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最民主的政府嗎?如果給北洋政府一百年,能夠帶領中國強盛起來嗎?

課堂上歷史老師說出了第一句話,感覺過於片面,只強調民主形式而不強調內涵,希望有更專業的回答,謝謝


北洋政府在權力機關上給人以民主的形象最重要一個因素就是府院之爭,正如 @蓋嘎 在問題評論中所說【北洋集權比較失敗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分權成功了……】,袁世凱時代不提,那個時期別說民主了就連民國都是風雨飄搖之中,從府院之爭說。

府院之爭的早期很簡單,就是黎元洪和段祺瑞。清末民初論梟雄,袁世凱無爭議頭名,而袁旗下北洋三傑,北洋之龍王士珍頭名。然而王士珍心系清廷也疲於官場,無心爭權,儘管他和段祺瑞之間政見頗有不和,卻曾在袁世凱意圖扶植蔡鍔取代段的時候站在了段祺瑞的一邊,張勳倒台後,王也就漸漸的退出了政治舞台,研究些道家學術,偶爾作為大佬居中調停下紛爭,善終於北平。

剩下的三傑段祺瑞和馮國璋(嗯,馮鞏的曾祖父,選民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都是戰將,段祺瑞在北洋中早期最厲害的不是打仗,而是這個人眼光毒辣又性格剛硬,他在辛亥戰爭中扮演了袁世凱在軍隊方面的實際領導者,跟袁配合的極好順利鋪路。幫助袁世凱得到了革命後最大的勝利果實——權力。

其次,段祺瑞又是在袁稱帝期間保持了不合作的態度,這一次站隊堪稱神來之筆,北洋派系中他輩分數一數二,又有【忠於革命】這樣的好名聲,即使是袁世凱這樣與他有紛爭的人,也不得不臨終將國家和總理的位置託付給他。正因為他有這樣的顯赫地位和功績(孫中山亦贊其「厥功甚偉」),即使是西南軍閥也不得不認可他,畢竟天下大體上還是北洋的天下。

相比之下,黎元洪就憋屈多了,小協統因緣際會成了副總統,美滋滋去北京上任,一看袁世凱給自己安排的辦公地點...哎呦我操這他媽的是當年軟禁光緒的瀛台島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沒什麼權力也起不了作用的人,在袁倒台之後的上位竟然和段祺瑞原因相仿,袁世凱稱帝期間封黎為武義親王,黎元洪竟然敢拒不受封。這為他在袁世凱死後依法繼承總統職位鋪平了名義上的道路,反正大家都清楚他也就是個名義,西南軍閥也就沒有反對。

總之段祺瑞當上總理是因為反對帝制而且太牛逼,黎元洪當上總統是因為反對帝制而且太不牛逼,就這樣府院之爭開幕了。

如果說府院之爭的開端是黎元洪開始插足政治,那麼促成它的就是段祺瑞為了恢復元氣而做出的一些讓步了。按照美國和日本外交文書和回憶錄的記載,段祺瑞本人是非常不理解民主政治尤其是國會制度能有什麼好處的,文死諫武死戰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想法在這個倔強的武人心中很頑固的存在著,然而他卻願意一試。

段和袁世凱不一樣,和孫中山更不一樣,他雖然同樣有野心有抱負,但他是徹徹底底的務實者,在後來的府院之爭中硬是壓下了軍人們推翻國會的意見,這是他的政治手段也是他的政治理念,因此他在洪憲倒台之後的很多政治選擇上做出了讓步,這給了黎元洪插手和自我膨脹的空間。

按理說組建內閣應為總理之事,黎元洪卻將段祺瑞的內閣名單改了一半多,段祺瑞也狠,讓黎元洪最討厭的徐樹錚擔任國務院秘書長,也就是自己的首席幕僚。徐樹錚這人做事雷厲風行但不夠規矩,對黎元洪更是百般的看不上,將之當做會蓋章簽字的擺設,然而這個時候孫中山他們為北洋政府埋下的隱患爆發了——總統和總理都該管什麼沒人知道。

臨時約法實在是太臨時,假如總統有權力那就是總統制,總理有拳頭那就是議會制,然而議會又亂七八糟和內閣有分歧,等於是段控制內閣和國務院,黎控制總統府,雙方在國會直接交鋒。

1916年,國會議員大佬、總務部長孫洪伊下令改組總務部,撤掉了很多人的官職,這下子被那群人告到了平政院(就是處理政府內部成員之間訴訟的法院,當年魯迅告章士釗也在這裡),平政院判決孫洪伊命令違法,那些人官復原職。這下惹火了孫,他直接提出平政院是袁世凱設立的,本身就邪惡不合法,他們的判決算個屁,這是徹徹底底的誅心之論(也是全世界網友最常用的一種自稱為邏輯的邪說),然後直接提出彈劾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

徐樹錚也不是省油的燈,那我就提出罷免孫洪伊,最後徐世昌出面,倆人都滾蛋了,而府院則徹徹底底的撕破臉了。

那麼這裡總算可以初步回答問題了,各位覺得這是民主嗎?

當然是,肯定會有人說這他媽當然是,這就是權力的制衡啊!

首先,這個制衡根本和法律無關,純粹他媽的互相使手段,這要是民主的話我覺得後宮甄嬛傳也可以成為十八大民主建設教材了。

再之後,在一戰站隊對德絕交宣戰的問題上,兩邊就已經毫無情面可言了,國務院方使出了北洋祖傳必殺技——鬧,派請願團鬧、派督軍團鬧。一鬧不要緊,段祺瑞找來的人實在水平太差,讓國外記者三兩句就給套出來話,這下黎元洪可有了底氣,段祺瑞終於玩脫了。輿論壓力甚囂塵上,甚至鬧的時候傷了日本的記者,一下子內憂外困紛至沓來,段內閣成員無法承受紛紛請辭,國會也站在了黎元洪這邊,等到內閣都辭職完了,段祺瑞居然硬挺著當個光桿司令就不辭職,黎元洪忍不下去更是使了大殺招,直接撕破臉給段祺瑞總理一職免了。

如果說段祺瑞顯露自己鐵腕的手段結果玩脫是因為他不如袁世凱,那麼黎元洪在自己並無軍權的情況下直接罷免北洋系領袖那就真是太連清。

首先法律中總統沒有罷免總理之職權,就算要免也得通過國會彈劾案,這點直接把黎好不容易站住的道義性給交了出去,而且中華民國終究是中國,你不給段祺瑞面子就是跟整個北洋系撕破臉,也是給了各個地方軍閥自立的口實,民國一半的江山眼看就嚷嚷起來要獨立。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你身為總統竟行此獨裁(確實獨裁)之事,張勳、倪嗣沖直接開開心心的假裝起民主進步人士要起兵推翻暴政了,廢個光桿司令結果把自己也給搭進去,黎元洪也真是捉急= =

更捉急的還在後面(北洋故事就是一個高潮接著另一個高潮),廢了段祺瑞你總得有個新總理吧,黎元洪這麼一耍把北洋都得罪乾淨了,徐世昌王士珍全都不肯做,黎找來找去竟然找到了李鴻章的侄子李經羲,這人充其量算是個遺老遺少,仗著北洋一部分脫胎於淮軍,論輩分是李鴻章的小輩兒怎麼著也得買他的賬。

這個李經羲來京的條件更是鬧...他讓黎元洪請和淮軍關係密切的張勳來調停這出鬧劇,黎元洪因為已經熱鍋螞蟻居然就答應了。

這時的黎元洪已經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他當初絕對想不到自己也有一天會主動的請一個軍人來干政,這是民國的制度缺陷根源導致的,也是那個亂世遇上他這麼個人導致的,只能感嘆說時也命也。

張勳來北京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那麼我再問一遍——

軍閥打仗,這他媽的關民主什麼事?


狠民主,最民主!民主的大混戰!近代差點亡國滅種的民主!!!

