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會對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響?


取匿了,以下是原答

-----------------------------------------------

先匿名了,以免校友認出我。出國留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可能幫助我達到了我的原生階層一輩子也無法達成的水平。

我是武漢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們城市裡收入可以說在底層的那一類人,我的小學初中高中都過得極其簡樸,此處按下不表。我們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這樣的情況,負債7萬,無存款,父母二人收入總和大概3000人民幣。我高考考上了武漢大學,當時的學費是4800還是5800一年,住宿費和其他雜費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媽媽原本想給我800一個月的生活費,但我堅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內可以勤工儉學做點兼職,這樣能減輕點父母負擔,要知道200塊他們能過一個禮拜了。可能這所有的錢加在一起對於我們城市的尋常家庭並不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儘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為我的學費發愁,最後是我小姨借了我1萬元去註冊的。

然而改變我命運的事情發生了,我入學後參加了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項目的選拔考試,並且成功被錄取。當時全國有13所我985高校有這個項目,全國錄取了300來個人,我們學校錄取了30個。這個項目基本解決了我們家的所有問題:

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學費,每個月500新幣(大概2500人民幣)的生活費,住宿費以及保險。

後來的一切也就順風順水,大二的時候去了歐洲交換半年,遊歷了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大三暑假去了美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亞太總部實習。大四結束以一等榮譽學位畢業並且入職美國另一家500強的fintech公司亞太總部成為了一名工程師。如今已經是衣食無憂,短假期可以去東南亞著名海島,長假期可以去歐美澳大利亞。並且我終於在我家鄉買了一套小房子給我父母住,簽合同的時候我媽媽都快哭了,她說這輩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從來沒有自己住過。

如今再回頭想,假如我沒有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這個項目支持我出國,我在原來的大學,以我父母無權無錢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實習,畢業也無法進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餘答題的同學一樣受家庭資助去留學讀碩士。對比我原來大學的同學,我已經非常幸運了。即使也進入500強成為了工程師,以那時的工資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並接濟父母。

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是由於新加坡獎學金項目,我衷心的感激她。也許對於家庭財力雄厚的同學而言,新加坡只是他們眼中一個雞肋的跳板,無法與夢想中的英美相比。然而這卻是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孩子的一顆救命稻草。

最後我再緬懷一下這個項目的創立者: 已經辭世的老一輩領導人李光耀先生,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

6月22日添加:

各位評論區的小夥伴,謝謝你們的正能量,很喜歡你們說的"努力的人能獲得機會",我們項目一起來的有許多是比我更優秀更努力的同學,也是有他們的鞭策我才能繼續努力。我很幸運有這樣的學習與工作環境。

最後,學弟學妹們,我是你們的學姐,不是學長。P.s. 武漢是湖北省會,謝謝大家:)


前兩天和媽媽視頻,媽媽跟我說表哥要結婚了。在聊天的時候媽媽講,當時她對大姨(表哥的媽媽)說有個驚喜,大姨的第一反應是「高天要回來了?」。媽媽說「在她眼裡,你回來就是最大的驚喜」。

我說:「我現在H1b要準備更新了,回國不太方便,應該明年年初回吧。」媽媽說:「沒事,方便就回,不方便就不用回,我們在這邊挺好的。」

五年了,我一共回了兩次家。

「OPT期間回去不方便」,「H1b還沒下來」,「H1b要更新」,「等綠卡下來就方便了」。

不知道人生有幾個五年,還能回幾次家。

從22歲,到27歲,轉眼之間,同學裡沒結婚的成了少數。而我,甚至沒有機會參加過一次婚禮。

高中兩個鐵哥們結婚,我都在美國;大學室友結婚,我在美國;前女友結婚,雖然沒有邀請我,但我還是在美國。

曾經信誓旦旦地想著,一定會見證他們和她們走入婚姻的殿堂,為她和她祈禱祝福,最後只能在朋友圈刷著他們婚禮的照片,淡淡地說一句新婚快樂。

人生就是這樣,重要的選擇往往只有幾個節點,後面的每一步都邏輯縝密,理所當然,卻漸行漸遠。選擇了出國,就選擇了和過往的生活暫別。選擇了留下,就選擇了和曾經的好友疏離。

每當我偶爾和同事們出去吃飯,聽著他們用英文討論著美國的事情,就不禁幻想,以老子的文筆內涵和表達能力,在國內還不大殺四方,天下無敵。如今卻要在這勞什子的地方靠技術吃飯,真他媽窩囊。

環境把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卻也讓我成為了一個更累的人。我的交友能力不斷地提升,我的朋友圈子不斷地縮小。岸上的人羨慕潛水者超長的閉氣時間,潛水者何嘗不嫉妒岸上人自由呼吸的狀態?

水下好么?還行,挺好的。

工作輕鬆,工資滿意,空氣清新,溫度宜人。但是賺了這麼多錢,還真不知道應該拿來干點啥。車買了,房子遙遙無期,剩下的開銷怎麼看都不符合我「高貴」的身價。旅旅遊,吃吃飯,小日子愜意得很,卻總是懷念當時在校園和人搶球門的時光。

大概是圍城吧。

總有人覺得,不就是一張機票的距離么,想回來就回來唄。

哪有那麼容易。租的房子都是一年一年的,車賣掉需要時間,朋友圈需要重新處理,大量的傢具,已經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人的生活總是有慣性的,人越懶,慣性越大。

有時候會挺羨慕朋友圈裡幾個每隔幾個月就換個生活環境的人們,他們在不同的國家做著不同的事情,一會兒跑去哥倫比亞當老師,一會兒在一艘游輪上做幫廚。可是想想要讓自己過這種居無定所的生活,又實在難以接受。到最後還是默默地起床上班下班睡覺。

