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嬰兒哭鬧時不要抱」的「外國媽媽育兒法」有危害嗎?
來自微博@李雪愛與自由
請大家阻止害人育兒經的傳播!這篇廣泛流傳的外國媽媽育兒法,說嬰兒哭鬧時不要抱,晚上不用餵奶,免得養成壞習慣。按照這個說法,你確實能收穫一個乖嬰兒,但是文章沒有告訴你這背後的代價,就是嬰兒的真自我嚴重受損,喪失對世界的信任。
http://weibo.com/1301890202/z3u1NjxLx
帶孩子和我們人生經歷的很多事情一樣,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絕對不可以照搬。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孩子也是。
孩子哭了,抱好還是不抱好?
我孩子小的時候,看過《親密育兒法》,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我媽固執的有自己的經驗:小孩子總要哭的,哭累了自然睡了。我們小時候,父母忙,按照我媽的說法,還不是喂好飯就往搖籃裡面一扔,直到她幹完活回來一起換尿布喂下一頓?也許我得說明一下,我媽一直是個帶孩子的人,經手的孩子大的已經做爺爺了,小的是我們家5歲的女兒,好的不敢說,差的還真沒有。這還不算,後來又看了一專家經驗,說孩子適當的哭有助於增加肺活量。暈啊。
於是在專家和實踐派的糾結鬥爭中,我總結了自己的經驗:孩子哭的時候,先聽一下聲音,是痛苦的大哭還是哼唧,如果痛苦狀一定馬上抱起,否則先評估一下是不是餓了冷了熱了尿了,如果不是先輕輕拍一拍,用語言來行使擁抱的力量:寶貝,怎麼了?然後如果孩子大聲哭再抱起來哄。實踐證明,這招不錯。孩子夜裡的哭有時候就是做夢了,不舒服了,拍一拍,孩子繼續睡了,如果早抱,其實是破壞了孩子的睡眠,大人也要進入足夠清醒狀態才行,一夜反覆幾次,對大人來說絕對是折磨。
現在,我假設我上一段的經驗打動了你,但在實踐中,你的問題會更多:怎麼是痛苦的大哭?用分貝儀衡量嗎?怎麼判斷是餓了冷了熱了尿了?為什麼我輕輕拍從來都不管用?她在大哭,能聽進去我的語言嗎?如果她開始是大哭,拍了拍改成小哼了是說明有效了嗎?
事實上,每個人在遵循前人經驗時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摻雜進自身個體的特質,然後,那經驗早已經不是之前的經驗了......
回到題目中的經驗。也許,原作者強調的是「嬰兒哭鬧」的一個「鬧」字。無理取鬧當然不用理。再說博主的解讀,首先,如此,並不是一定會收穫乖嬰兒。有些寶寶小哭不管用,改成大哭。最後發現大哭管用的,也有可能不是?然後,跟嬰兒接觸是多方面的,其他方面的行為可以彌補孩子哭被忽略的「非愛」感,也就是說,哭了不抱並不一定會導向嬰兒自我嚴重受損,喪失對世界的信任云云。
但以上,其實也只是我的理解,顯然我一個人的理解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題目。
所以,以上都是廢話。
我繞這麼一個大圈,其實還是想展開了說第一句話,嬰兒是用心感受世界的,做父母的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孩子,自然能形成自家的相處之道,他人的經驗只能參考,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照本宣科,搞一個十(百)要十(百)不要,然後就能收穫理想嬌兒。
2012-11-6:說句題外話。我回想初為人母的前三年,其實做的最差的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而是當時看了很多育兒書,但卻無法解決現實的很多疑問,所以經常處於焦慮中。希望其他年輕的媽媽能有機會避免,無謂的焦慮,家長之間不和睦的理念衝突對孩子的影響應該不小於錯誤的育兒方式。當然有危害。
新生兒唯一能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方式就是哭泣。他們餓了哭,冷了哭,疼了哭,累了哭,尿尿了哭,便便了哭,想睡了會哭,難受的時候會哭,環境變化一點他們會哭,甚至精力太旺盛了他們也哭。一般正常的新生兒1天內會哭1個小時。聽起來沒那麼多?要知道,剩下來的23個小時他們有22個小時在睡覺。
新生兒寶寶哭的時候應該去找原因,奶喂夠了么?尿布是不是要換了?衣服是不是不合適?包裹是不是太緊?環境是不是太吵鬧?如果有原因解決原因就好了,而不能讓小孩子一直哭著,因為有些嚴重的疾病的唯一表現也是劇烈的哭鬧,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延誤治療的時機。
有過寶寶的家長應該都能體會,新生兒的哭能夠表達很多意思。餓了的哭,和生氣的哭是完全兩種聲音。如果是新做父母也不要太驚慌,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慢慢的就能夠了解孩子的脾氣了,能從哭聲中聽出孩子的意思來。最細緻的觀察者就是父母親。
另外,美國的醫生不會建議不抱孩子啊。
參見此條目:美國兒科醫師協會: Responding To Your Baby"s Cries(回應寶寶的哭聲)
