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學錯了怎麼辦?
我突然覺得,或者說發現自己學佛只是為自己的慾望找一個壓抑的理由,只是為有限的生命畫一個極樂的大餅。只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沾沾自喜相伴的自我認同,以逃離社會價值排序,逃離真實的人生。打坐更像是期待著有一天醍醐灌頂以變得無敵。
信教是為了心理安慰。學佛其實是以更大的慾望來淡化俗世中的小慾望。所以,對心靈強大之人,達到開悟之人,或者說圓滿接受現實之人不需要學佛,學佛只是一種可以被理解和十分實用的逃避方式。我不確定,我是否要學佛,也許我只是看了一點佛教知識的妄想者,我感覺我對佛教的理解似乎錯誤了。。。所以我希望過來人的幫助?
題主的問題是很多所謂的學佛人士的通病。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今天我就用通俗的大白話,不用一個佛教名詞,來解釋一下佛教的因地。諸位學佛者藉此拷問一下自己的學佛之因,再決定要不要學這勞什子。
唯物主義認為,人死即空,不存在後世。如果這是真的,那佛教整個大廈就徹底垮塌,佛教也就一文不值了。因為佛教的種種努力就是想要死的如此徹底。僅此而已。
佛教認為識是不滅的(比較好的論證見楞嚴經)。因為這個基礎,才有六道輪迴,才有十法界。而識就在這個過程中循環往複,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十二因緣)。
佛教認為整個過程都是苦不堪言,永無休止的。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苦的問題,佛教致力於提出苦的止息終極方案。這就要請出釋迦牟尼了。他在甚深禪定中發現,其實識本來是很純粹的。本來是很和諧的。但是因為一念迷惑,才產生了無盡輪迴。只要讓識歸於原點,那就沒有那些討厭的東西了。注意,這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佛說「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意思就是法性本來是清明的。所以他有回到清明的可能。如果法性本不清明,再怎麼努力都是白扯。
那如何恢復自性清靜呢?藉助於十二因緣的原理,唯一的辦法就是斬斷無明,讓十二因緣從中間斷裂。為了這個目標,佛陀提出了很多途徑。即所謂三萬六千法門。
說到這裡,就很明白了。佛教歸根結底是出世的,是「反人類」的。佛教里種種入世的教義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他的根本目標就是滅世。所有識都回歸到如來藏中去,達到徹底清靜無染的狀態。這樣苦就徹底止息了。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了逃避壓力、痛苦,而自我安慰。這是佛教嗎?顯然不是。佛教是沒法自我安慰的。因為他壓根就不認同這個世界,認為這個世界是虛假甚至邪惡的。佛教反覆將此世界比喻為「火宅」。既然如此,從佛教里獲得安慰只能是緣木求魚。因為凡是追求自我安慰者,肯定是認同這個世界的。是希望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這不是瞎耽誤工夫么?
所以我跟很多「佛教愛好者」聊天時,首先會問他為什麼學佛。
答案五花八門,一開始很可能是高大上的,比如我要普度眾生,我要出離輪迴,我要一塵不染。但再追問幾個問題,往往就會發現這些人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得此世界的認同(跟題主一樣)。這就是因地不真。問出這個結果,我就會推薦他們不要學佛。這是不是很異端?但真的如此,這些人跟佛教結個善緣是好的。但是為什麼學佛的問題沒找對,是走不遠的。早晚會發展到失望,乃至謗佛的結果。既然如此,還不如早點停止。等有了覺悟之後再學不遲。
這裡多說一句。想求各種安慰的,推薦學基督教。我認為是自我安慰第一法門。想要見到異世界的,建議學道教。只要有好老師,分分鐘讓你見到異世界。都不要學佛,這玩意太高端,你們真的玩不轉,騙誰也別騙自己。
最後,介紹一下學佛的次地。
