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這個問題問出來,估計會得到很多人提出問題的不足,請求諸位師兄解惑。

還有個附帶問題,就是關於因果,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而且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不信因果惡人可能會繼續惡,即使對因果半信半疑也會在誘惑面前選擇惡面。

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末學涉佛未深,如問題有不對之處,還望大家補充,海涵。


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這個問題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很多學佛者很精進、虔誠,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根據你的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果?還是你的猜測?

還有「生活很普通」是個什麼意思?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活窮困沒有做到萬眾景仰,講話不能舌綻蓮花、走路不能地涌金蓮就算是「生活很普通」?

如果學佛就是為了不「普通」,為了「富貴」,你應該去學「做生意」才對啊。

很多人以為學佛學道很了不起,對,能有機緣去學佛學道,都是很了不起的,但其他人也很了不起啊。學佛講究眾生平等,如果你自以為學佛了就高人一頭,這不是和佛陀的教義違背嗎?

所以說如果認為自己學佛了,就應該不普通,就應該高人一等,這種都不是學佛,而是把學佛當成做生意了,有些人今天學一點佛法、抄一點佛經、放一點生、行一點善,死後就想轉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是一本萬利,這是「無本萬利」啊,你說這種人貪心大不大?說他是生意人都是稱讚他了,這種可以說是貪婪了。

對這種人,達摩祖師是怎麼說的?

梁武帝是當時信奉宗教的皇帝,見到達摩祖師後,梁武帝對達摩祖師說:「我廣造寺宇,度眾人為僧,寫佛經、造佛像不遺餘力。凡此種種,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並無功德。」梁武帝追問:「為何沒有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你不過幹了幾件好事,這實際算不了什麼功德。」

這就叫貪著於物、實無功德。

再說一個,很多學佛者很精進、虔誠,這個是不是真的呢?我講個類似的故事,記載在《莊子》裡面,你就明白了,這個故事叫做《魯國之儒》。所以要看是不是真的學佛者,這種人是多是少豈不是很清楚嗎?

莊子去拜會魯哀公,順便給魯哀公講講齊物論。魯哀公聽了一通「以馬喻馬之非馬,不
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的道理,發了好一會兒呆,然後說:「先生的學說很有奧妙……
可是不好意思,我們魯國承揚孔孟的遺風,全國上下都是儒士,很少有信奉您這套學問
的欸。」

莊子呵呵一笑,說:「我看未必吧。我覺得魯國儒士很少呢。」

魯哀公奇怪地問:「我們魯國滿大街都是穿儒服的人,怎麼能說儒士少呢?!」

莊子回答說:「哎呀,這儒服可是不簡單哪,裡頭的講究我也聽說過一些。儒士們戴圓
形的帽子,象徵他們通曉天時;穿方形的鞋子,象徵他們懂得地理;用絲帶系著玉玦(
jué),象徵他們遇事善於決斷。可是真正的儒者,未必一定穿這樣的衣服;穿了這樣
衣服的,也未必就算得上是儒者吧!」

魯哀公說:「那……我們魯國還是應該有不少儒士吧……」

莊子說:「想知道有多少嗎?好辦!現在就請你發布一道命令:『不是真正的儒士、亂
穿儒服的,判死罪!』看看有多少人再穿咯。」

於是魯哀公照莊子說的發布了命令。五天之後,魯國上下就沒人再穿儒服了,只有一位
男子穿著儒服、戴著儒冠站在魯國宮廷之外。
魯哀公召見了這位男子,拿一些國事來咨
詢他,這位男子對答回應百轉不窮,魯哀公聽了很感佩服。

莊子對魯哀公說:「貴國之大,也不過只有一名儒士,請問這算多嗎?


