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付愛罵人的小孩?

取匿了,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我弟弟特別愛罵人,已經不是一二年的事兒了,暑假過了就小學五年級。基本從上一年級起,就特別愛罵人,我們倆年齡差十一,老爸平時比較慣,但我就是不行,回家在他面前會特別注意用詞,基本從沒有當面說過髒話。再加上平時在學校,也沒什麼時間會跟小孩在一起,不太了解他在校的狀態。

我弟暑假沒去補習班,在家呆著,我媽當時問要不要把他送去補習班,充分考慮小孩的意見,我讓他自己決定,他說不去,於是就整天在家。在家也沒什麼,可是他在家的狀態真的讓我有點後悔。每天早上九點起床,不刷牙不洗臉就開始玩手機,只要一說讓他先洗臉吃飯,就開始擺臉色。不耐煩吃完之後,又拿著手機開始玩,每天躺在床上,天天也不寫作業,用各種詭異的姿勢玩手機,有時候像一條蛇一樣,從床頭滾到床尾,整個上午過去,床單得重新再鋪一遍。在家從來不穿鞋,除了上廁所,腳底烏漆嘛黑就往床上一蹭,把枕頭放在屁股底下使勁磨,怎麼說都不聽。基本他上午跟晚上的狀態都是這樣,老爸老媽讓他在家別老玩手機多看看書寫作業,一說,就臉一板,眼珠一翻,頭一轉,接著拿起手機。他給自己的規定是下午寫作業,但是兩點半的起始時間,會拖到下午四點半或五點才開始寫,中間一直把書擺在面前,玩床單還是發獃。不是沒有說過,一提醒他就會說關你屁事,跟他講道理,第一句話永遠都是關你屁事,第二句是你別說了!根本拿他沒轍。

今兒剛打了他一頓,自從我回家,他算比較聽話,不過還是被我揍過一頓。今兒的事是這樣的,下午我本來說讓他寫二十面英語,就是抄單詞,一面只有五個單詞,每個單詞寫九遍,而且都有描紅,二十面英語總共不到一千個單詞還不用動腦子,我說你下午做二十面吧,「滾!我就做十面!」十面就十面吧,下午四點半才開始翻書,做了不到一會兒就說自己累了,拿起手機開始玩兒。

好,我媽回來了。

「下午做了多少?」

balabalabala

「你哪兒做了那麼多啊!」

「你莫插嘴!」

我媽:「那這樣吧,從明天開始,把語文書後面的生字表一個字抄五遍,也附帶拼音,我給你拿個本兒,你就寫在本兒上,每天寫三頁,一個字一行」

「我不!」「憑么事啊!」他扒著我媽就開始叫,一邊說一邊氣鼓鼓,眼睛又不耐煩又焦急。

「別人孩子暑假都去補習,你不補習就算了,還天天在家玩手機,你說憑么事!」

「反正我就不!你管我!」

我媽無視「從明天開始,就這些字 一個寫五遍聽到冒?」

「不不不!我么寫得完呢!?」帶著怒意跟哭腔,還是氣鼓鼓。

也是我活該多嘴「一個字才五遍,一會兒不就寫完了?」

「你滾吶!有你么事兒!」

嘿我這臭脾氣就上來了,把手上掏耳勺一摔!「你是怎麼跟別人說話的!」

「你滾吶!」

「你別在我面前說髒話聽到冒!」

「你滾!!」他就用手一揮,就想打人沒打到那種。

嘿我真忍不了了!上去就把手一扭,手都想動了,這tm還能忍!?把他手一抓,就開始打

他動腳了!嘿!你還想踹人!還邊踹邊叫滾蛋!我二話不說就是一頓胖揍!

關鍵這小子揍完還不覺得自己錯了,我說你錯了沒,他說管你什麼事兒!我跟媽說話你插么事嘴!真活到這麼大沒見過這樣不聽話的小孩兒!我真的想知道怎麼教育他!

我的原則吧,學習不好沒事兒,其餘的事兒以教育說理為主,你要罵人打人,對不起,我先看看是你主動錯還是別人招惹你,凡事你先錯還先動手!對不起了嘿!二話不說就開打!他小時候經常在學校揍人,我媽不知道給別人賠禮賠了多少次。我經常跟我媽說,你別捨不得打他,他要是主動打人還理虧,回家你還得揍他一頓,讓他知道什麼對什麼錯,還不能輕,只有下重手他才會長記性。

從小他罵人不知道被我揍過多少次,記得有一次揍他,揍狠了,我爸就開始罵我,從那之後再也沒在我爸面前理過他。我爸這個人的怒點也很怪,我弟在外面罵人打人他從來不管,一次,我弟拿我爸手機玩兒,邊玩還有點吵,我爹當時就怒了!扔下筆差點沒踹死他,我爹打起兒子來真的還不如撿的呢,我跟我媽氣兒都不敢出。真心覺得這怒點特別奇怪,按理說一聲小點兒聲就行了的事兒,差點把我弟從樓道上踢下去。

我媽比較站在我這一邊,只要我動手,我媽基本不管。她跟我原則差不多,能動嘴說清的道理絕不動手,罵人這方面她不怎麼管,每次我弟罵人,「你莫罵人,以後出去被人打自己都不知道,罵人成為習慣不是一個好事」,但我弟根本不聽,所以基本我動手她也不攔,只不過怕我打狠了,但我的性子非打狠,所以我打完老弟,她想說我,但又不好意思開口那種。

