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宇為什麼申請了MIT又拒絕了Offer呢?
如果他決心出家,為何當初還要申請呢?
很明顯,MIT是保底校,龍泉寺才是Dream school
大一與室友閑聊知道此人,室友是其高中同班。早知其必然與常人選擇不同,只是沒想到這麼不同。
未經驗證間接了解到,其性格和思想體系都有一些變化,最早偏向道教,後來就逐漸變成佛家。原因不知道,感覺跟學術沒什麼關係。想做數學又要念佛,在MIT基礎數學大概也能兼得吧。除非是不可抗力的阻擋。
旁人自然是以理解至上,從不指望干涉他人的人生選擇。但從入世的角度憑心而論,有些小可惜。
-------------------後補------------------------------------
看到有人提到可能是其有著」作為天才的孤獨感「,並不以為然。如果深諳佛家道家的智慧,該強烈的理解世俗與佛道的分際。花開見佛,心即靈山。在世俗內走遍千山萬水,擺脫了修行的皮囊,不再受痴嗔貪之苦的,才是真修成了。非得找個世俗的角落,靠外界的靜讓內心悲苦不擾的,可能還是低了境界。
這樣的世界,哪個內心純凈執著有底線的人不」孤獨「?
有些人孤獨尋找信仰出了家,可以理解;有些人孤獨又耐得住世俗的寂寞,去做做苦逼的基礎研究,可能對世界反而更有益。
但是天才這詞已經被濫用了,我心中符合擁有著」作為天才的孤獨感「的是佩雷爾曼。不過貌似他也不再」啃媽「,正兒八經找了個IT工作了。根據可以找到的資料(包括他自己發布的日誌),去美國讀名校是他父母強加的意願,他本人並沒多大興趣。
說點題外話,他從小思想的重心就和我們不一樣。小學時候,老師宣布春遊的消息,所有人都拍桌慶祝,教室里一片沸騰。他會這時舉手,說,那個地方我去過了,能不能把時間省下來我自己在家搞搞數學?小學時候的他,已經表現出不怎麼合群,並非他恃才,相反,他很努力融入到周圍的圈子,但是大家就是很難從心裡和他親近。
初中時候,碰到老同學,他還是會說上兩句,雖然泛泛。高中,已經不容易接近,老同學與他打招呼,他有時候毫無反應。
利益關聯:柳的小學同學,畢業後未再有聯繫。
只有考不上龍泉寺的學渣才會去MIT。。。
1. 柳是真信仰佛教,入門覺悟也算周正:解除自己的痛苦——身體、思想,也為幫助他人。這點了不起。
2. 他的一部分說法不能贊同,只是昧於流俗,並未有透徹見地。他信教的夙因,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消除,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疏導而已。生命總要生髮,頑石壓頂不能挺拔,則必旁逸斜出。
3. 高智商不等於覺悟也高,不等於選擇就高明,拿他的數學成績來印證選擇佛教的高明,於理不通,是某些人傍柱貼金的舉動。4. 佛教的包容性,決定了其發展潛力,但淤塞日久,若要大興,尚需著力疏浚。希望龍泉大學能為正本清源作出貢獻。大學同班同學。
柳先生申請是他父母強迫的。
我跟他高中校友,他很有名d?q
推薦閱讀:
※有個高智商的孩子是什麼的體驗?
※努力是否也是一種天賦/天才?
※為什麼跨學科的全才人物越來越少?
※有哪些優秀的天才人物傳記劇情片?
※和天才生活在一起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