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能硬體的價值在哪?

智能硬體風生水起,2015更是迎接全面爆發的一年,根本競爭在於創新以及用戶體驗。市場上有很多類似雲悅的產品出現,不外乎幾種數據的變相堆砌,真正的創造是數據背後的價值,我們能夠利用數據給予用戶真正的服務才是解決之道。

縱觀智能市場,很多同類產品出現,甚至於依靠一些不太光彩的方法佔據一席之地。我們在做一件產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產品的價值以及受眾的體驗。如果一開始,就是抱著模仿甚至抄襲的態度來進行,即使產品能夠一時得到市場,那也是曇花一現。

日前關注了市場上的幾款智能硬體,比較有權威的當屬時雲出品的RyFit雲悅,這個產品不單單是一台電子秤,更多的是以硬體為媒介,接觸用戶感知用戶,並根據數據為用戶提供後續一條龍服務,包括健康管理方案以及衍生服務。而此外的其他產品,比如雲麥好輕,乍一看過去外觀幾乎與雲悅如出一轍,至於誰被模仿相信一眼便知。還有小米家的電子秤,貌似都沒有在時雲的基礎上出現新的賣點,除了價格。。。。

但相信用戶想要購買的不只是一部簡單的電子秤,我們需要的是數據背後的服務,一堆數據的堆砌,如若不能發揮作用,那意義何在?


現在太多的企業只是找噱頭了。樓上的一些人說的很對,智能硬體壓根就不智能。或許是樓上說的沒有智能的基礎吧,技術也未成熟。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依舊喜歡智能硬體。

對於我來講,智能硬體存在的價值,首要的,肯定還是其本身存在的價值,比如題主說的智能秤,我肯定要關心,準不準,能不能根據我的身體指標對我進行分析,並且可以提供後續的一些服務。這個是智能秤應有之義。

另外一個,我想說的是,現有的智能硬體價值,就是不斷的進步。他的不斷提升,不斷的改進,一代不行迭代二代,二代不行迭代三代。每一次看見自己喜歡的產品在一點點的進步,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看見一個東西正在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而智能硬體讓我們看到了有人正在往這個方向一步一步的走。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有良心的企業。確實有一些沒有良心的企業,打著智能的頭號,忙著撈錢的,欺騙了消費者,也欺騙了我們愛好者的感情,破壞了整個生態,使得大家都不相信整個行業了,而且不得不承認,這種不負責的企業很多。

如果真有一個特別好的產品出現,我一定會迫不及待的向大家推薦的。


智能硬體是否能夠火爆,我與其他答主完全持不同意見。

智能硬體真正無法火爆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底層技術儲備不足,二是時機未到。

目前的智能硬體,根本無法做到真正的智能,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能夠真正識別人臉嗎?能夠理解語音指令嗎?能夠準確預判需求嗎?都不能。不說價格因素,有幾個真正實用的智能硬體?尤其是很多廠商為逐利,濫用智能概念,裝個app就是智能硬體了,還到處號稱大數據。谷歌的數據樣本之大,尚且做不出真正的準確判斷和預測,這完全是科技壁壘,當代演算法和硬體根本無法逾越的壁壘。

在智能領域沒有革命性突破之前,我不認為智能硬體能真的代替什麼。有人說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壓根不算智能,只是多功能手機。

時機未到則指的是行業成熟度,只有當物聯網真正具有標準的介面,系統,協議等條件後,才會有能力用一體化來彌補技術缺陷,比如你的空調,冰箱,能夠協同數據等。現在的智能硬體,只不過是裝了手機的安卓冰箱,安卓電視而已。

有一天,智能硬體能夠真正讀懂你的脾氣秉性,讀懂你的眼神動作甚至心態,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管家一樣察言觀色,面面具到,才有可能稱之為智能。否則我站起來走兩步就能做好的事,為什麼要交給一個壓根不靠譜的微波爐呢?


