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魯迅"?


因為中國現在不亂,或者說,不像魯迅的時候那樣亂(從質和量兩個角度)

不亂的中國會導致兩個後果:

1)不需要魯迅;

2)容不下魯迅。

1)

魯迅是中國人精神上的醫生,想讓一個病怏怏的人相信自己有病,這是容易的,想讓一個看上去身強力壯,年輕氣盛的人相信自己有病是困難的。

魯迅那個年代,內憂外患,只要不是瞎子或者假裝是瞎子,就能看出來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有問題。魯迅把中國人的病根子挖出來給大家看,自然反響很大,接受和贊同的人也很多。

斗轉星移,如今中國都要成世界第一大國了,病根子在不在不太重要,相信自己沒病,這個很重要,所以醫生什麼的,並不需要。

2)

越是混亂的情況下,就越難有一個力量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在那個內外交困的年代,即使國民黨想搞各種限制,也心有餘力不足。而且一個人的一個觀念也可以因為獲得不同勢力的支持而得以傳播開去。比如當年的魯迅就得到左翼力量的支持。

而現在,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

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

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

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

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熱風》魯迅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劣根性」絲毫沒有變,證明「劣根性」並不是輸給洋人的飛機大炮的原因,也就不需要魯迅了。乾脆把「劣根性」變成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吧,反正也沒事(逃


魯迅先生以他對國民劣根性,對腐敗當局的辛辣批評而著稱。那時中國將要何去何從,面臨多種選擇,各方勢力相互爭鬥,中國內憂外患,國民的識字率不高,存在很多封建殘餘。魯迅先生批評的是中國人的愚昧,恨鐵不成鋼。他也批評軍閥的血腥鎮壓,批評政府不作為。那時的中國滿目瘡痍,政局風波詭譎。為什麼當局允許魯迅的存在?實則在那個時代,時不時就發生暴亂,遊行,魯迅的幾句批評根本就算不了什麼。那時候消息閉塞,人民文化水平差現在幾個數量級,能看懂魯迅文章的也只是少部分文化人,所以魯迅對普羅大眾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嘆,是因為他根本帶不動這群阿Q。他當時的文章和言論可能不具有大眾傳播性,所以他對當局的威脅沒那麼大。

現今的中國好么?當然好了,科技經濟在最近幾十年取得了飛速發展,成為了世界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大國,可以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Authority還要帶領我們還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雖然Authority的步伐緊跟時代潮流,但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明明是摸著石頭過河,可Authority從來是不容置喙的,Authority是絕對正確的。

現在存在什麼問題呢?社會十分沉悶,我們看似每天都在娛樂,但其實都是娛樂節目在麻痹我們,對於敏感領域,萬馬齊喑,人人齊唱讚歌,沒人敢說一個不字。這其實是一種十分荒唐,不太正常的現象。這時如果出來一個像魯迅一樣的鬥士,他該批評誰呢?又該批評哪些方面呢?Authority每天小心翼翼竭力維護的形象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Authority成就很大,目前大針方政也是正確的,如果真有當代「魯迅」,他唯一希望的可能也就是Authority能夠透明一點,能夠真實一點,能夠忍受一點不同意見,其實有時候也只是說說而已,畢竟「魯迅」不會治國,文人的理想與政治的現實必然會存在矛盾。但是堵住嘴逼著點贊就不好了吧!

當Authority敢於袒露自己,敢於擁抱大眾的意見時,當代「魯迅」就會出現。


謝邀.

