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聖母瑪利亞的地位在天主教中如此之高?
聖經中關於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記載並不多,為什麼聖母瑪利亞在天主教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因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是誰通常是可以確定的,父親是誰卻難以直接確定。
如果哪個機構或組織收藏了耶穌遇難的血衣,血槍等等,建議分享出來,科學家能夠分析其基因,對比人類基因庫,一定能幫耶穌認祖歸宗。
順帶幫30億廣義基督徒認祖歸宗,功德無量。
讓我們看看耶穌的近親生活得如何,由聖靈感孕的y染色體是怎樣的完美無瑕,有沒有致病基因。
感謝大數據,感謝人類基因庫計劃。
聖母的地位很高沒錯,但這並不僅限於天主教,隔壁東正教和部分高派新教也有對天主之母的敬禮。
至於為什麼公教徒敬禮聖母,原因如下:
1. 她是天主的母親(否定這一條的便是公教正教新教公認的異端,因為這否定了二性論)。
2. 她是我們的榜樣,她順從天主的旨意,她謙遜忍耐愛人。就算她不是天主之母,這麼完美的一個人,你也應該尊敬她吧?
3. 《聖經》里關於天主之母的記載並不多,這沒錯。不過敬禮聖母是聖傳的一部分。關於對聖母的敬禮,宗徒時代後期就有。既然敬禮聖母就是傳統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敬禮聖母也無可厚非。
—— 另外 ——
評論區有人提到轉祈聖母,說這是多神崇拜。這裡說一下,這叫諸聖相通,具體請百度。
關於聖母無染原罪之類的教理,我只能說求同存異。我信聖母無原罪始胎,當然你認為聖母有原罪也無所謂,沒必要因為這個撕逼。
不知道問者是以什麼樣的背景來思考這個問題的,如果是基於廣為流傳的對至聖誕神女之敬禮的誤解,而認為「聖母地位如此之高」,那很明顯這個認知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依描述看來,問者似乎認為誕神女在教會內的地位高或低跟「 聖經中關於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記載」有直接關係,認為這是某種「標準」(信仰規則),這種判斷的方式亦是錯誤的。
額外說一句,對誕神女的敬禮本身是一種『實踐』,它來源於教會在聖神內的信仰生活,而非神學推斷或是受 「外力 」強加而來,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信仰實踐」鑄成大公教會信理的實例。
有一種觀點強調,天主教官方的信理關於對誕神女的敬禮是「並非依據真知的熱忱」——與其說天主教是過於高捧誕神女在信仰內的地位,不如說是其扭曲了對誕神女最真實的敬禮。更有觀點認為天主教對誕神女的信仰已經混雜上了異教女神崇拜的元素,對於這個立場,小弟暫且不願走到如此之遠,下列出正統信仰聖人所著的文章,想必已能說明問題....
正統基督教對誕神女的敬禮:
拉丁教派(天主教)所新創的教條「聖母無染原罪始胎」,敗壞了對至聖上帝之母永貞瑪利亞的真正敬禮。
當教會譴責並棄絕了那些不信至聖童貞無玷生活的人,以及那些否認她的終身童貞,否認她作為上帝之母應受的尊榮,並輕視她的聖像的人;當聖母的榮耀光照普世的時候,出現了一種學說。乍看之下,這種學說似乎頌揚了永貞瑪利亞,但實際上卻是否定了她的所有德行。
這一邪說稱為童貞瑪利亞始胎無染原罪,為羅馬教化皇和他的追隨者所接受。它這樣說:「榮福童貞瑪利亞,曾因全能天主的聖寵和特恩,看在人類救主耶穌基督的功績分上,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教化皇庇護九世,《莫可名言之天主》通諭,《天主教訓導文獻》2803)換句話說,上帝之母在其受孕之時就因上帝的恩惠而免受原罪的污染,被置於一種不可能犯罪的狀況之下。
在第九世紀之前,基督徒從未聽到過這樣的言論。第一個提出聖母始胎無染原罪這一觀點的是柯維修道院的院長帕斯卡爾西烏斯(Paschasius Radbertus, Abbot of Corvey)。從12世紀開始,這種思想在西方教派(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和信徒中傳播開來。那時西方教派早已脫離了普世正統教會,因此已成為失落了聖神恩惠的異端團體。
但是,並不是所有西方教派的人都贊同這一思想。在西方的著名「神學家」,也就是那些拉丁教派的中流砥柱之間,對此意見分歧,聚訟紛紛。多瑪斯丶阿奎那和明谷修道院的伯爾納多堅決反對,而董思高則為它辯護。這種分歧由老師傳給了學生。拉丁教派中的多明我會會士追隨多瑪斯丶阿奎那的思想,反對聖母始胎無染原罪;而董思高的追隨者──方濟會士,則致力於到處向人灌輸這一思想。這兩派之間的爭論遲續了數世紀之久。辯論的雙方各自擁有被天主教徒視為偉大權威的人士支持其觀點。
