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瓦工這種師徒形式的職業會失傳嗎?

有可能我說的不準確,我所說的木匠,瓦匠是傳統的那種師徒形式相傳的手藝人,不包括現在木工場和建築工地上的工人,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在上學,考試,就算不上學也會進入社會維持生計,而這種師徒傳承就顯得格外耗時費力,成本太高!


第一,在我參與的施工工作中發覺,年紀越大的工人手藝越好,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小就參與施工,有師傅帶,甚至是家傳,基本功都算紮實,只不過由於地域或者資歷原因,方法和水平多少有些差別,比如山東的工人技術紮實的多,河南的工人靈活些,江蘇的工人細膩些等等吧~但是,再往他們的下一代看,像80後這一代,技術明顯就差一些(跟當今施工行業風氣不正有一些關係),同時還有很多工人的孩子因為嫌工作辛苦就沒有選擇這條道路~總之,工人尤其是技術好的工人會越來越少~

第二,記得聽過一期冬吳相對論講的是德國的工人,他們有一套完善的務工人員的教育體系和工作分配體系,使得他們的工人不僅文化水平相對不低,而且相應的技術水平十分紮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技術標準從開始上學學習到工作考核應用都是統一一套標準傳遞的~換句話說他們從開始學習技術那一天起就是按照企業要求來做的(裡面包含德國的製造標準)~另外,他們的工人待遇很高,基本上都是社會中產階級,而且社會地位高,很受人尊敬~我認為如果我國能在這一方面有所借鑒,讓工人的技術和文化水平更高些,收入和福利待遇更優些,社會地位方面更受尊重些,我們在手工製造這一環不但不會絕跡而是會迎來下一個不一樣的製造輝煌~


我個人覺得像瓦工,木匠,甚至紙質書本,在日後會以奢侈品的形式出現。

工作群體人數變小,然後單個價值變大


如果長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承人的話,就會慢慢的消失,如今已經越來越多的手藝人的技術在消失,你可以想像一下,是否有小時候你看到的手藝人,現在逐漸都看不到了,不僅僅是社會在進步,同時也是他們沒有人在繼承這個事情,畢竟科技逐漸在替代一部分人力的行為,但是小編始終相信,有些手藝人的技術,無論科技再怎麼發達,都是無可替代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時尚旅遊M站:時尚旅遊

時尚旅遊微信公眾號:trendstraveler


簡單地說,取決於不大的一個顧客群體的消費意願和支付能力。

無論是失物招領、梵幾,還是木智工坊這種批量傢具設計、生產商,

還是某些立志做MUJI加強版的家居品牌,

又或者是題主問的師徒手工職業,

其客戶,將越來越趨同於我說的這個顧客群體。

當然,手工業者對此也許不一定有著自覺。

當然,木匠的市場機會仍然要比瓦工多一些,因為此顧客群體中能夠擁有獨立自建住宅的實在不很多。然而在此消費變革的大趨勢下,也許能夠在公共建築或者商業建築項目上施展一番。

另外呢,傳統手工業者——我國的——對自己的職業和傳承有的時候並不都是有著小清新般的自我理解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們還面臨著面對傳統工藝兩眼放光的設計師們的直接競爭。


我的舅舅和他的兒子都是瓦工。他兒子也就是我表哥最開始並不想子承父業,覺得苦,自己去城裡闖了幾年,最後還是回了老家,舅舅給他找了個師傅,開始到處做工,現在在考建築師。我對他們行業具體的東西不太了解,但有這幾點:

1. 瓦匠這個職業其實可能比有些人認為的範圍廣。就我舅舅父子的工作看,砌瓦這種活通常是在農村有人家裡蓋房子時會被請去做。但工作不止局限於砌瓦,其實是整個房子的建造,包括打地基,砌牆到後面的裝修。所以瓦匠的技能也是很全面的,雖然會有個人間業務水平的差異。 2.因為瓦匠的技能不只是砌瓦,所以在農村砌房之外的時間,他們還可以是城市建築工地的工人。而瓦匠師傅也會帶著學徒做很多大型工地的工作。同時,建築隊通常也都是同鄉人共享用工信息後組成,所以師傅的人脈也是很重要的資源。我個人覺得在現階段職業教育體系遠遠沒有建立完全的情況下,這種帶徒的方式應該仍然會是年輕瓦匠入行的主要途徑。

