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有哪些缺陷?


我覺得日語最大的缺陷,就是語音太簡單了。

雖然說6-8世紀,漢字來救場,漢字伴隨的上萬漢語辭彙,給日語注入強大生命力,

但是到了21世紀,面對未來有可能越來越爆炸的新信息、新事物,

我對日語的應對能力不抱樂觀。

不過好在,現在人類有一個趨勢,就是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

聽覺處理信息的能力,已經被視覺大大甩開了

你去朗讀一篇論文,不管用哪種語言,聽眾都很難聽懂了,只能用看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漢字的後勁開始出來了,連帶惠及日語

表音文字 只對掃盲有優勢

(然而即便是這個也取決於其他因素,台灣和菲律賓,誰掃盲快呢?)

語音簡單、又沒有漢字救場的語言,如紐西蘭毛利語,就徹底杯具了

他們現在的辭彙都是無比的長,無比、無比的長

日語現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用來表達大量現代辭彙的片假名,辨識度過低

40多個字元來來回回的組合,讓人看了無比頭暈

由於日語語音簡單,片假名對西文辭彙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

比如說片假名就沒辦法區分西文的 b和v、er和ar等等,導致辨識度進一步大幅下跌

如果日語放任片假名泛濫下去,日本語文從實用性到藝術性都會遭到嚴重拖累

不管怎麼說,自從日語的本土辭彙幾乎都已經用漢字訓讀出來之後,漢字就已經是日語的靈魂

《源氏物語》的章節名字,全都是本土詞,但用漢字表達卻是:

桐壺,帚木,空蟬,夕顏,若紫,末摘花,紅葉賀,花宴,賢木,花散里,蓬生,松風,薄雲 等等

************************************************************************************************

2016/7/15補充

類似 日語-琉球語 波利尼西亞語(塔希提、薩摩亞、湯加、毛利、夏威夷)

這樣的語言,世界上真的很罕見的

這種語言,輔音和母音都簡化到極致,而且閉音節全部跟開音節合併

發音基本上用一個【五十音圖】就可以解決掉

不說整個地球,至少亞歐大陸+太平洋,近兩千年還沒有新的此類語言誕生

個人觀點:日系和波系屬於語言進化走錯路的犧牲品,

單調封閉的海島生活,日常事務稀少,語音大幅合併也無所謂、也不影響

但結果他們終究是要迎來新的時代

語音的過度簡化和人類認識豐富世界的目標之間產生了嚴重矛盾

**************************************************************************************************

2016/7/19 補充

日系、波系 這種【五十音】語言,語音系統過於簡單,潛伏著很大危機

波系就不用說了,拖到19世紀才來表音化,一切都晚了,語音和辭彙信息都已經不足以應對新時代了,唯一的路就是被英文詞淹沒。

日系雖然開了漢字的外掛,但到了21世紀仍然是有點不妙了

(1)本土詞,在很早的時候,就連 tamago(蛋)、kaminari(雷)、ookami(狼)都得轉用 球兒、神鳴、大神 這種複合詞,說明早在上千年前,日語的語音系統就已經負擔沉重了

現在本土詞只能依賴漢字訓讀一條路走到黑。

(2)漢語詞,不用說了,寫成假名將完全沒有任何辨識度

(3)西文詞,目前是因為比例還不高,至少比漢語詞還低太多,所以還在用假名硬撐

==&> 所有的這一切我覺得都有一個極限,一旦到了這個極限,日語不知道將如何

估計最後又是重新找漢字求救

************************************************************************

2016/7/21 補充

這個話題是在討論日語的缺陷,其實討論到語言的缺陷,

跟日語比起來,韓語和越南語才是真正的缺

日語、波利語演變成這樣,是遠古時期祖先走上了錯誤的進化道路,很無奈

而韓語和越南語(尤其是韓語)放棄漢字,卻是20世紀主動自斷手腳

韓語和越南語,從硬性的生活上,確實可以拋棄漢字,而日語做不到(語音太少)

但從軟性的文化上,去除漢字,原本依附於漢字的二字辭彙,瞬間石化固化

當韓國人和越南人逐漸遺忘漢語辭彙的邏輯,他們等於自我斷送了80%的構詞能力

所以,韓文和越南文已經淪為流行歌曲、電視劇的文字,

在文學性上,已經被日文拉開N個檔次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樣一條演化規律:

要麼語音還像西文一樣複雜,要麼簡化就簡化到脫離不了漢字

夾在中間的最悲催

畢竟:不論是拉丁文龐大的詞根數量+屈折,還是漢字龐大的字根數量+字形,都是公元前積累到今天的財富,想要把古人的肩膀砍掉,只能是降級沉淪

日語的極限在未來可能會出現,而韓語、越南語現在就已經與高級語言無緣了

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至少在21世紀,語文的特性還遠沒有大到去左右族群的能量,

最多是提供一個抽象意義上的潛力

更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 高素質勞動力的規模+富有遠見的產業規劃

台灣用的是繁體漢字,韓國去掉了漢字,然而台灣相比韓國也並沒有體現出多少優勢

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參考

為什麼漢字圈長期行用寬泛意義上的象形文字,而非表音文字?如何看待西方稱拼音文字的出現是文字的民主革命? - 林霄的回答


這個答案會跑題。並不是從音聲和句法上對日語「缺陷」的描述,只是結合paper說一下在日本一個外國人的感受。

1 話說一半。「鈴木さん、ちょっとお願いがあるんですけど。(鈴木,我想拜託您一下。)」這可能是和日本人交流經常出現的問題。這個從日語文法上說叫言いさし,中文我也不知道怎麼翻譯,試著描述一下就是說話人考慮到當時的狀況然後省略文末,讓對方去自己察覺說話人想表達什麼。中文裡也有類似表達,但是相比日語還是少很多了。比如剛剛那句話,可能後面會接「お時間を割いていただくことは可能でしょうか」之類的,但是日本人很多時候是不會說的,這時候就給非母語話者造成了很多困擾。不知道對方想說什麼。

2 「體言止め」「格助詞脫落」。還是舉例子說吧,這個在新聞里經常出現。我剛剛打開日本yahoo,隨便掃一眼就是一個:「ぐるぐる巻きの貓放置 男逮捕」。這句話說全了應該是「ぐるぐる巻きにされた貓が放置される事件で、男が逮捕された(在被膠帶捲成一團的貓被拋棄的事件中,男人被逮捕了)」(翻譯很糟糕請不要在意)。這個標題省略了很多東西,就體言止め來說,中文可能叫【說到體言就停】,這裡的放置後面的される就被省略掉了。(當然體言一般指名詞和代名詞,我曾經問過tutor明明這裡放置是做動詞,從形態的角度說是語幹,怎麼就是體言了呢,然而她也沒有一個好的回答,只能告訴我這麼記即可,如果有了更好的解釋我會來修改的)從格助詞脫落來說,這裡省略了兩個が(貓放置、男逮捕),初級中級的日語學習者如果不太習慣這點的話讀新聞會莫名其妙。

3 臨時一語。「日本語母語話者」「名鉄海上観光船本社一階事務所」「地下鉄丸の內御利用」這樣對多個單詞進行臨時合成,詞典上是肯定查不到的。中國人會很樂意看到,但是你們考慮過歐米歪果仁的感受嗎(╯‵□′)╯︵┻━┻

4 排他文。這又扯到一個可以啰嗦一百年的は、が的區別的問題了。有興趣的去看日本語教師のページ 用語検索マンボウ,實在是不想說了。

5 複合述部。我記得大學的時候有同學開玩笑,說日語實在是太貧乏了只能生造詞。複合謂語應該就是生造的典範。持っていく、歩き疲れる、慣れ親しむ這類把兩個動詞放一塊表達意思的都是複合謂語的例子。

  針對這些當然是有解決方法的,在日本現在有一些地域性日語教育實施了「やさしい日本語」這樣一個course,比如「言いさし」、「體言止め」→「述部まで明示(一直到謂語說全了)」,「複合述部」→「副詞+述部」、「臨時一語」、「長文」→「ナンバリング?箇條書き(標上序數,一條條列出來說)」。

