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不愛聽二胡?

跟同齡人提起二胡 大多數回答都是覺得二胡太難聽 演奏起來像在辦喪事 或者問我「你一個女孩子學民樂為什麼不學琵琶或者古箏?」比起民族樂器 大多數人會選擇學習西洋樂器了

而且作為一個學二胡學了七年的女生 我也確實沒有喜歡上二胡


謝邀

以下為個人觀點,如果有什麼地方不對的還請各位指正,謝謝。

雖然二胡有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系統的發展起來卻也只有不到百年的時間。題主講到的小提琴卻已經有了幾百年的系統發展歷史(1800年左右歐洲好像都有音樂學院了,好羨慕…)。從這方面,二胡算是起步比較晚了,也感謝劉天華,閔惠芬等大師對二胡發展打下這麼好的基礎,讓我們後人在二胡演奏技巧更加多樣化。

講偏一點,民族音樂里包含著本民族的歷史,而中國近代的歷史是比較艱難的,抗日,內戰,文革,這些都影響著近代民族音樂的發展,例如一些民間聲樂作品,大多都描繪著中國人民怎麼怎麼困難,不怕艱險與敵人作鬥爭。因此,現在我們一聽就會覺得像這樣:「我的天吶怎麼這麼慘寶寶好可憐」

還有一個因素,在對二胡不怎麼了解的人眼裡,二胡曲目無非就是「賽馬 二泉映月 江河水 良宵 」這些演奏技巧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曲目(二泉是情感處理難,手法技巧比較簡單)。當然最出名的就是阿炳了,很多人基本上一聽你會拉二胡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拉二泉映月?」然後就腦補在街頭橋下拉二胡要飯的情景。不知道如果當初華彥鈞老先生穿著正裝端端正正的在音樂廳里來一曲二泉映月,現在估計就是另外一種眼光了。

題主說的「學了七年都沒有喜歡上二胡」,是指「二胡曲子都好難過我不喜歡」還是「為什麼聽著這麼好聽的曲子我拉的反而沒那種感覺?」說句實話,二胡是比較需要下功夫的樂器,音準,節奏,基本功少一分都不行,我小的時候被媽媽逼著練基本功,把我鎖屋子裡一鎖就是半天,那時候確實不喜歡,枯燥乏味,也想放棄過。但我媽跟我說了一句話讓我非常受刺激:「你現在想不學了,一開始你想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今天?你自己好好想想你對得起手裡這把二胡么?」然後就好好練了幾天,以後再枯燥再煩再不想練都逼著自己練,以前是現在也是。

總之,二胡還是有很多優美動聽的曲子的,姑蘇春曉,藍色星球:地球,二胡協奏曲系列,狂想曲系列,都是當代大師們盡心竭力創造出來的優秀作品,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二胡美好的一面給大家演奏出來,讓更多人改變對二胡是一種悲傷的樂器這種看法。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目的,也希望大家能多接觸一些二胡其他的曲子,多長長見識總是好的。

第一次寫這麼多,語序也亂,各位朋友湊合著看吧,有不對的我就改改,謝謝。


不知道答主坐標是哪裡

我這兒呢,同輩中要是會鋼琴、會小提琴,大家第一反應是好有氣質,但不稀奇。因為學鋼琴和學小提琴的都爛大街了。但是如果聽到某個人會二胡,一定會很好奇,很有興趣。

其實不喜歡二胡也不用強迫自己喜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有的人喜歡當王子公主,那就談鋼琴;奢華的宮殿和優雅的鋼琴要有多般配就有多般配。

有的人喜歡做紳士淑女,那就拉小提琴;女生一襲長裙伴隨柔軟的長髮,男生白色襯衫配上修長的手指,那畫面要有多美就有多美。

而我呢,追求竹杖芒鞋,所以對二胡很是喜歡。

題主如果有時間可以來杭州西湖逛逛。那是我開始喜歡二胡的起源地。說實話,西湖沒有很美,和她像的地方有很多,比她更有江南特色的湖畔也不少,為何她能一隻獨秀呢?簡單來說,因為人文。

