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解決了哪些問題以後突然發現讀書真有用?

有時候不經意間看的一些書籍,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中給予靈感或者知識,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

或者在被迫學習某個專業問題的時候,一開始感覺反感,但是日後卻受益無窮的。

歡迎大家把書名留下~~~

描述不一定準確 歡迎大家補充


謝邀。

我一直覺得讀書非常有用,讀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有那個識別能力,去選那些對自己最有用的書讀。但從來沒有過「突然」覺得有用的感覺。

於我而言,書分兩類:

一類是享用的,如小說、詩歌之類。凡能讀下去的,會讓我沉浸其間,甚至一段時間不能自拔。在這種不能自拔的狀態中,會受情感狀態的驅使,不可抑制地用自己的希望去演繹故事,或者是讀詩歌后,也會不知不覺地在頭腦中冒出一些詩句來。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構成一個想像的空間。我將此稱為享用。

一類是學術類的,如社科經濟類,是覺得需要增加一些知識和弄明白一些道理才去讀的。有的讀得很慢,通讀加反覆讀一些章節,以大體明白為止。

享用類的書,會讓我知道人、命運、情感的多樣性。學術類的書, 告訴了我,事物是應當分類去認識的,如從經濟學的角度、社會學的角度、倫理學的角度去認識,比如慈善組織和行為,可以從社會學、倫理學的角度去認識,但卻很難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認識。但有時,也可綜合多學科去認識。講究經濟效率需要從利益動因去分析,而產生了財富,財富的分配,則需要從社會學倫理學去認識。各歸各,否則就亂套了。

但所有的書,對我而言,都只是構成了一種知識的鋪墊和認識問題的準備。真正讓我形成自認為可以一說的觀點, 還缺少了一個條件,即生活中的感知,加上這個反覆咀嚼,然後在我的視野範圍內,覺得可以了,那就是自己的了。

對實際生活的了解和深入,在有些情形下,我甚至覺得比讀書來得更重要。比如,在知乎上,也許涉農方面的答題,我是最多的之一了。說起來有點讓人不相信,我恰恰讀涉農方面的書是最少的。但前說的兩類書,對我認識涉農問題,又是有很大幫助的。有讀上述兩類書的鋪墊,再加常下鄉和農民交往,使我能有一定的視野去認識農村、農業和農民。我的體會是,如沒有對「三農」的直接了解,我想說「三農」問題,就沒有底氣,說了也是胡說。

由於讀書,也由於常接觸實際,我發現我自己經常處於自我否定之中。早在20多年前,我曾覺得,中國的許多問題,怎麼怎麼改革一下,就行了。現在回想起來,哪有這麼簡單!其實人經常都是幼稚的,別那麼自以為是,多接觸新問題,才能在否定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所有這些的綜合,才是今天我這個自己。而這個自己,也是動態的。總要經過反覆咀嚼,說自己確實有所認識的話,即使有時引用他人的話來證意,那也是因為我確有認識,只是他比我說得更好,而不在於他是什麼權威,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讓我很受益的一個體會。而某些認識的產生,恰恰不會是讀書的「突然」結果,即使有,也屬於長期綜合積累的頓悟,不然,也悟不了的。自認為悟了,也是膚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


謝邀。

大多數時候,讀書的用途是潤物細無聲的。綿綿密密,慢慢浸潤。就像你看見門前樹木參天,通常不會立刻意識到:「哎呀,都是這段時間雨水和陽光好啊」。

所以讀書的好處,通常在於反思之時映現。我見過太多例子了:小時候讀書,有同學怨恨數學毫無實用價值,怨恨物理和化學生活都用不上,覺得一輩子都不會跟外國人打交道學英語算幹嘛。等到現在,紛紛悔悟,說小時候書讀少了,可惜可惜。

相比而言,非實用教科書類書籍,比較少這樣的明顯的學以致用,於是得到「反思式用途」,但那些通常對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多少男生長大後剛毅性格的形成,是因為小時候看了幾本英雄題材小說?這些都是很難意識到的,但依然存在。

