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怎麼辦?

現在我經常在本來應該學習的時間來看佛教書籍,比如《覺悟之路》、《佛陀傳》、《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這導致我的成績有所下降,父母十分憤懣,我該怎麼辦?

(14歲,現在主要想了解上座部佛教)

--------------------------------------------------------------------------------------------

補充:現在在上初二,學習成績全班第八。【原先都是全班第五六】,我們這裡政策較好,只要進入年級前五就能上省重點高中。


這位同學,從你的話中可以看出,你是佛緣深厚之人,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然而,恕我直言,如果自稱學佛,卻因為「學佛」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恐怕您還沒入佛門!請自以為警!切切。

請恕我用詞嚴厲。您是一位青年朋友,可能沒有機會接觸修行人。在這裡我作為過來人,想分享一些心得,真心希望能幫到您,哪怕作為開蒙入門前的路標,也是莫大功德,您是一位未來佛,請您鑒定我的言論。

首先,學佛是學什麼?我常說,學佛是學著做佛。我們要以釋迦牟尼佛為榜樣。時間是「賢劫」,地點是「娑婆世界」,主人公是「釋迦牟尼」,我們的佛祖給我們示現表演了一出大戲,這齣戲表演的,恰恰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年輕人如何成為一名正等正覺的大師。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本師的名號,他不是在三千年前印度才剛剛成佛,而是久遠前就已經成佛。經中有記載,他是在久遠劫前做「忍辱仙人」時,被哥利王凌遲後圓滿修行成佛的。釋尊在印度的一生,從出生就是在表演給我們看。所以,我們這些人要學佛,應該對照釋尊一生來學。釋尊首先做一個好人,他是一個好學生,學習成績和武功都做到天下第一,受到大家敬仰。做到這樣,才能稱得上學佛。如果學習成績不能考到出眾,說實話,您學佛學得不像。為啥呢?因為佛當學生的時候,可是門門第一啊。

你可能會問了,很多人說,學佛是真智慧,是般若。數學啊,語文啊,物理啊,都是世間法,都是不究竟法,學了沒用啊?青年朋友(暫不能稱您為同修),大乘菩薩道是精髓是什麼?從一個方面講,可以說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八個字從某種角度上說,可以說是禪宗最高境界。這其中深意不盡,在這裡我想說,你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從外在講,是對照佛法,驗證佛法。不管是語文歷史政治類的社會科學,還是物理化學地理類的自然科學,還是數學以及科學方法論,你越學得深入,越會發現和佛法充滿印證。許多大科學家最後都信佛了嘛。然而,你的學校知識學的不好,文科不通達,理科不精深,糊裡糊塗的,學佛也學不好,也是糊裡糊塗的,那樣有什麼用嘛。所以,你要真想做一個學佛人,要把所有的學校知識都學到極精深才好。

從內在講,一切大乘佛法,都是在修行心。其實,佛所說一切法,都是幫助修行人尋找到真如本性的方法。您完全可以將學校學習和考試的過程當做心性磨練和追求內心的過程。大乘佛法是「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華嚴經中所講的四十一位大菩薩,都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多是在家修行人,有國王,有漁夫,有商人,其中還有一位學數學的學生,叫「自在主童子」,這位童子也是一位法身大菩薩,他學習佛法的方法就是研習數學。所以吧,您在學校學習的過程,就是修心的過程。修什麼心呢?就是「菩薩中道」。這個說起來又複雜了,簡單的說,就是該學習時,學好習,取得好成績;成績好時不驕傲,成績差時不氣餒。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艱深。您想想看,這句這麼老生常談的話,您做得到么?您仔細觀察周圍人,有人能做到么?能做到,都是大菩薩了。

最後我想說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修行大乘佛法,一定要修福。佛是「福慧二足尊」,沒有福報怎麼成佛?《十善業道經》是基本方法,但是您現在不用看,就記住一條,您在青年時能真正做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就是十善業道經第一條「孝親尊師」。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佛法是活活潑潑的實踐,絕不是什麼神神秘秘的東西。學佛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明明白白的。修福報第一要做到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為什麼?我從一個角度來講:菩薩行要修六波羅蜜,這六波羅蜜是布施,忍辱,持戒,禪定,精進,般若。孝親尊師是六波羅蜜具足的修法:關心照顧父母師長生活,是修布施;聽父母師長批評,是修忍辱;按照父母師長教導去做,是修持戒;孝親尊師而不生煩惱心,是修禪定;堅持長久精深的行孝,是修精進;採取巧妙的方法,來令父母師長生歡喜心而不生煩惱,是般若。所以啊,佛學是指導生活的方法,不是神秘的東西。

