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大姓如琅琊王氏沒有成為日本那樣的大名?


`

這是一個可以寫很久的問題,讓我們從魏晉南北朝著筆,這時中華大地上門閥士族林立。琅琊王氏正值鼎盛時期,乃頂級門閥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號為士族冠冕。而門閥政治鼎盛的魏晉南北朝是東周以後中國歷史上最接近歐洲日本封建制的時期。

門閥發微於西漢大規模的土地兼并,藉由察舉選官制登上歷史舞台。王莽代漢之後,漢皇族在得到豪強地主的支持後重新建立天下秩序,於是東漢豪族始成氣候。在皇室式微之時,豪族與寒族逐鹿中原,最終三家歸晉,建立了門閥政治秩序。尤其永嘉之亂晉人衣冠南渡之後,皇室偏安於江南大門閥的擁簇中,門閥政治達到鼎盛。

晉皇室同明清的皇帝大大不同,與後者相比其更接近於歐洲的封建國王,也就是說相當於各門閥之中共主的存在。因故有言「王與馬共天下」,這種大不敬的話後世要說是要殺頭的。此時的各門閥貴族享受政權,而不是後世士大夫的治權。

晉朝大門閥有底氣和皇權叫板,畢竟坐擁動輒上萬畝莊園的經濟實力,蓄養幾千私兵的軍事實力,以及權傾半朝的政治實力。不像明清時期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沒有經濟基礎只能仰慕皇權的鼻息,臨事一死諫君王。

如果我們能穿越回那個朝代,我們會看到與中國歷史上其他時期截然不同的一幕,倡導積極出世的儒家已成夕陽西下,鍾愛清談的玄學大行於世,佛學東漸幾成國教,這是一個意識形態崩塌的時代。門閥等級森嚴,階級壁壘明顯,士族寒族之間不得通婚,官位被士族藉由九品中正制全面壟斷,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帝國統一幣制崩壞,農民有向農奴方向演化趨勢,小農經濟退化,取而代之的是類似領主制度的塢堡主經濟與宗主督護制經濟。

按照我們熟悉的歐洲歷史,接下來中華文明的演化模式應該是這樣的:由於階級流動固化,貴族完全把持政治,最終官僚制度瓦解,農民對封建主人身依附關係不斷加強,最終成為貴族莊園里的農奴。在這一切之後,大門閥貴族成為中國的大名,中國進入封建主互相攻伐的中世紀,統一強大的漢帝國成為羅馬帝國一般遙遠的回憶,直到文藝復興的黎明照亮中世紀的黑暗。

我以為歷史是這麼發展,但是沒有,當門閥如日中天之時,喪鐘已悄然敲響。

門閥勢力相對薄弱的北朝先後施行了雷厲風行的改革,破壞莊園經濟推行均田制,限制人身依附解放自耕農,削弱門閥貴族勢力,維護中央集權,疏通階層流動渠道,最終由隋國完成了對南朝的統一。而南朝,在與北朝的戰爭中,寒族以軍功崛起,逐步從士族手中奪權。又經候景之亂,王謝兩家被屠殺地幾乎亡族,門閥勢力被沉重打擊。

早在此前,被遺忘的儒家大一統傳統被重新發現,儒家更是在漢皇室式微後的三百年後完成了對釋教與道教的融合,成為了一種可以提供現實秩序的意識形態。新的大一統帝國建立了——隋朝。由於新選官制度科舉制的實施,寒族可以通過科舉渠道執掌政事,徹底切斷了士族壟斷政治的手段,於是門閥政治在輝煌了幾百年之後正式落下帷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士族還不斷閃現在隋唐兩朝的政壇上,比如琅琊王氏在有唐一朝貢獻了三名宰相,雖然與魏晉時期不可同日而語,但也蔚然可觀。士族的徹底滅絕要等到唐末的白馬之禍,在此役中,不僅士族的肉體被有計劃地滅絕,連士族引以為傲的貫冊族譜也被摧毀。散落各處的士族成了無根之水,和寒族無二區別。

