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亞海鷗召回行動」?
新聞報道
三亞為重現「海鷗飛舞」從青島引進燕鷗,這科學嗎?質疑聲音「三亞海鷗召回」行動,是善舉還是鬧劇?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海鷗生態修復項目說明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海鷗生態修復項目說明
@一個男人在流浪 說的太客氣了。我要來說點不客氣的話。全文沒有乾貨,滿篇個人猜想,惡意滿滿。想看乾貨的請看果殼網的相關文章。不喜歡的可以關閉了。
先聲明利益相關:最開始質疑此事的微博網友南川木菠蘿是我的互粉好友,果殼網文章作者robbi是我的好友,彼此熟識,澎湃新聞中提到的陳水華老師我們也相互認識。
所有知識性的東西,robbi已經說得很好了,在此沒必要贅述。我只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這個項目沒有任何專業性。
羅九如是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研究所原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但是,她是海水淡化專家,而不是鳥類或者環境專家。事關鳥類再引入,你覺得應該聽鳥類專家的還是海水淡化專家的?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的張世平看上去像是個「專家」,可是「專家」的水平怎麼樣呢?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陳水華先生說沒有看到這個項目中任何有專業背景的人。陳先生正經科班出身,又是觀鳥組織浙江野鳥會的會長,可以說橫跨專業研究人士和業餘愛好者。鳥類研究是一個很小的圈子,robbi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查詢不到張世平有任何專業方面文章,圈內人也不認識,我們不禁要對這個專家表示一下懷疑。當然了,光看文章和名氣也不好,也許張先生是深藏不露的掃地僧呢?我們還得看張先生和他領導的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做的事情,對吧。張世平此前常以愛鳥人士、民間護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在媒體當中。根據半島都市報報道,張世平「小時候在漢江邊長大,一到冬天,就去江邊看鳥……時間長了,只看飛姿就能分辨出是什麼鳥。」2000年左右他從部隊轉業在青島做生意,從事賣車、商城承包等行業,一年收入幾十萬。但他「注意到鳥的處境變糟糕了,寄希望於買鳥放飛這種簡單直接的護鳥方式……只要有時間,就去李村大集上買鳥,最多的一次買14籠子。」
——「海鷗召回」是鬧劇? 主辦方稱專家所言與現實不符 ·成都商報
買鳥放飛,這不就是鼓勵盜獵嗎?盜獵者賺了錢,肯定繼續抓鳥等著你接著買啊。林業局專家是這個水平?
我們再說說鳥的來源。按照藍絲帶的說法,是撿來的。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秘書長孟佳燁:青島這麼多海鷗,一個窩裡面至少就有三四個蛋。如果我們是想去盜鳥蛋,也不可能只是送這麼點兒鳥回來。我們並非養殖野生動物,只是進行野生動物的救助。這些(燕鷗)蛋是今年初,幾名攝影愛好者在膠州灣濕地拍鳥時,在濕地邊緣發現的一些被成年鳥遺棄的鳥蛋。怕鳥蛋被黃鼠狼、老鼠等小動物吃掉,攝影愛好者就將這些鳥蛋小心帶回來,交給了張世平,均由他在家中孵化而出。
——「海鷗召回」是鬧劇? 主辦方稱專家所言與現實不符 ·成都商報
親鳥為什麼會棄巢?有過野外觀鳥經驗的都知道,繁殖期親鳥會兇猛的護巢,沒有野外經驗也沒關係,BBC的紀錄片里有燕鷗攻擊走進巢區的北極熊的片段。親鳥能夠棄巢,只能說一點:干擾太大了,親鳥絕望了。
我不好說是攝影者靠的太近,或者其他行為造成的,也可能是漁民或者遊客的一些不正確行為造成的親鳥棄巢。但是養過雞的都知道,鳥蛋的孵化是需要溫度的,短時間的離開親鳥,鳥蛋還是可以繼續孵化的,長時間的離開親鳥而失溫,鳥蛋就會死掉,按藍絲帶和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公布的孵化率,簡直就是撿了之後直接放保溫箱的節奏。說完了孵化,再說養殖,養雛鳥比養成鳥難度大多了,別說燕鷗了,你養個小雞試試就知道了。把博物的親兒子都養死四個的,又是怎麼把這麼多小鳥養到這麼大的呢?未解之謎啊。國內對「海鷗」的研究工作基本為零?
robbi好勤奮啊,反正我懶我做不到。歡迎關注他的公眾號「鴉雀有生」
另外,你們真的知道親眼見到的是什麼嗎?真的能只看飛姿就能分辨出是什麼鳥嗎?
