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總喜歡討論明星或名人的八卦?

八卦 明星 娛樂圈


謝邀。

八卦是人們亘古以來的「剛需」啊。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社會化生產。社會化生產是需要協作的,而協作是需要社交的,而社交又是需要了解別人的私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的!

何以知曉?唯有八卦!

人人關註明星八卦,不過是強大的現代傳媒,讓普通人誤會,在內心底以為,明星是住得離自己很近的社區內風頭人物,而已。

了解到的八卦內容,你以為沒有用?在這個價值觀多元的世界裡,八卦差不多是跟天氣一樣保險的聊天題材。

居家、旅行、上班、吹水必備。

我的其他娛評:

為什麼吳亦凡能火遍地球 通吃三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17428/answer/165425657

如何評價吳亦凡參演王家衛的新電影《繁花》?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668202/answer/158592106

徐克近年為什麼這麼喜歡用林更新?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18902/answer/154532891

為什麼好聲音的梁博沒有火起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47221/answer/162110222


謝邀。

本來我是根本不喜歡討論這種東西的。

之前也沒有喜歡的明星,

也不理解那些天天在微博上整日忙活的粉絲。

直到後來我也欣賞一個女明星,

我熟悉她比較早,

我個人覺得她是不錯的。

但是最近卻莫名被人黑出翔,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撕逼的人,

但有些時候有些人說話真的很過分,

我雖然沒有跟他們撕逼來撕逼去,

但是我也想表達我自己的觀點,

大概就是題主說的討論娛樂八卦吧。

所以我漸漸理解了那些為自家明星到處澄清的粉絲。

世界上總是有很多我們不了解也不理解的事情,

我們會覺得很奇怪,

如果願意了解可以了解;

不願意可以不見,但不要有偏見。

再者,八卦娛樂跟籃球,足球等運動話題,

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都只是茶餘飯後的閑聊談資而已。


當媒體不是權貴的喉舌,突然死亡的底線在哪?我看不清,也永遠不可能看清。我只知道,我即為「娛樂至死」、「快感即正義」的新媒體八卦時代而悲哀,又因為大兄弟的無上權力而感到恐懼。

年紀大一點,才能體會到「魔幻現實主義」的真實感。前天看了《娛樂至死》這本書,然後就聽聞一眾八卦號被封,心裡略有寬慰;昨天早上看完了《美麗新世界》,陷入「因快樂所以不自由」的思緒中久久不能平靜;晚上在候機,突然發現毒舌電影、咪蒙等大號在第二批永久封號的名單中上榜,《1984》大兄弟的既視感一下子讓我覺得壓抑地喘不上氣。

我的心情在過去48小時,隨著三本書、兩條新聞熱點,跌宕起伏。

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在開篇指出:

在《一九八四》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https://pic3.zhimg.com/v2-c57ab62c58fa7b4e37d2f651fb248c0a_b.png

人們為什麼熱衷八卦?

八卦並不是現代文明的專有物,有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表明,早在石器時代,八卦和小道消息就是維繫群體交流和穩定的工具。《人類簡史》上也有提到,智人之所以能從眾多物種之中脫引而出,是因為智人有豐富的語言。智人不僅能像動物一樣,在野獸將近時發出「野獸來了」的提醒,更能在野獸還沒有來的時候,就用語言在社群內部討論如何預防下一次野獸來襲。

八卦,是信息最扁平化、最低門檻的體現。傳播八卦可以「識別同類」以及「排除異類」,能夠快速劃分「異己」,從而迅速形成社群同盟。所以,八卦大概是刻在智人基因裡面的。

新媒體時代以來,人類的「八卦」基因得到了空前釋放,是因為新媒體加速信息傳播。100年前,「他長了痔瘡」這句話估計需要10天才能傳遍一個2000人的小村子,這個「八卦」隨著時間消磨,對當事人的影響其實是遞減的,因為傳播期間,村子裡的人總還要去煩心「阿花長了雞眼」、「老李頭尿了床」其他的八卦;如今,大V只需要幾秒鐘,微博就能把「張三長了痔瘡」這個八卦傳播給幾千萬人,而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聚合效應」是很可怕的;傳播出去的那一秒,幾百萬幾千萬的群眾在時間上達到同步,在空間上,他們共同「存在」一個媒體平台上,這個時候,八卦能最大化點燃人所有的煽動性情緒。煽動情緒後,人會做什麼反應?找同類、揪異類。

