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的進步會與迷信同時存在嗎?科學家會有迷信的想法嗎?

其實我主要是指的superstition 感覺用迷信翻譯過來有點貶義


謝謝邀請。

有的,你可以去找找Watson, Pauling等人的事情,他們都是得過諾獎的人,卻在一些與學術相關的事情上犯了很嚴重的糊塗。

關於Watson,可以看這個回答, @雨亦奇介紹的比較詳細了:

DNA 結構發現者詹姆斯·沃森為什麼要拍賣諾貝爾獎牌?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科學家也是人,不能做到凡事都懂,所以會犯錯是必然的。而且我有個比較不嚴謹的想法,有待驗證和批評:我認為越是大牛,對於一些偏見越是難以自我察覺其錯誤。因為他們太優秀了,對自己太自信了。而且周圍的人也往往因為十分的尊崇他們,而不敢去指出他們的問題,或甚至因為名人效應而使得周圍人也隨之盲信了。

科學家、科學觀點、科學知識從來都不敢說自己絕對正確。而且的確有時,明明是正確的東西,卻因為提出觀點的人的身份不夠高、或是人際關係不夠好、或是特別超前以至於不容易被理解,而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很難為人接受。比如Boltzmann的統計物理理論,Einstein的相對論,Barbara McClintock的跳躍基因理論等。

不過好在科學界是相對而言最為公正的行業了,不論主觀上怎麼想怎麼說,經過人們一段時間的檢驗和思考,更為有道理的東西總是會留下來的。儘管人都是有缺點、有愚蠢之處的,但科學總是會不斷地進步的。


首先請思考這個問題:科學是一門可以回答所有問題的學科嗎?至少對任何一代人來說科學都不能回答終極問題。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信仰),科學與迷信真的有那麼大的差別嗎?


按照國人的觀點,信神和上帝可以看作迷信的話,那麼在很多科學家身上,都會存在科學與迷信的矛盾。

可是,在西方世界,至今仍然認為上帝的存在是不能被證明的。神創論和進化論平等的作為學說被看待。國內我們一直一來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普遍讓我們不能接受上帝的存在,而在慢慢哲學長河裡,唯物主義只是其中一個很普通的觀念,和其他觀念一樣,平等的被接受,平等當然被批判。

如何理解科學家信仰上帝呢?笛卡爾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存在一個完美實體即上帝,而一個完美實體必然是存在的,不存在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牛頓也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理由大致與笛卡爾類似。

時間推轉到現代,宗教已經褪去了原來的創造知識的功能(禁錮思想),宗教的道德功能愈來愈體現,宗教的核心是自省,當信徒獨自面對上帝時,他會反省過往罪孽,請求上帝的寬恕。因此現在的宗教是使人向善的,道德意義更多一些,科學家信仰上帝已經算不上迷信了。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前面幾段可略過)

首先界定一下什麼是迷信,我理解的迷信就是不正確的世界觀,常見的比如相信世界以及萬事萬物都是被神靈創造或者控制的(這裡的「神靈」可以換成任意名稱,比如外星人或者某種神秘力量)。

在我們的認識裡面,科學和迷信是對立的,因為迷信是建立在對世界不可驗證的假設上,對世界的描述往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也不要求內在的邏輯合理性,而科學是可以通過實驗和觀測證實的,而且科學的所有領域都是環環相扣,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

迷信這個概念的出現,和科學是緊密相關的,甚至說沒有科學就沒有迷信,因為只有在科學出現之後,我們對世界提供了一套更準確的,更符合事實的描述,原來的那套描述因此就被證明是錯誤的,因此也就成為了迷信。從這個意義上,人類在古代對於世界的想像都是錯誤的,也都屬於迷信。

同樣,在現今世界,仍然有一些人提出一些無法驗證的假設,並且讓很多人深信不疑,這樣的假設在很多領域都存在,比如在心理學領域,或者在商業廣告領域,或者在哲學甚至生物學領域也存在,比如《生物中心主義》就是類似這樣一種假設,作者本身就是生物學家,他提出的一種生命中心的世界觀猜想。