問的比較多,一條條說。

1、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答:生活的普通,不代表修行的普通。普通的生活,也是極難得的。過去有人閉生死關,入關之後,到死都不會出關。他的修證水平如何,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了。還有的大修行者吃萬年飯,每頓吃的都一樣,粥、鹹菜,十分簡單,生活也很樸素。什麼叫不普通的生活呢?世人看來,名聲大,有錢,影響力廣,徒眾多,這叫不普通。而修行者眼裡的不普通,跟那些沒有半點關係。是要斷身見、斷戒禁取見、斷疑,了生脫死,才叫不普通。世人看到的很普通的學佛者,可能非常不普通。生活很不普通的學佛者,可能修證上很普通。

2、關於因果,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

答:從惡人變成善人不是因為轉世,而是因為做出善的舉動。善業造作越來越多,惡業造作越來越少,惡人就慢慢變成善人了。絕沒有可能一轉世就從惡人變成善人,那就好比,一個負債纍纍的窮光蛋,一進家門,變成了億萬富翁,那是不可能的。要變成億萬富翁,需要一點點掙錢、還債、攢錢。佛祖不會折磨善人,也不會折磨惡人,無論善人還是惡人,受的都是因果的約束,而不是佛祖的約束。

3、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答:什麼是前世的記憶呢?現在受的苦難就是前世的記憶。就像昨天欠了錢,今天要還,你不會說,錢是昨天的我欠的,但昨天的我不用還,那昨天的我欠錢越多越好嘛,反正不是自己還。——如果你真有這個見地,說明你的修證水平很高了,這樣的懺悔,叫理懺,很大的罪業都可以清凈。但你不會這麼想,因為你覺得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都是我,今天的我要還昨天的債,並不佔便宜。而前世和今生,有「陰隔之謎」,大家不了解罷了。要想知道前世的記憶,從現在所受的果報上看就清楚了。

4、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佛祖是了解因果的人,不是決定因果的人。就像牛頓不可能把牛頓第一定律加個條件,做個改變。佛陀並沒有要管教人類的想法,只是想引導眾生離苦得樂。但能不能離苦得樂,關鍵要看眾生自己。


一、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因為有很多不普通的人你根本看不見。有很多優秀的人你也根本不知道他是學佛的。遠的不說,比方說那個叫陳坤的演員,呵呵……其修行所達到的程度根本不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的你能理解的。

二、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

沒有一個佛祖在折磨你,釋迦牟尼佛絕不是吃飽了撐的管那麼多的事情的人,他在2500年前就非常嚴肅地說了,沒有一個外在的佛或菩薩或神仙來主宰你,審判你,佛教是真正的無神論,希望你能明白,沒人管你的閑事,一切都是由你自己自作自受,這就叫因果。

你不是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象你不是沒有了你童年的記憶一樣,你所經歷的一切都存在你的記憶中,你雖然無法對你的童年產生影響,但是你的童年對現在的你產生了影響,這就是因果,果無法作用於因,但因決定了果。

另外,你從前世延習而來的不是關係,而是習氣。

三、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因果是你自己的身語意決定的,與佛陀沒有任何關係。他不能讓因果來得更快,你自己的身語意決定了因果的快慢,他也不會管教你,你自己種的因會讓你得到教訓,釋迦牟尼佛所提供的僅僅是教育而已。


前幾天試著答了一下這個問題,然後花了兩個小時,答案突然詭異滴消失裊……

把我打擊了一下下……

今天鼓起勇氣重來。

為了避免悲劇重演,這回我寫個短小精悍的。

首先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很精進虔誠,而生活依然普通。

末學認為存在四種可能。

第一,你不可能全方位全時段觀察到一個修行人的身口意是如何造作的,所以所謂的很精進很虔誠,可能只是你觀察到的一個片段,以及你腦補的結果。而在你觀察不到的方面,實際情況與你所觀察到的信息是不一致的。錯誤的信息導致錯誤的結論。