再說說我弟別的習慣吧。

1.挑食。飯桌上除了火腿腸,玉米,藕,榨菜,基本別的都不吃,喝湯絕對不要菜,上次給他舀湯,中間夾了一條絲瓜,就開始皺眉頭還罵人(不帶髒字兒那種)

2.現在不怎麼打架了,之前在學校特別愛打架,沒有哪個學期是安生的

3.小孩愛吹牛可以理解,但他總覺得自己畫畫是天下第一,還總看不慣別人畫的畫,我一說要謙虛要謙虛,就開始「你別說了別說了,走走走!」

4.吃飯吧唧嘴,還聲兒特大。

5.如果有米飯或湯趴在桌子上,會用舌頭舔,但是碗里的飯從來不吃完

6.一上飯桌就開始看書,不上飯桌就玩手機

7.小學三年級下學期之前,吃飯必須喂,不喂不吃,說過好多遍,就是不聽

8.缺心眼兒!極其缺心眼兒!前一天為了罵人打過他,第二天接著罵

9.吃飯的時候,我們家有一盤玉米炒火腿丁,為他一個人炒的,他基本除了這個就不吃別的。有的時候會用手拿菜吃,有的時候用把筷子使勁兒嘬,然後放到湯里還是菜里攪來攪去,(我覺得這樣超沒素質!)也是沒帶過他去別人家吃飯,在外邊這樣我非得打他(當然是回來打,在外面顧著他的面子)

10.非常在意自己的顏值,但暑假在家早上從不會主動洗臉,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會給他倒洗臉水,小學二年級我讓他自己學著開天然氣,當場就罵起來了,我差點兒沒揍死他

11.說自己長大要找一個絕世美女,但自己也長的不怎麼樣,愛打人還不愛看書,小孩兒也看不出來什麼成績,最高97最低50都考過,也不說這個。跟他講說看對眼兒就行了,不一定要美女,但他說自己長這麼帥,女的太丑就不要,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這種想法,可能長大了會變我就也不說了。

12.由於我只有放假在家,平常也不怎麼跟他交流,對他同學都不太了解。反正飯桌上只要我媽提起一同學的名字,他就開始數落人家(除開個別他玩得好的同學)。

13.在家裡特別狠,外面夏天到了,我給他五塊錢自己去超市買冰棍都不敢。

真的挺想知道我弟這樣的小孩該怎麼教育,孩子罵人不是個好習慣,除了罵人他其餘的習慣我也不喜歡,但就是軟硬不吃,好的說了不聽,罵他跟你對罵,打輕了還對打,非得下死手,但也不能老打孩子,如果有人看,希望能給個建議!真的謝謝!!

上次說我弟不要把腳放到飯桌上,結果被老爸吼了一頓,不準備管了。謝謝大家的關注


表哥他要結婚的女朋友,姓張,原來曾在一個幼兒園當幼師

班上有個孩子,特別喜歡拿手指戳其他小孩眼睛,屢教不改,有一次終於戳到了,還好不嚴重,但是因此,這熊孩子就被張老師單獨拉出來教育了二十分鐘。

張老師問他: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不戳了

因為有經驗,知道這熊孩子只是嘴上說說,於是繼續: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不戳了

繼續問: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不戳了,我真的不戳了

張老師並沒有輕易繞過他: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不戳了,張老師我真的不戳了

張老師不理: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不戳了,張老師我錯了。。。

五分鐘後。。。

張老師: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開始賣萌:不戳了,張老師我聽你話真的不戳了。。。

十分鐘後。。。

張老師: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快抓狂:張老師我真的不會了。。。我要回去上課。。。

十五分鐘後。。。

張老師: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快崩潰:我真的不戳了。。。張老師我不喜歡你了。。。

二十分鐘後。。。

張老師:你還戳不戳別人了?

熊孩子眼淚都要出來了:張老師我再也不想跟你說話了。。。

在這套非常不人道的教育之後,從此熊孩子在幼兒園裡啥壞事兒都不幹了。。。


有天下午出門跟老媽逛超市,在小區里看見個熊孩子。隔老遠就聽見他一直在說 你麻痹 你麻痹 他媽媽就跟在身後,也不管他 走近了之後 果不其然 他對著我喊到 你麻痹 估計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說出來的話是什麼意思吧 我看了看他媽媽 呦還挺漂亮 他媽媽也就沖我一笑 絲毫沒有要道歉的意思 。「草泥馬 」 我對著熊孩子說道


不請自來。

頭一次主動認真看了一個這麼長的問題,也是第一次對你們體罰孩子的行為沒有什麼太大的抵觸……

其他答主說的詛咒期啊,不理會淡化等這一類處理方法,我認為是用來對付三四歲小孩子的,並不適用於你弟弟。你弟弟已經四年級了,而且你說是從一年級才開始罵人,和詛咒期孩子的罵人不是一回事。

你弟弟的問題,罵人只是小事,更嚴重的事是你提到的其他問題

總結一下,其實你弟弟就是極其地沒規矩和蔑視權威。也就是說,教育過程當中,你們沒有給他建立起規矩,同時你們家本應該起到權威作用的人,沒有起到應用的作用。

一條條的分析吧。

第一:對於男孩子來說,在一年級七八歲的時候,父親的榜樣作用和權威作用開始凸顯。從你的敘述中來看,我覺得你父親在這方面做的可能並不夠。從你所說的情況來推測,你的父親對他的管教,不僅沒有明確的規則,而且比較情緒化。這對於教育孩子是非常大的忌諱,會讓孩子除了無所適從,還會有樣學樣,也養成隨心所欲喜怒無常的個性。我覺得你弟弟在這方面可能已經算是遺傳加環境雙重影響都有了,變得非常關注自己,卻不知道理解別人。當然現在說讓你父親去改,也不現實,所以,換一個權威讓孩子去認同,看看孩子比較關注哪個英雄人物一類的正面形象,多潛移默化地跟他交流一下,默默灌輸一些好的觀念和規則。如果有現實中的權威形象可以信賴,就更好了。

