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日語翻譯(中翻日)水平?


手機黨表示打字很苦逼。。。

先說下我的翻譯歷程

大學四年,日語專業,大一對專業沒有興趣,但是基礎還算打得紮實。

大二開始對日語發音感興趣,所以各種讀讀讀,跟著課文錄音讀,跟著日劇日影讀,所以現在發音比較標準,經常被日本人誤以為是同胞。。。

大三開始有考研的意向,所以開始拼,並不是鼓勵一定要考研,畢竟人各有志,但是不可否認,就我個人來說,這段時間日語水平提高飛快。當時除了每周能見外教一次,而且我也羞澀不敢上前搭話,但是每天不管走路還是吃飯還是一個人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戴著耳機,盡量讓自己浸在日語環境中。

最終考上心儀已久的研究生院,暫且圓滿了。

以上還未發現自己對翻譯有何興趣。直到讀研之後,同學都在做各種兼職,包括培訓老師什麼的。研一下學期我開始做筆譯兼職,稿件難度一般不大,雖然不專業,但也不至於出錯。

後來為了準備CATTI筆譯考試,才真正開始學翻譯。

通過做兼職積累了不少經驗,畢業之後直接進日企給高管當翻譯了,各種大型會議什麼的,也沒有太大的障礙。也越來越自信從容。現在仍然走在這條路上,並且想一直走下去。。。

-------------------------分割線-------------------------------------------

下面開始進入正題,如何提高翻譯水平?

理論基礎、語言功底,這當然重要,不必多言。

理論方面下文會推薦幾本書。

主要講一下學習方法的問題,理論固然重要,但是就算把書倒背如流,也不一定能得心應手.

實戰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條件,那就自己創造條件。

我的情況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讀研期間零零散散接了很多筆譯稿件,從簡單的翻譯簡歷,到慢慢接觸比較專業難懂的論文、專利等等,涉及醫療、生物、製造等各個領域。

能接到稿子一邊訓練,一邊賺錢,當然好,在獲得這些機會之前,我也是自己每天做「無償」訓練的,特別是考CATTI之前的幾個月時間,每天的時間表大致如下:

6:30 起床 洗漱吃飯

7:00 讀30分鐘優秀譯文(中日對譯的)

7:30 筆譯練習3小時(catti實務考試時間,主要做模擬題,後期模擬題做完了就自己出題,可以上新華網、人民網等日文版塊,裡面有大量中日對譯的材料,都是很好的練習素材。)

11:00 紀錄片跟譯(分兩步:先把字幕擋住,一邊聽一邊跟著翻譯成中文。第二步:關靜音,將速度調至1.3倍速,看著字幕跟著翻譯成日文。這樣既可以雙語練習,還有實戰的緊張感。)

12:30 午飯+日劇生肉

13:30 筆譯練習2小時(翻譯一篇,看一篇標準譯文,找錯誤查漏洞)

16:00 紀錄片跟譯

18:00 晚飯+日劇或綜藝節目

19:00

……

先去吃飯。

-------------------------分割線-------------------------------------------

2/7

最近比較忙,今天除夕夜,得空繼續。

今天主要說說口譯練習的方法。比較通用且基本的方法,各教材一般都有涉獵,我大體總結一下。

1.クイック?レスポンス(quick response)

主要目的是練習雙語迅速切換能力,提高反應速度。

素材方面,報紙、雜誌之類均可。

方法:提取上面材料中的單詞,可以製作單詞卡,我嫌麻煩,一般寫在本子上。看單詞馬上翻譯成目標語。或者錄音,聽單詞翻譯。最重要的是馬上翻!不能有時差!還有就是口頭翻,出聲練習!

