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產品經理經常被認為等同於用戶體驗專家?

提及產品經理時,幾個關聯最為緊密的關鍵詞:用戶體驗,產品設計————看看知乎話題的關注人數就知道了

提及產品經理的代表人物,如做微信的張小龍 ————已然成神

提及產品經理相關的話題,如俞軍的PM12條: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71428 ————百提不厭

但產品經理其實是一個很多面的職位,同時在這個職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商業產品、廣告產品相關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產品設計甚至用戶體驗都不是前幾位的(客戶、商業模式、定位、競爭對手、資源)。說白了除了做極致用戶體驗的一撥人,還有一大撥人做著更多的事兒。為什麼這麼多人有標題里的看法。

另外僅從字眼理解,產品經理的只能也絕非限於UX,除了做面向海量用戶的休閑娛樂產品,用戶體驗的地位才會大幅上升


誤區,絕對的誤區

我認為產品經理真正重要的是目標客戶、競爭對手、產品定位、商業模式上的分析與決策,所以這段時間看到有商業產品經理的提法倍感欣慰。

我想說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做正確的決定,做一個正確的決定遠比在一個錯誤的決定上努力堅持要重要得多得多。

以下是《定位》給我的啟發: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你要讓你的產品在目標用戶的頭腦里佔據一個有價值的位置,並讓這個位置保持下去。

需求分析的關鍵是:你要在目標客戶的頭腦里尋找一個空位,然後考慮怎麼填補這個空位。

競品分析的關鍵是:你要在競爭對手的業務結構上尋找出其薄弱環節,以此作為突破口。

至於用戶體驗,我認為關鍵取決於你的目標客戶在意的是什麼,能夠解決目標用戶問題的體驗才是好的體驗。

至於產品設計,我覺得往大了說是整個產品的設計,包括做決策;往小了說,每一個功能、每一處界面、都是設計,可以很具體。

然而很多公司的產品經理掛著這個title,乾的卻完全不是上面說得事。


產品體驗只是產品中的一個部分,並不是最重要的。正如產品經理只是產品協作中的一個環節,不比其它職位更高、也不比其它職位更低。

最近幾年「產品體驗」、「產品經理」這兩個詞被說得太濫了,於是誰都覺得它們最重要、誰都覺得自己可以做產品經理,並對用戶體驗發表看法。

狗屁。

還有一個認知誤區是:「用戶需求是第一位的。」

這個也是錯的。不是說用戶需求不重要,產品成功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有需求。

但用戶需求不能孤立地看,用戶需求的重要是相對的。比如對電商用戶來說,需求是1塊錢買10000塊錢的東西。這種需求誰去滿足誰就是個死嘛,記得8848吧。再比如用戶是單身,想找女朋友,你一個做新聞網站的難道要去做交友服務?

實際上是這樣的:在恰當的時間點、衡量外部環境、用戶階段、自身的技術運營能力、以及綜合成本,來選擇性地找到能夠被滿足的用戶需求。

最終你會發現,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核心價值是決策力,即在無數取捨路徑中衡量外部和內部,最終選擇最優解的能力;這個職業的價值導向不是做出完美的產品,而是用產品的手段追求最佳投入產出比。另外一個職業能力是協調各方的能力。

判斷+協調=PM


受邀。

嗯,我就喜歡吐槽產品經理=用戶體驗這樣的題。

一言以蔽之,互聯網的泡沫不僅僅在互聯網裡泛濫,而這個泡沫的化身正是一個標著經理看似管理實則執行的崗位——產品經理。

由於媒體不停的放大,得出,好的產品背後必然有一個牛逼的產品經理這樣的虛偽命題,而很多讀者就誤以為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互聯網特有的——雖然這完全是一個從傳統行業繼承來的title。同時以為,產品經理還擔負著諸如「改變世界」這樣的宏大使命。他們完全不知道產品經理的多樣性,也完全不care,自己high著自己的。

完畢。


我的觀點是這是誤區,但是比較明顯的現象。

我認為的原因是因為體驗本就是需求的一個方面。

用著方便是體驗,顯然也是需求。是不是強需求另說。

而產品經理的需求分析能力也常常具有找到體驗痛點的水平,所以一般產品經理在體驗上也能說出一二三,而且還能清楚如何在體驗和商業上平衡,自然更容易被當體驗專家使用。

而產品經理有時候也藉助體驗分析來磨練需求分析能力,一拍即合罷了。


說那麼多,一切皆因裝逼而起


好的產品經理應該是把用戶需求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應該有專職的體驗師來把關。產品經理被視為需求分析專家似乎更好。


推薦閱讀:

北京做產品,PRD (產品需求文檔) 和 UE (用戶體驗),一定得很熟練,才能做產品經理嗎?
用戶交互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專業技能?
Win版Chrome多標籤打開時,怎樣讓它退出前提醒確認以防意外關閉?
分屏操作對於 iPad 是否必要?
為什麼大部分國外網站內鏈接不用target=「_blank」新窗口打開?

TAG:用戶體驗 | 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