其實詳細說來,有時候迷信和科學之間的界限並不是十分明顯,就像前面 @AI Eulert提到的,比如愛因斯坦剛提出相對論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是相信的,甚至在現在,其實真正理解並且相信相對論的人也不是非常多。要區分是迷信還是科學,要看它是否經得起現有理論的檢驗,並且能夠有方法進行驗證。

不好意思,前面說了這麼多為了理清問題,還沒有提到心理學。為了讓問題變得簡單容易回答,這裡先假設迷信就是那種比較容易辨認的,從一般科學常識來看比較荒謬的。

其實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要形成信念的過程,受到影響的相關因素很多,這裡面包括根植於基因中的我們自身的一些偏見傾向,比如歸因錯誤,信念固著,過於相信直覺,過度自信,錯覺思維,從眾心理, 情緒的影響等。

同時,我們還受到社會以及環境的影響,包括我們身處的文化,自身的性別等。另外,還有群體心理的影響,比如從眾,群體極化,群體思維等。另外,還有接受信息的來源,以及信息的傳播途徑等,比如我們對媒介的了解程度。

其中前面說的各種因素都有很多的研究理論支持,這裡就不細說了,我想區分的是那些根植於我們本性(基因)中的傾向,還有那些能夠通過後天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能夠改善的部分。

關於社會影響和群體影響這部分,是可以通過社會進步改善的,比如女權主義興起就是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的結果,因此破除了我們對於女性的各種迷信,關於此,波伏娃的《第二性》有很多論述,這裡不展開了。關於媒介和傳播途徑的進步和改善,我只舉一個例子,經常上知乎和果殼的同學相比只看電視的人一定更不容易被騙:)

另外,關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完整觀念,科學的進步讓我們在認知層面逐漸擺脫了迷信,觀念之間是相互競爭的,而我們人類的思維本身就對理性有青睞,所以能夠從理性上邏輯上能夠自洽的理論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讓我們相信,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一個人願意了解科學,願意思考,他就不容易被虛假的觀念欺騙。

但是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人是不喜歡了解科學新知的,他們的趣味十分狹窄,或者很無知,或者只局限在自己很小的專業領域,只在很單一的領域投入精力,雖然能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並不能夠比較完整全面的理解這個世界。這樣一般不會有問題,一個人未必一定要有特別完整的世界觀才行,但是問題在於,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有探尋和了解這個世界的願望,我們有對未知的恐懼,也有對未知的好奇心。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對這個世界存在缺少了解,遇到事件無法解釋,就會滋生恐懼感,就像有些同學說仰望星空就會感到害怕,那是因為對宇宙缺乏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一種對於世界,或者對於特定事件的解釋,如果這時候缺乏知識,缺乏科學的素養,就很容易去相信一些虛假的觀念。而很多迷信之所以能夠流行,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很多人在遭遇恐懼的時候需要一種解釋,而這種時候,因為無法理解科學的解釋,就相信了迷信的解釋,因為迷信的解釋總是足夠簡單,而且非常明確,能給人安全感。

關於情緒對人的思維和行為造成的影響,有很多的研究支持,比如在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中,他把情緒這部分大腦機制稱為直覺系統,在我們遭遇危險,比如突發變故的時候,我們的直覺系統就會取代我們的理性系統,於是我們更容易相信那些不合事實和邏輯的theory,做出那些不理性的行為,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容易受到基因賦予我們的各種認知偏差的影響。

現今世界上很多悲劇,往往都是因為錯誤的信念導致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改善我們的社會機制,改善信息傳播的媒介,然後不斷的擴寬科學的疆域。但是只要我們的基因無法改變,迷信可能是永遠無法全部消除的。

最後再回答第二個問題:科學家會有迷信的想法嗎?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和迷信基本是對立的,但是科學家往往也只在特定領域有所成就,比如研究生物學的對於物理學的了解可能和一般大眾也差不多,如果他在物理學領域相信一些奇怪的理論也是可能的,不過一般能夠稱得上科學家的人綜合素質應該不會很差,所以科學家應該不會相信那些特別離譜的理論。另外,科學家也是人,也會受到前面所說的那些主觀偏見的影響,受到情緒的控制,也會受到媒介的誤導,所以科學家也有可能陷入迷信。

