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到底意義何在?

假如我們把文章的字數規定為一定的數量(事實上,就算不規定這條,也是可以理解的題意的。),而又因為字、詞數量是一定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任由字詞自由組合成我們所規定的字數,即便包括標點符號,那麼,所生成的「文章」數量就是有限的,雖然這個數就如天文數字一般。

好,問題來了,那麼文學理論的意義在哪呢?

我們把所有的文章,每一篇都看成一個數據,那麼文學理論就是幫助我們快速地、有條理地尋找我們所要數據的一種方法或公式。

即,文學理論能夠引導我們尋找我們所希望找到的數據(文章)。

這麼想的話,不知妥否?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文學理論的意義所在。

PS:本人中文專業,當然知道文學理論為何物。我只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文學理論」,凡事總要換個角度來看,世界才會更奇妙嘛。

PS:問題最初來源於「猴子能敲出莎士比亞全集」這一著名思想實驗。


謝邀,然後占坑先。對於專業普及類的問題,一定要認真。

先總結說:

反對樓上的一切答案,包括題主自己的假設。

因為文學理論並不是與文學作品綁定,世界上的所有文學作品全部滅亡,也未必見得文學理論也會跟著滅亡。文學理論核心目的,在於為人提供一個心靈的維度,一個通向超驗世界的渠道。

因此,用文學理論檢索文學作品,用文學理論指導寫作,用文學理論評價、解釋、了解文學作品。

都是狹隘的,無效的。

原因慢慢寫。

——————————————————————————————————————————

鑒於有幾條疑問,我補充一下:

(1)以下所有觀點,都來源於一條我默認的公理:神話,是最初的文學From 原型理論學派弗雷澤、榮格以及弗萊 )

(2)因此在廣義上,文學與神話一樣,是兼具功能性、政治性、審美性的,由意圖語言和想像語言共同構築的,一個範疇遠遠超越哲學和邏輯學的龐大概念。它傾向於「文化」,然而又超越文化。

(3)甚至可以大膽假設,人類所有精神財產的1/2,都是文學。

(4)所以文學理論,它的體量遠遠不是研究一兩部作品,它的根基也不單單是文學作品,那只是它的一小部分。有語言的地方,有指代符號的地方,無論商業的政治的還是軍事的,都有文學。

(5)因而這裡闡述的,只是針對「把文學理論看成是文學作品研究」這一種狹隘觀點,就像下面說的,並不是從廣義維度上概括文學理論的定義。那太龐大,答主沒有這個能力。

(6)以上澄清,歡迎繼續收看。

——————————————————————————————————————————

首先分析一下問題:如果說單純的「文學理論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是沒有定論的,答主這裡也不敢妄言;但是題主的假設很明確的就表明了一種想法,即文學理論是為文學作品服務的。

那麼這個問題姑且就可以理解為:文學理論與文學作品之間的關係

在大部分人(包括中文本專業同學)眼中,文學理論有如下幾種功用:(1)用以解讀文學作品 (2)用以評價文學作品,相當於「批評」 (3)用以指導創作

題主的設想是:(4)用以檢索特定的文學作品

歸結起來可以認為,如果沒有文學作品,那麼文學理論也就是毫無意義的。

我的答案就是針對這一點回答的,即,文學理論並非文學作品的附帶品,而是一門獨立的、含有自己知識的理論學科;文學作品僅僅是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而並非文學理論的存在根本。

舉個栗子:恐龍學——姑且這麼稱呼,是研究恐龍的。

但是恐龍已經不存在了,那麼為什麼關於恐龍的知識還會存在?

這個栗子可能不太恰當,那麼就換一種說法:文學理論顯然是抽象主體的,那麼它的抽象是自然生成,還是依託於文學作品這個具象呢?文學理論真的是從文學作品中總結、捋順、整合起來的么?

至少從我目前所學的文論史來說,這是不準確的。

(1)首先,文論史的源頭是哲學,《詩學》《理想國》都是從哲學那裡過渡出來的。而哲學,可以肯定的說,它帶有超驗性色彩,它的研究對象並非只是現世凡塵,還有最高精神,還有宇宙整體。

這些超驗性的東西,或者說純粹的抽象思考,與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差別甚大。

文學理論中所闡述的諸如「人文關懷」「終極關懷」「存在價值」——這些維度,實際上是很難單純從文學作品中提取的。比如說《苔絲》,通過總結《苔絲》你可能會了解一個時代的黑暗一個女性的悲劇,但是如何上升到整個人性關懷層面?或者說,如果壓根沒有「人性關懷」層面這個定義,你又是怎麼將思考引導那裡去的呢?