來來來,我告訴你們下面的圖片都不是同一種鳥,你們來告訴我這些都是什麼鳥?你們親眼所見的是哪一種?如果說這些還都正常,那麼頻頻的刪帖才是這件事里最為詭異的一面。一個討論科學的帖子,一個質疑某NGO組織的某項項目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在微博三番五次被刪,這就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了。按照我國的現狀,NGO是很弱勢的一個存在,而刪帖是需要權力或者金錢的。在之前的報道中,我們看到文章,照片中出現了林業部門,森林公安的身影,而且他們都是對此支持的,我們只能猜測,這個項目最初是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支持的,然而突然有一群人蹦出來說這個項目是鬧劇,是扯淡,這不就是說政府的支持給錯了地方,決策出現了錯誤嗎?這太危險了。
刪。因此,我認為,在這個事情中,政府是被綁架了的,被某些組織「恢復生態」,「美麗海南」甚至「一帶一路」等高大上的詞語綁架了,現在騎虎難下,想想我都替他們尷尬。
至於說藍絲帶是不是為了騙錢,這個我倒覺得沒有。藍絲帶有很多有錢的資助者,在海南名氣不小,再綁上政府,眾籌的那幾萬估計他們真看不上,眾籌只是為了宣傳造聲勢而已。
最後說說物種入侵問題吧,我覺得這個不需要擔心。因為1 普通燕鷗遷徙時會過境海南(注意是過境,不是繁殖),算不上入侵物種,而且畢竟有不少天敵,不用擔心失控。2 按照養死博物親兒子這水平,這44隻小鳥最後能活幾隻還不知道呢,還擔心什麼入侵問題!作為果殼上那篇文章的作者,看到這裡有聲稱自己是項目發言人的話,而且看起來像是很真誠期待交流的樣子。那麼,我們就來說兩句吧。
發言人有個問題提得很好:項目到底傷害了誰?
根據海南省人民政府於2006年12月18日公布的《海南省省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所有鷗科鳥類均屬於海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這一點,如有懷疑,可以在海南省政府官網上進行查詢: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在此基礎上,按照《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二十條(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省政府工作部門信息公開--&>),《海南省林業局關於印發〈海南省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審批和管理規定〉的通知》(瓊林〔2010〕63號)(海南省審批大廳)第三條規定,馴養繁殖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須向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申請馴養繁殖許可證。當然,發言人盡可以繼續辯解:藍絲帶此項目正在從事的不是馴養繁殖,而是所謂的「嘗試」、「馴化」、「救助」或者是「放飛」(在這裡也麻煩請你們能不能統一一下前後的說法,或者說請想清楚你們到底究竟是要想做什麼?別自己說出來的話,都前後不一致)。沒關係,依法治國,我們看看相關法規是怎麼定義的,畢竟這樣最公平,對吧?國家林業局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二條(中國林業網)明確規定「馴養繁殖,是指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為保護、研究、科學實驗、展覽及其他經濟目的而進行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活動」。而在你們微信公號當中最初關於此項目的說明裡面,是這樣講的:
自「海鷗召回活動」開展以來,44隻燕鷗已經抵達三亞超過1周時間,飼養在大小洞天的鳥籠中,每天餵食魚蝦,後續5年中更是想要達到3000隻的項目規模。上述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吧?都已經有鳥籠了,莫非你還想告訴大家,這真的不是在飼養么?當然,當然,發言人還可以再辯稱,你們這個鳥籠完全是為了燕鷗好,它們是來去的自由滴。那麼,從青島折騰到三亞的這44隻燕鷗,是用於「放飛」或「放歸」的呢?我們再來看看有沒有相關法規條文來約束?對了,差點兒忘了,《國家林業局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暫行規定》(林護髮[2014]102號)第六條還有如下明文規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對公眾送交或執法機關查沒後移交的野生動物,應予接收,並向送交者出具接收憑證。 野生動物接收憑證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統一監製。」
常言道,口說無憑。就有勞張先生,或者「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煩請出示一下當初接收這批燕鷗蛋時候向「攝影愛好者」們或是「佛教徒」出具的接收憑證吧。
一個項目的執行到底合不合法,好像跟「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不是同一回事吧?不知上述的話,算不算髮言人期待已久的問詢?實在是抱歉,讓您久等了。現在,就請一一回答吧。——————————————————————————————————————————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說過下面這樣一句話:譯作中文就是:普天之下,最危險的事莫過於真誠的無知和認真的愚蠢。談一下自己目前的看法。
一開始Robbi師兄把質疑的聲音發布在公眾號上時,我也覺得這個項目有點「形象工程」的意味,而且非常不科學嚴謹。當然了,Robbi師兄的質疑帖里也有一小部分待商榷的內容——說實話,我更期待的是活動組織方選擇正面回應,虛心接受批評並努力改正。
但隨著事件的發酵,質疑帖竟然被頻頻刪帖,微博上當事人也冷言冷語毫不承認錯誤,並且開始污衊質疑者「外行」,這就非常蛋疼了。
事已至此,非常不理智的「刪帖」、「罵戰」等愚蠢的公關行為最終引火自焚。你以為你是大明星嗎?你以為你有很多粉絲幫你打仗吸引火力,還有強大的公關部門幫忙削弱聲音嗎?就算是當紅明星,比如某約泡鮮肉,強硬公關之後照樣還要名譽掃地,遠不及一句道歉的低姿態來的實在。
我同樣質疑包括「錯把燕鷗當海鷗」,「不經考證,只憑一句"當年海鷗滿天飛"就開展項目」,「引入方式不科學」等各種項目中的問題,但我同樣也不覺得這類事情就一定做不得。
第一,不構成生態入侵。因為有很多環境因子的限制比如食物資源有限,同生態位的其它生物的競爭,遷徙季有多筆記錄等等,當然這些都是馬後炮,是被質疑者的努力所昭示出來的;
第二,異地再引入的行為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很多寶貴的數據資料。其實歷史上很多很特別的研究資料都是從人類的一些離奇的活動中獲得的,比如兔子隨船去澳洲終成究極無敵破壞王,美國大肆殺狼最終導致白尾鹿晉陞為更大災難——當然,我不是說人類的知識積累都需要這種無知的行為做鋪墊。我是說,如果這個項目進行了足夠的前期資料積累,論證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並對研究個體做充分的標記追蹤,以及對一些可能的危險情況做出相應的預案——那這個項目會不會成為另一種公眾姿態呢?有時候有一定創新性的研究是有積極意義的。假如這群燕鷗最後通過衛星定位顯示都飛回了青島,那對研究鳥類遷徙絕對是一個有意思的新數據。
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本來還存在一定積極的可能性的項目,在當事人故步自封閉目塞聽,並毫不悔改飛揚跋扈的應對過程中,已經不可遏制地變成了牆倒眾人推的慘狀。
這個問題的最下面有一個匿名回答,自稱是項目的工作人員——訴苦的理由確實可以理解,但真不好意思,這次真是自作自受。
如果一開始,你們就認真對待質疑的聲音,改正彌補科學錯誤,並努力闡釋自己的行為初衷、預期目標以及更科學的可行性安全性論證,讓項目本身在一個平等平和的平台上討論,是不是也存在著朝好的方向發展的機會呢?