第二:你和你的媽媽,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對,教育孩子要講道理,要尊重孩子,但是要分情況。你弟弟從小就沒用養成靠道理能解決問題的習慣,那麼現在你們再去跟他講道理,收穫甚微。首先你們要先講策略,要保證你們跟他所講的道理,所定的規則,要起到應有的作用,在這個前提下,才能去跟他講道理。比如去補習班這個事,你以己度人,本來是想給他更多的尊重和選擇的自由,但後果你看到了。他不是你,這種時候不要以你的經驗來套他,他承擔不了自由選擇的結果,而你能承擔,這是你們最大的不同,所以,完全不能給他這種看似自由的選擇。就算給,你們也一定要對他有約束政策,保證他能在不去補習班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要麼就直接送去補習班,把他的時間交給別人安排。現實是,你們給了他自由,卻不能約束住他,這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決定。

第三:為什麼說你弟弟問題的根源並不是罵人的事,從吃飯的事情上就能看得出來。他不吃,那好,挨餓呀!這就是他不吃飯所要付出的代價,而你們並沒有讓他付出過這樣的代價。不吃飯,挑食,飯桌上沒規矩這些陋習,犯一條就剝奪吃飯的權利。堅決執行,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如果你們做不到,那就繼續忍受他吧。這一條,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還是你們慣得,三年級還要喂飯,這不吃那不吃,吃相難看各種毛病。雖然你們也打也罵,我依然要說完全是你們慣的,因為你們最終一定還是每次都妥協了。不用打罵,只需要餓著他!一次不行兩次,一周不行兩周,他不會讓自己餓死的。

第四:關於他自視甚高這件事,我倒是覺得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四五年級的孩子,也都十二三歲了,會在意自己的容貌什麼的倒是很正常。十二三歲的時候,許多孩子已經開始有了對異性的幻想,會幻想一個極其優秀的異性,作為自己的幻想對象,我覺得倒是沒什麼,可以先觀察一陣子看看。罵人的事,我也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如果以上問題解決了,他就不會再罵人了。

最後說一句:這個年齡,可能已經是糾正他的最後的機會了!抓點緊吧。當然暴力是不提倡的,能不打還是不打的好……


在孩子3-5歲左右,接觸到一些詛咒性詞語或髒話,會學得非常快,而且會不分時間場合的使用,非常狂熱~你越批評禁止,他說的越歡!等過了這個階段,就會恢復正常。

為何會有詛咒敏感期?

1歲半到2歲半,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小傢伙話說得越來越溜。到了3歲左右,接觸到髒話或詛咒性詞語,他會發現這些話很有力量,因為每次說出口,聽者都會有強烈反應,於是他非常感興趣,就越來越愛說…

1. 首先要淡定

前面已經說了,你越激動他越高興,所以當娃滿嘴屁啊、屎啊、說你是壞人的時候,直接裝做沒聽見!

不給娃想要的回應,他就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一點不好玩兒,自然也就停止了。你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上。

2. 見招拆招

米粒有次說:媽媽,我要把你砍成兩半!

我一臉輕鬆的回答:那媽媽就沒法陪你玩,給你講故事了,這可怎麼辦?

小傢伙有點懵:那我用膠水把你粘起來。

我說:沒有那麼強力的膠水哦,媽媽太大了,粘不上哦。

他有點疑惑:膠水這麼差?那我將來要造一種什麼都能粘的膠水。

我笑了:那你可得研究好多知識才能造出來呢…

自始至終,我沒罵他,也沒非得抓著他講道理,說什麼這不好你得改之類的。只是陪著他「瞎扯」,最終他歡天喜地的看繪本,學知識去了~

3. 直接表達你的感受

還有一次因為沒給米粒吃糖,又讓他趕緊上床睡覺,他氣的大喊:媽媽,我要殺了你!

當時真的有點傷心,想罵他但忍住了。走過去把米粒抱在懷裡,認真的對他說:米粒,你這樣說媽媽,我非常難過知道嗎?我很愛你,可你這句話傷害到媽媽了。

孩子雖然小,但他對情緒的體察很敏銳,能夠真實感受到你的傷心和難過。要不咋說母子連心呢?

看到我不高興,米粒馬上低頭道歉:媽媽,我再也不說這樣的話了。

面對孩子,如果我們從不認真的表達內心感受,他真會以為這樣說話,別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

4. 巧妙轉移注意力

有段時間米粒喜歡給任何人或東西,冠上「臭」這個字眼。有天閨蜜來家玩,我讓她叫阿姨,他直接說「臭阿姨好」。

我滿臉黑線正準備表達不滿,閨蜜給我使了個眼色,笑咪咪的對米粒說:小傢伙,你知道臭字怎麼寫嗎?

米粒一聽,嘴裡連聲說著知道,邊說還邊拿張紙,獻寶一樣的寫了個歪歪扭扭的臭字。閨蜜誇他寫的不錯~接著問:那你知道臭字是什麼意思嗎?

