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留學或生活的人會有哪些錯覺?


我想了很久,覺得在剛出國門的人們的身上比較普遍得存在著這麼一個看法:我代表了祖國。

說明:我並不想以非黑即白的態度來說這是完全錯誤的,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到這一想法的局限性。其實我自己也感覺這樣答有點跑題,好像和問題並不完全搭,不過我愛怎麼答就怎麼答咯,反正問題是我提的,最終解釋權在我(不服來打我啊~)。

-----------------答案分割線---------------------

你是不是也曾帶過一些筷子,中國結,紙扇等象徵中國的物品準備送給結識的外國人呢?你是否也曾組織或者參與過旨在中外同樂的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晚會呢?你是否曾想過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外國人更好的認識今天的中國,甚至付出了行動呢,比如聚餐,演講等?

從小學開始,在放假之前或者參與有其他學校參加的集體活動時,我的老師便不停強調:我們是XX學校的學生(潛台詞當然是我們比別校優秀啦),出去不能給學校丟人。一直到最近的國家旅遊局宣傳:出國旅遊要講文明(不給國家丟人)。一個從始至終都沒有變的邏輯是,在外面,別人看你看的不是你個人,而是那個你所屬的顯性群體。

也因此,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留學生也常會將自己的言行和祖國榮譽聯繫在一起,有時在與外國同學相處時也搞的像外交工作一樣。比如一句吃不吃狗的問題(當然問出這樣的問題動機可能確實有惡意的),常常在留學生的腦袋裡高速旋轉,想著怎麼說能挽回祖國形象。其實在私人場合,如果問問題的人不帶惡意只是好奇的話,我不認為實話實說有什麼不好。事實上很多人也只是純粹出於好奇而已,比如有個小哥就在我說吃過兩次後,兩眼放光地問我:好吃不?

與外國同齡人的交流不多,有語言文化區別的原因,但我不認為前文所說的態度是可以忽略的因素。都是差不多大的人,隨便一些問題都被上升到外交高度是很累的。太官方了之後,別人也不會了解到你私人的一面,也因此,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就一個樣。因為ta可能接觸過的中國人不少,但卻沒有一個是ta深入交流過的。如果大家都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又何怨別人總是帶著思維定勢看待自己呢。

身份的認同是自己的事,但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它變成一個主題,就妨礙了別人認識真實的你。你是個中國人,但你也是個男生/女生,一個愛/不愛吃辣的人,你有你喜歡的東西和人,後面的這些都不因為你生活在國境之外就變得不那麼重要。

-------------------再割----------------------

最後發現自己其實也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很好得回答了問題,不過看到問題沉了下去,我這個提問者總得拋個磚不是~(其實是實習報告寫不出來,來這兒摸個魚。。。)


我好窮。

當然並非每個留學生都會這麼想,但為數不少的留學生會產生這樣的錯覺。能夠供孩子出國讀書的家庭,通常非富即貴;而身邊的當地同學賺的是當地貨幣,買的是當地產品,所以生活質量也不會差。在這樣的環境下待久了,很多人難免會產生「我很窮」這樣的錯覺。

可實際上,留學圈裡的赤貧,在中國的大環境下也可以算得上小康水平,約莫估計得在全國收入Top5%的水平。真正的窮人壓根不會產生出國留學的念頭,或者有這個念頭也會被現實掐死在萌芽狀態。


前三個月:我怎麼什麼都聽不懂,我是不是考了假的托福?