韋小寶當日看戲,也算是間接了解了《三國演義》等;後來學以致用,在俄羅斯指導了蘇菲亞政變,那時他就慶幸,幸而看過了這些東西——連不學無術如韋爵爺,都會如此的。

於我自己,經常遇到的情景是:寫著某個稿子,忽然意識到某細節在讀書時用過。比如,近來我在寫倫勃朗和魯本斯那一代尼德蘭畫家的待遇,忽然想到以前讀過義大利文藝復興史,在義大利,1487年,菲力波-里皮曾經簽過合同,大致定金數額,以及具體訂單要求;之後西涅雷利1499年的一份合同又是如何的——這些就能加上去資以比照,然後很慶幸:還好我之前讀過了。

但這到底是閑篇。

最慶幸的例子,還是高中一個歷史考試,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正在看博爾赫斯的短篇集,裡面有篇叫《瓜亞基爾》。後來考試時恰好有道題:拉美南北解放者兩大_和_於__年_7月在XX地點會談。這在課本里都沒提,在另一本輔導教材里屬於小字部分,很多同學都不會注意,但我就很瀟洒的寫:玻利瓦爾和聖馬丁,1822年7月25日在瓜亞基爾。

那時我想:讀書真是好。


2012年初,我在國內某私人培訓機構講課。

因為要辦理出國的各種手續,上半年一直都處於半休學的狀態,閑暇之間重溫了許多從前讀過的書,上課也喜歡以此當作談資來跟學生們閑聊。

有一天我跟學生談到要做一個善良的好人,要以《論語》中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講完後剛好到了午飯時間,我便和學生們一起去街邊的一家涼皮店吃飯。那家涼皮店的肉夾饃特別好吃,但是要6塊錢一個,我嫌太貴就沒買。

旁邊一個學生看到了,特別熱情地跟我說:「老師,我請你吃肉夾饃吧!」

我趕忙說道:「不用不用,你們吃吧。」

那個學生沒接我話,徑直走到賣肉夾饃那裡付了兩個的錢然後遞給我一個肉夾饃:「老師你這麼優秀怎麼能連個肉夾饃都吃不起!」

那段時間我做事一直很順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看了一些書後動不動就跟別人講大道理,想教人向善,想做個大英雄。直到聽到學生的這句話,我才突然發現我不過仍然是一個連肉夾饃都吃不起的窮光蛋。

不成功,我還有沒有資格去傳播那些我所熱愛的高尚的品質?

沒有人可以永遠不犯錯誤,沒有人會一直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聖光不會一下子照耀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中去。所以,我們不需要英雄,因為沒有人可以成為真正的英雄,即使成為了真正的英雄,也難免遭受到如周翔千與張潮青般的命運。盤踞於中國數千年的潛規則已經長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想要打破它的人必將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它終將被打破,而且不會是被胸懷蠻力不世出的英雄所打破,逐步打破它的,將是你、是他、是我。我們不需要英雄來代表我們去實踐高尚的理想,因為高尚的理想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間。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英雄,我們每個人卻又都是英雄。一個人,不論他以前做過多少壞事,只要他今天做了一件超出人性本身之外的善事,他今天都是一個好人。同樣地,不論一個人曾經做過多少好事,只要他今天做了一件違背人性的惡事,他今天就是一個惡人。英雄這個詞,將不再被用來形容人,而將被用來形容一件事、一個行為。沒有英雄,沒有救世主,也沒有誰是等待拯救的迷途羔羊,每個人都只代表自己,不奢求為天下蒼生包攬一切,只是勤勤懇懇地做好眼前之事,讓英雄般的行為充滿自己的生活。