h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crying-colic/pages/Responding-to-Your-Babys-Cries.aspx
下面是個人翻譯的部分內容: 如果孩子喂得過了,尿布換過來,環境也很溫暖舒適,衣服也很柔軟舒服,還是哭個不停,可以試試看:- 搖搖寶寶,不論是抱在懷裡搖還是放在搖籃裡面。
- 溫柔的撫摸寶寶的頭或者輕拍寶寶的背部。
- 包裹寶寶(把寶寶用毯子包裹起來)
- 和寶寶說話或者唱歌
- 放輕柔的音樂
- 抱著寶寶走來走去
- 有規律的聲音或者震動
- 幫寶寶拍嗝
- 溫水浴
(原文:Rocking, either in a rocking chair or in your arms as you sway from side to side)
如果上述都試過了,還是不行,可以讓寶寶躺著自己哭一陣,有時候寶寶只不過有多餘的精力需要發泄,或者困了,這樣的情況下寶寶哭一陣就會安靜入睡。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那麼有可能生病需要找醫生來看看。
對於哭鬧的寶寶來說,家長首先要放鬆,如果過於緊張反而沒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因為新生兒哭並不是因為他討厭家長或者父母沒有做到位,僅僅是因為他是新生兒而已。
另外,不論你多麼的生氣或者沒有耐心,任何情況下不要大力搖晃孩子.(原文If you start to feel that you can』t handle the situation, get help from another family member or a friend. Not only will this give you needed relief, but a new face sometimes can calm your baby when all your own tricks are spent.No matter how impatient or angry you feel, do not shake the baby. Shaking an infant hard can cause blindness, brain damage, or even death.我想這可能是一些以訛傳訛的來源。但是實際上,結合上下文這裡的shake應該是指不要用大力的搖晃孩子,而不是我們平時的溫柔的搖晃孩子。)
所謂「嬰兒哭鬧時不要抱」的「國外媽媽育兒法」絕對有危害。而且,這個所謂的「外國媽媽」也不知道是哪國的媽媽。至少大部分西方國家(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地)的媽媽們,也完全不是不抱,而是經常抱!
的確,嬰兒哭鬧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媽媽去抱,但也不是絕對什麼時候都不去抱。如果父母對嬰兒的需求和情感不聞不問,不做有效回應,對孩子的感情和依戀關係的建立是危害巨大的,使孩子會感到不安、冷漠和絕望,而這種不健康的依戀關係會使孩子在隨後的身心發展中遭受一系列不良影響,比如,對他人缺乏信任,對自己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感情不穩定,人際交往中難以預料難以捉摸等等等等。。。
抱還是不抱,什麼時候該哄什麼時候不該哄,根據每個父母的尺度不同,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松有的緊,在一些文化中對小孩的行為要求比較嚴格,會比較少的滿足孩子的一些模稜兩可的需求。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哭鬧是想吃東西,但其實離正常飯點還有一個小時,紀律嚴明的父母會安慰孩子,但不會屈服於孩子的哭鬧而提前開飯;而紀律鬆散較為順從的父母會提前開飯。再比如,德國的父母一般被認為是較嚴格的父母,較少提供擁抱、親吻這種舉動。但如果父母(尤其是母親)完全不提供「抱」帶來的舒適、安慰、依賴和安全感是絕對不行的。尤其在孩子小時,當他受傷、遇到巨大驚嚇、阻礙的時候,抱幾乎是必須的。這種安慰所提供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是在孩子性格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元素。你的孩子躺床上哇哇大哭,你又沒弄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個時候腦海里還飄過「傻逼外國媽媽育兒法」還在糾結我特么是抱呢還是不抱呢是抱呢還是不抱呢是抱呢還是不抱呢「那隻能說,你是典型後媽吧。哪來那麼多可以作為指導的育兒心經呢?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脾氣性格和喜好這些東西有很大部分是出娘胎就有的。樣樣都要參考那些騙錢的育兒指導只能把自己和孩子搞花轟。就只要記住兩樣:
愛和耐心,耐心尤其尤其尤其尤其尤其尤其重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有。我覺得這其實和所有「XX方法」的危害一樣,讓人機械化,快餐化的處理一切事情,而不考慮實際情況,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這種所謂的育兒法僅僅告訴你不要抱,並沒有告訴你這是需要對嬰兒的體征之類的進行觀察的,如果嬰兒餓了呢?如果嬰兒不舒服呢?(原文說「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後略)」但是我找不到關於怎麼排除的方法)一些情況下,可能可以不抱,但是也有很多情況,不僅僅要抱,還需要有進一步措施的,如,餵奶,如,換尿布,等等。而且,這種快餐式的方法,恰恰非常容易傳播,傳播了之後還非常容易傳錯,原文幾百字,傳到某個孕婦耳中可能只有8個字了,當然如果真的就輕信了8個字我覺得這媽媽也不合格,但是這快餐方法本身也是有危害的。
有危害。
新生兒大概是世界上最讓人歡喜又最讓人頭疼的小動物了,笑起來像個小天使,哭鬧起來像個小惡魔讓人揪心。
有可能出現突發性疼痛:比如衣服里的線頭勾住小手小腳了、有什麼東西戳到他了;有可能身體難受:比如衣服的材質讓寶寶不舒服、比如長了尿布疹或者濕疹、比如腸絞痛。
● 累了困了想睡覺
新生兒每次清醒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兩個小時內,否則有些寶寶過了睡覺的點就會脾氣很暴躁,一直哭鬧。
● 撒嬌要抱抱比如沒人關注他感覺無聊、比如本身就是高需求寶寶(可樂那會兒常常就是這樣,玩累了哭幾聲就是撒嬌暗示爸爸媽媽要抱抱了)
● 環境不適比如太過嘈雜、家庭成員出現爭吵、突然進入陌生環境。
上文說過的「鄧斯坦語言」也有相似的結論:如果對寶寶的哭聲及時回應,那麼寶寶就會繼續使用那些吭唧聲來提示爸媽;如果不及時回應,往往會演變成習慣性的尖聲哭鬧。
四、寶寶哭了怎麼安撫?「餵奶」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媽媽們注意只在寶寶餓的時候餵奶,切忌把自己當成人肉安撫奶嘴,否則容易養成不好的作息習慣。那要如何安慰煩躁不安或者身體不舒服的寶寶呢?● 方法一:裹襁褓可樂媽在新生兒護理睡眠篇介紹過襁褓的正確包法(媽媽們可以回復「睡眠」查看)很多人覺得把寶寶包起來TA肯定非常難受,但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就是被緊緊包裹著的,這是TA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姿勢,此外也能很好的預防驚跳反射,對白天小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寶寶很有益處。● 方法二:白噪音
寶寶在子宮裡習慣了血液流動、胃腸蠕動的聲音,有時候給TA聽聽白噪音反而會安靜下來。可樂滿月前很喜歡費雪小海馬,音樂中伴隨著水聲和海浪聲,在將睡未睡之際放給他聽,慢慢就會進入睡眠狀態,效果極好。
換尿布時為了更好的保護小屁屁,我們會給他低溫吹乾。後來發現只要聽到吹風機的聲音,正在哭鬧的他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白噪音有很多種:流水的聲音,下雨的聲音,風扇的聲音,吹風機的聲音等等。媽媽們可以用手機錄下來反覆播放,要提醒媽媽們注意的是:小寶寶耳膜脆弱,使用這種方法聲音不宜太大,以防對寶寶耳朵造成傷害。● 方法三:噓拍法還有一種可樂媽親身體驗比較有效的聲音,是大人在寶寶耳邊輕聲發出「噓~~~~「 」噓~~~~~~」的聲音。每次「噓~~~~」的時間要盡量的長,這個對可樂蠻有效的,順便還能鍛煉鍛煉肺活量。
在「噓~~~~~」的同時媽媽們還可以有節奏的拍拍寶寶,一般來說拍拍肩膀、背部或者屁屁。寶寶的大腦很難同時從事兩種以上的活動,一般邊噓邊拍寶寶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 方法四:輕輕的晃動。
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事強調三遍,是輕輕的,不是劇烈的,寶寶的腦子跟豆腐一樣太脆弱了。特別是前三個月,頭大身子小,頸部脆弱,搖晃重了有可能牽引頭部血管,造成顱內出血,也就是「搖晃綜合症」。
所以可樂媽再強調一遍:在晃動過程中媽媽們切記動作要盡量輕柔。
● 方法五:youtube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介紹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哄娃方法,哭鬧的娃瞬間就會安靜下來。先這樣把娃的兩隻手壓住,然後另外一隻手兜住小屁股,讓娃的身體和地面成45度角,然後上下輕輕晃一晃,扭扭小屁股,顛一顛, 再畫圈圈。注意,左手是如何扶住寶寶的小下巴的,拇指食指閉合成圈圈,讓寶寶的下巴舒服的放在上面。
這個方法在YouTube上很火,看上去也很有效果,可是可樂媽自己沒有試驗過,因為感覺需要的腕力比較大,有點膽小,新手爸媽酌情使用。
神奇安撫嬰兒抱,震驚全球!
