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文學作品在世界影響真如此大嗎?還是中國的宣傳導致的?


謝邀。

馬爾克斯和毛姆都有類似論調,說《戰爭與和平》是史上最好的單篇小說。實際上,托爾斯泰被許多小說家認為是神一般的存在。

川端康成得諾獎那年,諾獎委員會特意拿他和屠格涅夫作比較。

博爾赫斯極其欽服巴別爾。實際上,許多名家認為巴別爾有海明威級別的短篇敘述能力。

納博科夫都是俄羅斯逃出來的,在歐美獨自開一方天地而成大師,尤其是前者闖蕩歐洲美國,全憑個人能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此之牛,以至於紀德、庫切都為之五體投地。庫切特意寫了《彼得堡的大師》這樣的獻禮式作品來對他致敬。考夫曼甚至認為《地下室手記》創造了存在主義。

毛姆和TS艾略特都咬定契訶夫是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實際也是如此。《櫻桃園》首演後幾十年,羅曼羅蘭們依然認定這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戲劇。

最後,以上提到的所有名字,全都沒經過中國式洗腦教育和宣傳。他們品位全都是瞎的?

其他布爾加科夫、果戈理、普希金這樣的大神級人物,不一一列舉了。

別因為某些機構的愚蠢宣傳,就對一切美好事物都抱以懷疑和否定態度。顛倒黑白的胡扯可以迷惑一時,但黃的是金,白的是銀,藍天黑土,有許多事刻之竹帛,是沒法虛構的。


真是寫的好!你可以讀讀美國文學再看看俄國文學,實在是差距很遠。

我覺得好的文學必然要有歷經艱險的體驗和精神洗鍊。美國人沒什麼艱難時世,真心寫不出格調高遠、文字洗鍊的文學或者詩歌。你就是去英美的文學系也沒人不喜歡俄羅斯的群星璀璨,格調之高,文風之深沉,是俄羅斯獨有的明亮憂傷。

我必須得說,俄羅斯廣闊的凍土,貧乏的農業物產,數個世紀的犧牲與磨難,錘鍊出的都是文學精華中的精華。


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這些名字足夠說明問題了。


正是因為中國的宣傳,有逆反心理,我在中學時從來沒有摸過蘇俄的小說,但是大學後看了托爾斯泰、契訶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後,便有了黃山歸來不看岳之感,西歐的小說就再也不入眼了,除非是為了提高外語,看原文,不然是懶得翻的。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觸太多白銀時代和蘇聯的作品,就黃金時代的成果,以我有限的閱讀來看,只有《紅樓夢》可以媲美。

之前也常疑惑自己的偏好,但是記得好多年前報紙報道英美的作家選出了最喜歡的文學作品,請注意,是最喜歡,而不是最好或最偉大,這樣大家可以比較隨性地回答,不用經過太多理性的思考,最後的榜單中第一的是《安娜?卡列寧娜》,第三是《戰爭與和平》,第四是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儘管是英語寫的),第九是契訶夫的短篇。其他進入前十的有第二名的《包法利夫人》,還有《哈姆雷特》、《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契》。這樣看來就放心了,這並不僅僅是我或者中國人的偏好。

去年5月19日下午,開車誤入一條小路,路旁楊樹深碧,楊花像暴風雪一樣在綠色的陽光中飛舞,我一邊感嘆這種宋詞般的意境,一邊又擔心別堵住了發動機的進氣口,突然廣播里直播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喊出了第一聲如波浪般的「烏拉」,一下把心給堵了一下,然後就不知怎麼回事,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 ...其實作為一個中國人,恨死了北極熊曾經吞掉的我們的土地,但是為什麼對這聲「烏拉」有如此的同情和感動,也許就是拜俄羅斯小說所賜吧。

《戰爭與和平》有一幕讓人印象極深,波羅底諾大會戰之前,士兵們迎接斯摩棱斯克聖母,看到聖像來了,士兵們丟下手中的活計和工具,狂熱地追逐著聖像,脫帽,跪拜,叩頭,陽光熾烈,塵土飛揚,黑臉的斯摩棱斯克聖母金光熠熠。現在俄羅斯各地的聖母也許沒有那種號召力了,但是從士兵的「烏拉」中,你還能聽出人們心中的聖像,聽出那從歷史的塵埃中匍匐過來的心酸。

作為一個中國人,匍匐在歷史中的心酸應該是很能引起心靈共振的。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一個就可以了,人竟然有倆

戰爭與和平,復活,有一篇就可以了,竟然是同一個作者寫的!