米粒哈哈大笑:廁所里的粑粑就是臭的!閨蜜逗他,那你剛才是說阿姨也是粑粑嘍?小東西摸著腦袋不好意思:阿姨身上可香了。

他說完這句話,我們仨一起笑了起來。之後,他很愉快滴寫了好多認識的字給閨蜜看,早把臭不臭的事忘腦後去了。

5. 多教孩子一些詞語

既然孩子對說話、學各種詞語如此有興趣~我們就要好好利用這個階段,多帶他讀有趣的繪本,帶他出去玩,認識各種花草,小動物和他不認識的東西。

孩子們都是「喜新厭舊」的,當有更新鮮好玩的東西讓他產生興趣,能學習更多新詞語,自然不會總執著於那些不好的話。

此外,我們要多跟孩子說:我愛你,寶貝你很棒,你這樣做我很開心之類的話,同時給娃愛的抱抱。美好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他帶來好的體驗,自然也會學著如此對待他人。

6. 營造文明語言環境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到了,可家中沒有文明的語言環境,仍舊是白搭!大部分父母都有素質,可有時情緒不佳難免爆粗口或說喪氣話,如果孩子在跟前,一定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這時期的孩子就像小鸚鵡,我們說啥他都會學,不想讓他口出穢語,首先自己必須做到。不僅是父母,還有家中老人和其他親戚、朋友,都要提醒他們。

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突然開始說髒話,肯定是跟小朋友學的。條件允許要跟老師溝通,盡量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總而言之,詛咒敏感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家長真滴不用太過緊張焦慮。他只是覺得好玩並從中感受語言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反饋。

平和淡定的巧妙應對,可能沒幾個月,娃就平穩度過了這個階段。畢竟,對小孩子來說,世界的新鮮之處實在太多了~放輕鬆啦,麻麻們!


說真的,

飢餓能使腦子更清醒,

而更清醒的靈魂往往才能審視自己,不論大人還是孩子。

「嘴是用來吃飯和說話的,不是用來罵人的。」

我會很鄭重的和熊孩子進行溝通,並確認他自己表示已經接收到以上信息。

然後?

那個小本本記錄下來他說髒話的時間、低點、語言、對象。

等到開飯的時間,把他叫叫到飯桌旁,拿著小本本跟他對一下上面的內容:

「早晨xx時間,你在xx地點,說了xx語言,這是罵人的髒話——所以你不能吃魚香茄子。」

「上午xx時間,你在xx低點,說了xx語言,這是罵人的髒話——所以你不能吃紅燒肉。」

「就在吃飯前,你因為餓了大吵大鬧,這是不正確的行為——所以米飯只能吃半碗喲!」

然後,重點來了!

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要怕餓著孩子:

據歐美等國的研究機構實驗發現;人在不做運動地情況下,只喝水而不吃食物,可以活到20天以上,這只是為了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出的證實。也就是說:可能會突破到更長時間…..!這些實驗者在回復正常吃飯以後,身體沒有任何的不適,反而精神更好。

一定要表現的非常有食慾,菜非常好吃!

根據以上操作,不出一周,藥到病除。

古人云:「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亦可反其道而行之。

當然了,如果是我親生的,我也不會這麼做。

我會秉承父皇教育我的方式,身體力行,薪火相傳:

能動手就不要口頭教育——皮帶、掃把、擀麵杖,都是我兒時的好夥伴。


看到題目下眾多動不動就說要打到孩子服氣的答案,感到由衷的擔憂。這是簡直就是為了一時之口快而要毀掉孩子的一生的節奏。更可怕的是這些主張重罰的人里,還有一位前地理教師。我在社區接觸過一些因老師或家長打罵而厭學的學生,其中有一些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有很多異常行為。我不知道當這位老師看到被自己打罵過的學生眼裡那仇恨而絕望的怒火時,晚上是否還能安然入睡。

孩子並不是一定不能打,但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懲罰到底是起什麼作用的。懲罰是一種負強化,目的是讓孩子將想做的事與懲罰聯繫起來,從而消除做的慾望。所以如果孩子罵人,懲罰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想通過懲罰去讓孩子做某件事——比如好好學習,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負性強化不帶鼓勵的性質,孩子不可能從懲罰中獲得學習的動力,懲罰最多只能讓他暫時不要那麼貪玩,但「他只要不貪耍了就一定會好好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的極端思想,在教育孩子時只會南轅北轍。而壓制孩子貪玩、罵人的現象不僅激化矛盾,損害孩子對長輩的信任和依戀感,更會讓我們忽視孩子的痛苦,不去思考他為什麼想這樣做。

孩子的心理問題其實是大人問題的延伸,所以要想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我們就不要先記著去找一些怎樣對付孩子的辦法,而是先找一找我們自身出了什麼問題。我將一些常見的問題整理了一下,以供參考:

第一,被情緒所困擾。

題主在描述中也提到了,父親怒點很奇怪,有時會莫名其妙大發雷霆,對孩子一頓胖揍;母親在應對孩子不做作業的問題時,採用的方式也帶有很強烈的懲罰性質;而題主本身也因為一些現象對弟弟動過手。具有這些行為特徵就表明,不僅父母在對待子女時會這樣,在處理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時也容易採用情緒發泄式的方式。如果題主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父親的怒點並不是突然爆發的,在這之前十有八九是與其他人(甚至可能就是母親)產生過分歧,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壓抑過自己的某些情感。