所以啊,出國留學對人的一生有多大影響呢?我不想說什麼知識,不想說所謂世面,更懶得提能力和堅毅。只是這條路啊,他方向不一樣,還不好回頭。


有天早上 室友接了一個電話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是夜裡十點多了

室友坐在床上就開始哭 邊接電話邊哭

我聽不懂她講的粵語 但隱隱覺得不對

就溜到了客廳去學習

後來她打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電話

才一臉憔悴的從房間里出來 我和別的室友圍過去

「我媽媽做了個大手術……」室友抽噎著說

這個手術真的挺大的 但是為了隱私我就不說了

「家裡人都為了不讓我擔心 瞞著我 直到現在差不多康復了才和我說……」

那一瞬間 我就想到了朋友圈裡好多好友的狀態

家裡的老人過世 卻被瞞著 或者是在趕不回去看

每個假期回去 我都能明顯看到爸媽和老人真的變老了

媽媽之前做的手術也瞞著我

後來我發現了也就假裝不知道

當時我就特別特別難受 我出國幹嘛呢 我還不如在家呆著陪著我家人呢 在國內上個大學有啥不好的

我想的出神

擦了一把眼淚 嘆了一口氣

繼續啃面前的量子力學

客觀來說

雖然在親情的方面真的是欠了家人太多

留學也確實是個不太能馬上看到收益的長線投資

但它確實從很多方面 都把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

不是雞湯 簡單的談談我的一些個人經歷吧

1. 出國上大學 就真的是一個人的大學了

之前看過一句話

初中是一個班的初中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

大學是一個人的大學

個人認為這句話放在留學黨身上更加合適吧

因為留學的我們 從此沒有了「班」這個概念

舍友也都是相對自由和不固定

一學期 一節課 就換了一批人

所以不管是好朋友 還是討厭的人

這個周期都變的很短 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吧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可能會變得淡薄而容易破裂

三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會非常容易的就暴露出來

舉個例子 之前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三個閨蜜

四個人好的跟一個人一樣 後來我們還住在了一間公寓里 成為了室友

但後來發現她們的生活習慣我真的沒辦法接受

除了這個之外 其實三觀也不是很合適

在意識到這個之後 她們就開始默默的和我疏遠

我意識到了之後也識趣的漸漸遠離

其實剛開始發現時

我就有點想離開這個圈子

但是我們之前的很多回憶都還在 我在糾結

哎這要是和她們不做朋友了 我該怎麼辦啊

我前男友也這麼勸我 就說你們之前關係多好啊

但是後來我們真的不來往了 也沒有什麼

她們有了新的朋友 我也搬出了公寓

換了一個學期 換了一批人

我們就真的沒怎麼在學校里見過了

她們現在的動態我也有默默關注 都很幸福

我從心底祝福你們 但是我們註定不能成為好閨蜜了

圈子不同 不必強融 還是這句話了

出國留學的孩子們 在人際交往這方面

骨子裡都會慢慢多了一份獨立

另外就說說和外國人的人際交往問題吧

其實開始的我是那種很迫切想融入美國圈子的人

哈哈 我穿加州女孩穿的那種衣服 畫偏歐美的妝

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但很多留了電話號 吃了飯

hang out之後就沒有什麼下文了

後來慢慢習慣了他們的交往模式

很多是功能性的 而並非感情性的

這也影響到了我後來交朋友和做事的方法

如果和朋友合作一個startup

我從來不會因為她是我的朋友

她p事兒沒幹我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是我在那一刻就把她當成了我平級的同事

該說什麼就說什麼 不會遮攔

講話也比較直接了吧

其實在出國之前 初中高中 我都是很外向很活躍的分子

有什麼事兒都想往前沖 出風頭

包括之前大學的前兩年 我參加學生會

當過學生會的部長和副主席

組織過1000多人的大活動 為新生們回答問題到凌晨

和別的組織去撕逼 吵架 伸手和學校要錢辦活動

整天忙的不行 拚命塑造自己的一個「人設」

我是個熱心幫助新生們的 有能力的 有領導力的 行動力強的 為他人著想的 學霸的 一個學姐

但是說實話 我一點都不開心 甚至有時候堵得慌

我沒有時間去干自己喜歡的事兒

有時候那些伸手黨學弟學妹們也真的很討厭

和別的組織吵架也並非我本意 我真的是個挺溫和的人

所以啊 去他媽的人設吧

愛咋咋地 老子最酷

我讓自己每天過得開心就可以了~

無用的社交沒必要那麼多

後來大三開始就慢慢變的內向了 刪了300多個微信好友 不做無用社交

總結

留學帶來的獨立給了我對於社交方面的新的理解

一個就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畢竟換一節課真的就可能見不到了

還有一個就是處事更加直接 注重功能和結果了

最後就是社交的地位真的沒那麼重要

少做無用的社交 如果你真的不享受

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2. 有時候得放手 承認自己不行

先說外部的原因

初中和高中可能都是環境比較局限

保不齊還有很多同學

有那種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都是同學的好朋友

就算有外地的同學 也大多都是本省的 地域跨度不大

一上大學對於國外黨就更恐怖了

雖然有一部分老外可能確實傻了吧唧的

但是還有一些老外那是真的開了掛的啊!

