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周杰倫的《最後的戰役》?

RT。

2003年盛夏悶熱的電腦房。

我聽的杰倫的第一首歌。


倆字概括:尿性

槍聲的充斥伴隨一段極具跳躍性的弦樂和鐘鳴聲前奏拉開「戰爭」帷幕,鍾老師的功力沒得挑!

接下來進入吉他和鼓的輕奏,戰前的純真躍然紙上。這段為「67 1111 11111 1111 1」的旋律連續重複三遍,可能有的朋友要問我了:你不是曾經說過,三遍或以上的重複就顯得啰嗦,而且這個「1」連續出現了14次嗎?而我想說,這就是杰倫哥的高明之處,在F-G-Dm的大小調對應與非對應音和弦的累進和他與生俱來的節奏切分中,讓這種本顯得循環往複的疊句疊音顯得井然有序,循序漸進。同專輯還有一首歌同幾乎相同的模式復刻,卻顯得更誇張,更富有靈性:《爺爺泡的茶》

而第四句的「671 6717665」(卻就連 禱告手都舉不好)則在避開重疊三次的同時使用了迴旋,把5音這個非關聯的重拍音押在Am和弦上,也是吊胃口便於進行後續動機處理的一種方式。下一循環再度加入弦樂,並在第二段的第四句,直接如法炮製「671 67155 532」的旋律,後續接了個「32」音,便於對一個離調做鋪墊,主歌A段告訴我們——

雖然看似不合理,卻就得這麼進行

離調展開在B段,也是《八度空間》專輯唯二的離調,另一個存在於《半島晨報》。不,《半島鐵盒》。接上一個小調和弦Am到A再從Dm-G-E回到Am,旋律「3333 31#23 433 22,555 2117 211」,大小調的頻繁切換,表現出一種複雜迷茫的情緒。而旋律也再度出現又一個迴旋,之後出現了小範圍音程內的「(Dm)3232 (C)2111 (Dm)322 6671 (G)322」,通過大小調不斷轉換和換拍與重拍上的非和弦對應音,將不知所措的緊張和無助推向高潮。

副歌的亮點則分布在每8小節的6-8拍的幾個迴旋,「淚水在戰壕里決了堤」通過一段從小調回歸大調的和弦累進回到亮色調的主題,通過巧妙的切分【(Dm)161 16(G)2 52(Am) 1】,讓歌曲更具流暢感、節奏感和整體性。

再有三個亮點:

1.主歌A段鑲嵌在每個半拍之間的合音,無形中在伴奏和旋律之間,增強一股起伏感。

2.間奏重複了前奏的槍聲,在與下一段的銜接處用一個上膛聲切分,想像力堪稱鬼斧神工,天馬行空。

3.尾奏用哀傷而悶騷鬼魅的蘇格蘭風笛配上明快的大調,形成一種另類的反差感。而將蘇格蘭或凱爾特之類的風格元素融入到華語歌曲,也不失為一種大刀闊斧的冒險。

文至興起,容我賦深情,串燒幾言:

我留著陪你,強忍著淚滴,有些事真的,來不及回不去。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第一次被質疑——

江郎才盡??

——去你個biang彪。

明天25號,吃完晚飯正好去工體裡邊溜溜彎湊些熱鬧,就在三里屯,不遠。


間奏最後的上膛聲我能聽到死!


2014年北京,懷著無比雞凍的心情聽了人生第一場杰倫的演唱會,最後的戰役是開場曲之後的第二首歌,第一首驚嘆號我已經嚎成了智障,第二首前奏過後,「機槍掃射聲中我們尋找遮蔽的戰壕」。。。。然後直接哭成了煞筆,淚流滿面,用哭腔唱完了整首歌,以及整個演唱會(我是男的)。真的是每個音符都戳進了我的內心,彷彿是十幾年追星生涯的釋放,自此以後,最後的戰役成了我單曲循環最多的一首歌。


那個夏天無所事事的年少


聽這首歌就是為了最後的伴奏響起…電影「勇敢的心」中世紀英雄戰場拼殺既視感…胸中升起一股蒼涼和悲壯…


聽這首歌的時候,感覺就像解放軍已經成功攻入台灣,用武力解放解放台灣。這時候台灣的士兵抵抗,但無濟於事,一直敗退。這是敗退國軍的經歷和心聲。


我放下槍回憶去年一起畢業的學校


看完狂怒再聽,無比有感覺!


最後是蘇格蘭風笛不?聽得酥了~


那個上膛聲真的很好聽!!!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當我沉迷於梁博那首《日落大道》中的蘇格蘭風笛時,卻發現周董早已經把蘇格蘭風笛放在了《最後的戰役》的結尾。


聽哭過


家鄉事不准我再提,細細品味這句好讓人鼻酸…


live版更絕


和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個夏天的年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杰倫的《驚嘆號》至今會有這麼多人覺得不怎麼樣?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周杰倫只是喜歡聽他的歌,為什麼長大了反而喜歡加崇拜了?
怎樣唱好周杰倫的《珊瑚海》?

TAG:周杰倫人物 | 《八度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