八卦是一個能讓所有人回歸到人類「社會感」的媒介。當八卦放出來,八卦就不再是八卦,人們談論的,也不再是八卦本身,而是去區分「誰是同類、誰是異己」了。

「新媒體八卦」本質是「示眾遊街」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第二部裡面有一集印象很深刻。小燕子跑到一個黑棋牌室,被老闆欺負,最後跑回了皇宮,皇阿瑪震怒,一拍桌子,「讓兩個人遊街示眾,讓老百姓好好看看他們的嘴臉!」

當時那個年紀的我,在電視目前跳著拍手叫好,心裡的感覺就是一個中國成語「大快人心」。多年後的我再想到這一幕,總覺得不是滋味。在一個法治、民主的文明社會(必須要承認,不是在中國)受教育了多年,我深知,把兩個犯了罪的人帶上手銬腳鏈,拉在街上讓眾人羞辱、打罵,其實是一種很畸形的心態。尤其是當網上每每爆出來「小三當街被扒光衣服」,我還是會感嘆,國人對於「遊街示眾」這件事的熱愛,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

現在新媒體下的娛樂八卦,難道本質不是「遊街示眾」嗎?在古代,被遊街示眾的人,尚且是被律法判為「有罪的罪人」;而現代,在互聯網上被遊街示眾的人,大部分不是違反了法律,而是違反了那個拉著手銬往前走的人的道德準則,那誰又來監督這個人的「道德判斷」是否合理?再往前想一步,我們大眾是否有資格對一個陌生人進行道德審判,而審判的方式就是把他們拉出來遊街,我們去吐口水?

國人「遊街示眾」的基因根深蒂固,在那動蕩的十年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裡就不贅述了。再往前看,魯迅先生也是看到了眾人圍觀「砍頭」鬨笑,才決定棄醫從文,覺得醫術醫不好腦子。

無論是什麼時候,看客們都以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在做審判,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利用八卦進行「社會性的異己區分」而已。這種「找同類、辨異類」的遊戲能給人一種「大腦高潮」,進入集體無意識。我稱這種感覺為《美麗新世界》裡面的"唆麻"(soma)。

八卦就是《美麗新世界》裡面的"唆麻"(SOMA)

在《美麗新世界》中,"唆麻"(soma)是一種使人幸福的神經製劑。這葯"具有基督教和酒精的一切好處,卻沒有兩者的壞處"。一旦產生煩惱,只要服了Soma,就會進入歡愉狀態,感官神經會刺激大腦讓人感到幸福。

媒體權力爆炸的社會,八卦就是Soma。

和《1984》不同,《美麗新世界》的重點並不是「權力vs.自由」,而是「快感vs.意義」。我始終不認為Huxley構建的那個世界的人是幸福的,但他們一定是充滿快感,是快樂的。然而,這種快樂有沒有意義?或許說,人生存著、生活著,需不需要追求超脫肉體感官需求的意義?在Huxley的書中,大部分人不需要。

https://pic2.zhimg.com/v2-347bd5db3968025d51dc58eae443e2dd_b.png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出現在第十七章。當自然生長的「野蠻人」和維護新世界秩序的總管穆斯塔法·蒙德進行關於「自由」的辯論時,說道

「可是,儘管如此,」野蠻人堅持認為,「孤獨的時候,信仰上帝是自然而然的——夜晚獨自一人思考死亡的時候……」
「但是人們現在不會孤獨。」穆斯塔法·蒙德說,「我們讓他們痛恨孤獨,我們安排好他們的生活,他們不可能有孤獨的時候。」

對於非宗教國家來說,孤獨的時候會不會信仰上帝,我不知道。但是人孤獨的時候,必然會思考。孤獨這個概念被污名化太久,現代社會大家務必痛恨孤獨,比如說為什麼「剩男剩女」需要被憐憫和拯救?因為「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其實想想看,很多時候人瘋狂地想談戀愛,無時不刻要看八卦,不是因為多喜歡「談戀愛」或者「八卦」本身,只是因為憎恨孤獨。為什麼憎恨孤獨?因為孤獨要求人思考。如果這個推導成立,那麼人性的基礎是「反智主義」。

八卦,是最廉價、最唾手可得、最容易消滅孤獨的填充物,因為它能迅速給你「社會感」的「大腦高潮」,它難道不是"具有基督教和酒精的一切好處,卻沒有兩者的壞處"嗎?

