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

僅僅是探討,只是困惑,並無惡意。

當我從飯店裡把飯菜買到、付款以後,這些食物應該被視為我的私有財產。而更重要的是,整個食品供應鏈條上的所有人,從農民,到運輸者,加工者,飯店,所有人都已經得到了收益,交易的目的已經達到。如果我浪費了食物,把它們扔掉,這不是一種自己對自己財產的棄置嗎?為什麼在道德上卻行不通?


這個話題投在「道德」類名下自然沒太好的答案,要是加上了「經濟學」「邏輯」的標籤,回答應該質量就上來了……

例如這些相似的話題:富人節約對窮人有好處嗎? - 經濟學

如何反駁「因為地球上還有很多人挨餓,所以我們不可以浪費糧食」這種邏輯? - 邏輯謬誤

想想咱們的口號是「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中華民族的傳統恰恰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進入商業時代拿資本論的思路來分析,自然是感覺怪怪的……

能夠表現商品價值的使用價值卻只有一種,那就是交換價值。此外的一切使用價值例如食用價值、衣用價值、運輸價值、居住價值等等都不具有表現商品價值的使用價值。

題干里既然說「付款以後」,那麼糧食作為商品即已完成交換過程,實現了其商品價值。所以題主的邏輯應該是正確的。糧食浪費與否僅僅是消費者個人對自身財產的處置,外人搖道德大旗只能說明他高中政治是體育老師教的。

再說糧食從「農民—運輸—銷售—烹飪」最後賣給食客,生產者實現了價值,消費者獲得了使用價值。這裡糧食的使用價值又是什麼 ?是「讓消費者獲得足夠的能量以及味覺上的享受」,而非「被吃完」。說人話就是:「勞資花10元錢買個飽、買個身體健康;而不是花10元錢將碟子清乾淨,自己再吃出病」

綜上,無論是糧食的交換價值還是使用價值,都不會因為被浪費而發生貶值。

所以「浪費糧食要受譴責」,只有在非商品屬性下才能成立,或者是自助餐這種交易實際未完成的情況。神馬時候糧食不屬於商品呢:自家產的糧,或者烹飪者是你的親人。老婆大人賜予你的飯菜要是浪費了,會遭天譴不奇怪吧~不過本質上也不是浪費糧食,而是浪費了親人的付出。

從社會公德的角度考慮,浪費糧食也許會導致糧食賣出時分配不恰,浪費糧食本身也是對自己財產的棄置,造成資源的不良運轉。能不浪費,還是不浪費的好。

我節約糧食,是為自己創造的價值負責,而不是無腦地盲從所謂的「道德」。


萬物有靈,無論動物還是植物,甚至一塊石頭,都是有靈性的,結果它們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成全你的生命,經過道道工序呈到你面前,你挑三揀四,挑肥揀瘦,一邊吃一邊扔,這是辜負!

辜負!還有什麼比辜負更讓人遺憾的嗎?


做人還是要懂得惜福,這是有教養的表現。


答案中的觀點可能不限於糧食,一切有價值的人類勞動所得都不應該被浪費。

1,為冨須仁。有句話說的好,中國人不是仇冨,而是恨為富不仁。人們會覺得,你既然有能力浪費糧食,那你是富足的,那你應該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畢竟中國還有太多的吃不飽飯的窮人(先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其浪費還不如分給需要的人。糧食這個東西,目前來說,還不是十分富足的,浪費當然不被支持的。反之,你刪除你電腦硬碟上的A片,人們不會說你什麼,因為複製A片太容易了,非常富足。

2,節約資源。環保上,浪費也不被人們認可,因為人們還是會為下一代考慮的,儘可能的留足夠的資源給他們,不必要的浪費都會被視做對這種考量的挑戰。糧食(大多數產品)生產中會消耗一些不可再生能源,浪費也是不可取的。

3,法理和道德出發點的不一致。你說的,「交易目的已經達到」,而且是「處理自己的財產」,這個法理上來說是沒問題的,所以你不會被起訴。但法理和道德的標準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一個人落水,你雖然會游泳,但你有權利不去救,這在法律上沒有問題,但道德上人們會說你沒有仁慈之心。那道德的意義在於哪裡呢?我想是維護一個更利於種群存活的秩序,這在早期人類生存條件很差的時候非常重要。當今的天朝,大部分人的生存條件也不好。