做事,不要認為自己高高在上而瞧不起發出質疑聲的民眾——尤其是和政府掛上邊的項目:有了政府的支持,更要開言納諫從善如流。
互聯網時代,堵不如疏。【本回答共3821字,預計閱讀時間8-12分鐘,圖片10張,請盡量連接WIFI,歡迎閱讀,提前感謝】
說實話,我覺得沒有證據表明三亞的「海鷗召回行動」是一場披著環保外皮的生意,我願意相信活動的發起者、參與者確實抱著美好的願望,想做一件好事。但這不能掩蓋整場活動的混亂無序,我同意果殼網友@ Robbi的看法:這場活動已經演變成了鬧劇。在我看來,該活動的多個環節都暴露出的組織者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對自然欠缺足夠的尊重。這個案例生動的表明——環保屬於技術密集型專業領域,僅僅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為了讓大家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基本了解,我先大概介紹一些這次的風波是如何產生的:這次三亞「海鷗召回活動」的發起人是前國家海洋局專家羅九如女士,羅老在70年代來過三亞,對當時三亞海邊漫天飛舞的海鷗印象深刻,退休之後羅老再次來到海南,卻發現很少能看到海鷗了,於是就到處奔走,希望能做點什麼,把海鷗「召回」,後來在三亞市林業局、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操作下,開展了這個「海鷗召回活動」。
這個「海鷗召回活動」借鑒的是山東青島已經推行了20年之久的「挽留海鷗活動」,青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會長張世平擔任「海鷗召回活動」的專家顧問,他從青島帶來了44隻人工孵化養育的所謂「海鷗」,試圖以這44隻鳥為種子,通過人工繁殖+自然招引的方式,在5年之內給三亞市帶來至少3000隻海鷗。然而這44隻鳥的照片一發到網上,就引起了動物保護領域、鳥類研究領域專家以及許多網友的極大爭議,因為這44隻鳥,根本就不是普通海鷗,其中39隻是普通燕鷗,5隻是白額燕鷗,尤其是這39隻普通燕鷗,這種鳥在目前的研究中,從來沒有在海南島繁殖過的記錄,它們只會在遷徙途中路過海南島,這樣從來都不在海南島常駐的鳥類,怎麼談得上「召回」呢?
故事背景這就算交代完了,現在我們逐條來分析,看看這次活動的幾個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Q1:我認為組織者並沒有試圖從根源上去理解和解決如何恢復三亞海鷗種群的問題。從組織者自己的發言來看,這次活動的起因,就是羅九如老人在70年代的時候曾經海南看到過鋪天蓋地的海鷗,而如今海鷗卻難得一見,遂有了召回海鷗的想法。這裡有個關鍵問題是:只是從外界引入海鷗,真的就可以恢復當年的盛況嗎?既然曾經有許多海鷗,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70年代之後數量銳減呢?是棲息地被人類圈佔開發?還是水體受到了工農業和生活垃圾污染?亦或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導致海鷗覓食困難?還是當地人缺乏對鳥類保護的意識(並沒有黑海南人民的意思)?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查清,對海鷗造成危害的隱患不解決,即便引進再多海鷗,不也是白白送命嗎?這次「海鷗召回活動」的主角——一種從來不在海南島繁殖,甚至都不在海南島常駐片刻的燕鷗——普通燕鷗(Sterna hirundo)
Q2:我認為組織方並沒有嚴謹的考察過應當引進何種鷗類,對引進外來鳥類的潛在危害也認識不足。從目前各方的表態來看,組織者可能根本沒想過(甚至根本不在乎)自己要召回的是什麼鳥。雖然三亞近幾年海鷗數量不多,但還是有的,海南常見的海鷗有白翅浮鷗,黑尾鷗,紅嘴鷗,紅嘴巨燕鷗,白額燕鷗,須浮鷗這幾類,如果真的要達到「召回海鷗」的目的、恢復羅老70年代看到的滿天都是海鷗的盛況,也應該是從這幾種本土鷗類身上著力,而不是「召回」一種基本不在海南島活動的普通燕鷗。或許在活動組織者看來,這個鷗那個鷗,反正都是鷗,有什麼區別。但自然的規律並非兒戲。我們已經無數次的看到,把本不屬於某地的物種遷入,往往會引發當地整個生態的劇烈震蕩,澳大利亞的野兔、中國的福壽螺、美國的亞洲鯉魚、德國的大閘蟹,都是被人類有意無意的引入到陌生的環境里,快速的搶佔了當地的生態位,成為了破壞力極強的入侵物種。