五、腸絞痛寶寶怎麼安撫?
腸絞痛並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個用來描述寶寶身體健康但總是無法控制的哭鬧的詞語,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寶寶在三周到百天之間存在這種情況。民間有個詞「百日啼」,說的也是這個。一般表現是突然大哭,有時可持續幾小時,哭泣時面部漸紅、腹部緊脹、雙腿向上蜷起、雙手緊握,用之前說的方法都無法緩解,最終以哭到力竭、排氣或者排便終止。
一般來說腸絞痛寶寶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 餵奶不能使寶寶平靜下來,尤其傍晚或者夜裡,一旦停止吃奶就開始哭鬧,有時吃睡著了,但沒過多久又突然哭醒。
● 每天哭的時間差不多,像上了鬧鐘一樣。
● 哭鬧的同時,一般還伴隨不停的蹬腿。
● 即使按之前的方法安撫有一定效果,哭鬧過不了多久又會重新開始。
● 哭鬧時間長,有時甚至一個小時以上。
可樂從滿月開始就腸絞痛,眼淚感覺要流到永遠,之前介紹的方法全都不管用,可樂媽那段時間真感覺度秒如年。
當時查了很多資料,針對不同類型的腸絞痛需要媽媽們想不同辦法來幫助寶寶緩解:
● 輕揉腹部
在手上塗一層嬰兒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揉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除腸道內的氣體,讓寶寶小肚子不再緊繃。
● 飛機抱
用雙手托著寶寶的腹部抱著,這種方法可以給寶寶腹部一定壓力,有助於緩解腸絞痛。
● 西甲硅油
這個東東幫了可樂媽的大忙,因為朋友的介紹,可樂媽在產前就准了,後來可樂腸絞痛派上了用場。這個東西的原理是會把大氣泡變成小氣泡,再用放屁的方式排解出去,因此可以很好的緩解寶寶的脹氣問題。
可樂那時候每天有兩次這類哭鬧,下午三四和晚上六七點,我們都會提前一到兩個小時再餵奶前給他吃西甲硅油,哭鬧情況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
因為不會入血也沒有毒性,屬於純物理的作用,所以適合脹氣腸絞痛寶寶使用,是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推薦的新生兒育兒必備用品之一。
要注意的有兩點:這個東西不可與左旋甲狀腺素同時服用;因含有活性酶,保存溫度最好在25度左右,開瓶時最好標註日期,開瓶後28天就不能使用了。
腸絞痛大概是寶寶生命最初最難解釋的一個現象之一。一般認為是與寶寶控制腸壁蠕動的神經發育不成熟、腹部脹氣、爸爸媽媽的不良情緒感染有關。可樂大概六十天左右就好了,一般寶寶等到三四個月大,哭鬧次數就會減少,或許是因為神經發育健全了的緣故。
新生兒哭鬧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寶寶每天晚上哭鬧,有些從來不哭。對新手爸媽們來說,寶寶哭泣的日子顯得十分難熬。當孩子嚎哭的時候你心碎,當無法緩解他的哭泣的時候難免心情很沮喪。