初期可以中→日、日→中,後期可以混合練習。

2.シャドウイング(shadowing)

該練習可提高ワーキング?ボキャブラリー,即可自由使用的語言。這對日後同聲傳譯的聯繫也是有幫助的。

顧名思義,影子練習,就是一邊聽,一邊如影子般跟讀。

素材方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新聞、紀錄片、演講、訪問等,都是不錯的。

注意練習時及時中途沒有跟上,也不要停止。從下一句繼續跟上即可。

自己的聲音不宜過大,控制好音量平衡。

另外,不要只練外語,母語也同樣需要。

3.リプロダクション(reproduction)

目的是培養集中聽力、短時間記憶力、內容概括能力等。

素材和影子練習差不多。

訓練方法:把自己當成復讀機,聽到什麼原封不動得複述出來。從1句1句開始聯繫,到2句、3句……

練習過程中,即使出現固有名詞,也不要記筆記。

注意重複練習,直到該素材完全掌握。

複述時如果錄音,然後進行檢查,效果會非常好。

4.リテンション(retention)

有助於高度集中,把握住keyword,提高表達能力等。

素材和上面複述練習差不多。

訓練方法:聽30秒~2分鐘的錄音,然後用同一語種,用自己的語言復現出來。

和上面複述訓練最大的區別就是,「用自己的語言」。

集中注意力去聽,把握說話者的意圖,牢牢記住關鍵內容。

常有人忽視母語練習,其實這也是很重要的,而且練習起來非常方便,平常看電視就可以心裡跟著練。

5.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sight translation)

視譯,即邊看邊翻譯。

篇幅從一個個單詞,到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篇一篇。。

一邊看,一邊發聲翻譯成目標語。

這對提高各方面翻譯能力,有直接且有效的作用。

注意提高速度,不能縱容自己細細琢磨譯文,需要看到的瞬間馬上翻譯出來。

6.サマライぜーション(summarization)

概括總結

可以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文章分析能力等。

素材可以用印刷品,也可以用音頻材料。

注意日日,中中,日中,中日,四種類型都不要忽視。

如果漫不經心的聽、看,是無法概括出來的。所以對於集中力的培養效果很好。

訓練過程中需要時時下意識的把握keyword、說話者的意圖。

7.ノートテイキング(note taking)

速記方面的教材很多,我理論不夠專業,就不一一詳解了。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路子,畢竟實際使用時,順手、方便、速度才是重要的。

沒有必要完全按教材來。

舉個栗子吧,上圖。

今日は取り敢えずここまで。笑

----------------------------分割線---------------------------------------------

推薦教材如下:

1
三/二級口譯實務

2
三/二級筆譯實務

3
新編日譯漢教程

4
冢本慶一
中國語通訳への道

5
日語專業翻譯教程之終極口譯(葉榮鼎)

6
中日口譯教程初級(劉麗華)

7
中日口譯教程中級(劉麗華)

8
日語翻譯理論與實務(雷鳴)

9
現代日漢翻譯教程(陶振孝)

10
《漢日口譯基礎》(修德健)

11
漢日日漢同聲傳譯教程


我算不上大神,但是我說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吧,雖然很多人覺得語法很繁雜,但是其實日語語法的結構就是主賓謂這樣的大結構。助詞則是分開名詞,指明對象的,其實你去看很多日語語法的時候都是可以舉一反三的。

還有就是語言上的脫軌了,我覺得要翻譯出地道的日語,就一定要多看日本人寫的東西,這有這樣才是最地道的,市面上的教材但凡是中國人寫的,或多或少都會有缺陷,其實看日本教授的論文我覺得就是很好的閱讀途徑。

我覺得只有在 閱讀量的一定積累,才能開始去翻譯東西。你看的多了,其實很多時候你自己就會無形翻譯了,不要一上手就翻譯,這樣寫的日語是不地道的。多去閱讀吧 。


如果你拿著這個問題去請教某個日語翻譯專業的童鞋,或者去問做了許多年翻譯的人,他們一定會這樣告訴你:我們的課程里講述的是這樣的翻譯方法:直譯、意譯、轉譯、倒譯、加譯、減譯……而要做到這些方法,你需要看以下的書目《XXX》《XXX》,學習以下的理論。而作為一個日語學習者,非日語翻譯專業的學生,也許非常多的人一輩子也翻不出地道的日語,或者連流利的日翻中也做不到。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的日語,看了這麼多的優秀翻譯文章,還是無法做好翻譯(中譯日或日譯中)呢?為什麼句子里的語法用得全對,但是讀起來就感覺不像日本人的表達方式呢?