參考書籍:

社會心理學 (豆瓣)

社會性動物 (豆瓣)

思考,快與慢 (豆瓣)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想到我曾經跟一個學習馬克思主義專業的同學聊天,他說「科學的盡頭就是哲學,而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覺得這哥們純屬一神棍,說這話就是為了裝逼。

當然我也知道,絕大部分科學家都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愛因斯坦就曾說過、:「你很難在造詣較深的科學家中,找到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事實上,不僅僅是宗教信仰,很多科學家都還有各式各樣的迷信。

比如偉大的牛頓

所有人都知道艾薩克·牛頓爵士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而他的偉大之處我這裡便不再一一贅述。但事實是牛頓感興趣的主要領域、以及佔據他大量時間的學術追求卻是狗屁不通的瘋狂事物。在晚年時牛頓曾瘋狂信仰宗教,據估計,牛頓研究《聖經》的時間比科學要多,他花了不少時間,試圖弄清楚所羅門寺廟的精確尺寸,他謙虛的聲稱,如果弄清楚這一點,他就能預測出天啟的準確日期。

而且並不是所有牛頓的科學信念都能像重力那樣,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例如,他花了大把大把的時間研究鍊金術。事實上,他是如此著迷於鍊金術,以致現在有人認為鍊金術才是他的主業,而真實科學不過是他的消遣。他選擇追求那些一直以來、都被那些現在還相信鍊金術是可能的人所忽視的理論。他作為煉金士的時間,主要貢獻給了創造哲人之石,他相信用它可以點石成金,賦予人類不朽。據說由於在自己身上進行煉金實驗,牛頓死時,體內含有過多的鉛和汞。(我去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啊,就像我們的神農氏一樣,以身試法,就是死也要這麼做)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Alfred Russel Wallace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

說到生物學家可能很多人都只能想起達爾文,但其實這哥們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但是人們記住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一個教訓,即為什麼不該把決定自己事業的理論副本送給一個競爭對手。

1858年,華萊士把自己的自然選擇理論的副本送給了達爾文,而達爾文在這之前還一點沒有發表自己的理論,直到華萊士向達爾文解釋之後,他才理解諸如分裂演進之類的關鍵概念。(這就跟有一個哥們偷偷告訴你說未來一周股市一定大漲,而你把全部身家甚至還貸款投入股市,最後成為世界富翁top100一樣,為啥我身邊就沒有這樣一哥們)

這位可能在進化論上打敗達爾文的傢伙,對巫師降神會極其感興趣。事實上,他相信在降神會上,他可以和另一世界的鬼魂進行交流, 他大多數超自然的實驗都涉及盯著靈的外質看,不是細胞膜的外質,他感興趣的是一種幽靈物質,就是《天際》和《捉鬼敢死隊》中角色所說的能連接物質界和幽靈界的靈質(雖然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真的)。華萊士聲稱與幽靈界的交流,啟發了他大部分的成就。雖然科學方法也很重要,但是華萊士很少談及,可能是因為與讓桌子漂浮起來相比,科學方法太遜了吧。

聯合國曾經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法進行了一項調查,即調查最近300年間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無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計以外,其餘262位科學家中,信神者有242人,佔92.4%;不信神者僅有20人,佔總數的7.6%。 除了這些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外,當今世界各國科學家信神者亦非罕見。在這些科學家看來,科學與宗教並非是排斥關係。他們可以一方面探討世界的奧秘,一方面讚歎神的偉大。

盤點那些信神的科學家們

愛迪生曾說:「假如我否定神的存在,就等於褻瀆自己的知識。」

愛因斯坦也說過:「有些人認為宗教不合乎科學。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並不能判定它就不存在。」「因此,今天科學沒有把神的存在證明出來,是由於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