1916年6月,袁世凱病亡。

除了「袁大頭」在全國通用以外,民國陷入空前的混亂;全國各地的擁有武裝力量的軍隊過去是打著「護法」的旗號,進行的是圈地盤的軍閥式發展,內戰多如牛毛:從1916年到1928年僅四川省在這段時期就發生了400餘次內戰。軍閥之間發生了140次地盤爭奪的戰爭,中國已經處於分裂的狀態的邊緣。

說個最直觀的,四川軍閥劉湘是四川的實際統治者,但是他的親戚劉文輝就不服,和他打了一仗,結果被趕到西康去了。叔侄二人為了權利都可以刀兵相向,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軍閥混戰時期,一個旅甚至一個團就能成為一方霸主,看你有沒有能耐,有才的拿下其他人,成為大軍閥,,沒出息的只能被淘汰。

1、北洋軍閥——袁世凱死後,旗下的北洋軍閥分裂,但北洋軍閥派系仍控制著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軍閥——段祺瑞。從北洋軍閥中分裂出來。

3、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從北洋軍閥分裂而出。

4、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宗昌(山東軍閥)。由北洋軍閥分裂出。

5、晉系軍閥——閻錫山。

6、浙系軍閥——孫傳芳。

7、江蘇軍閥——齊燮元。

8、桂系軍閥(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

9、粵系軍閥——胡漢民,陳炯明,龍濟光等。

10、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恆錫,

11、黔系軍閥——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

12、滇系軍閥——蔡鍔,唐繼堯。

13、川康軍閥——尹昌衡,胡景伊,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等。

14、新疆軍閥——楊增新。

15、馮系軍閥(西北軍)——馮玉祥。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失敗解體,旗下將領重新洗牌分裂成多個軍閥派系:

北洋政府垮台之後,在蔣介石執政期間的軍閥如下:

A、晉系軍閥——閻錫山。

B、桂系軍閥(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C、粵系軍閥——張發奎,李濟深,陳濟棠,余漢謀。

D、奉系軍閥(東北軍)——張學良。

E、川康軍閥——劉湘,劉文輝,鄧錫侯。

F、山東軍閥——韓復榘。

G、寧夏軍閥——馬鴻逵。

H、甘青軍閥——馬步芳。

I、綏系軍閥——傅作義,董其武。

J、滇系軍閥——龍雲,盧漢。

K、新疆軍閥——金樹仁,盛世才。

L. 西北軍:馮玉祥。

還有其它實力和勢力小一點的軍閥:劉鎮華,孫殿英,石友三,陳樹藩,劉珍年,唐生智,何鍵等等。

雲南省------最高軍事長官

蔡鍔 (1911.11.1推舉-1913.9.28) 革命黨

唐繼堯(1913.9.28-1921.2.7) 滇系軍閥

顧品珍(1921.2.9-1922.3.25死) 滇系軍閥

唐繼堯(1922.3.20-1927.2) 滇系軍閥

胡若愚(1927.2-1927.8) 滇系軍閥

龍雲(1927.8-1945.10) 滇系軍閥

盧漢(1945.10-1949.12) 滇系軍閥

1949年12月,盧漢起義、投向共產黨,滇系軍閥消亡。

廣西省------最高軍事長官

陸榮廷(1911.11 --1916.3.7) 舊桂系軍閥

陳炳焜(1916.3.7-1917.4.10調粵督) 舊桂系軍閥,隸屬於陸榮廷

譚浩明(1917.4.10-1918.2.5) 舊桂系軍閥,隸屬於陸榮廷

陳炳焜(1918.6.2-1921.10.1) 舊桂系軍閥,隸屬於陸榮廷

林俊廷(1923.1.30-1924.1.30) 軍閥

陸榮廷(1924.1.30-1924.10.9) 舊桂系軍閥

李宗仁(1924.11.11-1949年) 以新桂系軍閥首領遙控

1949年,李宗仁逃向台灣、白崇禧軍被消滅,桂系軍閥消亡。

廣東省-------最高軍事長官

張鳴岐(1911.11.9-1911.11中旬逃) 前清總督

胡漢民(1911.11中旬-1913.6.14) 革命黨

龍濟光(1913.8.3-1916.7.6) 北洋軍閥

陸榮廷(1916.7.10-1917.11.10) 舊桂系軍閥

莫榮新(1917.11.10-1920.9.30) 舊桂系軍閥,隸屬於陸榮廷

陳炯明(1920.10-1923.1) 粵系軍閥

許崇智(1923.1-1925.8) 革命黨

李濟深(1926.6-1927.11) 粵系軍閥

張發奎(1927.11-1928.1) 軍閥

李濟深(1928.1-1928.3) 粵系軍閥

陳濟棠(1928.3-1936.7) 粵系軍閥

1936年7月,廣東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福建省-------最高軍事長官

孫道仁(1911.11.11-1913.12.5) 前清統制

劉冠雄(1913.12.5-1913.12.30) 北洋軍閥

李厚基(1913.12.30-1922.11.8) 皖系軍閥

王永泉(1922.11.8-1923.3.20) 北洋軍閥

孫傳芳(1923.3.20-1924.5.13) 直系軍閥

周蔭人(1924.5.13-1926.12.2) 直系軍閥

1926年12月,北伐軍攻克福州,福建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浙江省-------最高軍事長官

湯壽潛(1911.11.5推舉-1911.1.1)

蔣尊簋(1912.1.16推舉-1912.7.23)

朱瑞(1912.7.23-1916.4.11) 北洋軍閥

屈映光(1916.4.12推舉-1916.5.5) 北洋軍閥

呂公望(1916.5.5推舉-1917.1.1) 北洋軍閥

楊善德(1917.1.1-1919.8.13) 北洋軍閥

盧永祥(1919.8.14-1924.9.7) 皖系軍閥

孫傳芳(1924.9.20 -1925.1.16-1925.10.15) 直系軍閥

盧香亭(1925.10-1926底) 隸屬於孫傳芳

1927年3月北伐軍攻克杭州,浙江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江蘇省-----最高軍事長官

程德全(911.11.5-1912.1.1) 前清巡撫

庄蘊寬(1912.1.1代-1912.4.13) 北洋軍閥

程德全(1912.4.13-1913.7.17) 北洋軍閥

章梓(1913.7代-1913.9.3) 北洋軍閥

張勳(1913.9.3-1913.12.16) 北洋軍閥

馮國璋(1913.12.16-1917.8.1) 直系軍閥

李純(1917.8.6-1920.10.12自殺) 直系軍閥

齊燮元(1920.10.15-1924.12.11) 直系軍閥

盧永祥(1925.1.16-1925.8.3) 原為皖系,後投奉系,隸屬於張作霖

楊宇霆(1925.8.29-1925.11.25) 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孫傳芳(1925.11.25-1928) 直系軍閥

1928年,北伐軍收復江蘇,江蘇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奉天省(今遼寧)------最高軍事長官

趙爾巽(1912.3.15-1912.11.3)-------------------前清官員

張錫鑾(1912.11.16-1915.8.22)------------------北洋軍閥

段芝貴(1915.8.22-1916.6.20)-------------------皖系軍閥,被張逼走

張作霖(1916.6.23-1928.6.4)--------------------奉系軍閥

張學良(1928.7.3-1928.12.29)-------------------奉系軍閥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奉天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吉林省-----最高軍事長官

陳昭常(1912.3.15-1913.6.13)--------------------前清巡撫

張錫鑾(1913.6.13-1914.6.3)---------------------北洋軍閥

孟恩遠(1914.6.30-1917.10.18)------------------北洋軍閥

田中玉(1917.10.18-1918.3.29)------------------皖系軍閥

孟恩遠(1918.3.29-1919.7.6)--------------------北洋軍閥,被張逼走

鮑貴卿(1919.7.6-1921.3.12)--------------------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孫烈臣(1921.3.12-1924.4.25)-----------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張作相(1924.4.28-1928.12.29)------奉系軍閥,先後隸屬於張作霖、張學良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吉林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黑龍江省-----最高軍事長官