這些也算不上是日語的「缺點」,更是日語的「特徵」。但對於初學日語者甚至中級學習者的確會造成障礙。舉例有限,肯定不能展現這些特徵的全貌,但作為一個將來準備從事日語教育的人這些都必須考慮到。漢字圈的學生學習日語一開始肯定會有優勢,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化石化(fossilization)的問題,形成中間言語(interlanguage)的途中中文反而成了學習日語的障礙(這又有一大堆文獻了,とばしましょう)。

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石井正彥(1993) 「臨時一語と文章の凝縮」國語學 173 日本語學會

西口光一(2014)『日本語教授法を理解する本 -歴史と理論編-』 バベルプレス

義永美央子(2015)「日本語教育と「やさしさ」 日本人による日本語の學び直し」 『ことばの「やさしさ」とは何か 批判的社會言語學からのアプローチ』 三元社(港區)pp19-43


一句話不聽到最後一個單詞根本不曉得日本人是要表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好或不好。日本人最喜歡以雙重否定表肯定,又喜歡長句,所以耐著性子聽聽聽,一口氣上不來的懸浮感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使本身有點焦慮症的我變得更焦慮了。

日語過度關心別人。看似過度關心別人,其實反為自己的思維帶來更多的繁瑣,使用過多的不確定式(らしい、じゃないか、ようです),特別喜歡自我推量(だろうか),什麼都是輕輕的,委婉的,曖昧的,意識潛存著大量的冗餘負債,情緒壓力大,使本身有點焦慮症的我變得更焦慮了。

日語過於在意細節。被動、未然、役使等變形就不說了,格助詞に、で、が,似乎要謹慎提神分辨,才知道我是被人做了還是我做了別人。日語總是在超小境界內做著超強解析度,好像用顯微鏡放大N倍,卻一直迴環往複的原地打轉,我再看下去勢必會變成一個對細節流連忘返的變態。

一些名著也罷了,最近市面上的新出小說都不忍看,不僅省略主語,還喜歡玩意識流、蒙太奇,短短几頁內就切換了三個主角。並沒有寫多麼智商高的文章,完全靠迷宮似的形式主義增加故弄玄虛的氣味,當你看清楚他寫的是什麼後有種恨不得fuck地球的被欺騙感,使得本身有點焦慮症的我變得更加焦慮了。

此外奇裝異服的片假名...太令人焦慮了太令人焦慮了。


謝喵。本文略長,結合了一些我的日本新社會人見聞,請酌情食用。

我必須得說除了贊同數最高的那個答案我覺得很微妙以外,其他答案說得都差不多了,大家的吐槽我看得好開心wwwwwwwwwww

就像王健說的那樣,其實很多問題都只是日語這門語言的特點特徵特別之處而已。真正算得上缺陷(或許該說缺點或者不合理)的沒幾個。

事實上我在日本這4年,從不怎麼能說到現在可以偽裝日本人,並沒有覺得日常交流上日語有什麼不便。有的只是作為外國人對日語的不理解和不習慣。另外我覺得要談日語的特點和缺點,一定不能離開日本人這個群體的特點和特性。

我覺得我把樓上各位的答案複述一遍也沒意思,好歹我在日本混了幾年,就試著結合一些實例來談談這個問題吧。

來個日本汪醬緩解一下煩躁的情緒=-=

硬要說日語的缺點,我很同意樓上幾位說的「否定語後置」,「過分省略主語」,「繁瑣」等等。

1,否定語後置

這使得日語這門本來就複雜啰嗦不環保的語言的傳達效率更低了。雖然大部分時候根據上下文和語境,日本人不說完你也能知道他要表達什麼。但有時候不聽他們說完,你還真的猜不到他到底要肯定還是否定…幸好日本人非常重視「聆聽」,他們主張和人交談時不能插話搶話,一定要等對方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也養成了這個習慣,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不方便,反正我就靜靜的聽你裝逼,啊不,聽你說完唄。

2,過分省略主語

像「好きです」這種我就不去說了,特定情況下省略主語完全OK。但日語真的是過分省略主語了,連日本人都經常要反覆確認對方說的主語到底是啥,你說是不是過分了。我現在是入社一年目新人,項目組的定期會議都是我在做會議記錄,組長一直叮囑我的是「一定要把所有主語都補全了」,然而開會時大家就跟平時一樣說話各種省略主語……你們懂的日本人說話比較快,又是好幾個人七嘴八舌,辭彙句子相對比較長,還有各種片假名專業術語,我幾乎是一無所知的就進組開始做記錄了,所以我當場根本來不及補主語,只能靠事後一邊回憶一邊完善主語。