卡拉馬佐夫兄弟,罪與罰,也竟然是一個人寫的…

這些,都出自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不可怕嗎!

此外還有普希金,萊蒙托夫,契訶夫,屠格涅夫……


湊個熱鬧侃幾句。

二十年前當我修外國文學這門課時,教材上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價遠不如托爾斯泰多,也不如後者高。據說在蘇聯時期的俄國,情況同樣如此。從政治立場上來看,陀比托更保守。但現在來看,人們對陀氏的評價超越了托翁。

在一向以自己的文學而驕傲的法國,1886年,外交官、俄國小說的著名譯者沃居埃子爵在《俄羅斯小說》中高度評價了俄國文學的成就,他的研究是「當年的文壇盛事」,是「我們時代的精神和道德史上的重要日子」(布爾熱)。1884-1888年,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部分著作都已翻譯過來(1888年,譯著竟達25部)。這一潮流的原因很多,新的一代在俄國文學中主要發現了「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永無窮盡的陰暗……一種對無可企及之物……的拷問,虛無之中對宿命的一聲遙遠的嘆息」(沃居埃)。

也同樣是在那個時候,尼采說他在《地下室手記》中發現了靈感與共鳴。

@董金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俄國文學是在與西方的互動與反思中孕育發展出來的,它既有俄羅斯民族的色彩,也有普世意義。我不太喜歡用逼格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作家對一些宏大深邃問題的思索。無論是列文的探索,還是陀氏對唯物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質疑,都是基於兩位作家對俄羅斯民族性和人的困境的認真和痛苦的思考,他們提供了不同於西方人的視角和思路。比如,人們雖然認為陀氏跟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等存在主義者有因緣關係,但他跟西方的這些人又有區別,陀氏相信道德生活須立足於絕對價值和集體主義,他通過自己的小說論證了一種不同於尼採的人生哲學。

不過也可能因為如此,俄羅斯小說,特別是19世紀的小說,有些說教味道並略顯冗贅。反過來說,俄羅斯文學承載著太多的東西而顯得很沉重。在一個專制傳統根深蒂固的國家,作家們有時需要把全部的思考和困苦塞進文學中。


粗暴點說,俄羅斯文學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流的文學,第一流的心靈,相比之下,德法可位居第二,英美位居第三。。不過也要嚴肅地承認,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聲譽和宣傳有關。在外國文學的傳播受阻時,俄羅斯文學境況相對好,雖然境況好的俄羅斯文學不是俄羅斯文學的全部。


看到此間諸多幼稚可笑的回答,彷彿俄國文學之廣大影響力是由於其深刻啊,博大啦。說來說去就那幾句不知所云的廉價讚美。沒有受虐傾向和對專制,暴力,宗教崇拜的人,無法真正理解俄國人的作品。來回來去洛麗塔癌症樓的人,最不理解真正的俄國文學。這些人絕對不會哭著讀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不會像一個不識字但是虔誠的農夫那樣聽托爾斯泰講道。他們說俄國文學好只是因為,法國人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好,英國人稱讚過某個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壞是因為美國人說它不好,一群學舌的中國鸚鵡。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拿著鞭子和聖經來到他們面前,口吐白沫的講道,他們都會撒丫子來個中國最擅長的,跑了。那個被西方碰到天上的塔科夫斯基是很不俄國的,愛森斯坦才是俄國的,不是因為他技術層面的天才,而是他的專橫暴力,先知一樣的不容置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新時代的聖徒傳,比白俄西化的作品更有俄國味道。


這麼說吧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是人類藝術的黃金時代 需要古希臘中國的唐詩宋詞才能相提並論