在唐宋以後,著姓豪門被不斷打壓,像魏晉南北朝勢可敵國的大貴族世家再沒出現,最多只能是某一地區的望族。這一過程和朝堂上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是互為表裡的,中國最終演變成了明清皇權獨大的原子化個人社會。

正文完。

以下夾帶私貨:

後世多從正面角度評價科舉制,認為這一創造打通了階級流通渠道,打破了貴族對權力的壟斷。然而階級流動的含義是,有上升渠道就有下降渠道,沒有一家能長時間壟斷上層階級。當沒有了包括皇族在內的諸多大貴族之間權力的制衡,所有的官僚都通過科舉制上上下下,最終的結果就是社會扁平化,皇權一家獨大。可以說我們看到的明清社會樣貌早從隋朝就已註定了演變方向。

皇權獨大的後果之一就是一旦集權體制中心被消滅,將很難再東山再起。例如崇禎自縊煤山明廷崩塌之後,南明小朝廷在遍地中小地主的江南很難找到像東晉門閥一樣強大的支撐,甚至在戰亂之中無法有效實現對社會的控制,最後在清軍攻勢下節節敗退,連腳都站不住,東晉南宋之舊事沒能重演。

可能有人要說我鼓吹貴族,然而換個角度客觀來說,對比中國和歐洲日本社會模式,缺少貴族的中國更缺少活力,也更不易保存文明成果。秦唐宮室、典籍樂譜以及其他大部分的文明成果,都是在一次次戰火紛飛中被毀滅。而在階級固化的歐洲日本,貴族作為一個被供養的有閑階級,有精力去創作、以及傳承文明成果,比如茶道、花道、劍道,以及科學、藝術,這些我們翻翻中國歷史都是有的,就是沒傳承下來。

一家之言,以上。

·


基本贊同@王笑笑的說法,個別的反對一下~大家輕拍磚~

我個人對本題的看法:士族和大名是兩回事!雖然他們的經濟基礎都是莊園經濟。

一、

反對一下【其門閥勢力相對薄弱的北朝先後施行了雷厲風行的改革......而南朝,在與北朝的戰爭中,寒族以軍功崛起,逐步從士族手中奪權。又經候景之亂,王謝兩家被屠殺地幾乎亡族,門閥勢力被沉重打擊。】

事實上,北朝士族遭遇的打擊一點也不比南朝少,但北朝士族也並未如南朝王謝流星般隕落,根源在於【北朝是士族紮根本土,在宗法制下,親族盤根錯節,根基雄厚,而南朝大家所熟悉的、南朝當政的士族,如王謝蕭袁庾桓等等,都是「南渡士族」,是外來戶,家族根基淺薄】,北朝士族經歷了十六國亂世、拓跋燾打壓、河陰之屠,依然堅挺,到了唐朝甚至「七宗五姓」,而南朝一次侯景之亂就幾乎摧毀南渡士族。此外還有北朝士族根在鄉下塢堡、而南朝士族集中在建康等大城市,所以河陰之屠殺的不過是在洛陽的士族,而侯景之亂幾乎把士族一鍋端了。

二、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莊園經濟的衰落不是政府推導政策如任用寒族、科舉制、均田制導致的,政府的政策不是導致士族衰落的主因,正如其崛起一樣,是中國歷史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1.士族掌握了大地產、主導了文化、控制了政治,是財閥、文閥、官閥三位一體,在亂世中甚至掌握私兵部曲,個別的加上一個軍閥稱謂都不為過。這樣的家族放現在是社會國家的毒瘤,但是!士族本身並不邪惡,其產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和寒族並無優劣,請勿比擬後來的嚴嵩和珅、四大家族這種奇葩,嚴嵩和珅、四大家族掌握龐大財富、政治資本,但無文化話語權,這點是本質不同。