歷史原因不探究,說說現在的西湖。一面湖,湖中船數只,橋數座,柳樹圍岸,遙望青山遠黛,回眸高樓林立。挺普通的景色,因為重要的是聲音。西湖邊上,不少人在拉二胡並不是在乞討,而是在與民同樂,就是大家認為很悲慘的樂器,活躍了整個西湖的氣氛(偶爾能聽到愛情買賣什麼的),有的人成群結隊拉二胡引來數人圍觀,有的人自帶凳椅獨坐湖邊奏樂並無人理睬卻怡然自得。

(圖來源於網路,侵刪)

這些人,這些聲音,融入了這片景。

你覺得鋼琴小提琴什麼的能融入嗎?也許古箏琵琶能融入,但是二胡是永遠的主角。

有些景,只有二胡配得上。

比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立馬來一曲《滿江紅》。分分鐘滿腔熱血意氣風發,想要帶兵打仗!

車向前 二胡《滿江紅》

又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刻來一曲《雁南飛》。驟雨初歇,傍晚時分,江天一色,引來無限遐思。

《雁南飛》-- 二胡獨奏:於紅梅,騰訊視頻,電影,電視劇,綜藝,新聞,財經,音樂,MV,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其實想想,二胡不比任何樂器差。

這個視頻是高韶青的《戰馬奔騰》,小提琴伴奏,注意結尾外國觀眾的反應。

高韶青演奏《戰馬奔騰》,騰訊視頻,電影,電視劇,綜藝,新聞,財經,音樂,MV,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行,你說這個是二胡曲目,二胡自然是佔優勢,那麼接下來請欣賞鄧建棟用二胡演奏的西方古典樂《小夜曲》。很好聽,很高雅,很有味道吧?和國外的鋼琴版小提琴版比較起來,獨有韻味。

鄧建棟維也納二胡獨奏音樂會《小夜曲》

最後,我放點大家一聽就能喜歡的二胡演奏的曲目。

1.《睡蓮》

賈鵬芳二胡演繹《 睡蓮》

2.《回夢遊仙》

迴夢遊仙.二胡獨奏版

3.《風居住的街道》

磯村由紀子 - 風の住む街 (風居住的街道: 鋼琴與二胡的對話)

4.《煙花易冷》

二胡版 煙花易冷

5.《最憶江南》

【二胡】最憶江南

6.《世界第一公主殿下》

【二胡帝】各種神曲二胡版【已更新《某科學的超電磁炮》OP】

總之,二胡的意境可以用一詩形容。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附上我的二胡照片(??ω??)??


謝邀。

答主學習二胡該有14年了,中途又學了鋼琴。對二胡喜歡過也嫌棄過,現在挺喜歡的。那麼說說我曾經嫌棄它的原因吧,其實我覺得可能是所有學二胡的小孩子們會有的心理,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這個原因就是土氣。

如題主所問,為什麼大家好像都想學西洋樂器?因為總覺得它們是高端的象徵。鋼琴小提琴自不必說,向來是熱門,象徵優雅高貴;薩克斯長笛等等也挺別緻曲調又悠揚;吉他等恰好又是文藝的標配。你說,西洋樂能不火嗎?

反觀民樂,古箏琵琶等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多,也帶著大家閨秀的氣息,讓人覺得有氣質。而二胡,大多數人從瞎子阿炳開始認識,總見乞討者拿把二胡拉,大概認為二胡=街頭藝術吧。再者二胡總是沉鬱、悲愴,常常是在哀樂中看到它的聲音。當然,喜悅激情者如《賽馬》也為人熟知,但總歸不能給人「高級感」。

我想,這些二胡給人留下的印象經過長年的累積已經固化。當年女子十二樂坊的出現,稍微挽回了一點二胡的顏面。讓人看到它的活力、優美。

那麼為什麼我現在又喜歡二胡了呢?