第一步 知苦。有人失戀了,很痛苦。於是覺得自己知苦了。可是第二天遇到妹子表白,覺得一點也不苦了。這就不叫知苦。真正的知苦,會發覺這個世界沒有一絲快樂可言。慾望不被滿足是苦,慾望滿足的過分也是苦,慾望滿足後又生慾望還是苦。即便不思不想,懵懂之間卻無光明感,無喜樂生,這還是苦。這就是所謂「觀受是苦」,意思就是只要有受就是苦。學過禪定的知道,初禪地會自生喜樂。就是自發的感覺很快樂。這就不是知苦。超過了初禪時發覺喜樂不來,喜樂又不去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知苦。
用這個標準查看一下自己,知苦這一關就很難很難。第二步 厭離。
既然世間無處不苦。那就自然而然的生起想要離去的覺悟。這就是出離心。此心一生,就決定學人只能學佛了。這是此世界唯一的解決方案。第三部 菩提
想要出離世間,就要生菩提心。這不是人格偉大或者聖母意願,而是識的本質決定的。即世間唯一識,並無眾生在。如果菩提心不能發生,還有人我之別,在幻境中妄想執著。那就無法斬斷無明。這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了。學人有次明悟時才算剛剛踏上修行之路。漫長的路啊。所以很多人還沒知苦就說我要普度眾生。這就是典型的妄想狂。用這三步來衡量,多少人在第一關就被篩選出去了。還學佛?門都沒入,學些什麼?我朋友圈有兩個女的,就號稱學佛的誒。
一個是小網紅,化了妝,P了之後,美得沒話說,今年起她炒雞喜歡拿本佛經,和自己一起自拍。
然後下面是一堆吊絲點贊,
諸如「哇,不僅人美,還懂佛學」
「美貌與智慧並存,想娶你了」
還有很多傻小子扯著不知從哪裡抄來的佛文和自己驢唇不對馬嘴的解釋,假模假樣地和她探討。。。
這些都使她得到滿足。
生活中,她根本懶得翻下佛經。
韋編三絕,聽說過吧?
經常翻書的人,書是啥樣,再愛護書的人,書的摺痕翻痕不會少的。
而她的書,嶄新的。
她想要的只是讚美,僅此而已。
另一個是草根,年紀大了,三十多歲,也沒有男友,相貌身材也是那種很普通的。
她經常掛一些深奧難懂的佛法摘錄,
配上一些風景照或者漫畫,有時還是水墨畫
但她生活中是這樣的:
剛開始還有點正常,
三句話一過,
講話生殖器名字亂拋,
然後意識到自己師太,
立馬又開始扯佛法。
三天兩頭自省,
然而犯過的錯誤接著犯。
很多人喜歡彰顯自己懂佛法,學佛法,
但他們連佛法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懂。
有點類似小人之儒——筆下雖有千言,但胸中實無一策。口中雖有佛法千句,但胸中實無半點平靜。
學佛學錯的人,雖然看著很用功,實際上都是浪費時間,
好像很有信仰,實際內心空洞,毫無精神支柱。
好像很有佛性,實際是紙菩薩。
還不如像我一樣,雖然不學佛,但三觀正。
對於學佛學錯的朋友,那就馬上粗來唄,暫停一下,別再錯上加錯,越學越迷糊。
佛學只是一門學科,
你完全可以去學畫、練字、茶道、練武來修行。
無論你學什麼,練到後來,道理都是那些道理,各個領域都是相通的。
其實吧,絕大多數人,不必刻意去學佛,學了佛也別到處去顯擺。
像少年包青天里的達摩智,沒事就找人辯經,一定要口頭上打敗別人,沒有一點出家人的四大皆空和高僧的氣度,還不如沒出家的包拯呢。
最好的學問就在身邊,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
謝邀。
佛法的對象是一切,而不僅僅是人。
這跟科學是一致的。我們這個世界不僅僅只有吃喝拉撒,談情說愛,詩和遠方,還有航天事業,有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前者的單位是社會,後者則是世界。
科學的目標,其實就是脫離社會價值。社會有價值嗎?沒有,在宇宙這樣的大環境里,社會是什麼東西?真實的人生是什麼東西?一顆大點的隕石就能讓這一切灰飛煙滅。這個才是真實。
所謂真實,就是塵埃落定,一切的問題都有了最終的答案。人生從何來,死往何處,以至於小到一粒微塵大到宇宙的奧秘,都無有疑惑。這就是佛法。佛法不是讓你得到什麼快樂和安慰,而是讓你知道一切的答案是什麼,並住在這個答案中。
當然,你可以質疑佛法能否做到這一點,但你不能僅僅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世界那麼大,時空那麼廣,你是誰?堅持學下去,慢慢的就有了感覺和體悟啦。學佛重在修心,要修到面對一切外境如如不動。要修到天天都是好日子,處處都是好境界才行。這就上路啦。你才會深刻體悟到佛法的好!