對於這個問題,一些人士聲稱自己獲得了從天上來的啟示,但是,要確定聖母是否始胎無染原罪,這些彼此矛盾的「天啟」似乎毫無助益。14世紀在天主教信徒中極負盛譽的修女,瑞典的比利日大,在她的著作里,談到上帝之母顯現給她,聖母親口告訴她自己在始胎時即無染原罪。但是與她同時代的另一位著名修女塞納——馬恩省的加大利納(加大利納-瑟納)則肯定地說:至聖童貞受孕時是有原罪的,並說這是基督親自啟示給她的。(參閱列別德夫大司祭所著《東西方關於至聖上帝之母的訓導之異同》一書)
就這樣,拉丁教派很長一段時間,既無法根據神學著作中所提出的理據,亦不能根據彼此互相矛盾的奇蹟顯現,來分辨何為真理。直至15世紀末,西斯篤四世之前的歷代教化皇對這些爭論皆置身其外,不予表態。直到1475年,西斯篤四世批准了一個禮儀,清楚地表達了聖母始胎無染原罪這一教訓。幾年以後,他下令禁止將那些相信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人判為異端。但是,即便如此,西斯篤四世亦無意將它定為天主教內「不可錯」的訓導。故此,他禁止將相信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人定為異端的同時,也禁止將不信的人定罪。
在此期間,聖母始胎無染原罪在羅馬教會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箇中原因在於:相信聖母始胎無染原罪似乎更為虔誠而又能取悅於上帝之母,它看來是加給了聖母最大的榮耀。一方面,由於民眾竭盡全力地光榮聖母這位天上的代禱者;另一方面,由於西方神學家的偏差,他們陷入抽象推理之中,這隻能使人獲得經院神學的似是而非的理念;當然,這和西斯篤四世之後的歷代教化皇的支持也脫不開干係。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到了19世紀,聖母始胎無染原罪這一由9世紀的帕斯卡爾西烏斯所提出的理論事實上已成為拉丁教派的普遍信仰。所剩下的只是公開定斷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為天主教的訓導而已。這由教化皇庇護九世完成。1854年12月8日,庇護九世在一禮儀中隆重宣布至聖童貞女始胎無染原罪是羅馬天主教的信理。
就這樣,羅馬天主教背離正統教會的訓導,擅自增加新的信理,再次玷污和毀損了唯一的正統信道。當它還是大公的、傳自宗徒的教會的一員時,曾宣認過那唯一的正信,直到如今這一正信仍為正教會毫無變更地持守著。定斷這一新的信理,使羅馬天主教的信眾感到滿意,他們心靈單純,以為教會定斷這一新信理是為了上帝之母更大的光榮;可以這樣說,他們以為,藉此方式他們呈獻給了聖母一份禮物。這也使西方的神學家們的虛榮心得以滿足,因為是他們堅持並促成了此事。但是,宣布新信理最重要的是使羅馬宗座自身獲得益處。儘管教化皇事前曾聽取了天主教的主教們的意見,但他是以他自己的個人權威宣布這一新的信理。羅馬教化皇通過這一事件,公開僭用了更改教會訓導的權力,將自己的聲音置於聖經和聖傳的證據之上。由此,可以直接推導出,羅馬教化皇在信仰的事務上是不會錯誤的。同一位教化皇庇護九世真的在1870年將這(教化皇無謬誤)也定斷為天主教的一條信理。
就這樣,西方教會從真教會裡分裂出去以後,篡改了教會的訓導。它為自己引入一條條越來越新的教訓,自以為這樣就更加光榮了真理,其實卻是在歪曲真理。正教會謙卑地宣認她所領受的,傳自基督和宗徒的信仰;而天主教竟敢在上面增加新的教訓,有時是出於「並非依據真知的熱忱」(參閱致羅馬人書10:2),有時則是因為背離真道,陷於迷誤,陷於「那假冒真知的戲論」(致提摩泰書一6:20)。不可能再有別的原因。
「陰間的門不能勝過」教會(瑪特泰福音16:20),這是基督對普世的真教會所作的應許,對於那些脫離真教會的人則應驗了這些話:「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約安福音15:4)
歷史上,幾時教會定斷一條新的信理,這並不是說教會定了一個全新的教導,教會只是將她一向所擁有的宣示出來而已。這信理必然是早已存在教會內了,並為許多聖教父所堅持。每次教會宣明一端教理,必然會引用前代聖教父們的著作,指出這一信仰的傳承聖脈。教父們屢屢談論童貞瑪利亞應受稱揚的聖德和她的純潔無瑕,並以不同名號稱呼她,這些名號表達了她的潔德及屬神的能力。但是教父從未說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事實上,教父們說:惟有耶穌基督是完全純潔毫無任何罪惡的,而所有阿達穆的後裔,自取得肉軀之時即處於罪律之下。
古代的教父中沒有一位說過:童貞瑪利亞受孕之初,上帝即以奇妙的方式潔凈了她。許多教父直接了當地指出,童貞瑪利亞與所有人一樣,經歷了與罪惡的戰鬥,但卻勝過了試探,被她的聖子所救贖。
拉丁信仰的詮釋者同樣也會說童貞瑪利亞被基督所救贖。但是他們是這樣理解的:即瑪利亞是由於基督將要成就的功績而免受原罪的污染的。(庇護九世,《莫可名言之天主》通諭)按照他們的教導,可以這樣說,童貞瑪利亞預先獲得了基督由他的苦難及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而給全人類帶來的救恩。此外,他們在談論上帝之母在她的愛子的十字架下所承受的痛苦,以及作為上帝之母,她的生活中所充滿的憂苦的時候,他們把這些視為基督苦難的一種補充,而把瑪利亞視為「共同救贖者」。
