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和非獨立音樂有什麼區別?
獨立音樂不是一種曲風,而是說其製作的方式。最開始,如果音樂的製作是完全脫離商業音樂大廠及其附屬,多數自製,自行發行發售,那這樣的音樂就是獨立音樂。
我覺得現在還要加上,不利用主流傳媒和平台作宣傳。這樣才是獨立音樂。
雖然現在國外的商業廠牌在招安,越來越多的樂隊越來越大牌,那就代表他們從獨立音樂走入了商業主流範疇,可能他們的音樂因此變得更好,但他們不再是獨立音樂了。
是不是獨立音樂就和人的國籍問題一樣曖昧。你說究竟作英國人好,還是美國人好?英國出生長大的人後來入籍了美國,那他到底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英國人口音完全變作美式,他還是英國人嗎?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要弄清楚,英國人就是英國人,美國人就是美國人。沒有誰更高人一等,但我們多數時候需要分辨清楚。《Hit輕音樂》曾經做過一期獨立音樂專題,但那期雜誌早被我賣給了收廢紙的……
獨立音樂不是風格。字面意思指脫離四大主流廠牌,製作、發行的音樂。如果以該含義,七十年代紐約地下朋克便是獨立音樂了。但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立」概念起源於八十年代,發展於九十年代,成型於新世紀。
九十年代獨立音樂逐漸脫離字面意義。典型例子是Nirvana的成功。Nirvana出道於獨立廠牌Sub Pop。1991年簽約DGC Records,DGC從屬於主流廠牌。Kurt Cobain決定離開Sub Pop是個大事件,當時有很多主流廠牌追逐樂隊。從Nevermind開始,Nirvana成為主流廠牌樂隊;而且Nevermind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那麼Nirvana是主流流行樂隊?別說樂隊粉絲,我也不能同意,畢竟Kurt Cobain是永遠的叛逆圖騰嘛。
既然不看風格、不看廠牌、不看商業成績,那麼決定「獨立音樂」的是什麼?是「氣質」——我知道這樣說有點奇怪,但如果你是獨立樂迷,應該能理解。這一氣質的起源來自好幾個方面,一是八十年代alternative rock的興起,美國代表是R.E.M,腐國代表是The Smiths。alternative rock包含indie但兩者不劃等號,alternative rock 偏向風格指涉,九十年代後有一大堆貼alternative rock標籤的流行搖滾樂隊。你可以說OneRepublic是alternative rock但不能說它是indie rock。另一個起源是八十年代大學校園電台在播放曲目時有意避開商業熱門樂隊,而選擇更小眾的獨立廠牌樂隊,R.E.M便是典型的受校園電台青睞的早期alternative rock樂隊。校園電台的偏好形成了College rock風格——此前我對college rock理解有誤,我的錯。那幫校園電台主播從某種程度上完善了獨立音樂小眾氣質,即使後來他們選擇的樂隊獲得商業成功。
進入新世紀後媒體的態度也很重要,NME和P4K的審美傾向代表了indie music,相對而言,《滾石》更傾向主流。尤其是成立於九十年代中期的Pitchfork,雖然很多人看不慣「逼叉的傲嬌」,但在獨立音樂概念模糊化的新世紀,它成功幫助聽眾界定「誰是我們的人」。
九十年代後獨立音樂的概念逐漸模糊化。主流廠牌或收購獨立廠牌,或自創子廠牌,或直接簽下樂隊:Radiohead(曾經)和冷耍是EMI,Mumford Sons和The 1975是環球,The Strokes所在RCA Records隸屬索尼唱片,莉婭喵剛簽入華納唱片……對「獨立音樂」的判斷,有點像……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徒用個人意願解讀《聖經》,「我說你是,你就是咯」。比如你問我最近大紅的21 Pilots是不是獨立搖滾,我肯定回答「不是」;那麼近年爭議很大的The 1975呢?我倒可以接受它是獨立搖滾樂隊。James Blake和The Weeknd都是從地下進入主流廠牌,James Blake還是「我們的人」,The Weeknd則不是。另一個例子,阿獃雖然還是字面意義上的獨立音樂人,但氣質上與獨立音樂漸行漸遠。有評論認為她應該與貝閣唱片分手,簽入主流大廠比如哥倫比亞唱片。