普通燕鷗作為一種外來鳥類,是否會快速的適應三亞的環境,擠占本地鳥類的生態位呢?是否會對當地因人類過度開發而顯得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更多不確定的因素呢?我們根本無法預測,等真的出現那種情況,也往往束手無策。在國際上,對待引進外來物種,那是慎之又慎、並一定會儘力避免的。但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完全沒有感受到主辦方謹慎的態度。而主辦方對此也有自己的解釋,活動專家顧問張世平指出:普通燕鷗雖然不在三亞常駐,但每年遷徙的時候也會路過三亞,所以不算外來物種。我覺得這個就有點偷換概念了。野生的普通燕鷗在遷徙路上路過三亞那也就是歇歇腳,對當地的影響是很有限的。而主辦方的計劃則是通過人工繁殖的方式在5年之內把海鷗數量發展到3000隻,潛台詞顯然是要讓這39隻普通燕鷗、以及它們可能會存在的3000隻後代長期生活在此地,這顯然已經構成了生物入侵。一種生活在海南本地的鷗鳥——紅嘴鷗,卻沒有被考慮在本次活動範圍之內
Q3:我認為主辦方沒有站在科學的角度考慮過這些鷗鳥的繁殖問題。主辦方在29日的項目說明中明確提及:普通燕鷗的鳥巢一般築在沙地或貝殼灘地上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三亞是否有對普通燕鷗來說「接近自然條件的繁殖地」。普通燕鷗作為一種候鳥,它們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東部沿海越冬,在中國長江以北至西伯利亞繁殖。為什麼候鳥要到高緯度的地區繁殖,而不是直接就留在越冬地繁殖呢?我們現在認為,候鳥之所以不遠萬里回到高緯度地區,是因為那裡相對來說天敵更少,溫度較為涼爽也可以最大可能的減少各類細菌感染引發的疾病,最大化的提高雛鳥的生存率。這些候鳥也早就適應了遷徙繁殖,並演化出很多獨特的身體特徵,比如許多候鳥在越冬地的時候,性器官是萎縮的(以節省營養消耗),只有到達了繁殖地,在當地的氣溫、光照環境下,才會喚醒體內的激素分泌,順利的完成發情和繁殖。如果貿然把候鳥帶到一個與其傳統繁殖地迥然不同的環境中,這些候鳥很有可能就不會繁殖。即便這些普通燕鷗艱難的適應了三亞的環境,正常的發情和繁殖,但三亞是否有適合普通燕鷗繁殖的場地呢?在29號的公告中,藍絲帶承認「由於發展佔用了原有的棲息地,城市面貌的變化已經不能恢復原先的棲息地」,也就是說,三亞可能根本就找不到讓普通燕鷗自然繁育的繁殖場所了,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這些普通燕鷗會在三亞正常的生活下去嗎?藍絲帶方面在他們的培育基地用鋼結構搭建的所謂鳥舍,真的適合普通燕鷗的生活習慣嗎?這樣和人工圈養又有什麼區別呢?Q4:這次活動幾乎也不會達到主辦方希望的「招引其他海鷗」的目的:本次活動的專家顧問張世平指出,他們希望通過這一批燕鷗吸引更多的海鷗在三亞駐足,個人認為這個基本是不可能的。
- 我們只負責按自然規律為它們提供接近自然條件的繁殖地
- 我們只是救助動物,而不是養殖動物
而通過這些人工養殖的普通燕鷗把遷徙路過的野生普通燕鷗吸引過來並定居,我個人覺得是不現實的。舉一個可能不是很恰當、但便於理解的例子:比如你在一線城市有體面的工作、志同道合的朋友、穩定的生活,有一天你去西北某偏遠落後的小縣城去旅遊,在街上偶遇了你的小學同學,你就會因此放棄你在大城市的一切,留在當地生活嗎?我覺得一般不可能。(當然,你要說這個同學是你幾十年的夢中情人,那當我沒說)
- 野生的普通燕鷗已經用翅膀投票:海南對它們沒有什麼吸引力;
- 而其他種類的海鷗也已經數量銳減:三亞現在存在某種對它們生存不利的因素。