*************************************分割線************************************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提出第1個問題:什麼是翻譯?

標準答案告訴我們: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就叫做翻譯。譯者首先接受其中一個語言的信息,理解其意思,然後將其裝換成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但是,對於一個好的譯者,要求卻遠非如此簡單,信達雅的三原則告訴你,既要忠於原意,又要通順,還要優美。我們讀一篇好的譯文時,往往其形式已經和原文迥異了。從這種意義來說,翻譯並非是簡單的編碼互轉。

好的翻譯,意味著精神的溝通。撇開一些技術、公文、法律相關的翻譯稿件不談,在涉及到文學、郵件等翻譯時,譯者不但要透過文字,直達作者的腦海,還要有通過文字,向讀者腦海輸入意念的力量。

如此說法,可能會讓各位會覺得筆者是個看多了玄幻小說的人。

然而這個說法里,可以引申出第2個問題,也即是樓主的問題:如何做好翻譯?

日語也有個詞語,叫做「以心傳心」。日本人可以通過特定的表達,在特定的語境下,僅通過一星半點的詞語表達出自己的心緒。比如我們在日劇中最常聽到的:「ちょっと」這個詞語。它直譯過來是一點點,但是它既可以表示讓人稍等,也可以表示讓人跟上,還可以表示自己有些為難,譯者若不能體會其中之深意,就只能讓中國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以上是日翻中時遇到的一些需要溝通的問題,在樓主問到的中翻日里,也有更多需要精神溝通,而非詞語互譯的內容。

打個比方,中國人的郵件里寫到:「將我們XXX課變得更好的科是大家的事,絕不是課長一個人的責任。」在這裡,筆者曾想當然地將它翻譯為:「XX課をよくさせるのはチームのみんなで、けして課長一人の責任ではありません。」但是,按照日本人的習慣,這裡將XXX課變得更好,則意味著是更好的環境,所以更貼切的譯法是:「XX課を更に良い環境にするのはチームの皆で取り組むべきことであり……」

再舉個栗子,有份郵件寫道:「我們承認組長在行動力、判斷力方面很優秀,這也是我們之間的差距。」如果直接翻譯為:「これは私たちとリーダーの差である。」雖然在句法上中規中矩,但是日本人讀起來感覺生硬無比。而日本審稿者給的修改意見是:「その差そこ、私達が埋め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ギャップである。」實際上,在中國人的這份郵件里,彌補差距是隱含其中的,不言自明的內容。不能做到精神上的通達,不理解語言、文化、表達方式的差異,就無法翻譯地很出色。

自然,就進入我們的第3個問題,如何才能做到精神溝通暢達?

許多人認為,只要閱讀量夠多,和日本人溝通的時間夠長,就能夠達到這種目的,畢竟習慣成自然。但是,這種方式效果並不佳,許多人在日本待了10年仍然會翻譯出十分中國式的、生硬的文章出來。原因有二:第一、中國人用中文思維,用日語表達,交流中使用的是日語辭彙,但是語句的順序,遣詞等還是中國式的。第二、即便中國人使用了不貼切的、生硬的表達方式,日本人也大抵能夠理解,所以往往他們不會去糾正,導致我們學日語和學翻譯的人無從改正。解決的方法有二:第一、不僅僅是說日語,而是用日語思維。比如,日本人喜歡用諸多定語來突出表達的主體,那麼我們在說日語,寫日語時,也要試著先理清邏輯上的輕重大小,而不要遵從中文的習慣。第二、閱讀日語時不是理解了意思就完,而是試著將它翻譯成地道的、流利的、讓中國人看了會認為是中國人寫的中文(這一句是不是特別彆扭,它就是用日語的思維方式寫出來的。正確的寫法是:試著將它翻譯出來,要翻得地道、流利,還要讓中國人不覺得它原文是日語)。