魯迅是一位偉人。任何時代,偉人都是極其少的,不僅在現在的中國沒有,包括以後的中國,也不會有。即便是在民國,大師輩出的年代,魯迅也是一位極其特殊的存在。稱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不誇張。

魯迅曾經評價過毛澤東,說他的詩有「山大王氣」。而毛澤東卻用了七個最,來評價魯迅。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 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 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如果說孔子是古代的聖人,那魯迅就是現代的聖人。

魯迅的心,和我們是相通的。

以上三段話,都出自毛澤東。

以毛這樣的不世出的雄主,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等閑視之的大人物,以經天緯地之才略,通覽古今之格局,飽讀史書之眼光,談笑風生臧否人物,最後,卻把最高的評價,給了魯迅。

即此,我們便可知道,魯迅,絕不簡簡單單是個文人。

當然,毛在建國後,也說過魯迅如果活在現代要麼蹲牢房要麼沉默的話,中共力捧魯迅,也是為了把他當作鬥爭旗幟,從而有所誇大,也未可知。但是,從那麼多人當中,獨選出這麼一位,並不是因為魯迅身在國統區還大罵軍閥,而是因為,他的鬥爭精神,和毛是相通的。

眾所周知,毛的一生,都在鬥爭。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還其樂無窮。

魯迅的一生,也在不停地鬥爭。他與舊文明斗,與惡勢力斗,與軍閥斗,與人性斗,與自己斗,只不過,他沒有那麼快樂罷了。

他身處東西方文化最激烈的碰撞當中,也身處亡國滅種的絕境。他從黑暗中走來,卻在儘力肩起黑暗的閘門,想要放孩子們到光明的地方去。他打倒孔家店,嘲罵孔子,寫嬉笑的文章去挖苦他,卻也讚歎孔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實幹家,並且以身作則,像傳統士大夫那樣為將亡之文明盡所有之心力。

原本他不用這麼累的,他完全可以活得很瀟洒。

以他的才氣,他完全可以花費數年時間,寫出一部煌煌巨著。從他在百忙中創作出的小說來看,他的筆力,刻畫人物的能力,堪稱巨匠,與司馬遷施耐庵等人並列。從古至今,能以寥寥幾筆便可創造出經典人物的,沒有幾個人。民國一代,舍他其誰?

但他卻把精力都花在了雜文上,不厭其煩地對當時社會中的醜惡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攻擊。許多時候,他都知道做了無用,但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因此,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還有人說他不配為大師,因為沒有寫長篇小說傳世。還有人說他只看到社會的醜陋黑暗,只會罵中國人。這些人在評價他的時候,無視了他以筆救世的熱心,忽略了他對窮苦人民的悲憫同情,更不知道他曾說過,文學作品,凡是地方的,才容易成為世界的。他所刻畫的底層人民在苦難中顯出的愚昧,是世界其他苦難地區也會同樣發生的,不幸和不爭,落後的劣根性和人性,生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裡。

以他的智慧,他完全可以避開任何政治風險,以免被臉譜化。他曾經對曹聚仁說過,將來有一天你們勝利了,我就趕緊討個紅背心,到上海大馬路上掃街去。他也對周揚說過,你們革命勝利的時候,恐怕先殺的就是我。類似的言語,足以證明,他早就料到紅色革命勝利後的文化政策。但他還是儘力地幫助進步青年,提攜後進,在他們被殺的時候,寫文章來悼念。因此在後世,還有人說他本身不足稱道,都是新中國把他捧得太高了。

以他的財力,他完全可以悠哉度日。像新月社的梁實秋等人寫寫散文,風花雪月,或者混混圈子,搞搞關係,成為有口皆碑的大好人,最後戴著文化大師的帽子壽終正寢。但他卻四處樹敵,凡是覺得不合理的都毫不留情地批判,不管是故交還是新知。

他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大廈將傾,他要儘力支撐。這是一顆赤子之心,不計個人利害關係,只是去挺直了身軀。他曾誇讚文天祥,玄奘,岳飛等人是中國的脊樑,我覺得,這個贊語放他身上,也很合適。如果抗爭是為了自己,那他光靠稿費就足以維持當時最體面的生活。但他一次次化筆尖為刀鋒,在敵人的碉堡下閃出寒光。從古以來,中國社會裡,從未有人能把一支筆的力量發揮到如此之大。在他之前,司馬遷巨筆如椽,李太白下筆成仙,施耐庵風雪英雄,曹雪芹錦繡文章,但也難掩他的光芒。五嶽雖高,不遮崑崙。