題外話:此次三亞召回海鷗行動,與一些成功案例的差距非常明顯,甚至與他們模仿的青島挽留海鷗行動都有本質的不同。實際上,通過人為干預的方式恢復某地某生物種群,並非新鮮事物,在全球各地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日本從中國引回朱?,中國從歐洲引回麋鹿,美國黃石公園從加拿大引回灰狼,都是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相關物種引回其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真正達到了恢復當地生態的目的。而具體到海鷗的種群恢復,我們不得不提到此次三亞模仿的對象——山東青島的挽留海鷗行動。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這兩次行動是存在本質的不同的。青島的挽留海鷗行動,其目的是為了讓來青島越冬的野生海鷗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而不是要把從來沒在青島生活過的鳥類強行帶到青島繁殖。而且,青島的挽留海鷗行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20多年來從政府到民間,從環境治理到科普教育,都為保護海鷗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誠然,我們可以看到青島市民和外地遊客會站在海邊用饅頭、油條投喂海鷗,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吸引海鷗在青島越冬的,並不只是饅頭油條,而是日漸恢復的海灘生態,市民自發的對傷害海鷗行為的一致抵制,這才是讓青島的海鷗種群從2000攀升到10萬的原因。山東青島的挽留海鷗活動是本次三亞召回海鷗行動的模仿對象
結語:我們回到羅九如老人的願望上來。羅老多年前看到的海鷗漫天飛舞的場景,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我們也真誠的希望三亞召回海鷗行動,真的可以重現當年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壯闊畫面。但,自然有自然的規律,它嚴密,準確,又無情,我們作為其中的一員,應當學會對其心存敬畏。而自顧自的任意干涉自然環境,並不僅僅是「好心做壞事」那麼簡單,這種行為,從負面影響來說,和破壞環境也是無異的。用這樣粗暴自大的方式,打造出來的必定是個怪胎,這圓不了三亞的海鷗夢,不會重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也不應該是我們給自己、給孩子們留下的未來。投喂海鷗,其實並不能解決海鷗的飲食問題。但投喂海鷗,側面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市民對海鷗的熱愛,因為這種熱愛而激發出的對環境的關注,對海鷗棲息地的保護,對傷害海鷗行為的抵制,才是保障海鷗種群恢復的關鍵
問一聲那海鷗
問一聲那海鷗問一聲那海鷗你飛來飛去有何求問一聲那彩雲你飄來飄去多煩憂看看看潮來又又又潮往那那那波濤滾滾永無休讓彩雲伴海鷗一起翩翩飛飛飛飛向天盡頭
回復藍絲帶的同仁「項目到底傷害誰了么?」的問題
1 受傷害最深的其實是其他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鳥類保護的NGO尤其是本土草根NGO的聲譽及公信力。當然也包括藍絲帶你們自己的聲譽。其實翻翻藍絲帶的其他活動,看起來還挺好的,只不過關於鷗這個項目,真是從頭到尾都有問題,討論已經很多,不再贅述。2 還有那44隻小生命,完全淪為藍絲帶的「試驗品」,反正也沒有環志等手段標記個體,死了就死了,也沒人知道,再從青島運來便是。3 「國內研究幾乎為零」而躺槍的國內鳥類學研究者們。「張老師沒有什麼研究背景,我們很清楚。但是在青島見到他後,就知道他就是我們需要的專家。」請問何謂「我們需要的專家」?之前有報道說藍絲帶稱項目前沒有得到相關專家的支持,顯得鳥類研究者們好無情。可是難道真的不是這個項目太不現實而導致的無人支持么????無論該項目的出發點多麼善意多麼充滿情懷,都不是其愚蠢行為的借口。好心辦壞事,也要勇敢的承擔責任。
歡迎大家補充該項目到底傷害了誰。果殼網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腦子是個好東西,雖然不能人人有,但是做這種社會公益環境保護的事情,最好好事有個腦子。
只要有吃的生態好,海鷗自己會飛過來住的。人家是候鳥,適應力強又雞賊,不用像大熊貓一樣伺候著。北美城市遍地是海鷗,很多人覺得是害蟲,連鹽湖城這種山區里的地方每年春夏季海鷗不遠千里從西海岸飛過去吃蟲子。所以,治症不治本,能有啥用。
鷗類燕鷗類的保育資料查不到?https://www.aza.org/assets/2332/shorebirds_care_manual1.pdf
我一個山東海鷗,怎麼就到海南來了呢?