因為我們要看到二胡的多種可能。

它可以悲到令人動容,同樣可以輕快到令人載歌載舞。一些傳統曲目的韻味自不必說。現代二胡大家如周維老師,他的一些改編令許多經典曲目在二胡上重放光彩。現在更有許多古風愛好者用二胡演繹諸多唯美古風曲。至於二胡的國際化,我們可以看到從小提琴移植而來的曲目是非常考驗人的,五線譜教學也逐漸普及。

聽完這些,你會愛上二胡嗎?

用二胡演奏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夠了:)


瀉藥 ヽ(??ω?? )ゝ啊噠

我學二胡已經10年了,對二胡這個樂器以前是爸爸逼著學,後來就熱愛上了,因為我覺得它更有一種古典之美。而且我比較喜歡古風,二胡善於演奏各種古風的歌曲,並且二胡相比於其他樂器比較難,但是如果學好以後,就能準確的把握音準高低和旋律的強弱。我後來學了大提,我覺得有二胡的基礎,學起來特別容易,所以說,二胡是一門很好的樂器。?? ( ′? ? `? ) ??

首先呢,大家最先認為的二胡就是二泉映月這種悲傷的調調,然後會聯想到阿炳……對,就是內個瞎子阿炳。在風中用二胡演繹著自己的悲傷故事。

再者,二胡的琴弦比起西洋樂中的小提琴就更纖細,所以就比小提的聲音更為柔軟。如果說小提的音色像是西方的塗著紅唇的自信女人,那麼二胡的音色就更為古典,猶如坐在西塘古鎮青石板凳上的長髮白衣女子。

從弦樂器角度來說,二胡因為其弦更為柔軟,所以就能很好的運用揉弦,並且可以很容易的把握旋律的快慢強弱。因為這樣的演奏技巧,就更能演繹出悲傷的調調。

其實在我看來,二胡的確有很多歌曲比如二泉映月,江河水,一枝花等聽了讓人很悲傷,但是還有一些歌曲類似戰馬奔騰,讚歌,賽馬,葡萄熟了就是另一種感覺。我更喜歡用二胡演繹古風歌曲,很適合,而且很好聽。有些人對二胡污名化,那可能是沒有聽過好聽的歌曲吧。

其實對於每一個樂器尤其是民樂,我們不能隨意的說它的好壞,需要用心去感受,去熱愛。現在還有很多民樂器得不到大家的重視,比如阮,柳琴,揚琴。我說這麼多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打消對民樂的偏見,能夠尊重大中國的樂器,我更希望民樂器能夠在以後發展的越來越壯大,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民樂之美。

寫的不好,只是我自己的見解,有不對的地方我會改的,謝謝啦(ˊ????? ? ?????ˋ) ?


雖然我二胡拉得很爛,但是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學習者,經過仔細的思考,我還是選擇部分地反對以上所有答案。

該問題下所有答案大致可以概括出3類,我的回答也會對這些看法給出我自己的觀點:

1.「一提起二胡,就想起公園裡的老大爺,拉著咿咿呀呀的曲子,或者想到乞丐,拉得那叫一個慘啊,各種日常所見都給人一種二胡很低級的感覺,所以大家不喜歡二胡。」

那麼,為什麼在同樣境況下,那些街頭浪人彈「吉他」,卻沒把吉他變成一個Low的代名詞呢?

2.「為什麼不喜歡二胡?二胡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情懷,有XX曲,XX曲等名曲,非常高雅,如同一個溫婉的少女……」這類讚美二胡的話。

這些話說的都沒有錯,也能感覺到各位答主對二胡的喜愛,我本人也非常喜愛。但是不得不說,有點答非所問。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大家」不喜歡二胡,也就是問,為什麼喜歡「二胡」這件東方樂器的人不如喜歡西洋樂器的人多。這可以說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不應該從這句話本身進行反駁,不然反倒覺得有點自欺欺人——「我身邊的人喜歡二胡的人很多啊,你們這群人根本理解不了我們的高雅。」當然我沒反對這句話,二胡的確高雅富有情調,我只是說各位應該更加坦誠地面對現狀並且思考解決的方法。

3.西洋樂器高大上,民族樂器音色差等等觀點。

國內的確有受到「崇洋媚外」風氣的影響,但是仔細想想,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咱吃貨國的美食無可比擬呢,為什麼有些東西不會受到崇洋媚外風氣的影響呢?