第二,真正的修行人與我們這些熱衷於紅塵滾滾的佛法愛好者是不同的。而他們與我們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人生目標的差異。對於真正精進虔誠的修行人來說,生活只要不造成修行的障礙,能維持色身的健康,就已經足夠。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賺錢,事業,婚姻,愛情,家庭,旅行,音樂,美術,文學,藝術,科技,剁手,逼格,辯論,等等等等,對於他們來說,就等於兩個字:放逸。說得通俗易懂一些,就等於不幹正事兒瞎扯犢子……

他們追求的不是生活如何如何,所以你看不到他們在生活上的特殊之處,你會覺得他們的生活很普通,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他們的生活太清苦,但是你並不知道,在他們心中,這樣簡單的生活,是多麼愉快,多麼安樂。

第三,路子走錯了。沒有老師,自己也不讀經不學習,盲修瞎練,東一耙子西一掃帚,挖了一百口井,但是每一口井都只挖一鍬……

這部分人,缺乏對佛法的正確認識,也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幸運的那部分,往往只是浪費了一點時間。不幸的那部分,把身體造完了,或者把精神折騰出問題了,都是正常的。生活普通對於這部分人來說,是幸運者的特權。不幸的那部分,生活已經非常黑暗了。

第四,桃三杏四梨五年。種個黃瓜栽棵西紅柿還得幾個月才能吃上呢。對於原本福報微薄的人來說,生活方面的良性變化是需要過程與時間的。

第二個問題:

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

答案:

佛陀只是因果律的發現者,而非締造者。更非執行者。

因果律是一種客觀規律,不以你是否知道,是否相信,是否理解,是否接受為轉移。

打個比方說吧。你問佛陀為什麼要讓一個善人為了前世的惡業受苦,基本等於問牛頓為什麼要讓蘋果落在地上。

第三個問題:

而且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答案:

你說得對。今天的一切造作只能對明天造成影響,不能對昨天造成任何影響。

現在房價漲上天了,你也不能穿越回九十年代屯一批帝都的房子。昨天你搶了別人的包,今天你進了監獄,受苦的也只是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而不是昨天的你。

所以你看,這事兒其實有沒有記憶都沒有關係。你再怎麼清清楚楚地記得自己昨天做了什麼,也不能改變你今天要受的苦。

即使你擁有對於昨天的記憶,你頂多也只能從昨天犯的錯誤裡面吸取經驗教訓,爭取通過今天的努力,讓明天的你過得更愉快一些,而不可能穿越回過去,把昨天的自己收拾一頓。

所以你說得對,今生如何受苦,上輩子那個你都不苦,苦的只是現在的你。

而現在的你讓身口意如何造作,決定了未來的你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而不是過去的你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學好或者學壞,你看著辦。

第四個問題:

不信因果惡人可能會繼續惡,即使對因果半信半疑也會在誘惑面前選擇惡面。

答案:

這句你說得也對。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心就是這麼個德行。

果報(或者花報)不現前,我們是很難覺悟的。

第五個問題:

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答案:

第一,因果律作用的速度並不慢。現世報無處不在,但是你未必看得見。

第二,跟前面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一樣,佛陀只是因果律的發現者,而非締造者,更非執行者。

咱們拿高考打個比方來說吧。

佛陀是老師,你是學生。

不管老師教的多麼好,學習都得你親自去學,考試都得你親自去考。

你若執迷不悟,就是死活不學習,老師天天把你吊起來打也沒有用。

你死活不肯學習,不肯進考場,然後怪老師對你管教不夠?

別說你根本怪不著老師。

即使老師全盤接受你的責難,考試的結果同樣無法改變,大學的門戶同樣無法對你敞開……你覺得這樣有意義么?

