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里有關於煉獄的觀念從何而來,有什麼聖經上的依據嗎?

最近讀教會史,發現天主教會提出過煉獄的概念,大意末世的時候,信耶穌的進入天國,罪大惡極的直接下地獄。信仰不十分堅定或者不信但在人看來算"好人"的,在煉獄裡有補贖的機會,通過受苦熬煉洗清罪惡,仍然有去天國的機會。沒有惡意要貶低天主教的意思,只是好奇這種觀念有什麼歷史背景沿革或者聖經依據嗎?


關於天主教的煉獄,雖然《聖經》沒有直接指出,但是卻多次暗示了它(煉獄)的存在。

1. 在《瑪加伯書》中,有和為亡者禱告相關的經文

12:43 於是大眾募集了二千銀「達瑪」,送到耶路撒冷作贖罪祭的獻儀:他作的是一件很美妙高超的事,因為他想念著復活;

12:44 如果他不希望那些死過的人還要復活,為亡者祈禱,便是一種多餘而糊塗的事。

12:45 何況他還想到為那些善終的人保留下的超等報酬:這實在是一個聖善而虔誠的思想。為此,他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
(瑪加伯下 12:43-12:45 ,思高本)

2. 耶穌基督的暗示

12:31 為此,我告訴你們:一切罪過和褻瀆,人都可得赦免;但是褻瀆聖神的罪,必不得赦免;

12:32 凡出言干犯人子的,可得赦免;但出言干犯聖神的,在今世及來世,都不得赦免。」

(瑪竇福音 12:31-12:32 ,思高本)

耶穌在這裡說過,褻瀆聖神的罪在今世和來世不可赦免,但這句話也說明了一些罪過在來世是可以赦免的。

3. 《格林多前書》中的相關經文:

3:14 誰在那根基上所建築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必要獲得賞報;

3:15 但誰的工程若被焚毀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

(格前 3:14-3:15 ,思高本)

4. 《伯多祿前書》相關經文:

1:7 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鍊,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

(伯前 1:7 ,思高本)

在聖傳上,教會自古以來就有為亡者祈禱的傳統。

另外,煉獄並不是一個地方(很多人會誤解,以為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陰曹地府」是差不多的意思23333),煉獄實際上是一種狀態


煉獄並不是題主所說,給那些不信的「好人」去的地方。本質上,按照聖經和歷代教會的教導,不信的結局就是滅亡(不討論無名基督徒的情況)。

煉獄更像是人間到天堂之間的一條路,而不是天堂地獄之間的一個地方。我們承認人人有罪,而且我們死時往往仍然滿身罪污,天堂無疑是完美的,完美的地方怎麼會有這樣的罪人呢?所以死後必有煉凈,天主教就認為,有煉獄這樣一個地方,讓死人經過煉凈得以進天堂。煉獄單從邏輯來講有一定的道理。

天主教也說,聖經沒怎麼講煉獄,舊約馬加伯書上有為死人禱告的事(新教不承認這卷書),新約中則是馬太福音12:32,5:25,哥林多前書3:10~15,這些經文並非在明講煉獄,最多僅僅可以解讀為有那方面的暗示。煉獄這個教義單單聖經是不足以支撐的。當然天主教沒有唯獨聖經這樣的信條,在他們看來,後世教會的教導也是真理的一部分。

煉獄觀念主要在西方教會流行,東方教會並沒有這樣的教導。很多教父也一些猜測,但是最終完成這一教義的大概是大格列高利。他是第一個清楚而系統地闡述這一教義的人,古代的教父多是對人死後如何煉凈有一些猜測。從格列高利後,煉獄為西方教會普遍接受,一直到宗教改革者反對,認為這不僅不出於聖經,還違背聖經。