3.另一個不太重要的事實是我表哥仍舊單身。顏不錯的小夥子,大家都說長得像霍建華,在農村應該是挺受歡迎的吧。可是女朋友總是談不久。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像他這樣留下來的很少。女孩子也都傾向於找城裡人或者在城裡有穩定工作的人。而我哥的職業則是有活乾沒活在家玩,也不『光鮮體面』。如果社會始終輕視體力勞動者,那麼願意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自然會少,這無關『拜師學藝』這樣一種形式了。

其實應該沒有回答到題主的問題。只能算是分享下自己的了解和認識了。


謝 @竹君 邀哈,我認為不會消失,相反在一些發展較慢的地區會一直存在,併流動到各個城市,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從室內施工的角度看,越來越多的工人向青年靠攏。見過很多水電工,抑或木工油工都20出頭,在許多人看來,20出頭的年紀,正值人最美好的年紀,該去努力讀書,實現人生大好抱負,從事這些職業,未免可惜。從事這些職業,無非三種情況:

  • 家庭貧困

起點的高度和所能看到的風景一直在以難以想像的力量影響著你,安排著你,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簡單的舉個例子:

農民:一畝地收入四千,三畝地是萬二,飼養豬,雞,年入3000,農閑外出打工,月入兩千,還不記工資可否按時發放的風險。一年收入總計兩萬一千元。

工人:每月兩千,一年收入總計兩萬四千元。

大學:學費六千,生活費每月八百,合計一萬四千元。

大學的費用佔了農民總收入的66%,工人的58%。

記得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同班一女同學,在中學讀完後,家人衝到學校里說什麼也不讓讀了,說家裡供養不起,女孩讀那麼多書沒什麼用,後在當地找了一工作,補貼家裡。

  • 周圍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言傳身教在先,同學老師其後。

父母言傳身教這指的是保守,不敢冒險,瞻前顧後平時有自信,遇到大事卻沒有主見;小錢節約,但不願意多花錢提高自己;想法多,執行力差;死要面子。

我又要舉例了:

在讀中學時,去的是全封閉學校,宿舍有幾位午夜翻牆外出網吧通宵,上課時間代全宿舍人去請假,理由五發八門,也就是曠課。甚有老師按成績分座位,給成績靠後者提供網路小說,只為上課不用花時間整頓紀律。這樣的結果就是能入高中的不足總人數的50%,能入本省一本大學的寥寥無幾,更不提外省更好的學院。剩下的人去哪了呢,我想到了我前一段時間和一個油工聊天,才21歲,已經出來7年了,可想而知初中未讀完,跟著自己的叔叔學的油工的手藝,他和我說,他在他們村裡都算是好的,有一門手藝不說,長年有活的話,一年也能拿不少回去,比起正在讀書的同齡......那語氣很自豪。

說這些不為誰對誰錯,我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影響是很惡劣的。

  • 教育問題

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學校(包含技校),沒有去做這些瓦工,木工,油工這些培訓的。簡單的說,就是有人願意學,也沒人教。這些技能只能通過師徒形式的傳授。

正如 @不會彈琴的紅木偶所說, 隨著社會發展,人工在未來會是奢侈品的存在。但那是未來,在現在,沒有機器能替工人去地面找平,鋪磚,牆面找平的情況下,這些會按原來的樣子一直存在下去。


我覺得不會消亡,但是會越來越難找,也許會有一天也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老手藝總是到了失傳才後悔莫及。

