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和膽大是天生的嗎?


以下這段,摘自:情感教育,育兒的基石 (豆瓣)

2.差別在於杏仁核神經組織

卡根認為,膽小的加塞與膽大的拉爾夫之間差別根源在於杏仁核神經組織興奮性。在他看來,像加塞這類膽怯的孩子一生下來,其神經化學物質就使神經中樞易於興奮,這樣,他們對陌生事物退避三舍,對不肯定事物敬而遠之,更易於出現焦慮。而像拉爾夫這類孩子,其神經系統對杏仁核興奮的閾值較高,使他們相對不易產生害怕情緒,性格自然比較外向,渴望探索新地方,願意與陌生人接觸。

嬰兒時,孩子是否暴躁難纏,在遇到不熟悉的人或事時是否表現出煩躁不安,這些都是孩子性格天性的早期跡象。在剛出生時,至少有約五分之一的孩子是屬於膽怯型氣質的,約五分之二的孩子則屬大膽型氣質。

卡根的論據也來自於對貓的精細觀察,即約有七分之一的家貓就像膽小的孩子一樣,對陌生事物避而遠之。它們不敢探索新領地,只敢抓那些個頭最小的老鼠,面對稍大的老鼠就畏縮不前。而那些膽大的貓則敢於對大老鼠窮追猛咬。對於貓的大腦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膽小貓的神經非常容易受到刺激,特別是當它們聽到其它貓的威脅性叫聲時,神經立刻就進入高度興奮狀態。

貓的膽怯生性在其出生後約一個月時間裡便已形成,此時杏仁核正好發育成熟到能控制大腦中樞作出接近還是退避開的反應。生長一個月類似於人類嬰兒生長8個月。卡根指出,嬰兒正好是在八九個月大時開始害怕陌生人。這時,如果媽媽離開房間,陌生人出現,嬰兒就會啼哭。由此,卡根推測,膽怯孩子可能一生下來,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就較高,從而激活杏仁核反應。

另一項實驗是挑選一些在童年時就表現得極為膽怯的男女青年作對象,觀察這些青年反應。實驗發現,這些人遇到壓力時(如聞到某種刺鼻的氣味)心跳過快持續的時間比性格外向的同齡人要長。這表明,壓力促使他們分泌出去甲腎上腺素,使杏仁核保持興奮,並通過神經中樞刺激交感系統。卡根發現,膽怯孩子的交感神經系統反應較為敏感,即便在靜止的時候,其血壓也較高,瞳孔放得較大,尿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也較高。

沉默無語是孩子膽怯的另一種表現。卡根研究小組對膽小和膽大的孩子在幼兒園與不熟悉的孩子呆在一起或與調研員交談時的表現進行了觀察,發現膽怯的孩子說話較少。例如,有一個膽怯的小女孩在其他孩子對她說話時一聲不吭,整天就是站在一邊,看其他孩子玩耍。

卡根推測,面對熟悉的事物或威脅,膽怯性格孩子的寡言少語是由前腦、杏仁核及邊緣系統間神經中樞活動引起的,因為這些中樞控制著人們說話的能力,使人們在壓力下變得「沉默不語」。這些敏感的孩子較容易發生像驚慌性攻擊等焦慮問題,發病時間可早至小學六年級或初中一年級。

有一項研究以這兩個年級的754名小孩為對象,結果發現:他們中44人至少有過一次驚慌不安的情況,或有一些焦慮症的初期癥狀。通常,引起這些孩子焦慮的事都是青春早期的某些常見問題,如第一次約會或一次會考等。不過,大部分孩子都能順利處理好這些事情,以致沒有發展成嚴重的問題。但是,那些性格膽怯的青少年面對新環境便變得驚恐不安,表現出心悸、氣短、窒息等癥狀,同時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

研究人員認為,僅憑這些癥狀並不能診斷出這些孩子是否患了恐懼症,但卻揭示出: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罹患恐懼症的可能性較大。事實上,對許多患恐懼症的成年人來說,他們的恐懼感就是在十多歲時開始的。

焦慮症的出現也與青春期發育密切相關。尚未進入青春期的小女孩很少說自己有恐懼焦慮的經歷,但進入青春期後,約有8%的女孩說她們有過恐懼的體驗。一旦有過第一次恐懼後,就較容易重複發作,進而發展成為恐懼。

傑羅姆·凱根_百度百科——此為文中提到的研究者。


終於有個問題,我也可以來「親歷者說」了。

小的時候,我是一個十分膽小的孩子:沉默寡言、同學打我不敢還手、怕高、怕打雷。

但是多虧了我爸,我成了今天這麼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有兩件事情,我至今記憶猶新。

