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後半葉以來,有哪些出色的合唱作品?

其實個人對這個體裁的音樂也不太了解,之前聽過的一些也基本都是20世紀前的(而且基本都是宗教作品),所以對這類作品在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發展有點好奇。


我又來了,

今天非常非常大概的說一下我說知道的美國合唱作品:

如果要開始介紹美國20世紀中後期的合唱作曲家,那麼就不得不提Nadia Boulanger, 法國女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她從1907年開始執教,許多20世紀著名的音樂家都出自她的門下, 為美國20世紀的合唱音樂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Boulanger 對待她的美國學生的特點在於:完全沒有教條主義,結合他們的國家元素,去最大發展各個人不同程度的音樂風格:說白了就是「因材施教」。她一直作為一個音樂教育家,教學直到她1979年去世,而她的學生們,也一直創作著屬於自己的不同的美國合唱音樂。其中包括了:Walter Piston, Virgil Thomson, Roy Harris, Aaron Copland, Ross Lee Finney, Daniel Pinkham。

Walter Piston:任教於哈佛大學,影響了後來的Bernstein和Elliott Carter,他是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美國作曲家,他的作品其實主要還是專註於交響樂,但是有2部合唱作品卻不得不提:Carnival Song(1938)還有A psalm and prayer of David (1958). 這兩部作品難度都特別大,但是影響也特別深。

Virgil Thomson: 最著名的合唱曲集是Four Southern Folk Hymns.都是無伴奏合唱, 其中的一首「My Shepherd Will Supply My Need」是標準的美國學校和教堂必唱曲目。

Roy Harris: Symphony for voices(1935 無伴奏混聲合唱), Whitman Triptych(1939,無伴奏女聲合唱), Symphony No.4(1940,Folk Song Symphony. 合唱團和交響樂團)。Freedom"s Land (1941,女高音和混聲合唱團),Symphony No.10(1965, Abraham Lincoln Symphony混聲團,銅管,打擊樂,和雙鋼琴)。

Aaron Copland:他主要的合唱篇幅較小,最受歡迎的是作品集Old American Songs,其中包括「Ching-a-Ring Chaw」,「

Zion"s Walls」 「The Little Horses」和「At the River」。

Ross Lee Finney: 他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教授,他的學生比如:George Crumb, Roger Reynolds和Leslie Bassett,都獲得過普利策獎。 1950年之後,Finney的音樂變為了純的12音體系,比如他最受歡迎同時也標誌著他作品風格成熟的作品:Spherical Madrigals,Edge of shadow(1959,混聲合唱團和打擊樂),The Martyr"s Elegy(1967,女高音,混聲合唱和交響樂, Earthrise(1978, 四聲部solo,混聲合唱團和交響樂)。

Daniel Pinkham: 他是Copland和Boulanger的學生,作為一個作曲家,他接觸合唱作品特別早,他的合唱音樂作品特別注重情感的表達,節奏充滿活力,會出現音樂強弱上突然的響亮,和聲的運用極具辨識性,早期的受歡迎作品是Wedding Cantata(1956年,混聲合唱和鋼琴), 還有其他作品:Requiem(1963年,混聲合唱團,管樂團,管風琴),Daniel in the Lion"s Den(1973,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旁白,混聲合唱團,雙鋼琴,打擊樂,磁帶)。

還有很多著名的美國合唱作曲家:

William Schuman- Roy Harris 的學生。作為美國非常受尊敬的作曲家,他非常善於寫作交響樂,但是不同的是,他對美國合唱作品的貢獻非常持久:This is our time(1940,Secular Cantata No.1,合唱團和交響樂團。)A Free Song(1943年,Secular Cantata No.2, 混聲合唱團和交響樂團)為他帶來了他的第一座普利策獎。Carols of Death (1958年,無伴奏混聲合唱團)是他最精湛的作品,其中的第三樂章經常被分成三首作品「the last invocation」,「the unknown region」,「to all, to each」。作為partsong 分別進行演出。

