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子復國(復仇)」這個故事套路會經久不衰?

文學史上最經典的王子復仇套路就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了。而日本的動漫好像有很多知名作品都是用了這個設定,比如《反叛的魯路修》,《亞爾斯蘭戰記》還有《最終幻想15》,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早在18世紀末,義大利戲劇家卡洛 柯齊在研究大量古典戲劇之後,認為戲劇的一切劇情,都可以歸為36種劇情模板,遺憾的是他並沒有一一指明。直到20世紀初,法國戲劇家喬治 普羅第在經歷了大量的有益嘗試後,將36種劇情模式一一列出,雖然與卡洛 柯齊的不盡相同,但是劇情模式也是超不出這36個模式。其觀點在西方廣泛流行,更是電影編劇的必學教材。

王子的復仇便是其中之一。

電影,編劇,小說三者在劇情的搭建主線發展上具有相似之處,因此模板是通用的。而與王子的復仇相同的套路還有35個,細細數來,所有的創作大體框架都逃不脫這些模式,而在細節的刻畫與人物的塑造方法上才真正體現了創作者的匠心獨運。

36個模式:

1.求告(星球大戰)

2.復仇(哈姆雷特)

3.援救(黨同伐異)

4.骨肉間仇視報復(獅子王)

5.捕逃(這個太常見了....)

6.不幸(活著)

7.壯舉(鄧稼先)

8.革命(母親)

9.災禍(唐山大地震)

10.綁劫(解救吾先生)

11.釋迷(現代啟示錄)

12.取求

13.自我追尋

14.骨肉間的競爭

15.姦殺

16.瘋狂

17.魯莽

18.無意中戀愛產生的罪惡

19.無意間傷及他人

20.為他人犧牲自己

21.為情慾不顧一切

22.必須犧牲愛人

23.兩個勢力的鬥爭

24.野心

25.姦淫

26.人和神的鬥爭

27.因錯誤而生嫉妒

28.錯誤的判斷

29.悔恨

30.骨肉重逢

31.戀愛被阻

32.發現所愛之人的罪惡

33.愛戀仇敵

34.失去

35.救贖和懺悔

36.戀愛的罪惡


西方不知道,在東亞,王子復國的事情是發生過的,而且就在近代。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阮福映出身廣南阮主,是武王阮福闊的孫子。1775年,北方鄭氏攻陷富春,阮福映隨叔父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1777年,阮福淳與新政王阮福暘被西山軍所殺,阮福映被推為大元帥,並於次年稱王。1782年,阮福映被西山軍擊敗,流亡富國島,旋即逃入暹羅。

1784年,阮福映與暹羅聯軍共抗西山朝,但再次為西山軍所敗,被迫再度流亡。

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朝內部分裂之機回國,奪取嘉定,之後逐漸平定全安南國境。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元嘉隆,建立阮朝,訂新國號為「南越」,並遣使向中國清朝請求冊封。1803年,嘉慶帝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


因為這樣的傳奇確實是觀眾喜聞樂見的,並且充滿戲劇性。

比如說羅馬皇帝尤利安(雖然不算是王子,起碼也是個皇親國戚)。早年被各種迫害,之後一 轉 攻 勢當了皇帝,想想就堇張刺激。

(基督教野蠻,多神教文明,,,)

不過玩強cb把自己國家都給玩沒的也有,詳情請見1204年發生的事情。


讓我們拆分來看看。

王子——貴族中的貴族。故事裡的王子默認是個帥哥,這樣的高富帥本來就會讓女性喜歡。而王子復國前的落難不僅不會讓他的貴族名號蒙羞,反而會因為拉近了和平民的距離而更有親切感,或者說,讓女性觀眾的母性大發。所以單王子兩個字就可以吸引許多女性受眾。另外還有男性也對王子的角色抱有憧憬和好奇。

復仇——復仇不是陰謀詭計,就是刀槍劍戟毒血,這些都是能夠吸引到男性受眾的要素。另外,復仇期間和復仇對象的哪位女性親屬產生的感情糾纏,不僅能讓故事更加生動矛盾更加突發,這也是男女觀眾所喜歡的內容。

復國——落難王子最終克服一切成王,男性覺得霸氣,女性一路陪伴他整個過程也會覺得滿足,這更是同時滿足男女觀眾的要素。

看,王子復仇復國單是這幾個字就足夠吸引人了吧


部分認同匿名用戶(很抱歉這麼稱呼)的答案,王子復仇天然就是一個三幕劇結構,王子暗示了一個高起點的set-up,復仇則同時包含著高開低走的衝突和逆勢反殺的快意。

類似手段經常出現在周星馳的電影里,比如《武狀元蘇乞兒》,公子哥到潦倒乞丐;《食神》,浮誇大款到身敗名裂;《唐伯虎點秋香》,四大才子到9527;《濟公》,高調神仙到下凡……