我關注過煉獄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新教都反對煉獄之說,新教作家C.S.路易斯被認為低調支持煉獄,按照他對救贖的闡述,邏輯上很容易得出煉獄的結果,我曾是受他影響,在一定程度認同煉獄的觀念。目前我覺得,這種觀念最多只能作為一種猜想,至於死後人如何被煉凈,聖經沒寫我們不能添加,相比煉獄的暗示,有更多地方可以作為反對煉獄的理由,好些記載人死後直接面對天父和救主的。教父們是猜想我們就應該把它當作猜想。現在我並沒有讀到什麼文獻系統闡述新教或東正教對死後煉凈的看法,只模糊記得《海德堡要理問答》有一問,問既然人的罪已經赦免了,那為何人要死,答死亡對基督徒來說不是罪的懲罰,而是罪惡的終止。我覺得這是我目前較滿意的答案。

參考書目,

《基督教史》岡薩雷斯,上海三聯書店

《基督教教義史》伯克富,宗教文化出版社

《神學詞典》


  • 只有惡人才會墮入的,懲罰性的」煉獄「在《聖經》本身和早期天主教會都是不存在的。煉獄作為對惡人死後的處罰的教義在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會才產生,1054年和天主教分裂的拜占庭教會(東方教會,現多稱東正教)就從來沒承認過「煉獄」這一教義。

    若以舊約來說,經中只有「欣嫩谷」,將希伯來語?????(音「格欣嫩」)翻譯為「陰間」、「煉獄」、「地獄」都是錯譯,因為欣嫩谷其實是耶路撒冷傾卸、焚化廢物的地方,當時的耶路撒冷住民會把動物的屍體扔進去燒掉,還會加上硫磺助燃;當時耶路撒冷的罪犯被處決之後,屍體也會被扔進欣嫩谷,因為人們覺得罪犯不配有體面的葬禮並葬在紀念墓里。欣嫩谷這個地方並非象徵正常人看不見,只有人的靈魂才能進入的特殊境域,完完全全就是一處實際的地名,類似於公墓或亂葬崗。

    死後葬在紀念墓對當時的人來說就象徵著有復活的希望,罪犯死後被人扔進欣嫩谷,就不能有體面的葬禮並葬在紀念墓里,所以當時的人寫文章時就會借用欣嫩谷來象徵「永遠的毀滅」,「進欣嫩谷」約等於中文裡的「永世不得超生」,「魂飛魄散」。因而,即便是在這個比喻修辭中,也沒有說惡人在死後進入「靈魂不滅」的狀態,落入「永恆的懲罰」的意思,反倒直白在表示惡人在死後會滅亡,如:

    「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的墜落陰間(如前所述,此處的「入陰間」原文正是「入欣嫩谷「,陰間是錯誤譯名,下同不贅),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民16:33)

    「他們如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詩49:14)。

    ——文意很直白,進入欣嫩谷後,你就會從中滅亡,無處可存,而不是某些流行觀念認為的,惡人進入之後突然永恆不滅,從此無限受罰。

    說完舊約,我們再看新約。新約說的「陰間」是Sheol或Hades的譯名,它的含義是中性的,無論義人還是惡人都下入陰間,因此它只是死後靈魂暫時所處之境,既不是賞也不是罰,只是審判前一處過渡之境,就好比今天犯人被審判前暫時關到拘留所候審。就連耶穌死後也會下陰間,只是不久居罷了,如《使徒信經》中說:」祂被釘十架、死亡、埋葬,並下到陰間(Sheol),第三日從死里復活。「彼得也說:「他的靈魂不拋在陰間(Sheol),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徒2:31)——按照彼得的描述,耶穌死後靈魂必然是曾下到過陰間的,否則就不該有」不拋在陰間「的表述。可見在耶穌和使徒的時代,Sheol並不是指永遠隔離的境域,既不是只有惡人會被罰入,下了陰間也不代表永遠滅亡。換言之,由於惡人義人死後都是會下到陰間的,它是道德中性的,當時並沒有一個」作為懲罰惡人的地獄」的概念存在。

    那麼一個懲罰性的」地獄「概念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呢?這是後期的希臘與拉丁教父們提出的概念。較晚期的拉丁教父們,如愛任紐、特土良、希拉流、安波羅修、區利羅,甚至奧古斯丁都主張,死了的人將下到陰間,而此陰間是分為許多部分的地方,人的靈魂將待在那兒,直等到審判的日子——這聽起來完全像是一間拘留所了。然而別忙,戲肉部分來了,教父奧古斯丁提出一個比較不同的說法:人的靈魂將待在那兒,直等到徹底的被煉凈為止。