這正是人在被情緒困擾時的一種典型的行為特徵,即在處理問題之前首先需要通過懲罰他人的方式來發泄情緒,然後試圖讓別人能夠通過自己的懲罰行為來理解自己,滿足自己。比如題主在揍自己弟弟的時候,內心裡是否也會邊揍邊有類似的獨白:「你怎麼就這麼不省心,這麼討厭!被揍很疼吧?這就對了,我就是要然你知道你的行為讓我有多麼的困擾,這很痛苦,我現在要把它們還給你,希望你能明白,不要再來惹我!」

遺憾的是,我們在遭受懲罰的時候,第一反應並不是去思考自己該怎麼改正,因為懲罰所包含的負面情緒實在太強烈,沒有人能夠接受自己是一個已經邪惡到需要被如此懲罰的壞人,所以懲罰激起的第一反應不是反省而是抗爭。髒話是一種受情感中樞影響的語言,有時候我們並不會意識到自己說了髒話,只不過是在情緒激昂時隨口而出。所以當弟弟在被阻礙進行某件事情時,會爆發情緒冒髒話就不奇怪了,仔細想想,在阻止他進行某些事情——比如打遊戲時,是不是先進行了一通數落、抱怨和說教啊?

更進一步來說,在題主父母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會經常出現這種在討論問題前先發泄一通、相互指責的情況?

第二,焦慮狀態下的認知融合。

認知融合是一種人類的本能,它是將對未來的想像與當前現實融合在一起的邏輯思考過程,這種思考方式可以幫助人類提前預知危險,從而規避危險。但如果我們處於焦慮的情緒狀態,那我們對未來的所有預期都是負面的。而這些負面預期又會反過來更加激發我們的焦慮。

仔細體會一下,當弟弟在挨揍的時候,他被揍的理由僅僅只是不好好學習、貪玩嗎?很可能處於焦慮的認知融合狀態下時,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以葛優躺的姿勢癱在床上玩手機的弟弟未來那墮落罪惡的一生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弟弟是在為未來那個墮落的自己受到了過度的懲罰,由於基於目前的行為並不應該遭受到如此強烈的懲罰,所以在弟弟看來,他的抗爭也會顯得合情合理了。

我們對於這種認知融合還有一個文藝范的稱呼,叫「自我實現的預言」。比如當我們預期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時,我們的所有的行為都會是去避免和別人接觸,這反而會讓我們因為缺乏社交經驗越發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怪人。而那些偏執人格障礙患者也會認為自己是渺小的,這個世界全是會傷害自己的壞人,於是會對自己身邊哪怕最親近的人進行各種考驗、窺探和指責,而被如此的不信任所傷害的親人們又會反過來覺得患者確實是一個不值得同情、需要被人道毀滅的怪人。

所以,當題主你們全家都在用「熊孩子」這個概念來認知這個10來歲的小男生,認為他一定會變壞時,那麼受到傷害的他為了逃避痛苦,一切行為都可能會向更熊的方向去發展。

第三,自我犧牲式的付出。

溺愛是一種變相的精神忽視,表面上的百依百順妨礙了大人去探尋孩子真正的需求。這麼小的孩子本身可能是不太容易準確地描述自己想要什麼的,比如如果他吵著想要一個電話手錶,很可能僅僅只是因為他覺得同學都有,如果自己沒有的話會被看不起。單純滿足買手錶的要求很容易,但孩子需要被認可、被尊重的本質需求是被忽視掉了的。而更糟糕的是,家長往往還會用溺愛為手段來控制孩子:你要什麼我給什麼,我對你還不夠好嗎?你怎麼可以這麼不聽話?!

強調自己的犧牲與付出,就是要給自己一個可以絕對壓制對方的道德優勢,讓對方無視本身的痛苦來遷就自己。這麼做在對方反抗能力弱,或者情緒等級不高的時候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果對方已經有很強烈的痛苦了,這種方式就只會激起更強烈的反抗。

就比如母親要求孩子做作業,她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關心孩子為什麼不想做,只是自己給孩子打了一些標籤(這就是認知融合),認為孩子只是皮、懶,然後就試圖通過懲罰來讓孩子就範。一開始這麼做可能是有效的,因為沒有孩子能夠忍受來自母親的厭惡,被母親所拋棄是一種巨大的痛苦。但反覆這麼經歷了多次之後,孩子也會自然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里,他會認為自己註定是要被母親拋棄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學會把母親當成迫害者,與母親對抗,以防自己真的被拋棄時太過痛苦。越與母親對抗,來自母親的數落和責罵反而也就越多,最後終於預言成真。

如果你看到這裡還能耐得下性子的話,我需要感謝你,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直面自己的問題。下面我們該說說解決的思路了(對,你沒看錯,只是思路,不是辦法,這個世界上沒有萬用的靠譜辦法):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從埃里克森人格八階論來看,小學5年級的孩子的主要人格塑造目標是「克服自卑,獲得勤奮感」。孩子放假葛優躺在床上玩手機,正是因為無法克服在學習上的自卑感,所以就無法對學習付出勤奮與熱情。而孩子不感獨自去買東西,也證實了他的自卑感已經相當嚴重。陷入嚴重自卑的人容易產生社交恐懼,孩子也是如此。因為為了迴避自卑帶來的痛苦,他們喜歡給自己定一些高目標,並毫無理由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比如今後長大可以娶絕世美女,以此來平復自己在現實中一事無成的痛苦,他們可以欺騙自己:我並非是糟糕的,只是成功的時候還沒有到而已,或者有人阻礙了我的成功。但這些想法只能存在於他們的幻想中,一旦被人審視和被現實檢驗時,這些美夢就會轟然破裂,這種突然從美夢中醒來的絕望幾乎沒有人能承受得起,所以他們會盡量避免被審視,盡量避免暴露其實自己連買支雪糕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到。他們恐懼的不是人,而是被人審視。

