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漢奸」這個詞語的褒貶度是否會發生變化?

隨著歷史與生活的變化,許多詞語的含義和感情色彩也在變化。比如:「造反派」,「貧窮」,字面意思應該是貶義,但在某個特殊時期是褒義;「右派」「反革命」則相反,現在如果有人想裝一裝,可以雲淡風清的說起:我爺爺當年被打成右派的時候........,.。

包括幾年前的「愛國」這個詞語,也在不斷的變化,甚至曾經在網路上上升到詛咒的程度,比如:「你才愛國呢,你全家都愛國!」

所以想問一問,「漢奸」這個詞語,褒貶色彩是否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畢竟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近代又苦難深重,產生的漢奸也挺多。不過亂扣帽子多了,帽子本身也會有想法的。


如果哪天那幫人掌權的話,還真不好說。

起碼洗成曲線救國沒問題。


其實漢奸這個詞的含義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漢奸_百度百科

原有典故

說法一

「漢奸」作為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專用詞,應不遲於元代胡震編纂的《周易衍義》,指漢朝的奸臣。

《周易衍義》卷六云:「李固欲去漢奸而反遭羣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於義何咎?葛亮欲殄漢賊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然志在殄賊,於義何咎?」漢奸與漢賊為對稱。

其後,在明朝末年平定西南土司的叛亂中,朝臣在奏疏中用漢奸指稱不法的漢人。《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八十八載「顧臣尤有說焉,夷地深險,步步羊腸,犬羊之性,一日數變。漢奸揆之,其狡百出,勢不得不需兵力一面合力版築,一面剿除頑梗,庶可建威消萌,計垂長久,黔省儉瘠,百務掣肘,一切經畫事宜,尚有疏所未盡者,容臣會同按臣陸續具請」(朱燮元《水西夷漢各目投誠措置事宜疏》)。

據吳密《漢奸考辯》:「朱燮元卒於崇禎十一年春(1638),楊嗣昌歿於崇禎十四年(1641),其時明朝日薄西山,已近衰亡,明末對西南地區的戰事和經營沒有得到鞏固。「漢奸」一詞自明崇禎十年出現後,一直沒有流行開來。」 「康熙年間,田雯的《黔書》沿用了明代」漢奸「一詞的含義。康熙年間,貴州提督張文煥《奏陳遍歷黔疆目擊要地情形折》中兩次使用了漢奸一詞:「附近古州,八萬苗地,其各寨之中又有漢奸指使生事,況通省苗彝所有器具,不過弩弓標槍之類,鳥槍間或有之。」 這裡都是指挑動事端、從事違法活動的不法漢人。

到乾隆年間依然沿用這樣的含義,但已經出現了某些變化,開始用在漢族之外。《清史稿》卷307有以下一節,「(乾隆)十二年,授雲貴總督。疏言:『苗、裸種類雖殊,皆具人心。如果撫馭得宜,自不至激成事變。臣嚴飭苗疆文武,毋許私收濫派,並禁胥役滋擾。至苗民為亂,往往由漢奸勾結。臣飭有司稽察捕治。』又疏言:『貴州思州諸府與湖南相接,今有辰、沅饑民百餘入貴州境采蕨而食。臣已飭貴州布政使、糧驛道以公使銀賑濟。如有續至,一體散給安置。』」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四十六:「上諭軍機大臣曰:溫福等奏攻得布朗郭宗底木達等寨僧,格桑之父澤旺業已就獲,澤旺雖非首惡,亦系大逆,縁坐之人,自當解京嚴訊。土舍安都爾為逆黨濟惡,要犯通事虎兒,曽至內地,今為賊酋出力管事,即與漢奸無異,均應解京治罪。」卷七十六又載:「臣等詢以賊境內有無漢奸??稱有保縣兵丁張坤忠,原是通事,本年四五月間,因偷火藥逃徃金川索諾木等」。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到過內地的少數民族」通事「虎兒,因為為賊首出力,也被乾隆比為「漢奸」。

道光年間西方列強入侵,「漢奸」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此時的「漢奸」多指的是背叛國家,為洋人效力,從事刺探情報等破壞通敵活動的中國人,其所損者乃中國之利益,比較接近今日的說法。見貝青喬《咄咄吟》(貝青喬於鴉片戰爭爆發後,隨同揚威將軍奕經赴浙江抗英,把他兩年多所見所聞之種種咄咄怪事寫成大型紀事組詩一百二十首,名曰《咄咄吟》)《咄咄吟·卷上》載:」初,琦善以直隸總督,誤信漢奸之言,奏參林則徐嚴辦粵東鴉片煙,不足服英夷心。上乃革林職而以琦善代之「。該書進一步指出,最早的漢奸主要是只是那些因為參與鴉片走私和信奉西方天主教而傾向英國,出賣國家利益給英國的中國人。《咄咄吟·卷上》載:"或謂將軍曰,軍機之洩,由於漢奸;漢奸之來,由於禁絕鴉片煙,蓋中國販煙者,恆與大小各衙幕友家丁相結納,今既嚴禁販煙則此輩無可分肥,勢必狼狽為奸,甘為夷用,以潛探我軍機。」「欲知幕友家丁之為漢奸,非嚴究天主教不可。天主者,英夷之祖,名耶穌,漢奸多奉其教者也」。在1900年(光緒26年)中國向八國宣戰的詔書中,已經有「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這裡漢奸的含義已經與今天基本一致了。

