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經文熟練之後,妄想也跟著多了起來?

有一個體驗,那就是剛開始接觸一本經書,由於不熟練加上新鮮,處於一種學習的階段,讀的速度不快,但是很專註。

而一旦熟練之後,感覺只動嘴就很順利的讀下來了,心也就不專註了,邊打妄想邊讀經,而且很難收心專註。

大家有這樣的經驗么?如何解決呢?


廣場舞上一個大媽,

腳下的步點兒沒錯,

手裡打著毛衣,

耳朵聽著旁邊那大媽叨叨自己兒媳婦,

嘴上還得跟著接兩句。

這場景其實就是廣場舞版的督攝六根,妄念相繼。

不禁想起倉央嘉措那首詩——

若將此心移學道,即身成佛有何難。

大媽為啥這麼散亂?因為他所從事的每一個事情都太熟悉了,

熟練導致了無法專註,然後開始散亂。

這種情況對於誦經、持咒、念佛的同修普遍存在。

我曾經眼瞅著一個人念著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不到20分鐘開始下意識的念起了南無地藏菩薩

回過頭我問他你念啥呢?答得特理直氣壯,阿彌陀佛啊!

我說你再念一句,他一張嘴——南無地藏菩薩。

然後嚇得躺地上了,

這屬於散亂到了壓根都沒意識到自己散亂。

就因為念佛太熟了,開始有妄念,六根攝不住,舌頭就開始跑火車了。

他這情況屬於重度後期,您這個屬於初期,情況較輕。

問題分兩部分解決,

一是從世界觀上解決,

目的決定態度,態度決定力道,力道決定結果。

到底誦經學佛的目的是啥?

有人說是打發時間,

有人說是求官求財,

有人說為了保佑身體,

有人說是為了離苦得樂。

不同的學佛目的,就有不同的學習態度,

態度不一樣,精進度不一樣,自然專註度也不一樣。

我為了修法,每天早晨4點起床。鬧鐘一響腦袋疼,真心不想起來。

後來給自己強行的加了一個念頭,如果今天不起床我就墮地獄!

從第二天開始被叫醒的時候困意全無。趕快洗漱上座修法……

明白為什麼要做,才能有與之對應的態度。

用佛教的話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用老百姓的話講,目的不明確,態度必然不端正。

二是從方法論上解決,

在誦經的時候給自己加上一個不致散亂的觸受。

最好用的方法,跪著念。

所謂跪著念誦,不是坐在腳丫上那種跪,

而是身體呈L型,上身豎直,手捧經書跪著念。

加個軟和的墊子也沒所謂,反正過上五分鐘自然身體會有通風報信的……

當然,這個和第一條相輔相成。

您明白了到底為啥學佛,才有多大的決心對治自己無始劫輪迴以來的臭毛病。

只要想做到,有的是辦法。

蠍子精怎麼和唐三藏說的來著?

——我可不是嬌滴滴的女王,對付你我有的是力氣和手段。

學佛,有時候就是比誰對自己更狠,

對自己的貪嗔痴更狠,對自己的臭毛病更狠……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雖說百伽陀 句義不周正

不如解一句 聞乃得解脫

雖說百伽陀 不明有何益

不如解一義 聞乃得止息

雖解多伽陀 不行無所益

不如行一句 習行可得道


以下根據海雲繼夢開示整理的幾種方法,根據自身情況擇一而行,供參考:

透過行法,可以幫助大家完成一切,特別是現行這輩子有疑惑、有障礙的。而「結界」則是很好的行法,五十三天後你一定會精進。功課、時間、地點都自訂,重點是做五十三次功課。你每星期一至五來做,星期六、日沒空,那就變成十一個禮拜完成,不要緊。雖然原則是五十三天,但訂五十五天也無妨,而後休息一個禮拜。若只有星期六、日有空做功課,也行!反正記得: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做這固定的功課。