Leonard Bernstein:最重要的美國20世紀音樂家。最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他必然創作過很棒的合唱作品。Hashkivenu(1945年,男高音,混聲合唱團和管風琴, Simchu na(1947年,希伯來民族歌曲,混聲合唱團和鋼琴),Two Harvard Choruses(1957年,混聲合唱團),Symphony No.3(1962年,演講員,女高音,男童合唱團和婚紗合唱,交響樂團)Chichester Psalms(1965年,男童合唱團,混聲合唱團,交響樂團),Olympic Hymn(1981年,混聲合唱團和交響樂團)。

美國爵士傳奇人物:

Duke Ellington,他應該屬於20世紀老一代的音樂家,但是直到1965年,他才開始創作合唱作品:In the Begining God(1965年,2個獨唱,一個混聲團,一個jazz交響樂團,和舞者)。

Dave Brubeck。作為美國來一個爵士音樂傳奇人物,直到Ellington的成功經歷之前,他一直沒有創作合唱作品,在1967年,他創作出The Light in the Wilderness(男低音,混聲合唱團,爵士樂隊,管風琴和交響樂團)。The Gates of Justice(1970年,男高音,男中音,混聲合唱團,爵士樂隊和管風琴)。Pange Lingua Variations(1989年,混聲合唱團,弦樂團,管樂團,打擊樂團)。

著名的靈魂合唱樂作曲家

Robert Nathaniel Dett, Florence Price, Margaret Bonds, Hale Smith, Thomas Jefferson.靈歌在一些方式上和jazz相似,作為美國音樂給世界的禮物之一,靈歌更傾向於表達歡樂,動感,甚至古靈精怪。

--------------以下原答案---------------------------

題主你好,

我是一名在美國學習合唱指揮的學生,也是學校的助理指揮,我覺得您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確實宏觀角度上來講,合唱被大家了解的太少了,我有學過合唱歷史的相關課程,讓我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靠自己的記憶和手頭的資料來回答,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還望指正。

既然題主問的是20世紀中後期的合唱音樂,那麼我們就得搞清楚2個問題:20世紀的合唱音樂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什麼時候算是20世紀中後期?

事實上,合唱應該是20世紀變化發展最大的藝術形式,在這一個世紀中,合唱音樂的變化主要分為兩點:1,合唱作品在世俗環境和宗教環境中的功能性。2,合唱音樂在現代作品中的可行性。在20世紀初,著名的捷克作曲家Leos Janacek認為:合唱音樂最符合「最真實的音樂」這個定義,是大自然的延伸。並且各民族的聲樂作品都能充分展示其民族的人文情懷和文化特色。然而到了20世紀末,著名音樂評論家Josef Woodard在洛杉磯時報中發表文章表示:無論合唱音樂在音樂世界中是重要的還是附屬品,她都變成了生澀難懂的了。無論如何,在20世紀這段時間內,合唱音樂依然為這個世界教育孩子,促進政治,增加工作機會,深刻對事物的理解,創造有趣的消遣,給處在極端環境中的人們提供希望。

第一個時期:1900-1932

這段時期可以說是20世紀合唱音樂承前啟後的一個時期,像Edward Elgar, Max Reger, Richard Strauss 依然在沿用他們熟悉且喜歡的作曲風格,但是Claude Debussy, Leos Janacek還有Gustav Mahler已經開始嘗試運用更近創新的手法來寫作合唱音樂。

第二個時期:1933-1965

1933年之所以被定義為20世紀合唱音樂的第二個時期,是因為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總理,同時德國的整體社會出現的非常大的變動,音樂在德國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例如禁止jazz音樂等一系列國外藝術形式在德國的存在,導致整個歐洲的音樂也出現的相應的變化。

第三個時期:1966-2000

1966年,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年輕作曲家們成為了主力軍,一開始很多戰後的作曲家認為人聲的感覺,不適合去表達戰後的社會環境以及被核恐懼所壓迫的情感。這也是1966年被定義為後現代合唱音樂的起點的原因,因為一步作品:波蘭作曲家Krzysztof Penderecki的Saint Luke Passion。這部作品使得很多當時的年輕作曲家從那以後認識到表達合唱音色的無限可能。1966到1976年間,先鋒派音樂的元素在合唱作品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與此同時,爵士音樂在美國被更加嚴肅認真的對待和分析,使得出現大量爵士合唱作品,黑人靈歌。

