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超市裡東西的價錢都是精確到幾分?
是一種營銷策略嗎?
其實你注意看,大超市的標價並非只有什麼4.99的;也有很多1.45,3.47,9.82之類的價格。除了有上述關於價格心理的要素之外,既然說是大超市,很重要的是量大!
多數人去大超市,一次總是會買一車東西吧。如果每件都省去一個以分為單位的尾數,這一車東西恐怕就會少上幾塊錢,這對於大超商而言,可能就是一大塊的利潤。這樣說好了,類似生鮮產品,實際上超商的毛利只有10%~15%左右,也就是1.5元的一把青菜,毛利不過1毛5;如果精確計算是1.44元,再去掉這4分錢,幾乎就把毛利砍掉三分之一。而正規大超市的每個價格,實際上都是產品組精心計算的結果。
而當顧客以一車商品結賬時,所有的分位數都會相加,最後如果是現金結賬才會去尾數(實際上有些超商用的是四捨五入)。這樣最後因為零頭而折損的毛利就被大幅減少了。這還不用提,很多時候團購或者大宗買賣,所有的分位都會成倍增加變成角位,並不會因此損失什麼。
這其中的利潤對於每年銷售數以千萬計的大超市而言,其實十分可觀。其實超市和供貨商談價格的時候,是精確到小數點後3~4位的-_-#
額,回來一看有贊同,略驚訝,補充一下吧。
渠道商要求送貨的時候,一般都是以一板,一件這樣的單位來論。比如藍月亮洗衣液,一板大約是200瓶(福州這邊的某本土超市)。所以,在巨大銷售量的作用下,小數點後4位往往關係到最終是否盈利~
人民幣中的分幣現在央行不再製作新的版型,但是仍然可以流通,也就是說,你購物時拿出一堆分幣去付款依然是有效滴。不過福州的大部分超市基本都精確到角,分很少見(估計是因為福州小城市吧)。主要是方便顧客付款。
那麼精確到分會影響顧客計算購買商品么?比如加個什麼整數之類的,想想就很蛋疼。
不會的,因為超市有預充值的會員卡啊……所以,我們單純看賬單上的數字的時候,0.99就比1.00實惠很多了有木有~而那些零散的顧客——去便利店就好,他們不在大超市的目標里……而且購物卡這種東西對超市來說是個很好的了解顧客的渠道,比如你經常買套套,有一天,購買數量下降了……超市就會給你發簡訊:「親,紙尿布在打折哦~」歪題回答一下。首先不同意這個觀點。
田聰,FIRE IN THE HOLE!
王璐、Jay Justin、江南 贊同
因為有的時候4.99與5塊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但是積少成多,結賬時候4.99的話,很多人不會再要一分錢,目前也沒有一分錢流通,這樣,商家也就會把消費者忽略的這部分零頭變成利潤的。
心理感受的原因是對的,但是超市並不是主要指望這個不找1分的零頭賺錢。而是因為4.99元讓人覺得是4塊多,而5元讓人覺得是5塊錢。其實價格幾乎沒變化,但是消費者感覺商品似乎便宜了,更能推動他們的消費慾望,增加消費行為。
除了上面原因以外(4.99與5元的不同心理感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超市有能力精確到分,而小超市沒有。是的,即使小超市想精確到分,也沒有這個能力。- 成本:幾分的零錢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沒有合理的用途,反而硬幣(or幾分的紙幣)攜帶非常不便。超市(無論大小)常備幾分的零錢幾乎是與自己過不去,難以收集,增加找零時間。兩邊都不討好。
- 收益:小超市客流有限,通過調整幾分錢的心理感受帶來營銷收益太少了。而大超市的客流和物流都是小超市N倍,幾分錢價格的心裡預期調整帶來的收益比較明顯。
- 實現途徑(最重要的一點):大超市的刷卡機非常普及,同時,消費者去大超市購物的金額比較大,更有意願去刷卡。現金付款時,幾分的零頭一般超市都會直接免掉,而刷卡的時候不存在找零問題。
所以,精確到分的定價對於大超市的促銷收益明顯,而且大超市不存在找零困境,因此,大超市可以執行這個策略。
猜的:如果某個品類的利潤率是固定的,那麼定價最簡單的就是成本*利潤率,那麼不可避免的,會精確到分(vat還17.5呢),pm不可能一個個單品拿出來四捨五入吧。
結賬的時候,貌似收銀員會自己處理的,不過如果拉卡,很抱歉,一分都不能少