我們常推說有空再修,你年輕忙讀書,接著找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賺錢養家……,等忙到差不多時,人也老朽了,阿彌陀佛就要帶你走了,怎麼用功?其實就算很忙,也可以就所忙的事來訓練正確的用心法。訓練一個基本要領回去,只要能置心一處,無事不辦。這不難,但必須能真正用心,此乃極重要之關鍵。

我就談談誦經的方法。誦經未必要解經文的意思,因為根本無法了解,能解的大概只是文字上的意思而已,經文里的真正法義,直到成佛才會完全通達。別說哪位師父哪部經講得很好,那是依你的程度來看,我們要到佛能認可的程度,距離還很遠。為何說「誦經」而不說「講經」?因「誦經」旨在止住妄想。所有的修法皆重在置心一處、止住妄想,誦經亦然,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置心於經文而不打妄想。

我們現在都是標準凡夫,生命能量不夠。鑒定生命能量是否充足,最好的方法就是誦經。短短一部經,譬如《金剛經》念到差不多十遍後,較為熟稔些,大概就會出現一種狀況:開經偈後,隨著「如是我聞,一時……」,妄想的畫面就打開了,直到﹁信受奉行﹂為止,可說從頭到尾妄想不停,這很正常,為什麼?因為我們多屬生命能量不足的凡夫。

修行就朝此處下手用功。你必須自行設法提升生命能量,打斷妄想。所謂打斷妄想,就是在誦經過程中將心抓回經典來。剛開始經文誦兩次,而後增加到五次、十次,假設到十次之間,每次抓回來大概不到兩秒心又跑掉,又被妄想俘虜,那麼從兩次增加到十次的第一階段,每天早晚誦經兩回,差不多需要一年,第二年便會從兩秒鐘開始,逐漸增加到五秒、十秒、三十秒,到能停留一分鐘大約又需一年。誦經必須逐字念得很清楚,不能晃眼即過,必須在逐字逐句皆很清楚的狀況下能持續一分鐘,之後要再增加還得再花一年時間,此時大約是一、兩分鐘或兩、三分鐘會跑掉,但一、兩秒鐘內就能很快抓回來,如此誦一部經下來,妄想產生的次數大約只有五、六次,且每次都很短,如此要開智慧就很快了,此為直誦法。

依直誦法的方式誦經,對於經文的意義無需了解,反正最後水到渠成,自然能領會,所以不必一面誦一面追究其意思,那是短期做學問的方法。誦經功德很大,此亦為何說讀誦、受持、書寫、為人演說能了生死,其功德即在於此,所以必須自我訓練誦經的法門。你以為灌頂是什麼?這就是了!這是誦經法門灌頂完畢,還滿滿一大罐,回去若不實踐,便是你的損失。

「華嚴行法」中的讀經,是一種修行,但它不是讀書。讀經與誦經,修法不同。讀經是很仔細的,一句接一句的讀過,必須了解其意,並領會它是自己生命中的東西,是自己講出來的,不要認為是佛說的,要懂得這個方法,才能說讀經是修行。誦經亦同,但必須在「它是我生命中的東西,那是我所講出來的」的前提之下進行。第一次誦經時,因為生字多,新環境,不會打妄想,會很仔細的誦。經過三五天,妄想就來了,眼到、手到、口到,就是心不到,妄念一大堆。

誦經的方法很多,有「經尺法」、「啟示法」,經尺法有點類似數息觀,例如《華嚴經凈行品》,讀一個星期後,要找出凈行品到底在講什麼,把思想重點用一百個字先寫出來,這一百個字就是你心中的尺。再讀凈行品時,就從頭量到尾,看內容有沒有離開這一百個字的範圍,每次讀誦後,你會去修改百字的內容,漸漸的濃縮,可能只有五十、三十、二十…個字,到最後可能只剩下三個字。誦經的速度不快,是修定的最好方法,凈行品用經尺法,每天半個鐘頭不起妄念就是定。