當我們重新審視20世紀,我們會發現:合唱音樂被考慮的越來越多,在各個國家,民族的特色音樂元素和先進的合唱技巧和作曲技巧結合,融合出了很多極具特色的音色和音調。作曲家的風格也五花八門,年長的作曲大師開始結合自己早期的合唱作品,建立出自己的特色音色體系(Olivier Messiane, Krzysztof Penderecki)。年輕的作曲家開始接受並創作極具辨識度和個人特徵的音樂(Osvaldo Golijov, 譚盾)。還有一部分作曲家不受20世紀早期的作曲大師影響,並且不滿足於傳統的合唱音樂和浪漫派音樂的表達方式,重新創作屬於自己的「傳統合唱音樂作品」(Randall Thompson, Ralph Vaughan Williams)

既然題主問的是20世紀中後期的音樂,那麼我就從1933年以後開始介紹吧

德國 Richard Strauss:An den Baum Daphne。作於1943年,作品配置是2個混聲合唱團和一個男聲童聲合唱團,這個作品是他的最後一個合唱作品

Heinrich Kaminski: Messe Deutsch,無伴奏合唱,分為三個部分,同樣也是Kaminski的最後一部合唱作品

Arnold Schoenberg: A Survivor from Warsaw,作曲1947,作品配置是旁白,男聲合唱團,交響樂團。這是勛伯格最容易被理解的十二音列作品之一。其他的作品還有Dreimal tausand jabre, Psalm 130。

Hans Werner Henze:The Muses of Siculy。作於1966, 配置是一個混聲合唱團,2個鋼琴,一個管樂團。他可以說是德國戰後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明白許多學校有合唱團以及管樂團,也很明白大部分學生在現代的合唱作品中很難找到正確的音,於是他創作出了這個作品……

英國

20世紀的英國合唱音樂,整體風格的起源來自於這三位作曲家:Hubert Hastings Parry,Villiers Stanford和 Edward Elgar。這三位作曲家在英國的音樂歷史中影響非常大。但是考慮到題主問的是20世紀中後期,那麼就不提他們了。除了他們,20世紀中後期地位最高的應該是Vaughan Williams和Benjamin Britten,他們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合唱作品,而且極大的影響了很多英國作曲家,

Vaughan Williams在1933年後的重要作品

Hodie(Christmas Cantata), Five Tudor Portraits(一位女低音,一位男低音,混聲合唱團和交響樂團),Dona nobis pacem(一位女高音,一位男低音,混聲合唱呀和交響樂團),Three Shakespeare Songs(無伴奏合唱)。

Benjamin Britten在1933年後的重要作品

A Ceremony of Carols, Rejoice in the Lamb, Jubilate Deo, Festival Te Deum,War Requiem。

還有一位作曲家不得不提: William Walton, 他的合唱作品很少,但是質量極高。Belshazzar"s feast(一位男低音,混聲合唱團和大型交響樂),他的小篇幅合唱作品,通常最短3分鐘,最長不過8分鐘,但是卻相當細膩,是很多英國合唱團音樂會的必演曲目:What Cheer?,All This Time,Thine Heart,Where Does the Uttered Music Go?

一寫下來,就停不住了,還有很多國家的合唱作品都特別值得介紹,美國在整個20世紀的合唱音樂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我本科在波蘭讀的合唱指揮,所以也比較了解波蘭的合唱音樂,明天我來繼續寫。也許沒什麼人看,權當是我整理一下思路吧……


樓上說的已經很系統了,我就補充幾個

施尼特凱:合唱協奏曲

施尼特凱的合唱作品絕對牛,我覺得這部無伴奏合唱可以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了。另外懺悔詩篇也值得一聽。

王西麟 鑄劍二章(的第二樂章)

首先支持國產。

其次這真的是部很優秀的作品,其中大量對增四度的運用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肖斯塔科維奇 斯捷潘拉辛的死刑

