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河劇《太平記》以後,發現對主角足利尊氏的家世描寫很簡略,沒怎麼看懂?
對了解日本大名的家格高低很有興趣,像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初代將軍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征戰才取得的位子,但是室町幕府初代將軍似乎很容易就得到了將軍的封號,很多源氏的大名都願意跟從他打天下,儘管對手是後醍醐天皇,我想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謝謝!
新田義貞的家世也很顯赫,和足利尊氏同宗,為什麼當時鮮有人支持他當將軍
結合劇情和個人了解的資料作答,目的在於參與探討以及打發上班時間。若有日本史達人路過,歡迎補充、指正,但請勿噴。
1、足利尊氏的血統。
源氏分為公家源氏和武家源氏,因為武士階層的崛起,後世的觀眾、讀者熟悉的是武家源氏。武家源氏包括清和源氏、村上源氏、嵯峨源氏、醍醐源氏、宇多源氏等,然後脫穎而出最重要最著名的是清和源氏。再經過政爭、軍功,清和源氏的「嫡流」這個地位落到了河內源氏的手中,這件事經過了幾代人努力,而最終在源義家這名武士的手上完成,他是源賴朝、足利尊氏共同的祖先。
源義家一生戰功赫赫,是一位被後世子孫所神話的偶像人物。他的長子源義宗早逝,次子源義親謀反,三子源義忠繼承家督後被暗殺(義忠有不少子嗣,但都混得一般),第四子就是足利氏的祖先——源義國。
源義親謀反,源義忠被謀殺,一度導致河內源氏中衰。但經過源義親後代的努力,重振了家門。源為義、源義朝、源賴朝三代人,讓源氏戰勝了伊勢平氏,控制了京都的朝廷,開創了鎌倉幕府。然而,源賴朝死後,兩個兒子先後繼任征夷大將軍,因為鎮不住功臣集團和外戚勢力,都被整死乃至絕後。至此,根據長幼有序,源義國一系就成了最接近源氏「嫡流」的一支血脈。
源義國的次子義康繼承了足利庄(日本當時的土地制度是莊園制經濟),這就是足利氏的始祖——足利義康。源義國自己和長子義重去了上野國新田郡開拓領地成立了新田莊,所以義重成為新田氏的始祖——新田義重。
足利義康的繼承人是足利義兼,他的妻子是源賴朝岳父北條時政之女,著名的北條政子之妹,也就是說足利義兼和源賴朝是連襟。北條時政還是鎌倉幕府初代執權,北條氏基業的奠基人,鎌倉幕府日後的實際控制人就是外戚北條氏。
2、足利氏的實力。
血統需要實力來支撐。高貴如周天子,一旦實力不足,也會失勢。雖然源氏分支很多,但足利氏在當時有足夠的政治資本和軍事實力。
足利氏的戰功很早就有,並不是從足利尊氏的個人奮鬥開始的。早在源賴朝打天下的時候,足利氏就參與了針對平家政權的治承?壽永之亂、針對奧州藤原氏的奧州合戰,站隊成功。憑藉血緣和戰功,被列為幕府將軍家的一門眾,即被認可為同族、家人。到了外戚北條氏掌權,足利氏也是站隊成功,與北條氏緊密合作,參與了和田合戰、承久之亂的戰役,在朝廷企圖推翻鎌倉幕府、其他功臣反對北條專權的重要戰爭中,都出了保衛之力。簡言之,在鎌倉幕府的打江山、保江山,乃至確立北條氏地位的大事上,足利氏都有大功。第三代當主足利義氏就被視為鎌倉幕府當時的長老級重臣。
足利氏歷代當主,絕大部分都和北條氏聯姻。少數例外,比如第六代足利家時(就是大河劇《太平記》中,足利尊氏那位切腹自盡的祖父)和第八代,即足利尊氏,是和上杉氏聯姻的後代。上杉氏是公家出身(源自藤原氏),是跟隨宗尊親王來鎌倉繼任征夷大將軍的中級貴族,後來就此武家化。
打個比方,足利氏就相當於有個人是漢高祖劉邦的近支親屬,後代子孫又和呂雉一門世代聯姻,那麼我們也就不難想見這個家族的地位了。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離不開妻族北條氏的幫助,所以和劉邦、呂雉的關係很像。
經過好幾代人的發展,足利氏發展為領地涉及下野國、陸奧國、三河國、丹波國(足利義氏之後的當主,經常擔任上總國和三河國的守護),家族分為數十支的大勢力。足利氏的分支眾多,比如細川氏、斯波氏、澀川氏、一色氏、小俁氏、畠山氏、吉良氏、今川氏、仁木氏、上野氏、戶崎氏、石塔氏,可謂遍布全國。