具體修法因人而異,開始時最好先修凈土法門,上路快。
佛教一位上師說過:「有的人看到佛學覺得進入了世外桃源,然而,若是因為過度沉迷之而致使自己的內心走火入魔,那佛即是魔,須再自己尚能清醒的情況下停止信佛。」
所以過自己能駕馭的平凡生活修行,就是不斷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傻×的過程。恭喜恭喜。能發現錯了,才是在進步!
我以為這是繼學霸學神後面又一個稱號——學佛。。
學佛就像我們以前學習一樣。有的人在學之前就已經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有的人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明白學習的樂趣,而偏偏大部分人,是在出來社會後才真正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習跟學佛又不一樣,因為學習畢竟有父母逼迫著學。所以,題主所謂的對與錯是沒有必要的,本來是找尋得到解脫的方法,卻遁入了束縛自己的魔咒。至於堅持與否,還是要看題主自己的因緣造化。
佛教:眾生皆苦,一切皆為虛無——避世
禪宗:眾生皆苦——入世引用下 (彼得.班克特著,李宏昀沈夢蝶譯)中的幾段話。
保持批判的眼光很重要.這就是本書提出的命令:"遇佛殺佛".
在你那積極追逐智慧的生命歷程中,你將會遇到許多江湖騙子和許多微笑著的人,他們會對最複雜的難題提供出簡單的解答.無論如何,想要找到真正的"佛",就必須從心中,從意識中把所有假佛清除出去.要"殺"的當然不是假先知或當代的二道販子,而是你自身內部的那一面,那總是想尋求固定答案,總要求外部權威來提供快捷,可人,簡明的答案的那一面.如果你在書中或別的任何地方看到了佛的幻象,你必須停止你的自欺,重新踏上新的旅程.在心理治療這個領域中和在生活中一樣,與其過早地懷著自信和自滿達到目標,不如滿懷希望地走在旅途上.我覺得不管做什麼,對自己誠實,都該是最基礎的要求。你似乎已經在問自己,學佛是為了什麼。並且也很誠實地回答了。那你不妨再問問自己,學佛到底在學什麼?吃齋念佛?打坐參禪?這些是學佛嗎?如果這些都想明白了,最後再說怎麼學的問題。其實真能正心誠意了,也無所謂學佛不學佛了,反正就是個名而已。
建議報名菩提學會。
尊敬的索達吉堪布辦的。他傳承的寧瑪派最注重見解上的問題,最契合初學者見解上各種不明白困惑了!具體問題下回再更,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題主的學錯指的是什麼?
學錯,我的理解有幾個方面
1、學習過程中產生了錯誤的理解,形成了邪見
2、學習了錯誤的人傳播的佛法(所謂邪師的言論)3、光是信佛,而並沒有身體力行的按照佛陀的教化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心念,從而沒有獲得任何好處4、做生意的心態迷信佛教,我給你捐了多少錢,我念了多少佛號,該有多少功德,而實際卻感受不到,類似於第三點根據題主的問題:
我突然覺得,或者說發現自己學佛只是為自己的慾望找一個壓抑的理由,只是為有限的生命畫一個極樂的大餅。
猜測題主學的可能是凈土宗,打算死後或者下輩子能去到極樂世界享福?那麼這個學佛的方向就是錯的
只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沾沾自喜相伴的自我認同,以逃離社會價值排序,逃離真實的人生。打坐更像是期待著有一天醍醐灌頂以變得無敵。信教是為了心理安慰。
這點看出有一點虛榮心,希望通過學佛來達到一種牛X的感覺,如果能練出神通,那就更厲害了,以期獲得周遭的認同或者崇拜,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應該也是錯的。
所以,對心靈強大之人,達到開悟之人,或者說圓滿接受現實之人不需要學佛,學佛只是一種可以被理解和十分實用的逃避方式。
需不需要學佛,和心靈強大沒關係,只是心靈強大的人學習起來更容易不退縮,容易獲得成就。
學佛不算什麼逃避現實的方式,那個即便出家了也最多叫信佛,而不叫學佛,學佛修道皆是非常苦的一件事,這個苦不只是清苦。因此,怎樣才真正會發心學佛?只有當你真的認識到了苦,希望從苦中解脫出來,而絕不是為了死無對證的死後或者下輩子過的好的時候,差不多可以開始學佛了,否則即便是信佛,九成九九九不過是迷信罷了,那不如不學,等機緣成熟了再說。