4,對價值的尊重。具體到糧食來說,它有個特點,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至少目前在中國沒有大型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人工勞動特別多。雖然是賣了錢,但一顆顆糧食中凝聚的是自已的辛苦,甚至包含了感情在裡面。你辛苦勞動的成果,你當然希望它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些什麼,這樣自己才會有成就感。就像老師辛苦教了你三年,希望你能高考有個好成績;父母養育了你二十年,希望你能有成就一樣。糧食雖小,被浪費了,人們當然也會覺得可惜和不應該。任何的人類勞動的價值,都應該被尊重。


剛看完今天的焦點訪談,舌尖上的浪費。

真的,心痛,我的內心在流血。

凡彼力能為者,必須令其常做以習勤(如洒掃執侍等)。

  凡飲食衣服,勿令華美。但凡拋撒五穀及損壞什物,無論物之貴賤輕重,必須告其來處不易,及折福損壽等義。倘再如此,定遭撲責,決不放過。

  如此則自能儉約,斷不至奢侈暴殄。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卷一

?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印祖道風

印光大師,每食畢,以舌舐碗,至極凈為止。復以開水注入碗中,滌盪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唯恐輕棄殘餘之飯粒也。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師食之,飯菜皆盡。先以舌舐碗,又注入開水滌盪以漱口,與晨食無異。師自行如是,而勸人亦極嚴厲。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飯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

 宣化上人惜福的事迹

  有三個台灣青年比丘來萬佛城掛單,因為萬佛城大齋堂吃的菜多半都是超市清理出去已開始變質的菜,在食用時只要不爛的菜葉子、菜幫子都不會扔掉。上人說萬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棄我取。有一天中午,用齋後大眾準備離去,三位台灣比丘忽見宣公上人來到面前,急忙合十施禮。上人滿面含笑,用眼光看著他們用過的餐盤中有嚼過吐出來的幾口萊,問道:「菜不好吃嗎?」其中一位比丘回答:「菜葉硬了些,嚼不爛。」上人聽後笑眯眯地用手捏起嚼過的菜放進自己的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笑著說:「我還可以。」三位比丘和周圍的弟子都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盯看上人,上人又把另兩個盤中嚼過的菜全放進口中嚼著咽了下去,然後說了句:「能吃的就不要浪費。」當宣公上人走出齋堂時,身後跪下了一片徒眾。

  就餐巾紙的使用來說,上人使用時先從邊緣開始,然後將用過的部位疊起來,下次使用時從疊起的地方使用,然後再疊起來,再使用時仍是如此,直到用完。有時一張紙用兩天也是有的。當師父問上人為何要這麼節省時,上人說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不敢浪費。又有一次師父曾見病中的上人在弟子勸說下喝過半玻璃杯麥片粥之後,兩次用開水涮杯後喝了下去,最後又加上一點開水涮杯漱口後又咽了下去。當問上人為何將漱口水也要咽下時,上人說牙縫裡也可能有糧食,不可以浪費,自己的口又不臟。

 弘一大師的惜福

  弘一大師是當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有一年在廈門南普陀寺給出家人作開示時,勸他們「發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弘一大師小時候,看見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大對聯,錄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他哥哥時常教他念這句子,念熟了,以後凡穿衣或飲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弘一大師的母親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他母親和哥哥怕他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著他。弘一大師五歲沒了父親。七歲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他母親看到,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

  弘一大師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腦里,後來年紀大了,也沒有一時不愛惜衣食。出家以後,一直還保守著愛惜衣食的習慣。他腳上穿的一雙黃鞋子,還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時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給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還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傘,是 1911年買的。這些生活用具,破爛了,就請人用針線縫縫,當新的一樣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褲和羅漢草鞋一類東西,須五六年一換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時候或是初出家時候制的。

  常有人給弘一大師送好的衣服或珍貴物品,他大半都轉送別人。他說,「因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東西是沒有膽量受用的。又如吃東西,只生病時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從不敢隨便亂買好的東西吃。」