人家不僅有語言優勢而且你不知道人家之前做過什麼牛逼的社會實踐啊志願者啊

認識什麼領域的扛把子啊

說一個我認識的我們這一屆的外國小哥兒

小哥個不高 長相也一般 但是神經生物專業的 可以說是最難的專業之一 四年GPA 4.0(滿)拿了獎學金無數 在演講課上也是風采無限

是我們班最優秀的幾位之一(你們的四班色也是最優秀的之一 給自己吹一波)

和文理學院的大佬教授們打的特別熟

還是學校挺大一個環保組織的會長

這種開掛的人生……嫉妒讓我質壁分離

那你有什麼辦法 別人優秀是別人的事情嘛

回頭看看個人原因 大四的第一個學期 遇到了有史以來在學習上最大的滑鐵盧

生化 我們專業的必修課 恰恰是我不擅長的領域

又好死不死是全校聞名的一名變態的教授

變態到啥程度吧 給之前的學生寫去醫學院的推薦信

給人家寫:如果我是患者 我一輩子都不找這醫生看病

遭到學生郵件威脅要殺他全家(真)

兩次期中考試 平均分都是不及格 而且給分極其嚴苛

我沒帶計算器 沒算出來最後得數 但是前面全部是對的 一分不給 gg

上課等於白上 看書等於白看 做題等於白做

就是有種 你明明知道你這麼複習沒有用

但是你還是得這樣 的感覺

考試前兩天我哭了倆小時

我說我不要去考試了 我要掛科然後重修

我媽說你就去考吧 給自己一個機會

最差不就也是重修嘛

後來我還是過了這門課 final考了全班第四

我寫了100多頁的手寫筆記 只拿到了B-

去找我的研究教授 他說 你儘力了

有時候 我們就得知道自己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territory 生化不是你擅長的

你看開就好了 你的量子力學不是拿了A嘛~ 開心點

雖然我有把鍋推給變態教授的嫌疑

但想清楚這個了之後 我就釋懷了

總結

留學黨在國外沒啥語言優勢

而且牛逼的老外其實也不少 很厲害的

離家那麼遠又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陌生的語言環境 又不能說回家就回家了媽媽安慰一下

另外因為早早的獨立 留學黨們大多都比較好強

所以比較不能接受失敗的(最起碼我一開始是這樣)

這四年我覺得這個改變算是對我最重要的一點了

3. 真正的自信 是不卑不亢

上面說過我其實有過一段企圖被americanize的時光

後來發現真的很難融入進去 就算了吧

所以其實後來我有段時間是一直處於我能不和外國人說話就不和外國人說話的狀態

discussion section(十幾個人的小課)上也不說話

我覺得我的口語垃圾 有口音 講話有時候還有語法錯誤

在KITP工作的時候也是自告奮勇地去蹲在機房修server 修印表機 修電腦 做幕後工作

而不是去主動搞那些會議 接待 之類的和人交往的

所以總之就是很自卑吧

這種狀態被改變了的時刻就是我壯著膽子去報了一門

Writing for public speaking

整個班就我一個中國人 可以說是非常尷尬

老師問我們:你們為什麼要來上這門課

我說:因為這不是我的母語 我覺得我英語講的不好 在大家面前講英語我總覺得不自在

老師說:別擔心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很多我之前的學生也不是本地人 但都是最後講的最好的

慢慢的我開始放開 從自己的comfort zone里走出來

我發現我犯了錯誤其實沒人嘲笑我

我發現我的口音其實可以多練幾遍就沒那麼明顯

我發現周圍的同學在我講話的時候都是微笑的看著我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 我開始真正的自信起來了

不再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就hold back

而不表達自己的想法 反而是大膽講出來

暑假的日本歷史課上我也勇敢地和美國同學據理力爭

大膽的和他爭論一個概念上的不同意見

雖然我的口語肯定沒他好 但是我對於我的觀點

非常非常篤定 有理有據 最後下課他主動來和我握手

說非常欣賞我上課的發言

看過我回答的老粉也知道 我是我們這屆理工院

畢業典禮的學生演講代表

(對的就是楊舒平那個角色 講話的)

之前也有人邀請我問我怎麼看楊舒平的演講

對於她的演講 我並不做太多評價

只是就我個人而言 我在自己的演講中 一開始就說

我是來自中國的國際生

後來我也描述了上面我講的 開始口語不好鬧了笑話 並且很自卑 直到上了那門課

My confidence was gradually reconstructed and became an invisible sword that allows me to be brave proud of my ethnicity as a Chinese and speak out my own opinion.

結尾的時候我也說了

我的中國名字是xx 在中文他代表著什麼

典禮結束後還有很多人看到我帽子上寫的我的名字就攔住我說四班色我喜歡你的演講啊!特別是關於口音那一段!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口音的!

(然後我接受了好多個迷之擁抱 和握手哈哈哈)其中不乏一些地道的白人 他們說 你真的很優秀 你在上面的演講很自信!這就足夠了!

(強行為自己吹一波 這個演講稿我練了很多次 口音應該不怎麼嚴重了

有個日本籍的工作人員也告訴我說 他來這邊二三十年了 但是一直也沒改掉口音

他曾因為這個非常自卑 但後來想 那又怎麼樣 我還是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結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

留學生們一開始的自卑都肯定是有的

但是這四年 我已經把這一點磨成了我的利器

本來出國就已經一把把你推出了自己的

comfort zone 接下來的事兒 咱們就豁出去了

外國的月亮也沒有說就更加圓

更不要一直把自己局限於小小的空間里

不卑不亢 才是真正的自信嘛~

想說的還有很多

但就不話癆了~ 最後放一張畢業時拍的照片

祝大家留學愉快?? 我們都棒棒的!

