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三個學科間有哪些聯繫?

鏡像問題:數理化生四個學科間有什麼聯繫? - 知乎


嗯……就從戰爭衝突的角度來說吧。如果戰爭或者衝突是杯苦酒,

那麼歷史是醞釀,地理是酒桶,而政治是葡萄。

舉個例子: 德法恩怨。


不是有人說,中國教科書就是一套造反學教程嘛。

政治:你為什麼要造反。

地理:應該在哪兒造反。

歷史:前輩們怎麼造反。


政治是歷史發展的脈絡和社會的航向

歷史是對過去進行總結和對現在將來的借鑒

地理是前兩者的舞台和物質基礎


還沒看到有人從高中政史地三科的具體學習內容來分析。

政治必修一涉及的財稅常識,可以解釋我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歷史必修二中國古代史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國際貿易理論是我國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和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基礎(歷史必修二當代史部分),商品貨幣關係和生產、消費理論有助於學生理解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和中國、蘇聯的經驗教訓(歷史必修二美國、蘇聯和新中國改革開放前部分)。

政治必修一的學習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經濟發展案例和經濟常識,知道了怎麼樣才算經濟發展以及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知道了人類行為的經濟動機,對於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涉及的人類產業布局、產業轉型與升級、工業化與城市化,是非常有益的補充。

以上兩段,是我所認為的政治把經濟放在必修一而歷史和地理都把經濟放在必修二的原因,因為政治必修一講的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經濟原理,這是後面在歷史和地理中要學習各個歷史時期、各個地區的經濟如何發展的基礎。

歷史必修一,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變告訴你今天中國和西方實行的政治制度都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再學政治必修二和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選修,你就不會再問「為什麼這個國家是這樣的」了。同時歷史必修二還告訴你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專制,它們在歷史上各有什麼樣的表現,可能是當今中國大部分美分的啟蒙教材吧。

歷史必修三和政治必修三也很有關聯,政治必修三的「政治經濟決定文化」和「文化在交流中創新」理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文化現象和思想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必修三介紹的這些思想文化發展經驗又可以抽象出政治必修三中「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這種大問題的答案。

至於地理,這門學科介紹的是人類活動的大舞台,「地理環境影響生產活動和政治制度」的最典型案例就是古希臘城邦,政史地三科在這裡發生了巧妙的匯合。不過高中地理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淺,實際上地理學與很多學科都有交集,我隨便說幾個領域:氣象、測繪、民俗、產業布局、行政區劃、物候、方誌、人口、國際關係、旅遊,全都和地理有關。說回高中地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區位」,區位理論可以解釋很多東西,比如深圳為什麼能在改革開放中興起,比如某個地區的農業為什麼搞得比較好,再放大的話,它也可以解釋政治和歷史上的一些更大的問題,只是對於一個理論來說,放大到什麼程度仍然適用,很難把握,所以高中很少用地理去解釋政治和歷史,但還是會告訴你,因為到大學學得深了可能就要用上了。


史地政結合,這不就是地緣政治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高中的政治課其實是多門人文學科的綜合,包含了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的內容。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必要把「政治」等同於除歷史和地理以外的人文學科。

從這個角度講,歷史和地理應該是政治的資料庫。任何社會科學都需要以事實為依據。但是,與自然科學不同,我們的培養皿中培養不出「社會」這種東西,因而,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只能從已有的記錄著手,歸納出相應的理論。同時,因為地理因素在社會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地理環境和歷史一樣受到社會科學研究者的重視。

政治所包含的哲學在這裡比較特殊,因為哲學中的認識論、邏輯學等子學科與歷史和地理關係不大。

相反,政治是研究歷史和地理的工具。歷史這一學科,其目的不僅僅是「記錄」,更在於「解釋」。歷史需要去解釋諸多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以及其發生的原因,而探究這種原因就需要政治中社會科學理論的幫助。對於這種關係,我覺得最好的例子是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在這本書中,馬克思用自己的階級分析和歷史唯物主義,解釋了路易波拿巴政變成功這一歷史事件。而同時,馬克思也通過對這個事件的分析,論證了自己的理論。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地理的特殊性,在高中的學習中,地理是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部分的,在我看來,人文地理應該是適用上述的關係的。但是自然地理在大學對應的學科似乎是地球科學,這是理科的內容,可能和歷史和政治就距離較遠了。


歷史地理學。這門學科挺能體現地理和歷史的關係。


對我來說就是兩個薄皮大餡的分數包和一個不那麼薄皮大餡的分數包而已

初中時政治一開始常年在70分左右徘徊,後來有一次考了68分,然後下一次考了86分,之後就在90分左右徘徊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看見有答主提到了「高中的政治包涵了很多學科」,之前沒有考慮周全,萬分抱歉。所以這裡的政治主要是指「政治生活」部分,請諸位見諒。