3,繁瑣!繁瑣!太繁瑣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今年我們組織調整了,美國總公司發下英文文件來各種指示,任命blabla…領導要把英文文件翻譯成日文傳達給下一級,下一級再傳達給各社員。我老大跟我感嘆「英文5行字,我寫成日語要大半張紙」,我呵呵一笑「寫成中文只要2行半哦親」。其實這個不算缺陷,最多是缺點吧,連日本人自己都受不了的缺點…

說到這個不得不說日本人公式化死板化的交流方式,這更使得本來就啰嗦的日語更繁瑣……

比如我每天不知道要寫多少次的信件的開頭和結尾:

お疲れ様です。貓塔です。xxxxxx(正文)。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這是哪怕彗星快撞上地球了,日本人也會不屈不撓寫下來的固定句式。甚至正文最後有個お願いいたします了,他們在文末還是要加一句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比如:

xx様の本番環境のプロパティファイルを更新しましたので、ご確認お願い致します。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

我只能翻個白眼……

但是,其實同期之間的mail就很隨便了,除了關於某件事的第一封mail或者拜託別人幫你忙的mail會寫的那麼正式,其他的やりとり就很隨意了。直接xx桑,我明天下午3點有空,咱可以開會討論這個事兒,我會定好會議室噠~就OK啦。日本年輕人也不喜歡羅里吧嗦的那套呢。

缺點就暫時想到這幾個,等我想到了再來補充吧。

再簡單說說日語對外國人的「不友好」。就像樓上各位說的,外來語太多!假名和漢字用得太隨意!讀音太少導致同音字太多!敬語太複雜!等等等等……我都十萬分同意。請大家更用力的吐槽吧~看的好歡樂wwww

我再補充一個日本IT業界的問題——漢字,片假名,英語混用。

這段吐槽有點脫離題目了,純屬一個日本新社會人的私貨吐槽,大家可以跳過……

既然你們愛用外來語裝逼那就都用片假名啊,我努力記就是了,你們為毛要又用漢字又用片假名又用英語啊!而且有時候同樣一個東西,英語有幾種說法,每個對應一個片假名,再加個漢字,同一個東西你們要用4,5種說法,我real服……

對日本就職活動有了解的同學應該知道日本企業招收應屆畢業生時基本是不限制專業的。文科的人可以零基礎進入IT業界,理科的人你愛做一般職,愛做銷售,愛做HR也隨便你。反正只要你能拿到offer,所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都是進公司以後培養的。

而這個培養呢,並不是手把手從0開始教,當然會有基礎培訓課程,但基本杯水車薪。過了培訓期以後,有個叫做OJT研修(on job training)的東西,就是讓你跟著前輩一邊實踐一邊學習。而你以為前輩會巨細無遺的教你嗎?naive!前輩很忙的好嗎,日本人工作強度很大的好嗎,整天開會開會開會都來不及好嗎,加班加到終電都很正常好嗎!所以結果就是我只能拿著一些hint自學,當然他們會笑呵呵的跟你說有不懂的就問,但是IT這東西光靠紙上談兵是非常難理解的,抽象的東西太多了,必須實踐,動手構築個伺服器啊,動手寫個腳本啊,動手做個測試啊,截個數據包看看內容啊…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所以到頭來約等於我們都需要自學,當然實在有不懂的我還是會不客氣的約前輩個把小時,給我把問題一個一個講清楚的。

在這個自學的過程中,我就對上述的「漢字,片假名,英語混用」這個習慣比較反感。當然隨著我知識和經驗的累積,現在已經習慣了,然而我知道我現在學到的只不過是這個業界的冰山一角上的一滴水,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嗯,隨便舉幾個栗子吧,不用知道意思,只要感受。

persister=parser=パーシスタ=パーサー

パラメータ=変數=設定値=parameter

関數=ファンクション=function

補充一下,這裡變數和パラメータ並不是說完全等同,它們在很多地方會用到,某些時候日本人就把它們混用了,初學者的我也就跟著暈了。實際上在數學上,物理上,編程上,它們都有各自的意思和差別,要弄清楚得另外寫一篇了,我就不贅述了。