在大河劇《太平記》中,一色氏、細川氏、畠山氏、吉良氏、今川氏、仁木氏、石塔氏,都有出現。就連劇中,那位鼓動新田義貞舉兵的岩松經家都是足利氏的分支之一。所以在尊氏決定反戈倒幕,在三河國領地招兵時,問吉良氏、今川氏兩家的當主可以準備多少人馬,兩位回答的是沿途一路上會有多少足利門下的軍隊前來匯合(我記得好像一共可以到九千多人,這在日本已經算很大的軍力了)。
足利氏有不容小覷的實力,所以北條氏對其一直是蘿蔔加大棒,既拉攏又提防打壓。具體的,推薦題主結合另一部大河劇,即2001年的《北條時宗》來看。其中雖有戲說,但對於足利氏如何參與幕府內鬥,和北條氏互相利用、互相算計的過程,還是可以有些了解的。
大河劇《太平記》有這麼一幕,尊氏的父親,即已故的緒形拳先生飾演的足利貞氏拜訪金澤貞顯(金澤氏是北條氏重要的分支,已故的兒玉清先生飾演)的府邸,看到了一位瘋癲的女性,從台詞可以看出她是貞氏的前妻(劇情設置為離異)、金澤貞顯的妹妹。她在歷史上的名字是釋迦堂殿,是足利貞氏的長子足利高義(21歲時早逝)的生母。
如果沒記錯,足利高義在劇中應該也有一筆帶過的提及(也可能是字幕組的補充說明)。為何要在這裡提及他呢?自投靠北條氏的足利義氏開始,足利氏歷代當主名諱的構成都是有定式的,一個字取自北條氏「嫡流」(即大河劇《北條時宗》《太平記》經常出現的所謂「得宗」)當主的字,另一個是通字「氏」。所以,足利貞氏的名字是因為當時北條得宗叫北條貞時,足利尊氏原名足利高氏是因為北條氏當主為北條高時。那麼,為何足利高義不是這樣呢?
有說法認為,隨著足利氏實力的增強,北條氏統治的不穩,也因為兩家在歷史上勾心鬥角,為了拉攏足利氏,所以北條得宗允許足利高義使用通字「義」,這個清和源氏世代相傳的嫡流象徵,等於是默認足利氏的「源氏嫡流」地位,以此換取足利氏的忠誠。
這也是為什麼足利尊氏就任征夷大將軍,創立幕府後,從他的兒子足利義詮開始,歷代室町幕府的將軍都沿用「義」這個通字,這是源氏正統的象徵。
另一方面,北條得宗對於非北條氏女子生下的足利氏當主是有防備之心的。比如,第六代足利家時就因為涉嫌參與謀反而切腹謝罪(一說蒙古襲來導致鎌倉幕府的統治被動搖,而當時社會上瀰漫著源氏擔任將軍的思潮,足利家時因為曾是北條時宗的近臣,所以在時宗去世後切腹殉死,這也是北條氏在統治後期未將足利氏排除出權力核心的原因,等於是用當家的一條命換來了信任)。第八代當主足利尊氏的母親出身上杉氏,所以北條氏為尊氏決定的政治婚姻來自赤橋氏。赤橋氏是北條氏的名門分支,始祖北條長時擔任過執權(在一段時間內是鎌倉幕府最高實權職位,一般只有北條得宗可以擔任),而北條長時的血統也很高。他的父親北條重時是二代執權北條義時的嫡出次子,幕府前期的重要元老之一。
3、至於新田義貞
在足利尊氏所處的時代,血統還是很有政治號召力的,尤其他還很有家底、實力。相比之下,新田義貞的始祖是新田義重,此人是足利始祖足利義康的兄長、源義國的長男,但是因為他不擅長站隊,在源賴朝起兵時態度曖昧不明,導致新田氏不被鎌倉幕府所信用。
此後,4代當主新田政義因為替幕府看管犯人不利,導致被罰款。估計是因為新田氏經濟比較拮据,這筆罰金觸怒了新田政義。他一時腦熱,居然趁著在京都奉公,為幕府負擔軍役(自費當警衛)的時候,不經過幕府允許,擅自向朝廷申請官位。朝廷怕幕府追究,自然是拒絕了。新田政義一怒之下出家,回到領地,不聽從幕府的調用。
這些在當時都是藐視幕府權威的重罪,幸虧新田氏和足利氏聯姻,新田政義的妻子為他托關係求情,才保全性命。但新田氏的代價依然很大,不僅被剝奪了為幕府奉公承擔課役的資格,而且連新田氏一門的總領地位也被剝奪了。新田氏一門的總領被交給了分家世良田氏,日後因為世良田氏在政爭中連坐失腳,新田氏才得以收回一門總領的地位。可是,經過這幾番折騰,新田氏這個原本的大宗,已發展得不如山名氏、里見氏等分家了。
當年,足利義兼年幼喪父,曾受到伯父新田義重的庇護。所以,新田氏沒落後,也受到過足利氏的庇護。因為和足利氏通婚以及烏帽子親的關係,從新田政義的繼承人新田政氏開始,連續三代當主接受足利氏下賜的「氏」字,以至於到了新田義貞(有說法認為他的「義」字來源於足利高義)這一代人,南北朝的一些著作中已經將新田義貞視為足利氏的庶流了。
因此,在大河劇《太平記》中,新田義貞在政治上、經濟上一直很不得志,連負擔普通軍役都吃不消,起兵倒幕時還必須藉助足利氏的威名才能匯聚沿路的軍隊。號稱足利氏的同志,實則更像是部下,這也就是為何劇中旁白說,與千壽王的匯合會在日後深深傷害到義貞的自尊心。所以說,混得那麼差的新田氏,自保都不夠,誰又會拜他做老大呢?