回過頭來,如果您自稱學佛,反而與父母衝突,令父母生煩惱,是罪業啊。有哪些罪業呢?至少有這三條:一是父母生養恩大,不能報生養恩,是罪過。二是令父母誤解佛法,是父母對佛法生厭煩心,是罪過。三是因為與父母不睦,而不能修行佛法,錯過佛緣,是罪過。所以啊,您想修行佛法,真是太好了。實際上,您擺布好修行佛法與日常生活的過程,就是修行佛法的過程。您努力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學生,做一個好子女,做一個好公民的過程,就是修行大乘菩薩道的過程!千萬別把修行佛法和日常生活對立、割裂開,修行大乘佛法,就是人生的修行!

懇請您作為未來佛對我指正!如願繼續交流,隨時歡迎聯繫。

斗膽直言,頓首!


我曾經跟你一樣。

根據我兜了一大圈的經驗,鄭重的勸誡 :

學佛首要目標必須是奔解脫方向的,一定不是修神通、法術的;

學佛一定不會造成學習變差,如果變差了極可能是因為傲慢心;

學生時代,學佛和學習要兼得;

極其建議,把楞嚴經好好讀,絕對的破魔寶典。什麼世界末日、古佛再來的邪說,通通可以破了。

末法時期,混亂啊。三皈五戒八戒十善戒,真的是那樣授的嗎?真的能通過一個儀式獲得戒體嗎?戒體有什麼作用?有多少人,受了戒卻不知道戒是什麼。

戒為無上菩提本。這是一句真實的話。等你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戒體以及戒體的作用,那麼你一定會有甚深的受用。你會覺得,諸佛菩薩的救度之恩,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


少年這麼小就這麼有佛緣,真是讚歎吶!推薦個好方法,看英文版巴利經藏,不會很難的,你會喜歡的,這樣即提高了英文能力,又學習了正法。需要的話給我郵箱,我發你。但是學習是不能荒廢的,因為以後你需要通過服務他人來養活自己,如果都不學習,我們能做什麼呢,這麼小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建議,每天早上把用來讀英文的時間用來讀英譯巴利經藏,能朗讀是最好的,即學了英語又學了佛法,多好!其它時間還是該讀書就讀書。


有佛緣是好事。以正確的方式開發自己的慧根,將來才有更遠大的前程。

以我不高的修為,想要勸你,先從理論佛教的框架中走出來。在人生閱歷不夠豐富的情況下,佛經中的很多道理是難以吃透的。因為,不懂什麼是苦,就悟不出什麼是道。這符合陰陽對立統一的原理,也符合四聖諦。十幾歲的學生,對於苦的理解,多少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浮淺。當然,這是對多數人,大根利智者除外。

生而為人,首先要盡到人德,而後再談天德。這是上天為每位修行者規定好的路數。就好像,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很簡單的道理。學佛是為了成佛,成佛自然要廣度眾生。自己的人生都過不好,怎麼去照亮別人?誰願對一個不優秀的人服氣?不能服眾,又何以度人?

佛說"持戒波羅蜜",直白一點講就是"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當學生,就要學習好,當將軍,就要會帶兵,否則一切都亂套。沒什麼複雜的,對不對?學佛是讓一切變簡單,變清澈,變快樂,而不是把問題複雜化、困難化、教條化。假如你的學習原本不差,學佛之後反而退步了,就要仔細反省,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這很重要。我雖不優秀,但在你的年齡,班內前三名還是沒太大懸念的。這並不影響後來的修行,有了一定人生閱歷反而修得更快。希望你未來在擇校、就業乃至擇偶的時候,都能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陷入世俗佛教的誤區。(關於"持戒",這裡講的是進階定義,入門者不太容易懂,希望你能領會)

也許有人會拿佛陀當年出家的例子來反駁。只能說,抱歉,那是王子,且生命密碼跟一般人不同。再者,正法時代已經過去,佛渡眾生的方式在末法的今天已經和兩千年前大相徑庭。世間法必須要懂,才具備在末法時期度眾生(包括自己)的方便。

最後提醒一句,修行的學習方法和學校里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按照學校里的學法去修佛,那麼就會落入世智辯聰的圈套,最終被經書所埋……在該做世間學問的階段,做好本分;若機緣成熟,自有師父點化。這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御風而行,自然事半功倍。逆流而上,難免頭破血流。切記。


上座部的小沙彌,早晨四點半就要起來,去大殿收拾,準備早課。而你,還在被窩裡做夢!

上座部的比丘,早晨三點就起來打坐觀想。而你……不說了!

上座部的所有僧眾,全年365天,沒有假期,學習,考試,念誦,觀想……而你……呵呵!