一個東西A,你真的覺得它好,就算別人都說A不好而B才是好的,難道你會受影響,真的覺得A不好而B才是好的么?

還有說國外的「科學」導致西洋樂器音色好的,我想說,至今還沒有產生一門規範的,名為「音色學」的學科,樂器音色調試比較依靠經驗。音色只有是否適合某種使用場景,沒有「音色不好」這一說法,因此覺得民族樂器音色不好未免太有偏見。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難道換成小提琴是最好的?

—————————分割線———————————————————————————————

以下是我自己的回答,並非專業人士,有不足之處希望指正:

1.為什麼我認為,說二胡差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因為要改變一件樂器的音色並不會很難。反倒是要改變一件樂器的「功能性」較難。

功能性這個詞我自己瞎說的,是用來描述一個樂器的演奏技法、動態變化的豐富性及可控性等等客觀存在的因素的詞語,其中不包括「音色」這種比較主觀的因素。

鋼琴的功能性為什麼強,有很多理由。比如同時能演奏的樂音數量有「十個」,當然一般不會十個音一起演奏,但是這還是說明了鋼琴功能性的強大,沒有什麼樂器能同時演奏那麼多音。

再比如鋼琴的音域是所有樂器中最廣的,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功能。

類似客觀存在的性質還有很多。

那麼用「功能性」來比較二胡和小提琴,結果又如何呢?

中間論證的過程比較枯燥,概括一下就是:

1.音域上,小提琴更寬廣,各音域的音色都很均勻,動態範圍較為一致,傳統二胡不同音域的音色差別較大,不同音域的動態範圍也相差比較明顯,還有個問題是二胡的聲音放進管弦樂隊容易被埋沒,這一條二胡敗了。

2.弦的構造上,小提琴四根弦,排布在一個弧面上,二胡的弦在一個平面上,很明顯平面上找點比弧面上找點簡單,因此二胡更容易上手。

3.按弦上,二胡對音高的控制有兩種方法,小提琴只有一種,小提琴有指板,弦的活動不如二胡靈活。

4.弓的支撐點,小提琴沒有,二胡可以選擇弓支撐在琴筒上,可以選擇沒有支撐點,運弓穩定性二胡強。

5.弓的運動範圍,小提琴在拉一根弦的時候很容易碰到另一根弦,顯然二胡的弓可運動範圍明顯大於小提琴。

6.手掌的運動方式上,小提琴運弓時手心朝下,此時腕關節和指關節的活動範圍並未達到最大,二胡運功時掌心朝左,腕關節與指關節均達到最大最靈活的狀態。

7.持琴姿勢上,這個基本沒法辯了。二胡的持琴是人體最自然的姿勢,靈活性和自由度均達到最高。小提琴的持琴姿勢,相當於把一塊硬木頭卡死在兩塊骨頭中間,靈活度和動作的彈性極差,脖子也是歪的,完全不符合人體生理構造,頸椎病肩周炎接踵而至。可以說小提琴是所有常見樂器裡面,持琴最不穩定且最不科學的一件樂器了,這次二胡完勝。

這樣一看,二胡真的在功能性上不如小提琴嗎?

二胡因為演奏姿勢更自由,所以聲音變化更細膩,適合獨奏,不過齊奏時音色會顯得比較噪。

小提琴各音區音色統一性好,音域寬廣,適合齊奏,而獨奏顯得較為冰冷,不如二胡細膩。

在這裡我沒說二胡或小提琴哪個更好,也是各有優劣。但是客觀地講,現在二胡不如小提琴流行的重要原因,也正是高低音區音色差異大,音域窄。儘管小提琴會難一些,但是適用性更廣。這點看來,二胡亟需改進。不過我已經證明了二胡並不是被小提琴完勝。

2.那麼為什麼大家不喜歡二胡呢?

