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現在的新聞越來越嘩眾取寵還是一直是這樣?

在和同學討論現在一些地方新聞或者網路新聞時,發現新聞越來越喜歡斷章取義故意誇大事實等等吸引眼球…不經感嘆現在的新聞吶…突然想起來 新聞的本質是不是就是吸引眼球?大部分新聞是不是一直是這樣直到最近才發現?

非新聞專業 有一些困惑


其實一百七十多年前,道光年間就有人這麼認為了。

「咱們應該牢記一點:報紙的目的,一般來說並不是想探討事情的真相和原因,而是想炮製一種觀點,製造出一場轟動來。當探討真相與製造轟動兩者不相矛盾時,新聞界才願意探討事情的真相。一家報紙,如果只提出普普通通的看法,它不會得到大眾的青睞。只有觀點同普通的看法大相徑庭時,才被大眾認為深刻。推理與文學頗為相似,只有發些驚人之論才會立刻受到普遍讚賞。其實,不管推理還是文學,故發驚人之論都是最低層次的東西。 」

——出自愛倫坡《瑪麗·羅傑疑案》,1842年。



新聞為什麼會嘩眾取寵?這個故事其實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已經發生過一遍了。

但凡有一點新聞史知識的人都會知道「黃色新聞潮」這個概念。普利策和赫斯特聯手炮製了美國新聞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一段時期。有些人望文生義會以為黃色新聞就是色情新聞,不過這個英語「yellow journalism」的直譯,yellow可跟色情沒有直接關係哦

所謂「黃色新聞」,指的是包含了煽情、血腥、色情、暴力犯罪等元素的新聞作品,品質低劣而且社會影響惡劣。

(黃色新聞的標誌:黃孩子漫畫)

當時赫斯特的《紐約新聞報》和普利策的《世界報》爭相報道犯罪新聞、社會醜聞和情色擦邊球的內容(如果大家去看看幾家新聞門戶網站,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容幾乎完全符合黃色新聞的特徵,這還是在它們沒有采寫權只有轉發權的情況下)。受其影響,當時的美國報紙大多充斥著虛假的、煽動暴力的或者引發人荷爾蒙的內容。

來看一下當時報紙的標題:《是什麼使他偷竊?埃德加·薩爾特斯關於紐約生活的寫真》、《兇手投案,要求處以絞刑。觸目驚心的供詞》、《年輕姑娘為何自殺》…………即使跨越了時間和國界,黃色新聞的手法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引發「黃色新聞」的主因是什麼呢?市場化!

美國報業從19世紀中期開始進入市場化,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以《紐約太陽報》為代表的「便士報」的興起。這一市場化的轉型改變了政黨報刊統治美國新聞業的局面,使得銷量和受眾數量成為決定報紙影響力的主要因素。

以此為推動力,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購買報紙,美國報紙開始走上上「煽情主義」的道路,報道內容強調新奇、趣味、聳人聽聞,而罔顧其社會價值。赫斯特和普利策只是將煽情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直到20世紀中葉,哈欽斯為代表的美國學者對新聞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著名的媒介「社會責任論」,強調媒體不僅僅是商業盈利工具,同時也必須自發地承擔社會責任。相比於黃色新聞潮的蔓延,這套反思顯然是姍姍來遲的。

這本書很多人想必很多人也都聽說過的,「社會責任論」就是這本書提出的。

回到中國,雖然媒體依然受到政治力量的控制,但同時媒體市場化的趨勢已經持續了數十年,從早期的都市報到現在各地紛紛建立的傳媒集團,沿襲的都是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思路。在媒介迅速市場化轉型而同時又缺乏有效地倫理監管和自律機制,自然會不顧一切倫理底線去爭取最大的受眾和最大的利潤。

馬老爺子早就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無論是博人眼球還是倫理喪盡,都是媒體快速市場化之後帶來的「骯髒的東西」。

題主還問到了新聞的本質,我的想法是,新聞沒有本質可言,一切都取決於如何建構對新聞的理解。如果新聞被視作商品,只要是真實客觀的,就是正當的;而如果新聞需要被視作「社會公器」,那麼新聞自然理應承擔社會責任,提供高質量、有價值、對受眾負責的報道(這也是「社會責任論」的一個觀點)。

最後,想起一個小故事。我當年在台灣交換的時候,有幸選了著名華人傳播學者馮建三老師的課。有一次約馮老師聊天,大多數他說的觀點都已經忘了。但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

他說:

市場化也有很多的模式,美國的媒體是市場化的,英國以公共媒體為主導的模式同樣也是市場化,北歐國家則是另一種市場化,法國德國的媒體也都是市場化的,但具體的形態卻各不相同。如果再有人跟你說起媒體的市場化,不妨多問一句,你要的是哪一種市場化?

當時我聽得似懂非懂,現在想想

老教授眼光之犀利,不得不佩服!


謝邀。廣泛認知的一點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一直這樣。

原來這樣沒人看,現在這樣有人看。

原來這樣有人管,現在媒體渠道越來越多,管不到。


真實換不了點擊率,

理想又不能當飯吃。

嘴上說不要假新聞,

轉發起來又很誠實。

看看自己的朋友圈,

哪些文章轉的最歡?

不是這屆讀者不行,

信息傳播本就如此。

資本主義市場主導,

馬克思說喉舌重要。

絕對客觀本不存在,

全靠自己辯證思考。

新聞課本都這麼說,

真不是我胡說八道。


對就是這樣 要不然怎麼吸引人點進去看

誰博的眼球多 誰的廣告費和知名度就高


不是新聞專業。

但是起碼初中高中語文老師講解過新聞報道的特點: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至今印象深刻。

新聞的標題要簡潔包含主要內容。但是你們看看現在的新聞工作者寫的新聞:

除了嘩眾取寵,吸引眼球,都是垃圾文,另外新京報、新安晚報、新浪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寫的虛假新聞真不是一篇兩篇了。

最後的那張30秒內剖宮產取出胎兒,作為一名醫生,我表示呵呵。從消毒鋪好巾開始下刀計時沒有兩分鐘取不出來。


參考某16年前的視頻.


不止是看的人會想,製作的人也會苦惱吧!太真的怕影響社會不和諧,太標新的又被告知不符合社會主題,低俗一點會被批評……出現的果絕不是一方面的因。


那只是你的感覺。


畝產十萬斤,這個新聞不陌生吧?


推薦閱讀:

關於山大齊魯醫院救治鋼筋貫體病人的事件?
老榕是什麼人,他為什麼總是能得到第一手前線資料?
出了翟欣欣事件後,世紀佳緣要怎麼危機公關?
如何看待 日本給「台灣國護照」放行?
在涉及台灣的報道中使用「台灣籍」字樣合適嗎?

TAG: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