(私人照片已刪)


爸媽送我上飛機的那天,我第一個衝進候機室,沒有回頭。不是因為不想再看看他們,而是我知道,總是回頭的孩子,走不遠。

一個人,從中國拎著三個23公斤重的大箱子和一個20斤重的背包,來到異國他鄉。我想這是幾乎所有留學生都經歷過了的,自己燒飯做菜,和室友從超市買好一周的水果蔬菜和奶,拎著24瓶礦泉水走三公里,幾周下來感覺胳膊有勁的像個男人。

男朋友?好像沒有原來那麼需要了。

也慢慢改變了對戀愛的看法, 不再想去追求外表光鮮卻沒有實質的感情。可我剛剛十八歲,我還沒能學會怎麼好好愛別人,我哪裡懂得什麼是愛情。

你要是問我一個人在國外會想家嗎寂寞嗎,我想沒有人不想家吧。可是既然來了,就不能總想著回去的路了。想家的時候去Tim Hortons買一大杯冰咖啡,再要一個漢堡,感覺跟在家裡餓急了想出去吃麥當勞沒什麼兩樣,填飽了肚子就不會想家啦。想家的時候,自己煮一個雞蛋剝幾個玉米,假裝成是姥姥給我做的帶到學校中午啃著吃,好像生活也沒太大的不一樣。從一個在家父母從沒讓碰過刀切過菜各種挑食的女生變成一個自己煮碗面下個雞蛋就能吧唧嘴覺得好吃的瘦子。在一個頗有學術氛圍的大學學習讓我一改往日的拖延,每天都想做的事情多一點,再多一點,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再去洗澡睡覺,然後在日記本上寫上無憾。

「在家事事好,出門事事難。」這是我臨走時姥姥囑咐我的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把自己的所有思念仔細的藏好,不能讓他們擔心不能說想他們,或許是我能為家人做到的唯一的一件事。

我知道以後我的人生會經歷很多離別,有的人是一天,一個月,一年,可有的人是一輩子。我還真的很年輕,我很怕它發生,我怕我會措手不及,所以我想,在有限的時間,儘可能的,對愛我的人好一點,再好一點。也許這樣做,上帝會對我寬容些,讓我少受些生活的磨難。

學會獨處,學會放下,甚至學會了思考。

這些也許,就是離開家的意義吧。

-------------------------------------------

今天我的城市下雨了,然後出了彩虹,和粉色的天。

希望這樣的幸福久一點。


我們都還沒過完自己的一生,因此不可能從一生的維度上來概括留學的意義。而且留學不同階段帶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你的留學帶給你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處在留學的哪個階段。

如果你是個處於留學頭幾年的小同學,那就特別容易委屈,特別容易自己感動自己。事實上,這些感情是真摯的,因為留學最苦的也都是頭幾年,人生頭一次舉目無親在異國他鄉自力更生,誰不委屈?誰不想誇獎一下自己?

等再過個幾年,等你地頭混熟了,英語流利了,朋友交上了,學業穩定了,甚至工作也找到了時,再回頭看頭幾年那些心潮澎湃,就會覺得特尷尬。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在你那時看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值得在朋友圈大肆炫耀的雞湯。簡簡單單的幾個誤會,在你那時看來就是難以忍受的酸楚,就是需要在深更半夜熬國際電話粥來慰藉的委屈。當你看到那些剛過來的小鮮肉們在朋友圈裡炫耀或吐槽自己異國他鄉的經歷時,總會露出一絲會心的微笑,因為你也會想起自己那一去不復返的青蔥歲月。

而等你在異國待上個幾十年,拿了國籍,生了孩子,甚至孩子都已經被你送到了大學時,你可能早已經忘記了當年留學帶給你的新鮮體驗,反倒是你坐飛機回國看看時的心態更像是一個留學生。當你踏上你闊別了多年的故土時,你也會像一個小鮮肉們那樣敏感,你也會開始突然自己感動自己,你那突然迸發的淚水和感慨會讓身邊人疑惑不已:這老頭/老太太都在國外見過世面了,咋一回來還這麼激動呢?

他們不會體會到,這就像是一個輪迴:朝陽初升,你蹦蹦跳跳地跑出門,熱淚盈眶,只為了初次擁抱屋子外面那新鮮的風景;落日餘暉,你顫顫巍巍地走回家,淚流滿面,只為再看一眼屋子裡面那熟悉的擺設。


記得出國的前一天,我後悔了。

那天晚上,我們全家躺在一張大床上,我莫名的滿腦子都是歸來後,在機場和爸爸媽媽激動地相擁場景。

黑暗中,我側過身去,眼淚不自覺流了出來。我刻意平息氣息,卻還是被媽媽發現了。她還這樣安慰我:「要不咱們不去了。」

我知道我不能回頭了,從最開始收到offer,全家都為我高興,幫我打理行李,準備材料開始,我就知道我不能回頭了。

我知道我是全家的希望啊,他們那個年代沒有機會出國,我就是他們的寄託,我要替他們走完從未走過的路啊。

所以,即便我從小被嬌生慣養,我也還是要一個人面對一切未知,即便我特別害怕孤獨和獨處,我也要一個人忍受,即便我自卑無助怯弱,我也要一個人處理克服...

在海關門口,我知道總會有這一刻。可是我真的不想和他們擁抱,我怕我忍不住,我也怕媽媽捨不得。我和爸爸媽媽一一擁抱分別,我不敢看他倆的眼睛,也不敢說一句話,轉過身立刻推著行李進了海關。