    我們知道,即便是基督徒,也有許多是在死時未能完全聖潔的,在拉丁教父們的時代,具體地說奧古斯都的時代也就是4~5世紀時,隨著羅馬帝國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對外征服的進程,社會開始複雜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同時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而信徒日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上層基督徒中有驕奢淫逸道德敗壞的,底層信徒也有各種犯下重罪的,堅持這些不聖潔的基督徒死後也能直接進入樂園已經變得極為困難,因而早期教父已經有提及這樣的教義:他們(犯過錯誤的信徒)死後必須先進入一次煉凈的程序,然後才進入樂園。這就是煉凈之火的來源。因而,被許多教父所主張的煉凈之火,今人可能聽了會大跌眼鏡——它其實是在樂園裡,而不是在煉獄裡!這是只有犯過錯誤但被認為信仰虔誠,靈魂還可以挽救的同志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優待:雖然你生前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好像並不符合進入樂園的標準,不過沒關係,組織上可以採取措施挽救你,通過一個凈化程序,你的靈魂可以重新被煉凈。按當時的教義,這並非懲罰措施,只不過是屬靈的試煉或管教而已,目的是治病救人,而不是為了處罰。當時的神學家也不認為這種煉凈之火是實際的火,你也可以理解為沐浴在聖光之中,邪念蕩然無存——這是堪比桑拿浴的洗滌靈魂,而且過一段時間你的靈魂就被洗凈了,過程是祥和安寧的,而非痛苦的,跟讓你永恆痛苦為目的放的火當然不是同一碼事。

    煉獄之火專燒惡人的概念,在中世紀的天主教會中才最終發展開來。大格里高利教皇有一個外號「煉獄的發明者」,就因為他是清楚解說此概念的第一人,他說道:「我們相信人為了些許的錯謬,在審判前要經過煉凈之火。」他說藉著代求和奉獻能將人從火中救出來。中古世紀的經院學派與神秘派人士,對於煉獄的解說都非常清楚,他們中間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火是真正的火——我的意思是,它完全沒有前述滌盪靈魂凈化心靈的動機與效果,單純就是為了讓人受苦的火刑。東方教會從未接受西方教會的這種見解,至今不主張死人要出於被折磨的目的接受永火。

    罪人會墜入煉獄受罰,作為一項」教義「是在1546年的天特會議(The Council of Trent,另譯特倫托會議)才最終確定的。為了與當時日漸興盛的更正教對抗,教皇主持的天特會議針對「唯獨聖經」提出以下主張:天主教會的傳統與聖經同有靈感、同有權威。為此,會議將大量中世紀天主教會的「傳統」正式確立為「教義」,堅決拒絕一切對「教義」的更動,指責更正教(如歸正宗)為攻擊教義的異端。

    眾所周知,宗教改革運動肇始於路德對天主教會贖罪券販賣的抨擊,而「惡人會在煉獄中受罰」的思想跟贖罪券關係密切——如果惡人在地獄不會被火烤,他們為什麼要花錢買贖罪券?可想而知,當時的宗教改革者對「與聖經相違抗的煉獄教義」大肆批判,如英國聖公會的三十九條聲稱:「天主教關於煉獄的教義,是憑空捏造的寵物,並無聖經的根據。」而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激烈的批評,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將其從」傳統「上升到」教義「的高度,聲稱:反對贖罪券,反對煉獄永火的存在,即是反對天主教的權威。

參見:《神學辭典·煉獄·煉獄觀念簡史》

煉獄觀念簡史:

(1)教父時代。因為面對神學和牧靈上所產生的問題而發揮了煉獄的思想:1)聖經中所強調是救恩為改造人內在生活的過程;這救恩過程一方面將結束,但這結束並不一定在死亡中已完成。2)在牧靈工作上,教會自第二世紀起就開始為亡者代禱。3)從第三世紀時,教會在感恩禮中為亡者代禱。4)直到第六世紀,教會准許給信友一生只有一次可以領受和好聖事並做補贖。但在和好聖事之後所犯的罪以及應做的補贖,既然此事生前無法交清,只有在死後才得到完整的答案。

