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侵略者不知滿足?

日本佔領了大半中國為什麼還要打美國?德國佔領了大部分歐洲為什麼還要打俄羅斯?他們為什麼不鞏固之後再打呢?


對於德、日來說,儘早打敗美、蘇這樣的強國, 比佔領他們認為威脅較弱的國家更有價值 。

二戰全面爆發前夕,美國、蘇聯都已是舉足輕重的工業化國家。這兩國都有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如果德國能夠佔領蘇聯,就可以充分利用蘇聯強大的人力、資源、工業設施,生產更多的武器裝備,在戰爭資源暴漲的情況下,德國將有足夠的本錢叫板美國、甚至有可能滅掉美國,同時也可以牽制日本。同樣的道理,日本如果擊敗美國,就可牢牢控制美國的工業設施、自然資源(至少控制美國西部),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實力,未來在與德國討價還價、瓜分領土時,口氣更硬。

再看看當年德、日兩國的佔領區。德國雖然佔領了歐洲大片地區,但這些土地上的自然資源數量(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石油)無法與蘇聯相提並論。日本雖佔領朝鮮半島、中國大半領土,但這些地區的工業生產能力、工業設施水平遠遠落後於美國,自然資源也未必趕得上美國。因此,既有的佔領區並不能完全滿足德、日兩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更為迫切的是,當時蘇、美兩國已對德、日構成了很大威脅,使德日不得不早作戰爭打算:蘇聯積極擴軍備戰,到上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已擁有上萬輛坦克,數百萬士兵,其西部邊境經常有重兵駐紮;美國雖未直接對日本動手,但其龐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尤其是海軍艦艇),一直讓危機感強烈的日本人戰戰兢兢,而且隨著《租借法案》的提出,美國對日本的態度逐漸強硬。

最後再來說說鞏固佔領區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講,德日兩國並不是完全沒有推行鞏固措施,當年法國的維希政府、中國的汪偽政權,都是侵略者的精心布置。而即便佔領區的民眾得到有效控制,佔領區固有缺陷(如前所述)仍然存在:比如德國佔領區的自然資源始終無法超越蘇聯,日本也難以讓大半個中國短期內實現工業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蘇的威脅日漸迫切,擊敗美蘇、稱霸世界的感覺也確實誘人,因此,德日並不希望耗費大量本國人力(特別是作戰部隊),鞏固已佔領的地區。與其鞏固佔領區,浪費戰機,不如早點下手,趁美蘇不備,打他們個出其不意,實現速戰速決。

就當時現實來看,德國尤其是日本的佔領區也並未得到有效鞏固。比如,德軍不時要面對歐洲各淪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游擊隊的襲擾,日本在中國華北、東北、華東等地更是遭受了中共軍隊的沉重打擊,其對外作戰兵力一度受到嚴重牽制。但歸根到底,擊敗美蘇比鞏固佔領區的價值要大得多,因此侵略者們即使身處不安分的佔領區,也要同這些大國賭一把。

侵蘇的德軍

總之,侵略者若不知滿足,那麼一定存在誘惑力更大、更能讓他們獲得滿足的東西。

以上論述均為個人觀點,如有新的見解,請多多指教。


因為經濟結構

納粹德國的經濟策略一團糟,靠暴兵和把年輕人送進兵工廠才表面上緩解了危機。然而這兩樣並不生產利潤,因此出路就只剩下戰爭,靠搶劫他人來彌補國庫的空虛,所以你看納粹對佔領區的第一件事就是搶銀行和發債券。一旦搶劫的步伐停下,國庫失去來源,整個國家結構就會瞬間坍塌。

昭和日本也是一樣,日本缺乏各種資源,幾乎所有的材料都需要進口,因此日本不僅花著大把的錢送給美帝換來石油鋼材,低層民眾還要忍受高層非常難看的吃相。本來賺錢的門路就少,還不停的花錢,高層不肯吐肉,再不對外擴張低層結構就要炸了。所以日本佔領了任何地方,第一件事也是搶銀行,然後拚命壓榨地區的產能來獲取資源運回國內。

一旦擴張停下了,內部坍塌,他們自己就炸了,所以只能不停的搶劫搶劫再搶劫,直到被人一棍子打死。


你當你玩遊戲呢想打就打想停就停?


肉都在嘴邊,只是還沒咽下


即使是綏靖政策,也看不出可以犧牲核心利益讓侵略者知足的證據,所以不是德日想不打就能不打的。


根據宋鴻兵的觀點, 德國進攻蘇聯主要是為了解決自身石油短缺的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二戰中最激烈的戰役發生在斯大林格勒, 不是因為這座城市是伊斯大林的名字而命名的, 而是因為他是高加索油田的門戶。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你打他主動權在你,他打你主動權在他


推薦閱讀:

人民戰爭的游擊戰法,該怎麼破?
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下,為什麼近代歷次侵華戰爭都未能讓中國徹底淪陷?
同樣是精銳部隊,同樣是山地阻擊戰,同樣面對數倍敵人,為什麼三所里的38軍和孟良崮的74師命運完全不同?
拿破崙對外作戰的目的有哪些?
考文垂事件和花園口事件都是在二戰中做的戰略,為什麼英國人對丘吉爾和中國人對蔣介石的看法如此不同?

TAG:戰爭 | 抗日戰爭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