2.眾所周知,中國在戰國末期就逐漸形成「官僚社會」了,而官僚治國是需要文化的。早期文化傳播的媒介是簡牘,你可以想像一下,一篇竹簡能有多少字,難於搬運,易蛀蟲,需大量空間貯存、大把時間維護,這些都不是寒族能承擔的起的,只有大地主才有這個經濟實力。小農經濟必然土地兼并,大地主有時間金錢去學習龐雜文化,進而主導文化界、控制輿論,進而參與、掌握政治,當然,後來三者後來互為因果,但是在南北朝後期,文化主導這條線,士族再無優勢:紙張成為主要文化傳播媒介,降低了一般地主接觸龐雜文化的限制,士族在文化界的主導權逐漸喪失、進而導致政治話語權的喪失。

3.為什麼到了漢末士族才崛起?漢初布衣將相多是軍功貴族,這玩意哪個朝代初期都有。之後兩漢是貴戚政治,外戚多出身貧賤、執掌大權,很多文化水平相當低,指望他們治國費勁,正因如此皇權才需要,因為便於控制,和宦官政治很像。東漢光武依靠豪強奪天下,不得不善待功臣,從最初就埋下了莊園經濟的種子,漢末士族登上舞台。

三、

日本大名是怎麼回事兒?很大程度上他們是依賴軍事力量的!這幫子武士用刀把朝廷公卿趕下政治舞台、掠奪他們的莊園,對,日本在大名、武士出現以前就是莊園經濟了,武士的崛起就是掠奪公卿莊園的歷史:平家源氏迭起,公卿放血,足利尊氏又讓朝廷大放血,應仁之亂,天皇年糕都吃不起,朝廷公卿的莊園幾乎被丫們搶的一乾二淨。其實如果非要比較中日歷史,我覺得最恰當的是如下:

中國魏晉南北朝≈日本攝關院政時代——公卿世家掌握了文化、政治、經濟,開始四處浪。

中國唐末五代≈日本幕府時代——看~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有意思的是,唐末軍閥宣告了士族時代的落幕,源平武士、戰國大名一步步搞垮了天皇朝廷。


因為士族世家在意的是家族的傳承,而不是開朝立國。

開朝立國的世家一般最後都是滿門死絕,沒有千秋萬代的王朝,而王朝之末被清算的時候是很慘的,公主可以留下來當侍妾,男丁必須殺光。

而王氏,裴氏,這些世家不管是哪個王朝執政,都會出來做官,然後憑著巨大的人脈,財富,資源,很快就可以做到高官乃至宰相,兩三代人就可以做到滿門公卿,那麼何必要開朝立國呢,把自己暴露出去是最蠢的做法,這種孤注一擲不成功則成仁的做法不適合世家。

看看司馬家就知道了,亡國之後再也不能以司馬世家的形式出現了,哪個政權也容不下一個前朝皇族世家平安的做官積勢。

而且東晉的滅亡也直接導致門閥的衰落,當然了,反過來說門閥的衰落導致了東晉的滅亡也可以。王謝庾桓這些世家門閥堂前燕,也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且世家做了那麼多代的官,他們深知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且權臣架空皇帝的事情比比皆是,自己家祖上就有不少,那麼何必呢。

當然你要舉蕭家,元家 和李家的例子也可以。

但是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是兩個概念

李家本來就是掌握私軍的諸侯。北魏皇室也基本被八柱國家族把持

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他起源於代北武川,初建於關中,共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唐,

八柱國家分別為:

宇文泰(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李世民外曾祖父),

欣(北魏孝文帝改拓跋為元,元家是北魏皇室)

虎(李淵祖父,李唐的始祖),

弼(李密曾祖父),

趙貴(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于謹(北周三老之一,于謹在八柱國中以謀略為優,諸子在周隋間皆位重一時,而又以於翼為最)

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

侯莫陳崇(三子皆為北周猛將,而其兄侯莫陳順更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他們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輝煌的歷史。大唐史書曰:「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為比。」