宋小濂(1912.3.15-1913.8)-------------------前清巡撫

畢桂芳(1913.8.8-1913.10.30)-----------------北洋軍閥

朱慶瀾(1913.10.30-1916.5.3)----------------北洋軍閥

畢桂芳(1916.5.3 --1917.6.16)---------------北洋軍閥

鮑貴卿(1917.7.26-1919.7.6)------------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孫烈臣(1919.7.6-1921.3.12)------------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吳俊升(1921.3.12-1928.6.4)------------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萬福麟(1928.6.19-1928.12.29)----------奉系軍閥控制,隸屬於張學良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黑龍江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山東省-----最高軍事長官

孫寶琦(1911.11.13獨立-1911.11.24取消獨立)--------前清巡撫

吳大洲(1911.12.22推選-1912.2.17)------------------革命黨

胡瑛 (1912.2.17-1912.3.19)-----------------------北洋軍閥

張廣建(1912.3.15-1912.3.2)----------------------北洋軍閥,前清巡撫

周自齊(1912.3.28-1913.8.18)---------------------北洋軍閥

靳雲鵬(1913.8.18-1916.5.30)---------------------皖系軍閥

張懷芝(1916.5.30-1918.6.20)----------------------皖系軍閥

張樹元(1918.6.23-1919.12.26)---------------------皖系軍閥

田中玉(1919.12.26-1923.10.15)--------------------皖系軍閥

鄭士琦(1923.10.15-1925.4.24)--------------------皖系軍閥

張宗昌(1925.4.24-1928.5.3)------------------先後倒向直系、皖系軍閥

韓復渠(1930年9月-1937年12月)---------------------馮系軍閥

1937年12月,韓復渠放棄山東防務,山東被日軍佔領,山東軍閥統治結束。

直隸省(今河北)------最高軍事長官

張錫鑾(1912.3.15-1912.9.8)----------------------北洋軍閥

馮國璋(1912.9.8-1913.12.16)----------------------直系軍閥

趙秉鈞(1913.12.16-1914.2.27)--------------------北洋軍閥

朱家寶(1914.2.27-1916.9.16)---------------------北洋軍閥

曹錕 (1916.9.16 -1922.4.12)---------------------直系軍閥

楊以德(1922.4 -1923.10)-------------------------直系軍閥

王承斌(1923.10.22-1924.11.11)-------------------直系軍閥

盧永祥(1924.12.3-1924.12.11)----------先投皖系後奔奉系,隸屬於張作霖

李景林(1925.1.17-1925.12.25)---------------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孫岳 (1925.12.25-1926.3.21)----------------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褚玉璞(1926.3.29-1928.6.3)------------------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1928年直隸省更名河北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四川省-------最高軍事長官

蒲殿俊(1911.11.27推舉-1912.12.8)---------川系軍閥

尹昌衡(1911.12.8推舉-1913.6.13)----------川系軍閥

胡景伊(1913.6.13-1915.6.22)-------------川系軍閥

陳宦(1915.6.23-1916.5.22)---------------北洋軍閥

周駿(1916.5.24-1916.6.24)---------------北洋軍閥

蔡鍔(1916.6.24-1916.7.19)----------------革命黨

羅佩金(1916.7.19-1917.4.20)-------------滇系軍閥,隸屬於唐繼饒

戴戡(1917.4.20-1917.7.17)---------------北洋軍閥

周道剛(1917.7.24-1917.12.3)-------------川系軍閥

劉存厚(1917.12.18-1918.2.20)-------------川系軍閥

熊克武(1918.2-1920.7)-------------------川系軍閥

劉存厚VS熊克武(1920.9-1921.3)---------二人各稱督軍,川系軍閥

熊克武(1921.3-1924.2)-------------------川系軍閥

楊森(1924.5.-1925.9)---------------------川系軍閥

鄧錫侯(1925.5.16-1926.5.26)-------------川系軍閥

劉湘VS袁祖銘(1925. 9 -1926 .6)-----------川系軍閥

劉湘、楊森、劉文輝混戰(1926.6-1931.5)------川系軍閥

劉湘VS劉文輝(1931.5-1933.7)--------------川系軍閥

劉湘(1933.7-1938.1)----------------------川系軍閥

1938年1月,劉湘病死後國民政府全面接掌四川軍政大權。

  安徽-----最高軍事長官

朱家寶(1911.11.8 -1911.11)-----------------------前清官員

孫毓筠(1911.12 -1912.4.27)-----------------------北洋軍閥

柏文蔚(1912.4.27 -1913.6.30)----------------------革命黨

孫多森(1913.6.30-1913.7.21)-----------------------北洋軍閥

倪嗣沖(1913.7.27 -1916.4.10)----------------------皖系軍閥

張勳 (1916.4.10 -1917.7.8)------------------------北洋軍閥

倪嗣沖(1917.7.8 -1920.9.16)-----------------------皖系軍閥

張文生(1920.9.16 -1922.10.7)----------------------皖系軍閥

馬聯甲(1922.10.7 -1924.11.16)---------------------皖系軍閥

王揖唐(1924.11.28 -1925.4.24)---------------------皖系軍閥

鄭士琦(1925.4.24 -1925.8.29)----------------------皖系軍閥

姜登選(1925.8.29 -1925.11.25)---------------------奉系軍閥

陳調元(1925.12.1 -1927.3.4)-----------------直系軍閥,隸屬於孫傳芳

1927年,北伐軍收復安徽,安徽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江西省-----最高軍事長官

吳介璋(1911.11.2 -1911.11.5)---------------------前清協統

彭程萬(1911.11.5推舉-1911.12)--------------------北洋軍閥

馬毓寶(1911.12推舉-1912.1.8病辭)-----------------北洋軍閥

李烈鈞(1912. 3.8推舉-1913. 6)--------------------革命黨

黎元洪(1913.6.9 -1913.9.29辭)--------------------北洋軍閥

李純(1913.9.29 -1917.8.6)------------------------直系軍閥

陳光遠(1917.8.6 -1922.6.15)----------------------直系軍閥

蔡成勛(1922.6.15 -1924.12.14)--------------------直系軍閥

方本仁(1925.1.16 -1926.3.24敗走)-----------------直系軍閥

鄧如琢(1926.3.24 -1926.10.6辭)------------直系軍閥,隸屬於孫傳芳

鄭俊彥(1926.10.6 -1926.11)----------------直系軍閥,隸屬於孫傳芳

1926年底,北伐軍收復江西,江西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湖北省-------最高軍事長官

黎元洪(1911.10.11推舉-1913.12.10)------------------北洋軍閥

段琪瑞(1913.12.10 -1914.2.1)-----------------------皖系軍閥

段芝貴(1914.2.1 -1915.8.22)------------------------皖系軍閥

張錫鑾(1915.8.22 -1915.12.22)----------------------北洋軍閥

王占元(1915.12.22 -1921.8.9)-----------------------直系軍閥

蕭耀南(1921.8.9 -1926.2.14死)---------------直系軍閥,隸屬於吳佩孚

陳嘉謨(1926.2.14 -1926.10)------------------直系軍閥,隸屬於吳佩孚

1926.10.10北伐軍攻克武昌,湖北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河南省-----最高軍事長官

齊耀琳(1912.3.15 -1912.3.23)-------------------前清巡撫

張鎮芳(1912.3.23- 1914.2.13)-------------------北洋軍閥

段琪瑞(1914.2.13 -1914.4.3)--------------------皖系軍閥

田文烈(1914.4.3 -1914.9.20)--------------------北洋軍閥

趙倜(1914.9.20-1922.5.10)----------------------北洋軍閥

馮玉祥(1922.5.10 -1922.10.31)------直系軍閥(北京政變後,馮自成派系)