悲觀點預測,將來逆向民族主義的大潮下,漢奸說不定成了褒義詞


會,但是只是存在這種可能,不一定會發生。

其實詞的褒貶與時代及形容的人物有關,也與立場有關,時代變化或形容的人變化了,原來形容他們的詞也會發生變化。

漢奸一詞在清朝初年形容的是漢人中反抗清廷的人,這類人在清末民初是英雄般的存在,支那一詞本來沒有好明確的褒貶,但在清末民初成為了漢人自豪的東西,而在日本侵華之後又變成了貶義,

古往今來,許多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在自己身上的詞會因為自己的立場也會發生變化,以前我覺得魔法師是一個貶義詞,後來我也成為了虔誠的魔法師,便覺得詞性發生變化了!

至於漢奸一詞未來會不會詞性發生變化呢?可能會,我不能預測未來,可能未來漢奸專門形容的是娛樂明星,因為腦殘粉太多,所以漢奸是褒義詞也不一定。


其實漢奸這個詞的含義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https://m.w.sxisa.org/wiki/%E6%B1%89%E5%A5%B8

漢奸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語彙,泛指出賣中國國家民族利益的人,相當於「賣國賊」「內奸」,也即通敵或叛國的中國人。

「漢奸」在《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的敗類」。

在大漢族主義愛國者的眼裡,漢奸就是十惡不赦的壞逼。


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成立,即使現在,「右派」「反革命」之類的也不是褒義詞,題主舉的例子里也說明了,用這種詞的時候的用法是「被打成右派」之類的,文革時期流行的罪名多了去了,「工賊」「漢奸」「裡通外國」之類的罪名那是相當普及。

只不過隨著發帽子門檻越來越低,凡是不順從不聽話不愛黨不星辰大海的都可以找個帽子扣上,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會再一次出現「被打成漢奸」這種說法罷了。

帽子扣多了,一人一頂,就沒有殺傷力了。


不會有太大變化

人類什麼時候對於「拿著大家的壞處找別人要好處」的行為的看法發生過變化啦??

當然漢奸可能會變成國賊或者ETO一樣。

不過我還是想說

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


不會。因為奸字無法洗白。

不過是漢奸如果成功了,會變成各種皿煮先鋒,沒成功會自稱有良知的知識分子而已。


試圖黑化「愛國」這個詞的人,還想著讓「漢奸」這個詞變白?

除非中國整個國家都變成傻逼。如果中國真的變得這麼傻逼,那我無話可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嘗試答一下。

「漢奸」這個詞在現在漢語中的意思中差不多是「背叛國家的人」。負責背叛含義的是後面那個「奸」字,「漢」則表示國家。

開個腦洞,有幾種可能「漢奸」這個詞會產生變化。

1.強迫症型改造。

「漢」只代表了一個民族,如果背叛國家的不是漢族,是不是就不算漢奸了?語法上有問題。

改為「國奸」,「華夏奸」etc

2.細思極恐型改造。

叫「漢奸」是因為這個國家主要民族是漢族,如果主要民族不是漢族,這個詞也要變。

改為「綠奸」,「伊奸」 etc

3.政治正確型改造。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立場。消除歧視含義。

改為「雖然是漢族但喜歡開口稱你國,你又不姓趙有什麼資格看不慣」etc

點發布前檢查了三遍匿名233


滿奸,日奸,美奸,白奸,黑奸,藏奸


漢奸出現的時候都會與叛國投敵一起出現,所以只有叛國投敵是理所應當的時候,漢奸才能成為褒義詞了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不過現在就已經不是貶義了吧!而且換了個名字繼續招搖撞騙


早就洗白了。你覺得王明是個啥?蘇聯可沒那麼好心!

對了還有張學良。


從問題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題主有獲得友善度的潛力。

快呼朋喚友吧,把蒼蠅都召喚過來。看看這次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不會。除非大清復辟。


「公知」 「帶路黨」 「愛國賊」的另一個代名詞~


推薦閱讀:

搶鹽事件是如何快速傳播的?
我國當代公知是否應該肩負一種歷史責任?怎麼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公知?
剛在知乎上火了一個帖子,怎樣順勢成為網紅?
如何看待「崔永元報警稱珍貴文革音像資料交給中日合資公司處理,涉泄密」?
每個人寫給姚貝娜一句紀念的話吧?

TAG:文化 | 社會 | 社會現象 | 公共知識分子 | 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