其中,宇文閥,獨孤閥,李閥,元閥,乃至長孫閥,皆煊赫一時,北朝諸王朝之間基本都是親戚,掌權者也基本都是這一撥人。  

八柱國門閥軍人政權的產物,也自然隨著文官政府的穩定而衰退。

而山東士族,主要包括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琅琊王氏與琅琊顏氏、蘭陵蕭氏、河東裴氏,所謂所謂七姓十家之說, 山東士族本質上是靠著科舉和文官來維繫家族,和關隴貴族依靠刀子打天下有本質的不同

當然了,山東士族也有掌兵,關隴貴族也出宰相,我這只是粗略的泛泛說說。就像蕭家也開朝立國出皇帝,還依然可以在新朝做官,沒有那麼絕對嚒。


我與在坐諸君的一個著重點的不同是科技水平的進步先一步打破了世家對知識與文化的壟斷。

以及霓虹自古慣有的費拉性…

這兩點是最主要的。

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對於世家來說。槍杆子里出話語權;

槍杆子夠硬的能翻天,

槍杆子雖然大但不是那麼十分硬的就得完蛋…

宋代以前的世家們牛逼衝天的年代裡,

不知道比霓虹大名們牛逼到哪裡去了,

然後是中日兩國的國情不同,

我們的大一統始終是真*大一統。

霓虹的這個…

明治之前。啊,都是一個聯邦…

而中國的苦逼世家們,

歷代造反,先他媽殺你們一遍,

歷代定鼎,再他媽殺你們一遍,

隨著新朝崛起的新世家們,

基本都是敢於與國同休的,

反正不與國同休新朝來了,

也是先殺了你們祭旗…

橫豎都是死自己挑吧…

然後我們講老曹家為何不得人心…

你篡不篡漢的這個問題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

既得利益階級還是咱們就行了,

把老劉家換成老曹家沒所謂的…

但是當然這個姿態你得做足了,

我們也配合。大家都得個實惠多好?

問題是你要提拔寒門打壓門閥?

蛋糕就他媽這麼大你要分我們的?

俺家祖上數代先烈是真他媽玩著命去搏一個富貴是為了嘛!為了嘛!不就是為了騎在老百姓…

不是…

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子孫後代多為人民做貢獻么?

你既然要剝奪我們為人民做貢獻的這個權利…

我們就要為老劉家報仇!

嗯然後一個死乞白賴愣說自己姓劉的狠人掀開了漢族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年代。

沒有之一的黑暗。

然後到了牛逼的你都不知道當時皇帝叫啥,

但是你知道當時最牛逼的世家出了哪些狠人的年代。

(槍杆子里出話語權,能打才是真…東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流世家崛起為頂級世家之路的啟示)

對了我覺得東晉的研究方法通過這個掌權的世家來劃分年代更科學。

從這時候開始又發生了這樣兩件事,

一起事件叫孫恩之亂。

很多年後又來了一場侯景之亂。

我們把他理解為上升路途被堵死的社會底層邊緣屌絲因為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產生的心理失衡而專門針對精英階級的大屠殺…

肯定是不對的!

我想想……

嗯!

底層勞動人民對萬惡的以地主和奴隸主為主的剝削階級的一次反抗然而因為歷史與時代的局限性…

對了這個宋齊梁陳啊他們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規律,是

打壓世家。提拔寒門,反腐倡廉,亡國…

主要原因詳參上面老曹家不得人心段,

這樣又來了這樣的兩個集團

互相看不上的但是還是有合作的。

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

一家武夫一家文士互不順眼也很正常,

而到了此時,

默默無聞的江南集團打醬油而過,

你們斗你們的,我們悶聲發大財…

天空一聲巨響,楊廣閃亮登場,

楊廣是沒看過走向共和的,

所以裡面李鴻章的一句話里的道理他不懂,

就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兒。

他也沒必要懂,因為他不是一般人啊,

我們來看看他的履歷,

文成武德,這個詞來形容他一點問題沒有。

歷史上還有個這樣的人,

文成武德的,叫帝辛。

當然其實這樣的人特別多,

他會有一種錯覺,

就是老子是有主角光環的氣運之子,

我就是軒轅*傲天*X。

所以就會有一種迷之自信,

而這種迷之自信就是他們敗亡的根本。

他幹了什麼事兒呢?