雖然通過上面提到的方法寶寶的很多哭鬧情況能得到很好的緩解,但媽媽們要注意寶寶如果睡前要稍微哭鬧一陣是正常的。我們要努力安撫TA,但並不是用了這些方法就可以讓TA完全不哭,這是很多父母哄寶寶一個誤區,也容易導致無規則的餵養。
所以可樂媽要跟新手爸媽說:小寶寶或多或少都有哭鬧的情況,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哭就過分沮喪自責,也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寶寶不哭哄睡方式不斷升級。
寶寶如果無法控制情緒,適當發泄適當哭鬧是他們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陪著TA就好。陪著他學習平靜、放鬆,這樣TA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就會慢慢提高,習得自我安撫的能力。因為追求科學育兒,感覺自己化身整理狂,都非常實用,推薦每一位新手爸媽看看關於要不要做全職媽媽,可樂媽的切身體會,有意向的可以看看生小孩後辭職在家還是繼續工作呢? - 媽媽可樂的回答准媽媽產前購物清單 准媽媽產前購物清單(包括准媽媽和寶寶用的),最好能附品牌? - 媽媽可樂的回答家用實用月子餐求全套月子食譜? - 媽媽可樂的回答母乳餵養相關問題一網打盡母乳餵養多久最好? - 媽媽可樂的回答作者:媽媽可樂鏈接:作為懷孕的親歷者,你覺得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或者技巧是什麼? - 媽媽可樂的回答新生兒濕疹大作戰:病因、護理、治療方法全面整理新生兒如何防止濕疹?如果有濕疹了怎麼辦? - 媽媽可樂的回答有哪些親子育兒類公眾號可以推薦?有哪些育兒知識、親子方面的微信公眾號比較好?比較專業? - 媽媽可樂的回答修改科學坐月子一網打盡為什麼西方女人不坐月子,中國女人必須坐月子? - 媽媽可樂的回答有個紀錄片(全本的我忘了地址,我找不到了),片頭在這兒:http://my.tv.sohu.com/u/vw/21322425
選取了非洲、蒙古、日本、還有美國(?)的四個國家的小孩兒,從肚子里到1歲(?)的生活(我這破記性)。很可愛的記錄片。僅從視頻上看,發達國家的嬰兒,被呵護照料、被各類啟蒙教育,以及被抱抱的次數比較多嘛。微薄上遍地的斷章取義、嘩眾取寵,這種文章害人不淺。我是一個爸爸,我來講講我帶兒子。嬰兒哭,是表達它的需要,這完全不是抱或不抱的問題。是否餓了?是否尿了?是否拉了?是否冷了?是否熱了?是否髒了?是否癢了?是否困了?是否姿勢不對扭了?是否衣服穿的不舒適了?把這些嬰兒的表達搞明白,或者實在搞不明白就一樣樣檢查,找到問題並解決了,嬰兒自然就不哭了。到大一點之後,可以爬動了,開始能玩東西之後,會開始因為想要東西得不到而假哭,這個是完全能識別的。如果是這樣,盡量在他哭之前滿足他,他只要假哭就瞪著他,直到他停止哭,再滿足他,這樣就訓練他表達需要會用手勢和眼神,而不是哭。如果是不小心碰到、嚇倒等引起的哭,當然要抱,因為這時的哭表達的是心理的感情,而擁抱則是最好的安撫。等到較大的可以獨立行動的時候,會發現他會為了求安慰而故意哭,這時就更多給予鼓勵而不是擁抱了。有人問咋識別假哭?想想自己小時侯咋裝哭的?
