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博物館的展品不用玻璃保護起來?

去大都會博物館的時候,發現很多展品沒有保護罩之類的,只是用繩子圍了一圈不能觸碰,而且印象中似乎沒有標寫複製品字樣。

國內的博物館我去過的(國博陝博遼寧湖北浙江省博等)展品都被放在玻璃櫃里,我以為是接觸正常的空氣對展品有影響,但是看外國的博物館並不是這樣?


以西方的博物館來說,展品大部分以雕塑和油畫為主,對環境變化不敏感,使用玻璃展櫃會嚴重影響參觀效果。

我國博物館,青銅器、書畫、紡織品等多數文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所以要用展櫃展示,為展品製造出一個用展櫃和玻璃包圍的相對密閉的小環境,便於恆溫恆濕控制。

至於具體分析,可參考:博物館裸展的理念是什麼?裸展利弊權衡怎麼看? - 文物


作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我想提提我的見解。可能不夠全面,但希望能有所幫助。

第一,看作品是不是裝置品,比如一個花瓶。國外更多是裝置品。

第二,藝術家的想法。有些藝術家想讓作品與觀賞者建立起更好的鏈接,所以更青睞於裸展。特別是外國人。

第三,經費原因或者文化差別。

去年九月份,負責了一個三國展覽,就是邀請其他國家合辦展覽,有比利時,日本,以及中國。其實本來有四個國家,因為海關原因,加拿大的被取消了。這跑題了。

不同於其他國內展覽,這個展覽是三個國家,策展人是比利時人。很多作品都是裝置品,不是簡單的畫作可以直接裝框上牆。所以,各種展出方式都有。

裡面有一個日本藝術家,他的作品是這樣的,把自己的畫結合日本的摺紙技藝展示出來,非常有創意。

藝術家本意是讓我們直接放在桌子上展示,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為了作品安全,我們還是用柜子放起來,而且柜子是跟珠寶店用的同款,有警報器的。

一些就上了牆,選的還是讓參觀人夠不著的高度。

上面的作品是裝置品,國外比較流行。這些作品就不適合做畫框,更適合直接展示。當時是跟外國藝術家還有外國策展人溝通了很久。一些藝術家會要求直接展出,直接展出的好處是增進作品與觀賞者的聯繫。

另外一個日本藝術家就是溝通無果了。他展出的是30幾張小畫的組合。最小的只有幾厘米,在國內,因為一些原因,這些作品比較容易丟失。所以,我們建議他裝框。但,藝術家直接拒絕,因為他看重畫與觀賞者聯繫,他認為這樣讓他的畫好像隔絕起來了。於是,無奈之下,我們只能讓他簽署一份作品丟失,我館概不負責的同意書。後來他的展覽還被一名收藏家看重買走了。因為那次溝通,很不愉快,個人原因,手機我就沒拍照。如果看者有意思想看,我可以後續再補充。

國外更多直接展出作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國外展覽的展覽經費都是比較少的,更多是私人或者一個協會舉辦的。不像中國,更多是政府支持。所以經常裝不起框或者展櫃,更經常是裸展。同時,國外更注重環保節約,所以很多畫都是不裝框。其實,畫裝框了會更好看。如圖。這個作品是一個比利時藝術家的。剛開始我們跟他說要對他的作品裝框,他是很擔心的,因為這種情況在國外不常見,他都沒遇過。然而,裝框後的效果確實是更好的。

歐美國家的作品展出方式是在牆上釘一個釘子,然後用磁鐵吸住,把畫夾住固定在牆上。這樣因為重力原因還有不可避免的人為失誤,畫會有褶皺,因為釘子離牆距離不好控制。而日本是用一種特殊的膠紙,貼在畫後面。但看起來還是會不平或者容易掉。曾經有個藝術家強烈要求畫不上框,我們後來發了上框的圖片給他,他很開心,覺得上框的更好,更平。

有一些作品就適合直接展示。一 它遠離地面,二 它不能放展櫃。

但基於安全考慮,我們還是會把它圍起來。

各位也許有更好的想法,歡迎補充或指正。


因為我國人民素質比外國的低。

題主你是不是想得到這種答案。


我們博物館有兩件文物沒有放在玻璃展櫃里,保安稍不留神就被遊客各種摸,拍,蹭,敲,打,哎!無語啊……


四月份去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算是第一次進如此大規模的博物館,確實如題主所說,很多文物都是直接放在外面,直接和空氣接觸,但也有很多是用玻璃罩保護起來的,但是感覺沒有控制溫度或者濕度。

之前一直以為咱們國家文物被搶的厲害,看了這個館,才發現,和埃及比起來,咱們還是算好的。

下面上些圖吧,供大家欣賞,水平有限,見諒,很多文物,我也沒仔細看介紹,所以上傳起來,沒什麼章法。

謝謝!


推薦閱讀:

千年之後,我們時代的文明會不會難以考據?
有哪些名配上何姓很有味道,或令人驚艷,或渾然天成?
請問中國人真的有奴性嗎?什麼是奴性?
如何評價水滸傳?
如今有什麼著名的事物,其名字在歷史上是其他的含義?

TAG:藝術 | 歷史 | 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