對於非獨立樂迷,區分獨立、主流音樂意義不大;對於獨立樂迷,這相當於某種…文化認同。就像你說自己是金屬迷或者黑炮迷——等等,黑炮包含在「獨立音樂」範疇里嗎?從風格上不是,但氣質上非常接近。你要說是那就是吧。「獨立」還是「非獨立」,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答案。
- 「獨立」作為流派來區別於非獨立,這種分類通常解決了資深樂迷們「xxx 是不是我們的人」的問題,當一個 Artist(或作品)被(或許是有影響力的媒體、也可能是一段時間積累的輿論認可)打上 Indie 標籤的時候,通常就意味著該 Artist(或作品)得到了資深樂迷的認可。這個時候「獨立」意味著:氣質脫俗、作品中至少有某個點挺值得把玩、有那麼點實驗精神等等;
- 在製作流程中是否有足夠的話語權。很多非獨立(主流) Artists 在作品的製作環節中是不具備話語權的,這種非獨立的話語權是歸唱片公司的 Boss、Manager、Producer、AR、Artist、甚至 Media 共同擁有的,並且共同指向最終的商業目標。而獨立 Artist 可以自己定義作品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在實現商業價值與藝術本身價值自行權衡,而不管這個權衡的結果是一件近乎純粹的藝術作品還是一次徹底的商業嘗試,都是很「獨立」的;(插一句,我不贊同來自各 Wiki 的「獨立音樂的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家獨力完成的」這個觀點,太絕對了,獨立音樂人只要能把控作品的最終樣子,當然可以將錄音、出版都交給信任的合作夥伴,這怎麼就不獨立了?)
- 市場規模、商業化程度。非獨立(主流)音樂的最終目標是要將作品的價值變現,自然地,團隊會這個目標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會相應地收穫更多。但這是結果,不是目的,比如那個 GNR、Nirvana、早時的 Oasis,都是獨立 Artist 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案例,但並不是背負著商業使命去做音樂。總的來說,獨立音樂人(或作品)大都沒有特彆強的商業目的,因此市場規模跟主流音樂市場沒法比,商業化程度自然也較低。「作品表達的內容差異」、「作品承載的可能性」這些問題說到底都是源於有無明確的商業目標、作品需要優先傳達什麼;
- 最後加一個,它們的聽眾群體的區別。獨立與否,或許可以看看聽眾是否具備獨立自主的審美體系及意願。非獨立(主流)音樂幾乎完全依靠「投食」的方式解決聽什麼的問題,即:1. 宣發渠道想給主流聽眾聽什麼,主流聽眾才有可能聽到什麼;2. 宣發渠道要決定主流聽眾的審美是怎樣的,主流聽眾的審美通常就會變成那樣的。主流聽眾對欣賞音樂這件事沒有那麼深度、強烈的意願,屬於「冰箱里有什麼我就吃什麼」類型;而獨立音樂是通過「覓食」的方式解決聽什麼的問題,真正的獨立樂迷了解自己的品味,並願意完善自己的審美體系,對於「聽什麼」有著自己的原因,儘管很多時候是些「無法言說之感」,但他們同時致力於準確地去描述那些「無法言說之感」,對於「不聽什麼」通常也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及原因。對獨立樂迷來說,聽什麼、是什麼、為什麼都是重要的。或許因為有這類樂迷,我們才討論「獨立音樂和非獨立音樂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問題,否則我們現在很可能是在討論「有哪些好聽的快(慢)歌?」。