最後附贈一個總結:

佛教跟別的宗教最大的差別之一就在於,佛法中,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主宰你的命運,也沒有人能為你負責。

學佛人應該牢記的一點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人生的一切際遇,其實都是我們自作自受。沒有第二個人能替代我們承擔,沒有第二個人能替代我們為我們自己負責。

正所謂:

縱經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越普通的人越是精進的。越是看起來不普通的,其實是他想要讓你認為他有什麼出奇之處,他花力氣扮演一個不普通的人,卻不肯承認自己是庸碌的。而真的了不起的有修為有認知的人早就看出了人生如浮萍,唯獨靠近神才可能真正得到解脫。擺脫輪迴限制。那麼他就會惜福,就會減少虛妄的享受,留給自己下一世。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八大人覺經


1、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因為學錯了,名曰學佛,實際上根本不聽佛怎麼說佛怎麼講,只憑自己一腔熱情想當然認為該什麼樣。這能學對就很奇了怪了。

2、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

佛不折磨任何人,也不獎勵任何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己做什麼因就受什麼果。佛只是發現了這個道理講給人們

佛自己也在因果之中,佛也要受因果的約束。

無一例外,無人倖免。大家都一樣的。

佛不是裁判者,不負責裁定任何事兒。

3、而且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您這輩子受苦么。要是告訴您上輩子多做點兒好事兒這輩子會更好,您會懊悔上輩子沒做么?

那下輩子要不要過好日子?那現在要不要開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咧?

4、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佛有智慧,但是智慧大不過因果。所謂神通不能轉定業。該來自然來,該去的自然去。除了自己,誰也改變不了。佛沒法讓因果來的更快。

佛不是上帝,所以這個做法在佛看,並不合理。

當然,佛依然不是上帝,他只是把自己的智慧說出來,而目的不是為了管教。

佛是老師,是先生,是夫子。

而不是像其他的神,想給人類做爹……

佛很簡單,簡單到連自己都沒有,您把他想複雜了……


佛陀的基本思想是,三法印。不懂可以百度,具體不贅述了。

如果脫離了這個,其他都是扯淡。

什麼輪迴什麼的,都是後人在三法印的基礎上杜撰的。

佛陀從來沒有說過輪迴。

而且現在被排斥的小乘佛法《阿含經》據了解,才是最接近佛陀本意的。

佛學其實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2000年的前的心理學。

人有三毒,貪嗔痴。

佛有三學,戒定慧。

其實說到底都是解決我們心理痛苦的一些修行法門。

至於說,佛學很精進,很虔誠的人。

我估計不是佛學精進,是佛教精進。

佛教和佛學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佛學可以粗略就看成心理學。

至於說精進佛學的人為何生活普通。

佛學又不是成功學。

最多算是個幸福之路的學。

所以生活普通很正常。

古往今來能夠比較成功的人。

都是儒釋道兵法等等,諸子百家都是內化於心的集大成者。

譬如王陽明、曾國藩等。

學好佛學頂多可以幫你減輕心理上的困擾。

況且又那麼難懂,不如看看積極心理學,操作性強多了。


1.志當存高遠,心不外平常。生活本來就很普通。學佛之人就是要在普通的生活中追求不普通。

2.「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際時,果報還自受。」因果是宇宙的客觀規律,並非佛菩薩所支配。

推薦:

《佛教常識問答》 趙朴初

《正信的佛教》

《學佛群疑》

《佛學入門》 聖嚴法師

《雜阿含經》

新浪微博 @學誠法師

微信公眾號 龍泉寺龍泉之聲


佛教原本就是一個失敗教,一個幫助人們認識自己有多失敗的教。他清楚的告訴人們這樣一個事實——實際上沒有所謂的成功,即使你投生到了天堂。

你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物質和精神都有變壞的基本特性,所以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解決這一切的根本辦法就是「自殺」,不過不是肉體上的自殺,而是精神上的「自殺」,這需要一定的鍛煉,不斷的練習。