達爾文晚年時承認「進化論」只不過是他年輕時候的一種「幻想」,並表示願意收回自己的學說。在達爾文的自傳里有以下幾句話:「我以為原始的生命,始於創造的神」。

伽利略在當時還是一個算命先生。他不僅相信占星術,還從事占星術。他為富人占星,並將這門技術教給學生。要是當年有入學考試的話,伽利略可能會給學生出這樣的題目:獅子座的人是否應該與雙子座的人約會。

第谷·布拉赫創造了自己的宇宙模型。他還讓所有人相信,他是一名巫師。布拉赫認為自己具有魔力,還用小型機動裝置讓人們相信他掌握魔法。他公開駁斥那些不相信占星術的人,還認為鍊金術是未來發現世間奧秘的手段。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麼多科學家都有著信仰與迷信?他們不應該依靠科學來解決各類問題嗎?

如今學界也沒有一個統一而又標準的說法。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說:「有一個深入人民意識的辯證法的古老命題:兩極相通」。有些科學家,當他們研究遇到攔路虎而陷入思想矛盾時,常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宗教迷信里尋找答案。有一個所有科學家都不得而知的問題:第一推動力。我們都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一個點,科學家稱為奇點,然而這個為何以及如何爆炸的,我們至今無從得知。於是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或主動或被動的得出了一個統一的論調:「God works」。是的,當科學家最終攀上了真理的高峰,卻發現神學家在此等待了他們幾個世紀。

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是「物極必反」理論。曾經當人類最初對神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們把一切未知的現象解釋統一解釋為神的旨意,於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奉著神。但當人類漸漸掀開了神的面紗,用所謂的科學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家開始質疑或否認神的存在。當極少部分人類最終揭開了神的面紗,他們驚奇的發現---我靠,怎麼還是面紗!?因此他們返璞歸真了,最聰明的人類繞了一個最大的圓,回到了起點,與我們最愚鈍的先祖最終達成了一致。也許當時牛頓同愛因斯坦等人就是恍然大悟,同時嘆道:哦……原來科學只不過是為了證明神的存在。

基督教在宣傳說科學家信仰神時有一個非常奇葩的例子,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下,我看了很久也沒完全明白,可能我天生沒有慧根,不適合信仰宗教吧。

基督教認為這個圖片就是原因之一,這是一個推進器——與船體使用的螺旋槳非常相似,除了: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只有45納米寬!(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這是非人造的、非組裝的並且它在生長。它是一根鞭子——狀似螺旋槳的尾巴存在於單個細胞中。你的存在就是因著這部機器——因為是它使你父親的精子能游到你母親的卵子內進行結合。 (不知大家看懂了沒,反正我是沒有懂......)

哦,如此設計,就像摘自工程圖紙一般!然而在人類創造第一部機器之前,它就已經存在了。它是怎麼存在的呢?對於相信神的科學家,這個證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他們同意大衛王所寫下的:「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聖經》念起來了)

我其實也曾想,也許那朋友說的真有一定道理吧,也許神學才是最終的盡頭,當我們真正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神學才能給我們答案吧


感覺樓上不少答主都把迷信信仰混淆起來了,題主提到的superstition英文釋義為an irrational belief arising from ignorance or fear,所以許多科學家信仰上帝或其他宗教並不能嚴格歸為迷信superstition。我也接觸過一些,雖然沒有深入聊,至少在我看來他們思路清晰得很,信仰並非出於ignorance,科研的現實世界和信仰的精神世界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想到我同學提到她實驗室里一位神奇的三哥,雖不敢給他戴上科學家的帽子,不過也算科研宗教完美結合。。三哥在通風櫥里掛了個神符保佑反應順利進行,開重大反應前必先去附近的廟裡禱告一番,點板(有機磚工都懂)的時候嘴裡念念有詞。。。

真的不是我編的!神符的真相在此!(從同學那裡盜的圖)