主要是三件事兒,

其實沒啥大事兒的修運河,

可能有點大事兒的征高麗,

強力推行科舉制度。

最後一點是最深的敗亡之因。

後來的事兒是關隴的李家硬要往隴西李家身上湊

五姓七家的意思是你當皇帝歸你當皇帝,

可,

你姓李么?

你怎麼會姓李?

你哪裡配姓李了?

老崔家說呸!雜種!還他媽是個雜胡!

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

老頭還沒死就他媽艹小後媽!呸!

於是某天可汗就要打壓這幾家,

主要是提自己的武功勛貴,

以及隴西集團的老兄弟們,

然而山東集團的人家不管,

讀書人的這個圈子,

自然有這個圈子的玩法,

後來武則天出生了…

大概就是隴西被她打散了…

新朝勛貴差不多也被她打散了…

然後武周又沒了。

山東集團與江南集團悶聲發大財…

發的就大了…

再後來又出了一安史之亂。

這時候世家的勢力其實進入了一個空前的強大期,地方不服中

比大名什麼的不知道牛逼到哪裡去了…

然而我把他理解為,

迴光返照…

因為黃巢來啦~

朱溫也來啦~

一個天煞星一個地煞星啊~

於是世家們吶~

不管你是山東吶~

還是江南吶~

死啦~

死啦~

統統死光啦~


中國統治者為限制世族的發展也作了很多限制,如針對諸王的「推恩令」,普通人家雖然也採用嫡長繼承製,但財產要諸子均分,這是官府從法律上規範的,因此一個大的世族維繫下去難度會比較大(不停分家,勢力也會逐步消減)。

日本則嚴格尊崇長子繼承製,長子往往能繼承家族大部分(甚至全部)土地和資產,這樣一個家族的實力就容易被完整保存並不斷壯大(至今日本的財閥很多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上無論是政權更替還是外族入侵,都很容易使大的世家勢力受到重大打擊,歷史上多次發生北方士族南遷,離開了家鄉,士族的根基也會動搖。日本地域狹小,歷史遠沒中國複雜,世族勢力容易保存。


中國古代的世家更傾向於在「幕後」。無論朝代的更迭,世家大族的地位是不變的,因為統治者需要藉助大族的力量了維護統治。最明顯的是隋唐時期,幾乎所有政權都無法離開世家大族,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隋,唐官員之間的親屬關係。

當然,親自上陣的也有,比如隋末時期的南梁政權,其皇帝既蕭氏,於隋煬帝的皇后蕭皇后為同族。


我們自身的大平原使得大一統王朝更容易,門閥大姓這種不利於集權的存在往往會被掌握最高權利的皇族一步步分化直至推平,中國歷史上但凡威脅了皇權的,沒一個有好下場。同時宗族豪門這種帶有強烈朝代特徵的東西經常在一代又一代的改朝換代中被當做前朝遺產被清洗掉,使得許多豪門只能在一個朝代里輝煌,缺少了歷史的積澱。


誰說中國沒有過「大名時代」,春秋戰國五霸七雄表示不服,那都是咱玩剩下的。唐末藩鎮五代十國的各位節度使和國王們也紛紛表示不服,你日本大名制什麼時候才開始玩的?