張福來(1922.10.31 -1924.11.7)------------------直系軍閥

胡景翼(1924.11.7 -1925.4.10)------------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岳維峻(1925.4.24-1926.3.5)--------------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寇英傑(1926.3.17 -1927.1.18)------------直系軍閥,隸屬於吳佩孚

靳雲鶚(1927.3.1- 1927.6.1)---------------------皖系軍閥

1927年6月,北伐軍國民政府任命馮玉祥為河南省政府主席

新疆-----最高軍事長官

楊增新(1912.5.18 -1928.6.30)---------------------北洋軍閥

金樹仁(1928年7月-1933年4月)--------------------------軍閥

盛世才(1933年4月-1944年9月)--------------------------軍閥

1944年9月,盛世才迫於形勢逃離新疆,新疆的軍閥統治結束。

青海省------最高軍事長官

馬麒(1912.6-1931.8)-----------------------------馬系軍閥

馬步芳(1931.8-1949.7)---------------------------馬系軍閥

1949年,青海省開始由中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甘肅省-----最高軍事長官

趙惟熙(1912.3.15 -1913.5.1)----------------------前清布政使

張炳華(1913.5.1-1914.3.6)------------------------北洋軍閥

張廣建(1914.3.6 -1920.12.31)---------------------北洋軍閥

蔡成勛(1920.12.31-1922.5.27)---------------------直系軍閥

陸洪濤(1922.5.23 -1925.8.29)------------------先投皖系後投直系

劉郁芬(1925.8.29代-1926.1.9代)----------------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系軍閥土崩瓦解,馮玉祥徹底失去兵權,甘肅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陝西-----最高軍事長官

張鳳翽(1911.10.25 -1914.6.20)-------------------前清官員

陸建章(1914.6.20 -1916.6.10)--------------------北洋軍閥

陳樹藩(1916.6.10 1921.5.25)---------------------直系軍閥

閻相文(1921.7.7 -1921.8.23自殺)-----------------北洋軍閥

馮玉祥(1921.8.25 -1922.5.10)--------------------直系軍閥

劉鎮華(1922.5.10 -1925.5.1)---------------------直系軍閥

吳新田(1925.5.1 -1925.8.29)---------------------皖系軍閥

孫岳 (1925.8.29 -1925.12.25)--------------------馮系軍閥

李雲龍(1926.1.19 -1926.4.11)--------------------馮系軍閥

靳雲鶚(1926.5. -1926.6)-------------------直系軍閥,隸屬於吳佩孚

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系軍閥土崩瓦解,馮玉祥徹底失去兵權,陝西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山西省-----最高軍事長官

閻錫山(1911.10.29 -1949.4.23)-------------------晉系軍閥

1949年,山西解放,山西省開始由中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外蒙古(今蒙古國)-------最高軍事長官

愛新覺羅-溥潤(1912.5.25 -1912.6.30)------------前清烏里雅蘇台將軍

外蒙古獨立(1912-1919)

徐樹錚(1919.6.13 -1920.7.3)---------------------皖系軍閥

陳毅(1920.8.15 -1921.3.31)----------------------北洋軍閥

李垣(1921.3.31代-1921.4)------------------------北洋軍閥

1921年4月-至今,外蒙古獨立

寧夏--------最高軍事長官

馬福祥(1912.8-1920.7)----------------------------馬系軍閥

馬鴻賓(1920.7-1931.8)----------------------------馬系軍閥

馬鴻逵(1932.8-1949.9)----------------------------馬系軍閥

1949年,寧夏開始由中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綏遠------最高軍事長官

1914年7月設綏遠特別區域、1928年10月改省

張紹曾(1912.10.12 -1914.4.21)

潘矩楹(1914.4.21 -1916.10.7)----------------------北洋軍閥

蔣雁行(1916.10.7 -1918.7.27)----------------------北洋軍閥

陳光遠(1918.7.27 -1918.8.6)-----------------------直系軍閥

蔡成勛(1917.8.6 -1920.12.31)----------------------直系軍閥

馬福祥(1920.12.31 -1925.1.4)----------------------馬系軍閥

李鳴鐘(1925.1.4 -1926.1.9改甘督)------------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鹿鍾麟(1925.12.27馮玉祥任-)-----------------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劉郁芬(1926.1-1926.9)-----------------------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商震(1926.9.9 -1927.11.13)------------------晉系軍閥,隸屬於閻錫山

汲金純(1927.11.13 -1928.8)------------------晉系軍閥,隸屬於閻錫山

李培基(1928.8.15 -1928.10.12易幟)-----------晉系軍閥,隸屬於閻錫山

1928年,綏遠省開始有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察哈爾------最高軍事長官

1914年6月,設立察哈爾特別區域,1928年11月改省

何宗蓮(1912.10 -1912.12)------------------------北洋軍閥

段芝貴(1912.12.22 -1913.7.16)-------------------皖系軍閥

何宗蓮(1913.12.22 -1914.8.19)-------------------北洋軍閥

張懷芝(1915.8.26 -1916.5.30)--------------------皖系軍閥

田中玉(1916.6.9 -1917.10.18)--------------------皖系軍閥

張敬堯(1917.10.18 -1918.3.27)-------------------皖系軍閥

田中玉(1918.3.29 -1919.12.26)-------------------皖系軍閥

王廷楨(1919.12.26 -1920.9.21)-------------------直系軍閥

張景惠(1920.9.21 -1922.5.15)---------------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張錫元(1922.5.29 -1924.12.18)-------------------直系軍閥

張之江(1924.12.18 -1926.3.23)--------------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鄭金聲(1925.12. -1926.4)-------------------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鹿鍾麟(1926.4 -1926.8)---------------------馮系軍閥,隸屬於馮玉祥

高維岳(1926.8.27 -1927.8)------------------奉系軍閥,隸屬於張作霖

張會詔(1927.8 -1928.6)------------晉系軍閥,隸屬於閻錫山

趙戴文(1928.6 -1928.11.1易幟)-----晉系軍閥,隸屬於閻錫山

1928年,閻錫山易幟,察哈爾開始由國民政府直接控制。

熱河都統------最高軍事長官

1914年1月,熱河道改熱河特別區域,級別等同省。

薑桂題(1913.8.1 -1921.9.11)---------------------北洋軍閥

舒和鈞(1920.7.29代-1921.9.11代)-----------------北洋軍閥

汲金純(1921.9.11 -1922.5.29)--------------------北洋軍閥

王懷慶(1922.5.29 -1924.7.1)---------------------北洋軍閥

米振標(1924.7.1 -1924.12.11)--------------------北洋軍閥

闞朝璽(1924.12.11 -1925.11.30)------------------北洋軍閥

宋哲元(1925.12.4 -1926.4.5)---------------------馮系軍閥

湯玉麟(1926.4.5 -1928.7.19易幟)----奉系軍閥,先後隸屬於張作霖、張學良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熱河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貴州省------最高軍事長官