一、老爸在發現我因為害怕打雷,而用被子蒙住頭髮抖的時候,讓我對著窗外大吼十遍:「我不怕!」。

二、老爸知道我在幼兒園被人欺負不還手之後,天天讓我打沙袋,然後有一天告訴我:「你去打回來吧。」

同時凡是我怯場的場合,老爸一定要逼著我去鍛煉一下。而且平時沒事兒就跟我講名人勇敢的故事,和關於勇敢的名言,雖然這些名言故事我現在一個都不記得了,但是我幼小的心靈產生了一個觀念:「偉大的人都是勇敢的。」

在我把三個比我高大很多的孩子打哭之後,我就覺得: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了。

不過大概是由於「杏仁核神經組織」總是作怪,我仍然會本能的怕高,本能害怕陌生人,本能的怕毛毛蟲什麼的。但是,我再也不需要我爸逼我去鍛煉勇氣了。懷著「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害怕」這一信念,我凡是看到高處,就故意站到旁邊向下看,一直看到不那麼怕為止。凡是去遊樂園一定強迫自己做最刺激的項目,並且裝出很享受的樣子。凡是看到毛毛蟲,好吧,我就躲的遠遠的。毛毛蟲我至今還沒有完全克服的感覺,不過至少只要是沒毒的,我也可以忍受它們在我手上爬了。

由於越是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去做,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總是比同齡人勇敢了。

記得是在蘇州,因為誤了火車,打算做長途巴士,結果心急上了黑車,這車說上海會有路過蘇州的不進站的車,它會直接在站外把我們送上去,價格就按正常的收。 然後我們四個乘客,就被載向了「站外的乘車點」。到了地方之後,果然能看到一個大巴。但是緊接著就圍上來4,5個人,然後表示:「每個人請再交300元。」

多年來的鍛煉果然起到了作用,我當時竟然完全不覺得害怕,只是覺得很生氣,於是我叫那個看著像領頭的人到一邊,對他說:一、我已經記下了車牌號和路標,發給了朋友,十五分鐘我不報平安她就報警(雖然我的手機早就沒電了);二、我在蘇州也有「朋友」,就算你們不怕警察,也掂量掂量,你們今天拿了我的錢,明天我雙倍的拿回來。

結果他就沒要我錢。

不知道是不是矯枉過正的原因,如今的我反而十分喜歡危險的事情,十分嚮往冒險,弄的我爸十分擔心;因為幾次徒步時遭遇的生死攸關的險境,我還差點和他吵起來。

不過,總的來說,我還算是一個良好的反例吧。


應該說有一部分是由生理決定的,有一部分是由心理因素決定的。《黃帝內經》裡面,《靈樞·論勇》是這麼解釋的

黃帝曰:願聞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長沖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傍,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黃帝曰:願聞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其焦理縱,髑骺短而小,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腸胃挺,脅下空,雖方大怒,氣不能滿其胸,肝肺雖舉,氣衰復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意譯就是:黃帝問我想了解人體性格的勇敢和怯懦,是從哪些形式表現出來的。少俞回答說勇敢的人,兩目凹陷而目光堅定,眉毛豎起而長直,皮膚肌肉的紋理是橫向的,心臟端正而向下垂直,肝臟大而堅實,膽囊充盈而增大。發怒時,怒氣充滿胸中而胸廓張大,肝氣上升而膽氣橫溢,眼睛瞪得很大,目光逼人,毛髮豎起,面色鐵青等,這就是勇敢人的表現。黃帝又問性格怯懦的人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少俞回答說怯懦的人,眼睛雖然很大卻不凹陷,陰陽氣血不協調,皮膚肌肉的紋理是豎向的,胸骨劍突短小,肝系鬆弛,膽囊不充盈,腸胃挺直,脅下空軟,即使發怒時,怒氣也不能充滿胸中,肝肺雖然因怒氣而暫時上舉,但是隨著怒氣的衰減,肝肺又重新下降,所以不能長時間地發怒,這就是怯懦人的表現。

這一段就是在闡述勇怯的生理原因。總的來說,中醫主張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肝膽健康,肝氣旺盛的人,往往膽大易怒。反之則悲觀膽小。畢竟生理因素只是一個方面,我覺得人的勇敢,更多來源於信仰。


知道的越多,膽子越小。


和你的經歷,你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也有基因的關係,

有兩句話:

無知者無畏:有的人膽子大是因為衝動,魯莽,不知道會產生什麼後果。

識不足而多慮:但是有的人是又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而膽小,多慮。

這兩種人,都是因為不熟悉,不清楚,認識不夠,但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一種是膽大,一種是膽小。

生活中要想提高膽量,唯有多去嘗試,增長見識,才不至於魯莽,多慮。


我走在路上迷路了不敢問陌生人寧願自己繼續走錯。人家說我膽小

當我姐姐被她的同學欺負的流眼淚,我會衝到她們班當著所有人的面指著他的鼻子警告他,再有下次後果自負。人家說我膽大。

對於我來說,我願意為我在乎的人將我小小的能量轉化為力量,

因為只有原本弱小的自己變強大了,才能保護在乎的人。

想 是問題,做 是答案。

所有天生沒有的精神,後天的努力可能不及別人的天生,但奇蹟會有的

什麼精神會發生奇蹟?

"不屈。"


不是。

而且更多的是一種觀念,沒有什麼實際所指。


其實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好像大家都偏向於膽大就好,總試圖否定膽小,但其實膽小是一種自我保護,有時候膽小的策略也更明智,比如,三十六計里走為上計,另外,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膽大膽小是天生的,如果一個人天生膽小,但他敢於膽小,敢於表達真我卻也是一種膽大,關鍵在於是否有正義感,犯罪的人也有膽大的,見義勇為的人也不都是膽大的。


有句話叫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還有句話叫 小時偷針 長大偷金 可見後天的經歷和教育對人的膽子影響很大


我是自我調節的,小時候是特別羞澀的男孩,跟人說話就緊張,就抖,控制不住的抖,而且還怕黑,怕高,怕鬼。。。慢慢長大慢慢告訴自己這世界沒有什麼恐怖的,18歲的時候跑到廣州長隆坐了垂直過山車,突然就忘了怕高是什麼感覺,和喜歡的女孩子一起走了鬼屋,也就忘了怕黑怕鬼是什麼感覺,去年公司年會我被選做主持人(小公司,分公司都加起來才三四百人的樣子),雖然主持的不精彩,但是全程都是很自然的狀態,也就忘了和別人說話緊張是什麼感覺。邁出那一步,就自然而然的走下去了,話說今年還想去澳門塔蹦極呢!


膽到用時方知其大小


好吧,我現在在我家門口蹲著,這會爸媽沒在家,我不敢待家裡,也不敢出去。外面在颳風,超級冷,我還是不敢待家裡。就一個人蹲在門口,像傻逼一樣。


我個人小時候膽子很小,經常被欺負也不敢還手,後來到初中以後逼著自己鍛煉身體,上大學後努力對蔑視我的人勇敢還擊,慢慢的膽子就大起來了。以前面對有人欺負我的時候從不敢主動出手,現在強多了。但是其實出手時候還是害怕,渾身發抖,耳不能聽,雙目赤紅。只有結束以後才能反應過來剛才做過什麼。我覺得膽小這事自己勇敢地去克服就行吧!


不請自來:

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膽子很小,簡直弱到爆,每當這個思緒飄來的時候,我總是回想很多小時候的事情,回味很長時間,好像我很喜歡這個思緒一樣。後來我才明白,其實我很厭煩它,之所以反覆的回想,是在享受碾壓它的快感。

比如最近我想到的:小時候,某一天的傍晚,我母親批評我,接著打我,然後她在地上畫一個圈,讓我站進去,只有我承認了錯誤並且保證以後不再犯,才可以出來。我現在對畫圈、站進去、出不來的細節記得很清楚,但其他的細節比如犯了什麼錯誤、有沒有別人看到我挨打受辱的一幕等等沒什麼印象了,總的來說,那種懼怕我母親的心理算是在生根發芽了。我只是怕我犯了錯誤被她知道,但什麼是錯誤,貌似小時候的我也分得不大清楚,大約只要是不聽母親話的事,都可以列入錯誤的。還有一個思緒也經常飄來,是一個夏天的中午,我又犯錯誤了,也是被打了,我母親說用手打我她手疼,所以要使用工具,經常使用的是笤帚,手握住鬆軟的那頭,用硬的那頭打我,那次實際上我沒有感覺非常疼痛,但母親打我幾下以後哭了,嘴裡肯定也在說著什麼,這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我在那一刻,除了懼怕外又心生了內疚,還有一絲憐憫,總之是一種很糾結的感覺。