佛陀發明了這套理論,就是四聖諦

苦:人生本質是失敗

苦之集: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無明

苦之滅:失敗的對立面不是成功,是「自殺」

苦之滅道:「自殺」的方法不是動手自殺,而是去除三毒,不執著於五蘊,實踐方法為八正道

可惜的是,廣大失敗人士並不喜歡失敗教,更喜歡成功教,只能乖乖教智商稅了。


我從3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 首先,先指出一個誤解。佛祖並不能控制因果的發生速度,他扮演的角色是,指出規律。就像牛頓發現並闡述了三大運動定律 ,但是他不能控制,也不能改變這個規律一樣。佛祖也只是指出了因果這個規律,而不能控制它。

2. 對因果的理解:

我們常說,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樣子。因果也有這個意思。我們以前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其實會影響我們的經歷和體驗。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自己就像是一個手機系統,你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都有一定的「模式」?比如說,有些人無論換了什麼工作,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有些人無論和誰戀愛,最後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每次聽他們描述他們的經歷,你都可能感覺大同小異?

這就很可能不是外界的問題,而是我們內在的系統出了問題。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習性」。

習性,就是一個「果」。我不肯定是否存在前世,但是假如前世存在的話,按照佛哲來說,它給你帶來的果很大部分就在你的「意識/潛意識」裡面,也就是你的「習性」。

你的系統,決定了你如何應對外界的事情,如何解釋你經歷到的事情,也就影響了你的人生。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聽到同一句話,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而這不同的反應就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不同的結果和際遇。這又是新的因果。

(有點繞,哈哈。)

所以,你想打破以前的「業力」,你就得了解自己的運作系統,然後你才可能進行自我修正和系統升級。

3. 關於為什麼虔誠的人,生活很普通:

我想,你大概想問,為什麼修行不能帶來財富、地位、愛情或者其他美好的事物呢?

因為,修行,佛學,影響的是我們的心性,這是道。它不能直接給我們帶來世俗的事物。而且求佛,他也沒能力給你贈送這些事物。他只是個規律發現者。

要賺錢,就得學習賺錢的方法,然後努力。這是「術」。

要地位,就要學習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給社會產生更大的價值,然後努力。這是「術」。

要愛情,就要學習如何去愛自己,愛別人,如何處理好關係,然後努力。這是「術」。

以道御術。以術入道。

要過上美好的生活,兩者都不可以少。

加油,我們要好好努力,好好生活。

公眾號:U_Undefinable


1,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福報分為鴻福和清福。所謂的鴻福,是指當官、賺錢,錢多,車多,房多。清福,就是在山裡長年地修行,雖然吃得單一,穿得也很單薄,但他的心情很快樂。對於修行人,應該選擇後者。因為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才是最大的福報。在入菩薩行論靜慮品中講了很多這方面的道理。而且,要想解脫,首要條件是出離心,三界如火宅,暫時的快樂也離不開行苦,有了出離心,自然不會對世間的快樂有興趣。

2,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

業因果的問題十分複雜,因果不是由佛陀主宰的,因果是名言當中的自然規律。眾生造了惡業,這個惡業的種子就存留在第八識上面,在沒有遇到對治惡業的違品之前,會一直存留在八識當中。一旦因緣聚合,果報就成熟了。記不得前世是因為我們有胎障,而且前世相隔時間較長,除了少數修行有素者和一些有特殊因緣的眾生,大多數人在投胎時心識已受到了蒙蔽,所以很少能回憶的人。我們小時候的事,或前幾年,甚至昨天吃了什麼,更別說前世了。

3,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這個問題展開講實在太長了,建議閱讀《前世今生論》《入行論廣釋1—10冊》《慧燈之光》系統學習佛法。

4,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重複一次:因果不是佛陀主宰的,因果是名言中的自然規律。

因果成熟是非常複雜的,我們所造的業,有些是現世現報,今生造業,今生成熟果報(順現法受業);有些是今生造業,下一輩子感果,就像造五無間罪一樣(順次生受業);有些是今生造業,再過幾百年、幾萬年才成熟果報(順後受業)。業的差別非常非常大,雖然業力不會耗盡,但也不像人們所想像的,做了善事就馬上現前果報,造了惡業馬上感受痛苦。吃飯還有一個消化的時間呢,您說是不是?


