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字體中,怎樣區分小寫 L 和大寫 i?
01-07
如果真想理解一件事情,要理解整個系統。
首先要明白拉丁字母大寫 i 與小寫 el 的典型外觀(完全體)是什麼樣:- 在正體中,三個字元的底部都有雙側襯線,而上端有異:
- 大寫 i 的頂端與底部一樣,也是雙側襯線,平頭,總體為「大寫字母高度」(cap height)。
- 小寫 el 的頂端只有左側襯線,尖頭,總體比大寫字母略高,為「上伸部高度」(ascender height,可參考右側那些有上伸部的小寫字母與大寫字母高度的對比)。
- 數字 1 頂端也是只有左側襯線,但更加突出,且總體較矮。
- 另外,大寫 i 比小寫 el ——至少顯得——略粗一些。
- 在斜體中,大寫 i 與數字 1 與正體基本只有傾斜的差異,但小寫 el 底部和正體很不一樣:穩定的雙側襯線變成了一個向右提起的彎鉤。這是因為斜體保留了較多手寫元素,這個彎鉤是筆觸前往下一個字母時留下的痕迹。
- 另外,應該說,小寫 el、數字 1 以及許多字母的上伸部豎線頂端之所以都是左側襯線且尖頭,這也是源自手寫體連寫痕迹的。
好了,下面就可以理解在字體設計不同程度簡化時大寫 i 與小寫 el 還會有哪些差異了:
- 絕大多數襯線字體(包括板狀襯線(slab serif)字體)的字形與上述示例是一致的。
- 對於無襯線字體,會有很多種常見的區分手法:
- 極簡設計:幾乎沒有區別,兩根一樣的長條矩形,沒有粗細差異,大寫字母與小寫字母上伸部也沒有高度差異——比如 Helvetica/Arial 就是這樣有點煩人的設計。
- 大寫 i 比小寫 el 略粗。
- 大寫 i 是大寫字母高度的,而小寫 el 是略高的上伸部高度。
- 大寫 i 上下兩端都有雙側襯線(儘管是無襯線字體)——比如 Verdana:
- 小寫 el 有來自手寫風格的底部彎鉤。
題主說的應該僅限於非襯線(sans-serif)的英文字體,有襯線的區別太明顯了。
不少非襯線字體為了表現出區別,在小寫的「l」下方增加了一個向右的彎曲,典型如Cabin:
還有Calibri,它的處理手法是在大小上予以區分:如果是可編輯文稿,在旁邊打上Ll和Ii 看下。實在看不出來只好換字體了。還有,如果不是獨立字母,可以聯繫上下文看單詞意思。
作為業餘人士隨便寫一下我的看法吧。羅馬體基本不會弄錯,關於無襯線,有的的確單獨拿出來也不太好分辨(雖然仔細看、放大看肯定有區別)但是西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單個字母很少出現,大部分都是一個好幾個字母的單詞。所以聯繫前後字母和上下文基本都不會弄錯。關心這個問題還不如多研究一下字體其他特徵,比如有的字體字懷比較狹小遠處看可能m和n、a和e看著都差不多……
沒用就摺疊了吧推薦閱讀:
※在 Firefox 下如何完美使用 MacType 字體渲染?
※如何評價方正悠黑?
※如何評價方正正黑體?它是否有被濫用的趨勢?
※在網頁商業廣告中,如何使用字體才能避免涉及侵權?
※對於中文字體,最佳的展示字是哪些?
TAG: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