*************************************分割線************************************

有了以上幾個方法,樓主就可以慢慢積累,在精神溝通,文化習慣相互轉換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會話、甚至是寫作的實踐。假以時日,可以翻譯出優美而符合日本人表達方式的文章出來。祝樓主好運。


我覺得吧。。要看到底自己處於啥水平。我也就是個業餘學日語的。

初級階段自不用說,記住語法含義,接續比較重要。

其次中級階段最關鍵的就是不要把日語語法和中文意思一一對應,這樣子很容易翻譯出來的日語很奇怪。

比如中文中的「一......就」對應到日語可能有好幾種表達方式。

?次第

?かと思うと

?か?ないかのうちに

?なり

?やいなや

?だすぐに

?と

?途端

這些有些意思一樣,有些語境不同,如果只用中文的一~就 來記憶是很難翻譯好的。

到了高級階段,這個就真的有很多不同表達方式了。甚至可以不需要直譯,你只要意會意思然後用一種合理的表達方式就可以了,我覺得這很難,沒有閱讀量和生活經驗更加困難了。


日語同傳一枚,自覺日語尚可,現在主要在廣告界當支援,混跡於電通、博報堂、奧美等4A,同時也跟先生共同打理一家貿易公司,也主要做日本客戶。

我覺得語言的話,環境很重要。沒有環境就要創造環境。多聽多說才不會生疏。

日語屬於入門容易精通難的語言。越往上越難突破。

剛過N1或專八的話,只要意思表達清楚,辭彙有一定量,就基本上可以了。

但如果要在日本人中間混,那語境的把握就很重要。而且你說得越好,越像日本人,他們就越難容忍你的某些詞不達意,認為你是別有所指。

例如稱讚一個妹紙聲音好聽,你要是說成「聲は可愛いですね」,若你日語說得一般,人家就笑笑算了,如果本來就說得很好,你就等著人家翻白眼吧。才不會相信你是不小心用錯了。

要提高日翻中的水平,其實只要多掌握辭彙、多看看劇感受語境,多模仿就可以了。這個是勤奮一點就基本上能掌握的。也不要想走捷徑。不要以為只是看看劇就能學好。電視劇里的口語跟工作上的商務日語是兩回事。得體而優雅的日語大多還是要從書上學的。

翻譯到了高階水平,尤其是同傳來說,日翻中比中翻日難多了。因為中翻日的時候,聽方面中文是母語,接收自然不成問題,而輸出側的日語也已經達到了能準確用表達想法的水平,就算偶爾卡住,也能在你認識的辭彙里找出別的說法代替,不會偏差到哪裡去;但日翻中就不一樣了。對方說的日語里有沒有超出你認知的辭彙和方言,他的語氣是否是你認為的那個意思,他無意中省略的部分你補充得對不對(日語中經常省略主語和賓語,稍微會錯意就會出亂子),這些都不是你能掌控的。接收側一旦出問題輸出側也會跟著錯,而且會錯得很離譜。而且同傳時你連思考和糾正錯誤的時間也沒有,因為發言方不會等你,這邊卡住了人家還是不停往下說的(很多時候翻譯是在小黑屋裡用同傳機,發言人是聽不見你的聲音的,自然也不知道你卡住了,他會繼續高談闊論),於是一句卡住了後面就跟不上了……我以前頻繁上場的時候經常做這種噩夢,雖然暫時沒出現過,但好怕有一天會出現。尤其是重要會議,人家幾億元的合同就指望在你身上,這種時候掉鏈子就一敗塗地了…啊啊啊啊啊啊光是想像一下太陽穴就開始痛……心理壓力太大,不容許絲毫失敗,這是很多人淡出同傳界的原因,雖然工資很誘人,但實在很痛苦。

