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共和國及帝國擴張與漢朝開西域有何異同?

羅馬共和國及帝國擴張的動力是尋求掠奪資源、土地、奴隸嗎?與同時期漢朝開疆擴土,張騫鑿通西域後經營西域設西域都護府有何異同?本人對歷史感興趣的工科男,望歷史大牛幫助解惑謝謝!


區別有許多,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動力。西漢擴張的根本動力是為阻擋北方強大的匈奴,慢慢地演變成皇帝和某些冒險家的個人榮譽。羅馬擴張的根本動力是與敵人爭奪殖民地,這是當時希臘化諸國的共同目標,慢慢演變成諸多軍團領袖的榮譽。

這裡面最大的區別是漢朝有一個世襲的皇帝,皇帝個人的性情極大影響了擴張政策,武帝之前的皇帝與軍隊的聯繫尚且緊密,前線將軍的榮譽就是皇帝的榮譽,西漢後期皇帝越來越靠近文臣與宦官,武將成為在外爭戰的陌生人,尤其是宣帝時期匈奴大衰之後,漢朝擴張的願望降低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對比,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獲封博望侯,滿朝無異議,元帝時陳湯平西域,封侯卻受得極大阻撓,這就是變化。

羅馬軍團的擴張慾望一直都在,即使當初的敵人都已滅亡,擴張仍在進行,因為這是軍團領袖們建功立業並晉陞羅馬高層的最重要渠道。

兩種心態導致兩種結果。

漢朝的擴張總體來說是相當有節制的,基本是以農耕之地為邊界,極少進入草原,並在中間加固了長城,對西域以羈縻為主,大多數時期其實是與匈奴共管,所以漢朝有著清晰的疆域和基本單一的民族。

羅馬的擴張變得沒有節制,尤其是對英吉利島和北歐的進攻,純粹是為了殺傷蠻族,以人頭數量顯功,既搶不到財富,也募集不到足夠的殖民者。羅馬中後期的邊界從地圖上看比較穩定,其實並非如此,任何一支駐紮在前線的軍團都可以隨機應變發起戰爭,只要砍掉的人頭夠多,首領就能凱旋迴羅馬,羅馬城內基本沒人敢說他們是在浪費。

不計後果的擴張導致羅馬帝國後期疆域複雜,隨時變化,不可能設置固定的防線,國內的民族更是眾多而複雜。第一撥進攻羅馬帝國並獲益的蠻族,恰好就是那些進入羅馬帝國的投降者。

漢朝也接受了大量異族,但是一直比較警惕,或擋在長城以外,或分散在各縣,起碼在漢朝時,這些異族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羅馬在異族的洪流中滅亡,漢族雖經朝代更替,卻仍然保持著相對的民族單一性,與此也有一定的關係。


先講差異:

漢與羅馬擴張的動機、手段不同。

1、動機:

西漢實際上並不算擴張,中國當時已過渡到"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生產不依靠奴隸,自己自足,西域雖然臣服但並不設州郡,只是附屬國而已,漢朝並不直接任命國王。控制西域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可以聯合抗匈。漢匈的對抗主要是自衛反擊,匈奴游牧民族人口增長後不得不向南方掠奪糧食,而漢只需要把匈奴趕出去而不需要北方草原。所以漢對匈奴的做法就是趕盡殺絕,並不求控制,甚至從未在西伯利亞地區設置都護府。故北疆一直是唐粉與漢粉領土爭端的關鍵點。

而羅馬是奴隸社會,對外戰爭可以掠奪奴隸和金錢。另外當時兩河流域,埃及等很多地區都是遠遠優於羅馬本土的糧食產地。控制這些地區會獲得很高的稅收,這些都是漢朝所不需要的。高稅收可以支持更多戰爭,而戰爭可以帶來更多收入,所以終羅馬之歷史,如果不是在對外擴張就是在打內戰。

2、手段:

所以羅馬的對外擴張是侵略殖民,而漢的對外擴張是自衛反擊。羅馬打到哪兒,行省設到哪兒,而漢在西域北疆不設州郡。但是由於漢相比羅馬,擴張後可圖利益較小,故對無法控制的匈奴趕盡殺絕的行為遠比羅馬的殖民剝削要殘酷但有效的多。

差別的原因。

漢之前,周在這片土地耕耘了八百年,以武力擴張疆域,以文明同化異族,以變法改革政治,以禮制教化人心。至秦時,已經形成了幅員遼闊,民族高度融合,政治、社會體制完善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國,漢繼承了豐富的政治文化遺產。而只繼承希臘文明的羅馬無疑是屌絲創業,即使從帝國時期算起,前朝羅馬共和國也遠沒有完成周、秦兩朝的大一統任務,這個任務羅馬帝國又努力了400年,剛剛摸到西周的門檻(基督教),就被蠻族滅了。所以從歷史階段來講漢與羅馬並沒有可比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再講共同點。

1、支持漢與羅馬勝利的根本原因相同。

說到底都是文明落差,跟美帝秒伊拉克一個道理。當年漢對匈,羅馬對蠻族都是制度碾壓,生產力碾壓,科技碾壓,軍備碾壓。文明也像水,不斷流動,等文明落差不存在了,擴張的源動力就沒有了。這也是羅馬滅亡以及胡人後期對漢人作戰由劣轉優的原因。

