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京小客車指標壓縮 再減5萬」?
北京小客車指標壓縮 再減5萬搖號中籤更難
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小客車指標額度及配置比例小客車指標年度配額為15萬個,其中普通指標額度9萬個,示範應用新能源指標額度6萬個。這意味著,自2018年起,北京市小客車指標將再次壓縮,平均每年約有10萬個有效指標。
截至8月,今年的新能源車指標已被搶完,個人普通小客車指標中籤率再創新低,計算髮現當期個人小客車指標中籤率為0.136%,也就是733人中僅1人可獲得指標,未來搖號中籤難度將增加。
這樣壓縮購車指標是否能起到實質性緩解擁堵的作用?如果想真正的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需要從哪幾個方面做出改善?未來路網規劃?小客車數量?交通法規?國民整體素質?
1.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治理北京擁堵的好辦法。
2.但我反對搖號,這是個又蠢又懶的傻辦法
3.又蠢又懶的傻辦法的傻辦法有沒有用?
3.1.有用。最起碼我已經斷絕再買一輛汽車的念想(搖號難只是這個決定的一方面,主要來自沒地停車)
3.2.也沒用。
我見過原本沒有需求的家庭因為搖號這個又蠢又懶的傻辦法人為製造的稀缺資源而投入到搖號池中。也看過有急需的家庭卻不得不在越來越龐大的搖號池裡焦急的等待。謝邀,先闡述觀點:典型的懶政思維。但是現在這個狀態,只會越來越壓縮。直至傳統內燃機車無新增量,新增量全部轉為電動車。先佔坑,具體的等下再來答
沒什麼好奇怪的,它們就是這樣,把本屬於全民共有的資源變得稀缺起來,然後從中向全民牟取暴利。巴黎,倫敦,東京都不限制車牌,就你國動不動玩這個,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治理擁堵那就是放屁。只是你朝的大部分p民,敢怒不敢言而已,不信,所有開車的人,某天一起把車在路上全部停下來,熄火,拔鑰匙,到路邊喝茶曬太陽,你看看它們敢不敢限牌了。
哦,你說交警蜀黍會拖車,那對不起,我一條路上停個10台車,後面堵出去一大串,你幾天都拖不過來吧?
北京目前小客車保有量已經超過600萬輛,而北京市區路網承載能力是多少呢?
如果以個人的出行體驗作為標準,那麼達到基本暢通級別才算是路網承載能力的底線。那麼,北京只有在單雙號限行的時候才基本滿足這個底線。就是說,北京路網的承載能力基本就是在300-40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的水平。也就是說,無論是尾號限行還是限購,是解決不了北京市區擁堵的問題的。
再說說北京路網還有多少改進的空間。
很遺憾,北京目前4環內路網改造的空間幾乎為0。這涉及到平面空間和立體空間,這裡就不掰開細說了。能做的只是在一些細微的地方做一些改進來緩解某些節點的擁堵。比如東三環雙井北向南主路出口的改造。4環外路網雖然有改進的空間,但是對於緩解市區擁堵作用不大。然後是停車。北京目前市區內停車位缺口大約是150萬個。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說,北京市區內每天至少有50-80萬輛機動車是在違章停車。這些車輛也是造成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現在想在市區內的停車密集區域建設立體停車樓也是非常困難的。
總之,北京想緩解交通擁堵,尾號限行,限購,路網改造,增加停車位都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就算全部都在實施,600多萬輛的保有輛也是無法解決的事實。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北京交通擁堵,個人認為只有兩個辦法:1.政策層面:未來永久單雙號限行2.市場層面:放開停車收費市場,極大提高用車成本居然被邀請了。我個人認為搖號限號都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平正義的的方式,憑什麼先買車的人能夠享受道路行駛的權利,後來者不行。交通擁堵管理宜疏不宜堵,三個有效的方法,一是從道路路網規劃的角度來看,實行密路網,增加次幹路和支路,打通毛細血管,開放小區,開放大院其實也是也有這部分的原因,二是車你買,道路堵,收擁堵費唄,三,做好公共交通,不僅是從線路的便捷性和可達性上下手,更要從舒適性上加重筆墨,提高公交體驗度
謝謝邀請。
目前的限制小客車指標,完全無法解決北京的擁堵,甚至連緩解也沒有一丁點的作用,如果說限制指標是緩解擁堵,那只是麻痹自己而已。在北京五環以內,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在擁堵,只是局部地區,這些地區是常年的擁堵,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1、這個區段的道路規劃很不合理;2、一部分司機不遵守交通規則,沒有遵守秩序;3、北京整體道路規劃是有問題的,去很多的地方,只有一條路可走,無其他路可走,一旦這個地方發生交通事故,那麼這個地方立刻發生擁堵。
北京目前的小客車搖號政策是徹底的錯誤的政策!但卻有沒人改變這個錯誤,只是繼續將錯誤繼續而已。明天就要搖號了,中籤就來還願.....