智能硬體不夠智能, 是因為開發門檻太高。

什麼是智能硬體? 用手機控制的硬體不是智能硬體。 智能硬體是由軟體定義的,可通過編程來解決特定需求的硬體。 (恆溫器,無人駕駛汽車)

目前的智能硬體需要在平台級的產品,比如 OS 和SDK起來之後才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讓智能硬體開發變得更簡單啊。。。


智能硬體是指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後,硬體具備連接的能力,實現互聯網服務的載入,形成「雲+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數據等附加價值。目前市場上的智能硬體大致可分為三類: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移動醫療設備,最多延伸到機器人領域,「硬體+互聯網」的產品模式不斷滲透在日常生活的各傳統產品中,比較典型的智能硬體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麥開水杯、咕咚手環、Tesla、樂視電視等。

自2015年,長城會主辦了以」Mobile Everything(移生萬物)」為主題的全球互聯網大會(GMIC),中國的智能硬體時代才算到來。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智能硬體:跨界、體驗、智能、開放。這次意義重大的活動峰會不僅邀請行業巨頭共同討論了互聯網發展與未來之外,更多是探討了以下相關主題:全球智能機器人、移動營銷、移動醫療、未來家庭娛樂、創新大賽及投資、全球移動遊戲、全球移動教育、智能汽車、全球O2O、移動金融、全球新媒體。這些也是目前智能硬體的發展方向和待解決的問題。

既然要說智能硬體的意義,必然要和傳統硬體做比較。

傳統硬體即只有硬體載體的單平台產品,例如普通的手錶、眼鏡、功能型手機等,不具有連接外網功能。而智能硬體是指硬體載體+操作系統的雙層平台產品。最大的區別便是有獨立的開放的操作系統,可以實現用戶需求的個性定製。因此,智能硬體的意義也就在於開放的操作系統賦予用戶的額外效用。其效用可分為三部分:

基礎效用:連接基層硬體與用戶,軟硬體結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個性化添加用戶所需服務,實現多功能化。

生態鏈效用:智能硬體市場剛剛起步,各移動互聯網巨頭暫沒有出現壟斷趨勢。所以出現蘋果的OS系統、google的安卓系統、國內小米的MIUI系統、樂視的EUI系統等,都致力於開發獨家系統的生態鏈環境的現象,甚至不惜通過「硬體零利潤」或「硬體補貼」的形式以佔領市場。通過多設備連接,從穿戴設備連接智能家居、手機、電腦、pad等,形成物聯網、實現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遠程操控與交互,大大便利了人們生活。

智能效用:伴隨「互聯網+」、雲計算、雲服務、大數據等新技術浪潮,智能硬體通過底層硬體採集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計算分析與加工,再反饋給用戶,例如:了解用戶習慣喜好,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信息推薦、甚至實現設備的自主操作運行等反饋形式,提高用戶生活的滿意度。

智能硬體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弊病自然不可避免。跨界實現各橫向行業設備升級、同時垂直細分領域又存在不同的發展空間。若智能硬體欲不被市場淘汰,至少需要在特定的應用場景用到移動互聯網,滿足用戶剛需。此外,硬體產品之間的互通也是必然趨勢,用戶需要統一的行業規則、分類標準。若產品製造口徑不一,各產品都是一個獨立的小系統,設備間的交互受到阻礙,是不能真正實現生態圈,不能帶來完整的智能體驗的。

不得不承認,智能硬體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硬體」的底層配置技術發展滯後,下層建築不牢靠,難以支持日新月異的物聯網創新服務;「服務」上也僅僅在數據採集分析上做了些功夫,但這到底是人們追求的「智能」嗎?太低級啦~真的成熟的「智能」應該是指能夠感知、思考用戶的意願和需求,並反饋相應行為的類機器人。智能設備不應該只是多功能的傳統硬體結合體,也不應該只是依靠智能手機、電腦遠程操控的設備,例如:只是載入了聯網功能的智能電視,到底有什麼卵用?載入了天氣、試衣功能的鏡子就是智能美妝鏡?可以看簡訊打電話的手環就是智能手環?「智能」絕不是僅限於此。

用戶與設備的交互總要經過這樣發展歷程:

我告訴它我需要什麼?—它猜到我可能需要什麼?—它建議我需要什麼?

目前國內市場的穿戴設備、移動醫療設備基本都處於第一基礎階段,初始程序設定用戶需求,有的甚至連高效的語音識別都沒有(懵逼臉),費力的手工主動敲字輸入;智能家居、或者發展較久的智能手機、電腦等要好點,至少可以通過雲端分析了解用戶的部分習慣與偏好,比如日常家居的電力節能、按用戶習慣開關電器、廣告的精準投放、APP服務等準確推薦。但是這些應用到整個智能生態鏈,道路又阻且長,如果智能設備不能自我進步、自我學習、主動的去了解用戶意願,必然是會被一批批淘汰下。一句話:不能幫助用戶創造美麗人生的智能硬體不是好硬體~嘻嘻。

因此,智能硬體未來想真的開啟紀元,」硬體「上的質量投資與「服務」上的人工智慧是重大的兩個考驗。私以為,智能硬體時代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

高質量的底層硬體支撐弱智能化服務——高智能服務亟需硬體質量創新——人工智慧自我完善。

即:硬體主盈利——硬體免費——軟硬體一體化。


馬車——&> 汽車——&> 電動汽車——&>無人駕駛

黑白電視——&>彩電——&> 現在的智能電視

相機——&>膠捲相機——&>數碼相機

...