所以,某些抽象範疇,是經哲學凝聚後直接進入到文學理論的。因此,文學理論的來源絕非是對文學作品的總結,它是廣泛的,是跨學科的,是經驗和超驗多個維度的。它的誕生,並非完全因為文學作品的誕生。

(2)其次,單純從文學理論的【解讀】和【評價】兩個功用說,其實在西方20世紀之前,文學理論這兩個功能都是被遮蔽的。尼采說過,理性的判斷力會損害感性的創造力,因此堅決反對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論性的批評。一直以來,批評家的地位都非常低微,但是他們並沒有滅絕,文學理論也沒有因此而斷裂。

這是為什麼?因為解讀和評價這兩個功能並不是文學理論真正的存在價值,它的存在價值在於凝聚所有文學作品整體,形成一個真正的「文學史」,一個大的文學框架。

可以說,如果沒有文學理論的粘合作用,我們很難窺探到文學史的整體面貌,跟別說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的劃分。如果沒有文學理論將一朝文風總結,將一國文化通觀,我們能看見的只有碎片一樣的出土文獻。所謂的文化,也失去了很大一個帶有傳承性質的維度。

(3)20世紀被稱作批評的世紀,也就是文學理論的世紀。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文學理論流派誕生於20世紀呢?是卡夫卡、喬伊斯這些不世出天才激發的?有這部分原因,但更大的原因,顯然是因為哲學、科學、心理學、物理學、數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全面拓展,弗雷澤、榮格、馬克思、海德格爾、索緒爾等領軍人物掀起的知識風暴,這才擴大了文學理論的疆域,擴充了它的維度,豐富了它的角度。

總之,還是如同(1)中所說,文學理論的來源是豐富的,它是文本的凝萃,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

所以答主在這裡再次表明,把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結合起來並無差錯,但單純認為【文學理論為文學而生】【文學理論是為文學作品之總結】【文學理論是為評價解讀文學作品而服務】【文學作品的終結就等同於文學理論的黃昏】……諸如此類,皆是狹隘之見。

話有些偏激,但知乎上大部分本專業同學還認為文學理論就是用來解讀文學作品的想法,我真的挺鬱悶的。

那麼,既然文學理論與文學作品沒有依存關係,文學理論存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1)如上文所說,它的整合性和凝聚性,是將古往今來文學作品文學現象整合起來的一個重要工具。它面向的的確是文本,但不是單個的文本,而是所有的文本,一個文學的框架;

(2)文學既具有凝聚性,同時它的來源還是多領域、跨學科的,因此還具有發散性。可以這麼說,文學理論是比哲學領域還要寬廣的一個學科,因為支撐它的不是【邏輯】,而是【想像力】。想像力是一種無窮話語,它通向無垠之境,哲學中有【宇宙整體】,但是文學理論中可能還會有【宇宙整體的整體】。

因而,單個的文學作品可能給你提供的是一種想像力體驗,如《魔戒》的恢弘;

或者《百年孤獨》的寂寥。

但是上升到等同於哲學層面的文學理論層面,那麼這些想像力經驗就會融合起來,形成一個超越經驗、甚至超越超驗世界的【心靈維度】,讓你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存在,也能真正體會到超越性世界的恐懼或者美妙。

所以,無論是哲學還是號稱哲學盡頭的神學,只要涉及邏輯,那麼它就必有矛盾之處;單憑信仰,卻又缺乏立於這個世界本身的能量支撐。而文學理論的渾融性,能讓你整體性地感知文學世界,超驗世界,而又能夠如哲學家一般冷靜地洞察自己所生存的世界。

最後歸結來說:

學習文學理論既是對文學文本、文學整體、文學提供的豐富形象的感知,但同時,在更深一層,它還有哲學性的思考,一個能夠使你清醒、使你能夠從世界中超拔出來的力量。

但是另一方面,它天然的神話思維(文學思維)卻又讓這種思考具象化,比哲學更加親近,繞過理性而直接訴諸心靈。

文學理論的最終落點不是文學作品,而是更高層次的生命。


我個人站在作者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文學理論,是結果之後的結果。

怎麼來理解這句話呢?一部文學作品,它的成功可以在文學理論中總結,它的失敗也可以在文學理論中總結,但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那都是結果出來以後的事情,而不是結果出來之前的事情。

你可以用無數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乃至數學去解讀文學作品,去形成一種所謂的文學理論體系,去解構,去重新創造,乃至去曲解——以上這些,對於評論者之間,愛好者之間,解讀者之間,都有用。