……不寫了,感覺等下睡著又要做噩夢的樣子…


積累+練習


我對某人說「語言這個東西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邏輯難度」的回答。

勤練固然重要,我也承認很多東西「無他,唯手熟爾」。

但是學語言出身的人居然認為「語言這個東西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邏輯難度」,本人表示很震驚,也表示很「呵呵」。

宋協毅教授說的是「沒有捷徑」,而不是「沒有技術含量」吧。別說是TOP10綜合大學,國內的TOP1大學恐怕也沒有老師敢說「語言這東西沒有技術含量,沒有邏輯難度」。

宋協毅教授日語水平很高,但是即便是他的水平,恐怕也不敢說「這東西沒有技術含量,沒有邏輯難度」吧。

首先,你所謂的「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可以上升為一門科學,即語言學是一門科學,早在1971年,美國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格林伯格就提出「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

你說「語言沒有邏輯難度」,我想問「邏輯,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難道是形容吃飯嗎?邏輯,是形容口頭和筆頭的思維和論證的條理性吧? 哪一種不是語言構成的?」

我覺得你對語言邏輯的影響力一無所知。20世紀語言學領域中的存在著理論和流派,很多理論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便舉個例子,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不僅是語言學的革命,還對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人工智慧、通訊工程等領域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有一套《中譯翻譯文庫》,其出版前言上,開宗明義地寫道「翻譯具有技術性」,外研社有一本引進的書(原書為法語),名叫《職業翻譯與翻譯職業》,上來第一章就說「翻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學語言出身的人,居然說語言沒有技術含量,說語言沒有邏輯難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請你學好本專業,作為一個語言專業的人,我認為你之所以能這麼回答,完全是因為不懂語言。


不知道題主說的是筆譯還是口譯?目前也是翻譯新人一枚,談不上專業意見,說下自己的看法。

答主目前在一家發動機製造企業當翻譯,還不到10個月,感受最深的是,翻譯水平其實跟日語能力強弱沒有太大的關係,反而最重要的是專業知識的積累。答主的上司在公司已經5,6年,對發動機各方面的知識和公司運營都比較了解,所以翻譯起來要比我們要好太多。

「術業有專攻」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一個好的翻譯,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和寫文章能力很強的人。很難想像一個連中文都說不拎清、文章都寫不好的人即使學會一門外語也成不了好翻譯。。。


多聽,多看,多想,多練


這個嘛, 語言水平是一方面。專業知識才是根本。

懂了嗎?


一定要認真翻譯,認真的去思考兩個語言的不同點,主要是思維的邏輯點不同。

只要邏輯思維想對了,就翻譯得很好。

有需要求可以來我的翻譯工作室學習交流一下。


勤學苦練,如果有語言環境或者在工作上可以使用的話是最理想了。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對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專門用語。語言只是工具和載體,把內容準確,簡單的傳遞給對方其實才是目的。


語言這個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沒有邏輯難度,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有方法最善,但是這篇回答主要想強調勤練習的重要性。

幾年前還在某top10綜合大學日語專業就讀,有幸聽到宋協毅先生的講座。當時一位同學(系歸國子女,日語母語水平)隨手翻開一頁書剛開始讀漢字,語音未落宋老師就幾乎同時開始口譯出日文。翻譯結束包括這位同學和系主任在內的全場師生熱烈鼓掌。該同學為之震撼,問宋老師經驗。答,沒有任何捷徑,就是多練。培養學生時,也是要求他們多多練習。

再長大一些發現不光外語,其實哪一行哪一科都離不開勤練兩個字。堅持每天投入一個小時時間,一年兩年後再回首就會發現所有的投入都是有回報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在普通話讀mì的漢字在日語中讀beki?
由學習日語的中國人書寫的日語是否會更傾向於使用漢字?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用日文怎麼翻譯?
YouTube上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語頻道?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語podcast?

TAG:日語 | 翻譯 | 日語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