關於在美國的留學體驗,我推薦一篇連載的帖子,作者以比較寫實的方式記述自己的留學生活,沒有可以做作的痕迹,該貼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從2010年到2014年,記錄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和一些隨想。該貼的地址連接如下:

一個屌絲在美國留學的所見所聞和胡思亂想_海外華人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下面附上樓主的開篇: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在自己的QQ空間里瞎叨叨一些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博好友們一笑,某一天一位朋友建議我可以把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書,讓國內的人更能了解美國的生活,於是便動了心思,開始注意收集一些值得一記的事情。自覺沒有能力寫出一部引人入勝的鴻篇巨著,所以就定了一個頗為小家碧玉的書名——《留學日記 - 一個海待絲美國留學的所見所聞與自說自話》,斷斷續續的記下自己讀博期間平常或者不平常的見聞,沒想到這一提筆,竟然寫了不少內容。細細回味起來,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展開了討論,不過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我盡量不去加入過多的評論,偶有隻言片語,也僅僅是我一家之言,妄論之詞,讀者或同意或不同意,都不要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此而已。而且有些事僅僅是不同,本無關是非,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比如在中國吃麵條的吸溜聲是對廚師的肯定,在美國如果出聲就是沒有教養了。

美國並不是天堂,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來留學的人,平常人而已,都在為自己的日子奔波,或者想留下來,或者不願意留下來,總是要做一番取捨。就我自己而言,不想誤導讀者,一味的說美國好或者美國壞,都不確切,畢竟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不是一個簡單的好與壞就可以定義的。文中有負能量的內容,也有正能量的故事,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我從來不願意一概而論地說哪裡的人就是好,哪裡的就是壞,平常人就是平常人,不似大奸大惡大忠大善的人那般分明,也沒必要因為某一件事就去貼地域標籤,誰都沒有資格將這種地域標籤扣給別人,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一個地域,所有的好壞判定只是一個比例的問題而已,而且這種比例各地之間差異不大。有人會情緒化的說某某地方的壞人就是多,其實往往的情況是他在那裡恰恰接觸了一件讓人憤懣的事情,而他只是在那裡有短暫的逗留,便妄加定論。

種族問題,在美國一直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即使現在,不同種族的人都分群而居,並沒有做到種族大融合,這種分而聚居的環境更容易讓不同種族之間產生矛盾甚至仇恨。在美國的華人沒有非常高的地位,很多人都說華人心不齊,這是一個原因,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中國不夠強大,出了國門才會感到,只有自己國家強大,自己說話才有底氣,再一個就是華人的人口在美國實在太少了,不能形成足夠的社會力量。不過種族歧視的事情一直在被糾正,五十年前,還有地方分白人專用有色人種專用的公共設施,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敢明面上表現出種族歧視,心裡怎麼想我們當然管不了,年青一代也已經遠遠沒有老一代那麼強烈的種族意識,或許將來某一天這種意識終會淡薄到覺察不到。

其實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讀書是異常單調乏味的,同時也需要很大的勇氣。讀書期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花在做實驗和寫論文上,時不時的還要被老闆罵一罵。有朋友戲謔的說「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做實驗」,其實並無誇張,非但如此,還要操著自己並不習慣的語言和別人交流。很多美國人都很佩服留學生,因為誰都知道掌握一門外語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每一個拿到學位的留學生我都非常尊重,都是真正的勇士,因為那需要太長時間的忍耐。如果選擇了就業前景較差的專業,其實即使畢業了,很多人還是不願意轉行,不是不明白,只是自己投入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突然一下子扔掉,誰也割捨不下。

我寫的事情都是我在博士期間的見聞,因為接觸範圍的限制,更多的是學生圈子裡的小事,所接觸的也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普通人,並不能代表美國整個社會,只是管中窺豹始見一斑,一些現象甚至可能本身就不常見到,只是恰恰被我遇到而已。我相信不同圈層的美國人想法和做法都會有很大的不同,不過這個還是留給社會學家去研究吧。書中的每一件事情我都盡量客觀的去看待,有時候難免夾雜個人的情緒,有失偏頗,如果讀者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一起討論,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對我也是一種提高。


其實最大的錯覺的在同一地區生活的國人是可信的


其實世界很美好。


推薦閱讀:

TAG:出國 | 留學 | 跨文化 | 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