問題不在於是「老大爺」在「公園」拉,還是「年輕人」在「音樂殿堂」拉;也不在於是「外表得體的人」拉,還是「外表不得體的人」拉,而是拉得是否「悅耳」。假如那些人所認為的很高雅的小提琴,拉得比鴨叫難聽,他們會喜歡嗎?一件樂器是否受大眾喜愛,能脫離音樂本身去討論嗎?

的確存在很多不悅耳的作品,是刻意為了傳達某種情感,甚至沒傳達任何情感,但是一個普通人最關注的莫過於是否「悅耳」。

吉他彈唱曲有很多種風格,街頭遇到的那些人彈唱的,好一部分是大眾所接受的民謠風格,不少人覺得好聽。所以在「好聽」和「演奏者的窘境」的對比下,產生了對演奏者的同情,並且給予他們「瀟洒」、「放蕩不羈」之類的評價,聽眾心中怎麼也還是有三分敬意的。

但是那些街頭拉二胡的,拉的曲子並不是大眾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所以在「不好聽」以及「演奏者的窘境」的雙重作用下,產生了「油~~~拉二胡真噁心啊」的感受。

就像濟公吃肉喝酒仍被稱讚為活佛,普通的和尚這樣做早被逐出少林寺了。

3.因此我認為二胡不被很多人喜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多少人為它寫悅耳的,符合多數人審美的,新時期的樂曲。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一下現代鋼琴的發展史。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複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現代鋼琴和1709的鋼琴沒有什麼本質上的改變,可以說在功能性(見第1條)上是差不多的。但是這樣一件樂器之王,竟然也沉靜了半個世紀。「巴赫」,及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也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發源在義大利沒人看好,被德國人首先發揮出潛能。

歷史是會重演的,現在也有好多人覺得民族樂器的「音色」不好。因此,要想一件樂器走向成熟並且為大眾喜愛,必須有音樂家為其譜寫符合當時審美的音樂。並且不斷需要有新的音樂家,為這件樂器創造新的音樂,像促進血液循環一樣,活血化瘀,使得這件樂器健康發展。

可惜的是二胡有好一段時間沒有這樣健康發展,才導致今天的局面。也請不要以過程來推翻我這句話,只是從結果來看,民族樂器都沒得到足夠健康的發展。

不過二胡以及民族樂器的現狀當然不完全是由這樣一個原因導致的,還有諸如國家的重視程度,推廣程度,音樂教育的問題等等因素有關。但是專門挑「是否有受眾廣的樂曲」這個問題講,主要是因為所有二胡的喜愛者都有能力參與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二胡的愛好者,學習者應該如何去做?

根據我一段時間的觀察,在國內,喜歡創作音樂(包括各種風格流派的音樂)的人,好一部分缺少成熟的樂器演奏技巧;而那些專業級的,技法成熟的演奏者,卻喜歡復古,演奏祖師爺的東西,自己不太創作。這其實是個很奇怪的事情,創作和演奏本應該相輔相成,現在竟會有這麼明顯的分隔。

我看到答題的人有好多位有多年的二胡學習經歷,是否可以在主業之餘學習一些創作有關的專業知識,並有意地參與創作?音樂不是閉門造車,需要吸收更先進的知識、體系(當然現在主流是西方的知識體系),建議學習二胡的人也應該不光懂得二胡,同時需要對別的類別的,不管東方的還是西方的樂器,都要有更對的了解。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慢慢開始有跡象顯示民族樂器已經開始興起,並且開始開創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西洋交響樂團裡面沒有彈撥樂器組,而民族樂團有完善的彈撥樂器組,等等。

廢話說了那麼多,最後附上一個視頻。請一定要從頭一秒不落下看到尾。

以後再有人說「二胡是乞丐拉的之類」的話,就給他聽聽這個,然後問他,你現在對二胡的看法是否改變了!?