1. 為什麼很多學佛者很精進,很虔誠,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普通的生活多好啊。學佛學到無求,學到無欲,平平淡淡就是真啊,是真快樂。不普通的生活是什麼呢?是名?是利?是色?是好吃的?是軟床榻?是權力?其實都是枷鎖,都是阻礙,都是魔網。這是真的。如果一個人無求,無欲,無我,那麼不管是做國家領導人,還是做販夫走卒,一樣快樂。這就是佛法最妙的地方。


2. 還有個附帶問題,就是關於因果,如果上輩子是個惡人而轉世後成為了一名善良的人,那麼佛祖為什麼還要折磨這個善人呢?而且自己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就算受苦受難豈不是也對前世的他沒有影響?

惡人轉世一般都會帶有習氣,除非有宿世的善根,否則即便遇到佛法,也可能只會毀謗。就算惡人生出了的孩子成了菩薩,菩薩也不一定能度化這個人,而可能需要在惡人死後墮落地獄受苦以後再進行超度。惡人轉世後成為善良的人是有可能的,就是宿世善根成熟了,原來在三惡道沒有機會聞法,現在聞到佛法然後棄惡從善了。這樣是有可能的。佛菩薩沒有折磨我們,是我們自己的業在折磨我們,其實換個角度想也是給我們清理修行的障礙。所以佛說以苦為師啊。如果沒有苦,就會貪戀人天福報,而人天福報本來其實就是壞苦,而加上行苦、苦苦,我們所處的六道輪迴確實是苦不堪言。因此,學佛不是為了人天福報短暫的享樂,而是為了永遠離苦得樂。苦不吃,就不懂苦,不懂苦,就不會出離,不會出離,就有更多的苦讓我們吃。更何況,苦就是輪迴的本質,從苦裡面非得提煉樂也是枉然。

3. 不信因果惡人可能會繼續惡,即使對因果半信半疑也會在誘惑面前選擇惡面。佛祖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讓因果來的更快呢?這樣豈不是更合理?更方便管教人類?

佛菩薩不能改變我們的業力,只能方便教化我們,讓我們自己覺悟離苦得樂。不要把佛菩薩當成全能的神明。佛菩薩不是神,佛菩薩教化我們的本質是為了讓我們出離輪迴,發願救度眾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其實六道輪迴所有的眾生都是互相制約的,根本也沒有全能的神可以改變一切,只是隨著眾生共業會發生一些看似神力的事情,其實本質上講都是共業所感的。天神、阿修羅也都是存在的,但是他們幫助眾生也需要看眾生的共業,因此他們也並非全能。話說回來,如果有全能的神,那麼我們應該沒有任何的痛苦,只有快樂才對。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解脫一定要靠自己,然後再靠佛菩薩的加持。


1.為什麼信仰沒有使我的生活變的不普通?

我想題主所說到的普通,應該指的是生活沒有變得富有,社會地位沒有變得更高

這也就是常說的,有所求而學,你只是為了求,而不是為了學

你想變得更加富有、社會地位更高,這個依靠的是你的自身能力問題

而生活的幸福感、內心的體驗,不是金錢物質等可以滿足的

信仰解決的,是你內心的問題

世上修行士有千千萬,然真修士萬不存一

2.為何善人受折磨,惡人過得好,善惡的因果報應為何來的慢?

心存對待之法,邪正之想,就是人相、眾生相,就是塵沙煩惱,就是煩惱障

以佛學的角度,認為今生所得,均為前世所造,今生所造,便為下世所得

惡人是先有了作惡的機會,或者說每個人都有作惡的機會

只有那些能夠在有作惡的機會而不去作惡的,才能夠稱的上是一個持戒之人

修行的基礎在於持戒,在持戒之後,才能夠發展到定慧,定慧就是無上佛道

因緣果報為何來的慢,我們看到的心地善良的人為何只是普通百姓,為何那些地痞流氓個個過得爽?