啟示法就是起慧觀,類似白骨觀,可以訓練思惟模式。對發大心或慢心重的修行者很適合,對日常生活也非常有幫助。因為誦經時妄想較多,故手中拿便條紙,誦完經至少要找出五個啟示,誦完後把這些啟示記下來,看看一年下來有多少個啟示,這樣除對經文熟悉外,對經文也不會有所遺漏了。想知道自己的思惟模式時,啟示簿一翻,就一目了然,並可從經典中找到克服生活障礙的原點。行法第一要「用心」,以上兩種方法都很好,一個可以修定,一個可以修慧。

第三個方法是「直誦法」,直誦法是追經之文字,什麼都不管,跟著經的意義一直追下去。是誦《華嚴經》的最好方法,因為華嚴經太長,不可能用經尺法。像《華嚴經》這麼長的經,可以選其中的一品或一捲來讀誦,最好一次二卷到三卷,這樣「加熱」的程度最好,透過反覆訓練自己的心性,揣摩才會有功夫,所以練習的時間也不能太短。

讀過《華嚴經》才知華嚴經的美,真是「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越讀越富貴。但有的人讀後,卻不知道裡面在講什麼。所以誦經遇到重要句子一定要記下來,每卷經讀完後一定要靜坐,靜坐時再回想誦的心得。這樣誦完八十華嚴或四十華嚴後,再看一遍筆記本。第二次誦,一樣再作記錄,這時你會發現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記錄完全不一樣。為什麼要再看一遍心得記錄呢?看心得記錄你會更認識自己,這樣經過半年,你會發現個人的成長階段在轉變,並了解轉變的模式,生命的存在就是從這裡去發現的。


我是個門外漢,都是瞎BB而已,愛聽不聽隨便!……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不懂止觀雙運。我就引用……上面的法嘉宗智提到的倉央嘉措的一句詩……動時修止靜修觀!……你只會修止,兩條腿缺了一個,自然……好好學習天台宗的《修學止觀坐禪法要》,凈界法師有講解,顯密文庫網站里有!


個人經驗:是先動心還是先動嘴的問題。心裡先讀嘴上再動,這樣讀越讀越輕鬆越愉快,如果是先嘴動再心跟這動,反而煩亂。


這就是佛陀說的習性啊,當你對一個東西越熟悉,你越習以為常,你的意識就不會在那裡,而是由習性代替你做事,於是有天習性佔滿了你的生活,你感覺到了苦,卻不知苦從哪裡來,你無能為力


繼續堅持就好,妄想會變化,體會觀察,這個過程也是增長智慧的過程。看到有妄想起來,證明你的心性照見了煩惱灰塵,平時或者凡夫為事情所累,疲於奔波,不知迴光返照,你即有善根,應當堅持。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

  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註,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惟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盪,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歎,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註,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么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

  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於無何有之鄉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凈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盤,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致令不思議利益,由肆無忌憚並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

  夫如來滅度,所存者唯經與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視作真佛,即能滅業障而破煩惑,證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視之,則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褻之則無過;若以褻土木金彩之佛像,則其過彌天矣。

  讀誦佛經祖語,直當作現前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說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徹證一真。否則是遊戲法門,其利益不過多知多見,說得了了,一絲不得真實受用,乃道聽途說之能事也。古人於三寶分中,皆存實敬,不徒泛泛然口談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談一屈字,況實行乎?【印祖法語】


念出聲來,讓自己耳朵聽到,心裡來不及想其他的


我有個提議,身體和嘴巴既然都熟悉,那麼讓身體再疲勞些、讓嘴巴再疲勞些。

你試試看


本來電視只有一個台,不管放什麼都可以安靜的看,


推薦閱讀:

在寺廟做義工修福多快?
如何看待佛的高高在上金碧輝煌?
佛法如何面對性事,是排斥嗎?
做生意的人應該拜什麼佛好?
怎麼看待心理學與佛學呢?

TAG:佛教 | 佛學 |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