按照拉丁神學家的解釋:
「作為共同救贖者,瑪利亞是我們救主的夥伴。」(《東西方關於至聖上帝之母的訓導之異同》,273頁)
「在救贖行動中,她(瑪利亞)以某種方式襄助了基督。」(魏瑪博士所著《要理》)
「儘管上帝之母的心為利劍刺透,她仍勇敢而喜樂地接受了殉道之苦。」為此緣故,她是「至聖聖三的補充,就如上帝揀選瑪利亞之子作為他被冒犯的尊威與罪人之間的惟一中保,同樣,恰當地說,在上帝之子與我們之間最重要的中保就是榮福童貞瑪利亞。」(蘭茲博士,《聖母論》)
「就聖母是聖父的愛女,聖子的慈母,聖神的凈配這三方面而言,至聖童貞就某種意義而言,已被舉揚到等同於聖父,優越於聖子,相似於聖神的地位。」(Brouges主教馬陸所著《聖母無染原罪始胎》)
這樣,按照這些天主教神學家的學說,在救恩工程中,童貞瑪利亞被置於和基督同等的地位,並被舉揚到等同於上帝聖父的地步。誰還能走得比這再遠呢?儘管這一切尚未最終被定為羅馬教會的信理,但是羅馬教化皇庇護九世卻朝這方向邁出了第一步,為他的教派中普遍為人認可的訓導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也間接肯定了上面所引證的有關童貞瑪利亞的學說。
這樣,拉丁人為盡量舉揚至聖童貞,將她完全 「神明化」。即便天主教的權威現在還未稱瑪利亞是聖三的補充(a complement of the Holy Trinity),但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童貞瑪利亞將像上帝那樣在天主教內受崇拜。
眼下一些正教會的思想家也走上這同一條道路,他們建立了一套神學體系,建基於哲學的智慧論,將智慧視為上帝與受造物之間的聯繫。他們同樣也發展出一套理論,指出上帝之母尊高無比。他們希望在本質上將她視為某種介於神人之間的存在。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比拉丁神學家更為溫和,但是在另一些問題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比拉丁神學家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他們不接受聖母無染原罪始胎,也不說聖母完全不受祖先之罪的羈絆,卻教導說:聖母完全脫離屬人之罪的束縛,並將她視為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如同基督一樣:他們認為,藉著基督的降生成人,至聖聖三的第二位,永恆的聖言,顯現於世;而聖神則藉童貞瑪利亞彰顯出來。
用同一位持一這觀點的代表人物的話說,當聖神前來寓居於童貞瑪利亞內時,她獲得了「雙重的生命──人性的生命與神性的生命」;即:
「她被完全神化(deified ),因為在她位格的存在內,聖神活生生而又富於創造性的啟示被彰顯了出來。」(第154頁)
「她圓滿地彰顯了上帝的第三個位格。」(第175頁)
「(她是)一受造物,卻又不再是一受造物。」(第191頁)。
———謝爾蓋·布爾加科夫大司祭,《焚而不毀的荊棘》
這種竭力將上帝之母予以神化的傾向主要發生在西方。但與此同時,西方抗議宗的各種不同宗派卻又走向另一極端,一般說來,包括路德宗和加爾文宗在內的新教的主要派別都否定對聖母的敬禮,並禁止在祈禱時呼求她。
但是,我們可以用塞普勒斯的聖埃彼法尼(St. Epiphanius of Cyprus)的話說:
「無論是貶低童貞瑪利亞的地位,或是相反,過份光榮她,而超出她應受的光榮,這兩種異端具有同樣的危害。」(Panarion,《Against the Collyridians》)
這位聖教父針對那些像崇拜上帝那樣地崇拜她的人說:
「願瑪利亞受到尊榮,而欽敬崇拜則只應歸於主。」(《Against the Collyridians》)
「儘管瑪利亞是特選之器,但在本質上她仍是一個人,與其它人沒有什麼本性上的區別。儘管聖母生平及聖傳這樣說:有聲音對在曠野里的約雅敬──瑪利亞的父親說:『你的妻子已懷孕了』。但這並不是說安納(約雅敬的妻子,瑪利亞的母親)是未經男女的結合而懷孕的。」(《Against the Collyridians》)
「人不應過份敬禮聖人,超過其應受的尊榮,人應將無上的欽崇惟獨歸於他們的主。瑪利亞不是上帝,她並非未經人道而由天上取得肉軀,而是經由男女的結合而誕生的。就如同阿弗拉穆生伊撒克那樣,上帝藉著預許,準備了她,使她參與上帝的救贖工程。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切願沒有人膽敢冒犯輕視至聖童貞女。」(聖埃彼法尼,《Against the Collyridians》)
聖教會以她讚美的頌詞高度頌揚上帝之母,但卻不敢將聖經和聖傳從未表達過的榮耀歸於她:
「真理既無不及,亦不過份。使一切各居其位,各得其所。」(聖伊格納提·布里安恰尼諾夫主教)