其實,在第四世紀時的宗徒憲章中已含有相當清楚的煉獄道理,教會向愛人的天主祈求著,希望他寬恕人有意或無意中所犯的罪。

(2)綜合而論,西方學者如奧斯定(,354-430)、戴爾都良(rtullian,約160-230)、西彼連(cyprian,約200-258)等較為強調煉獄中懲罰的面目;至於東方學者和亞歷山大的克雷孟(alexandria,約140-217)、奧力振(約185-254)、金若望(,約344-407)等則多描寫煉獄的教育及治療過程的面目。

(四)教會訓導:

(1)教會訓導當局面對三種主張而發表了教會的看法:

1)東方教會否認煉獄的懲罰和補贖的意義。

教會在里昂第二屆大公會議(1274)(參200)(DS856-858)及佛羅倫斯大公會議(1439-1445)(參209)(DS1304)中都主張:當人願意做補贖時卻猝然而死,他的靈魂需要被凈化,其中未提大赦問題。

2)東方教會否認為亡者頒發大赦的意義。

3)宗教改革者(參273)根本否認煉獄的存在。

(2)教會在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面對上述兩個主張而指出:人雖在領受大赦時得免永罰,但並不意味著一切「時間性的罰」(temporalpunishment)已被取消。所以人在生前可得大罪及永罰的赦免,但不一定也得到「時間性的罰」之赦,即仍然有暫罰(就是「時間性的罰」)存在(DS1820)。這種思想源於教會為已亡者的代禱觀念,特別是在感恩禮中為已亡者的代禱。因此應該注意,特利騰大公會議提到煉獄時,只提到聖經及古代的傳承,但卻不特別提出聖經的章節。

(3)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後,教義部又於1979年5月17日所發布的《關於末世論的某些問題》文件中第七號說:有關被造的人,教會相信他們在得到榮福直觀之前有某一種煉獄,但這和地獄之罰本質上不同。

至於天主教徒對煉獄的看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拉辛各(本篤十六世)的煉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煉獄」作為名詞(purgatorium),是在十二世紀才出現的(按Le Goff的說法是在1170-1180年間),之前幾乎都是被作為形容詞來用的,比如「凈化之火」(ignis purgatorius)、「凈化之所」(loca purgatoria)等[3]。這就意味著,煉獄這個概念實際上形成於中世紀。之後才正式在第二屆里昂(1274)、翡冷翠(1439-1445)和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中確立為信條,其中第二屆里昂和翡冷翠大公會議對該信條確立是東方希臘教會和西方拉丁教會共同達成的協議。這三屆公會議主要確立了煉獄的存在,認為人在死後,如對所犯之罪沒有做完補贖,則需受到凈化才可達至圓滿的境界,而在世的信友可通過祈禱、善功和彌撒來幫助煉靈(見DS 856-858;1304;1820)。梵二後的《天主教教理》在承襲上述各屆公會議的同時,補充和提醒說:「教會稱被選者最後的煉凈為煉獄,而這絕不可與被判入地獄者的處罰相比。」(1031號)


其實說煉獄是一個地方可能不太準確,煉獄也是一種狀態,在你相信耶穌的時候已經開始了


雖然我一貫的故意採取跟天主教劃清界線的態度,但是我還是相信死去的靈魂也能信耶穌。

經文:

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 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彼得前書 3:19-20 和合本)

耶穌也曾去陰間傳道,我信耶穌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靈魂得救。所以我傾向於求上帝赦免我歷世歷代的祖先所犯的罪,然後求上帝救他們的靈魂。


推薦閱讀:

天主教平時都看什麼書?
理論上基督教神學中 一位論 更接近於 合性論 還是 三位一體 ?
天主教以及其他主教制教會的主教,神父制度的神學依據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自稱「基督徒」的人不讀聖經?

TAG:聖經 | 基督教 | 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