我總認為沒有人天生是膽小的,比如獨自走夜路,一個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間,甚至一個人在鏡子面前低著頭洗臉,這些事情在我成長當中,有那麼一段時期,我是做不到的,很害怕。好像是上了初中以後,這些事才都可以不叫事兒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膽子也在長大,但其實貌似也不是這樣,前段時間老婆和孩子不在家,我一個人生活了一個星期,很想洗個澡,但一直沒洗直到她們回來,我依然害怕獨自一個在一個封閉的、只聽的到嘩嘩聲音的環境里。長大後,我和母親交流很多,母親說她膽子很小,至於原因是不知道的,但她肯定的說我遺傳了她膽小的基因。對於母親的這個結論,我不認同,而且很擔心,直到這個遺傳論不攻自破,我才釋然。

我的女兒膽子很大,至少是沒有我這般膽小的,她可以獨自在黑漆漆的房間里、獨自一人在床上躺著直到入睡,她不怕小動物,她不怕打疫苗針,她好像什麼都不怕的,她太棒了,我為她感到驕傲!

寫到這,不知對你的問題有無幫助?


膽小和膽大應該是天生的,但是可以通過訓練變膽大。小時候膽子特別特別小,夜裡拉肚子,燈全開了都不行,還得把老爸或者老媽叫起來看著我拉屎~~~90年代剛有VCD的時候流行租碟子看,過年的時候表哥表姐就帶我們看鬼片,一開始看殭屍片就覺得很嚇人,後來看多了就免疫了,再然後看午夜凶鈴的這種恐怖片,嚇得好久好久沒緩過來,後來看多了又免疫了。現在就百恐不侵了,大學的時候一個人在宿舍刷恐怖片,只看日韓泰的,從下午看到夜裡,基本把市面上口碑不錯的系列全看完了,一點感覺沒有,而且看咒怨的時候,伽椰子從被窩裡鑽出來的那段,我反覆來回看了十幾遍就為了研究女鬼的表情,到底是不是想笑場,最後的結論就是她演得時候絕對是想笑但給憋回去忍住了,類似的情況還很多,比如說看厲鬼將的時候按暫停,研究扶桑嫂的面部造型怎麼做的,電鋸驚魂的屍塊用得啥材料,反正就是看恐怖片已經覺得沒啥意思了,就這樣找樂趣。我們學校曾經挖出過古代墓葬群,還有墳頭,我經常晚上一個人抄近路走墳地那裡走,遇著墳頭了還打個招呼。有一次跟妹子散步,她好奇想看看到底啥樣的,就帶她過去看,只站了不到一分鐘就覺得瘮得慌,想趕緊走,我也是醉~~~我就老覺得有啥好怕的,死得都是古代人,2000年前的人發育有現在好?真把哥弄死了,老子變成鬼了,就這180,180的身板,在我們那一片怎麼滴也當個扛把子~~~~~可惜中國不開放恐怖片啊,不然又多了一個發家致富的好途徑,專門陪人看恐怖片。~~~~


和環境與自己的狀態有關係。

從環境角度出發:如果將你至於一個一片漆黑的山洞,什麼也看不到的環境中,只要正常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害怕,只是程度不同。

從自身狀態來說:如果你這幾日休息不好或者狀態不佳,將你至於陰森恐怖人煙稀少的環境中,還是會覺得可怕。

膽小的人,換句話說,是行為特別謹慎的人,警覺性很高,自我保護能力也會比膽大的人好。


是天生的,我和弟弟一起長大,同樣經歷,他什麼都怕。——他兒子也膽小,同樣喜歡哭。


親證不是天生的,小時候一個手電筒能夠在黑燈瞎火的農村四處亂跑。爬牆上樹,跑到荒郊野嶺,大土坡各個地方玩,甚至有時候我哥慫的不敢做的事,我都第一個衝上去做。

然後現在打雷怕,走夜路怕,坐黑車怕,晚上打出租怕,半夜出門上個廁所不到憋的不行了絕對不去。。一個人回家一定要找人打個電話才能安心。

然而我真的是我。從未變過。。


我認為更多地取決於人的後天的生活環境···


從犯罪心理學角度說,已有研究證實心率水平和情緒障礙與犯罪特別是暴力犯罪有關;低心率的兒童對極端清靜的生理喚起水平低或加工恐懼情緒能力有缺陷,迫切追求刺激(sensation seeking)導致他們更易發展成終生持續犯罪人;甚至有一種稱為戰鬥基因的MAO-A基因與暴力犯罪直接相關。。。總之,總有人high點高吧


推薦閱讀:

怎樣避免 「路西法效應」?
2017年,你看過哪些難忘的感人瞬間?
如何評價快手主播偽慈善行為?
公立醫院醫生工資該由誰出?

TAG:心理學 | 討論 | 社會心理 | 社會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