印光大師:若拋撒五穀,必定來生無飯吃。

食為民天,何敢暴殄。雖一粒半粒,亦不宜棄。棄之得飢餓之報。遭踐字紙,必定來生無目,及愚痴無知。食牛,固宜切戒。以牛於人有功,食之更加罪過。

汝本回教,能信奉佛法,皈依三寶,可謂豪傑之士。然須力敦倫常,恪盡己分,衣不蔽體,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復以此化他,自可決定即生出此五濁惡世,生彼清凈蓮邦。不致上負佛恩,下負己靈也已。今為汝取法名為宗道,汝妻為宗德,文慶為慧暢,文裕為慧豐,文智為慧純,文馨為慧馥,俾彼等同皆吃素念佛。如不能凈素,切勿恣意令食。一則保存慈心,一則衛護身體。汝教食牛,固宜切戒。以牛於人有功,食之更加罪過。湖南人吃飯不吃盡,此風甚劣。食為民天,何敢暴殄。宜與兒女及僕婢等,說其所以。雖一粒半粒,亦不宜棄。人若拋撒五穀,必定來生無飯吃,今生亦有即得飢餓之報者。人若遭踐字紙,必定來生無目,及愚痴無知。宜令兒女等同讀《陰騭文》、《感應篇》。為彼講說,俾知為人之道,及三世因果之理,則將來自不至流為暴惡。彼殺父殺母,廢倫免恥者,皆由最初不知為人之道,及因果報應。一聞邪說,遂極力依從,以逞其肆無忌憚之心,為可哀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10頁 復馬宗道居士書四)

人生世間,所資以成德達才,建功立業,以及一才一藝,養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為世間至寶,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賤者富貴,疾病者康寧。聖賢道脈,得之於千古,身家經營,遺之於子孫,莫不仗字之力。使世無字,則一切整理,皆不成立,而人與禽獸無異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愛惜。竊見今人任意褻污,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能不現生折福折壽,來生無知無識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褻污遺棄,而無形之字,更不可褻污遺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若不措之躬行,則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則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83頁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文)

浪費折福

浪費是會折福的,一對平時生活過於浪費的母女,女兒因為過於浪費加快折福而車禍身亡,母親也因為過於浪費而受到痛失愛女的因果報應,在她的女兒身亡一個月後,因為太過於思念亡故的愛女,於是去找了最有名的通靈者請求與女兒進行觀落陰儀式,詢問愛女在另一世界裡是否過得好? 觀落陰儀式非常順利地進行中,媽媽眼裡的第一個畫面是女兒蹲在一旁的角落,正在吃著一碗"餿水",媽媽看見愛女如此便放聲大哭,女兒見媽媽來到異度空間探望她,兩人相擁而泣,媽媽先開口問女兒:「你怎麼蹲在這裡"吃餿水"啊?」女兒便告知母親因為她生前太浪費食物,所以死後,便要將以前所浪費而可以吃的食物通通吃完,才可以轉世投胎! 母親這時更是心疼地放聲大哭,邊哭邊說著,我女兒早死已經夠薄命,如今還要在這地底下吃這些"餿水",這還有天理嗎? 此時的女兒平靜地告知母親:「媽媽,你有看到旁邊的三個大桶子嗎?」 母親回答說:「有看見,那是什麼?」 女兒:「媽媽,那三個大桶子里的"東西",通通都是你的!」 母親疑惑中,不懂?女兒:「媽媽,那個就是你下來以後,必須要吃完的"餿水"! 」 此時母親非常害怕眼淚直流地哭喊:「法師,快點!快點!趕快把我拉回去!

來源於百度百科,觀落陰。

現在很多寺廟的僧人都已經效仿印祖的做法,每次飯後會用開水倒入碗與盤子里,沖一遍最後喝掉。更不必說浪費一粒糧食。可是走入社會,你會發現,唯有嘆息。

愛惜糧食,珍惜物命,就是珍惜自己的福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不浪費資源,就是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才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我小時候,哪怕地上掉了一粒米粒,姥姥也會叫我撿起來吃掉。她總跟我說一句話,只有那些心裡髒的人,才會覺得不幹凈。


在飯店那種無法控制量的不說。每次家裡人東西做太多吃不掉硬是要逼每個人再吃。真的很痛苦!其實浪費糧食的人不是不吃的我們而是做太多的人……然而他們總是把浪費得責任推到我們身上……