一方面,教父們光榮童貞瑪利亞的無玷至潔,以及她在世間生活中,以大無畏的氣慨所承受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們拒絕接受就與上帝共同完成的人類的救恩而言,瑪利亞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也就是說,瑪利亞的人類保護者和上帝前的說情者地位是依照代禱者身份,而不是依照拯救者身份而言的。瑪利亞自身是被拯救者,而不是救世主。)
西方教會的著名教父──米蘭主教聖安弗若西,在論及聖母已作好了準備為了眾人的得救與她的聖子共同死亡共同受苦的同時,進一步說:
但是基督的苦難並不需要任何幫助,正如主自己在很久以前所預言的那樣:『我四下觀看,但沒有人輔助;我驚愕四顧,但沒有人支持;因此惟有用我的手臂自行拯救。』(伊撒依亞書63:5,聖安弗若西,《論貞女的培育及瑪利亞的永世童貞》)
同一位聖教父在論到原祖之罪所造成的後果的普遍性(惟有基督一人是個例外)時,這樣教導說:
「凡由女子所生的,除了主耶穌基督外,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聖善的。基督以一種特殊的新方式,無玷誕生,從未被世間的污穢所沾染。」(聖安弗若西,《路喀福音注釋》)
「惟有上帝是沒有罪的。凡是通過男女之間的通常方式,亦即通過肉身的結合而誕生的人都被罪疚所玷污。所以,那全然無罪的基督不以這種方式受孕而誕生。」(聖安弗若西,《論婚姻與情慾》)
「只有一個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生來即不受罪惡的桎梏,因為他由童貞女所生,在誕生時他就未受罪惡的觸摸。」(聖安弗若西,《路喀福音注釋》,卷二「駁斥猶利安」)
另一位在西方特別受尊崇的教會的著名教師──蒙福的奧斯定,這樣寫道:
「對於作為屋角基石的基督以外的人,我實在不知道,除了必須在肉體誕生以後再經歷屬神的重生,還有什麼方法能使他們成為上帝的聖殿及居所。因此,不論我們對在母胎中的嬰孩有何想法,即便著福音者記載施浸約安在母胎中歡喜踴躍(若非聖神工作,這事決不發生),或者主親自論及耶熱彌亞先知所說的:『你未出母胎,我已祝聖了你。』(耶熱彌亞書1:5)
不管人是否根據這些認為嬰孩在此情形下已受了某種程度的聖化,無論如何,惟有那些重生的人才有可能被聖化,藉此我們眾人一起並各自成為上帝的聖殿,這是勿庸置疑的。只有已誕生的人才談得上重生。只有那些已誕生的人才能與基督合而為一,才能共融於他的神聖奧體,正是這奧體使得他的教會成為上帝之尊威的活聖殿。」
————(蒙福者奧斯定,書信187)
上面所引的古教會的教師的話證明了,現在在西方教派中廣為傳播的聖母始胎無染原罪這一信理,早先在羅馬教會並不為人接受。即使在天主教脫離大公教會之後,伯爾納多這位被羅馬尊為具有極大權威的「聖師」這樣寫道:
「現在我感到震驚,因為你們中的一些人想要在如此重大的事上有所變更,他們引進一個不為教會所了解,不為理智所認同,不為傳統所印證的新慶節。難道我們真的比教父們更博學更虔誠嗎?你們會說:『人必須盡其可能地光榮上帝之母。』這不錯,但給予天上母后的光榮需要合情合理。這位童貞的母后擁有許多正確的光榮名號,尊貴的標記,她不需要錯誤的頌揚。你們要頌揚她肉身的純潔、生活的聖善。你們應讚歎這位童貞女滿被恩惠;應欽崇她的聖子;應稱揚她未經人道而懷孕,毫無痛苦地生產了基督。但在這些尊榮外,還需要添加什麼呢?你們說,在頌揚她光榮地產下基督之先,必須尊崇她的受孕,因為若非她受孕在先,也就不可能成為堪受頌揚的基督的生養者了。但是,假如有人以同樣的理由要求如此敬禮聖母的雙親(也就是同樣尊聖母的雙親為『無原罪始胎者』),你將如何回答呢?同樣,人也可要求對聖母的祖父母給予同樣的敬禮,這樣就沒完沒了了。再者,因情慾而懷的孕,怎麼會無染於罪呢?更進一步,但願沒有人會說至聖童貞是由聖神而非由人而受孕的。我明確地說,聖神降臨蔭庇了她,而非偕同她降來人世。」
————(伯爾納多,書信215)
「我說童貞瑪利亞不能在受孕前被聖化,因那時她根本就不存在。進一步說,假如她在受孕的那一刻不可能被聖化,因為受孕與罪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我們只能相信她在母胎中於受孕之後被聖化了。如果這一聖化消除了罪惡,那麼她的誕生是神聖的,而不是她的受孕。沒有人被賦予在聖潔中受孕的權利,除了主基督因聖神降孕,只有他在始胎時即是聖的。
阿達穆的後裔中有一人謙遜地道明了自己的真相:「誠然,我在不義中被孕育,在罪孽中我的母親生養了我」(聖詠50:7)這是指著除了基督之外的全體阿達穆的後裔說的。人怎能以為這樣的受孕是聖的呢?這既不是聖神的化育,人怎能說這不是由情慾而來的呢?至聖童貞女當然不能接受這種頌揚,很顯然地,這是在頌揚罪惡。她是不會以任何方式為這一無視教會之訓導而發明的新奇理論辯護的。這一新興理論是草率者的母親,不信者的姐妹,輕浮者的女兒。」
上述話語清楚地顯示了羅馬天主教的這一信理的新奇與荒謬。
一、
上帝之母全然不受罪染這一說法不符合聖經的教導。聖經里多次提及只有「上帝與人之間的惟一中保,降世成人的耶穌基督」(致提摩泰書一2:5)才是沒有絲毫罪惡的;「在他並沒有罪」(約安書信一3:5);「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裴特若書信一2:22);「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致希伯來人書4:15);「上帝使那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致科林託人書二5:21)。