「權力至死」是謀殺的話,「娛樂至死」是慢性自殺

無數八卦公眾號被封,也算是在供給鏈上游掐斷了現代Soma。但正當我思考「封號」這個權利的邊界在哪裡,「毒舌電影」已經在第二批的封號名單上了。

我從沒看過毒舌電影,因為我不喜歡看電影。但聽口碑,我知道它是個少數講實話的公眾號。在一片「你造她有多努力嗎」的聲音中,它批「摳圖女神」,它懟「無良國片」。「毒舌電影」被封,讓我一下子從Huxley所構建的美麗新世界一下子穿越到了Orwell預想的1984年。

https://pic2.zhimg.com/v2-639b1bff0959ed001175c4c0498bdb3d_b.png

當媒體不是權貴的喉舌,突然死亡的底線在哪?我看不清,也永遠不可能看清。我只知道,我即為「娛樂至死」、「快感即正義」的新媒體八卦時代而悲哀,又因為大兄弟的無上權力而感到恐懼。

我一邊打字,脊背一邊漸漸發涼。

人類會死於滿滿的歡愉感,死於大兄弟?千古難題。

不如這麼考慮,如果被操控是不可避免的,你更願意對「權力」還是「快感」臣服?我猜大部分人答案可能是後者,所以後者也許更可怕,因為膝蓋是自願跪下的。

補丁越多,財富越少;補丁越少,財富越多。
-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里的世界崇拜消費主義。消費=買來快樂,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時代的普世價值嗎?我們一隻腳已經踏入了Huxley的世界,另一隻腳離門框也不遠。痛苦和孤獨必然伴隨思考,快樂和歡愉帶給我們舒適。而如今,現代文明新的信仰,是「快樂崇拜」。

關於消費主義和反消費主義,有興趣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集齊奢侈品,真的能提升社交圈嗎?談談消費主義VS.反消費主義 - 知乎專欄

總結

最近接連看了幾本龐大的書,懶癌症犯,本來一點都不想寫作。但是第一批八卦封號、第二批八卦封號血淋淋地提醒我,我看的書不是在天邊,不是虛構的烏托邦,而是真真實實我身處的這個社會。情緒有了波動,自然就有不吐不快的衝動。

封號事件一定會繼續發酵,這件事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太諷刺。我自己身為其中一員,感覺又要回到那個「揣測聖意」的年代,用時間和血的代價來測試上面的意圖到底是要5分甜還是7分甜。

然而,絕對自由的媒體一定會走向媒體權力泛濫的深淵。在全球,媒體權力都迫切需要被監管,但是,一定不是大兄弟來監管,是群眾嗎?但是群眾有了Soma,他們在乎嗎?他們行嗎?或者建立大兄弟、媒體、群眾三方互相監管機制?

我不知道,我和Huxley一樣糾結,只能提出問題,始終找不到答案。


我不愛聽八卦,不會聊八卦,看到別人扎堆兒聊八卦,我會繞開走。甚至有時候女朋友指著朋友圈裡的人,問我這是誰,做什麼,哪裡人,有男女朋友嗎,等等等,我都會不耐煩......原諒啊,大多時候,我確實是不知道,因為我根本不關心。

你要說八卦不好,其實也不全是。

遠古時候,八卦信息,曾經讓我們的祖先——智人,在激烈的生存鬥爭中成為勝利者。

當我們的祖先開始聚在一起,不止是聊哪裡有吃的,哪裡有獅子。而是開始聊部落、家庭成員的吃喝拉撒、性格行為,甚至分享某些成員「壞話」的時候,他們已經通過「八卦」,彼此了解,也知道了誰最可信,從而發展出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智人的語言,從簡單的生存信息的傳遞,發展到了八卦,這是一個認知的跳躍,這就是體格上弱小的智人,在激烈的生存鬥爭中擊敗其他人種以及大型動物的關鍵。

但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八卦簡直就成了一場災難。首先,藉助媒介的發展,八卦的範圍變得極大,大家不止愛關心身邊朋友家人的八卦,更對明星藝人的花邊緋聞情有獨鍾。

同時現代文化產業發達,每天都有批量的各領域的「小鮮肉」被造成明星,他們的所言所行被關注,這意味著,每天都會有數量可觀的,可供嚼舌頭的「八卦」信息產生。而這其中,越是媚俗、醜惡、獵奇的消息,越是有傳播力。

所以,充斥在八卦愛好者們耳畔和嘴邊的,多數都是些桃色故事、性醜聞、明爭暗鬥blabla......