我知道,我一個人並不能影響多少人。但我相信,做對的事情並不在乎有多少人贊成,不是說我不是名人,不是成功者,就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在我的人生中,能影響多少人就影響多少人,哪怕隻影響一個人,也比一個都不影響要好。而且我相信,傳播常識是一個播種種子的過程,你今天種下一顆種子,來年也許就會收穫成噸的果實。我知道,現在這個拼爹的社會不好,因為它抹殺掉了英雄救世的可能。但我們不需要英雄,我們只需要堅守自己的英雄夢,然後再用最樸素的方法將它傳播出去,就一定可以進步到「聖人未死,大盜已止」的大同社會。

感謝吳思先生的《潛規則》與《血酬定律》,讀完後我終於堅定了自己傳播常識的信心。

======================================================================

2012年下半年,我在紐西蘭,也是個人精神最崩潰的一段時間。

放棄了國內所有剛剛做出來的成績,硬抗著家裡所有人的反對,孤身來到紐西蘭。為了給自己的生活一些信心,我拿著簡歷去學校的職業生涯發展中心諮詢未來工作的情況。

「對不起,我不太明白你這些在國內獲得的獎項,我覺得最好還是刪掉比較好,因為這邊的公司都不會在意這些的。」看完我的簡歷,職業生涯中心的一位胖婦人微笑著跟我說道。

其實出國前我已經想到了要再次從零開始,但真得沒有想到會「零」得如此徹底。

我強忍著眼淚走出職業生涯中心,走到垃圾桶邊隨手丟掉了那份精心列印的簡歷,然後便跌入了對未來的無邊恐懼之中。

在一個人都不認識的異國他鄉,面對一份比白紙還要白的未來,我是否還有勇氣重新開始?

一般看來,英雄是這樣的幾種人:

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

所謂英雄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

如此之人,方可稱為英雄!

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絕不限於此。

所謂英雄,其實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

要成為英雄,必須先學會畏懼。

何解?待我解來:

我們都曾經歷天真無邪的童年,躊躇滿志的少年,也時常夢想著將來一展抱負,開創事業,天下之大,任我往來!

但當你真正融入這個世界,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你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從來不會如同你所想的那樣去進行。

於是人們開始退縮,開始畏懼。

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麼容易的。

於是有人沉淪,有人消極。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時出現的。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著天生的英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會剛毅果斷,堅強勇敢,在母親懷中的時候,我們都是同樣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風順,那當然值得祝賀。

但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長曆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

而這些挫折會帶給你許多並不快樂的體驗,躊躇、痛苦、絕望,紛至沓來,讓你不得安寧。

被人打才會知痛!被人罵才會知辱!

當你遭受這些痛和辱的時候,你才會明白,要實現你的目標是多麼的不容易,你會開始畏懼,畏懼所有阻擋在你眼前的障礙。

如果你遇到這些困難,感到畏懼和痛苦,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應該同時意識到,決定你命運的時候到了。

因為畏懼並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也是成為英雄的起點。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也無法戰勝困難。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勝畏懼。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這個稱號,並不單單屬於那些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人,事實上,所有懂得畏懼並最後戰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

因為即使你一生碌碌無為,平淡度日,但當你年老回望往事時,仍然可以為之驕傲和自豪。

在那個困難的時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選擇,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這就是我所認為真正的英雄——畏懼並戰勝畏懼的人。

感謝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到此我不禁淚流滿面。這是我後來寫的一段讀書筆記,我想我有信心去面對那未知的未來了。

面對即將淪陷的北京城,于謙選擇了堅守。在也先的五萬蒙古鐵騎面前,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勇氣的決定。而隱藏在勇氣背後的,卻並不是抱負,而是恐懼。因為無比恐懼,所以敢於反抗才是一種勇敢。在我們剛剛踏入這個風雲變幻的社會之前,總是滿懷信心地認為自己可以開創一番繼往開來的事業。但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中,我們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沒有夥伴,沒有啟動資金,沒有任何可能實現理想的條件。很多你原來以為不是問題的問題,都在此時此刻變成了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於是你怕了,因為你第一次真正地知道了實現理想原來是一件如此困難的事情。有些人逃了,是因為吃不了眼前的苦,有些人退了,是因為不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好的結局。只有很少的人還在原來的那條路上步履蹣跚地走著,他們並不是沒有畏懼過前路,相反他們不僅害怕過,而且對前面即將面臨的危險認識得比那些退縮的人更為清楚,不同的是即使如此,他們仍選擇了走下去。懂得畏懼,是成功的第一步,做事並不是小孩子玩家家酒,相反這是一條荊棘密布隨時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的不歸路,害怕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勇氣走下去。