因此在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是否過度採用指責、懲罰等負面方式。而改變教育方式不能只靠「我今後會注意的」這樣蒼白的承諾,要知道家長之所以會以情緒發泄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因為在害怕孩子的墮落,無論現在做出改變的承諾有多麼慎重,真到孩子熊起來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在恐懼孩子墮落的情緒里保持理智。在這裡需要家長採用「優勢視角」,以積極的視角去解釋孩子的行為,避免自己陷入焦慮的認知融合當中。

在人本主義心理療法中有一個核心,那就是「所有人都是積極向善,並且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的」,這一點同樣適用於題主的弟弟。你甚至可以試著用積極視角去解釋他的墮落行為,比如沉迷手機。事實上如果孩子能夠在學習上獲得成績,獲得父母和他人的認可,他絕對會樂於去學的,只是現在他不知道該怎麼才能學好,事實上只是頭懸樑錐刺股式的苦讀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正因為想要好而不可得,他才會逃避。而他所處的教育環境是怎樣處理逃避行為的呢?他從父母那得知:「你做好了那是你應該的,不值得被稱讚,也更不能驕傲,但如果你沒有做好,你就是糟糕的、需要被懲罰的!」如果孩子想要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他就需要不斷受到正面強化,不斷受到鼓勵,並且有人不斷告訴他:你儘管去犯錯,你犯的所有非原則性的錯都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諒的,但前提是你願意改。

所以中心思路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你做不好並不等於你是糟糕的,只要你不逃避失敗,你就是好孩子。你失敗只是由於你沒有正確的方法,沒有人一開始就能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你有權利去試,並且有權利在受傷後要求家人、老師的幫助和安慰。我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你也希望我們以你為榮,對嗎?


我幼兒園的時候住在我家後面的一個爺爺總喜歡逗我,教我罵人,我學了一句他就給我買冰棒吃。

我爸媽不准我吃冰棒,所以我就特別饞,就學了一句,我一說他就哈哈大笑。

我以為這是什麼好詞就回家學給我媽媽聽,對我媽說了一句,今天真他媽的爽。

我媽媽結結實實打了我一頓,不給吃完飯,扔到小黑屋跪了一個小時。

出來以後問,詞是哪裡學的,知不知道這個詞有多臟。

教育完了以後,繼續面壁思過,背道德經。

後來我再也不敢說一個髒字了,從小到大。

我爸媽作為表率,也是從來不說髒話,其實武漢的漢罵也挺有名的,我媽媽就是很反感這樣的漢罵文化才對我如此嚴格,也因為那個鄰居我爸媽選擇了搬家。

不過也許是我父母的文化和層次並不高,所以只會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你不能這樣做,做了就要承擔後果。讓我再也不敢再犯。

我大學畢業到表姐家玩,8歲的小侄子在打遊戲一口一句卧槽尼瑪,還有一些更髒的話。

我就很嚴肅的問他知不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他滿不在乎的說現在大家都這樣說。

我反問,既然大家都這樣說,你在學校在課堂和老師像這樣說話嗎?

他沉默,我繼續問,既然你不敢在老師面前這樣說,那麼是不是你心裡也知道這些話不能登大雅之堂,這些話是有問題的。

他犟嘴說我只是和朋友一起的時候才說,又不是經常。

我說,你把這些話當做口頭禪,替代天啊哇這樣的辭彙來表達你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你會改不過來,你如果繼續這樣,你會是一個很沒有品的小男生。

可能我用的詞他一時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他很認真的和我說,我改,我以後都不罵人了。

說實話,我覺得和小朋友講道理是講得通的,而且他們的思維很簡單,你能說服我,那麼我就聽你的。

真心覺得小朋友在不罵人這件事上一定要好好教育,有時候在小學甚至幼兒園聽到刺耳的髒字,真的覺得很心痛。


我外甥女小的時候學會了說髒話,什麼兔崽子醜八怪都是我們方言里的髒話,然後某天我和她在一塊,她一直要和我玩,我玩手機沒空理她,她就開始罵我

醜八怪!

反彈!

你這個小兔崽子!

反彈!

你**

反彈!

他*的

反彈!

被我氣哭了找爸爸去了,後來不說髒話了,開始說反彈了……

講個笑話樂一下,小朋友說髒話,可以從源頭上找,髒話從哪裡學來的?遏制住源頭,再好好教育!


評論裡面很多都在說什麼沒有盡父母的義務,那時候我們這計劃生育嚴格,是我爺爺奶奶想要孫子,逼迫我爸媽生了我弟,我爸媽倒是想帶在身邊養,可能嗎?!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塊,我爸媽的工資一大半都拿去鄉下養我弟,不知道內情,別在這當聖母!

關於這個啊,就不得不提我弟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候他2歲左右,跟著我奶在鄉下長大的,老人家慣小孩,要什麼給什麼,我弟那時候小,在鄉下野,什麼話都跟著學,張口閉口就是:麻痹的!

然後我奶第一次帶他來城裡,來我家,臨走沒帶他走,把他留我家了,我媽想著自己親兒子第一次回家,很開心的去拉他過來,結果可能因為我奶不帶他走,他不開心,張嘴對著我媽就是一句:你麻痹的!

我媽當時一愣,毫不猶豫,一耳巴子就扇過去了,問他:你罵誰?我弟估計被打蒙了,還是罵罵咧咧的,你麻痹你麻痹,我媽也毫不客氣,罵一句打一耳光,打到他哭唧唧的不敢吭聲為止。

結果嘛,我弟至今都不會說一句髒話( ???)