如果覺得自己羞愧難當,那就把問題關了吧,別做井底之蛙!


不請自來回答
1、旋律賢友給出的答案不錯,可以試試閱讀英文版的巴利三藏試試,的確可以一舉多得。

2、建議賢友可以修習入出息念或者其他業處,這樣心就會變得專註,學習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使其有效率,這樣不就可以節約時間出來學習您喜歡的上座部佛教了嗎?禪修會促進學習的。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一心不亂,全身心的去聽,記憶和理解的效果就會非常好,如果一次性有效率的記住,也節省了以後複習的時間不是嗎?

3、建議在學習的安排上也應該知道方法,學習得法和知道些記憶法也許可以讓你事半功倍,記憶法可以讀下多米尼克·奧布萊恩的書,好像現在有一套三本的系列了,我之前讀的是《如何通過考試》,覺得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學習下,訓練記憶可以選擇課文或者一些佛教經典,自認為《法句經》就比較適合記憶訓練。

4、明白證悟涅槃的價值,和明白掌握世俗的技能的價值,看看內心更加傾向什麼……我一個哥哥是北大博士,內心可能因為沒有信仰……即便是高學歷,內心也會很痛苦……總之,加油,賢友。

瑪欣德尊者就曾在出家之前的大學時代閱讀大量的佛教相關書籍, 康提(Kandy)佛教出版協會的創辦人向智長老也是閱讀了大量的各類書籍,我覺得應該注意把握好學習計劃、有條理的進行學習佛法和學習世俗的知識,應該不會影響而會促進思維的拓展和學習的進步。

當然,出家學習佛法是更好的,帕奧 多亞 西亞多十歲出家成為沙馬內勒, 班迪達尊者則於十二歲剃度出家。

借用班迪達尊者的話說:「 以接枝方式種樹,會長出帶有粗大種子、厚皮、少肉、多纖維的果實。要是從幼苗就開始栽種,才會長出帶有細小種子、薄皮、多肉、少纖維的果實。傳授佛教文化也一樣,對於年邁的老人而言,不容易產生效益,只有在年輕時代才能發生作用。 」

「 嬰兒在需要營養的時候,如果沒有獲得足夠的乳汁,或者,孩童在需要營養的時候,缺乏適當的補給,將會變得短小、瘦弱,心智發展不全,甚至虛胖臃腫。等過了發育的階段,再補給營養,對於促進身體的強壯、高胖以及紮實的體格,已無濟於事。同樣的,孩子必須在年輕的適當階段,即施予佛教文化的法乳,如果延遲到年老的階段,就不易產生效益。 」

「面對粗壯孩子的威脅時,營養不足、大腹便便、矮小瘦弱的孩子將無力抵抗攻擊,只能低頭承受。同樣的,一位在(佛教)文化上,營養不足、大腹便便、矮小瘦弱的人,一旦受到誘惑,也是沒有能力抵抗,反而準備順從,轉向其它宗教的新信仰。」

我建議賢友不要放逸佛法的學習和禪定的修習,也不要放鬆對世俗知識的學習。


怎麼辦?好好學習啊。道不離身,道就在生活中。學道先學會做人,怎麼做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自己做到了嗎?正值青春年華,正是學習知識的好時機。放眼以後,努力學習,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你要掙錢養活自己,也要贍養父母。書中諸法無生滅,亦無證悟佛道,不要在文字上糾結,求解脫。生活中腳踏實地的去踐行,該做的事一定要好好的做。學佛沒成助力,反成阻礙,靜下心來找找原因。閱讀佛經,可以閑暇時刻去看,先把緊要的事情辦好再說。

手機要少玩啊。


為什麼學佛?如果是為了自己

如何破我執,更不要說法執了。

離開了菩薩道,佛道就是偏執的邪道。

誰是菩薩?

愛你關心你的父母就是

想想看,他們為什麼阻止不了你?


小兄弟,你現在是人生關鍵時期,不建議你再看佛學書籍了,再看下去你只會越來越煩惱。

學習佛法是為了減少煩惱,乃至最後斷除煩惱、證悟涅槃,我們應理智下來,保持正知正念,不要陷入煩惱。

目前來說,搞好學習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搞好學習,很多內心惡法和外界障礙都會出現,你自己就體會到了。

建議你:每天花點時間修習入出息念,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減少內心煩惱;然後生活上孝順父母、落實斷惡修善、培養正知正念。總之,落實佛法,別再煩惱了