媽媽是個堅強的女子,從來沒在我面前掉過眼淚,但是我分明感受到她那一刻的脆弱。

我故作輕鬆,把兩個23kg的大箱子一口氣抬上安檢,我知道他們還在外面沒走,這個時候如果我顯得吃力,一定會讓他們擔心的。

然後我飛快的跑進拐角消失。我也知道,此時的海關外面,爸爸媽媽一定矗立良久,也許爸爸在幫媽媽擦眼淚。我望向偌大的機場,我知道,今後的路要一個人走了。

輾轉多趟才來的芬蘭最西部的一個小城市--瓦薩

從武漢坐飛機到北京,從北京飛俄羅斯轉機,到赫爾辛基,再坐bus到瓦薩,在tutor接引下來到宿舍安頓下來。

二月的芬蘭正直凜冽的寒冬,拖著兩個大箱子在滿是碎石子的雪地上走,裸露在空氣中的皮膚早已失去知覺。

地鐵上都是陌生的西方臉孔,窗外都是千篇一律的白雪皚皚。我不知道這座城市能給予我多少溫暖,不知道課業和生活的瑣事會給予我多少煩惱。當我真正置身他鄉,我卻發現自己也不像想像中的無助,我被自己的從容和適應力震驚了。

我不記得已經多久沒見過太陽了,偶爾雪停了心裡會稍稍好受一點。漫長的黑夜從下午五點持續到早上十點,幹什麼都沒有精神。

天黑的時候,總會被悲傷的情緒淹沒,孤獨感是一點一點把你吞噬的。我好想回家,好想吃媽媽做的飯,好想看看中國的太陽。那段時間,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哭了多少次,但每一次跟家人視頻的時候,我都會強裝鎮定,說一切都好。

我必須一切都好啊,我還要一個人面對,還要微笑著擁抱爸爸媽媽啊。

那段時間,我經常夢見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只有我一個人,任憑我怎麼哭怎麼喊,都沒有人答應。醒來眼角還掛著淚。

我甚至,看見一個老太太在等車,偌大的車站就只有她一個人,我都忍不住流淚。

我學會死皮賴臉的找外國人聊天。也會周末約一波下午茶。

孤獨的時候,做飯似乎成了消磨時間最好的方式。每個周末去超市購物,都成了我一個星期的精神寄託,我喜歡那種懷揣期望去,滿載而歸回的感覺。

我知道桑拿可以消除渾身的疲憊。

我領略了歐洲大部分的城市美景,文化差異。

我有了人生很多個必做的第一次。

我學會在怎樣自己安排好學業和娛樂。

我學會習慣。

學會隨遇而安。

學會堅強。

我知道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按你想像的發展,但是回想起來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然後我滿載著對芬蘭的美好記憶和那片心中的藍回國了。

我衝出機場就看見爸爸媽媽的笑臉,他們對我揮手。

這時候的我,就像當時想像的一樣,激動地擁抱了他倆。我還記得爸爸眼角深深的皺紋和媽媽滿眼的笑意。

我想,出國的真正意義大概就是:當你發現你的生活並不是你所期待的樣子,你會不遺餘力去改變它。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體驗, 我之前三年呆在香港,然後現在在德國:

第一、的確開闊了眼界,這裡說的眼界不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那種開眼界,其實香港/德國的繁華並不能打動我,甚至讓我想笑。而是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種族。我對「人類」更加熟悉了,以前我多少對於「歪果仁」抱有某種幻想,現在沒有了。看見了不同的人,但是遇到了相同的人性,我對於祖國/世界的未來反而抱有信心了。

第二、看見了不同的文化/語言/文化/生活後,我變得更近堅定而開放,內心也越發的成熟。遇到和我認知相左的事情,我也能比較冷靜的分析和處理。不是簡單被意識形態和情緒所左右,而是能夠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這一點,讓我能更溫柔而堅定地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我一直覺得內心的改變,認知的改變才是最大的改變。而留學這件事確實改變了我的內心,不是說「外國」就比「中國」好,而是因為「它不一樣」,人所處環境不變,人很難真的改變。只是旅行是不夠的,你得生活一段時間。

第三、我學會了新技能:德國和香港不同,食物真的不和我的胃口,所以我開始每天給自己做飯,雖然這件事挺浪費時間的,但是居然讓我變得更自信了。因為我更確實地有一種把握了自己的生活的實際感,我也確信廚藝對我未來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也開始健身,也算是環境所迫吧。結果來說,我的肌肉變得發達了,連人魚線都有了,身體非常健康,幾乎不會有疲勞感。這兩件事對我的健康影響肯定會有長遠的影響。

第四、專業上我不想談太多了,畢竟對於外行人講這個不友好。但是,確實見識到其他人是怎麼做數學,和他們交流很快樂。現在基本我每個月都會去一個國家/城市進行學術交流:月末柏林,9月里斯本....


坐標瑞士,18歲出國。談談心得吧。

1,思維:

我記得我出國第二年回國,從香港出關,當時要簽一個表格,很多條目寫的很模糊,那時候我還在法國留學,所以填表之類的東西非常精確,比如香港海關寫的「地址」,我並不知道要寫香港所住地址,還是中國地址,身份證地址,還是法國地址?糾結了很久問一個正要出關的人,給了我一個回復「隨便寫就是啦。」

學過法語的人都知道法語的嚴謹和精確性,說難聽點,就是腦袋變得在法律以及程序上變得很死板,不知變通。後來來了瑞士,社會對精確性要求更高,然後就變成一個什麼都走程序的人。

2,獨立:

基本什麼都靠自己,畢竟出國在外,遇到個問題,父母也是在十萬八千里地球另一邊,想求助還是不現實的,除了有金錢上的幫助,其餘的面對種種問題,要麼自己消化,要麼硬著頭皮解決,這裡面的問題包括:做飯,家務,日常規劃,人際,行政能力,耍嘴皮子功夫,和執行能力,以及辦事效率。

3,知識儲備庫提升:

當人在雙語或者三語環境下,思維常常根據事情來切換角度,比如有的東西,用外語看很模糊的,用中文看就立即明白,用中文看了半天也沒看懂的,用外語一目了然,這個過程很有意思,時間一久,變的思維速度非常快,因為懂東西會比較通透,萬事遵循其原理,很多東西也是怎麼換個名稱都是一相同的道理,長久下來,看問題變成了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時候很少再去盲目的聽人說,而是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時間久了形成了獨立思考能力,也變得有點固執,如果沒有一個理論讓我信服,並且毀掉我長期建成的理論,我是不會去改變自己的理論的。總之,學習速度變快,越懂越多。

比如歐洲的音樂史,我校號稱全歐洲理論最難的高等音樂學院,我校的考卷,問題千奇百樣,做演講評委的問題橫穿整個音樂史,沒有精確問題,但是問出的每個問題,涵蓋了:哲學,政治,和聲,曲士分析,對位,文學,藝術,以及當時的雜誌樂評等等,還有拉丁文,義大利文,德文,俄羅斯文的各種專業名詞,這個時候,沒把每個知識點的弄通透,就掛科好了。。

背,在這種情況下一點用都沒有了。你得懂!

4,生活情趣:

歐洲很無聊,瑞士更無聊,晚上6點什麼都關門了,我們這種音樂學院的練琴到晚上10點關門,就回家,公休日以及周末什麼都關門。

在這種無聊的情況下,得給自己生活找點樂趣,於是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學會了油畫,雕塑,攝影,還成了食神。

5,堅強:

在國外,哭是沒有用的,所有留學生都從迷茫走到堅定,哭是家常便飯,在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人再會把你當小孩子去給你機會,同情你,原諒你。所以有事不找媽,不麻煩同學,自己要學會消化情緒。

人種歧視,被人惡意搶功,不公正對待,等等都是很正常的,我在法國時,才18,9歲,遇到一個極度歧視的副校長,每場考試被打零分,那時候也只會哭,時間久了,明白了一個道理,你打你的分,我學我的琴,我自己敲的好,我高興,還不信你這地方我走不出去。

於是最後每次考試,0分通過。(≧?≦)

你再有能耐,也不能給我打個負分吧。在壞,也不能壞過零分吧。

最後這個校長,被全校中國人以及幾個非白種人寫信告發了,因為她那年囂張到,全校中國人打最低分,集體掛科。

人吶,一定要懂得,堅強,以及保障自己的基本權利。

6,生存能力

我出國比較幸運,第一份工作就是老師,那時候明白一件事,人得會推銷自己。

很多時候,都是趕鴨子上架,現學現教。

後來我的工作一直是老師,也是某國家交響樂團的外聘,因為自己一直在讀書,不能全職。

這些工作怎麼得到的?自我推薦,語言好,總之我一直有個觀點:「幹什麼都要試一試,大不了丟人走人。」

好在,一直都沒丟人( ?? ?) ,說句羞羞臉的話,因為自己一直紮實的在學,一直在往上走。優秀的地方,人會越來越少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的。

而我知道,把我丟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我都能活的有滋有味,即使生活再困難,摔得痛不欲生的,過兩天也能滿血復活。

7,擇優生活

由於學校是大牛學校,所以學校里的人都是大牛,學生們,是各國來的青年演奏家。歷史老師是瑞士法語區國家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他是我認識的寫書最多的人,最深沉的一個人了!校長大牛指揮,另個校長大演奏家,自己的老師,演奏家,試唱老師,高等數學和高等試唱雙碩士畢業,另外得了很多作曲的世界大獎。反正各種老師同學都是不簡單的優秀人,這種環境下,擇優生活,拼實力。

這種影響貫穿整個生活:要做,要買,只要最好的,不求在任何地方精,但是自己本職,一定要優且精且嚴謹。交朋友,只交最合口味的,人嘛,吃那麼多苦,都是為了不吃苦,所以能在年輕時有機會和能力選擇優質,一定要享受。

8,辨別人的能力,以及真誠

出國久了,見的人多了,也會有自己獨特的看人觀點,什麼樣的人,聊一下心裡也就有數了,還是那句話,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從來不聽人說什麼,只看人做什麼,然後再來判斷,這個人與自己交往,屬於什麼平台內的溝通,當然,腦袋空空,經常麻煩他人,或者是以自己道德標準去強行要求別的人的人,對於我來說,能不碰就不碰,說話範圍僅限於:你好,再見。

因為出門在外,大家都是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文化的人,能聊到一起並且有精力維繫一段友情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互相都知道,過了這些年,也許一生都很難見到。

所以,在有限的,看得到的交友期限內,儘可能的真誠,尊重。

好了,先講到這裡,趕緊去給學生備課(?????????),想到了再補充。

(要說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生活不穩定,往晚婚晚育的方向走吧!!我超喜歡小孩,這是我最煩留學的地方。補充一句,像我這麼琴棋書畫除了棋不會的,在國內早嫁了吧!!!!恨啊!!

而且,很多思維不能被親人理解,他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隨便吧就!!

(? ̄? ??  ̄??))


剛參加完一場甜蜜的婚禮。

新娘是我在新加坡的高中同學,大學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後在香港做投行時,認識了從小移民美國的新郎擦出愛的火花。兩個人一邊工作出差,一邊旅行,攜手走過了好幾個大洲。現在新郎剛從哈佛商學院MBA畢業,兩人完婚。

每當這樣的場合,和之前國外的同學和校友碰面聚會,又認識一些他們的朋友,也都會頗有感觸。

算一算,從獲得全獎第一次踏出國門到現在,轉眼竟然已超過14年了(哈哈我可以就不承認我老嗎?我只是邁出這一步的早XD)~ 其中10年生活在國外。雖然還談不上一生的影響,但也一輪年歲都已不止。

看到這個問題,來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最大的功課和獲得,我想就是獨立。

離開家庭的呵護陪伴,第一次了解到了除父母外「監護人」的概念(當時由老師擔當)。所有的決策,大到讀文還是讀理,選擇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小到各種瑣碎日常的處理,由於家人離你的生活環境太遠了,只能給基於他們經驗的一些建議,最終還是靠自己。學會如何做選擇的過程,其實是最寶貴的。

之後的路,我對自己一次一次的選擇越來越自信。

混跡於一堆金融精英中而不走尋常路自己找機會上節目做主持演話劇,唯一一個幹了媒體;一次次去大家都覺得危險髒亂又吃不飽飯的地方旅行,做一些看起來沒用的事;在很容易拿到國籍的時候毅然辭職回了國,再到離開帶光環的穩定工作,跨界去創業...