哭,是嬰兒與世界交流最重要的機制,也是嬰兒表達自己需要最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時期也是唯一的方式。
很多父母擔心抱起正在哭泣的孩子會寵壞他,而關於那所謂的「外國媽媽育兒法」是起源於一項撫慰哭泣嬰兒的研究,但有以訛傳訛或理解偏頗的層面。
這項研究是基於嬰兒會通過吸吮手指、保持某種姿勢或盯著某處看等等方式,使自己平靜下來。具體的研究結果是,如果父母適當延遲對嬰兒的回應,讓嬰兒學著去處理小困擾,並有機會來發展他們這種能力,的確會降低6個月大嬰兒情緒波動的次數。然而,如果嬰兒的哭泣升級到絕望,甚至尖叫時,父母才做出回應,那短時間內很難安撫嬰兒的情緒。而且如果這種模式得以重複,會讓嬰兒調控、管理自己情緒狀態的能力會受到干擾。
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父母與嬰兒之間建立的關係是複雜而互動的,如果是支持性的形式,就能夠促進嬰兒產生積極的情緒,他們會把自己所經歷的和因此而形成的依戀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與他人交流的互動模式。如果這種依戀關係是安全的,嬰兒就能夠安慰他們自己,更主動地探索外界,並與他人積極地互動。判斷出「為什麼哭」比抱不抱更重要。
同樣是摔倒,有時候故意哼兩句,有時則是摔疼了,前者任他去,後者必須去抱,這兩種情況,哭聲不一樣的,一種是經過大腦的,一種是自然反應設想一下,如果你老了,病了,餓了,或者感到很孤獨,很難過,躺在床上,甚至不會說話了,你哭了,你的親人不過來安慰,也不撫摸,你會怎麼樣?也許孩子是不哭了,但是,他變得孤獨絕望了。但是如果孩子是通過哭鬧來達到某種目的,我覺得要把握尺度。
不喜歡這篇微博,不要讀死書,母親從書中可以學知識,但書不能代替我們去如何照顧寶寶,母親是通過和寶寶的接觸加上書上給的一些知識,自己來判斷的,怎麼就說哪本書是害人的呢
關於此危害,前面已經分析得很好了。曾經在《奸的好人》看過對此有一個應對方法,摘錄如下:
自討苦吃的媽媽 一般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每當一聽到小孩子在哭,除了檢查有沒有尿尿外,還會檢查有沒有吃飽。如果不是這兩者,父母習慣性的做法是:抱起小孩,疼他愛他,對他很是呵護,呢喃細語:「實實乖,實實乖,不要哭,媽媽疼‥‥」這樣做有沒有問題?
如果小孩子,想要人抱,他會怎樣?當然是--哭! 甚至有些小孩,為了要買他想要的東西,他們會連滾帶爬,在地上哭,父母怎樣勸說,威嚇打罵,都沒有用。父母先別埋怨,因為孩子變成這樣,是父母之過。例如,為了阻止孩子哭,媽媽想到一條好計--「塞口法」。而最簡單的「塞口法」就是你哭到我忍受不來時,我就用甜食來塞孩子的口(最好是需要嚼得越久的就越好),你的口是不能一邊吃一邊哭的嘛。最後,就是媽媽間接把孩子訓練成「哭精」,因為他的過去是一哭就有東西吃。 使孩子不哭的方法 曾經有個動物訓練師的家族,有一次,全家動員出外旅行。在后座有個五歲的嬰兒就坐在一位女孩(姐姐)的身旁。嬰兒在途中不停地哭,既不是餓,也不是尿尿。從小就觀察家人訓練動物的女孩,深懂訓練狗原理,所以絕對不是用機械化的抱抱方法。全家人在汽車內,假裝沒有任何太大的反應,因為他們正在耐心的等著嬰兒一個行為的出現。 不管一個嬰兒要哭泣多久,他們也會像NBA籃球比賽一樣,是有「半場」的,哭久了也需停一下喘氣。小女孩就趁嬰兒停下喘氣的剎那間,才摸一摸她的頭,對她笑,將準備在手中的糖果,放在嬰兒的嘴裡,讓她嘗一嘗味道。她開始嘗到甜味的時候,就充滿好奇,女孩就在這個時候收回糖果,不久,嬰兒又繼續哭泣。此時此刻完全又恢復冷漠,直到嬰兒兒又停下喘氣的剎那,才再摸一摸她的頭,對她笑,將準備在手中的糖果,放在她的嘴裡,讓她嘗一嘗味道‥‥。 如是者,不斷重複,在十五分鐘內,嬰兒竟然漸漸的完全不哭了。因為嬰兒發現:我不哭的時候,有獎賞;而之前所描述的「自討苦吃」媽媽的作法讓嬰兒覺得:我哭的時候,有獎賞。前者是小女孩成功的洗腦,訓練嬰兒不哭;後者是媽媽洗腦失敗,甚至我們可以說後者是嬰兒成功「洗腦」媽媽,因為他要糖果的話,只要一哭媽媽就很聽話了。
對於這個方法,見仁見智吧,個人覺得值得一試。光是機械式的抱抱,確實是不夠的。
在我初當媽媽的時候,被教授的應對寶寶哭的方法就是「別一哭就抱,孩子會被慣壞的」或者「不用管,哭一會兒就好了」。
不管是哪國的觀點,對孩子的危害很大,而且危害具有不可補償性!