======================================================================

2013年,我在新加坡,繼續漂著。

以交換生的身份參加了國大的各種orientation活動之後,我不禁感嘆:「我的青春被狗吃了。」

以下7月份給一位老友寫信時的一段話。

算起來camp已經結束好幾天了,我也又恢復了一個人空氣稀薄到缺氧的生活。這兩年我很少經歷這樣熱鬧的日子,突然鬧了幾天還真是有點收不回心,一下子很看不起自己曾經孤獨的日子。說到底還是修行不夠,太容易被花花世界迷了心智,有時也想過自己為什麼不能去當一個普通人,一頭載入花花世界再不復返,後來想想現在的生活其實早就已經不以我的個人意志為轉移了,所以並不是說我想沉迷於花花世界,花花世界就一定會接受我。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是雙向選擇,如果兩人之間有一百步的距離,那麼其中的一個人起碼要走出一步,另一個的人才可以自己走完剩下的九十九步。倘若一個人一步都不願意走,那麼另一個人即使自己走完一百步也是毫無意義的。

看了眼表已經五點半了,三個小時敲了四千多字,遠遠沒有達到我的平均水平。最近半年寫東西太少,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太懶。以後還是要多寫些字,不管別人會不會覺得這個年代還喜歡寫信、發郵件的我是不是奇怪,我的生活也只有能這麼一種呈現形式了。而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命運,所以我也只好這麼過。

再次重返花花世界,我突然忘記了自己到底要去追求什麼?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作為一個端過盤子、搬過家,一年都沒有過過周末,兜里的錢永遠交不起下學期學費,還未知是否可以成功的一代移民,我不覺得黃教主給鄧超捐個實驗室是種多麼土鱉的炫富行為。美國夢只存在於還沒有去過美國的人心中,踏上美利堅的土地之後,一切所謂的夢想都會土崩瓦解,求生本能會告訴你:先活下去,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是的,中國富起來了。《甜蜜蜜》的結尾處一群剛富起來的中國大媽告訴千辛萬苦死了丈夫才拿到綠卡的張曼玉:「現在的人都習慣往回走啦。」張曼玉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回答。也許那張她拿命換來的綠卡,真的在她許多同胞的眼裡,不過是張拿來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喜歡《甜蜜蜜》,更喜歡它的英文名字:《Almost a love story》。如果張曼玉與黎明相遇在天津,它會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但很可惜他們相遇在香港,所以李翹說:「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潛台詞:我們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聊天、一起上床,不過是為了滿足作為人的基本需要。在賺錢養家的這個大前提下,沒有任何屬於愛情的生長空間。我也曾問過自己很多次為什麼要出國,答案很一致,我要把父母花在我身上的錢加十倍地加百倍地還給他們。去年12月沒有房子住,輾轉於多個沙發與地板之間,我才發現我根本睡不出席夢思與硬地板的區別。今年半年的時間吃了幾百包速食麵,我也才發現吃速食麵和吃火鍋之間不過只存在前者吃不飽後者吃得飽的區別。我沒有住大房子的理想,更沒有吃山珍海味的理想,至於認同、理解、愛,層次太高,不敢奢求。那我為什麼要賺錢呢?除了父母,我還想去一次美利堅。

影片中去了美國的人美國夢都碎了,我還沒有去過,所以我的美國夢還在。它不代表民主、更不代表自由,當然也不代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刀鋒》中毛姆問拉里:「你為什麼不工作?為什麼不結婚?為什麼要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拉里說:「因為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所以我要去找一種東西,一種能讓我知道為什麼活著的東西。」