————————————————————

準備光榮晉陞成高二文科生~興緻勃勃地來作個答

約莫是十二三歲的時候,總是聽老師說「政史地」不分家,那個時候我還不能明確地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直到我上了高中,摒棄了從小學到初中所謂「只要背一背就能輕鬆考高分」的文科之後,才明白這句話闡述的不僅是一個概念,更像是一個體系。

與我而言,政史地是完整的、統一的,它們彼此之間有因果聯繫,並非是由零散的知識點聚合而成的三個學科,我想,只要是有但凡接觸過史學材料的人,都能輕鬆地明白這個道理。

簡單地舉個例子,中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歐亞大陸的東部,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適合季風水田業的發展,因而誕生的是小農經濟,大陸文明,以農業為基礎;正因為如此,國家自給自足,加之優越的地理條件,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才得以延續,直至1842年被英國闖進國門,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之後自然經濟才開始解體。清政府救亡圖存洋務運動興起推動了民族資產階級誕生,前者誕生的同時也工人階級也與之相隨。正因為有民族資產階級,才會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辛亥革命;正因為中國有了工人階級,所以才會有了中國共產黨。但由於我國工人階級力量薄弱,所以聯合農民和資產階級對抗,最終建立了現在的中國。所以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舉的例子好像不太合適而且不夠詳盡語焉不詳……唔。要鋪開來講的話怕是要寫個論文吶QAQ先佔個坑,哪個時候補充完善一下好啦。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地理是物質基礎,歷史是過程,政治是上層建築是結果,它們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正如物理之於化學,化學之於生物。


台灣過去戒嚴時期有個笑話:

我們學的地理,實際上是歷史,我們學的歷史,實際上是政治,我們學的政治,實際上是鬼話。

現在終於不用學歷史的地理,政治的歷史,鬼話的政治了,對岸又不高興了。


地理:舞檯布置

政治:人物關係

歷史:劇情

三個學科就是一台劇。


政治:你們都要聽我的,必須遵循馬列毛思想明不明白,尤其是你!歷史!不準說的不能說!

歷史:我委屈,委屈無處發泄,只好寫一些和歷史正文沒啥關係的意義來坑學生了

地理:你看老子屌你們倆嗎

其實我的說法不很確切,政史地劃分至文科必然有深層聯繫,其他回答都很妙,在下只是抖個機靈


姑且按照進大學前的課程進行分析吧

~~~~~~~~~~~~~~~~~~~~~~~~~~~~~~~~~~~~~~~~~~

政史地之間缺少了一門很重要的課,叫做經濟;

如果在此之上把圈子再劃大一點,叫做交通(其意同「中西交通史」);

歸根結底的研究則要回歸到人本身,叫做人類學。


請多了解一下這幾個學科你就明白了:

歷史地理學,政治經濟學,軍事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史,地緣政治學,戰爭史


歷史,包含各種戰爭,改革變法,王朝更替等各種內容。

戰爭,包含戰況,方法,都是依靠地理條件的,就像電視劇里所說的「此地易守難攻」之類的, 與地理掛鉤其中君王作出的裁決,算是古代政治的一部分

改革,算是政治,歷史中的政治,會根據一個地區的自然特徵,即地理,以及人文文化,與歷史相關,去制定。

改朝換代,主要是歷史,但其導致因素卻與政治息息相關,與戰爭類似。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說自然地理(好吧其實我不太了解人文地理)。

地理影響著政治,歷史。比如因地制宜這項。。決策??就是地理影響的產物。再比如,地理條件直接導致戰爭策旅即走向,與政治歷史密不可分。

政治:政策,法規等。

古時候的政治經驗會直接影響現在的政治,比如說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無不受以前的政治,和歷史影響。

總結起來,史地政不分家。

——————————————————————————————————————————

好吧在下高中生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一個有趣而具體的例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形成


我認為是無數的水平線和交點的關係。

地理是空間,是橫向的直線;

歷史是時間,是縱向的直線;

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社會元素,則是每對縱經橫緯交匯的點,反應了每個地方在每個時期的人文社會情況。

-

其實這樣能給每個地方每個時期的情況編出坐標,還挺好玩的。

我不是理科生。


地理位置,決定經濟模式。比如英國這個島國,骨子裡有的就是海洋的自由,所以它自由貿易發達,資本主義展得早。我國文明是大河文明,對土地依賴重,追求安寧穩定,自給自足,所以小農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

經濟模式,決定政治體制。這個很好理解。資本的原始積累和積累帶來了殖民擴,而小農經濟帶來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政治體制,決定你的歷史。


地理往往決定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往往改變一個國家的歷史。


地理因素影響甚至決定了最早期的政治 去研究政治的發展和走向 就成了歷史


推薦閱讀:

你曾見過的最美的大海是怎樣的?
世界上看星星最美的地方在哪裡?
為什麼地球儀是北半球在上,南半球在下?為什麼地圖不是反過來的?
有哪些沒有(或無法)證明卻經常被我們使用的結論或定理?

TAG:歷史 | 政治 | 教育 | 地理 | 人文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