寶寶從出生伊始,就開始與看護者(父母或其他人)互動,從而建立起心理學上所謂的「依戀關係」,依戀關係是孩子一生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基礎,也決定了孩子大腦中控制情感區域的發育情況。良好的依戀關係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被愛、快樂和自信,在幼兒園和小學時期更容易適應環境。與父母或其他親人有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成人後與家庭、朋友、夥伴的關係更融洽,少有情感和情緒障礙,在學業、事業上更容易成功。
而沒有建立起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在成人後容易有情緒障礙和心理疾病,容易患上成癮症,更容易冷漠、抑鬱、沮喪、發脾氣,逃避責任、困難和挑戰。這個就不展開說了。
良好「依戀關係」的建立首要,就是看護者(父母或其他親人)對寶寶的哭聲或其它需求給予及時的、持續、一致的反應,比如抱起寶寶、跟他說說話、解決他的不適和給予其他照顧,小寶寶和看護者才能建立起安全和信任關係。
實際上,及時關注寶寶的哭聲並不會慣壞小寶寶,對於不會說話的孩子,他還沒有發展出這樣高的智力活動--假裝。他們想獲得安全和舒適只有通過哭這種方式來發出信號。
父母要了解哭是寶寶不會說話前唯一的、與人溝通的方式,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他們想要的,比如父母的關注。所以,當嬰兒哭時,說明是有什麼東西困擾他們了,比如熱了,冷了,或者餓了,或尿濕了,或拉臭臭了,或者環境不適應(比如太吵,太亮等),或者累了,困了,需要休息了,或者是悶了,想有人跟他玩等等,此時都需要看護者來幫助解決。
排除疾病因素,小寶寶的哭通常與睡眠和吃飯是緊密相關的,所以不能只關注哭,還要注意其他的因素,了解孩子為什麼哭。
另外還要了解,健康沒有疾病的孩子,會因為氣質特點不同對不適有不同的反應(這裡不再展開說了),敏感的孩子會更頻繁的哭,需要看護者更及時、貼心的幫助他們解決不適。
這個育兒法有所耳聞,後來聽說當年這批哭鬧不理的寶寶長大後,有相當比例出現了自閉傾向(具體是什麼報道不記得了……)
哭是一個小寶寶表達需求和情緒的方式,放著大哭不管我覺得身為媽媽有點難以接受,不管他為了什麼哭,至少你要先回應他你在這裡,再去判斷他哭的原因,是餓了拉了還是肚子疼,還是單純覺得很孤單或者害怕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外國傳教士記錄自己在中國傳教生活經歷的書,其間提到他在山東河北一帶所遇到的青年大多安靜木訥少言語。作者提出這種現象似乎與當地育兒傳統有關,當地母親的育兒原則是「越抱越要抱」,所以乾脆就不要抱,一般是把嬰兒放在兩個或多個細沙袋之間(沙袋可以防止滾動,同時如果如果撒尿可以起吸水作用),此舉造成嬰兒得不到母親撫慰,因而智商情商發育受阻。時間久遠,大意如此細節記不太清。
廣泛流傳的外國媽媽育兒法,純屬誤人子弟。不僅是「嬰兒哭鬧時不要抱」這一點是錯誤的,還有很多謬誤,參看我在另一個相關問題里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12066/answer/15340480
一個月嫂告訴過我這樣一件事:
她服務的一個媽媽,小拇指只有兩節。她小的時候,大概還沒出滿月,一天夜裡大哭不止,她的媽媽也不懂,只是抱著哄,餵奶,喂水,換尿布,搖晃……她家說月子里的小孩不能見燈光,對眼睛不好,所以不開燈。
直到天亮,打開整個襁褓,發現孩子的小拇指最上面一截被手套里的線纏住了(新生兒戴手套防止抓破自己的臉),已經黑紫色了。最後截掉了這一節手指。
這是抱了,哄了,但不得法;如果沒抱沒哄,媽媽該內疚好幾輩子吧。寶寶6個月之前,白天要抱在手裡睡,一次能連續睡2-3個小時,晚上也是要抱著入睡,再輕輕放床上,苦不堪言啊。現在22個月了,有時候我想像小時候那樣抱著他睡,他死活都不肯,一定要自己躺床上睡,我還有點失落,哈哈哈。我想說的是,孩子能被你抱在懷裡的時期其實挺短的,珍惜吧。請在他哭的時候抱抱,給他安慰。