毛姆又問:「那你知道你要找的是什麼嗎?」

拉里答:「不知道。」

「那你還去不去找?」

「去。」

對!就是這樣!我知道美國也肯定沒有我想要的東西,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我就是要去。成東青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不知道陳可辛到底是如何去解構這句話的,但我在心裡,夢想的確就是一種追求時美好,得到後噁心的東西。對於此,我深信不疑。太多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無比清楚地證實了這一點,我不再相信我希望得到什麼東西,我只希望自己還能有所追求。

感謝毛姆的《刀鋒》與《月亮與六便士》,我被拉里與思特里克蘭德所深深打動。很多東西,是找不到的,興趣與愛好,是不存在的,但人還是要堅強地活下去,去報答父母的愛,去報答全世界的愛,去尋找人之所以生之為人的證據。

查爾斯疾步如飛,如願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5年之後,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後來,他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巔峰之作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文明、越過中產階級,越過太平洋,越過人性,終於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夢想多麼妖冶,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爾斯拒絕成為「人們」裡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感謝劉瑜。

======================================================================

感謝書籍。

感謝人類這些偉大的智慧。

我很幸運。


每次和妹子聊天的時候

我就覺得我看過的那些書真是沒有白費

————————————————————————

不要再問我書單的問題了

不同的妹子有不同的愛好和興趣

怎麼可能就憑几本書搞定所有的妹子呢

我就曾經和嚮往公務員工作的妹子熱烈討論過黨政公文寫作,這個時候《新華文摘》《應用寫作》《黨政文公寫作規範》就用上了

和一個熱愛文學的妹子討論過中國當代先鋒派作家,以前看的格非、余華、蘇童和劉震雲就用上了

和一個學法的妹子討論過武俠小說,這時候看過的金庸、古龍、梁羽生就用上了

和一個不知道學什麼妹子聊過最近熱播的《大秦帝國》,《先秦史》《史記(周本紀)》《流血的仕途》《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剛好只看了個開頭先秦那些)就派上用場了

但也不是沒碰見過尷尬的時候

碰見過一個姑娘,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影不聽音樂,就喜歡看韓劇和國產泡沫劇

這尼瑪任你滿腹經綸都沒轍啊

真真是

妹子不看書,氣死活神仙


2010年的時候,我自學了攝影。

2012年年底,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才華橫溢、氣質高雅的、善良溫暖的姑娘。於是,我以幫她拍照為由私信了她,要了她qq。

2013年春節過後,她約我去江南旅遊。我們一路相伴走了5天。

旅行回來後,我為了她寫了5萬字的文字,然後再配上這期間幫她拍過的照片。我把這些文字和圖片排版,在淘寶上印成了一本書。

這五萬字我是怎麼努力寫出來的?那是通過一年讀二十幾本書,平均每天寫1000字,練了四五年練出來的。

我自然會堅持讀下去,堅持寫下去。如果我可以和她一直走下去,那麼,將來我幫她拍的照片,寫的文字,可以印成一疊書,直到塞滿整個書櫃。

如果沒有那麼努力地看書,沒有那一手攝影功夫,我該如何私信這樣好的姑娘?

約炮把妹達人當然會有很多辦法。但對於我這種耿直的人來說,實在沒有什麼比攝影更便捷的了。買了相機後我就發現,照片實在是得體又屢試不爽的約會借口。有了相機,約有婦之夫也不會顯得唐突。

更何況,攝影給生活實在增添了太多樂趣了。每年回家我都會帶妹妹們去各種地方拍照。年底把這些東西做成日曆。孩子們翻著這些照片,看著自己每一年變一個樣,想著拍照時那些歡聲笑語,就會覺得格外幸福。

才華其實給我們多種溝通的媒介。如果你懂音樂,還可以周末兩個人夫唱婦隨。沒有才華,日子當然也過得下去。只是,工作之餘的閑暇靠什麼來填補?看電視?打麻將?喝咖啡?k歌?打遊戲?這一切當然也是可以的。