我覺得您需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因為不願意麵對學習的枯燥乏味,潛意識裡自欺欺人,這個鍋讓佛來背。畢竟學習是有壓力的,還有硬性指標分數名次等要對人進行考核。而學佛,短期內是不需要硬性指標來考核的吧。但是如果您真的是因為見識過大海放棄了小溪,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我覺得這又是另外一個嚴肅的問題了。這兩者的區別您一定要想清楚。


參加內觀少兒觀息法一日課程,網上搜報名途徑。


建議先完成好學業,業餘時間學習佛教。像我就是學習佛教差點把學業荒廢了…


你現在的狀況是盲修瞎練的結果。學佛之前,先做一個有底線的人。欲成佛先成人。第一,敬佛之前先敬父母。第二,不能違反國家法律。第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傷害別人。尤其是在利益面前。一天有底線很容易。一個月有底線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有底線。做到了,你就有功德了,有福的了。做到了學佛很容易。老天都能幫你開悟。是門檻。人在做天在看。做不到就免談了。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你當覺知,是什麼原因讓自己退步。

我上初中,聽老師的話,上課做筆記,放學能高效正確完成作業。

如果你覺得是看書讓自己退步,可以不看,上座部的東西沒這麼多花花腸子。

畢竟學生的正業就是好好學習。


首先隨喜讚歎你這麼早開始學佛了,個人建議你可以轉個心念,學習佛法是為了開智慧,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如果你想出家,那就選擇一位具有正知正念的有德行的師傅學佛修行,如諾因緣不具足,還是因先讓自己身邊和你最有因緣的父母歡喜,盡量做到學習,學佛兩不誤,盡量保持你的學習水準,不一定為自己,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歡喜。再者學習知識一方面也是可以更好幫助你深入經藏。人生也會少走很多彎路。你可以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選擇一個你將來要做的行業,正業,能夠幫助利益大眾的職業,同時把你學到的佛法用在上面,學佛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實修中的。要深入經藏,但不要執著,啥都不想干,那就背離了佛法,容易變成外道。父母不高興,你就努力下,保持第五名就好。你可以和他們商量同意你看佛經。也可以把你的所做善業多迴向給你父母,祈願她們不反對你學習佛法。加油哦。


還以為是直接荒廢學業……看了看描述,從全班第五到第八根本不算什麼成績下降吧。

可能只是這一次表現不好,可能只是這一次別人表現更好,可能只是這一次粗心了一些,可能只是這一次老師的評分有所波動。

很多人似乎都不明白,人不是機器。現實也不是網路遊戲,等級及經驗值只能向上而不會向下。

現實中,即使是專業的體育選手,上一次拿冠軍的,也不代表每一次都同樣拿冠軍。他們的每一次的比賽,都是拼了命去戰鬥,誰也無法保證每一次都必勝的。

所以成績有所波動是很正常的,完全是可以用平常心去看待。

退一步說,就算去學了什麼,感覺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那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本來對學習深感興趣、一心一意撲在學習上的本來就是少數——事實上,這種人將來評價反而不高,尤其是出了社會後,很多時候會講成是書獃子/不懂人際關係/屌絲。不要問我為什麼會知道。

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那只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如此而已。

所以,題主可以調整一下心情,你現在就當做看科幻小說或玩了遊戲消費了時間。每天看科幻小說或玩遊戲的時間,不可以超過一定的比例。今天看了科幻小說或玩了遊戲,等一下就要努力花一點時間做題。

至於成績,那從一開始,就不是你能夠控制得了的。

盡了力,就已經足夠。


這個鍋我佛不背。


一個真修行人,學習或者工作都是盡心儘力的。

修行是不脫離生活的。

佛者,覺也。

我們要學習佛菩薩的智慧言教,再落實運用到生活。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生活才是大道場!

生活包括學習,包括交際,包括家庭~~~

方方面面都是考驗一個人的修為的。

我真心建議你,先好好學習。

才14歲,來日方長。真心想學的,業餘時間很多可以利用的


善哉善哉,施主如此禮敬佛法,真是前世宿緣積德,今朝方生明慧,何不擇一道場用功,親近大德高僧以求開示點化,早生明悟,受戒皈依,待他日有所成就效仿前輩先賢渡化雙親,方顯得虛心向佛之敬誠。


你才14歲,先以日常生活為主。佛學可以大學以後在學習。你現在就是好好學習學校的知識就行了,因為你現在的三觀不是很成熟。對這個世界了解的不多。要是有緣分最後是斷不了的。


推薦閱讀:

吃三凈肉,屬不屬於殺生?《楞嚴經》
中國哪裡有比較好的農禪院?
打破罐子,佛陀說了什麼法?
釋迦牟尼之前的過去七佛的佛法,都是何時而滅,因何而滅?
佛學的智慧到底有多深?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 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