謝邀……
這裡沒有乾貨,只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這樣壓縮購車指標是否能起到實質性緩解擁堵的作用?
能,且一定能。至於功效不顯著,是因為你看不到放開牌照之後的新增機動車的數量。
如果想真正的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需要從哪幾個方面做出改善?未來路網規劃?小客車數量?交通法規?國民整體素質?
答:正常的政策,短期內無解。要相信黨,相信政府,相信智商。但凡是能想到的,北京市政府絕對都考慮過。很多方案根本不具可行性。路網規劃改變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短期內增堵,而改造完成以後可能跟不上機動車新增數量。另外,改造路網免不了拆些北京四環甚至三環內的房子,這些要麼是文物,要麼是天價,北京市有沒有這個預算,也是問題。至於交通法規,除了單雙號等各種限行政策,也不會有根本改善。提到國民素質,更是個長期工程,根本解決不了,就是要等改開以前的人逐漸退出社會,用新人替舊人。
回到限牌政策,它到底是不是個好政策?我個人看法是NO。是不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政策?YES。有沒有個人更加認可的政策?有,年檢時候按里程交稅,車輛進特別擁堵的地段收擁堵稅,里程少於一定數量的減免車船稅。核心區域停車費上調,順便嚴打一下亂停車。
以上壓縮的都是老百姓,趙家人隨隨便便都是好幾輛車
謝邀,治標不治本啊
從城市規劃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角度不一樣,看法不一樣。宏觀層次來看,對於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小客車數量、交通法規、國民整體素質等這些因素都不是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而限制北京小客車指標,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北京的實質問題就是人太多了,而為什麼諸如北京這類一線城市人那麼多,實質就是整個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超級大城市在吸引大量外來人口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城市病,如交通擁堵等。因而從宏觀層面來說,解決大城市病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發展地方經濟,各地區形成區域的經濟中心,就近解決就業,分解疏散北京外來人口。目前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津京冀、西部的重慶成都、中部的武漢、長株潭等經濟中心,除了前三個,其他還沒有形成大氣候,中國的經濟發展顯然非常不平衡。人多,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是根本原因。中觀層面來說,衛星城也許是一個好的方法。北京的規劃是攤大餅式,一環套一環,二環三環到五環,傳聞說以後要修到七環。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梁思成建議保留內城,在外城重新建立新城,這種模式能夠保留了內城古城的完整,又能有效控制和疏散人口,各區域人口各安其位,新城就比如衛星城,和內城老城保持聯繫,又各自獨立。但是這種建議被否定了,於是圍繞紫禁城開建,一環又一環,最後因為城門嚴重影響汽車和人流通過,開始了大規模的拆城門樓子,大批古城樓和建築被迫給交通讓道,內城破壞的一片凌亂。近年提出的通州新城,第二CBD的策略,北京三環內劃為中央區等,這其實也是一個衛星城的雛形,期待能夠有好的效果。
交通堵塞,標準的應對方法:1.收擁堵費,只針對高峰時段,擁堵區域收費,這樣是最合理的。試問,一個買了車,就是為了周末郊遊,上下班繼續做地鐵的人,既然沒有跟擁堵帶來實際壓力,為何要一直被阻止?2.鼓勵拼車,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也能減少路上的車輛。3.限牌,搖號,行政成本最低的手法,但是很蠢,不公正。已經有車,正在製造擁堵的人不為擁堵埋單,倒是坐了多年公交,想買一輛愛車的人被限制住。
謝邀,想要改善北京的交通情況必須要優化城市的空間布局結構,調整城市人口布局,把北京集中單中心式發展調整為組團式多中心發展。但改變北京攤大餅式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或許這個過程中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搖號吧
謝邀!