在周星馳的套路里,這一招屢試不爽,確實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共情手段。

當然這個結構也有失敗的,比如說《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這也說明光套路是不夠的,這種結構能給你提供一個大差不差的框架,但真正感動人的還是細節。

王子復仇其實還可以衍生出許多變體,比如《基督山恩仇記》,就是把王子變成了一個水手大副,為了增加戲劇感,大仲馬贈給他花不完的金銀財寶,在那麼一個背景設定里,黃金比血統還好使,平民也就變成王子了。

王子復仇的重心在於「復仇」。

復仇實在是一種非常有趣的事物。一方面,它意味著美好的事物被砸碎,往日世界已不堪回首,主人公受迫存在於一個身心煎熬的當下,不紓解怨憤則無以為人。

另一方面,它實際上又給平庸的生活增加了一種目標感,使人避免於被凡俗和瑣屑所囚禁,避免於吃飽了以後陷入存在主義的困境。

聽聽《漢姆萊特》那些對人類的讚歎吧,如果快樂地拍著奧菲利亞,王子怕是難以如此深刻地發現人。

與其說王子復仇的故事百聽不厭,倒不如說是復仇這種東西太能打動人心。世界上大概很少再會有其它事物能像復仇一樣,令旁觀者義憤,令經歷者磨礪心智,令旁觀者和經歷者同時期待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的達成。

昆汀長期浸淫於講述江湖恩怨、師門復仇故事的香港電影,因此對這種元素極有心得,拍出的《殺死比爾》系列,實際上就是暴走+鬼畜版的無腦熱血復仇故事。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聽復仇的故事,刑天舞干戚那還是神話故事,樊於期為了復仇同樣也是連腦袋都不要了,伍子胥躲避追兵一夜白髮,大仇得報時開棺鞭屍,這故事被寫在戲曲《未央宮》里,又被郭德綱拿來澆自己心中塊壘……

是的,我們就是這麼喜歡復仇。

用司馬遷的話說,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何為發憤?

就是牛逼青年受了不平之氣,擔心身後無名,毅然決定向命運復仇的行為。

而像《史記》這種作品,實際上也是司馬遷的復仇。

所以我想說的是,明天晚上八點,你鵝開live,和大家聊聊《史記》的事兒。

點這裡: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要按照精神分析派的說法,是因為這個故事包含了人們心理的某種原型。具體的說就是俄狄浦斯情結的重演。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3—6歲有一個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王陰差陽錯殺死了父王,後來又在不知情情況下娶了母親為王后,後來被詛咒),核心的觀點是男孩在這個希望:殺父娶母。但由於力量小,就把這個想法壓抑到潛意識了,甚至不敢去想,因為自己也認為這個念頭是錯誤的,邪惡的。孩子要在這種鬥爭折磨中感受情緒和心理衝突,從而實現心理發展。

榮格的觀點稍有差異,認為俄狄浦斯情結,主要是人們發現了人生就是一個悲劇,人就是就被諸神戲弄,詛咒的悲劇。

要他們來分析哈姆雷特:王子象徵心理的自我,而叔叔則象徵本我,事實上也屬於「我」的一部分,是「我」的慾望與情緒的集合,因為力量小,只能靠毒藥這種手段殺死了偉大的父親。然後迎娶了母親。實現了俄狄浦斯情結中的願望。但這個願望是邪惡的,被詛咒的,自我為了維護自身的形象(我是好人),所以在朋友的幫助下發現了事實,驚醒了,這樣不對,要復仇。復仇的對象是本我,所以王子在復仇前才會那樣的猶豫不定。最後殺死本我(「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也同歸於盡死了。完成了俄狄浦斯的悲劇人生。

總之這個故事是每個人的一個心理原型的演示,所以特別容易引起共鳴,所以流行。

好吧,對精神分析不熟悉的人可能覺得有點扯,但如果你熟悉的話,你會發現他們更扯。但卻有一定道理,比如偉大的英雄首先要殺死自己的父親(自己動手殺,或者父親因救自己而死,反正在精神分析看沒什麼區別,都是潛意識的意願)。所有看到的流傳的偉大英雄故事中,幾乎都有一個死於非命的父親。


因為這是男性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女性的心理發展有和男孩類似的地方,但是又有更多的不同之處。以下的討論只限於男性心理發展。

無論男女,在一出生的時候,得到的,主要是來自母親(也可以是祖母外祖母,保姆,奶媽,或者其他承擔主要照顧者角色的女性。以下統統簡稱「母親」)的照顧。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下,男孩子愛上媽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想,就算你沒有親耳聽過,也一定聽別人講過,男孩子在三歲左右大小的時候,總會說:「媽媽,我長大了以後要和你結婚。」然後緊跟著的一個笑話是,媽媽問:「那爸爸怎麼辦?」男孩說:「爸爸和我媳婦睡。」然後爸爸露出欣慰和猥瑣的笑容,心想:「還是兒子最親。」