2、結局,相同又不同。

分裂,亡於野蠻人。

帝國版圖太大,戍邊將領尾大不弔,引發內亂。漢歷西北軍閥董卓之亂,一分為三。羅馬常歷將軍謀反稱帝,後分為東西兩國。

文明落差消失後,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亡於野蠻人。漢末南匈奴內遷,設河內五部,胡人學習漢文明又保留民族獨立性。西羅馬末期,接納西歌特人難民戍邊。漢繼承者晉八王之亂,西羅馬後期連年內戰。五部胡人乘亂起兵,西晉亡,晉東遷,廣義上的中華第一帝國亡。日耳曼人連年入侵羅馬,廢西羅馬皇帝,東羅馬孤立千年,中世紀開始。

三百年後,隋興,重新統一中國。歐洲制於宗教分權,分裂一千七百年。這個不同是後話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最後。

一切衝突的根源相同,都是地理和人種差異。而一切衝突的不同,恰好都是地理和人種差異造成的。


@xxx kkk的答案大致是客觀的,但是我這裡還是想指出其一些關於羅馬擴張方面解讀的誤區。

羅馬大規模擴張開始的時期是第一次布匿戰爭勝利之後,在這之前羅馬人對於擴張的興趣並不濃厚,亞平寧半島上的統一問題才是其關心的重點。而第二次布匿戰爭征服了西班牙以及第三次毀滅迦太基對羅馬來說的確是其大規模擴張開始的標誌,然而即便在這個時期,羅馬對取得疆域的慾望仍然是不足的,在巴爾幹半島的皮那得戰役勝利後,羅馬竟然撤回了義大利,可以說此時羅馬還沒有形成其大國霸權的意識——之前幾次擴張可以說是被動的。

對羅馬來說重要的節點就是征服希臘,正是在這之後,大量財富流入羅馬,同時打開了亞洲的大門,羅馬的擴張才開始變得主動起來。而此時的目的仍然不是獲取殖民地和疆域——獲取財富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同時羅馬在此階段並不主要以軍事手段直接掠奪財富,更多的是靠著衛星國間權利的制衡和戰敗國間的條約。軍團領袖的確是需要戰功來獲取名聲,但是這些戰鬥的目的大多數都不在於搶奪土地。

大量外來資源逐步摧毀了共和國的內部體制,最終導致了共和國的滅亡,這段時期里對羅馬擴張影響最大的人無疑是馬略。@xxx kkk提到的向軍團領袖爭得榮譽而擴張轉變這一現象就是馬略軍改的間接產物,可是,在帝國成立前的這幾十年里,唯一這麼做的也只有凱撒和克拉蘇兩個人。蘇拉馬略龐培等更多的還是靠著之前的方法比如清剿海盜,擊退本都的進攻等等積累聲望。所以說@xxx kkk說到的現象存在,但不是主流。

帝國成立之後,奧古斯都確立了帝國謹慎擴張的原則。雖說是謹慎擴張,但是帝國的面積在200年內仍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原因是對原本附庸國的兼并造成的。在這之後,之前靠著操縱附庸國的羅馬也正式變成了靠著國力來保證安全的羅馬了。同時,軍事擴張也在圖拉真時期到達了頂點,在同化政策和都市化政策的作用下,羅馬才開始注意殖民地的建設和當地原始居民的羅馬化而不是以前那樣燒了就跑。

現在來說說問題的核心

羅馬的擴張和漢朝不同的地方在於,擴張就是羅馬整個經濟的基礎,在羅馬達到其版圖極限後,擴張停滯後財富即出現了像寡頭集中的趨勢,配合著軍事獨裁的現象,來給羅馬的就是就是長達1000多年的衰亡過程。

換個角度,羅馬之所以成為羅馬就是由於其擴張而慢慢形成的,漢朝則不是。給漢朝激光槍讓他不怕游牧民族,那麼不擴張的話還是漢朝。但給羅馬激光槍讓他一直縮在義大利上,那麼歷史上羅馬只會是個城市的名字了。

從歷史結果上看,羅馬的擴張最終造成了其自身的毀滅,然而其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和宏揚,對歐羅巴諸多文明的哺育奠定了文藝復興之後西方文明主導世界的基礎。漢朝則暫時保證了自身的安全與穩定。

再往深層說的話……就是地形的原因,無他。


先佔個坑。。一會兒回來答題。

更新:

先寫結論吧。

古羅馬的擴張是古羅馬奴隸主階級為了掠奪奴隸、貿易港口、爭奪霸權所進行的擴張戰爭。

漢朝出使西域,則是封建統治者拉攏周邊地區國家,建立朝貢體系,以同化手段開疆拓土,拱衛北部邊防的措施。

明顯是漢朝技高一籌,畢竟社會制度比古羅馬先進。


西域給匈奴上貢後,匈奴就有錢有物打漢朝。

羅馬帝國東到萊茵河和巴比倫的兩河,南到北非後,就沒擴張了,也在古代也是地中海文明的界線——和中國大部分時期只保留長城內的統治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西羅馬帝國淪陷,亞平寧半島的羅馬人(或者說是拉丁人)都去哪了呢?為什麼不能建立起一個最小的羅馬國呢?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曾經的羅馬公民與貴族的生活是怎樣的?
羅馬軍團在帝國後末期對蠻族軍隊勝少敗多有哪些技術原因?
羅馬滅亡之後,義大利地區的情況如何?
為什麼龐培身為執政官不與凱撒對決,而選擇放棄羅馬逃跑?

TAG:中國歷史 | 羅馬 | 世界史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