人若不知世間疾苦,又談何利益眾生

利他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磨練的

任何宗教信仰,改變的是你的心靈,是你看待世間萬事萬物的眼光、角度、思維

佛學中的八識,就是一種看待世間萬物的思維,宗教,就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思想


生活好壞與否,乃至信佛學佛修佛之後,生活是否變好變壞,其實對於一個真正具有佛法正見正信乃至實修的人,是意義不大的,最起碼不是根本性的,因為真實的佛法修持,滿足最低的生活條件,能夠保持六根不放逸,能夠滿足四念處的基本要素,那麼就可以成就最偉大的出世間成就了……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滿足,那麼即使你生活再好、學佛後生活果然變得更好了,那麼這種好,如果滋養的是放逸與失念,迴向的是世間,那麼在佛法的出世間解脫角度看來,有什麼用呢。


佛學雞湯的要旨在於:

你不成功只是因為你沒有成功的精神,你有了成功的精神就能成功。

你不能上天是因為你心裡不能上天,你只要能腦補自己能上天,你就能上天。

而最後你發現自己上不了天,哈哈恭喜你,你悟了。

放棄上天吧,上天是錯誤的,因為你不能上天,所以上天是錯誤的。

你找不到女朋友沒關係,那你就退而求其次,把找對象的慾望戒了,然後這就成佛了。

你做不了的事情都是不對的,因為這樣才能證明:你無所不能。

你做不到,然後就假裝你不需要,直到把你洗腦。

你吃不到葡萄,所以葡萄一定是酸的。

這就是佛學,這就是屌絲,《論精神勝利法》。

(我好像很有慧根啊……/滑稽)


為了生活的好而去虔誠,那這虔誠已經不虔誠了,有功利心的成分多一些。

但也無可厚非。大家都想過的好。可過的好和虔誠不虔誠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你因為虔誠就想過的好,那你是在期盼一個救主,因為你對他的虔誠他會救你。那是你以為。

佛道是一種無所用無所不用的哲學智慧,佛祖是不會現身救你的。

無私,助人,分享,向善,因果都是佛會教你的。

你不能單單因為崇拜個人偶像而忽視了這些,是舍本求末。

他只能給你智慧,讓你自己去在生活中尋找機會。過好生活是需要用對力氣的,因為選擇不對努力全白費。假如你或者社會選擇了你去做一名清潔工,天花板太低,你再虔誠也是沒有用的。

想要過的好,還得靠你自己。

所以古語還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心住當下,慾念不遮眼,當機會來臨時你才能看清是不是機會,該怎樣去把握。


佛,不是上帝那樣的主宰者,無法操控因果。

比如說,你吃飯,是因,能吃飽肚子,是果。佛不可能操控這個因果,讓你不吃飯也能抱。佛沒有這種主宰能力。佛只是如實告知你因果。

至於精進虔誠,沒有證到初果的,和世俗人都沒什麼兩樣的。質變從證初果開始。


你找所謂的「普通」是指證不了果位斷不了煩惱么?一般是由於沒有選擇正確的法門、沒有按照佛陀的指導勇猛精進。其實佛陀在大念處經講得很清楚了,而且還給出了果位的承諾。阿難尊者那樣的根器也必須整夜練習動中禪才證了阿羅漢。

至於其他的「普通」那跟佛陀沒關係哦。譬如要考試不掛科還不如拜春哥。


精進修行的人很容易就破除執著了,破執了還在乎眼前這點所謂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

佛祖不是宇宙的主宰,佛祖只是規律的發現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南懷瑾先生的《南禪七日》講座視頻 ?
有人參加過短期的禪修嗎?可以談談感想嗎?
最近心很亂,想要學佛學、禪道來修心,大家能推薦一些經典的書來入門嗎?
何為末法時代?
現在是所謂的末法時代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還要信佛?

TAG: | 社會 | 宗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