想到老師上課時提到的一句話,或者說一種趨勢:I am spiritual,but I am not religious.意思是:我是靈性的人,但我不是宗教的人。靈性的與宗教的區別在於:「靈性的」是指相信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存在(注意這種力量不一定是有主觀意志的神,也可能僅僅是一種超越人類理智的泛泛的存在),而「宗教的」則要求人除了是靈性的外,還需要接受宗教加於人的一套思維定式,行為規範,儀式制度等。

據說這種觀念在西方正在逐漸流行,很多人不願意去信仰某一個宗教,而只是說自己是靈性的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宗教權威在現代社會的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讓人發現,其實宗教之間的相同點只是對於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一個人不論是相信基督教的三位一體,還是相信伊斯蘭教的五大功修,還是相信道教的養身術,都不重要。因為這些都只是人對於神聖物的解釋,是人運用自己理智強加於那個「靈性」的結果,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有不同的宗教。這就是一些人不願信仰宗教而只是相信spirit的原因。可以這麼說,不輕易信仰宗教,是人類理智選擇的結果,而相信「靈性」,則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本能。

為什麼說這是本能呢,或者說為什麼這些人放棄宗教後不去做無神論者而要相信spirit呢?我自己想到了一個理由:總有一些事當面對時我們會感到神聖,產生觸動卻無法解釋,比如大自然的壯麗,藝術中無法言說的美,人性真善美帶來的感動,一些個人超乎尋常的創造力和love…我們無法用理智解釋它們的來源,它們何以觸動我們,這時「靈性」不就是個很好的理由么。人類的理智或許可以做許多事,但人類還有情感,人都渴望愛與被愛。而對靈性的「迷信」,私以為在未來將依靠人的情感而存在。而實際上在過去沒有一個宗教不注重信徒的情感體驗而只使用條規制度進行管理。

也許有人會說今天在自然科學領域出現了一些使用科學方法無法解釋的問題,我倒不覺得這是有神秘物在作祟,只是人的認識水平還不夠而已。

以上所說有些偏題,我最終想說的是,科技的進步不會削弱人們對信仰的追求,因為人類不會失去情感,而科學家作為腦袋瓜子很好使的一群人,也會有複雜的情感,或許對信仰的追求會更熱切呢。


= =。咱覺得書讀得越多越容易被騙咋辦。。。。。

你和科學家胡扯些什麼有的沒的,比方說「吶吶,小羅巴,我昨晚細細量過了,貌似平面上過直線外一點可以作兩條線不與它相交哦???」。一旦能讓他覺得「唔,interesting~」,恭喜,他入坑了( ̄y▽ ̄)。對,不需要什麼證據、論證、邏輯自洽,這些他都會幫你搞定的,然後把你那些有的沒的變成一套正兒八經的理論,嗯,你就可以當教主了


會的 科學家玩膩了 突然那天 去研究起玄學來


參考:誰是愛因斯坦的上帝?


牛頓算不算呢?


推薦一個電影《I型起源》 看完後希望對題主有點小小感悟。


OK 我們現在迷信科學

科學規律不是終極認識。


個人認為,所謂迷信,應該是過度相信,以致入迷。

對於未知的事物,需要經過求證來驗證是不是科學。一旦求證為真,人再信它,就是科學;若求證為假,或難以求證,人還信它,那便是迷信。

但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即使是科學的,有時也會使人迷信。比如中醫的治療,確屬科學,但若什麼病都指望著它,或認為隨便一個中醫就比西醫好,而不管這個醫生的治療水平如何的話,那便是迷信了。

所以科學家,在發現未知成立之前的思想,我們不能以迷信與否定論,否則哥白尼的日心說在當時看來就是迷信的。


不迷信就沒有更深入的科學探索。


很推薦羅輯思維2014年第38期誰在迫害科學 10個大科學家有9個信上帝 可以聽聽這期節目 你會覺得這兩者並不矛盾


推薦閱讀:

如果我回到過去殺了自己那我會馬上消失嗎?
為什麼化學有很多「不完全正確」的理論,但是我們還要學這些理論呢?
如何通俗地理解場是一種物質?
文藝是天生排斥自然科學的嗎?

TAG:迷信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