幾年前參加一個大部分是國外獨立廠牌和關聯機構的論壇,當時參加的Nettwerk負責人說的一個獨立音樂定義得到了大多數人得認同,看起來應該是國外相對公認的界定:不以市場需求而創作的音樂都是獨立音樂。這和之後是否被商用是兩個環節。獨立音樂並不是一個風格類別,不過來源的確是和80年代獨立搖滾『indie rock』的興盛有關。上邊定義和商用創作的對立也和這個源頭有關,因為獨立搖滾在初期是作為偏向地下的一種新興類型被尋求創新的音樂人自發放大。不過具體到現在獨立音樂在國內(其實國外也一樣)的表現,上邊定義已經不太合適。個體和小眾已經越來越表現出逆推主流的能力,而且不乏典型案例。所以,姑且把獨立音樂作為一個未市場化音樂作品和音樂人的描述好了,不用糾結。因為的確沒有明確邊界。
在電音上體現為是否被商業化污染。EDM就是個典型例子。
這事兒問金雞
自己也對這些概念理解不清,一併查了,供參考
有關「獨立音樂」幾個概念
- 獨立音樂人
獨立音樂人指沒有和任何唱片公司簽約的音樂人,自己錄歌,自己宣傳。獨立音樂人所創作的音樂大都比較標新立異,相當於音樂界的非主流。1
- 獨立音樂
獨立音樂的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家獨力完成。2
獨立音樂是一個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人,以獨特的思想和獨特的表述方式,通過這些東西,能夠呈現出來。不管你有多麼困難,都要去做這件事情。3
因為他思想很成熟,在他話語間經常出現意料之外而令人信服的觀點。
但是並不是所有indie都小眾.4
對indie的闡述5
- indie是種發行模式–產業定義
- 是種genre;
- 是種氣質(indie as an ethos)
- 是pathetic
- 是種審美評判模式(indie as a mod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 小眾音樂
小眾音樂,就是聽眾相對比較少的音樂,但並不是指那些少有人喜歡的音樂。那些少有人發現的好音樂,通常由朋友們聚在一起分享或製作而完成。可以理解小眾音樂就是暫時被埋沒了的大眾音樂。6
- 非主流音樂
那主流與非主流的正確定義只是在於用什麼樣的態度與精神去對待音樂,而不是多人支持的就是主流,沒人欣賞的就是非主流。7
- 地下音樂
地下音樂是一種特立獨行,一種自我表達的音樂方式。作為一種尚未被主流文化所容納、認同的特殊文化形態,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地下音樂的出現是由於人的世界觀是有多方面的,所以表達的方式也有多方面。8
地下音樂大都反對商業化包裝、強調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樂語言的原創和個性化。9
----
- 個人總結
- 「大眾音樂」與「小眾音樂」僅與聽眾數量有關,與好不好聽無關。
- 「獨立音樂」側重於音樂的思想獨特性。
- 「獨立音樂人」未簽約唱片公司,自己製作發行。
- 「非主流音樂」、「地下音樂」尚未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文化形態的音樂表達方式,側重思想、原創、個性。
- 引用百度百科,「獨立音樂人」詞條獨立音樂人_百度百科 ?
- 知乎獨立音樂詞條描述獨立音樂 - 話題精華 ?
- 來自音樂人攻略「什麼是獨立音樂?(上)
」http://musicianguide.cn/what-is-an-independent-music-i?utm_source=diandianutm_medium=mgarticleutm_campaign=socialmedia ? - 「indie的概念」By 瞿婧宇http://musicianguide.cn/indie-concept ?
- 「indie的概念」By 瞿婧宇http://musicianguide.cn/indie-concept ?
- 百度詞條「小眾音樂」小眾音樂_百度百科 ?
- 百度詞條「非主流音樂」非主流音樂_百度百科 ?
- 百度詞條「地下音樂」[http://baike.baidu.com/view/911015.htm] ?
- 百度詞條「地下音樂」
[http://baike.baidu.com/view/911015.htm] ?