很多年輕人都會有過的「迷茫」狀態,我幾乎從未經歷,因為我從很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選。

而獨立的另一個層面,就是懂得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出國前,我也是個幾乎來者不拒的「大好人」,吃虧也不願跟人起爭執。但漸漸的在磨礪中,我更加會有自己的邊界,遇到不公的事絕對為該爭取的權益爭取到底,有明確的立場和想法,敢於表達。

其次,是創造力和實踐意識。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新加坡上學的第二個月遇上全校中文周的表演,形式是唱歌。新加坡孩子們的中文(尤其我們是傳統英校)普遍很爛,班主任理所當然的把這個重任交到我和另一位中國同學手上。

在我讀書的年代,雖然國內素質教育倡導已久,但課外活動大多還是流於形式,從認知上並不知道究竟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兩人還是以國內歌詠比賽的預設,自以為非常牛逼的改寫了當下流行歌曲的歌詞給每個同學列印一份排練,還請了一位我們班上舞蹈特別棒的同學,其中一段在前面來個獨舞。準備完畢,自信出征。

沒想到到現場看了別人的表演傻眼了。也許他們的中文並沒有那麼標準或高深,但各種創意百花齊放,穿著舞女裙拿著羽毛扇跳「夜上海」的、將傳統戲劇和歌曲結合的、用各種大型道具搭酷炫場景的... 一個中學生的歌唱比賽能被玩成這個樣子,讓十幾年前的我簡直目瞪狗呆。

後來我陸續加入了西洋交響樂團、跆拳道社、戲劇社等等,雖然並沒有真的到多厲害,但有了越來越多的exposure。

也跟著當時一起出國特別天才的同學做了很多好玩的項目,比如利用我們各自花色各異的床單,用別針硬生生的拼出很多非常創意的古希臘袍子,演的原創古希臘戲劇獲得了宿舍年度大賽的第一名;比如殺入花旗銀行主辦的公益大賽,通過組織大家售賣玫瑰花和創意氣球籌得了高額的善款,當年社區服務的時間高達240+個小時(政府對於中學生的正常要求是每年8小時)…

大學以後更是開了掛的完成了很多有意思的項目,去做很多以前不知道就這樣可以自己去設想、去實踐的事。

附一張當時樂團演出後台的照片

再次,就是自如行動的範圍和世界的維度。

大一時,我通過學校的一次宣講了解到美國的打工旅行簽證,當年暑假就在美國黃石公園呆了兩個多月,每天工作之餘露營徒步看熊看野狼,發現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大二,我申請到日本的全獎交換,在我至今都最喜歡的國度之一到處流竄;大三,我去尼泊爾當駐地記者;畢業作品要拍紀錄片,我們大膽的做了東帝汶的拍攝計劃,學校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也給了我們大力的支持。

大學期間,我就跑了20多個國家,更不要說到現在啦。也間接促成了我現在這份事業 -- 成立了海外定製旅行公司~ 純粹也因為跑的經驗多啊

和同學在東帝汶拍攝紀錄片

對於出國經歷不豐富的人,海外旅行一次或許心理上也要提前預期很久;但對於我周圍的人來說,幾乎沒有哪裡不能輕易到達。比如最近和某個朋友聊天,對方先是在倫敦讀書,之後去澳洲工作了幾年,期間頻繁出差全球各地,再然後又被派回香港... 全世界都是他的生活圈和office;

再比如資訊。說回這次朋友的婚禮,兩桌同齡人里一桌全是新郎哈佛商學院的校友。簡單聊一聊,對這兩年內能學到什麼、分成幾個階段、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收穫和感悟、以及要花多少錢,都已大概了解。

平時之前國外認識的朋友來北京,也常一對一約見;每次聽完他們各自的故事和關注的事物,我都會感慨,這群人的世界真是大。

也非常慶幸能認識這麼多世界觀非常豐富、在各個領域做著很多很有意義的事的朋友。

以上這些都是優勢。

遺憾可能就是青春期里背井離鄉、被剝離開一度如魚得水的環境的孤獨感吧,也伴隨著尤其頭幾年的記憶。

所以有時看到穿著校服的孩子都會特別感觸?覺得離開國內的那一刻,我懵懂而無憂無慮的校園時代就結束了(即使還是去讀書),更多像自己闖社會的開始。

而現在決定回國發展好幾年了,也沒有過什麼猶豫,更不後悔。國內能夠給到我們的,這些年如坐上火箭般的機遇和變化、各種有趣和豐富、親切感、隨時在身邊的親情、好吃到流淚的食物... 哪一樣不是充足的理由吶 XD

無論在哪兒,感謝所有曾經歷過的日子。

—————————— 如果喜歡以上分享,也給我個贊吧!(●"?"●)?? —————————

更多關於我的生活和全球旅行,歡迎來個人微信公眾號【小韻的生活實驗室】和我交流 :D


人生是一個從可能性無限大慢慢到可能性越來越少的過程。

出生前你的可能性無限大,你或許出生在帝王世家,也可能出生在農民家庭。

出生後可能性逐漸減少,在一般家庭的你可能沒法當國家主席,但是你的命運依然有很多可能性。

隨著你之後選擇讀書還是做生意,選擇業界還是學術屆,選擇金融還是互聯網,選擇當老師還是當白領,你會往越來越專的路上一步步邁進,你的可能性也隨之會越來越少。

人生從一個大圓逐漸變成一個點,選擇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大家殊途同歸:「死亡」。