貌似合唱不是老肖最擅長的,但這首康塔塔寫的不賴

原諒我懶,貼個鏈接https://m.douban.com/note/305627603/

阿沃?帕特 credo

從體裁上有點像貝多芬大名鼎鼎的合唱幻想曲(而格里茂也確實把它和合唱幻想曲放到了一張唱片里),但內容卻大相徑庭

想起來再補充


我以作曲家為單位粗淺的說說吧。

首先推一個帥哥作曲家,應該是當今合唱界最有名的合唱作曲家。Eric Whitacre。

寫下的曲子《Sleep》,《Seal Lullaby》,《Hebrew Love Songs》都相當出色。Whitacre的作曲現代卻又工整,聲部配合極為講究,和弦相當渾厚。

他所帶領的Eric Whitacre Singer 以debut 專輯 《Light and Gold》獲得了格萊美獎。

再說一個近兩年的,以實驗新式唱法為主的Caroline Shaw。她為roomful of teeth所創作的《Partita》獲得了普利策獎。

我於Caroline有過幾面之緣,其本人及其謙遜有禮隨和溫柔,所寫的《Its Motion Keeps》運用了shape note tune是我心中大愛。

Caroline的風格極具實驗精神,和弦新穎各部配合相當有趣,唱她寫的歌不僅是音樂上的實驗也是對自己聲音的探索。

Caroline其實是拉小提琴出身的,目前還在Princeton攻讀作曲博士。她不僅是最年輕的普利策音樂獎的獲得者,也是普林斯頓唯一一個作為在校生獲獎的(感覺她的答辯將會異常有趣)。

還有Morten Lauridsen,寫的合唱各個聲部極有韻味,和弦渾然天成。他的作品古典靜雅,在某種方面上更符合我的審美。

Lauridsen代表作有《Nocturnes》《O Magnum Mysterium》《Les Chansons de Roses》等。他的曲子不論是演唱還是賞析都可以反覆賞玩,不會生膩。

其實相較舊時的作品,我更喜歡唱現代作曲家寫的合唱。他們的優秀作品經常既有古典韻味,在聲部配合上確又屢出巧思,鑽研起來甚有趣味。

希望能讓此答案的讀者多多關注新興作曲家們,多多關注合唱。

我推薦的都是美國人,這與我身在美國有很大關係,其餘國家的優秀作品知之甚少,也望大家海涵。


Ola Gjeilo. 宗教音樂,非常美妙。

當然還有金承志和圭大 ^_^

其實 20 世紀下半葉有很多作曲家都返璞歸真,回歸調性音樂和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我覺得這是好事。


Eric Whitacre

Eriks Esenvalds


蒂皮特《我們時代的孩子》

李蓋蒂《永恆之光》《意外》《無聊的情歌》《安魂曲》

帕特《信經》另外帕特,塔文納這一類神聖簡約主義創作的一系列宗教作品都可以聽一下

古拜杜麗娜 《太陽頌歌》

涅菲爾 《讓我沉醉在你的熱吻》

亞斯特蘭 《轉經輪》

塔文納 《大地高歌》《安魂曲》


Jaakko M?ntyj?rvi ,芬蘭人,他的海難之歌 Canticum calamitatis maritimae,還有另外幾首


個人見解

Arthur Benjamin 的 Storm Clouds Cantata

/出自希區柯克的《擒凶記》

http://music.163.com/song/406194629/?userid=95625095

//這個不算,好像是二十年代的…

John Williams 的 Duel of the Fates

/出自盧卡斯的《星球大戰》

http://music.163.com/song/18671499/?userid=95625095

潘行紫旻 的 《花的訴說》,《今生永相伴》

張士超 瀟湘八景


推薦閱讀:

怎麼把歌曲改編成阿卡貝拉(人聲樂團)版本?
合唱指揮有多難當?
合唱為什麼要左右搖?
目前合唱指揮的就業前景如何?
合唱節比賽用曲有哪些推薦?

TAG:古典音樂 | 合唱 | 嚴肅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