冗長的闡述一下我的觀點,當作思維和邏輯的訓練。

首先,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這裡面有一個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前提,即浪費糧食可恥。這種不符合社會普遍價值認同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懲戒(批評)。要回答「為什麼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這個問題,就必須闡述為什麼珍惜糧食,浪費糧食可恥會成為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準備先說說糧食這個主體。什麼人真正關心糧食呢?關心糧食的人很多,可以說所有人。因為人人都要食用糧食進行生存。但是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關注點。官員關心糧食產量,進出口量;民眾關心糧食價格,農藥殘留物;商人關心糧食價格,產地等等。然而我認為他們都不是真正關心糧食的人。官員關心的是糧食背後的國計民生,民眾關心的是糧食的使用價值,商人則關心糧食利益。真正關心糧食的只有兩類人。一類是糧食生產者即農民。一類是糧食匱乏者即窮人。農民關心糧食是因為,農民在糧食生產過程中有艱辛的付出,對於自己生產出的糧食有情感和價值寄託。窮人關心糧食是因為他們真的需要,而且是迫切需要。不渴不知泉水珍貴,不餓也不會知白飯香,不事勞作也不會知玉米來之不易。

然後是浪費這種行為。浪費指在生產和生活中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不合理使用的一種行為和現象。糧食怎麼浪費的我就不多說了。糧食受到浪費,誰會真正關心?還是那些真正關心糧食的人。自己種的白菜讓豬拱了,你心痛不心痛?你一天三頓沒著落,我天天大吃大喝,你心裡平衡不平衡?也許,我大吃大喝的糧食是我用等價的物品進行交換來的,我怎樣使用好像和種地的你沒關係。但是,我覺得任何自己的勞動成果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這是人性的一部分。至於窮人見了心裡不平衡我想很理解了。

好了說到這裡先小結下我的觀點,浪費糧食會引起那些真正關心糧食的人的不滿,表達這種不滿的方式,可能是利用社會價值觀對你進行批評,也可能要求國家立法對你進行審判,甚至槍斃你。至於到底怎樣,就看這部分群體的社會地位了。

那麼,說回來,為什麼浪費糧食可恥會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

很直觀的說,真正關心糧食的這部分人,在社會中體量很大,非常大。越是生產力不發達,這部分人在社會總人口中的比例越大。生產力最落後的年代,人人都是糧食生產者,個個都要參與勞作,個個都缺衣少食,浪費糧食的人可不止批評這麼簡單。生產力進步之後,社會階層分化,有的人不事生產也能吃到糧食生產者生產的糧食。至於原因嘛,有的是社會分工,有的是階級特權等等。然而,直到今天,中國還有多少農民大家清楚,有多少窮人大家也知道。他們都不希望糧食浪費,這種價值觀算不算社會普遍認同的?作為官員,這麼大一部分人的訴求,該不該為社會穩定而宣揚?作為民眾,你看到有人掙扎在溫飽線,你難道沒有惻隱之心?就好像你見著非洲缺水,號召大家節約用水一樣。道德(浪費糧食可恥)是一種尺度,有約束力卻又不足。這是由於這種道德的約束力來源社會地位低下罷了。我前面說浪費糧食造判刑,槍斃之類的別說是玩笑,古代皇帝根據個人喜好頒布的條例不勝枚舉,農民做皇帝也不是未可期。只不過那時的他已不再是農民咯。

最後總結一下,為什麼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因為對糧食的關注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浪費糧食可恥是政治正確且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價值觀,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同。所以呢,受到批評是應該的。

記得小時候,外婆的一針一線都非常珍惜,碎布條都要小心收好。掉地上的飯粒都會叫我撿起來,即使不吃也拿去餵豬餵雞。嫌麻煩的話,順手就往嘴裡送了,我也不覺得臟。因為我見過外婆種地,我也參與了一些。那時候珍惜的東西很多,不能浪費的東西也很多。至於現在嘛,我家的狗都比我小時候吃的好,也沒人批評我給狗吃的糧食是浪費了。

如果有一天浪費糧食不再作為一種可恥的事而受到大家廣泛關注,那隻能說明農民少了,吃不起飯的人少了。只不過,他們依然擺脫不了要節約的特性,這是一種遺傳,一種烙印,因為他們還是會缺。因為有人富。