我在我媽跟前說第一句髒話,立刻挨了個大嘴巴。

要說明的是,我當時一年級,剛在學校學到髒話。和我媽打牌,輸了一下午,急得罵了一句。

後來知道我媽打牌作弊,和六歲小孩打牌也作弊…


不就是太慣著他才變成這樣的麽

沉迷手機遊戲那幹嘛要給他玩?

飯菜憑啥要求著他吃?

作業為啥要逼著他做?

沒手機玩沒飯吃不做作業任他在床上躺一暑假。哭鬧什麼的直接別管,怕吵著你爸就擰出家門。

還有既然畫畫這麼棒就送他去學畫畫

跟他說要才貌雙全才能找絕世美女然後送他去些什麼班

ps 你爸媽是天天跟你弟在一起的人,他們都不管,那你也沒必要這麼在意教育他的這件事了


有次我在打遊戲的時候遇到坑貨

坑到玩個星媽奶小兵身上

不由的脫口而出:我草泥馬哦!

說完想起來我媽還在我旁邊

轉過頭

我媽看了我一眼,跟我說:

草泥馬!


小孩子嘴不幹凈,讓我來教育?

自己沒教育好的孩子憑什麼我來教育

我不是來幫你教孩子的

把我惹毛了直接一腳

要教也是教父母怎麼教育小孩子

小孩子的教養直接折射出這個家庭的家教如何

為什麼

因為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再怎麼說主要的接觸範圍還是家庭

一張嘴不是問候你全家就是飛出生殖器的小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

無法想像

有兩句話說的真是好

不尊無德之老

不愛無教之幼

附一句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句話

一想到為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就毛骨悚然


有的答案讓我想起了個相聲:

哥倆去幹活,哥哥偷懶,只有弟弟在干。

弟弟:TM的,這TM哥哥真TM懶,就TM讓我TMD在這干。

哥哥:我TM歇一會你TM就TM有意見?

他們爹來了,怒斥:

你TM滿嘴TMDTMD是TM好聽么?還他媽,你TM知道他媽是你TM的什麼人不?


打啊,打到長記性。我有個小表弟,九歲了吃飯還要人喂,不管是誰不合心意就拳打腳踢,一言不合就放聲尖叫。去年夏天來我家玩,到了吃飯的點了叫他他不來,一定要看電視,我媽就把電視給關了,小朋友直接就瘋掉了一邊尖叫把碗摔在地上,筷子一根一根甩飛,被我媽分分鐘拿著筷子一頓胖揍,之後在我家那幾天也不尖叫也不要人餵了一切正常,所以說小孩子適當體罰還是應該的,只是講道理只會讓他有種你不敢動我我是老大的錯覺


看了一些回答,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鍵盤俠了。

都說不要以暴制暴,都知道說髒話不好。請問各位,你們自己沒說過髒話嗎?哪位在網上沒罵過人的,站出來看看。請問各位,遇到暴力事件,不公平事件,令你憤怒的事件,你第一想法不就是暴力壓制嗎?

好了,現在你遇到這樣暴力又滿足髒話的孩子了。你呵呵一笑,哼!這就是打少了!狠狠打!棒棍底下出孝子!

感覺熟悉不熟悉?就像當初風靡朋友圈的,強烈要求人販子死刑!好像這樣就能減少孩子被拐賣了一樣。

以暴制暴,這玩意兒針對一個群體搞不好管用。對個人,還真不好說。

就題主說的問題來看,說髒話倒不是主要問題,原因之前說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不會說髒話的人么,就算小孩子不說,成年人也會說的。

問題是,他完全不懼權威,也沒有尊重別人一說。特別是對題主本人,我看他總是用,你滾一邊去!閉嘴!這樣的詞語對待題主,你與弟弟有什麼過節我想應該你自己好好理清楚。

另外對於十歲左右男孩說髒話的事,我也說說我的體驗。

很小的孩子一般是很少主動學習髒話的,比如有人說兩三歲的小孩歲說髒話,一般也就是個屎尿屁。草你麻痹這種還真不多。除非孩子父母整天在兩三歲孩子面前說操你媽逼。

而到了小學,尤其是一些不發達地區的差勁地方,魚龍混雜,就難說了。我記得我小學一年級時候班裡沒有男生不說髒話,牆上也都寫著,尻你媽逼之類的下流惡俗的語言。

但是我從來沒想過去學說那種東西,真的太難聽了。但是男孩子不太一樣,很多農村教育就是,女孩要嚴厲不能說髒話,男孩無所謂,大街上隨地大小便,漏下體都無所謂,有些大人跟女孩說話可能會注意不說髒話,跟男孩還故意說髒話。這大概也是男人難做的原因。

你弟弟的情況,有你所說是一年級開始就是髒話連篇,有可能就是環境所致。

而且,類似我操這種感嘆,說實話,我在小學呆過一段時間,很多男孩都會冷不丁冒出來,但不會很頻繁,說了以後我也會及時制止。但是沒有用,我操一旦學會了就不可能說會忘掉。各位敢說自己再遇到什麼情緒激動的事情時沒感嘆過我操嗎?

所以說髒話不是主要問題,因為髒話硬給打的他再也不說了,可能性不大也沒有意義。因為人生問題跟說髒話沒有什麼聯繫,他得認清髒話什麼時候能說什麼時候不能說。

從你的描述來看,不知道題主是男是女,好像對你弟弟成見很大。十多歲的孩子對自己都會有一種蜜汁自戀的情緒,說長大找美女這種事也被題主封閉說,他自己長得也不咋地,換句話說,你親弟弟長得不咋滴是不是你也丑?