其實多見幾次也就記住了,漢字和英語混用或者漢字和片假名混用都還行,片假名和英語混用就覺得有點怪怪的。就像同一個文章里一會兒Christopher,一會兒克里斯多夫一樣,我估計學中文的外國人也會懵逼。

以上,碼得好累,有沒有好心人給幾個贊…謝謝看到這裡的同學,吐魂…


劉慈欣在《三體》中設想,未來人類社會的語言是漢語和英語混合而成的一種新語言。

現在看來,日語的發展趨勢還真是符合他這個幻想啊。


罵人的話太少


逛了一大圈,沒人說日語不愛帶主語的嘛...

別說日本人了,和學過日語、沾染上說話不帶主語的壞習慣的中國人聊天,也常常會有困惑的情況,想了好久問一句「你說誰啊。」

舉個小小的栗子

中文:我喜歡你/我愛你

英語:I love/like/fancy you

德語:Ich liebe dich/Ich mag dich

哪個不是有頭有臉有主有賓的,到了日語就是

愛してる(就是大家熟知的阿姨洗鐵路)

好きです

純一個謂語動詞、沒個恰當的語境在的話,鬼知道你在說個甚的。

看日文文章或者真正說話的時候,第一次出現的人物有名有姓,到後來慢慢慢慢人稱指代都被略去後,在說什麼就真的只有看完/聽完結合語境能明白的了。

----

以上,一家之言。


剛學否定的時候,我經常腦補一個畫面:

危急情況下,一群人看到一個奄奄一息的傷者。

傷者:「前面。。。是。。。安全的。。。地方」

一群人「好噠!快走快走!」

幾秒種後......

傷者:「じゃない。。。。。。」


1,日語裡面發音太少。結果就是學英文發音吃力。(在海外長久居住的日本人可能不一定)。反觀漢語就沒這麼多毛病,發音比較豐富。

2,跟英文漢語語序不一樣。日語只有聽完才能知道那人說的是肯定還是否定。

3,如果是表達相同意思的話,日語一般比漢語英文冗長。

4,敬語太繁瑣。土生土長的日本人都不一定會熟練掌握敬語,倒是有個知呼大V敢開《 一小時搞定這輩子的日語敬語 》這樣的live,厲害了我的姐。

5,外來語太多。外來語多的原因除了日語辭彙里沒有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看第一條。

6,日語語速比較快,原因參見第三條、因為冗長,所以需要快的語速來表達意思。當然也跟第一條有關,因為日語里沒有那麼難的發音、所以能很容易造成這麼快的語速。

7、形容詞很貧乏,感覺「卡哇伊、美味しい、やばい」這些能概括所有日語里的感嘆詞。

8、大丈夫です、いいです。

9、人気、人気。

10、第一人稱太多、容易用錯。

其實對於日語里常犯的錯誤、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日本人也經常用錯。

想起來再更。。。


我來說一個:常常不能區分部分否定與全部否定。

比如「完全にわからない」,可以理解成「完全に」修飾「わからない」這個整體,此時意思是「完全不懂」;也可以理解成「ない」附於「完全にわかる」之後,此時意思是「不完全懂」。


我覺得日語,或者是日本人對個人的行為過度尊重,造成了日本人自己造字,自己造讀音,使得日語看起來很不正規。

比如說日語的醬油,正確寫法應該是醤油,但是 有的地方為了省事,只求讀音一致,寫成正油。日本人有很多時候只追求讀音一致,而使用錯誤的漢字,使日語看起來很隨便,不尊重漢字。另外,就是人名的讀法,自己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漢字和讀音完全不搭邊的情況經常發生,弄得日本人從來不敢貿然讀別人的名字,這點也阻礙了日本人之間的交往。中國在這點上和日本正好相反,中國是太不重視個人的意見,改個名字都那麼費勁;日本是太尊重個人的主張,弄得漢字按照自己的意思隨便讀,我覺得兩者都不可取。

不是日語專業,如果說錯了請指正!