奢者富而不足,儉者窮而有餘。

我認同題豬所說的,付費的即是私有財產,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也是窮人追求的保障。因為他們擁有的本來就不多。浪費糧食在我看來也只是處理個人財產的一種方式。要求富人節約糧食給窮人,在我看來可笑而不現實。如果宣揚節約不是為了給窮人更多的資源,那又是為什麼呢?不過是一種表態,一種緩和而已。就好像節約用水一樣,你每日少用的水,非洲缺水的人沒有得到一滴。它流進了別人家裡,流到了工廠里,沒有流到非洲去。只是希望題主在奢侈的時候不要太高調,矛盾激化揭竿而起乃歷史潮流,一浪一浪的。等那日我在浪頭弄潮,我也要大吃大喝,誰也別跟我逼逼。

說了好多,沒有引經據典,我只是想單純的表達我的思想,證明我的存在。腦子轉了一圈,收工。


不好說什麼是浪費糧食,先給個定義吧:丟棄可食用的糧食,並使其不提供任何價值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來說:「浪費糧食非常可恥。」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農民伯伯粒粒皆辛苦嗎?可我不浪費農民伯伯也不會更舒服啊,農民伯伯種糧食是為了賣錢,不是為了讓我吃飯,我既然已經給過錢了,就已經不辜負農民伯伯了(先假設我沒有當面浪費糧食)。

△美國人的食物浪費很嚴重,也要譴責嗎?——美國的農民伯伯看上去不算很辛苦。而且,農業發展到大規模機械化的階段,農產品和工業產品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糧食和布料、鋼鐵又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們把問題延展下,改成「浪費東西可恥」,可以嗎?那我們買衣服,大多都扔掉了;買口紅,大多都過期了;買手機,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算浪費嗎?不算吧。穿穿厭的衣服,用過期的口紅,用性能低下的手機,會浪費生命這種更珍貴的東西,兩害相逢取其輕。

△如果我已經吃飽了或者不想吃這個東西了,浪費糧食和扔掉舊衣服又有什麼差別呢?不吃,糧食提供的價值為零,吃了,糧食提供的價值為負。如果你說,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吃不飽,也有很多人穿不暖啊,也不見得很多人把舊衣服捐出去。

所以浪費糧食雖然不提倡,但我覺得沒啥道德有虧的。


看了上面的答案還是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剩飯誒題主,你明白了么。我覺得吃不了就不要硬吃了,對身體不好還會胖,這種浪費不是任何人的錯。別的浪費也是,說是浪費其實人家就需要那麼多才能滿足啊,每個人的滿足度高低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不能浪費?


怪不得那麼多人罵學校餐廳,那麼多那麼好的糧食愣是做的那麼難吃,得批評,要批評。


這個題目大概最符合知乎名句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了。

朱門酒肉臭,誰去批評他們?


確實是每天沒胃口吃不下,罪過罪過。


我就回答一個觀點,從萬物本質開講,都是進入一道道循環。要麼被人類吃掉,要麼被微生物或者其他生物吃掉。 這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吃進人類的肚子就不是浪費呢?


因為在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這說明其實浪費糧食被批評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去回答。

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的古代,糧食有多麼重要這應該不用說,即使是在工業化之後,中國的大饑荒也出現過多次。甚至進入新世紀,世界上依舊有一大部分人吃不飽。所以,批評浪費糧食,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也不是有人道德綁架。而是一個曾經面對的且現在依然有人在面對的現實問題。因此批評浪費糧食是在特定歷史下,在特定區域,以及在特定人群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以及現實性。現在中國的糧食問題基本解決了,很難再出現吃不上飯的問題,絕大部分的人可以吃飯任何想吃的東西。可能唯一可以感受得到的飢餓的感覺,不過這還基本是故意的。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批評浪費糧食的聲音其實在一直地降低,但在特定空間區域還是有價值的,比如你自己家裡,比如在本是小份可以吃飽你卻執意要大份的時候。為什麼他們還有價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吃到的糧食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你家裡所儲存的糧食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他們都是可選擇改變的行為。

那麼當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剩飯了,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人用經濟學的角度回答了,確實,這是你的私有財產,是由自己處置的。也確實點了小份吃不完了,有人說不要浪費糧食,那麼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評價者的出發點在於糧食本身的價值上面,這是不能用經濟價值去衡量的東西,所以他們的評價是沒有問題的,那些說批評者是道德婊的人其實才是真的道德婊。那麼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在於批評者認為你還是可以吃完的,但具體能不能吃完,在於食者自己,這時候就需要做一些情況說明。我相信這個問題會被解決掉的,沒有人會去逼人吃已經吃不下的食物。