但論到其餘的眾人,聖經上說:「有誰是純潔無瑕的呢?在此塵世,沒有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能有一日不犯罪的。」(約弗傳14:4);「上帝顯明了他對我們的愛,因為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而死了……我們為仇敵的時候,就藉著他兒子的死而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在他的生命中得救了。」(致羅馬人書5:8-10)
二、
這一說法也違背了神聖傳承。聖傳包含在大量的教父著作之中,教父提及童貞瑪利亞自誕生以來所具有的令人稱頌的聖德,也讚揚當她懷孕基督時因聖神的凈化而免於一切罪污。
但教父們從未說過當她的母親聖安納懷孕她時,和她懷孕基督一樣是無染於罪的:
「耶穌基督,我們的上帝,你出現於世,毫無任何罪惡,我們確信我們將由你獲得憐憫及罪赦。除你以外,沒有一個人不受罪惡的玷污,他一生之中哪怕只是一天不犯罪,也是不可能的。」 ——(大聖瓦西略,聖神降臨節暮時課的第三篇祝文)
「基督出於一位純潔、守貞、未婚、敬畏上帝而又無玷的母親,他以這種適宜於他的方式誕生,由此,他凈化了婦女的本性,消除了埃瓦所受的痛苦,推翻了肉身的法律。」 ——(神學家聖格利高里,《童貞贊》)
即使這樣,就如大聖瓦西略和聖金口聖約安論及此事時所說的,聖母並未被置於一種不可能犯罪的狀態之下,相反,她不斷地留意她的救贖,克勝所有誘惑。(金口聖約安,《約安福音講道集》,第85篇講道;大瓦西略,書信160)
三、
若以為:「上帝之母出生前就已被凈化,這樣她才能誕生純潔無瑕的基督。」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假如基督必須由一位生來就是純潔無玷的貞女所生,那麼這位貞女的父母也必須生來就沒有被罪染及,而她父母亦要由已被潔凈了的父母所生,這樣一路上推,人將不得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除非基督肉身的祖先,由瑪利亞直到阿達穆,事先都已被潔凈了,免於祖先之罪的污染,基督就不能降生成人。若是這樣的話,基督的降生就沒有任何必要了。因為他取肉身和人性降世就是為了要消滅罪惡。
四、
若說上帝之母受到上帝保護免受祖先之罪的污染,同樣,藉著上帝的恩惠,聖母受保護而免於一切個人之罪。這使得上帝顯得既不仁慈亦不公平。因為假如上帝能保護瑪利亞免受罪惡的污染,在她出生前就潔凈了她,那麼,為什麼他不使其它人生來就已被潔凈,而任他們生活在罪惡之中呢?同樣,人亦可得出結論:上帝拯救人不需要人的自由意志的配合,某些人出生以前就被預定要得救。
五、
倡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理論看起來似乎是為了頌揚上帝之母,實際上卻徹底否認了她所有的德行。假如瑪利亞在母胎中就蒙上帝的恩惠而免於一切不潔,那時她尚不能對任何事(無論善惡)有所欲求,因著恩惠,她出生後亦免於犯罪,那麼她還有什麼功勞可言呢?假如她生來就被置於不能犯罪的狀況之中,且又沒有可能犯罪,那麼讓上帝以什麼理由賞報回賜她,顯揚榮耀她呢?假如聖母未經任何努力,從未受過任何形式的犯罪的誘惑,生來就純潔無染,那為什麼她要承受比別人更為榮耀的冠冕呢?沒有對手,也就沒有勝利可言。
作為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有七情六慾的人類,聖母深愛著上帝,將自己完全交於上帝手中,因著她的純潔,她被高高舉揚,超越其它所有的人。童貞瑪利亞的義德與聖德就在這上彰顯出來。為此,因著上帝的預知和預選,聖神蔭庇她,使她得以潔凈無染地懷孕了世界的救主。若說童貞瑪利亞因恩惠的賜予,全然免於罪惡,這就抹殺了她因克勝誘惑而取得的勝利。這樣的理論否認了她是一位堪受榮耀冠冕的得勝者,把她形容成只是上帝聖意瞽目而不自覺的機械。
教化皇庇護九世以及其它所有以為靠發明新的教條就能光榮上帝之母的人,他們獻給聖母的這份「禮物 」,不僅沒有更加頌揚和光榮聖母反而貶低了她。上帝親自光榮了她,顯揚了她在世的生活以及她在天上所享的光榮,世人的新發明絲毫不能增添她所受到的尊崇與光榮。人自己所發明的,只能使他們的雙眼模糊,看不清她的儀容。聖帕弗羅宗徒受聖神的默感,這樣寫道:
「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用哲學和虛空的妄言,依據人的傳授,依照世俗的原理,而不是依照基督,把你們虜獲」(致科羅西人書2:8)
童貞瑪利亞始胎無染原罪這一說法,起初是想頌揚她,但事實上卻在貶低她,是一種「徒勞無功的欺騙」。就像所有的謊言那樣,這是「說謊者的父親」魔鬼(約安福音8:44)的詭計,它已藉此成功地欺騙了許多人,這些人並不知道他們是在褻瀆童貞瑪利亞。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棄絕所有由此邪說引發的各種謬論,以及其他諸般類似的邪說。