2014竹塹國樂節 0728最炫民族風 《印象國樂

註:這裡用的低音拉弦樂器是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不代表民族樂器的低音拉弦樂器不如它們,革胡完全可以勝任這個位置,是由於使用成本和學習成本上較大,所以乾脆直接用提琴。


不,我喜歡,聽到的樂曲中,二胡最容易入情了


手機是不是不能留鏈接?《風居住的街道》 我覺得不喜歡二胡的聽完這首很可能會眼前一亮。


主要是大眾所能接觸到的二胡「演奏家」太low了,看看那些街頭巷尾拉二胡的「演奏家」們,其音樂素養低的令人髮指,他們用著幾百塊的低端樂器,連最基本的聲學美感都沒有!糟糕的節奏感,糟糕的音準,糟糕的演奏水平能給你帶來多大的音樂享受?高水平的二胡演奏家基本上都在學院里,大眾有幾個人能接觸到?所以不是二胡不好,而是民間高水平的演奏家太少!


那是沒發現她的好!

不過搞笑的是 當年我學二胡是被爸媽騙過去的

用鋼琴騙的(-_-) 畢竟二年級太傻太天真orz

每天晚上我被我媽逼著練至少一個小時,還是練習曲

我天真爛漫的童年啊!!!!

大半夜啊!!!!

反正我當時有個朋友住五樓,我家一樓,一般第二天她就會和我說 我昨天又聽見你練琴了 我問她怎麼樣???

她停頓了下 大概是不好意思說 樂曲太難聽,她都是說 嗯,聽的不是很清楚 還好

(●°u°●) 」無所謂啦

反正我到五年級下學期就和我爸媽說不想學了,六年級很關鍵不想分心……

其實屁咧

才沒有辣么嚴重,只是覺得它佔據我所有的業餘生活不開心而已

噔噔噔噔

就這樣考完業餘八級之後就和它說了拜拜

當時應該是 再也不見!

不曾想 在辣么多年之後,我現在最不開心最後悔的事是當時沒有堅持再學幾年

我不想說我如果繼續學了能像我師姐那樣豐富大學生活

但是,我至少能有一個依託

我可以在閑暇時間把她拿出來練上一練

因為我平時會自己哼出一些奇怪的調子,說不定,我能用她把它們記錄下來

一切都只是說不定

畢竟閑置十多年,各調已經忘乾淨了

不過我還有一大把的時間再來和她磨合

開心(≧?≦)


之前的號不用啦

瀉藥 ヽ(??ω?? )ゝ啊噠

我學二胡已經10年了,對二胡這個樂器以前是爸爸逼著學,後來就熱愛上了,因為我覺得它更有一種古典之美。而且我比較喜歡古風,二胡善於演奏各種古風的歌曲,並且二胡相比於其他樂器比較難,但是如果學好以後,就能準確的把握音準高低和旋律的強弱。我後來學了大提,我覺得有二胡的基礎,學起來特別容易,所以說,二胡是一門很好的樂器。?? ( ′? ? `? ) ??

首先呢,大家最先認為的二胡就是二泉映月這種悲傷的調調,然後會聯想到阿炳……對,就是內個瞎子阿炳。在風中用二胡演繹著自己的悲傷故事。

再者,二胡的琴弦比起西洋樂中的小提琴就更纖細,所以就比小提的聲音更為柔軟。如果說小提的音色像是西方的塗著紅唇的自信女人,那麼二胡的音色就更為古典,猶如坐在西塘古鎮青石板凳上的長髮白衣女子。

從弦樂器角度來說,二胡因為其弦更為柔軟,所以就能很好的運用揉弦,並且可以很容易的把握旋律的快慢強弱。因為這樣的演奏技巧,就更能演繹出悲傷的調調。

其實在我看來,二胡的確有很多歌曲比如二泉映月,江河水,一枝花等聽了讓人很悲傷,但是還有一些歌曲類似戰馬奔騰,讚歌,賽馬,葡萄熟了就是另一種感覺。我更喜歡用二胡演繹古風歌曲,很適合,而且很好聽。有些人對二胡污名化,那可能是沒有聽過好聽的歌曲吧。

其實對於每一個樂器尤其是民樂,我們不能隨意的說它的好壞,需要用心去感受,去熱愛。現在還有很多民樂器得不到大家的重視,比如阮,柳琴,揚琴。我說這麼多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打消對民樂的偏見,能夠尊重大中國的樂器,我更希望民樂器能夠在以後發展的越來越壯大,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民樂之美。

寫的不好,只是我自己的見解,有不對的地方我會改的,謝謝啦(ˊ????? ? ?????ˋ) ?