我們這個世紀的馬爾克斯們只能勉強仰望這樣的巨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使用蘿莉這個詞就是俄文學影響的一個例子。


我覺得俄國的文學好不好,你只有自己真的去讀了才知道,沒必要恨烏及烏。

就我的閱讀經驗看來,俄國的的文學星空是十分燦爛的,那麼多大師級的人物交相輝映。我大學時有段時間很迷屠格涅夫,看《阿霞》的時候我甚至想過以後一定要找個阿霞這樣的姑娘做妻子,還有《父與子》、《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獵人筆記》,每部小說都感慨良久回味無窮。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卡拉馬作父兄弟》亦為大師之作,阿爾斯泰我沒有讀完不好評論。

另外我覺得中文世界的人在讀俄國文學的時候是很容易找到相通性的,俄國和中國兩個古老的民族有許多相通的地方,與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比較相近,我讀起來覺得很有共鳴,這也許是許多中國的譯者讀者喜歡俄國文學的原因之一。


俄國,包括蘇聯時期的藝術,在世界上都有相當的地位,文學,繪畫,音樂都是如此。實際上蘇聯時期的很多優秀作品由於其主題中國是不可能會宣傳的,中國官方以前宣傳的多半是作協某幫廢物的垃圾。另外上面有一位說《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主旋律作品值得懷疑的,實際上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初寫作《鋼鐵》的時候描寫的是烏克蘭人民的戰鬥,裡面甚至涉及到了烏克蘭人對紅軍的反抗,後來改成現在這樣子是因為當時的作協主席法捷耶夫力勸作者,可以說這是部被活活扭曲成主旋律的作品,另外說《靜靜的頓和》是蘇聯時期唯一拿得出手的文學的也過於偏頗,僅看特瓦爾多夫斯基執掌《新世界》時期,就發掘了一大批優秀作品(特瓦爾多夫斯基本人的詩作如《山外青山天外天》也很優秀),真正拿不出手的是《十月》的那幫


西方,這裡指西歐和美國,把俄羅斯文化當成東方的異類,但是卻把普希金,果戈里,妥斯托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當成白人文化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俄國近現代文學,毫無疑問是世界前3的水準。

這點不用CCP媒體吹捧都可以被世人所認同。


我不是專業人士,不過據我看過的不同國家的小說來看,俄國的小說至少看上去確實有哲學的高度。

不過我不確定這只是一種和電影那樣的基本的套路與否。但無論怎麼說我非常喜歡俄國作家的小說,非常棒。


1

美國書評人佩德·贊恩06年採訪了全球125位作家,請他們開列最喜歡的十部小說,綜合所有作家的榜單,得出「史上最偉大的十部小說」書單,這十部小說是:

安娜·卡列尼娜

包法利夫人

戰爭與和平

了不起的蓋茨比

洛麗塔

米德爾馬契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姆雷特

契訶夫小說集

白鯨

算上納博科夫,有四個是俄羅斯人寫的。


第一次自己主動得去找來俄羅斯的書看。讚美無需多言。

放上幾節,自己體會吧。


你想要的所有文學,都能在俄羅斯的莽原上找到~ 這是一個文學的寶庫


俄羅斯的文學是何等的輝煌,在追憶似水年華之前戰爭與和平是我最喜歡的外國小說.....

就算鋼鐵怎樣煉成的,論文學水平也不低


俄國文學的黃金時期和白銀時期湧現出的作家和作品真讓人感覺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本《癌症樓》,在我20多年的閱讀過的小說中,絕對排在前列。


其實在艱苦時期的話,人會更多的去思考,同樣,中國的部分優秀文學作品,也是在作者失意的時候寫出來的,本身來說,俄國的作品有自己的文學價值,畢竟是一個有歷史的國家,加上之前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大量引進和推廣俄國文學是必然的,就好像今天對於美國的美化意義,都是出於某種目的的,然後讓人在心中產生XX就是好的印象


推薦閱讀:

你所認為的俄羅斯文化精粹是什麼?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的主流文化是什麼?
有哪些不太出名的俄羅斯作家?
沙俄為什麼這麼多公爵?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俄羅斯 | 俄國文學 | 俄羅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