按照天主教的說法,作為一個母親,聖母在十字架下所受的痛苦與基督所受的苦難有同等的意義,以致救贖主與他們所稱的 「共同救贖者 」(即聖母)所受的苦難是相同的,由此舉揚聖母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又有人認為「在天堂里,上帝之母的人性與既是上帝又是人的耶穌共同彰顯出圓滿的人的肖像。」(布爾加科夫大司祭,《焚而不毀的荊棘》,第141頁)
上述這些說法同樣都是徒勞無功的欺騙,都是哲學誘惑下的產物。在基督耶穌內是沒有「或男或女」的分別的(致噶拉塔人書3:28),基督已經救贖了整個人類,因此,為著他的復活,「阿達穆喜樂起舞,埃瓦歡欣踴躍」(第一和第三調式的主日集禱頌),主以他的升天,提拔了全人類的人性。
同樣,認為上帝之母是「至聖聖三的補充,或說她是上帝的第四個位格 」,或說:「聖子和聖母是聖父藉第二及第三兩個位格所作的啟示 」;或說童貞瑪利亞 「既是一受造物,卻又不是受造物」──所有這些說法都是既徒勞又荒謬的偽智慧的產物,它不滿足教會所持守的,傳自宗徒時代的信仰,妄想授予聖母超過上帝所給予她的光榮。
這正應驗了塞普勒斯的聖埃彼法尼所說的話:
「某些愚昧無知的人,按其自己對至聖永貞瑪利亞的想法,過去努力於,現在仍不斷致力於將聖母置於與上帝同等的地位。」(聖埃彼法尼,《Against the Atidikomarionties》)
「 這些出於無知而呈獻給童貞瑪利亞的,不是對她的讚美,反而是對她的褻瀆。全然無玷的聖母既是真理的母親(約安福音14:6),絕不會悅納謊言的。」
聖母瑪利亞雖然在聖經中文字不多,但是天主教,東正教的聖傳裡面描寫她的多。根據教會的傳統一般認為,聖母瑪利亞在耶穌死而復活後得到門徒(可能是約翰,也可能是雅各)的贍養,最後在某一天她的靈與肉一同升天(也就是說她沒有經歷死亡),而且是耶穌親自來接的。
在聶斯托利時代發生過一場關於她是否是「神之母」的大討論,在那一次無錯誤的大公會議上,確認了瑪利亞是神之母的地位。此後,聖母瑪利亞的地位不斷地升高。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天主教聖師,神學家都認為這樣的抬高聖母是合宜的,但是最終在1854年,由教宗庇護九世確認了聖母始胎無染原罪。即便給予了聖母如此之高的地位(東正教不承認聖母具有該地位),依然阻止不住聖母的地位繼續升高,直至今日。以下轉自百度百科歷史
30-50年,宗徒講道中,包括宗徒大事錄(2:14-21;3:12;13:15ff)在內,對聖母隻字未提。理由有三:A.巴勒斯坦教友都知道聖母。B.當地女性之地位不被重視。C.門徒專註於耶穌的福音、救贖及復活,而對基督早年與聖母的生活所知有限。
54-57年,聖保祿稱「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為女子所生」。(迦4:4)65年,聖馬爾谷描繪聖母為耶穌的母親。(瑪3:31ff;6:3 )70-80年,聖瑪竇稱聖母依照舊約記載,因聖神受孕而生產了耶穌。(瑪1:16-23;2:11)70-80年聖路加描繪聖母為主的婢女、基督的忠實追隨者、聽天主的話而又遵行的人(路1:38,48;2:19,51;11:28)70-80年,聖路加提起聖母與宗徒們一齊祈禱,並暗示她在教會形成時的重要角色。(宗1:14)90-100年,聖若望描繪聖母與耶穌從生到死的密切關係。(若2:1-11;19:25)耶穌並將她當作死亡的禮物送給了他的追隨者。(若19:26-27)90-100年,默示錄留給初期教會的聖母形象著重於她的「絕對的忠誠、深厚的信德、教會的角色和獨特的恩惠」,稱她是傑出的婢女,接受天主的大恩,並為耶穌全然奉獻。(默12:1-17)100-200年,在伯多祿大殿地下發現的碑文中,顯示聖母是亡者之護衛和中保。110-115年,聖納爵.安底約基曾多次提起聖母的童貞和母親角色。150年,聖(殉道)猶定首度直接描述聖母,並稱聖母為厄娃的象徵。
150年,雅格偽經(Pro-to-evangelium of James)興緻勃勃地專門討論聖母,故又稱之為聖母福音。二150-202 聖宜仁(of Lyons)肯定聖母在救贖工程中的重要角色。200前,羅馬地下墓穴首度發現聖母的畫像。700-733年,聖日曼諮·歐克塞(St. Germanus of Auxerre)倡導「經由瑪利亞去尋找天主」的卓見。(楊 彬/摘 劉嘉祥/譯)1251 聖西滿(Simon Stock)從聖母手中接受聖衣(Scapular)。1260-1306雅各伯(Jacopone da Todi)撰寫了《Stabat Mater聖母侍立(十字架旁)頌/即苦路歌「聖子高懸十字架上」》及其他聖母的道理。1265-1308真福思高·鄧(Duns Scotus/思高聖經學會以其命名)首倡聖母無染原罪的神學理論。1269 三鍾經Angelus變成通俗的敬禮。1274 第二屆里昂(Lyons)大公會議宣示天主聖子由終身童貞瑪利亞誕生。1280-1300 開始把每年的五月獻給聖母,稱為聖母月;是承繼七(九)世紀東方「行之有年」的傳統。