當男孩子長大到三五歲這個階段(似乎現在的孩子們「懂事」的越來越早了),性意識第一次覺醒,對性和兩性關係第一次有了概念。於是他會意識到自己愛上了媽媽,甚至會對媽媽有性衝動。可是,爸爸作為一個不可逾越的存在,阻礙了自己和媽媽結婚的願望的實現。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男孩總是會想要移除這個阻礙,於是最早的「弒父」的衝動就此誕生。

接下來的路各有不同。

有些男孩沒有爸爸,沒人對他對媽媽的愛造成威脅。所以這種情感就一直保持下來了。就為青春期開始與媽媽亂倫留下了伏筆。(前不久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引起熱議的帖子的。)

或者因為沒有爸爸催化,兒子始終留在和媽媽緊緊綁在一起的狀態里。在結婚之後,自己變成媽媽和妻子爭搶的對象。(這是為什麼單親媽媽養大的男孩結婚以後,婆媳關係特別難處的一個重要原因)

或許爸爸過於弱小,就真的,或者象徵性的,被兒子殺死了。動畫經典《獅子王》里,辛巴的爸爸,就是被捲入由辛巴引發的混亂,而被驚慌失措的牛群(記不清了,錯了提醒我)給踩死了。所以這個爸爸,好爸爸,是被辛巴間接殺掉的。而辛巴的叔叔刀疤,其實是辛巴的爸爸的另一個半,壞爸爸的代表或者象徵,是在辛巴長大回到自己的領地之後給殺死了。這個辛巴,分兩次,殺了自己的好爸爸,和壞爸爸,最終才成就了自己新的獅王的地位。這個套路,就是王子復仇記的套路。在各種古代神話(比如古希臘神話里,就有各種亂倫和弒父,弒母的情節;比如家喻戶曉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弗洛伊德開創的精神分析,就深受這個故事的啟發和滋養),現代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裡(《哈姆雷特》),童話故事(各種邪惡的龍、《小紅帽》和《三隻小豬》里的大灰狼,《藍精靈》里的格格巫,其實都是「壞爸爸」變的),以各種不同的變種不同的版本不停的出現。

或許,爸爸過於強大,男孩子在與爸爸開展的想像中的競爭中全面落敗,最後變成虎父犬子的局面。一時間想不到太好的例子了。就拿後主劉禪來充數吧。

最理想的是,父親強大的剛剛好:足夠強大,讓孩子沒有辦法忽視,因此必然引發父子之間的一場戰爭;又沒有強大到讓兒子徹底失去戰勝父親的希望,(有的時候,一個強大的爸爸是需要智慧來做到這一點的。比如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教育,就可以轉移衝突,讓孩子更好的度過這個階段。)最終,一個男孩跨越過這個坎,一方面不再執著於對母親的愛戀,而是能夠在身邊的同齡人中找到真愛;一方面在與父親的鬥爭中,學會了勇敢的競爭(象徵性的殺死了父親),也學會妥協和共存(象徵性的和父親締結和平條約),最終在這個世界上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正是因為每一個男孩的心理發展都離不開這樣一個階段,所以,以這個階段為藍本展開的各種變體為基礎形成的故事在整個人類社會中經久不衰。因為它們直指人性。義大利戲劇家卡洛·柯齊總結出來的36個套路,有不少是可以被看做這個發展過程的不同的變體的。

-------------------------------------------我是男女的分割線-------------------------------------------

說完男孩,也簡單說一句女孩吧。

和男孩相比,女孩心理發展的過程相對要複雜和曲折一些。相對而言,沒有一個這麼清晰和明確的路線。感興趣的朋友,你們也可以收集一些女孩向的作品來研究。比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勇敢傳說》《冰雪皇后》《睡美人》《長發公主》《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灰姑娘》………………………………可以寫出一串又一串名字。

時間太晚了。不寫了。睡覺


王子

私生子

復仇

美女

外遇

糾葛

自我犧牲/毀滅

這就是所謂的史詩感


背負血海深仇,最好上升到家國讎恨,這是很凜然大義的。當然了也不是每個這樣的故事都是正面的,比如慕容複復國大燕


也分是什麼樣的王子,沒人站在段延慶這邊吧。


劇本中最基本也最經典的模式叫「三幕劇」。

第一幕:交代,定義衝突。

第二幕:詳述衝突,雙方走向對決。

第三幕:高潮,解決衝突。

「王子復仇」這類劇本,正是典型的三幕劇。

這類劇本中,第一幕就直接了當的定義交代了衝突的雙方:「落魄王子」與「奪權反派」。

第二幕則敘述了王子的復仇成長之路。

第三幕,王子與反派正面對決,衝突結束。

那麼這類作品為何能如此經久不衰扣人心弦呢?