生活所剩餘的時間其實就是麵粉和米飯,每個人可以把它做成各種口味。一切就看你往裡面添什麼料。追求平淡、刺激還是繽紛,全看自己的追求和實踐。

以上。


當我第一次使用知乎,非常認真的用前幾個月翻得滾瓜爛熟的水運工程檢測員考試用書上的知識回答了

?地基什麼情況下回填土做承載力檢測

這個問題只有2個人關注,1個人回答,0個贊同。

但是依然是我記憶里不可忘記的,用自己所讀的書中獲取的知識來解決了問題。回答完這個問題,胸腔里幾乎有想吶喊的衝動,原來我所學的看似枯燥的東西,竟然也是能拿出來和別人分享的。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電腦技術,電子產品的人,卻做著工地上技術員的工作。可以說是被迫學習了工作上的知識,但是越學越有味道,越學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在我掌握這些看似枯燥的施工,檢測知識之後,我的技術本領上升了,我的薪水也上升了。這算不算上是日後受益無窮?

我覺得,只要認真的花時間閱讀對自己將來事業發展有幫助的書,而不是沒事刷微博,知乎不離手,都會讓你在日後的某個時刻受益匪淺。枯燥的技術規範都能讓你成為知乎上一名優秀的答題者,何況那些名著發人深省吶?

在知乎上,感情問題,互聯網問題的關注度和回答點贊率都很高,相對的,施工,檢測等問題都非常少,這和網站定位人群有一定的關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互聯網交互較少的行業。么么噠。


多讀。不知什麼時候就有用。

讀了幾千幾萬本,天天時時都有用。

只讀了不多,記住的更少,十幾年後靈光一閃,以為是贏了,其實錯過了多少?


一直在讀書,從來沒用過。

我覺得一個人的時候,想去個好點餐館,想去旅遊,去遊樂園,去逛街,去看煙花,去參加祭典,都覺得很彆扭的,唯一覺得不彆扭的就是去圖書館。

這個時候覺得讀書太有用了,人果然該是應該讀書啊。


非常喜歡這個問題


感覺自己的生活中 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不過是從兩方面的

經常是在生活之中發生了一些事情 後來看書之後 發現 原來歷史是這麼驚人的相似 或者說 原來我不寂寞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相似的靈魂 或者看到生活中很多不解的現象或者人 當時想不明白 結果看書的時候看到了 突然就懂了 舉幾個例子


從小到大 看到周圍的那麼多人 因為只能生一個孩子而抱怨 也有偷偷生第二胎的 周圍有一些家庭 家裡重男輕女 一定要生一個弟弟的 負債纍纍 (小小的我被激起了強烈的女權主義 完全不能理解 並且看不慣) 覺得這一定是封建遺毒。。。 後來看了 莫言寫的 《蛙》 我算是知道了 這個社會成千上萬的家庭都因為孩子 因為計劃生育承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 以前不懂得很多事 看不起的很多人 終於能去理解了 才知道 還是自己太狹隘 越長大 懂得越多 可以怪罪的人就越少吧


關於從書中看到生活的呢 是考GRE的時候 要寫那種邏輯分析的作文 從而學習了一陣子的 邏輯錯誤 當時學的我十分頭大 什麼錯誤的類比 偷換概念 以偏概全 這些運用在具體的事例里 讓你總感覺哪裡出了錯 但是又不知道哪裡出了錯 後來一段時間厭學 結果 突然有一次 有別人跟我玩邏輯推理遊戲 我突然電光火石的猜中了他所有的技巧。。。 頓時覺得自己很機智 覺得理論結合實踐了

這些東西我把他定以為命運的安排吧 不管是學習什麼 還是生活中發生什麼 隨遇而安 在生活的時候多思考 看書的時候也是 自己多找找聯繫 應該會領悟的比較多吧


通過不斷的翻閱字典看完名氣響噹噹的錢鍾書的《圍城》,

感慨 這不就是流水帳嘛。

看完 韓寒的雜文,

感慨 居然還能這樣嘲諷學校,老師和同學。

看完從班裡混混的書桌里發現的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感慨 流氓也能寫小說的。

還看了很多與歷史相關的書,合集的那種,不是很有名的,在學校圖書館落灰的那種,

比如《中國哲學史》之類的,

發現春秋不僅只有孔子一家啊,還有很多比孔子的道德雞湯文有意義的內容啊,法家什麼的。

我們這代更多的知識還是來源於電視和網路吧,這些也是書,但是比書活潑。

當你解決了哪些問題以後發現突然讀書真有用?