1296 在義大利的勞萊特(Loreto)發現了聖家(Holy House)傳說是耶穌的故居。1300-1400 獻耶穌於聖殿節開始成立。1300 聖母軼聞(Legend of Mary)在西方廣為流傳。1314-1321 但丁的神曲給予聖母應有的榮耀和讚美,號稱為讚頌聖母的超級詩人。1340-1373 瑞典的聖婦彼利日大/碧瑾(Bridget)所揭示的聖母顯現,在教會中影響深遠。1372 獻耶穌於聖殿節在西方開始慶祝。1376-1383 聖母聖衣節成立。1389 聖母訪親節被承認。1418 多瑪斯(Thomas a Kempis)在所撰的《師主篇》中強調依靠聖母對靈修生活的重要性。1423 聖母痛苦節成立。1457 聖母小日課出版。1475 玫瑰經善會首度成立。1492 由哥倫布傳播的「母后萬福(Salve Regina)」頌,成為新大陸教友誦念的第一首祈禱文。1495 教宗亞力山大批准玫瑰經。1496-1501 米開朗基羅的著名大理石雕痛苦聖母問世。他將聖母緊抱十字架卸下耶穌的痛苦表情,發揮得淋漓盡致。1507 義大利的勞萊特(Loreto)朝聖地正式被批准。1543 馬丁路德承認聖母無染原罪。1558 榮耀聖母的「勞萊特(Loreto)聖母禱文」正式公布。1547 脫利騰(Trent)大公會議斷言聖母的一生言行毫無瑕疵,甚至連最輕微的過失也沒有。1550-1617 蘇亞萊(Francis Suarez)完成了首部有系統討論聖母的著作《Opera Omnia Vol IX》。1555 教宗保祿四世在憲章(Cum Quorumdam)中,證實聖母在耶穌誕生前、誕生時、誕生後都為童貞。1563 聖母經正式列入日課經內。1567 教宗聖比約五世肯定聖母未染任何罪污。1600-1700 聖母痛苦節成立。1601 聖母禱文由教宗克萊孟引進到整個教會。1644 聖母至聖無玷聖心節建立。1683 聖母聖名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1716 玫瑰經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1716 亞力山大(de Rouville)模仿師主篇寫成《師母篇Imitation of Mary》。1815 進教之佑聖母節成立。1830 聖母顯現給聖女加大利納·拉蒲萊(Catherine Laboure),讓她製作顯靈聖牌。1845 英國紐曼樞機(Card. Newman)維護聖母敬禮。1849 教宗比約九世在通諭(Ubi Primum)中強調聖母未染原罪。1854 教宗比約九世在詔書(Ineffabilis Deus)中正式欽定「聖母無染原罪」為教會信條。1858 聖母在法國露德(Lourdes)顯現給聖女伯爾納德(Bernadette),呼籲罪人悔改。因而在教會中掀起了很大的祈禱與愛德服務熱潮。1883-1902 教宗良十三世號稱玫瑰教宗,因他發布了十一封有關聖母與玫瑰經的通諭,他稱聖母為恩寵中保、救贖之母、信德干城、社會救星。1890 聖女小德蘭(Teresa of Lisieux)非常熱愛聖母,曾蒙聖母顯現。1900 庚子教難,義和團和官兵屠殺教友。聖母在中國大陸保定府東閭村顯現,施以大能保護!1904 聖比約十世在通諭(Ad Diem Illud)中詮釋聖母為『諸寵中保』的神學基礎。1907 露德聖母節建立。1917 聖母在葡萄牙之法蒂瑪Fatima多次顯現給三幼童,囑為罪人祈禱。1918 聖職部發文(Sunt Quo)稱讚聖母為「共同救贖者」之習慣稱呼。1918 教宗本篤十五世在牧函(Inter Sodalicia)中肯定聖母對基督救贖犧牲的角色。1924 中國第一屆教務(上海)會議閉幕日,與會全體代表在佘山經由「奉獻中國於聖母誦」,將中華兒女奉獻於中華聖母(東閭聖母)。1931 天主之母節成立。1933-1934 教宗比約十一世談及聖母對基督的救贖貢獻時,指出她身為天主之母的角色,從伯利恆延伸到十字架下,探討遍及聖母學的每一主題。1944 聖母無玷聖心節成立。1946 教宗比約(庇護)十二世在通諭(Deiparae Virginis Mariae)中,為聖母升天信條暖身。1950 教宗比約十二世訂1950年為聖母年;在詔書(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正式宣布「聖母升天」信條。1951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Ingruentium Malorum)中強調聖母玫瑰經的精神功效。1954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Fulgens Corona)中,為紀念宣布聖母無染原罪信條百周年,特訂該年為聖母年。1957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Pelerinage de Lourdes)中,紀念聖母露德顯現百周年。1959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通諭(Gratia Recordati)中,稱聖母為「全人類獲救的根由」。