如果給他們聽二胡演奏的unravel啊let it go啊 他們肯定會驚呼 哇哇哇 怎麼這麼好聽 簡直神器啊 二胡一直很少能與現代影視相結合來獲取大眾認同感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怎麼就知道了大家都不喜歡二胡的?我就很喜歡聽二胡。


1.沒有和聲。

2.音色偏尖,刺耳。沒有提琴的圓潤。

3.節奏感差。


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聽過小胡仙兒的 威風堂堂和 神經病之歌。


拿下空山鳥語、戰馬奔騰這樣的曲子應該還是有市場的,而且二胡的音域和人聲很類似演奏流行歌也不錯


木有呀 二胡也好聽呀 要看怎麼搭配的


舍友也不喜歡二胡,她學古箏半途而廢的,會彈但是彈不好,從大學同宿舍起就跟我說不要把琴帶到宿舍拉,除非要和她練曲子才借了古箏在宿舍跟我一起練習ㄟ(▔ ,▔)ㄏ不喜歡就不喜歡咯,每個人愛好不一樣


吶,作為一個學了近十年二胡然而最近才喜歡上的妹子不請自來。

覺得二胡難聽大概有兩個原因吧。一個就是二胡初期學的時候,是真難聽,啟蒙老師聽到你虛虛的音就捶胸頓足,你一咯咯把弓毛貼得要掙脫弦一樣,老師反而就開始誇你了:「恩!不錯,就是這樣!很好!」以至於你在家裡一練琴對人類都是一種巨大傷害。另一個就是二胡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形象:悲。一想到二胡就感覺看到了一場巨大的葬禮在你面前。在一般人眼中,二胡就三首曲子:賽馬良宵和二泉映月。是的,這是廣大二胡人士都想吐槽的問題,所以如果有人想捧你的場,又不想讓自己聽到特別悲的曲子,就只有一個選擇:「你會拉賽馬嗎?」本人到現在都還會被問到。。

我說實話,我在上高中之前對二胡是討厭至極。小時候媽媽想讓我學二胡就倆原因,輕便有氣質。然後從此我與二胡的淵源就開始了。「快練琴!」這是我以前最討厭聽到的話。一小時一過,不管我練得滿意與否,pia的一下就撒歡去了。更可惡的是,本人在音樂方面確實有天賦,所以我媽媽就是不願意放手,直到上了高中管不了我了,我才放下了這個讓我厭惡無比的樂器,三年,生灰結網。

直到,我找到了那個真正適合我愛它的環境。氛圍,競爭,成長,進步,我漸漸愛上了。記得我室友上次把我手機藏起來,然後說我的命不見了,我第一眼就開始找我的琴,直到最後我才發現我的手機不見了。(好吧我有點跑題了)

難不難聽,第一看技術,第二看感情,空有感情無技術也沒用,只有技術無感情,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是空話。二胡,甚至說,任何樂器,就像人一樣,只有你自己知道,TA到底好不好。


二胡美死了!


中國大多數民族樂器的聲學性能實在是太差,導致出來的音色很難獲得大眾的喜歡。而西洋樂器在西方科學的發展中獲利,其聲學性能和音色都被雕琢到很容易(相對)發揮的程度


個人感覺小提琴和二胡如果水平不高就會很難聽... 不像鋼琴這種


大提琴拉的是,悲!

而二胡拉的是,慘!


推薦閱讀:

「二胡等於乞討」這種意識聯想的玩笑需要被制止嗎?
河圖的《江山此夜》構成抄襲嗎?
作為一名器樂老師什麼體驗?
會拉二胡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二胡 | 中國民族樂器 | 審美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