我見到的絕大多數所謂學佛人,不過是做生意的心態罷了,也談不上什麼學佛。
另外,也不是什麼苦的止息之類那些不說人話的南傳的東西。
建議題主好好問自己學佛為了什麼?為什麼要學佛,深究自己,然後你會慢慢明白的,覺得沒必要,那就不學,到了時機,可以再拿起來,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光聽xx大師,xx法師的,依法不依人!!!我本身不信佛,所以對佛教並沒有太多了解,也覺得能啟迪迷茫之人的工作總是有意義的。對於題主,這裡只說幾點淺的。 首先,信佛的人有遁世的,也有出世的,一千個信佛的人有一千個佛教,題主是學到哪一步了? 其次,個人眼中的佛教,或者說大多數宗教,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要被眼前瑣事所困,能看透人生真諦,得到寧靜就是真諦,能不能到達極樂並不重要。同理,學金融不是為了當巴菲特,學心理不是為了救世,學建築不是為了蓋艾菲爾鐵塔,你學佛教也不應該是為了圓滿。重在過程,重在體驗,不明白這個學啥都一樣。 最後,凡研究學術的必將受到世俗價值的誘惑,搞實踐的也必會曾想超脫凡塵。沒有正確的路,從來就沒有過。人生幾十年,價值觀被刷新幾次是很正常的,今天覺得對的路可能明天就後悔了。但求無愧於心,不悔初衷。
宗教包含兩部分東西:有用的部分是一套看待世界和萬物的哲學理論;沒用的一部分是一套用於發展教徒用的交易/恐嚇系統;你不光得看,還得去理解
蔥蔥古樹鬱郁聲
燈雲撥霧覓仙蹤無心分別儒釋道三教從來一祖風說有用 說沒有用
說有神 說無神說有求 說無求說教教有別 說教教無別說邪要勿染 說正要親近諸如此類還未入門自心難覓
正心難豎正見難知學佛念經
莫只做義解之徒自言我能默誦章句 實乃自欺欺人應當了知實義若非如此饒你能背十二部經都無些許用處唉朋友你好,有緣看到這個問題,相信你也處在苦惱之中,故來回答問題。希望能夠為你解惑。
就你目前遇到這個事情來看,既然能到知乎來提問,想必也有一些小煩惱的。問題就在此,學佛為了解脫煩惱苦海,徒升起苦惱,是不是如你所言學錯了?
不一定是。
世間之事,欲成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便宜。世間法裡面的走上人生巔峰如此,我們學佛修道,更是如此。釋迦牟尼佛修行了那麼多年,在他老人家沒開悟前,相信也是有煩惱的。正因為他有所修行,有所嘗試,才知道苦行非道。
朋友,希望你踐行著偉大的佛陀之路,莫要失去道心,釋迦牟尼佛是每一個佛弟子的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老師的教導在佛經里,高僧大德的論述,都可作為參考去研讀,我在這裡不給你講佛法,我講不了。請努力讀佛經,請努力思考,請努力感悟,請努力修行,望勤學佛法,精持五戒。
戒定慧三學,丟一不可。請參考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沒有的話,就努力去修行吧!
合十。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吧,學佛好比你教了一個女朋友,突然發現你不愛她,雖然她平和溫暖,但你不愛她,想來點刺激的,於是你離開她 。不過,可能你歷經沉浮之後,才會發現這個女朋友的好。我不勸你怎樣怎樣,只能說,隨緣吧,可能歷經滄海之後心境會變,但你現在如果真的不喜歡也不強求。換句話說,我個人的一點點小愚見,很多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是不會學佛的,往往遭到挫折才會學佛,慢慢發現自己原來是這麼的浮躁,自己原來是這麼的累。無論你日後學佛與否,能得聞佛法也是你一生的幸運。最後再說一遍,隨緣,不強求。
是的,你的理解與態度都是錯的。但,並非是佛教你如此,正法本身當然不是這樣。既然發現是錯了,能重新接觸學習佛法當然很好;正偽佛法都放棄,回到俗務中,也是個人自由;如果喜歡繼續逃避,只要自己快樂,又不傷人,有何不可。隨緣吧。
依法不依人依經不依論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前輩說的,很慚愧當時只記得了這句話卻忘了當時的題目和前輩的名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