講真 身為海南本地人 身邊很多人都十分不喜歡三亞
三亞這個城市完全是為了吸引外來遊客而發展 根本感受不到那麼多的淳樸的海南本地的風土人情 對外地人來說有吸引力的也就是海和海景酒店罷了 你往三亞市裡走走看看 什麼解放路步行街 跟縣城有什麼區別?除了外來遊客 反正我認識的都不喜歡去三亞玩 沒太大意思 現在蜈支洲島的興起 三亞開始著急了吧 想方設法來吸引遊客了吧 當年那些海鷗還不是被你們自己捕殺?(攤手)不考慮生物多樣性只是一味地不顧頭腦的去做事情 到底是想發自內心的愛護動物呢 還是來壯大自己的荷包呢?不是不喜歡三亞本地人 只是不喜歡這個城市所謂的發展規劃 可能作為海南人 在外地人眼裡所謂的陽光沙灘還有老船長都是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什麼好看的 沒有任何惡意 就醬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
這讓我看到現在的三亞人是多麼急功近利。三亞以前有珊瑚礁,這個相信很少有人知道吧,我來說說吧。 曾經的三亞人把珊瑚礁從海里撈出來,用來燒石灰。等珊瑚礁燒乾凈以後,才感嘆以前有珊瑚礁時候,多麼多麼好。有椰子樹,有礁…現在跟那時不也一樣,不過這相比珊瑚礁來說容易一點。
喂,你們說好的把渤海水引入新疆呢?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1615/
「三亞海鷗召回」行動,是善舉還是鬧劇?果殼網上這篇文章,很能說明海鷗召回的問題看標題還以為是手錶,下意識看了眼手上的海鷗
恰如破四舊拆古物後又出來建各種仿古建築
直接回答題目:鬧劇
先感謝各位老師對項目的關注。
作為這個項目目前的發言人,實在是很難想像會炒到這種地步。這麼一個小項目,央視都來報道了啊。。隔三差五的就有媒體要過來看看。這類外界的打擾,確實挺干擾我們工作的。這裡也想請各位老師和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項目傷害到任何人了嗎?
造成生物入侵了嗎?沒有,白額燕鷗和普通燕鷗本來在海南就有,區別就是普通燕鷗沒有在海南的繁殖記錄。但是沒有繁殖記錄就意味著不會在海南繁殖么?我們所說的也許不足為信,但是海南觀鳥的人,確實在它們的繁殖季拍到了普通燕鷗的身影。雖然這並不能說明普通燕鷗一定在海南有繁殖,但是有這種可能性不是么?註:普通燕鷗的繁殖期為5-7月。遷徙期為春季於4-5月遷至北方,秋季於9-10遷走。「原本我是計劃拍燕鷗的,前些天在其他地方看到了燕鷗,昨天就想著去找找,結果還真找到了。」「簡隨風」介紹,25日早上他不僅按照計劃拍攝到了白額燕鷗、普通燕鷗,還有了這個意外的收穫。(6月25日于海南銅鼓嶺,13年的新聞)其實就算不是留鳥,目前由於各地環境的變好,候鳥變留鳥的情況也是經常出現的。新聞上已經是一搜一大把了。
我個人就是從北方的所謂大城市跑到三亞的,雖然很多人認為這裡很熱,但是實際上在三亞只有5月到6月中旬這段時間熱的不太舒服,剩下的時間,都是超級適合人類居住的(當然有時候也是得靠空調救命),比起全國大部分地區,這裡水好、空氣好、食物充足、完全沒有工業污染,作為對空氣質量最敏感的鳥類,留在三亞真的是那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么?我們虐待動物嗎?並沒有。我們的鳥籠是在晚上幫那些幼鳥躲避天敵還有其他危險的,在白天,鳥籠的門是打開的,小小鳥們都是去海上四處飛的,這個看央視的新聞就知道了。
項目是商業的嗎?不是。那為什麼企業願意投資?這個問題其實說明了公眾對公益的一些誤解,公益組織在社會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發現問題,然後籌集各方面的資源去解決問題。
