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宇宙來看,人類有無可能已經點錯了科技樹?


人類的公式都太過依賴於時間t


人類的科技樹,最大的問題不是方向錯誤(科技樹點歪),而是發展不足。

深空探索說起來很輕鬆,但是:燃料問題怎麼解決?控制、感測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可持續的收益?囿於現有的科技水平,我們不是把本來應該用於航空航天的點數,點到了熱門的互聯網行業上,而是根本沒法解鎖外太空殖民地的科技樹

以下分類討論,科技樹指廣義的文明發展樹。

看起來點錯了,但實際上沒有點錯的科技樹:

本題下大多數的回答都屬於這一類。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只要認識到了某項科技的重要性,這個科技樹自然就能點上去,即使是以犧牲科技樹的其他分支為代價。然而,萬戶在明朝就想實現載人航天,手持風箏,坐在綁滿火箭的椅子上,試圖飛上藍天,卻只能悲壯地在爆炸中死去。缺乏足夠的經濟和社會基礎,再宏偉的科技樹也只是空中樓閣。

  • 經濟、金融與量化交易

投行是不是吸收了大多數「本該做基礎科研」的天才頭腦?是的。

但是,如果人類在經濟、金融、對沖基金、高頻交易、博弈論等方面發展不足,我們在宇宙中說不定會被其他文明不費一兵一卒地吊打——他們只需要制定一些巧妙的交易策略,就能把我們的錢包和資源掏空。(說明一下,這只是不發展金融的一種可能負面後果,並不是發展金融的目的。因為比較生動形象,而且底下的那篇例子讓我覺得挺有趣,所以就加進來了。顯然,稀缺條件下資源的生產與分配是經濟學永恆的話題,它的社會與政治意義巨大,在此就不贅述了。)

一個異曲同工的例子如下:

成堆的金加隆。一排又一排的銀西可。小山一樣的銅納特。

哈利站在那裡,張大了嘴巴,看著他的家庭庫房。問題太多了,簡直不知道該先問哪一個。

在庫房門外,麥格教授看著他,表面上是隨意地靠著牆,但是她的眼神很專註。無論如何,這是很有道理的。把人扔到一大堆金幣前面太考驗一個人的性格了,以至於這樣的測試已經成為一個經典。

「這些錢幣是純金屬做的嗎?」哈利最後問道。

「什麼?」在門邊等著的妖精拉環不滿道,「您是在質疑古靈閣的誠信嗎,波特-伊萬斯-維瑞斯先生?」

「不是,」哈利心不在焉地說。「一點也沒有,抱歉讓你誤會了,先生。我只是不了解你們的金融系統是怎樣運行的。我想問的是,在一般的情況下,金加隆是不是用純金製造的。」

「那當然,」拉環說。

「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鑄造錢幣嗎,還是由某個專屬的部門負責發行然後徵收鑄幣稅呢?」

「什麼?」麥格教授問。

拉環笑了,露出尖尖的牙齒。「除了傻瓜,誰敢相信不是妖精鑄的錢!」

「換句話說,」哈利說,「這些錢幣的面值不比鑄造它們的金屬的價值更高?」

拉環瞪著哈利。麥格教授看上去一頭霧水。

「我的意思是,假設我帶著一噸銀子來到這裡。我能不能把這些銀子換成一噸銀西可呢?」

「那要收取一定費用的,波特·伊萬斯-維瑞斯先生。」妖精灼灼有神地看著他。「要收一定的費用。我很好奇,你從哪裡弄到的一噸銀子?」

「我只是打個比方,」哈利說。至少目前是這樣。「那麼……費用是多少呢,如果按總重量的比例來算的話?」

拉環的眼睛很警覺。「我需要請示一下上級……」

「你就隨便猜猜好了。我不會要求古靈閣遵行的。」

「金屬的二十分之一足夠付鑄幣費了。」

哈利點點頭。「非常感謝您,拉環先生。」

這麼說來,不僅魔法世界的經濟和麻瓜世界的經濟幾乎完全脫節,而且這裡的人都沒聽說過套利交易。在更廣大的麻瓜世界,金銀的兌換比例是浮動的,所以每當麻瓜的金銀兌換比例和十七銀西可的重量對一金加隆的重量比例相差超過5%的時候,金加隆或銀西可就會從魔法世界流出,直到目前的兌換比例無法維持為止。帶一噸銀來,換成銀西可(同時付出5%的手續費),把銀西可換成金加隆,把金子拿到麻瓜世界,換出更多的銀子,如此周而復始。