對於作者,沒用。

作者去考慮這些,只能寫出悲劇性的東西。

如果一個懂得什麼文學理論的人寫出一部不錯的小說,那麼這兩者間不會有什麼聯繫。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人寫出不錯的書,跟他知道或懂得什麼理論完全無關。

就我個人的認識來說,一個作者能不能寫出好的作品,90%都和他個人的能力經驗有關——當然你也可以這樣理解:他的能力經驗為他架構了他的內在理論體系,而且是用於實踐的。

一般作品分兩種,面對讀者的,面對自己的。

兩種作品都適用於這個標準。

尤其是後者,越是研究多的理論,越是沒有表達的誠意。

我來舉個栗子說明一下:

對於一個作者來說,必然會去在意開頭、節奏、結構、人物等等這些,但是他只是去確定一些關鍵的節點。在實際創作中,設計情節、打字、通覽、修改等等之類的時候,如果他滿腦子裡還是那些東西,那就悲劇了。

關鍵在於三個字:不要想。

自然地去表達。

你辛辛苦苦學習詩詞理論,學習格律,可以憋幾首很水的詩出來,但是對於李白來說顯然就不需要。

以前玩CS的時候,狙擊槍有一種玩法叫做「甩狙」,或者叫做「盲狙」,事實證明這種玩法的成功率是高於開鏡瞄準的。

實際還是賣油翁的那個故事,對於有經驗的創作者來說——無他,唯手熟耳。

當然,在此之前有漫長的自我質疑還有難熬的孤獨寂寞之路。

那麼話題接回來,文學理論到底意義何在呢?

以前上文藝理論課的時候,老師講到存在主義對文學的影響,當時有同學提問說:「老師,咱們學了文藝理論後具體有什麼用?」

老師的回答是:「你可以再去教你的學生。」

事實上,這也許就是文學理論最大的用處了。


我感覺題主理解有點偏差了,完全是用的理科生的思維來從字面理解「理論」二字…


我就從文學理論最寬泛的定義來回答了,這裡說的文學理論就是談論文學的文字

在寬泛的定義上得出的結論(集合A),肯定也適用於最狹隘的定義(集合B),集合A是集合B的必要條件嘛,雖然集合B不一定是集合A的充分條件就是了。

意義簡單地說,就兩個,認識改造

1.認識

認識的作用好說啊,有個叫文學的東西經常出現在你生活里,這東西是啥有啥用,得知道吧?所以會有人去思考文學這東西究竟是個啥,在我們生活里該放什麼位置,為什麼一部文學作品大家都說好,怎麼去創作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呢,等等。

但是你又問了,認識文學有什麼意義?唉,這樣追問下去沒完沒了欸。簡單地說,認識文學的意義和認識世界的意義差不多,因為文學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啊,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當然,只有當一個東西有意義了,認識這個東西的行為才是有意義的,於是你又可以問,文學有什麼意義?其實隨你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都行,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麼一個事實:天天有人在寫文學,天天有人在讀文學,天天有人在談論文學。這就夠了。還是薩特那句話,存在先於意義,你不可能也不該忽視一個人人都在談論、參與的東西。當你詢問文學的意義時,你要意識到你問出這個問題有意義,是因為文學已經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佔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2.改造

我用[改造]這個詞是有點言重了,大致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談論文學的文字對現實的影響,這個現實里也包括文學現實。

往大了說,取一個極端的例子吧。激進的文論家會認為文學是一種意識形態,就是說文學歪曲了你對現實的認知,我們讀了文學作品就「中毒」了,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為我們「解毒」,「解毒」就是改造現實了。他們會不斷地去質疑、去批判,保持社會思想、制度的活性。

往小了說,一個寫手看了該題下面的回答,覺得看文學理論對寫作沒用,於是不看了,這也是對現實的影響。

無論文學還是談論文學的文字,都要對現實產生影響的。沒有影響,為什麼有被禁的文學作品?沒有影響,為什麼談論文學的文字有時要小心翼翼?恰恰是文學太有用了,談論文學的文字太有用了,主流意識形態一定要將其邊緣化、娛樂化、去政治化,塑造成無用的模樣。

總之,文學理論的意義,粗糙地說,就是認識和改造兩個作用。

至於題主說的,文學理論能夠引導我們找到我們想要的數據(文章),就是說文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和甄別作品嘛,這在技術上很難實現,因為文學的標準和價值是很難量化的,篩選和甄別也僅僅是文學理論的作用之一。