他是一個異端,是文化史上突起的異軍,是蒼茫大地上兀立的片石。他活著,就是要寫盡天下不平事,他的存在,就是一種不和諧的昭示。——對於某些少數人來說。

所以,他會被消費,被消解,被淡忘。但,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對於另外多數人來說。

歸根結底,他誕生於動蕩年間。風雲時代,才會有風雲人物。但風雲時代,百姓總不是安穩的。所謂江山不幸詩家幸,並不是對文人的諷刺,而是道出了客觀事實。唯有不幸的人間,才會刺激文人更豐富的創作慾望。當太平盛世的時候,大家就都風花雪月了。而風花雪月的行為本身,也是為平淡的生活尋求刺激,以產生創作慾望。

所以,當有偉人出現的時候,一定是眾生需要拯救了。這是何等苦難的境地。國難顯忠良,家貧思賢妻。沒有忠良,說明並無宵小之徒作惡,國政清明。沒有賢妻,說明家境平穩,並不需要一位精明能幹的女人來維持,都可以維持下去。這對於眾生來說,真的是莫大的福音。當你極力渴望救世主的時候,說明你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得無以復加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所有曾經的偉人,都必將是失敗者。試看魯迅竭力批判之亂象,今日又叢生否?人性之劣,並不是批判即可解決的。試看某人所求之平等社會,今日實現否?階級之存在,並不是人力就可以消除的。冥冥中,當有自然規律也。

至此,便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為何現在的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魯迅?一是因為魯迅這等偉人,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其必誕生於危難時刻。二是因為當今乃俗語所謂太平盛世也,不需要偉人。


把中國人當劣等民族,把中國文化當劣等文化的官五和白左數不勝數,遇事就以「民族劣根性」對中國人批判一番,已經成為文體模板。這就是魯迅逆民主義發揚光大的現實,而且青出於藍,「魯迅」早就泛濫成災了。


魯迅的8個字能很好地概括他的全部思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現在想走這條路的人,大抵是沒有「怒其不爭」的覺悟的,往往是排出幾條政治正確,叫上三五狐朋狗友,慢慢地坐了互捧,便可以裝逼漲粉。

兩步走,第一步劃分意識形態高低,第二步佔據高位。

公知、泛自由派、女權、聖母都是這個路數,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政治正確者。在他們的理論體系中有一個致命的依據:

那就是你不准我當裡通外國的人,你就是阿q,我的哭喪棒就要啪啪到你的頭上。

一個利他,另一個利己,能一樣么?

還有,各位不要忘了,魯迅生逢亂世,人家噴,怎麼噴都不為過,那叫覺醒;

列位屁股決定腦袋、用西方普世價值觀武裝自己、雞蛋裡挑骨頭的噴人,這叫投機。

親愛的,大環境變了,人家隨便罵點啥是在解決階級矛盾的時候助力解決民族矛盾,你們是用民族矛盾來製造階級矛盾。

魯迅亂世救危,你們盛世找茬,你猜為啥出不了魯迅?


魯迅那時候還沒有行為主義,沒有斯金納的箱子,沒有華生的小阿爾伯特。還沒有系統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方法論。

現在,用馬爾庫塞的話說不合理中蘊含著合理,叫不醒的。

你看,魯迅不也變成了消費符號么?就算有這樣的人,只安安心心當一個吉祥物就好了。只有形而上的價值,無使用價值。


1957年夏天,毛澤東在上海接見文藝界人士,翻譯家羅稷南參與其中。談話之間,羅稷南向毛澤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毛對這個大膽的設問十分認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做聲。」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阿爾弗雷德,我活著回來了。」

迅哥兒的歷史意義很大,文學作品也保值。然而他們為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文字,而是反思和對於惡政批判的合法性——讓大逆不道有了自己針尖麥芒的褒義同義詞。