別人口中那些特有逼格的東西引起了我的興趣,

看完後發現,

不就那麼回事。

例如這哥們: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引用來源:孔子_百度百科

抬頭太多,簡直亮瞎了。

看完各種子後,

我個人認為孔子最牛逼的地方在於精神,在於信仰,

一個河南話癆乘著一輛小破車周遊列國去傳播周朝的禮儀和自己對生活的見解,

去傳播,被歡迎,主動離開,繼續前行,去傳播,被反對,被驅逐,繼續前行,一生如此反覆。

一萬小時定律?

我這麼一說,是不是中國當代的大批判家和大反思家,什麼都不信家思想的創始人,哈哈~

總結下,看完後發現,不就那麼回事。


當發現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就要困死在死胡同里的時候看到前人早已在書中將其及其解決方法研究得透徹然後豁然開朗之時。

當好不容易想通一些道理髮現早有人把它說得無比精妙然後頓覺自己真蠢的時候。

雖然不是看過很多書就會有什麼優越感,但會生活得多些底氣、少想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余華的活著 解決了我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問題


《十萬個不為什麼》


一了百了地解決了我的困惑。


說句不太切題的,在看了大劉的《鄉村教師》後第一想法就是讀書真有用。當然生活不會那麼戲劇化,小說不過是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了教育的作用。


沒有這種感覺,很多知識不用就會隨著時間慢慢「忘記」,或許是藏在腦海深處,當這部分記憶又再次喚醒時,卻只記得依稀關鍵要點罷了。這種機制讓我們摒棄死記硬背的「知識」,而遺留下來的才是精華。

扯遠了,對於樓主問題,讀書什麼時候有用,我個人是在遇到疑惑愁眉不展的時候去讀書,運氣好像總會眷顧,總會遇上書中某些句子解惑,指點一二。


頓覺書有大智。


我看的書不算多。大概有幾點吧。

1、做班會或者演講的時候基本上都能很快想到內容,怎麼講。而這些基本上都是參考一些雜誌、傳記等等。

2、寫議論文的時候有一些新鮮的例子。(對學生來說......

3、推薦一套書《科學家講的科學故事》,雖然是棒國的,但是在科學上不會有差。寫得很可愛,基本上承擔到了一個普及知識的、由淺入深的解說職責。會讓你在中學課堂,以及在大學裡不是與本專業相關話題的時候說上幾句【orz

4、關於被「逼著」學的、看的東西,比如古文【=-=

實際上還是需要的,雖然真的很難背啊喂喂!

有的時候做著做著數學題目會覺得原來學的編程也是相通的,然後感嘆一下自己的渣。然後覺得不管學什麼都是很有用的。

總之讀書是多多益善。不要跟我說讀什麼書,這你自己還不知道嘛(:3


自己送上門來回答。讀書的作用,我的感受就像玩網遊,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怪,打掉一個就會獲得經驗,獲得經驗後就會升級,讀書的作用就是升級後獲得的技能點,然後領悟技能當然不能只打一個就升級,所以讀書獲得的作用是難以立即顯現的,所以讀書會給每個人帶來不同的發展,最終成長為不同的英雄。

