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示器(平板 pc mac)的解像度是否可能發展達到印刷同樣級別,需要多少時間?或者有無必要?

印刷底板 2400Dpi


先羅嗦下背景知識:

-人眼觀察到的自然界景物,明暗和色彩的變化都是連續的。

-人眼識別又有一個特性:在一定的觀察距離下,當兩個影像點的距離小到人眼無法分辨時,人眼觀察到的就是兩個影像點混合的視覺效果。

-為了信息傳播的需要,用某種技術手段再現自然景物時,就利用了人眼的這個特性,用不連續的影像點來實現圖像的複製和傳播。這個不連續的影像點就是我們說的像素,描述像素精細度的指標就是dpi,也就是每英寸有多少像素點。

-自然界的任何色彩都是由幾種原色混合而成的。

影像顯示手段的物理方式不同,決定了對原始影像的像素點的精度需求:

顯示器是用三原色光來顯色,每個像素實際是由三原色(R紅G綠B藍)光點組成的,顯示器的圖像處理系統根據圖像信息來控制三色光點的明暗變化來調製這一個像素點的實際色彩。在一定的觀察距離內,每英寸72個像素點,在人眼的觀察效果就是連續變化的,符合人們在生活中觀察體驗。

而在印刷中是用三原色料加黑色料來顯色,每個像素點的觀察效果實際是由(黃Y品M青C黑K)四色油墨點混合成的,而色彩和明暗變化又是靠控制墨點的面積大小來實現(也就是印刷常描述的油墨的百分比。關於印刷網點的基理,可參見什麼是四色網點印刷?圖像文件怎樣做印刷網點分色?)。正是因為不能像顯示器那樣不用改變光點大小而只需調製明暗就能控制色彩,所以印刷要求的硬體成像精度要求高很多。理論上,要達到觀察距離里的連續變化效果,需要每英寸印刷175個網點才能有好的體驗,而實現每個網點能從0~100%在視覺上的漸變,理論上需要16級變化,網點成像硬體的列印解析度需要175*16=2800dpi,而實際生產中,為了降低硬體製造成本和提高成像速度,一般使用2400dpi的列印解析度。

補充說一句,顯示器上看圖像,也不是「只需要」72dpi,是「最低需要」72dpi才能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很多看圖軟體的「自適應」模式,就是把圖像按72dpi的精度來顯示;如果你要在這個基礎上強行放大,得到的就會是粗糙的(不連續)的顯示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評價一個數碼圖片的精度高低,用的是總像素數(橫向像素數*縱向像素數)來標識,因為總像素數決定了能在最低要求72dpi的觀察條件下的精細度,也就是能不失真的放大到多少。

綜上,簡單地說:

72dpi的顯示解析度就夠用了,顯示的影像精細度實際取決於影像本身數碼採集時的精度。當然,屏幕整體像素數高(目前民用高清屏1920*1080,逐行),能一屏顯示完整影像的精細度也高。但拚命追求顯示屏高像素,顯示器的製造成本也會成倍提高,但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沒有實用需求,所以沒有必要片面追求。


推薦閱讀:

重度人為損毀的硬碟碟片還有沒有可能修複數據?
按下開機鍵後,電腦都幹了些什麼?
如何挑選顯示器?
我想生產一款滑鼠,如何找到代工廠?
為什麼 HTC 的 Android 手機基本上都是採用高通的處理器?

TAG:印刷 | 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