謝謝邀請。
我個人覺得這是《9.99經濟學》或類似內容的書籍中提供的吧,就是為了讓你感覺花的錢少了一些,然後促進你的消費唄
謝邀想多了,精確到分是正常情況,和營銷與否關係不大
因為有的時候4.99與5塊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但是積少成多,結賬時候4.99的話,很多人不會再要一分錢,目前也沒有一分錢流通,這樣,商家也就會把消費者忽略的這部分零頭變成利潤的。
有一位朋友在大理開了個小超市,他告訴我,超市賺的都是分分利,所以,你明白的
在零售業呆了10幾年,自己的見解首先,有價格形象的宣傳因素。4.99和5.10,顧客大部分記不住小數點後的價格,所以在回憶價格時多是4塊幾,或5塊幾。自然4塊幾讓人覺得比5塊要便宜,價格形象就有了。第二,如果正常定價4.70能達到利潤點,那不妨將價格定為4.99,利潤更高,而顧客一般是分不清這個區別的(同上理由)。當然市場已經流通的商品不適用,一般指新商品第三,算是中國特色。目前全國流通的購物卡不知道有多少億。很多時候這種小數定價,購物卡是不能完全消費完的。而這時購物卡中的餘額就成為商家一個利潤點。以我所知,如果公司發行上億的購物卡,一年留存的餘額至少上百萬。這可以白賺的。
讓你覺得他已經很精打細算了,真的沒賺你多少錢!
之前在號稱是世界第一大購物中心的歐亞賣場兼職過,我在食品超市,那裡的東西一定得是全市最低價,如果發現不是,商場要罰廠家和經銷商錢的,所以好多都是比別的比價的超市便宜個一分兩分的,所以這應該是個因素。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至於說是精確的原因那基本是沒可能的,因為定價總是.99,怎麼沒有.98、.97呢?所以可想而知不是計算出來的原始結果。主要還是心理上給人感覺的價格低一些,容易激起人們的夠買慾望。
心理定價法
這裡面還有一個心理的預期在裡面的,不管什麼層次的消費者,都講究一個物有所值。而定價上的技巧就是很好的註解,一個比較精準的定價給客戶的心理感覺就是我的定價是經過很多方面的考慮的符合你的選擇,另外,客戶有些有錢但對於小微利很敏感,倒不是他缺這個幾分錢,而是滿足佔小便宜的心理,而這樣的定價可以麻痹消費者,讓他感覺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都已經到頭了,這樣會減少客戶一定的決策時間和提升客戶的購買衝動!
排名第一的答案基本上已經把原因說完了,「顧客以一車商品結賬時,所有的分位數都會相加,最後如果是現金結賬才會去尾數」,超市的收銀系統在結賬列印小票的時候,默認總金額都是去掉分位,有的超市是四捨五入,有的超市是全舍,有的超市是有分就進一位,一般情況下顧客不會因為這幾分錢去計較,但是不同的方式,其實在大客流的帶動下對不同超市的毛利影響還是有的。
這個是以少集多,況且如果去大超市基本上買的東西都是很多的
去大超市買一件東西人必將比較少,一般起碼都是要買好多件。本來賣1.5元的賣1.55,你買的時候也不在乎,商家就多賺了5分,問題是每天的流量有多大啊,積少成多啊,很可怕的。街邊的小超市個人感覺很少這麼做,顧客要是讓你找錢怎麼辦,你總不能說沒分幣不找吧,沒分幣,那好,找一毛吧
好多人都說是為了賺幾分錢肯定不對 我去過的都是抹零的
嗯,所以我每次都按整價的買,恨不得都是幾塊幾塊的,幾角的都嫌麻煩。。。更別說幾分幾分的了。。。
這個我以前有聽到過,應該算是一種心裡暗示一樣的,就以4.99為例,其實它就是5塊了,但標4.99就讓人覺得超市厚道啊多一分都不賺你的,還讓人覺得這東西多便宜啊5塊都不到!
推薦閱讀:
※特別有商業天賦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中國,經商「不作惡」有沒有可能成功?
※如何看待賈躍亭不再擁有 FF 汽車公司?
※自動售貨機有什麼盈利模式,行業未來是否有發展前景?
※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商業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