就這樣吧,不啰嗦了。


過去有個理科大妞說:所有理論都分為解釋派和應用派,解釋派佔八成或九成

我私底下補充了一點:應用派一開始也是解釋派,首先你得能解釋過去,然後看能不能預測未來,只能解釋過去,馬後炮,只能預測未來,不是神仙就是瞎蒙

我過去看過一些文學理論,不怎麼深入,也忘差不多了,感覺鑒於文學這種人文性質以創造性為己任的語言文字工程,要想預測未來實在是太難了,被你們理論家預測了,文學創作還值錢么?所以看上去文學理論的解釋派簡直理論上是99.999999999……%了

但我又有一個觀點,或許文學理論在文學工程上的貢獻並不主要表現為理工科眼裡的預測,而更多的和其它知識理論一樣首先以傳承為主。這個傳承或許可以被嗤之以鼻為馬後炮,並且這種馬後炮式的傳承普遍存在於文史哲以及數理化中,以至於有個知友的簽名就是: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但馬後炮還是濃縮的告訴了我們新人,這麼多前人說了什麼故事,這麼多故事裡說了什麼,對於企圖做出預測的收集到了數據學習到了經驗,對於企圖創新的省去了碰巧拾人牙慧的尷尬,或者乾脆知道這條道有人走了走了會怎樣後就想著如何開創另一條道

這麼想是一回事,看到鋪天蓋地的文學理論後的感觸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專業搞文學理論的不是出於對身處(屁股所在地)專業的自尊,會否也可能感慨【你們怎麼拍個腦袋就能編一套理論呢?】【咱混到啥年月才也能隨便出本學術著作就有地方出版啊?】

那些混飯吃為了吸引圈內眼球編出來的理論不光是文史哲有,數理化也有,並且同樣不乏奇葩。但我相信仍然會有一些經典理論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適性,甚至這些相對靠譜的理論可以用來參考研究人工智慧寫作,或者跨域作為其它學科的研究材料比如心理學某些課題。因為當我們寫東西的時候,是一種思維的表達,思維在不同範疇內具有不同的可總結可預測的規律性,有些理論只適合於某一時期某一類型的作品,這就和經濟學模型也各有不同的適用條件一樣。如果不是我記錯了或者白日夢過頭,似乎是有過搞數學的嘗試過用數理方法弄一套文藝理論研究的,或許這種嘗試在未來會有更加靠譜的可能

比較悲催的是,搞數理化的都會需要相應的理論去實踐每一項科技,哪怕民科。可搞文學的,似乎門檻就無下限,尤其今天識字不夠有輸入法,寫東西的沒幾個想到理論,在閱讀量和見識沒積累到一定的時候,想著文學理論寫東西還會束手束腳不像樣子,看多了寫多了自己也會總結出一些適合自己的類似理論的東西。讀小說的更沒幾個想這個,除了一些讀者吐槽總結模式的時候不自覺的說出了某些文學理論中的意思,能用作宣傳的文學評論更多的出自名人而非專業文學評論。沒有市場,沒有拉出來遛的地兒,這就更加劇了文學理論界小圈子自說自話自欺欺人近親繁殖死循環式生存,呃……怎麼好像N多小圈子都能套用這句話


看見這個問題就忍不住來答了。(曾經也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和題主一樣,我也是中文專業的。

首先題主的想問題的方向就錯了。文學作為一個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並不能拿自然科學那一套直接套過來。

文學的主觀性強導致了很難拿出一個東西說這對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用,所以題主所說的文學理論公式也就不成立了。

題主既然同是文學專業的,那麼應當學過文學原理吧?康德的<論美的藝術>中也說了"我們出於正當的理由只應當把通過自由而生產、也就是把通過以理性為其行動的基礎的某種任意性而進行的生產,稱之為藝術。"即自然本身所造成的,是不能被稱為藝術的。那麼一隻猴子即使敲出了四大悲劇,這也是不能被稱為藝術的。這只是自然的產物。

另外關於文學理論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很難用幾句話去概括。首先,關於文學的定義本身就不明確,又怎麼能明確概括文學理論的意義?其次,我認為文學原理只是一些有概括性的理論(雖然有一定概括性,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其意義在與讓你理解不同方面的不同權威的不同看法。(當然,權威和基準還是有的,不是說主觀性強就可以隨意亂來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很好奇一個中文系學生如何會說出同樣數量任意組合會產生N個不同作品這樣的話來。這更像是諸如數學、物理等專業,且從未接觸過文學的人說出來的話。