「聽說某某某出軌啦!」 ——」哎呦卧槽,快說說。」

「某某某吸毒啦」 ——「不會吧,咋回事。」

「某某坐實包情婦。」 ——「媽的,想不到某某是這樣的某某!哼,果取關!「

很多人連自己家國大事、所讀專業、所從事領域,都講不清楚,卻對八卦緋聞如數家珍,真是娛樂至死。於是前幾年,有人在微博里高呼:

這是個夜半捉賊,喊破喉嚨也無人問津,一喊捉姦在床,眾鄰紛紛開燈的時代。

無聊至極!

我覺得,但凡有點判斷能力的人,都不願意被這些信息垃圾包圍,分散了自己哪怕只是一秒鐘的寶貴的注意力,把自己搞得膚淺、陰暗、敏感。

有人會說了,誰沒個崇拜的人呀,追星有錯嗎?

首先,我覺得一個人格獨立的人,不會去「崇拜」另一個人,做別人的精神附庸。我更願意用「欣賞」來表達這種偏好。

其次,這種欣賞也應該是批判的、有選擇的。

我喜歡科比,或者,林丹。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球技、他們的賽場統治力。我清楚,他們的私德也不一定比你我好到哪裡去。

所以,他們老婆多漂亮、他有幾個女兒、他出軌、他犯過強姦......與我何干?

同樣,你甚至可以只是欣賞一個明星的顏值,醉心於他的演技,那就多看看他的作品好了。其餘的事情,又與你何干?

至於哪些啥都關心啥都問的,其實只是把明星當作自我理想的投射,這是心理上的病態共生。說到底,自己不夠獨立強大。

又或者,

實在是閑得蛋疼。


單純的好奇心

據我所知,我身邊的教授們沒有不喜歡八卦。

只不過看八卦的是明星的情史還是某科學家的情史這種事情。


按《人類簡史》的說法,八卦是智人在認知革命以後形成的一種能力。通過八卦,智人可以維持部落的穩定。比如在你的族群里你支持誰又被誰支持,誰是你的敵人對你不滿等等,都可以通過八卦來得到了解。所以八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大部分人在公司里也儘可能得八卦。老闆通過八卦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員工通過八卦了解公司的動向以及老闆的喜好來保證自己的地位。

而明星娛樂圈等等,只不過是八卦內容中的一個很小的門類。娛樂圈娛樂圈,說來是為了娛樂,很多人了解這些只是為了增加談資,因為生活無聊;也有人是對自己的愛豆真心喜歡所以才去八卦;更有人只是想看看新聞,就被眾多娛樂新聞迷了眼睛。

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娛樂新聞都是被動接受。比如我對白百合併不關注,也能知道她最近的新聞,因為滿眼都是。一上班大家在討論,本來你不感興趣,結果也就知道了。然後就衍生出一大堆關於明星婚姻真真假假的討論。

說來說去,還是本能在作祟。更何況,大多數人對了解明星八卦還有一種窺探他人隱私的快感。


知道的人多,能說的也多。不然身邊朋友的八卦,認識的人少說了也沒味道


為了維護道德

形成和維護法律之外的共同道德體系。


推薦閱讀:

大家怎麼看待六六對吳亦凡事件的評價?
如何評價南笙微博批評女藝人艹人設一事?
怎麼樣看待胡歌緋聞女友林曉?
怎樣看待歌手蘇醒在阿根廷輸球後上傳了「抓狂」的照片並發誓禁微博3個月?是真情流露還是作秀?
如何看待迪麗熱巴微博疑似被盜號,三分鐘後刪除微博?

TAG:明星 | 明星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