麻瓜世界的金銀兌換比例不是大約五十比一嗎?反正哈利不覺得是十七比一。這些銀幣看起來比金幣還小呢。

話說回來,哈利所在的這個銀行是那種真正把你的錢存在裝滿金幣的庫房裡,用龍看守著的地方,每次想花錢的時候,必須自己進來把錢幣從庫房拿出去。用套利交易去掉無效率市場的細節可能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他很想對這個原始的金融系統挖苦幾句……

然而可悲的是,也許他們的方法才是更好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個能幹的對沖基金職員恐怕一周之內就能把整個魔法世界的金融捏在手心裡。哈利把這件事情記在心裡,以防將來萬一沒錢用了,或者碰巧有一個星期有空。

出處:《哈利波特與理性之道》

  • 互聯網、手機、電腦、移動社交、電子遊戲、信息技術

你承諾我們會建立火星殖民地。但是,我們只得到了Facebook。

不少人對太空殖民的估計過於樂觀了。上世紀60、70年代的美蘇太空競賽,受冷戰的影響更大,卻沒有哥倫布航海那樣巨大的直接利益。很有可能,廉價的航天技術需要更多的科技創新,而這些創新所需的高度發展的科研平台,與互聯網息息相關

表面上,互聯網、社交和信息技術沒有對太空探索產生任何直接的影響,但其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arXiv是一個收集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的論文預印本的網站,始於1991年8月14日。截至2008年10月,http://arXiv.org已收集超過50萬篇預印本;至2014年底,藏量達到1百萬篇。在2014年時, 約以每月8000篇的速度增加。
出處:https://zh.wikipedia.org/zh-cn/ArXiv

arXiv打破了傳統論文發表的模式,使科技成果能通過互聯網,在第一時間迅速、免費地分享到世界各地。沒有了arXiv,科研的效率將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步伐必然放緩。

被認為是讓人「玩物喪志」的遊戲,不但向人們提供了廉價的娛樂方式,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還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了製作出更逼真的遊戲畫面效果,GPU和其他電腦硬體性能不斷升級。

近幾年,學術界以及谷歌、微軟、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都發現了GPU在深度學習上的重大用途——它的並行計算能極大加速神經網路的訓練。(谷歌最近開發了TPU,大有在機器學習方面替代GPU之勢。)有了性能優秀的硬體,各種人工智慧的新研究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互聯網的大數據,也為機器學習演算法提供了充足的訓練樣本,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怎樣評價SpaceX獨家的CFD軟體、新的分形湍流模型/小波solver? - 知乎

幾十年前,湍流問題因為其複雜度而被譽為「上帝問題」。現在,SpaceX用高性能GPU將其迎刃而解。在純粹計劃經濟/科研的時代,科學家們恐怕只會想著如何基於那點可憐的計算資源開發出不可能完成的演算法,而不是大幅改進硬體。在宏觀角度看,當時若一意孤行,才是真正地點錯科技樹。(感謝評論區指出,這個CFD只是能更快地計算複雜的湍流問題,離真正的迎刃而解還差得遠。但從整體而言,基礎硬體能力的提升無疑為科研提供了便利。)

  • 人工智慧

未來人類的太空探索,必然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大量幫助。機器學習演算法能良好適應大量、複雜、高維度的數據,並發現其中各種有趣的隱藏規律。傳統的人類專家則很難做到這一點。AI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疲憊或老去,不需要在教育和知識傳承上耗費人類社會那麼多的時間,這也使它們更適合長途的星際旅行。

如果強AI可以協助人類進行科研,那麼人類的科學知識將以指數級別增長,這對文明的整體發展也大有益處。

人類的智能增長速度終究太有限了。不依靠AI,能否跨出太陽系的邊界都是未知數。

  • 虛擬現實

無論是《黑客帝國》的腦後插管,還是黑鏡《San Junipero》的雲端意識上傳,或是知乎上的這個思想實驗(如果把你用營養液養著,控制你的思維,讓你做一輩子的關於榮華富貴的白日夢,你願意么? - 知乎),都表明有時人類為了追求快樂,即使是犧牲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能力也在所不惜。一部分科幻作家擔憂,虛擬現實會欺騙大腦的目標函數,讓人類失去探索外在世界的動力,從而沉迷於虛擬世界中,人類文明在地球上慢慢死去。(參見各種賽博朋克作品)

