚的,很酥酥的。最高能的還是印度舞吧,雖然不能理解印度人為啥電影里這麼熱衷跳舞,但秉著每跳一支舞,每場一首歌都是鮮花盛開的熱鬧勁兒,我還是推薦了。觀影愉快喲!


女主的那舞蹈跳的是硬傷。男主的舞蹈比女主高的不知道哪裡去了,據說這倆本身是一對,男的得好好教教女主舞蹈。這片不如導演十四年前的寶萊塢生死戀。


這裡面的愛情,摻雜了報恩,聯姻,宗教,甚至命運!太過複雜,也有了太多的羈絆,太多的阻礙!真的很佩服瑪絲塔妮的勇氣與執著!但看到佩十納那樣愛她,護她,特別是最後看到他為了保護她,義無反顧的奔向湖中,奮力廝殺的那一幕!便覺得她付出的一切都值得!總之,很震撼於這部劇宏大的場面,驚艷的演員,精編的歌舞,已經艷麗輝煌的服飾!


本片在各個方面都十分優秀,同《埃及豔后》比肩。

本片不能簡單地以愛情片來看待,本片通過講述歷史上馬尼塔王國?時期這對著名的情侶的故事深刻地展現了印度的延續至今的社會弊端——等級制度,即不同種姓、不同宗教之間禁止婚戀,連王國貴族也不能例外。

泰戈爾寫過一篇《摩訶摩耶》?,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和這部影片表達的是同一類主題。

這部影片蘊含著強烈的對比——精美的布景、優秀的男女主角,他們本該擁有美好的結局,卻被作為統治階級的宗教的白色恐怖和輿論迫害所拆散,這無疑是一部優秀而有批判力的悲劇影片。


印度版新月格格


女主不被接受的原因是因為宗教呀,男主媽媽說她是小妾,所以不是第三者啊,是因為宗教不被接受而不是因為小妾的身份呀


很多人說不如《寶萊塢生死戀》,確實我也是這麼覺得,尤其是女主的舞蹈,古典舞底子太差了 第一段舞蹈看完後我就沒有興趣看下去了,尷尬癌都犯了

看下去的動力是宗教(我是一個穆斯林),影片不像是《寶萊塢生死戀》只是男女之間愛情那麼簡單了,涉及了政治 戰爭 宗教 權術試圖全力刻畫那個時代的面貌,從而電影擁有了宏大的世界,但是結尾卻只專註於男女主的愛情(甚至女二都沒有存在感,結局也沒交代)而且兩人(尤其女主)用一個看似浪漫感人揪心的方式「殉情」了。 (這裡給一個尷尬的微笑。)然後就戛然而止了(難道有彩蛋?然後我把字幕看完了。)

這完全是頭重腳輕啊!!!前面鋪墊了那麼多原來是為了顯示男女主的愛情有多偉大啊!!!根本不是歷史片啊!!根本就是愛情悲劇啊!!!

不過值得肯定的就是畫面依舊美的無可挑剔。(這是重點)

最後,先不說我朝觀眾能不能完全放下現有的愛情觀,先站在那個時代的視角(估計在那個時代罵的更凶了)。沒有小三原配一說!沒有!你們摸著良心想難道人不可能同時愛著兩個人么?在我看來女二完全符合了完美妻子的標準,女一完全是夢中情人的,就這樣的兩個人女人你們不會同時愛上????


推薦閱讀: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否被過譽?這部電影存在哪些瑕疵?
問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或者影評?
為什麼會有這麼爛的電影?導演是看不出來還是故意?
導演一般是在哪個階段知道自己手上的作品八成要成為爛片的?
如何評價電影《風聲》中各個主演的表現?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印度文化 | 印度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