怎麼說… 別人吃不下了,剩一堆食物,出於衛生或安全的考慮一般都會拿去扔掉,雖然覺得可惜,但不覺得嚴重到要批評的程度。

每個人眼中的浪費都可能不一樣,有人覺得光碟,吃得乾乾淨淨的才不算浪費。但就我自己來說,只要不是故意點吃不完的飯菜,或做一大堆不用想都知道吃不完的飯菜,我都不覺得是浪費的行為。這種事情遇到了也只會覺得可惜,感到遺憾。

那種鋪張浪費,不尊重食物價值的行為我覺得才是浪費。小時候看的作文素材中的一個例子,為了破吉尼斯紀錄造了個大蛋糕還是大月餅之類的東西,最後吃不完不新鮮了拿去餵豬,我認為這才是應該批評的。為什麼批評他?雖然他用的是自己的錢,但他這種行為讓許多人感到不愉快,傷害了我們的感情,造成了比較大不好的影響,所以人們才會通過批評這種形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


來小朋友跟我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生產糧食是需要時間的,在一定時期內糧食的總量是固定的,你消費一些糧食就會少一些,就給別人留得多一些,如果消費了多餘的糧食,給別人用的糧食就少了,別人獲得同樣的糧食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對於能買起糧食的人還好,對於買不起糧食的人就該餓肚子了,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應該用錢來衡量的,世界上確實每天有人在餓死,所以雖然浪費的是自己花錢買的糧食,在某種程度來說,你搶奪了別人的糧食,所以會受到批判。


因為糧食在世界範圍還不是一種充足資源,當一部分人多浪費一點,就會有另一部分人喪失生命。所以說浪費糧食,浪費的不僅僅是你的私有財產,更是別人的生命。


看了上邊的評論回答覺得挺可怕的,的確就像飯店或者其他食品加工樣,過度使用糧食而造成食物過量以致消費中的浪費,是個問題。但是浪費也不是說我買了我就隨便糟蹋。有一種東西叫約束,往制度上講叫法律,往人情上叫道德。就比如出軌不受法律制裁,但出軌就是好的行為嗎,會多少受道德譴責,這就是約束。是的人買的東西可以自行處理,但是假如沒有了約束力,人人都把浪費的行為習以為常,這個世界會怎樣,以小見大,浪費不僅只有糧食。所以能盡量不浪費就避免浪費,如果感覺是製作者浪費可以提意見溝通,如果是花的自己的錢,根據情況而定量買等等。只是建議,沒有強制。沒必要表現的憑什麼我要受道德譴責,我就是吃不完,我就是扔了浪費了關道德什麼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眾多比動物野獸優越的行為中,包含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德。本人陳述不是太好,請粗略的看下。

(後記:現在的人也挺脆弱的,隨便說幾句就成聖母,就成道德綁架了,這個只是個人觀點,做不做取決於你。我又不是神,我的話何必糾結,也許是我用詞不對,舉例不恰當,我道歉。我應該用價值觀或其他詞,總之不能用道德,因為隨便加上道德,我整個人就升華變成聖母了)


我認為這無關於道德,沒有人有權指責別人浪費,不浪費糧食僅應用於自律。

可是,對於個人而言,自律是很重要的,一個不自律的人,是很難辦成事情的。


如果你尊重老師,你應該在上課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

如果你尊重勞動人民,請不要把糧食當作垃圾一樣倒進垃圾桶。


【合法嗎】財富是你所有,地球資源是人類共有。享受個人財富是合法的,浪費人類的共同資源卻是非法的。——濟群法師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老人赴美探親遭槍殺後,老人兒子的同學在中國發起眾籌這件事?
如果是真愛,該不該和一個雙性戀結婚?
青年人在特別疲憊時是否可以不給老年人讓座?
如何看待醫生將患者衣服丟棄導致財務遺失,患者家屬索賠千元這件事呢?
如何跟妹子解釋朱棣篡位,國共內戰和日本侵華,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不同?

TAG:道德 | 經濟學 | 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