對此,我個人持更樂觀的態度,理由如下:

  1. 和電子遊戲一樣,虛擬現實無法徹底剝奪人類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現在的社會中,大多數人也終其一生庸庸碌碌,不會像少數天才那樣憑一己之力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虛擬現實能最大化人類的幸福感,人們在低壓力下,反而能迸發出更強大的創造力。
  2. 如果意識上傳、虛擬意識備份成功實現,那麼AI一定已經發展到了極高的境界。我們完全可以複製無數份某個天才的意識,讓他們在超級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下思考,促進各項科技的發展。
  3. 虛擬現實和互聯網一樣,可以顯著減小交通和交流的成本。

成功避開的錯誤科技樹:

現代人回顧歷史,會發現不少點歪了的科技樹:人類歷史上有沒有點錯科技樹的情況? - 知乎。我們應當明白當時人類文明的局限,並保持謙卑,警惕現在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在以上的例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爾斯·巴貝奇發明的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

沒錯,這個大傢伙是一個機械計算機。它能計算多項式函數,並通過多項式函數來估計其他的一些常用函數(對數函數、指數函數等)。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蒸汽朋克小說里看到差分機的身影。蒸汽朋克的開山鼻祖——威廉·吉布森與布魯斯·斯特林創作的小說,就叫《差分機》。

限於當時的種種經濟條件,以及差分機本身的重量與能耗,它沒有為我們帶來信息時代。用著電子計算機的我們,看用著差分機的蒸汽朋克文明,或許會暗暗慶幸自己沒有點歪科技樹。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說不定某個外星文明在充分發展電子計算機之前,已經完善地實現了量子計算機的大規模應用。如此一來,我們才是點歪科技樹的那一方。

從宇宙角度看,可能真正點錯了的科技樹:(現在的)文學、藝術、音樂

文學是主要基於文字語言的表達,藝術是主要基於視覺的表達,音樂是主要基於音頻的表達。仔細一想,人類對於文藝作品的審美,完全依賴於所謂的人性,在宇宙中顯得相當狹隘。無論如何,一般人都很難對老式電視機的雪花屏、隨機的字元串,或是收音機故障時的白雜訊,產生任何的審美感受。

一個外星文明,可能擁有人類看來神明級別的科技,但它的文藝體系卻迥然不同。他們會認為人類的審美毫無意思,人類則會認為他們的文明晦澀難懂。(之前舉的三個例子,都是熵極高的無序信息。外星文明的審美對象,大概率是有一定規律的信息結構,但人類可能完全無法理解這一規律。)此時,人類文明的何去何從,將受到巨大的挑戰。

儘管如此,文學、藝術與音樂,是作為人類的核心價值存在的。放棄了這一切,我們大概就不能再被稱為「人類」了。倘若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科技樹的其他分叉(基礎科學、數學、軍事、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守護並發展這種文化認同。

一戰爆發,大哲學家羅素不去參戰而去反戰。
有個老太太很生氣地對他說: 「別的小夥子都為了保衛文明穿上軍裝打仗去了,你就不慚愧嗎?」
羅素回答說:「我就是他們要保衛的那種文明。」

=====================更新的分割線=====================

最早寫答案的時候,我主要打算反駁「人類沉迷於金融、互聯網,忽視基礎科學,導致點不出太空科技樹」的論調,並指出現有科技樹的必要性。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科技樹點錯」,其實是科技樹本身發展不足帶來的錯覺。

這個答案只是隨手寫的,偏向個人觀點而不是嚴謹的論證,所以每個論點下的論述無法面面俱到,還有可能以偏概全,就當是分享觀點好了。舉HPMOR的例子,大概是為了展示一個發達金融體系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講羅素的軼事,則是為了說明文化(文學、藝術、音樂等)作為人類文明的核心認同,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狹義的科技樹)一樣不可或缺。


確實有點歪路,浪費了太多時間在玄學和宗教上面。

導致到現在還有一大堆人迷信「你怎麼知道」這種噴火龍問題。

感謝評論區提供佐證。


參見《異星歧途》

人類雖然是同個種群,卻以膚色、性別、種族、宗教、國家、大洲等分成了一個又一個互相提防相互威脅的群體,導致自己擁有了足夠毀滅文明的核威懾,對於太空和深海的探索卻像個蹣跚學步的小朋友,進展緩慢。


沒有人能夠站在上帝視角對比全宇宙。

所有科學命題都具備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

而題主這個問題本身是無法證偽的,所以問題的本質是科學派與玄學派之爭。

主張科學無法支配人生觀的一派通常稱為玄學派,堅持科學對人生觀具有決定作用的一派則稱為科學派。

從這個問題的一些答案里可以看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依然任重道遠。


點錯科技樹,前提是有個正確科技樹作為參考

那麼題主應該是假設了有很多文明存在,否則也就不會有其他科技樹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多科技樹,究竟哪個科技樹是對的,應該點的呢?