我們來仔細分析下這類作品的三幕劇情具體是怎樣的。

第一幕:王子被殺父被奪權,失親失國,一無所有,人生最低點。

第二幕:王子為復仇一步步成長,從弱小走向強大,中間與反派小衝突不斷,並且一路擊敗無數小boos,直到實力逼近大反派,開始與大反派的對決。

第三幕:擊敗大反派,復仇成功。

有沒有感覺這個劇情走向很熟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個「斗破蒼穹」啊!

開篇時主角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然後一路走向人生巔峰。

在觀看這類作品時,讀者跟隨主角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步步成長,最終神功大成,對決反派。

前面所有的屈辱與失意在這一刻一掃而空,主角持劍而立,反派倒在地上,血液滲透地面。

大仇得報。

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讓人產生快感的呢?


王子身份更有使命感:我只是拿回本來就是我的東西。

比如:劉秀,劉備,朱由榔,朱三太子,溥儀。


比如說慕容復?


因為有茅盾,馬克思哲學概論告訴我們,維持事物發展的最本質原因是其內部存在的矛盾,復仇就是一個典型的矛盾。這個主題經久不衰的原因不是王子,而是復仇這一主題。


半夜睡不著,一不小心強答一個,又一不小心想開嘲諷。

首先,奪取一個國家,不管是憑藉個人的勇武與智慧,還是更宏觀的權謀等,單單謀國這件事本身就夠中二夠熱血夠刺激吧。

然後,主角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不是造反,不是叛亂也不是入侵。我是為了復仇,我是王子,這個國家本來就應該由我繼承。你設計陷害了我or殺死我的父母篡位or用其他陰謀奪得皇位。總之就是得位不正,你是個壞人,是個反派,活該被討伐,over。

再次,在這個顏即是正義的世界,通常情況下一個主角要長得帥。光帥還不行,我們還要講究點內涵,你一個主角不說滿腹經綸學貫古今,總要識字是最基本的吧,咱再有一點才藝也不過分,三觀正一點的還要求主角擁有善良樂觀堅韌不屈樂於助人等美好品質。通常套路,主角最後總得是人生贏家,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可我們之前決定故事主題是謀國,主角都擁有這麼多美好品質了,總不能出於私慾主動篡位,那要麼寫王朝氣數將盡主角機緣巧合什麼的,要麼就只能寫王子復仇記了。

最後,別以為單單寫這個題材的人很多好嗎,其實我們現在好多套路都是成百上千年別人玩剩下的了。例如現在的穿越小說,和古人寫的「黃粱一夢」相比有什麼質的飛躍么。


其實復仇的故事都是經久不衰的,王子復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老男孩、我唾棄你的墳墓、賢者之愛、琅琊榜

任何人都可以復仇,因為任何生活背景的觀眾/讀者都有或曾經有復仇的慾望,從衣錦還鄉到殺他全家,以及網紅雞湯「今日你愛答不理,明日讓你高攀不起」,或深或淺都帶有復仇的意識在裡面

畢竟,復仇的感覺太爽了,想想都爽

復仇的慾念在人類心中一天不消失,復仇這個題材的故事就會繼續生長下去

畢竟,故事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意淫嘛,這樣才有人買賬才有的賺嘛


因為復仇故事有代入感,容易激勵人。這種作品太多了,基督山伯爵,殺死比爾,巫妖王之怒,艾吉奧,阿凡達等等,太多了。看這種東西,就好像你會在高考百日誓師大會之後的晚自習認真學習一個道理。人的情緒是可以導向的。


黑爪會重建你父親的帝國。

我假裝沒看到題目~


說個題外話。。樓主沒提到日本遊戲【火焰紋章】系列。。

這遊戲出了十幾部了。。無一例外都是王子復國記。。


1、我們需要一個有背景的男主角,這樣他牛逼起來就不會突兀

2、我們需要給他找個大目標,而且這目標還可以和他爹有關

所以

鳴人,爹:火影 ,目標:火影

路飛,爹:革命軍大佬,目標:海賊王

愛德華,爹:金人,目標:賢者之石,順便救國

套路,習慣就好


推薦閱讀:

求推薦網路言情小說!我看過的好的言情不多,我覺得步步驚心不錯,現代古代均可,求文筆好,情節好!?
如何評價嚴歌苓的小說?
對於《水滸傳》的解讀好的書籍有哪些?
姓吳的人的名字是不是很難取?
你看過的哪些經典童話其實很毀三觀?

TAG:故事 | 文學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