我家附近就有個以木工為主的店子,小時候還常常看到他們用榫卯結構做東西,現在大多都用釘釘子了。


我覺得不會失傳,不光做傢具的叫木工,工地上支模板的也是木工,瓦工不只是砌牆的,給牆抹灰刮膩子,貼瓷磚的也叫瓦工,我覺得短期內沒有能替代這種工作的機器,所以主要還得靠人工。


會,爺爺是木匠,老爹也是木匠,爺爺是會做傢具,鄉村什麼桌子椅子,甚至壽材也做,但是不會家裝,老爹是跟了兩個師傅才學會的家裝。只知道剛開始,估計也是2000年左右那時候假如家裝的話,家裡的床,柜子,鞋櫃,吊頂還有很多都會做,在2000年的時候我老爹陸續帶過幾個徒弟,有的徒弟干段時間就不幹了,留不住。有的受傷不幹了。成功帶出來的有兩個。其中一個把自己弟弟帶出來了,弟弟又帶了一些徒弟。另外一個成功帶出來的徒弟,至於他自己有沒有帶什麼徒弟,這個不知道。因為這個徒弟交往少。

今天我還問了老爹,你現在咋不帶徒弟了,我叔(就是老爹徒弟的弟弟)都帶了幾個哎,說,他們哪會做柜子什麼的,都只會幹點雜活。還說曾帶了那麼多,後來成的又有幾個。帶徒弟還要管吃喝拉撒睡,還要發工資,做的時候還要費時間教,說時間就是效率,現在不帶徒弟了。我這一代算是啥都不會,不會木匠手藝了。

-------------7.18---------12:09發


木匠現在有幾種。

1、工地上的:大家日常裝修經常能接觸到的,基本道具是大芯板和釘槍。

2、傳統工匠:現在不多見了,但是一些利潤較高的的地方,比如紅木傢具廠依然保留了大量手藝精湛的傳統工匠,在這個體系下他們應該還會繼續傳承下去。(但是其實還是有折損的,曾經去當地一家非常大的紅木傢具廠參觀,這家工廠曾經為習大大供貨作為送給外賓的禮物。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國禮級的牌子,他倉庫里的傢具圖案幾乎全是數碼雕刻的,介紹人員也告訴我他們現在非常喜歡用數碼雕刻,可以刻出極為複雜的圖案。我個人並不喜歡這種風格,我覺得算是一種發展帶來的損失。)

3、現代匠人:工匠精神在這幾年更多的被提及,民間有了大量將木工作為愛好或者謀生手段(實木傢具品牌、木作工作室、木藝教室)。這一類人良莠不齊,有隻會挖盤子的妹子,也有隻會做造型醜陋傢具的漢子,但是還是有非常多大神的。在這個渠道,學習班很少,大家都是自己琢磨、網上看帖提問、本地木友抱團學習。但是你能感受到非常多的活力。


社會在進步,跟不上步伐的事物都會被淘汰。用師徒制對比學校制度。並沒什麼可比性。而分工只會更加細化,技術也只會更好。


題主說的木工是說傳統木工瓦工,做手工實木傢具砌牆貼瓦的吧,這個有需求職業自然不會消失。技藝傳授上,這是手藝活是要靠長時間言傳身授的,只有師徒的方式才合適。

然後現在的木工也有不靠師徒的,比如組裝傢具的,問過人家有學習班之類的,大概一個月就可以學成了。高端的,個人覺得還是要靠師徒傳授


父親18歲被木匠師傅帶了出來. 父親也是木匠出身後來做了工程. 從家鄉隔年帶個徒弟出來 一年出師 然後自己干. 現在這行往機械化發展 父親也正考慮轉型 未來木匠會變成娛樂休閑的方式吧.

但作為建築師對木匠有難解的情懷.


推薦閱讀:

西方的木匠和中國的木匠有什麼區別?
家庭裝修用的木質板材如何選擇?
自學成為木匠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家居 | 木匠 | 手藝人 | 師徒 | 瓦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