唐繼堯(1912.4.26-1913.9.28)---------------------滇系軍閥

劉顯世(1913.9.28-1920.11.13)--------------------黔系軍閥

盧燾(1921.1.28-1922.4.2)------------------------黔系軍閥

袁祖銘(1922.4.21-1923.3.12)---------------------黔系軍閥

唐繼虞(1923.3.12-1924.12死)---------------------滇系軍閥

袁祖銘(1925.1-1926.6)---------------------------黔系軍閥

周西成(1926.6.1-1929.4)-------------------------黔系軍閥

毛光翔(1929.4-1932.2)----------------------------黔系軍閥

王家烈(1932.2-1935.1)----------------------------黔系軍閥

1935年,貴州省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湖南省-------最高軍事長官

焦達峰(1911.10.22推舉-1911.10.31被殺)------------革命黨

譚延闓(1911.10.31-1913.10.24)-------------------湘系軍閥

湯薌銘(1913.10.24-1916.7.5)---------------------北洋軍閥

陳宦(1916.7.6-1916.8.3)-------------------------北洋軍閥

譚延闓(1916.8.3-1917.8.6)-----------------------湘系軍閥

傅良佐(1917. 8.8-1917.11.18)--------------------皖系軍閥

譚延闓(1917.12.7-1918.3.27)---------------------湘系軍閥

張敬堯(1918.3.27-1920.6.13)---------------------皖系軍閥

吳光新(1920.6.29-1920.7.29)---------------------皖系軍閥

譚延闓(1918.7-1920.11.23)-----------------------湘系軍閥

趙恆惕(1920.11.23-1926.3.11)--------------------湘系軍閥

唐生智(1926.3.25-1927.11)-----------------------湘系軍閥

何健、李品仙、劉興(1927.11-1928.春)--------------湘系軍閥

程潛 (1928年春-1928年5月)------------------------湘系軍閥

何健(1928.5-1937.11)-----------------------------湘系軍閥

1937年11月,何健被蔣介石調任為內政部長,湖南開始由國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譚人鳳(1860年9月20日-1920年4月24日),字有府,號石屏,晚年自號雪髯,人稱譚鬍子。湖南省隆回縣鴨田鎮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

首任長江巡閱使(1912年11月27日-1913年8月10日)

離職原因:宋教仁案後,返湘策動譚延闓參加二次革命。

尹昌衡(1884年7月11日-1953年5月26日),原名昌儀,字碩權,號太昭,別號止園,四川省成都府人。清末民初軍事及政治人物。

首任川邊經略使(1913年6月13日-1914年1月13日)

離職原因:裁撤。

劉冠雄(1861年6月7日-1927年6月24日),字子英,又作資穎,福建省福州府人,中國海軍將領。

首任南洋巡閱使(1913年8月14日-?)

離職原因:不詳,或為裁撤,1914年9月20日回京。

雷震春(1864年-1919年),字朝彥,安徽省宿州人,北洋軍閥將領。

首任南洋巡閱副使(1913年8月14日-?)

離職原因:不詳,或為裁撤。

張勳(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張和,字少軒,號松壽老人,謚號忠武。江西省奉新人,定武軍首領。

第二任長江巡閱使(1913年12月16日-1917年7月8日)

離職原因:張勳復辟,為段祺瑞討逆軍擊敗。

薩鎮冰(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字鼎銘,福建省福州人。中國海軍將領。

首任海疆巡閱使(1916年8月11日-?)

離職原因:不詳,或為裁撤。

倪嗣沖(1868年-1924年7月12日),原名毓桂,字丹忱。安徽省阜陽倪新寨人,皖系軍閥將領,安武軍首領。

首任長江巡閱副使(1916年4月10日-1917年9月8日)

離職原因:升任長江巡閱使。

第三任長江巡閱使(1917年9月8日-1920年9月16日)

離職原因:直皖戰爭,皖系戰敗,被罷免。

陸榮廷(1859年9月9日-1928年11月6日),原名亞宋,字干卿,廣西省思恩府人,舊桂系軍閥首領。

首任兩廣巡閱使(1917年4月10日-1917年11月8日)

離職原因:參加護法運動,離職。

王延楨(1876年-1940年),字子銘,又作子明,天津府天津縣人,北洋軍閥將領。

第二任長江巡閱副使(1917年9月8日-1919年12月26日)

離職原因:調任察哈爾都統,長江巡閱副使裁撤。

龍濟光(1867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誠,又作紫丞、子澄,哈尼族,雲南省臨安府人,振武軍首領。

第二任兩廣巡閱使(1917年11月8日-1921年1月1日)

離職原因:1918年5月,為廣東省各軍驅逐。後被免職。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奉天省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

首任東三省巡閱使(1918年9月8日-1922年5月10日)

離職原因: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被罷免。

首任蒙疆經略使(1921年5月30日-1922年5月10日)

離職原因: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被罷免。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直隸省天津府人,直系軍閥首領之一。

首任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1918年6月20日-1920年8月20日)

離職原因: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裁改為直魯豫巡閱使。

首任直魯豫巡閱使(1920年8月20日-1923年10月10日)

離職原因:升任大總統。

徐樹錚(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錚、幼錚,號鐵珊,自號則林,人稱「小扇子」,江蘇省蕭縣人,皖系軍閥將領。

首任西北籌邊使(1919年-1920年)

離職原因:直皖兩系軍閥鬥爭激烈,被罷免。

王占元(1861年2月20日-1934年9月14日)字子春,山東省館陶縣人,直系軍閥將領。

第一任兩湖巡閱使(1920年6月13日-1921年8月9日)

離職原因:為湘軍趙恆惕與本省倒王運動所迫,離職。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省蓬萊縣人,直系軍閥首領之一。

首任直魯豫巡閱副使(1920年9月2日-1921年8月9日)

離職原因:調任兩湖巡閱使。

第二任兩湖巡閱使(1921年8月9日-1923年11月11日)

離職原因:調任直魯豫巡閱使。

第二任直魯豫巡閱使(1923年11月11日-1924年10月24日)

離職原因:第二次直奉戰爭,戰敗,被罷免。

李純(1867年9月12日-1920年10月12日),字秀山,直隸省天津人,直系軍閥將領。

第四任長江巡閱使(1920年9月16日-1920年10月2日)

離職原因:長江巡閱使裁改為蘇皖贛巡閱使。

首任蘇皖贛巡閱使(1920年10月2日-1920年10月12日)

離職原因:在督軍署自殺。

王士珍(1861年-1930年7月1日),字聘卿,號冠喬、冠儒,直隸省正定府人,北洋軍閥元老。

第二任蘇皖贛巡閱使(1920年12月3日-1921年1月7日)

離職原因:辭職。蘇皖贛巡閱使裁撤。

齊燮元(1885年4月28日-1946年12月18日),原名齊英,字扶萬,號耀珊,順天府寧河縣人,直系軍閥將領。

首任蘇皖贛巡閱副使((1920年10月2日-1921年1月7日)

離職原因:裁撤。

第三任蘇皖贛巡閱使(1923年11月11日-1924年12月11日)

離職原因:奉系軍閥入侵江蘇,被迫下野。

王懷慶(1876年-1953年),字懋宣,直隸省河間府人,直系軍閥將領。

首任熱察綏巡閱使(1922年5月29日-1924年7月1日)

離職原因:辭職。

王承斌(1874年8月21日-1936年2月15日),字孝伯,滿族,奉天省寧遠州人,直系軍閥將領。

第二任直魯豫巡閱副使(1923年11月11日-1924年11月11日)

離職原因:部隊為奉系軍閥繳械,被罷免。

蕭耀南(1877年3月-1926年2月14日),字珩珊,又作衡山,湖北省黃州府人,直系軍閥將領。

第三任兩湖巡閱使(1923年11月11日-1925年2月14日)

離職原因:逝世。

孫傳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遠,山東濟南府人,直系軍閥將領,五省聯軍首領。

首任閩浙巡閱使(1924年9月20日-1925年10月15日)

離職原因:浙奉戰爭,獲勝。所部改編為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


謝邀。

程序上或者姿態上,可能是的。但實際上,呃……

在1908年之前「新政+預備立憲」的清朝晚期(就是皇族內閣沒起之前),以及北洋初期,至少制度上擺的樣子,是在試圖往民主方向走的。

但這裡有個誤區。

民主,從來不是一個開明領導來一句「我們民主啦」,下面就一起嘩啦啦民主了。不是的。民主是許多勢力,互相制衡,然後通過法令規範制度,達成的一種平衡。

唐德剛先生最喜歡用一句打油詩形容民主:「滿牆都是屁,為何牆不倒?對面也有屁,把牆撐住了。」

辛丑之後,慈禧開始默認新政。你可以說,是滿清經過了辛丑條約,終於幡然醒悟,但想一想:如果沒有東南互保,漢人封疆大吏們的崛起,清朝會願意搞這個么?