1964 梵二大公會議期間,教會憲章(Lumen Tentium)笫八章,專論基督和教會奧跡中的天主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將聖母與基督和教會的神秘地位作了詳盡解釋。1967 教宗保祿六世於Fatima法蒂瑪聖母顯現五十周年,呼籲信友熱心恭敬聖母。1969 教宗保祿六世公布之新版羅馬彌撒中,在節慶和紀念日中,增加不少敬禮聖母的祈禱文。1970 在新版日課《每日頌禱》中,列入「Magnificat我靈頌揚上主」,聖母對經、讚美詩、誦讀等。1975 再版羅馬彌撒中,特別敬禮彌撒項目內增加「聖母為天主之母」和「聖母聖名」彌撒。1978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職時,在自動詔書「Totus Tuus(聖母啊,)一切都是你的」中,將自己的牧職獻給聖母。1982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法蒂瑪Fatima,並將普世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1995 聖母顯現給三萬多在中國大陸河北保定東閭朝聖地朝聖的教友。2000 5月13日教會當局宣布曾親睹聖母顯現的二位牧童方濟各和雅琴達為真福,另一尚在人間、九三高齡的見證人路濟亞修女亦在場觀禮。2002 教宗保祿二世為了充分表達玫瑰經里基督論的深度,於十月十一日的牧函中,打破數世紀以來十五端的傳統,建議玫瑰經再增加光明五端,分別為: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耶穌參加迦納婚宴、耶穌宣講天國福音、耶穌在大博爾山顯聖容、耶穌建立聖體聖事;於每周四誦念。玫瑰經改為二十端後更能凸顯其「福音綱要」全貌。教宗也同時宣布即日起的一年為「玫瑰聖母年」,並要求信友為了世界和平及鞏固家庭而多誦念玫瑰經。2007 教宗本篤十六發布致中國教會牧函,欽定5月24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為「普世教會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2008 教宗本篤十六親撰《向佘山聖母頌》。2010 教宗本篤十六訪問法蒂瑪,在法蒂瑪聖母像前祈禱,向聖母獻上一支金玫瑰,並把所有人託付給聖母。至於說為何天主教給予聖母如此高的敬仰,如果用神學的角度去說,那是因為聖母通過教會不斷地啟示她自己的地位,她這樣的啟示自然不斷地增加人們對她的敬仰。如果要從心理學角度去說,我就不知道了。只針對問題本身。實際上不唯獨天主教,誕神女在各東正教,各非加采東派,各獨立傳統教會(聶派除外)都受到高於造物,低於造物主的崇敬。而不將聖母視作誕神女,不將聖母視作上帝之母,實際上已經違背了神聖大公會議的基本原則,不但是信仰的偏差,更將自己隔絕於基督的肢體之外。
@Simple講得很好,我在這裡再補充一點我個人的一點比較接地氣的看法。聖母她老人家是我們主子的親娘啊,耶穌尚且孝愛自己的母親,我們做耶穌門徒的,難道不應該孝愛自己老師/大哥/君王的母親嗎?試想,如果我跟耶穌說:「啊,耶穌,我現在承認你是我個人的救主,邀請你到我的生命里來。哎,但是你可得注意,你家那位老太太跟我可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我可不想跟她扯上什麼。」那麼耶穌會怎麼想?(叫她一聲娘親會死嗎? )所以我想說,敬禮聖母,人之常情,不是拜偶像,我們不是三歲小孩兒,當然能分得清人和神的區別。唉所以說啊,有的時候感覺從新教刻意否定聖母的地位,就能感覺到宗教改革多多少少是一場很不近人情的revolution啊……
【約2:4】耶穌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不要看啥理論。只需要參考中國民間信仰,哪類神佛最多人拜?觀音、媽祖一類的女神,因為家庭封建迷信活動的主要發起者,就是女人。
百度,百度學術以及bbc是好東西,真的
這只是一個名義。
以聖父的名義,
以聖子的名義,以聖母的名義。「鈔票」先生:感謝上帝,我犯了罪!
牧師A:我以上帝的名義判你無罪!牧師B:看在聖母的份上饒恕你!「貪婪」先生:看在你們的份上,感謝上帝!所有人:萬歲!「道德」先生:感謝上帝,我認識到自己的罪!
牧師A:看在上帝的份上你需要「奉獻」!牧師B:你需要某種紙劵,不然聖母不會原諒你!「聖經」先生:不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所有牧師:…… 感謝上帝!所有信徒:阿門!牧師A: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你需要「奉獻」!…以國家的名義,
以和平的名義,以人民的名義………推薦閱讀:
※為什麼聖經里說我們要左邊臉被打了右邊臉也要被打?
※知乎上對聖經有哪些常見的誤解?
※《聖經》英文版有哪幾個版本?
※上帝有賜福給中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