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初創公司 Nauto 有何特殊之處?為何軟銀、通用和寶馬 1.59 億美元都選擇投資它?
軟銀、通用和寶馬1.59億投資無人駕駛初創公司Nauto
雖然都被冠以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的名頭,但 Nauto 和被 GM 收購的 Cruise 不是一類公司。
Nauto 的技術,不會去控制汽車,而是把深度學習演算法、數據塞到傳統汽油車裡。
從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來看,Nauto 能讓一輛普通汽車,變成特斯拉。
自動駕駛也好,無人駕駛也罷,業內達成的共識是,想要提升演算法,就要拿海量的駕駛里程來喂。
不跑完足夠多的里程,不知道這世界究竟多「大」,無人駕駛技術就不夠完善。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其「藍圖計劃 Part 2」中寫道:
我們預計,獲得世界各地監管部門批准,需要積累大約60 億英里(接近100 億公里)的自動駕駛里程。目前自動駕駛車輛的學習里程才剛剛超過每天 300萬英里(接近500萬公里)。
所以才會有谷歌多年來派出普銳斯、雷克薩斯、考拉車、克萊斯勒等各種車隊去實路測試。
才會有 Uber 急切地在匹茲堡、舊金山投放自動駕駛測試車隊,甚至不惜和加州車管局撕破臉。
但這方面最有優勢的還是特斯拉,因為它是讓所有裝配了 Autopilot 的車、讓用戶天天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為自己積累數據。
目前特斯拉累計銷量已超過20萬輛,其中大部分車都配備了 Autopilot 硬體。7月份特斯拉高管公布了全球特斯拉電動車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80億公里。
據外媒報道,即便車主沒有啟動 Autopilot,它仍處於「影子模式」,感測器會捕捉數據,自動駕駛的演算法會在後台做出自己的判斷,但並不會真的去操控汽車。每輛特斯拉電動車都具備聯網功能。
最近,特斯拉甚至要求車主同意上傳車載攝像頭捕捉的視頻數據。
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核武競賽,傳統汽車製造商們一邊砸入巨大的資源,一邊卻很捉急。
模擬、模擬無法取代真實駕駛數據。但積累海量的駕駛行為數據不僅需要龐大的車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誰都想比別人更快一點。
Nauto 能幫汽車公司,捕獲傳統汽油車的駕駛行為並轉化、積累為大數據。
Nauto 的產品是一套軟硬結合的產品。它會在車上安裝一套類似行車記錄儀的設備,一個攝像頭朝向車外拍攝路況採集數據。同時,它還有一個朝向車內拍攝司機的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和演算法,來識別司機開車時的行為。
比如,什麼時候低頭看手機啦,什麼時候扭頭看路邊的美女啦,什麼時候打盹啦。
順便說一句,目前也有一些檢測司機狀態的技術產品,但基本都是靠檢測司機眼睛來實現的。Nauto 的技術則加入了對頭部、胸部的動作監控,提高了識別準確度。
然後 Nauto 會把路況+司機的數據整合起來,來記錄不同路況下司機如何操控汽車的整體數據。
當然,這些數據不如特斯拉的豐富、精準,但與過去相比已經好了很多。
除了攝像頭,Nauto 還為汽車加入了一層 AI 演算法,與硬體配合在複雜路況、司機分神時發出提醒或警報。與此同時,這套產品還會默默的收集駕駛行為數據。
安裝了 Nauto 的車上,還是人根據自己的決策在操控汽車。而 AI 則在後台深度學習,做出自己的判斷並比對真實情況。但它只是默默的運算而不操控汽車。畢竟想要改裝出一大批自動駕駛車隊,目前還不太現實。
所以 Nauto 先開發軟體功能,一旦以後和汽車製造商合作,就可以實現演算法直接操控汽車。
需要說明的是,Nauto 的業務還是 to B 的,讓個人用戶購買硬體並收集他們的駕駛數據,這還是成本很高的一件事,也不太容易規模化。
Nauto 已經開始和一些商業運營車隊合作,在他們的車裡安裝這套設備了。它靠什麼吸引這些公司來合作呢?
就是前面提到的司機駕駛行為監控,在司機走神的時候發出警報提醒他。這樣的安全輔助駕駛服務,對商業車隊來說,是有需求的。另外,保險公司也對這個服務很感興趣。
從下面這張官網截圖我們可以看到,Nauto 的業務主要靠商業合作夥伴。
和商業車隊、保險公司合作是為了眼前的苟且, Nauto 同時也在為無人駕駛的遠方努力。隨著汽車公司投資進入公司,Nauto 也開始和寶馬、豐田展開合作,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未來才有可能成為無人駕駛的大腦,與汽車製造商合作,一起開發出無人駕駛汽車。
- 我的最新 知乎 Live
- 我的公眾號:特斯拉X
- 更多文章:叭叭嗚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什麼是汽車自動駕駛,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其功能及原理?
※激光測距需要哪些演算法來實現?
※如何評價英特爾 150 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 Mobileye?
※如何評價MIT-2017年-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課程?
※新聞中「英國兩名飛行員駕駛 A330 途中一同入睡」,這是可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