題主的「文學理論為什麼存在」這樣疑問,同樣會伴生類似「文學理論讓人無法理解」、「文學理論只是文學的衍生品」等等。

首先,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如果說,文學創作或文學作品更偏向是一門「藝術」的話,那麼文學研究或是文學理論則更像是一門知識。

藝術是感性的,藝術里任何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在文學作品可以體驗到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東西,文學創作中也可以實現現實中的不可能。但是,知識是理性,是有著嚴謹的知識架構和體系的。

文學理論的知識性為文學理論帶來了一種屬性——工具性,就像是數學一樣。文學理論其實是一個工具,是人們用來了解文學創作、文學作品等的手段。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

由於文學本身的特性,使得我們無法直接從文學中抽離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所以我們就從其他領域借用一些手段來幫助我們了解文學,諸如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乃至數學等等。因為這些理論是拿來的,所以並不可能符合所有的文學作品,所以文學理論是一個不斷補充、不斷發展的體系。它沒有完全的正確和謬誤,都是在相對中產生,可能某個理論在這個作家、這個作品中適用,但是到了那個作家、那個作品上就不能用了。

手機打字,就說這麼多。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很多回答已經從專業角度講過了,我換個角度講講吧。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世間萬事何嘗不是書,不是「文本」?只是這世界之書難度更大罷了。所以,遍讀詩書也有利於最終更好的閱讀世界這本終極之書。換言之,文字之書尚且難懂,世事洞明也難。所以 我會說人文社科理論而不僅僅是文藝理論,其目的與用處都是為了培養一種分析能力。至於你用來分析什麼並不重要,正如降龍十八掌可以打高手,也可以打老虎。

世間萬象,正如碎石泥沙,有人能打出石油礦藏,有人一無所得,不過是分析感悟能力不同爾。而這礦藏就是人文學者的學術和思想。


「一切諸經只是敲門磚」


諸相非相,非法無得。


話題很大,可以說到明天吃晚飯。給樓主看點最基本的。文學理論_百度百科


自動化寫作出的作品不等於文學作品,這也是為什麼自然主義流派很快銷聲匿跡的原因


我的編輯告訴我,文學理論不可以作為文學創作的指導而存在。

我認為,文學理論的存在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分析理解和欣賞一部作品。

可能會比你籠統地去讀,有不一樣的,或者更深層次的見解。

最近在寫論文,導師給了我一堆書,其中有一章節,就是回答這個問題。

等我讀完了再來補上答案……


鄙人淺談,僅供參考。

ps:三分鐘熱度過後,變得不再執著。

挺喜歡文學,勤學難成。淺談一二、多多包涵。

文學理論的意義何在?

個人認為既然是理論,一定是學術領域,研究已經成型,建立在一定的真才實學,觸類旁通的基礎之上,對文學這一學科進行理性的,具有個人獨特的概括、分類和總結,最重要的肯定是論述。

關注了解和學習文學,語言、文字是基礎和根本,那根源還是識人、識物、知世。

因此,其文學理論的意義就是:

1.了解文學。因視角的不同,會在整個思考維度當中對不同時代、不同的題材、體裁、有新的認知,最終指引人關注的還是文學作品當中的人物生命、命運、情感和思想。

2.認知文學。因不同題材、體裁的文學作品所表現的風格、特點,語言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有同有異,因此認知文學需要我們見微知著。

3、創造文學。關懷和關注人物的現實命運,需要有執著信念及理想追求的人去踐行,運用語言和文字的力量傳播文學,承傳文明、改變生活。

ps: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回歸話題,上述微觀層面,宏觀層面個人認為應該是建立和構架學科理論體系,有利於學科的傳播、成長和發展,關聯學科的理論體系建設、應用和實踐。


我大一的時候也有同樣的疑惑。直到為了應付考試去背重點的時候,我永遠忘不了那個下午我有多麼的震驚:A4紙上的重點和我之前讀文學作品時腦中所想幾乎完全吻合,同時回想起自己在進行文學性創作的時候,寫作的套路和角度幾乎全都印在我手裡這幾張紙上了。

文學理論是探尋分析人們在閱讀和創作時的現象及規律的理論,雖然是一門科學,但相比之下還有比較強的主觀性,因此並不怎麼適用於圖書檢索這種事。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邏輯學入門讀物?
在想一件事情時突然就卡住了,或者想公式前面都想的好好的,突然就卡住再也想不下去了,這是為什麼?
理性的思維方式模板是什麼?判斷力怎麼訓練?
理性思考的惡果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孝道包含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成分嗎?

TAG:文學 | 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