就像現在地球上這麼多國家,是否美國的價值觀最正確?德國的?英國的?中國的?俄國的?

假設同一時間最強悍的最正確,那麼美國是不是一直最強悍?

根據進化論,笑到最後,才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不把其他所有科技樹搞殘,就沒有一個科技樹敢說自己是正確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舉個例子,在劉慈欣的《山》中出現的外星人,從原始時期就掌握了電磁轉換和我們的歐姆定律 卻到現在都沒有掌握火的使用;
《異星歧途》中的外星人掌握著超空間遷躍卻連鐵質飛船都造不出來。

科技的發展,和這個種族的生理構造,自然環境,文明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先不往大了說,開個微小的腦洞,給大象一台托卡馬克裝置,給麻雀一艘登月飛船,對他們的意義大嗎?(大象內心:我覺得還不如給我一把香蕉)同樣,文明的生理結構決定了維持文明延續的需要,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明發展的方向。我們作為人類能用火卻掌握不了可控式的核聚變 別的文明沒準隨隨便便御使雷霆(種族天賦等等)卻連半個子彈都造不出來呢。但是這些文明他們發展錯了嗎?或者我們發展錯了?

所以我認為從現在來看,至少我們發展起來的也都是我們能發展的,我們能繁衍下來,也就證明了至少我們的科技樹點的還不算歪。所以在這棵科技樹上暫時還不存在點不點錯的問題。至少在與類似文明接觸之前,我們發展的科技就還沒有對錯之分。

所以人類是不是點錯了科技樹,我們以誰為標準來判斷呢?我們至今還沒有接觸過了解過其他文明,也沒有與類似的文明進行過碰撞較量,怎麼知道我們是不是走錯了路呢?

我想我們自己是無法評價的吧。

-------------------
5.30補充…在評論區有許多知友提出了我用科幻作品來舉例應該屬於想像 說服力不夠的問題。
確實問到了點上 我的觀點是…畢竟我們沒有接觸研究過外星人 所以在我們真正大量接觸和研究其他文明之前,我們做出的評價和對這一類問題的看法都只能算是猜測。
就像宇宙大爆炸假說一樣 它現在的地位也算是當今同類話題的主流觀點,被許多人認可也比較有說服力 但是因為沒有最直接的事實來驗證,這也只是一個假說呀。
同樣 想像使我們從祖先的仰望星空走到了如今的漫遊太空 想像使我們從鑽木取火到了如今的光照萬家 想像是壞事嘛?

學識短淺 表達出我的想法也算是拋磚
有錯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分割線-------

謝謝大家的認可與指正 評論區都會認真看的 只惜我才學淺陋 有些問題也不能準確的表達…


從整個宇宙來看的話,人類還沒開始點科技樹呢,還在新手村。


有可能人類已經消耗了過多的不可再生資源,導致剩下的不可再生資源不夠點出星際殖民科技,最終困死在地球上


打開新聞網站,滿眼的都是

某某明星整容被揭發

微博賬號被盜

與二奶偷情等等

卻不是

空間移動門五折

冥王星遊客被導遊辱罵

某男發現女友竟是曾曾祖母

法院門口家屬鬧事控訴某時間旅遊公司未能及時召回其家人

高院通過個人私自使用意念控制放大器將被判無期徒刑。

那麼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當前這個世界的科技樹沒有點歪呢?