今天每一個獨立思考的人都是魯迅。只有知識量和經歷的不同罷了


近百年過去了,吃瓜群眾的衣食住行發生了巨變,但骨子裡幾乎沒有任何進步,依然是華老栓,依然是阿Q,依然像鵝一樣伸著脖子看各種熱鬧,依然會被輕易挑逗和利用。

所以現在就算現在有魯迅也會被吃瓜群眾糟踐的不成樣子,何況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楚誰是「魯迅」,或者誰更具有魯迅精神,在吃瓜群眾樸素的意識中,覺得敢站在D和ZF的對立面就是「魯迅」。比如王志安、方舟子和崔永元、韓寒,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崔永元和韓寒更有魯迅精神。


最悲觀的想法是,這個時代(…)壓迫得魯迅都出不了聲。

最樂觀的想法是,這時代好到不需要魯迅這樣的人出聲。

最大的可能是,我們不好不壞,所以兩種魯迅其實都沒有。


怎麼沒有了?

只不過,騙子們見不得魯迅。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而很多受騙者也幫著騙子,有些是不敢承認自己的愚蠢,有的是不敢面對慘淡的事實。

魯迅只有死後,人們才給予他高評價。


自居魯迅的有很多,但是做得到的少,才能襯出他的珍稀。

野口米次郎問魯迅:「如果當今中國的政治家和軍人最終還是無法令人民安居樂業的話,能否像印度依附英國那樣、把中國的政治和軍事交給日本管理呢?」

魯迅先生平靜地回答:「事情如果發展到那種地步,就是感情的問題了。同樣是喪失財產,比起被強盜搶了去,還是被敗家子浪費的好;同樣是被殺,我寧願被同胞殺害也不向外國人低頭。」

——許廣平,《魯迅回憶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第126-128頁。


不知道題主問的是哪個魯迅?「魯迅」在當下和眾多歷史人物一樣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不同屁股的人對「魯迅」這個符號有不同的解讀,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在公知那裡,魯迅是為滋油皿煮而奮鬥的民斗;在左派那裡,魯迅是為無產階級而奮鬥的孺子牛;在極端民族主義者那裡,魯迅是搞文化虛無主義、媚日的漢奸……您說說,題中的「真正意義上的魯迅」指的是哪個?

其實呢,在不同屁股的人對魯迅不同的解讀上、再結合客觀史實我們還是不難發現一些關於魯迅的共同點,諸如:反傳統、自由、革命、左翼、為國為民、懷疑精神、文化底子足、被大眾熟知……,那麼可以說具備這些共同點的人就是「當代魯迅」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對號入座了。

但是我們發現啊,似乎很多人都適用於這些共性嘛!就像最近很火的zhang雲帆,就連毛主席都算。沒錯,這些人都算,因為「現代xx」本來就是對「xx」相似度高的人的一種尊稱罷了,就好比「當代雷鋒」郭明義,當我們把「雷鋒」等價於「好人」這個概念之後,但凡是好人都可以稱他為「當代雷鋒」。

為什麼沒有「現代魯迅」,要麼是你不知道,要麼是你屁股有問題,僅此而已。

而那些稱之為「共性」的玩意兒本來就有普遍性,既然普遍就不是構成「魯迅」的本質了嗎?我想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他自身的「質」不僅包含普遍的東西還有特殊的東西。

我知道這個問題會引來一批把魯迅視之為皿煮鬥士的「異見人士」,他們卻也不過想借著「魯迅」這塊大旗為自己壯壯膽罷了,「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它們的名字、戰鬥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

還是以老馬的話作為結尾吧——「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可惜不敢細說。簡單說來一句話:政治條件不允許!


反右傾翻案風


魯迅是為公為民,學醫救不了中國才棄醫從文的。

現在的廉價魯迅們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是在搞東施效顰,或者形如巨嬰。


因為魯迅沒辦法叫醒裝睡的人。


魯迅說過:要產生天才,必須先有產生天才的土壤!


推薦閱讀:

如果以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拍一部電影,有人會拍嗎?應該找誰拍?
魯迅先生的雜文對民國時局提出過建議嗎?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嗎?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妙在哪裡?
如何評價魯迅的《葯》?
如何解讀 魯迅 的 在酒樓上?

TAG:文化 | 魯迅 | 思想 | 公共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