現在看溥儀退位到北洋初期,人事更迭,復辟反覆辟,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一家獨有之天下。袁世凱絕代梟雄,還不是被這局勢搞得焦頭爛額。

本來代議制、政黨政治、民主決議這種事,就是各勢力互相爭衡,最後互相妥協的結果。北洋擺出來姿態的民主,並非黎元洪段祺瑞曹錕們樂意主動還政於民,而是大家都沒有必勝把握,所以,在撕破臉皮之前,大家都要走過場程序。但康有為、梁啟超們也看出這亂乎勁不行。康有為所以一度支持張勳,就是覺得這麼折騰不成,還是要君主立憲。

所以晚晴和北洋的「預備立憲」和「共和民主」姿態,更多是互相角力的利益使然,程序和姿態很到位,細節上就算了——之所以顯得眾聲喧嚷,並不是底層民眾得以發聲,而是上層的多勢力未曾統一,所以顯得很繁雜多樣。

至於說給北洋政府一百年……事實是北洋政府這樣,靠實力和利益站派系的,撐不到那麼久,這不沒撕破臉皮前都還在府院之爭文著來,一撕破臉皮就軍閥混戰了么?

制度和權力沒擺好之前,桌面上的民主,只是桌面下面互相踢腳還沒分出勝負罷了。


高票回答並沒有比題主的老師高到哪裡去。分權和民主是兩碼事。北洋政府因為自湘軍以來的私人武裝、地方割據,勢均力敵,沒有誰能徹底消滅其他對手,於是制度上無法實現中央集權,就在賄選憲法中美其名曰地方自治,免得潤之這些青年搞什麼湖南共和國。力量均衡雖是前提,但不必然走向憲制(法學界為防和諧,以「制」代「政」字)。在此無法展開,詳述可見法治與中央集權制——基於中國歷史的研究(上)所以,之後不論是國共合作,還是政治協商,更沒有均勢的基礎,也更難以建立分權的制度。當然,硬說分工、民主集中是分權也沒say了。

從這裡的所指看,政府不只是行政機關,而是廣義的政府。那麼最民主的政府,當屬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rd,代表的廣泛度、真實度,今非昔比。更史無前例的全票通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然後依據憲法選出新一屆國家領導。相比之下,老大哥蘇俄立憲會議,和這屆人大差了不知多少個政x。說到這,不會被除籍了吧?


民主是相對於不同社會階段而言的,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中國的歷史傳統,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本就沒有什麼民主可言。能夠拿「民主」對比的不過天朝和民國。

民主是得建立在一定知識素養水平的民眾基礎之上的,否則民主只會帶來更大的混亂。北洋時期表面民主到位,但是實際上民主難以向下層推廣,只是政客和士紳的精英主義遊戲,與大眾常常無關。民主往往成為了袁世凱、段祺瑞、曹錕這樣軍閥政客的工具,被強權所左右,根本無法發揮實際的效用。

北洋政府所謂民主,不過是當時處於半分裂狀態的亂世,無法實現集權。一旦實現統一集權,能否保證民主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自由和民主經常會被一起提出,縱觀中國歷史,能被稱的上思想自由,百家爭鳴大發展的時代也大都是亂世,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魏晉風骨,還有就是近年被吹的神乎其神的的民國。民主是歐洲啟蒙運動後的思想產物,而其在近代中國卻是伴隨歷史規律性的亂世而產生與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後的分裂亂世和大一統封建帝國比民主,本身就沒有多大意義,就如同拿現在的經濟生活水平和古代相比一樣。

與其相信北洋政府能用100年實現強盛,我還更願意相信晚晴新政實現君主立憲的和平過渡。不是說晚晴新政多有希望,而是與晚晴新政相比,北洋是多沒希望。袁世凱這個政壇老江湖都被辛亥後所謂的「民主」搞的焦頭爛額,以至於想通過稱帝重塑威望。袁世凱一死,北洋的擎天柱轟然倒下,這個軍閥政權變迅速滑落進中國歷史性的混亂周期之中。

各地軍閥都是各自為政,自己收稅,不僅不給中央政府稅款,還時常向虛有其表的中央政府敲竹竿,要錢要糧要軍費。中央政府只是依靠著北京地區的稅收苦苦支撐。政令根本就出不了北京。段祺瑞為了實現統一,自己又缺乏嫡系部隊。只能和日本簽署臭名昭著的「西原借款」,用大筆的鈔票雇曹錕、吳佩孚、張敬堯這些軍閥替他打戰。還得時常面對著這些軍閥出工不出力,撂挑子走人或是敲竹竿的情況。

這樣混亂的一個局面,中央政府想要發號施令或供養自己的軍隊都難,何況是結束實際上的分裂局面?而實現強盛更是無從說起了。有統一能力的也就只有後來的常申凱和TG耄了。


唉,民國段子看多了,又開始胡說八道了。

打個不怎麼貼切的類比,北洋政府有點像戰國中期的周王室,又像前三國的漢王室,政令能否出北京都難說。各個派系的軍閥征戰不休,高興打個哈哈,不高興鳥都不鳥你。自己過家家自娛自樂而已。至於那些民國粉們意淫出來的段子,看看就好。心靈雞湯固然喝來撩人,可惜賣雞湯的從來不負責回答該從哪裡得到雞的問題。

不用100年,20年不到就交給蔣光頭了。

順便吐槽一下,秦漢時人們幻想上古時代好,唐朝時李白羨慕魏晉人瀟洒,明清人又拿漢唐寄託愁思,民國人懊惱康乾盛世天朝何等風光。現在好了,又有人意淫北洋和民國了。

嗯,假以時日,鐮刀斧頭幫必將膾炙人口,成為盛世之代表。

過好當下,著眼未來,便好。


居然還有人吹北洋政府時期,也真是醉了。

只有一句話不能說明什麼,但如果你的老師反覆強調這個觀點,那我個人認為他缺乏基本專業素養。

=====

第一,從憲政角度來看,北洋政府時期的《臨時約法》是很民主,但存在重大問題。

《臨時約法》是責任內閣制,最高權力在參議院,議員權利不受限制,總統簽署對官員的任命,都需要總理副署,所以總統實際上是個虛職。

當時的同盟會制訂這樣的憲法,是為了限制准總統袁世凱的權力。而袁世凱接受了,因為他的頭腦基本還是舊軍閥,對議會政治那一套不在乎,自認為有了軍隊,什麼都能辦成。

結果,這個參議院確實發揮了自己的「民主職能」——只要大總統贊成的,我們就反對;只要不是自己人辦實事,我們就挑刺。

公允地講,袁世凱這個人固然沒有民主理念,但有時候他的個別行為,也是被這幫議員逼的。有人說明朝言官只會罵人不會辦事,這幫議員的素質可能比言官還不如。

只說結果:「善後大借款」一事中,連章太炎這樣的堅定革命派都看不下去了,發聯名公開電,希望為了國家大事,請大總統行使職權,解散議會。

而「善後大借款」這件事,則暴露出來北洋政府時期的第二個特點:

第二,北洋政府時期對外軟弱,大量出賣中國利益。

只說幾個例子

a)善後大借款:

什麼是「善後大借款」呢?清朝末年的時候,英美德法曾經組織過一個「四國銀行」來把握中國經濟命脈。民國成立之初,國庫瀕於破產,當時內閣總理唐紹儀曾經試圖打破這個壟斷,向比利時借款1000萬鎊。四國銀行大怒,逼迫比利時取消這個合同,並聯合日俄,強制中國借款六億兩白銀。

這是唐紹儀時期外長熊希齡簽的,熊希齡下台後,合同取消,六國集團又以中國鹽稅為條件,迫使中國人續簽了一個借款協議,數額變為2500萬鎊。

民國建立之初,窮到連革命軍的軍餉都發不起。不發軍餉,軍隊隨時可能嘩變。第一個合同雖然條件苛刻,但實在沒有別的辦法。議員不斷否決,導致袁世凱自此跟議員們結仇。第二個合同,就基本是袁世凱拿來對付國民黨的。這個合同,把中國未來幾十年的鹽稅都出賣了。

b)庫倫條約:

辛亥革命時,俄國人趁中國無暇,與庫倫蒙古簽訂條約,扶植庫倫蒙古傀儡政權獨立。英國跟俄國配合,也提出自己在西藏有自由行動權。

當時的民國政府忙於開會組閣,這事根本都不知道。外交部獲取條約全文的速度,比日本報紙的速度還慢。最後又跟俄國人簽了一個條約,事實上承認了蒙古獨立。

插一句:這個條約是1912年簽的。1924年民國政府派徐樹錚出兵,收復蒙古全境。1945年斯大林以不支持中共國內革命為條件,逼蔣同意外蒙獨立。1949年斯大林以蘇聯勢力撤出東北為條件,逼毛接受外蒙現狀。

c)二十一條

這裡要給袁世凱說句公道話。雖然這個條約是他同意的,但當時日本之蠻橫,到了不同意就開戰的地步,袁自己也深以為恥。不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袁的那點骨氣連後來的蔣都比不上,更別說毛了。

第三,北洋軍閥大量運用各種非法手段迫害同盟會、國民黨成員。

袁世凱時期:1912年黎元洪殺張振武,1913年袁世凱指使人暗殺宋教仁,1913年殺憲法起草委員會三人……

同一個時期大量議員缺乏基本民主素質,一個人今天屬A黨,明天屬B黨,甚至還公然出賣選票。時人為諷刺他們,替他們代擬賣身契:

「末員某甲,今以本身所買得之議員一名,賣與貴黨,連皮帶骨,一概不留。自賣 與貴黨之後,任從貴黨為非作歹,本員無不服從。」

當時國內民不聊生,議員們卻逛妓院、吃花酒、包二奶,時人以為風氣尚不如晚清。

袁世凱選正式大總統時,嗾使軍警和便衣偵探化裝為「公民團」,自宣武門至眾議院,把國會包圍得水泄不通,議員只許 進不許出,為了怕選舉的人數不足而流產。這些自稱為公民團的公民,在國會門外大聲叫囂說:「今天不選出我們中意的大總統,你們休想出來。」

試問哪國民主是這樣運作的呢?

什麼軍閥混戰就不說了。血洗北塔、平江、洱源……隨便搜搜,一大堆慘案,所謂「亂世人不如太平犬」。

=====

不是黑民主,但個人認為民主要考慮兩件事:

一、民主是一件成本很高的制度,它是讓人活得舒服的營養品,不是讓人變得強壯的糧食。

二、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為民主而民主。一切好制度的目的,歸根結底是改善最大多數人的狀況。


必須承認,從清末開始,中國已經有了民主的各種嘗試和實踐,而且也有人對這些實踐做過很好的總結和檢討,張朋園寫的《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豆瓣)》就非常精彩,裡面的一些內容恰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民主不是一個空洞的說辭,不能憑自己感覺就是民主或者非民主了。所以要討論北洋政府的民主問題,應該討論具體問題,而不是憑個人感覺說事兒。Joseph Schumpeter認為民主政治的成敗繫於選舉,若無選票,便無民主。民主政治從選舉開始,因此這裡就討論選舉。

中國從清末到民國,一共進行了四次國會選舉:第一次是1909年,由清政府推動,建立了咨議局和資政院;第二次是1913年,民國建國後的第一次國會;第三次是1918年,民國第二屆國會;第四次在1947年,是國民黨治下的國會。這裡主要考察中間兩次。

先看選舉制度。這兩次選舉都是複式選舉,就是兩次投票,先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選舉人,再由選舉人互選產生定額議員。使用這個制度應該是受梁啟超的影響,他認為中國人教育程度低,唯有間接選舉可以略矯此弊;而且中國幅員遼闊,兩次投票有大小區域之分,比較容易操作。

複式選舉有這些好處,但也有缺點。除了兩次投票,程序上比較複雜之外,最大的缺點就是在選舉人互選的時候,容易被人操縱,賄賂橫行,當選者大多數是財力充足的人。

再看選民。民國六年底公布的國會選舉法規定,作為選民必須具備下列資格:

1.男性;

2.年滿25歲;

3.居住投票地點二年以上;

4.年納4元以上直接稅,或有五百元以上不動產;

5.小學以上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

其實,這些規定倒也不是為了限制民主,而是希望民主的決策更具正確性,如果你年齡太輕,又沒受過什麼教育,很難保證你可以做出比較明智的決策。但是,如此規定之後真正擁有選舉權的人就很少了。

首先,人口1/2的女性被排除在外(這也不是落後,很多民主國家最初女性都沒有選舉權,最早男女平權是在1893年的紐西蘭,而瑞士則到1971年才男女平權)。其次,能夠納稅的也是鳳毛麟角。而從教育程度來看,20世紀初,中國識字率不超過20%。由此可知,有選民資格的比例肯定不高。

其實,規定苛刻是一回事,有沒有實際調查又是另一回事兒。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是1953年,連普查都沒有,選民調查也就敷衍了事了。根據當時的選民估計數量,如果按照當時全國人口4億5千萬來算的話,1913年國會選民人口比例是10.50%,1918年國會選民人口比例是14.88%。

再看選舉活動,主要是黨派競爭。1913年國會時,革命黨改組為國民黨,立憲派變為進步黨,形成兩大陣營。兩黨政治本來還算理想,但是缺乏妥協精神,或不相讓,不過由於當時選舉運作還缺少經驗,反倒是弊病沒有那麼嚴重。等到1918年國會,經歷了袁世凱稱帝之後,就更是走樣了。

當時國民黨已被排出於國會之外,進步黨開始制定一本他們理想的憲法,憲法研究會合併了憲法討論會,這就是研究系,首腦是梁啟超、湯化龍。

但是他們忽略了另一個勢力,就是安福系。民國六年冬,一位議員租了安福衚衕梁宅作為一個休閑場所,可以下棋打牌聯絡感情。後來演變成一個聚會場所,議長王揖唐也加入進來。徐樹錚覺得可以組織議員為一黨,所以撥了80萬給王揖唐做開辦費,就以安福作為名字組織俱樂部,這就是安福系的由來。首腦是段祺瑞、徐樹錚。

另外還有交通系,是些現代化的推動者,當時被認為是些新式人物。早先因為袁世凱早年表現傑出,是現代化的推動者,所以擁護袁世凱。後來袁世凱稱帝失敗,交通系創始人梁士詒逃亡香港,又出現了一批後起之秀,以曹汝霖、陸宗輿為首,因為他們曾留學日本,所以得到了日本的支持。

國會選舉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賄選。其實,在民主之初,賄選是比較普遍的。英國17世紀的選舉,根本沒有選票,就是有也是貴族的工具,他們花錢讓人民按照他們的想法投票。到18世紀,一票可以賣到1000英鎊。到19世紀,雖然立法防止賄選,也效果不大,賄賂之風仍然盛行。有些社會學家認為,社會面對賄賂和暴力,寧願容忍賄賂,避免暴力,兩害相權取其輕,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等到社會富有了,人民知識水平提高了,賄賂才會逐漸減少。

據說安福係為了那次選舉,花了不下千萬元,分地方和中央分頭進行。比如說山東,四個選區每區15000元,凡是複選候選人,每人發給一定數字的運動費。複選時,每張票價200元,高的可以到700~800元。最終經過選舉產生的參眾兩院議員,安福系佔了71%,研究系4.4%,交通系佔1.1%,其他的是不明派系,所以那屆國會又稱為安福國會。

最後再看議員背景。這裡看的是1918年國會議員背景,重點關注年齡、教育背景和個人經歷。年齡越輕,顯示有活力;年齡越大,可能暮氣沉沉。教育程度越高,可能越理性,議事思考越能做深入分析;反之則可能意氣用事,輕率決斷。而個人如果有豐富社會經歷,則認知易於深入。