有時獨立音樂代表粗製濫造,有適合的團隊,乾的東西正常會比自己悶頭做的更精緻。閑的朋友來我的豆瓣聽聽我的歌,螞蟻先生的小站
(豆瓣音樂人)
就是看是否有意迎合市場或者聽眾的口味,包括詞曲,編曲,助陣嘉賓等各個方面
小眾的即是獨立,大眾的即是非獨立。愚以為如此。
沒太多人搭理的音樂人叫獨立音樂人,他們的作品叫獨立音樂。搭理他們的人多了,他們就不獨立了。有的人想假裝自己很孤獨很寂寞很蒼涼悲遠,就對外宣稱自己獨立。
跟音樂風格沒有關係。獨立音樂就是音樂人是獨立自己製作的、自己創作自己演唱、沒有唱片公司或者公司很小、一般屬於小眾、歌詞旋律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非獨立音樂則是由大的唱片公司負責包裝宣傳的音樂、偏流行、口水歌。
我覺得根據樂隊自己喜好進行創作,不盲目追逐當前流行風格的樂隊都算。
獨立音樂不是小清新,獨立音樂代表了音樂的無數可能性,很多喜歡用虛幻的詞來描述獨立音樂: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對主流審美的反抗等等,很多聽獨立音樂的矯情逼都這麼說。如果這麼說的話,神曲也挺反對主流審美的,也挺獨立音樂的。 光靠有思想,有態度,是玩兒不好獨立音樂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天才般的想法,這個挺扯淡,重要的是能把不那麼天才的想法弄出實踐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天才。其實獨立音樂是一種方法,擺脫搖滾,流行等等音樂類型固定的套路,得心應手的玩兒出一些風格不明但很有新鮮感而且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獨立音樂,獨立,不是地下,不是反抗什麼有的沒的東西,不是主流音樂的反義詞,而是對於主流音樂的擴展。獨立也沒有那麼低廉,隨便什麼就能自稱獨立,也不是什麼標榜與眾不同的符號。
我覺得獨立音樂可以與流行音樂,古典音樂區分開來。古典音樂自不必說。流行音樂包含了很多商業的元素,除了歌曲本身,還要考慮很多商業的因素。而獨立音樂大多數都是由音樂人自己創作,唱的說的都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現在隨著獨立音樂受眾越來越多,加上發展所需,獨立音樂也開始有融入了一些商業因素,比如商業化比較高的音樂節,比如上電視節目。畢竟再好的音樂也需要生存。
沒招安就是獨立,招安了就不是獨立,而只能說是獨立風格。
歌詞的個人主義色彩比較強烈,不具有大眾化朗朗上口的旋律,調子偏怪,然後創作者的私生活比較亂。。。大概就是這樣吧
從聽感上來說流行音樂的錄製混音更扁平,同一首歌可流行的製作也可以獨立的製作
說一個簡單粗暴的判定方法。凡是出現在ama(全美音樂獎),vma(音樂錄影帶大獎),ema(歐洲音樂大獎),billboard音樂大獎,People"s Choice Award,Teen Choice Awards里的音樂人(不論是提名,表演還是獲獎)就是非獨立音樂。
簡單點來說:
獨立音樂的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家獨力完成的
獨立音樂和非獨立音樂,大多是製作形式上的差別,並不是音樂本身有區別。而且也不能說是多少人喜歡,或者關乎商業元素之類的事。相對來說,獨立音樂有小眾傾向,製作形式不一樣了,宣傳上就可能有認知上的差別。
從音樂類型上劃分有一種indiepop的分類,算風格。
現在普遍意義上的獨立音樂是根據商業化程度進行模糊分類的。推薦閱讀:
※為何一些樂隊的成員會同意用主唱名字當樂隊名字?
※有哪些中國的演員和歌手在亞洲其他地區(如日韓)很紅?
※如何將CD上的音樂高質量地轉移到電腦上?
※電音廠牌如何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