美國目前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分之七十,雖然人口是中國的幾分之一但石油消耗仍是世界第一。中國要想達到這個比例的汽車保有量和使用量是一件不能想像的可怕事情。
亞洲的人口高密度地區出行還是要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千萬人口級的大都市,例如雅加達,嚴重倚賴汽車出行並且擁有和北京類似的稀疏的大幹道,使得這個世界第一堵的城市長期處於交通癱瘓的陰霾中。當地有個玩笑說,孕婦最好選個日子剖腹產,否則你想順產的話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出生在去醫院的路上。
而在香港,對於汽車使用的高成本和公共交通的便捷使得汽車保有量不超過百分之20。前幾天看到港中文一個教授吐槽說香港沒幾個人有車的情況下,在建的港珠澳大橋到底劃不划算的問題。
日本和香港包括新加坡在城市交通上的理念很類似。軌道交通的便捷和機動車出行的高成本。
所以北京削減指標我認為這也是在高密度都市區的一種提升機動車成本的手段,但我認為應該更加放寬車牌在民間的流動,更加的市場化。至於常態化限號的事,完全就是基礎設施滯後現狀下的中國特色式懶政。一方面,北京堵到已經把新車入口越卡越小。一方面,北京是我見過最懶於治理交通,最懶於建停車場的城市。北京幾乎看不到交警拖車,路邊車道被隨意亂占。你說寸土寸金不捨得建停車場吧,你倒是建升降的那種啊。
謝邀!
1.限購,減少小客車擁有量;限牌,指標;
2.交通網密度提升;治本;3.人口壓縮,治本;4.提高其他交通能力,比如公交車、輕軌;5.合理選定城市規模,布局,上下班不用穿梭整個城市;個人認為,壓縮購買是一方面政策,有一定的好處,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及工作效率,但是主要的還是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分流引導人流,這些都是整個城市很綜合很複雜的問題導致的,比如產業、城市布局、交通組織、政策等等,也跟大家的意識有關。
那麼「京人京牌」你們到底是資瓷不資瓷呢?
向領導表明一個我們做了一下工作來控制交通的態度,數量不是關鍵,這點數量根本沒影響。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答題哈哈,那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這樣壓縮購車指標是否能起到實質性緩解擁堵的作用?
我認為其實並不能,雖然壓縮指標,堵還是一直會堵...但我也並木有力挺反限牌,其實應該限制,我想不是一定要從政府的政策來強制,而是大家內心裡開始自覺放棄買車這一想法才有可能真正解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想真正的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需要從哪幾個方面做出改善?未來路網規劃?小客車數量?交通法規?國民整體素質? 這個問題,我認為路網規劃和小客車數量都對此影響非常巨大。城市規劃讓我明白了其實並不是路越寬就會不擁堵,相反人們都覺得這兒寬敞,都願意走這條大道可能更易造成擁堵。城市的道路如同人身體內的毛細血管,聯繫緊密四通八達才能減緩擁堵,這是城市規劃者需要去做的工作,只是有很多片區因為歷史原因、權屬問題形成既定路網,不易更改打通其中的小巷,致使「毛細血管」堵塞,加重了擁堵問題。 另外城市規劃者和政府還是應該大力構建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如果人們能輕鬆快捷舒適的通過公共交通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其實也不一定會願意天天開車。其實在我看來北京的地鐵、公交在國內來說已經做得還可以了。所以我覺得北京的問題根源還是城市過大,始終有許多地區難以被公共交通覆蓋到;人口過多過於集中,使用公共交通的體驗不佳。現狀建設完成的公共交通體系還是無法滿足大家內心舒適便捷的要求,才會有更多的人有買車的需求,致使小客車的數量也無法自然的下降。 總體來說,這都是大城市在不斷擴張發展中所要面臨的正常問題,難以一下提出一勞永逸的方法,只能慢慢調控嘍。推薦閱讀:
※如果買一輛車徵收車價相同的購置稅,每年徵收所用消費一倍的環保稅,能不能改善交通與環境?
※一個初到日本大阪外國人怎麼選擇交通工具?
※公共自行車為什麼做不大?
※怎麼看待高速上噴玻璃水被後車奧迪別車事件?
※手動檔的計程車比自動檔的計程車有哪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