在可以得到的數據中,年齡較為完備。參議院議員平均年齡47.2歲,眾議院為39.8歲。其中,35~39歲的人數最多,兩院共150人,佔31.7%;其次是40~44歲共82人,佔17.3%。和1913年國會相比,平均年齡增加了7歲,可以解釋為成熟了,也可以解釋為不如5年前富於朝氣和衝勁。

教育背景方面,清末民國四次國會中,前三次的議員中都有傳統功名紳士和新式教育背景兩種人,其中清末咨議局和資政院新式教育背景的人比例最低,1947年國民黨治下國會中,新式教育背景的人佔了100%;中間兩次比例差不多,新式教育背景的人佔了78.1%和77.1%。具體新式教育的形式,數據並不完備,從零星數據來看,留學日本的人數最多,其次是本國學堂,留學歐美的最少。

國會議員的經歷比較複雜,來自不同行業,有曾經的政府官員,教師或者商人,但是具體數據也不多。不過可以知道,有些人多次當選議員,1918年國會議員中,有98人曾經當選清末咨議局議員或1913年國會議員。

對於1918年國會,張朋園先生有個簡短評價:

民國七年的新國會選舉,由於是在南北分裂的局面下舉行,從開始便就難期令人滿意的結果。雖然如此,如果北京政府立意在政治上與南方和平競爭,並非不能將選舉辦好。在分裂的局面下,南方的地盤只有五個省份,北方有十七省和蒙藏等地區,控有4/5的人口和土地,是國際承認的合法政府,形勢甚屬優越。不幸段祺瑞內閣主導下的選舉,從修改議院組織法到擬定選舉章程,皆不具大公無私的胸襟。一味要求控制,從預備選舉到投票開票,做法令人訾議,幾可謂一無是處。段祺瑞、徐樹錚等利用安福俱樂部把持選舉,賄買選票,腐化彰明較著,使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再說後一個問題。我個人不贊同對於歷史的假設,我覺得歷史是眾多偶然事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很多事情是一因多果,很多事情是一果多因,所以僅僅對某一個條件做出假設,可能這個條件的變化,會連鎖反應的引起其他變化,從而出現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個結果恐怕不是你我可以猜測的。

其實,就算某次國會的產生是通過選舉產生,也不見得就可以保證以後的民主局面的鞏固。在亨廷頓的《第三波》中曾經詳細討論過這個問題。

第一次選舉中掌權的政黨或集團在此後的選舉中失去權力,並把權力移交給那些選舉中的獲勝者;而且,如果這些選舉中的獲勝者然後又和平地把權力移交給後一次選舉中的獲勝者,那麼,這樣的民主政權就可被看作已得到鞏固。通過選舉選擇統治者是民主的核心所在,只有統治者願意按照選舉的結果來放棄權力,民主才是實實在在。

兩次政權易手是對民主政治的一個高難度的檢驗。

顯然,要做到這樣的民主局面的鞏固,在中國還是比較困難的。

最後我想說,民主固然可能是一種不算太壞的制度,但也不代表實行民主就等於國家昌盛。人類社會沒有一個絕對完美的制度,把一切問題一股腦的的推給制度,推給「不民主」,這是一種懶惰的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寄希望於建立一種一勞永逸的制度就可以解決全部問題,就可以迎來國家強盛,這樣的想法就太過幼稚了。


能不能強盛不好說,多幾個「中國」應該問題不大。


一斑窺豹,九牛一毛:

北洋連「詆毀前清」也入罪,真不愧八旗的孝子賢孫,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民主、最自由、最黃金、最有民族氣節的大北洋時代」!也有一部分「姿勢分子」覺得飯難吃,他就吃翔的,捏造了一個從未存在的北洋烏托邦。

當然也有扯什麼袁公盛頓君主立憲的,但就算皇帝夢也輪不到「虜余」(章太炎《祭孫公文》蔑稱袁和北洋)、眾叛親離的袁氏被吹,即使共和國的民授皇帝(如拿破崙),甚至家天下皇帝,也得有功德資格,袁入場資格北洋都沒通過。為何?

1.武昌花園山即定「尋孫逸仙期與一致」,此共進會人錢綱領皆同盟會、孫武稱孫文之弟、新軍誓詞奉孫文、黎府仍稱軍政府大總統孫之故。2.響應民國逼清者段祺瑞,拒袁之阻撓電文。3.袁1913定長袍馬褂,剪辮甚至晚於青年毛潤之,此稱帝連北洋也不服的眾多原因之一。4.也是最實質的一點在於真偽法統:民元約法是恢復中華的全民契約,清帝遜位詔「特命袁世凱」是授權家奴代管的合同,為保護後者,必撕毀前者,所以北洋數次武力毀滅約法,這就是護法北伐由來。章太炎《祭孫公文》「北藩伊何?虜之餘戔!」


不是。

這種問題根本不需要長篇大論的。

在野蠻的年代,

中國一民主就會死。

所以不可能一百年。

為什麼會死呢?

原因太簡單了。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人口越密集的野蠻國家,離民主的距離就越遠。


是的

大總統能當上皇帝,真是民主極了


民主都快成一個貶義詞了,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權力被極大制約的政府,尤其是破天荒頭一次由民間輿論制約的政府。後來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也是如此,但是國民黨有黨團支持,好一些,而且有8年抗戰特殊情況。

總覽北洋16年歷史,基本上就是各派爭鬥,軍閥混戰,可以說是民不聊生,但是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無暇顧及民生方面的東西,反而讓思想獲得了解放。不能說民主法治,但是是必須經歷的一段時期。


你的歷史老師是出來搞笑的嗎?他知道民主的概念嗎!給北洋政府一百年它連統一中國都做不到。

你可能不相信,中國現在是歷史上最民主最自由的時期,不是因為現在好,是因為歷史上太差了。


知乎上的一種趨勢:為了黑共黨,作為對比,開始美化北洋和民國,這種行為太過分了!明明都是獨裁政府,非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進行吹捧,不覺著自己無恥么!這幾個政府哪個沒沾滿學生的鮮血?哪裡有民主?認為北洋民主的,我問你北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時,經過民主決策了嗎?認為國民政府民主的,你說說民國政府到了台灣為什麼還雇胡適這個馬屁精(大陸政府也有一個)幫忙寫戒嚴令?真的理解不了為什麼總有人要在瘸子裡面挑將軍,總要在狗屎和牛糞選一個喜歡的把它誇成舌尖上的美食。。。。。。


告訴你老師,他就算是全世界最民主的政府,也改變不了北洋政府已經沒有了這個事實。那麼後一句如果xxx就能帶領中國強盛,活都活不下來的政權能帶領中國強盛這不是搞笑么?


我覺得現在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民主的時代。我們看到那時候的文人雅士,我們看不到那時候的饑民災民。


別人家的孩子,外國的月亮,以及過去的民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勝利法。


北洋政府給我的印象是:不是他願意民主,而是根本沒人聽從中央政府……


等100年?你讓高鐵等我5分鐘唄,我後面還有個人沒上來呢,你看高鐵等不等。

那個年代整個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唯一訴求只有一個:富國強兵,富國做不到,可以先把強兵做到,別隔三差五的什麼癟三都能打進來。

GMD朝這四個字努力了但是成績太差只能出局。

GCD做到了強兵,開國第一戰就禦敵於國門之外,江山只能是他做。

至於北洋政府那些軍閥就別添亂了洗洗睡吧。


推薦閱讀:

人們對北洋政府有哪些誤解和偏見?
為什麼北洋政府沒有成功剿滅國民黨?
2016年是中華帝國建國100周年(洪憲100年),洪憲皇帝於1916年正式稱帝。大家有什麼要說的?

TAG:中國近代史 | 政治哲學 | 北洋政府 | 中華民國史 | 憲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