有很多媽媽會擔心,如果孩子一哭就抱的話,會養成抱的習慣。
也有很多人說美國人不抱孩子,這樣的孩子不愛哭。
一些年輕父母表示,抱孩子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工作協調不開。
還有網上瘋傳的「美國媽媽帶孩子的17個絕招」第一條就是不要經常抱孩子……
今天辣椒媽媽就從生理髮育和心理健康兩個角度跟大家分析一下,到底應不應該抱孩子。
什麼原因導致嬰兒哭鬧?導致嬰兒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餓了,也可能是因為尿濕了不舒服,還可能是因為腸胃中積了氣體不舒服。
媽媽應該在嬰兒哭鬧的時候,先檢查一下尿布。但是,很多時候,如果剛剛餵飽的嬰兒,在尿布不濕的情況下就開始哭鬧,媽媽就束手無策了。
其實,這時候孩子往往只是想找人抱了。如果此時任其哭鬧不管,嬰兒就會養成「哭成習慣」,以至於過了3個月之後,還會習慣性經常哭鬧。
哭是嬰兒唯一的交流手段,如果忽視了這一手段,嬰兒就會因為得不到回應而生氣地哭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媽媽為了保證嬰兒定時吃奶,會叫醒熟睡中的嬰兒,這種方式也容易導致嬰兒愛哭鬧。
為什麼嬰兒喜歡被抱?嬰兒被抱時,會理順腸胃中的氣體,會心情變好,會有安全感。之前,我們提到過多次,大腦最重視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會阻礙大腦發育。
被抱對嬰兒來說是愉悅的事情,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被抱著,抱也不一定就能養成習慣。
經常哭或者不愛哭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天生愛哭,他們通常在任何時候都希望被抱著,一放下就立刻開始哭,而後再抱起來要哄一哄,到處走一走,才會停止哭泣,此時,一放下又開始哭。對於這類天生愛哭的孩子,如果放任他哭鬧不管,會引起疝氣。
不愛哭的孩子,怎麼抱也不會養成抱的毛病;而愛哭的孩子不得不抱,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抱的習慣不是隨便養成的。
抱嬰兒也是一種對嬰兒的鍛煉2個月以後的嬰兒開始需要培養運動能力,此時需要每天抱嬰兒2小時左右,讓嬰兒因為想要看到東西,支起腦袋和脖子,鍛煉頸部肌肉,同時會鍛煉到背部、胸部、腹部的肌肉。
如果此時不抱嬰兒,會使得嬰兒抬頭、坐立的時間都晚於其他嬰兒。
專家們的建議婦幼保健專家:
老人勸你要少抱孩子,怕孩子被慣壞。那是因為以前孩子多,家長忙,無暇顧及,所以孩子要求抱的要求就成了負擔。現在的孩子一個孩子對著6個成年家長,所以抱抱吧,沒壞處。
育兒專家:
沒有被愛寵壞的孩子,只有因為家長總用禮物來代替當下的相處而寵壞的孩子。
抱孩子是父母和孩子愛的表達和交流,如果這一塊缺失,孩子總會在長大後的某個時刻要你再給他補回來。
就像以上說的,孩子要求抱是他有真實的需求。對於孩子的需求,越小的孩子(1歲以內)越要及時滿足。世界上最殘忍的人的評選中名列第一的不是希特勒,而是倡導定時餵養嬰兒的護士。
孩子在3歲以內是在確認世界是否安全,在確認自己是否足夠好,在確認這個世界我能夠探索多廣的時間,抱也是一種確認,你可以不滿足他,只要你接受他在上面這三個方案有缺憾。
文章來源:微信號(八卦心理研究所)
推薦閱讀:
※怎樣教育1歲的小孩子不要咬媽媽臉?
※如何幫助早戀的孩子平衡好學習和感情?
※「擇校」有利於孩子成長嗎?
※如果想成為一名兒童教育心理學專家,要如何開始呢?
※為什麼現代家長會有普遍的教育焦慮,應如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