說到硬體的話,也許階段應該是這樣

傳統硬體——&>遙控硬體——&>互聯硬體——&>智能硬體

只是目前大家對「智能」這個詞比較反感,也是因為現在的硬體還達不到「智能」的水平,剛剛處於遙控和互聯的階段,才剛剛起步。但是媒體已經直接宣傳到最終階段了。

智能硬體的核心價值以及目的就是讓人類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而人對這個追求是無限的。


智能硬體為平淡生活添上了些許未來世界的色彩,告訴自己:原來我還可以更懶的


智能硬體是高科技產品,智能硬體的價值:定性和定量。

比如家庭健康智能產品,一般我們減肥大致毛估估,而使用智能硬體產品,它能提供一套整體數據來準備得出理論。

比如智能穿戴智能產品,一般穿戴產品只有裝飾,功能也就是鐘錶類,而智能穿戴產品,它提供實時監控你的生活狀態,分析你的興趣愛好,然後按照這種生活規律提醒您的生活習慣。

總之,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定量的分析生活是優質生活的必經之路,因此智能硬體伴隨著這個勢頭體現的價值也越來越重。


智能家居現在處於行業的風口,越來越多的傳統家居廠商開始涉足智能硬體開發,力求借著互聯網+的大潮,加快自身轉型的步伐。但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相當多:如何組建軟硬體工程師團隊?如何開發APP和搭建雲數據平台?產品的研發投入和更新迭代更是一筆巨額的負擔。


智能硬體無論是收集數據也好,提供延伸服務也好,成為人機介面也好都得依託倆最基本的條件,東西能夠賣出去,賣出去能夠用起來!好吧,去看看這些智能硬體廠商賣了多少,賣出去有多少用的?另外每個人問一下自己,每天除了看手機玩微信之外,還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對別的數據能夠感興趣的!所以整個智能硬體行業就是自己給自己花圈!


簡單來說,智能硬體---記錄客戶使用數據----數據分析----市場前測參考/後續增值服務 邏輯很清楚 不是要把產品做得多麼智能 而是通過硬體和軟體的結合 分析用戶數據 形成用戶畫像 以此為準設計後續專屬的增值服務方案 另一個方向來說 物物相連 不僅提高用戶的體驗 而且其中數據也可作為設計場景模式等的重要參考


智能硬體發揮更大意義的作用,依賴於大數據的支撐,依賴於對相關行業多方數據的整合,然後轉化成為用戶所理解的形式和語言,並且真實的對用戶的生理和心理上有幫助改善的作用,才能體現價值,不只是數據信息表層的輸出與堆砌。簡單的拿手環舉例,數據記錄與檢測只是表層,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到使用者表層數據下的身體健康程度,並進一步給予改善計劃等。


智能就是「人要少參與」,讓你在手機上輸入半天的測算參數,是「偽智能」。想喝水的時候,水放在你面前了,光線暗了自動把燈打開了。0元買個智能電視,打開電源看半個小時廣告,這算智能嗎?


看看電子錶


智能硬體目前還是小眾產品,儘管很多人認為智能硬體未來可能會有重大的突破和進展,但是依舊不能擺脫它小眾產品的事實。因為對於智能硬體的需求,很多需求都是偽需求,而且功能上太過複雜,對於那些富裕、中產階級來說,功能複雜不如操作簡單、便捷的硬體。


推薦閱讀:

智能硬體的未來,市場有多大?
首屆小米IOT開發者大會於本月28日在京召開,對於這次大會你有怎樣的期待?
如何評價LoRa這項應用於低功率長距離場景的物聯網傳輸技術?
智能硬體的團隊都需要配哪些人?
以大疆無人機公司的人工智慧開發能力,如果給他們一台X-47B原機硬體,他們能否實現航母起降等功能呢?

TAG:智能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