另外,我覺得他對父母還算客氣,就是對你絲毫沒有尊重可言。你對他的管教他完全都是排斥和反感,我想這也與你對弟弟潛意識的偏見有關係吧?想想,我們誰會對一個總是說自己不好的人有尊重之心呢?換句話說,你潛意識是討厭你弟弟,在這說了一堆他不好的點,安慰自己討厭他是應該的。

那題主如果是真心想幫弟弟,我有幾個不成熟的小意見。

1,尊重弟弟。

無論他說出了什麼你這個年紀看來很可笑的言論,比如找美女。都不要用那種嗤之以鼻的態度對待他,雖然你比他大,但是你並不是長輩,你們是平輩,說句不好聽的,輪不到你教育他。這可能也是每次你管教他後,他會說關你屁事的原因。

2,相信他。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親人。信任孩子這個很難做到,卻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句話說,你認為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那他就是什麼樣的。

題主通篇都是在怪罪弟弟不好,有沒有想過你的態度其實已經決定了他會這樣對待你呢。

3,試著讓弟弟獨立做事。

看起來弟弟小時候在家裡很受寵愛,所以會導致三年級還喂飯挑食。心理年齡其實是沒有達到生理年齡的,不能獨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事,也很少會獨立思考,做事隨性散漫。但是題主後面說,他作為一個準五年級生,考試會考97,也會考50,至少說明他不是學不會的笨孩子,某種意義上學習能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外在的教育出現了偏差。

我是獨生子女,很羨慕那些有親兄弟姐妹的人。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個人跟你就一樣的血,會是你除了父母外最親近的人,你不會擔心孤單寂寞,也不會害怕沒朋友。倘若還是個弟弟妹妹,好像自己又有了可以保護的對象,有了鎧甲也有了軟肋。但是很多有兄弟姐妹的人告訴我,現實沒那麼美好,光是兩個孩子爭奪父母的資源反目成仇拿刀互砍的都比比皆是,更別說十幾年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爭風吃醋和摩擦了。

但是,我希望題主是前一種人。


需要一個強勢的長輩以身作則,而這個長輩在教訓(教育、訓練)這個熊孩子的時候不能被其他長輩壓制!

不要以為會帶孩子就等於會教孩子,這這麼簡單~

想我編很長的段子,或搬我身邊的故事給你們觀看?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講真,,如果我兒子要是跟我面前髒話連篇,我絕對一巴掌就過去了,絕對不給面子,不慣著,也不管周圍有沒有人,就得讓丫長記性。

兒子,你可以說髒話,但別跟我和你媽面前說。


先做到定規矩並執行吧

罵人就罰站,停下一切事情,包括吃飯,上廁所,學習,去上學,不管是半夜,過年,在外人面前,他過生日,在外旅遊,只要是罵人,就去罰站,站的時間不管是十分鐘,半個小時,六個小時還是24個小時,站到他誠心承認錯誤為止。不執行就強制執行,把他綁到牆邊站著,地上打滾就讓他打,折騰完了接著站著,餓了就餓著,想拉屎撒尿自己往褲襠里撒,回頭自己洗乾淨,不洗就讓他穿著帶屎帶尿的站著。站暈了,喂糖水,叫醒。三分鐘沒反應就送醫院,治好了回來接著站著。直到他誠心承認錯誤為止。發自心底的承認錯誤,一定伴隨著對獨裁者的畏懼,像席恩對小剝皮一樣。

不吃飯,這一頓和下一頓都別吃了。對飯菜質量有要求,可以提,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改善,過於挑食導致不吃,這一頓和下一頓沒有他的飯,兩頓不吃餓不出事。他要哭要鬧要罵人,站著去。

沉迷手機,直接不提供手機。要哭要鬧要罵人,站著去。

不寫作業。可以,沒問題,讓他證明那些東西他都會,並且考試能達到要求標準。知識不會,考的分低,也沒問題,寫作業。既不會又不寫作業,站著去。

你爸媽給阻力,和他們說道理,說什麼道理你應該明白。並和他們說,只要放縱一次,立馬撒手不管。並嚴格執行。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感受你的情緒。

家庭的語言環境要改。

不好好吃飯、不尊重人什麼的處理方式也要改,吃飯什麼的,追著喂?我堂弟在他家就是那樣的,跟他媽都能鬧一架。丟我那不一樣,不好好吃等於不吃,二十分鐘,下桌子兩次,這是標準,達到任何一樣視為不吃。不吃我就收碗,敢甩臉色就沒下頓飯,敢耍賴,嗯,後悔的絕對不是我。

承諾不輕易動用武力。不然久了形成抗性了。

一頓打完送醫院檢查,沒問題就回家自己主動跪牆角去,別對著人,明天頂著臉上的巴掌印去上學,放學回來把作業寫了接著寫檢討。

倒是現在家裡跟他關係最好的就是我了,畢竟我只要求他不犯錯,像個人就行了。


推薦閱讀:

小區拆圍牆這件事大家怎麼看?
學位到底有多重要,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的差距有多大?
結婚不想要鑽戒,想要可以升值的珠寶,有什麼推薦的嗎?
傳說中的「電解水」是個啥玩意兒?是真正的高端健康水還是概念的炒作?
珍珠項鏈應該如何佩戴?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兒童教育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