就劇情而言,這也決定了新田義貞日後的抉擇,使這一人物在形象上尤為豐滿,非常值得咀嚼。因為在他心目中,新田氏原本應該家格更高,畢竟是長子。當日後足利尊氏和護良親王內訌,岩松經家勸他站隊(暗示投靠足利氏),新田義貞出於自尊,清高地表示哪邊都不幫,新田氏不是誰的附庸,只有天皇夠資格號令之。等足利尊氏與後醍醐天皇公開對立,新田義貞出於忠誠選擇了效忠天皇(所以後醍醐天皇在背後評價他是古風之武者,值得信賴和依仗),這固然是性格使然,但也多少是出於不願讓新田氏再次屈居足利氏之下,即使他日後目睹了公卿貴族階層的腐朽,露出絕望的神情,也不改初衷。這就使劇情和人物頗具戲劇性,更好看了。
足利尊氏是河內源氏棟樑,在鎌倉幕府源賴朝那一支源氏斷絕後便成為全體源氏的家主,這和德川家康那種偽源氏不同
題主的敘述中,有好幾個錯誤認知,且容我一一道來:1、鎌倉幕府創始人源賴朝、江戶幕府創始人德川家康在就任征夷大將軍之前確實身經百戰,但並不就是說只要身經百戰就能開幕,否則16世紀的大名武田晴信為何就不能開幕呢?兩位牛人開幕的前提,都是:已經基本平定日本各地的異己勢力,從形式上統一了日本,通過分封制度建立起了穩定的統治……最關鍵的是,得到了天皇的認可! 而足利尊氏和其他二人不同,他受封征夷大將軍時,日本還遠沒有統一,反對勢力(南朝)也異常強大,但尊氏的這個征夷大將軍同樣是天皇(光嚴天皇)所封。其次,在這之前,足利尊氏早就久經沙場了,從第一次率軍西征鎮壓後醍醐天皇的「謀反」,到第二次西征過程中突然反水並攻陷京都打敗南、北六波羅探題,再到和後醍醐天皇鬧翻後從京都到鎌倉、再從鎌倉殺回京都、西逃九州、捲土重來再次攻陷京都……如果這都不算身經百戰,那樣標準就太苛刻了。
2、足利尊氏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官職可一點都不容易,這可是反叛後醍醐天皇,投靠光嚴天皇,久經戰陣後才修成正果……
3、很多源氏都願意跟隨尊氏打天下並反抗高高在上的後醍醐天皇……還不是因為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嚴重損害了武士階層的利益,這個時候武士們想搞事,發現河內源氏嫡流,源義家直系後裔足利尊氏最適合當帶頭大哥!至於天皇嗎,再擁立一個不就行了!4、為何沒人支持同為源氏的新田義貞當將軍?這個問題讓人苦笑不得:其一,又不是只有源氏出身的人才能當將軍!鎌倉幕府的第4、5代將軍出自藤原氏,第6、7、8、9代將軍出身皇族;其二,不要把征夷大將軍當成一個香餑餑,要知道鎌倉幕府的九位將軍,除了初代將軍源賴朝以外,其它八位基本是傀儡,連後來短暫出任征夷大將軍的護良親王也沒有什麼實權;其三,新田義貞拿什麼去和足利尊氏一比高下?新田、足利兩家都是源義國的後裔,但足利是義國的嫡子(經早苗提醒,發現義重也是前妻嫡出,並且繼承了家產),繼承的家產更多,而且源平合戰時足利很早就歸順源賴朝,新田卻遲遲不肯明確態度……源賴朝絕嗣之後,由於足利世代與北條家聯姻並充當北條的忠實打手,因此逐漸被扶持為源氏嫡流,莊園遍布全國,子孫開支散葉,在鎌倉幕府滅亡前夕,足利已經成為最強大的御家人,起兵之時兵力破萬……新田這種不懂得站隊重要性的二愣子,只能越混越差,到新田義貞起兵的時候,只能拉起一支150人的隊伍,說他是破落戶也不為過。很容易得到將軍稱號的直接結果就是政權不穩。室町幕府是三大幕府中統治力最弱的
新田義貞效忠的是後醍醐天皇
而實際上後醍醐天皇想要的是王正復古,不可能把征夷大將軍的位置授予武士。後醍醐天皇身邊的公卿對武士全都恨的咬牙切齒,在他們看來新田義貞本質上和足利尊氏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假意效忠後醍醐實際上為自己爭取勢力。
推薦閱讀:
※關於《影武者》中的一些日本戰國歷史的問題?
※長篠合戰勝賴真的就沒辦法贏嗎?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
※日本戰國時期所有武士都是源平家後裔嗎?包括哪些最底層且規模龐大的武士(浪人 野武士)
※歷史上日本人的辭世詩是怎麼保存下來的?
※日本戰國方面的有哪些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