我只是吐槽一下,N2的聽力在我聽來是這樣的:

-我要這個

-這個嗎?還是那個好一點吧

-那個一點也不好啊,和那個相比,上面的那個更好不是嗎

-上面那個還沒有這個好

-要不就那個了?啊算了,果然還是這個吧

請問最後要了哪個?

上次這麼說話的兩個人,現在墳頭草已經兩丈高了

現實中雖然不會這麼繞來繞去,但是有時候曖昧的過了頭,還時不時省略主語,真是時刻都在鍛煉腦補能力。


日語由三部分即漢字(真名),片假名,平假名組成,

二戰以後片假名用來標記外來語,也就是西方的外來辭彙,由於發音較少念起來非常噁心,比如說レギュラー、クール、ゴール、從學習英語的角度來講不利於學習發音,這也能理解日本人英語入門比中國人快,而發音比較惡習的現象。

一般來講,平假名標記傳統和式辭彙和表達,外國人最難摸清楚搞明白的地方,表達最為日本式,例如有很多動詞,名詞。日本人很愛用,也很接地氣。

漢字就不用說了,雖然說也有很多和式的表達例如場所、場合、手続き,天下り、人間、帝王切開等,有些傳到了中國,中國人用的慣,另外一些非常具有和式思維,中國人也不是很懂,西方人就更不用說了。

總的來說傳統辭彙方面中國人會覺得簡單,外來語就很噁心。

而對於西方的外國人來講,漢字為代表的傳統辭彙極其難,因為你得一個一個記漢字,相反片假名標記的外來語就很好理解,因為它的原型就是英語等西方語言

總的來說日語比漢語多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兩個表達形式,表達形式方面來說比漢語豐富,因此日本的外來詞多的變態甚至可以說是濫用。

日語本身辭彙比較貧乏,但是實際生活上我的感受不是很深,因為在原有日語的基礎上日本人生造辭彙數量極其龐大,但是細心觀察日語當中的基本辭彙,比如親情關係上的表述,日常名詞用語,還是非常貧乏的。


外來語太多!

外來語太多!

外來語太多!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p.s.(補充點別的好了【啊喂)

1.漢字假名其實混在一起眼睛還是很累的(之前在哪裡看的日本人近視多其實跟這點有一定關係的)

2.大多數情況下比中文字數多(所以也是比較願意接日語翻譯的活的重要原因了…畢竟是按原文字數的說…)

3.缺乏主語和部分句子成分的情況很多(也是因為日本人的【曖昧】和懶吧)


片假名泛濫。


辭彙使用很混亂……日式英語發音蛋疼


繞口令……(?_?)對於一些書面語讀出來經常葯舌頭求破╭(°A°`)╮



外來語。這個既是日語的優秀部分,也是日語糟心的地方。因為大量的外來語存在,日語始終富有活力而且可以更快地接納新鮮事物和概念,然而,外來語更新的實在太快,實在太多,以至於上了點年紀的日本人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因為不熟悉外來語而鬧笑話的時候。

比如東京有名的景點スカイツリー(天空樹),會被老人誤以為是:世界ツリー(世界樹)。這是一個李狗嗨裡面的梗。

還有,關於啤酒。現在雖然統一說ビール,而曾經還有方言和部分人說ビアー或者ビャー。。。。心累。

另一方面,關於日語中的和語成分。都說德語單詞經常長的離譜,日語要是沒有音讀,也是長的可怕。

古代人在吸收漢語之前用純粹的大和族的辭彙來表示事物和概念,然而畢竟固有的和語辭彙有限,要表現新的,複雜的事物就需要把詞語疊加起來,結果造成必須太長。

比如古語中一個【政】就讀作まつりごと=【祭】+【事】的讀音,也就是主持祭祀之事=為政

好在後來引入了漢字和音讀【政】せい,一下子就縮短了三個音。


當然是外來語太多!尤其是在遇到不認識的外來語單詞的時候一查詞典發現,這TM原來是英語,看發音一點都看不出來


推薦閱讀:

日本遊戲可以提高日語嗎?
怎麼做到只看動畫就把日語學會?
日語比漢語更多使用條件假設嗎?
日本人名中的「盛(もり)」字,在漢語中應該怎麼讀?
動漫中有哪些日語放在現實中說就不適用了呢?

TAG:語言文化 | 日語 | 日語學習 | 日語語法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