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冰凍的肉吃了沒有新鮮的好。可最近又聽說剛殺的動物會突然分泌毒素,所以新鮮的肉沒有冰凍的肉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樓上所說,各種動物在宰殺後都有個僵直期(死後肌肉內糖原降解產生乳酸,pH下降,蛋白質變性),這個時候肉的風味比較差。僵直期過後蛋白質適當降解,肉變得較為柔軟,同時產生氨基酸等鮮味物質,稱為「後熟」,此時風味較好。超市裡賣的冷鮮肉一般都是經過後熟的肉,而不是剛宰殺的肉。

肉在冷凍的過程中,細胞和肌肉纖維內的水會結冰,水結冰體積增大,因此會使細胞破裂,對肌肉纖維造成損傷。在解凍之後,一方面損傷的肌肉組織質地變差,另一方面細胞和組織內的汁液會流失,流失的汁液富含鮮味成分,因此風味也變差。

總之,最好吃的肉既不是剛宰殺的「鮮肉」,也不是冷凍肉,而是經過後熟作用後的肉。

補充:後熟過程也極易滋生細菌,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購買當天上架的冷鮮肉併當天食用,如果當天吃不完,剩下的肉不要冷藏,一定要凍起來,吃之前在解凍,雖然風味差點,但這樣最安全。


吃貨路過,這個問題我熟啊。。。。

肉鮮美不鮮美是有「熟成」這個概念的

剛剛死亡的肉體在僵硬階段會有少量的乳酸和磷酸,是免疫系統用來防腐和殺菌的,這個時候不但不好吃,還有害,容易不吸收 腹瀉什麼的

而鮮美的味道是由肉苷酸產生的,是氨基酸的一種

所以需要有個等肉裡面蛋白質分解 轉換成氨基酸的過程

這個過程的時間因肉而已,從幾小時到幾周都有,魚類幾小時

你鍋子里加熱也是轉換過程,但是有限

牛肉的話需要10天至2個星期左右 是肉苷酸含量最高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也會變得不好吃

打野鴨的話據說要把鴨子掛著,等到鴨子眼睛生蛆的時候才是最美味的。


肉會經歷四個過程:僵直,成熟,自溶,腐敗。我們所說的冷鮮肉就是從屠宰後,在0-4度環境中,經歷了僵直排酸的過程,處於成熟期。並在以後的一系列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這個溫度,就能夠抑制肉中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並分解一部分蛋白質為氨基酸、含氮物質。這樣就便於烹調的肉口感更好、味道更香濃,容易咀嚼和消化,營養的吸收利用率也高。

從屠宰到銷售,24小時完成。72小時內在0-4度環境中可食用,營養價值高。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豬肉這麼腥,沒有以前那種肉香味了?
為什麼一部分男人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只喜歡吃肉?
周末在家做點什麼不貴又不複雜的東西吃好?
作為愛吃肉的人,就想知道愛吃素的人到底怎麼吃出滿足感?
肉變成肉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生活 | 食品 | 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