所謂「大名」,其實就是掌握地方軍權的割據勢力,很不幸,中國曆朝歷代中央對地方軍權的控制就一直在不斷變著法子加強,因為一旦地方軍權失控,其結果必然是動搖到中央集權的根基,輕則局部叛亂,如七王之亂八王之亂,重則直接改朝換代,再從頭循環。

而真正決定中國無法形成如日本那種長期割據儼然如獨立王國的地方大名制的根源只有兩點,一,大一統思想,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一統思想決定了任何一個地方勢力做大之後,總會想著去做的更大,直到做成最大的那一家,而那些偏安一隅,想要苟且幾代人自娛自樂的小家子思想,註定最終都會被大一統趨勢碾得粉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建國之前,劉邦是大姓出身的嗎?曹操是大姓出身的嗎?趙匡胤朱元璋是大姓出身的嗎?連差點翻了大唐的安祿山都不過是個小翻譯,還有無數造反沒成功的農民軍,無數犯上作亂的大將小兵,又有多少是「名門望族」的子弟?恰恰相反的是,自秦漢以後,儒家思想讓真正的名門望族更傾向於充當輔助者的角色,選個明主輔佐其成就偉業,進可攻,退可守。總比拿著全家族身家性命當賭注,親自赤膊上陣要穩當的多。


你不會以為大名就是「很厲害的姓名」之類的意思吧


源平(還有藤原秀鄉的後人)為什麼能做武家棟樑?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源平(還有藤原秀鄉的後人)長期壟斷了朝廷征討奧州的軍權

到了平安時代,西日本基本都被征服了,除了偶爾鬧鬧的海賊山賊,並沒有哪裡需要長期用兵

但是東日本就不一樣,從平將門開始,到前九年後三年,一百多年,東日本都需要用兵

而攝家藤原氏為了能夠獨霸朝廷,於是一再將臣籍降下的源平子弟給封(趕)到關東去

結果就是,東日本,或者說關東奧州的軍事行動,長期被源平(還有藤原秀鄉的後人)給承包

========

與之相反的是

中國比日本大多了

全部的邊境防務,是不可能由一兩個家族承包的

比如北宋陝西種家,只承擔對西夏的邊務

比如明遼東李家,只承擔對科爾沁蒙古和女真的邊務

更不用說,中央政府對兵權也盯得很緊

這使得擁兵自重者跟朝廷始終是一種無法共存的矛盾

——要麼朝廷搞定了這些軍閥,要麼這些軍閥入朝「清君側」然後改朝換代

所以天朝古代是出不了像日本源平這樣的世代武家棟樑的

========

有些人提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的世族

第一,這些世族大多都是靠仕途上位的,家族世代在朝廷為官,「四世三公」,這一點更像是攝家藤原氏,九品中正就像公家家格,把持中正的世族們就像氏長者

——有沒有靠軍功上位的?有,東晉的荊州桓家

但是我之前說了,中央集權的朝廷跟擁兵自重的軍閥,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桓家最後也逃不過「清君側」,然後死全家的杯具

第二、有些人提到這些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部曲

但是部曲有什麼用呢,能像源平那樣御外寇嗎?

——當然不行,永嘉之亂做不到,侯景之亂也做不到,連平息農民起義都做不到(盧孫起義是誰去搞定的?)

——如果部曲足夠強,可以御外寇呢?參考前面說的桓家,還有平息盧孫的劉裕


答非所問,只是看到了想起自己也是琅琊王氏後人,進來留個爪


先不論作者文章內容,單就【政府的政策不是導致士族衰落的主因,正如其崛起一樣,是中國歷史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一句正常的語句嗎?

按照作者此邏輯,任何結果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那今日的鉗制媒體自由、、結社自由,敏感字、綠壩翻牆、死亡不超過35人,這些也是你口中的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嘍?

這是一種詭辯且邏輯混亂,意圖把門閥士族消亡+皇權專制獨裁+社會原子化=中國歷史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只看到既偏頗又帶有傾向性的在混餚真理,所以作者以下的3點 我是怎麼也不會贊同的。


都怪陳涉多嘴


因為我國從漢朝之後就不是封建制了,哪來的大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主流歷史教科書和影視劇傾向於將明清時期的軍隊及戰爭武器描述成【大刀長矛】?
隴西李氏屬於傳統的山東士族么?
你們覺得看《曾國藩家書》有用嗎?
史學類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做?
古代的死士是怎樣煉成的?

TAG:歷史 | 歷史謎團 | 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