貌似偏題了,我喜歡看金庸的武俠,科普讀物,一點點哲學,一些心理學。就說看完上帝擲骰子嗎這本書後,我會發現,其實事物背後都有隱含條件,很多事情看似一樣,其實人們忽略了其中的隱含條件,就是有很多的假設,比如討論經濟學的時候有經濟人假設,如果拋開這個假設,很多問題無從談起。比如樓主這問題就包含了至少一個隱含條件,首先這個「書」就不是一些《如何炒股》《讀心術》之類的工具書,看這些書你會馬上發現其用處,儘管他不是真正有用。

看心理學書籍後,我會發現我看問題的方式會從潛意識方面看,我現在經營一家青年旅舍,我會考慮座椅的擺放,以及座椅之間的距離,用哪種方法擺設會有利於陌生人交流,哪種燈光會讓人感覺到安全感。同時也能理解為什麼要軍訓和軍訓時的亢奮,和為什麼對只認識幾天的教官那麼不舍,理解洗腦,加上免洗腦buff。

《猜想與反駁》證偽的觀點讓我的世界觀發生變化。某些宇宙真理也能解釋了。

心理學裡描述心理學的作用是說能更好的描述,解釋,預測,控制事物,讀書後的效果大抵也是這樣。


寫程序的時候突然發現,以前極度討厭的高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後很囧地去把高數的書找回來...........


被男友「分手」了之後,我發現讀書是個好東西。

先敘述一下背景……

他曾經患過抑鬱症。童年的陰影一直擺脫不去。

接下來就是我的不對……

抑鬱症好了之後(所謂的治癒,都是相對的),他的工作和我們的關係都進入到比較通暢的地步。至此,我的個人思想發酵。簡單來講就是我想把他變成我心中的「像」,而不是真實的他。然後有一天,有一個導火索,他就和我提了分手。

電話聊了一個小時四十一分鐘。我想起了當初我為了他離開字母公司,我想起我當初陪伴他度過抑鬱症。那一刻竟然有一絲理智回來了。

我答應了分手。

因為當下我所有的話語,都只能加強他的決定。人對自己的決定,是有連續性的。

然後,我的第一好閨蜜給我看了貼吧一個帖子。標題是這樣的:

「一個外國心理學專家教你怎麼挽回一段感情」。

我發現放下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行為。

我發現我的控制欲,我的粘人,我的不給空間他,是多麼讓人窒息的東西。

至此,我的閨蜜,我的大學心理科老師,加上我自己搜索,看了以下三本:

《遇見未知的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愛上雙人舞》

我完完全全明白了自己的所有不應該,在讀書的過程中,理智全然回來了。(一開頭說的體驗結論,都是因為看完書)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心中的那個像消失了。

我發現,自己還是愛他。

一個真實的他,一個心中有巨大怪獸的他。一個總是用面具面對世界,不讓誰真正理解他的他——一個總是讓人覺得,他挺好的他。

實際上他不好。

書里告訴了我這些個道理,讓我覺得他既陌生,又熟悉。

但是我現在卻對「女朋友」這個「身份認同」,這個我已經執著了4年的東西,開始放下。

我想真真正正的去愛他。不是那種博愛,我沒有這個精力。

《少有人走的路》裡面,我最記得這句,「愛誕生愛」。

我想陪他走他人生的路,像當初一樣,在他不擅長的領域,給他幫助。在我們沒在一起的時候,用當初那顆心,去陪伴他。我不是無私,我只是相信愛可誕生愛,一切讓它順其自然吧。

然後我的訂單庫里增加了兩本書。因為我自己的心裡,也住著怪獸。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完美自信手冊》

當一個人能夠感受這世間的美好的時候,你會相信「吸引力法則」是有它的功用所在的。

如果感情上遇到了問題,尤其推薦《愛上雙人舞》


每次能接得上各種技術宅+娘炮男的各種奇葩話題的時候


推薦閱讀:

直衝式,虹吸式,超漩式坐便器哪個好?
一天沒有發生特別的事情,日記如何寫?
當校內已經出現校園暴力事件時,學校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數學能力重要嗎?
為什麼感覺越是渴望融入美國人的圈子,越是感覺大家都不理我呢?

TAG:學習 | 生活 | 調查類問題 | 知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