三亞是個旅遊城市,雖然一直是招黑體質,但也是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三亞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冬天暖和。。然後就是生態資源,這一點在三亞的所有人都明白。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鯨豚、水禽,這些都是最寶貴的生態旅遊資源,我們能看到,專家能看到,政府能看到,有直接關係的旅遊企業更能看到。我們開展的那些海洋保護項目,受益的是整個三亞,這也是這麼多年為什麼這麼多三亞企業一直無償支持我們的原因。然後就是專業性的問題了。
首先就是海鷗、燕鷗的名稱問題,我們做的是公益項目,科研內容有,但仍然是個公益項目。我們的名字不是起給專家和評委看的,是給普通老百姓,大部分人不都是把所有的鷗鳥都叫成海鷗嗎?話說回來,就算不相信我們這些打雜的能識別那是海鷗還是燕鷗,救助鳥類十幾年的張老師肯定也能分辨出來吧?這個想一想就明白的事情,怎麼就能成為槽點了呢?然後是報道上,我說的,這方面鷗鳥的研究基本為零。這個很明顯就知道我說的是人工保育馴化這個領域吧?就不說我去年還諮詢過陳水華老師,只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會認為鷗鳥這一科的物種都沒有人研究過吧?但是這也成槽點了。昨天我給陳老師表達了歉意,這些日子因為這項目,太多媒體打擾陳老師的生活了,我也是非常不好意思。項目的專家張世平老師是個很值得尊敬的人。
張老師沒有什麼研究背景,我們很清楚。但是在青島見到他後,就知道他就是我們需要的專家。我知道書上的知識的重要性,但所有知識沒上書之前不都是人類的經驗嗎?這裡大部分人估計都沒接觸過真正前線的環保人(指張老師,不是指我,我算不上),不明白需要有多大的熱情和犧牲才能堅持這份工作。十幾年的熱情和犧牲,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難能可貴的。在這裡我也並不用為張老師辯解什麼,現在那些健康成長的燕鷗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是十餘年灌注心血救助鳥類的經驗,在我看來已經配得上專業兩個字。------------------------------------------------------------------------------------------我真心希望這件事是信息不對等造成的誤會。質疑項目的幾位老師,都是在沒了解過項目具體內容的時候就在自媒體上質疑了。我明白也許這項目讓老師們很生氣,但是一個科學的態度,是要把事情了解清楚了再下結論,而不是根據隻言片語就展開推測。開始的兩天,我一直等待老師們正式的問詢,但等到的都是隔空喊話一樣的文章。也許現在大家交流的方式就是這樣,但是很顯然我還是不太習慣,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回應才得體。畢竟人家又沒問你,你回答個什麼勁?媒體算是幫我解了圍,但明顯事情還是要繼續發展下去,隔空喊話還是要繼續下去。今天看到知乎都有這個話題了,作為發言人,覺得還是說一些好。但是真心希望事件不要再繼續發酵下去了。
退一萬步,就像開頭說的,項目到底傷害誰了么?到現在為止,只是傷到了那些真心做好事的人了吧?當然,為了保護自己,也就匿名了,畢竟不知道又會引發什麼後果。推薦閱讀:
※救助一隻小貓頭鷹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說貓的生存能力很強?
※中國為什麼不出台動物保護法(虐待動物的問題)?
※去流浪動物救助中心工作需要哪些基本素養?
※怎樣避免在知乎受到虐狗問題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