大清在1840年以前也沒覺得自己點歪了。現代對古代中國的評價也是科技沒起來就已經在人文方面取得了非常發達的成就,我們現在不也是這樣么。要我說應該是在娛樂業上浪費過多資源了,都100多年了還是依靠化石能源,沒未來啊。


人類社會從宗教走向科學不過是四百年的事,但正是這四百年里奠定了人類的科技樹。

那麼在可以想像的未來,我們的科技樹方向絕對也是與現代科學有關的技術。至於什麼唯心主義就不要想太多,你們所依賴的理論只是腦科學不夠發達的結果。而對人類來說未來科技樹的方向無非是基因技術(生物醫學),人工智慧和航天技術(可控核聚變)。而這三者中前兩者也正要解決人對自身意識的認識與複製,也正是腦的研究。

人類的進化究其根本是為了生存,這三條路第一個是不斷基因改造自身讓其不老不死來不斷進化。第二個是走向意識變成人工智慧以最少的資源建立一個龐大的新的(虛擬)世界甚至可能實現烏托邦。第三個是走向宇宙讓自身不會被一網打盡。而如果三者都會實現的話,你們就不會關心是否點對科技樹了,畢竟人類都成為自己的神了。


沒有。

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話,電報,要在全世界範圍內討論人類是否點錯科技樹是怎樣一種畫面?——要把這個消息在全球傳播開,需要3~10年,大家再爭論50年,說不定還打幾次仗,100年後拳頭最大的終於征服了異見者,彙集世界各地的結論,出版《人類科技樹啟示錄》。

好吧,這是玩笑。

-----------------------------------------------

宇宙雖大,但是物理定律都是一樣的。自然的基本力有4種,不論你怎麼發展都逃不出對這4種基本力的應用。人類還沒點出來的關鍵科技有:

1、強核力的應用方面。熱核融合發電,熱核發電小型化。一勞永逸解決人類能源的來源和輸運問題。

2、電磁力的應用方面。量子原件和量子計算機,實現強人工智慧;常溫超導,如果有常溫超導,我們能製造出體積極小、扭矩輸出極大的動力系統。以上兩項就可以讓人類一勞永逸的脫離體力勞動。

3、弱力的應用。在常溫超導實現的前提下,可以製造出各種拓撲超導材料,這些拓撲材料有類核子的結構,可以看作「准元素」,與核子有類似的性能,可經由弱力衰變。用這種材料能做出各種超乎人類想像的神奇東西。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也是編的。

4、量子引力的應用。不知道。


如果有一個高級文明可以給我們參考的話那可以百分百肯定人類點錯了科技樹,就好比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看古人點科技樹一定是件讓人捉急的事情。

但是在我們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目標的情況下,人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斷的試錯,對和錯只有事後才能知道,錯了又如何?大不了從頭再來過,這是唯一可以讓我們進步的手段。


如果站到宇宙的視角,科技樹其實是一個處在附屬地位的東西,在此之上是社會樹,再往上則是進化樹

社會樹決定了社會組織形態,這是能極大影響乃至決定科技走向的,小的能看到的方面比如冷戰時和冷戰後世界科技走向的區別,冷戰時我們把人送上了月球,冷戰後我們得到了140個字母。

大一些的,比如一個單一意識的智慧生命(類似蟻群)就壓根不會浪費資源到滿足每個個體的科技投資上去。

在這還往上的是進化方式。只要是進化出來的種族,順著它進化的路線摸上去,它的每個習性都能找到原因,從而能夠理解它們的種群和社會。但是那些沒有經歷過原始自然選擇,而是被其他文明出於不可考的原因設計出來的智慧生物,人類看到了基本就只有一臉懵逼的份了。

所以想改變人類科技走向請先熟讀共產黨宣言(笑)


社會科學,不是點錯了,而是幾乎沒點~

人是世上最寶貴的資源,然而沒人去關心怎麼開發這種資源~

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不必為了生存競爭而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盡,而可以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用在探索世界的奧秘(哲學及科學)以及如何使全體人類過的更好更有價值上(社會學),我們會有怎樣的成就?

浪費現象太嚴重了~


科技樹不分對錯,只分適應環境與否。

當然了,人類點出的科技樹對於人類的繁衍生息來說,未必是高效率的。


人類各方面能力……還不夠轉職呢

哪來的更多技能點,咋點錯。


想當年,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都在的時候多好~


這個沒法知道啊,除非人家打上門來。就好像清政府一樣,洋人沒把戰艦開到家門口之前不知道自己比人家落後多少。


推薦閱讀:

發達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做基礎科學研究,研究成果免費給全世界共享,是否是得不償失?
大家覺得王自如Zealer的評測好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各個研究院的主要方向都是什麼?
如果《刀劍神域》第一季的危機出現在現實中,人們是否束手無策?
微軟研究院研發出過哪些未商業化的黑科技?

TAG:人屬動物人類 | 科技 | 文明 | 宇宙 | 科技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