而出國留學是少數幾個可以讓你生命的可能性和選擇增大的事情之一。

具體到個人,隨便舉個自己的例子吧。

我為了高中可以拿獎學金出國留學而瘋狂的學習英語,找遍了摸索了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最後形成了自己的學習體系。在開始玩知乎之後,就寫了很多英語學習方法相關的答案,最高贊回答近5萬贊,也是該話題下最高贊的答主,很多人私信告訴我因為我的答案而受益。與此同時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幫助知友們解決各種學習問題,因為我發現這真的是一件讓我感到開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知乎上有個問題,說是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錢,然後你幹什麼?

我想我依然會繼續分享和幫助大家學英語。這件事我不說能做一輩子,至少會做很久很久。

很多人都說如果我賺了錢,我就可以不幹某某事了。而因為留學,我找到了一件我願意做很久的事情,多好。

再舉個例子。出國了這麼久,其實也很適應了這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北漂兩年後,吸霾吸得有點上頭,身體方面也有了些小毛病。再加上身邊同事、朋友見面就聊買房,聊升職加薪,聊投資賺錢,實在有點壓抑得透不過氣來。

於是我拒絕了單位給的北京戶口,然後一張機票飛到加拿大打算呆上一段時間。就想遠離鬧市清靜一下,順便洗洗肺,調養身體。

我知道對職業生涯而言,這很可能是個退步,對於薪水而言,大概率事件也是退步。因為之前的平台很好,投資機會和看的項目都是最頂尖的。但是我對生活的期望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很多其他東西,當下的生活我不想辜負。

所以現在我每天鍛煉身體,讀書寫字,冥想打坐。由於時間多了,逛知乎寫答案也比較勤快,會寫更多如何學英語的回答,歡迎各位知友們關注。之後計劃繼續在英語學習領域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做個更棒的系列課程,再寫本書,想想都覺得動力滿滿。

現在我坐在湖邊長椅上,面朝安大略湖,曬著溫暖的太陽,敲下這些字。

沒有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沒有過多的焦慮。

每天過得充實而幸福,只活在當下,只有當下。

我想這種比較淡然的心態也是留學帶給我的財富。


謝邀@Wesley

說一生還為時過早,我先說說現在的我,和我出國以前設想的人生軌跡有什麼不同吧。

出國前就讀於上海某重點高中,高一。那時剛剛經歷過中考,實現了那個階段的理想,覺得只要努力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如果沒有出國,可能我會一直按自己和家長的設想走下去,努力學習然後考上一個好大學,接著讀研讀博工作。沒有什麼意外,也沒有什麼驚喜。

然後高一會考結束,爸媽突然跟我說決定送我去英國。我用了半個星期的時間和同學道了別,就坐上了去北愛爾蘭的飛機。

1.

於是那個夏天我16歲,在一個叫做Craigavon的小鎮上住了下來,每天早上走一個小時去隔壁鎮子的college上學。路很長,路上的風景很美。

學校不是私立,每年考入oxbridge的學生數目小於等於1。我想了想自己在上海的高中每年的清北錄取數,覺得自己會不會舍本求末了。

然而一開學,我就發現了更大的問題——我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全年級沒有一個會說中文的人,大家break time也都是在早已形成的friendship group裡面玩。而別的新生,由於是本地生,基本都是自帶朋友。一開始,我還嘗試著去交朋友,可最終基本都以記不住對方的臉,或者尬聊告終。

所以最初的那一個月的break time,我都是一個人坐著假裝刷手機。孤獨的滋味,我那時就體會過了啊。這種感覺,比語言不通,比想家,比走遠路上學,都難過一百倍。

那時的朋友圈。當時微信上沒有一個好友,但是還是想發一些東西給自己看。

後來問交到的幾個朋友,為什麼一開始沒有找我說話。其中一個回答說:

"We didn"t like you then. We think you are too clever."

2.

剛去英國的時候一直有一個想要學醫的夢想。醫學算是英國最難申請的專業之一,但是在college因為成績好,老師們也都十分支持。

然而真到申請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情況於我來說都十分不利。首先我沒有GCSE成績(英國14-16的課程),其次我作為一個國際學生,會受到英國醫學院國際生quota的限制。(並且,就算我申請上了,學醫的費用也十分高昂。)那段時間我在網上的學生論壇(the student room)泡了很久,認識了很多人,也發現有很多成績經歷都十分優秀的國際生都沒有拿到offer.

那段時間,我第一次對自己的實力產生了懷疑,也是第一次認識到,這個世界對每個人並非絕對公平。哭了一陣子過後,我去像學校老師尋求建議。老師表示,以前沒見過這種情況,並建議我別申請醫學了,改申數學。我去找媽媽傾訴,媽媽說,孩子啊,一生還長,這都只是小事。實在不行,我們回國從頭再來。

(省略987654321字)

後來,陰差陽錯,我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3.

到了劍橋,發現周圍都是和自己一樣,或者更優秀的人。在這裡我第一次見到,談到自己的學科眼睛裡發著光,真誠地說「it"s so interesting"的人。

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他們中有是刻苦學習的學霸,也有social queen和social king. 學院里同是學醫的一個妹子,今年競選到了劍橋MedSoc的主席。我特別欣賞可以work hard play hard的朋友們。擁有除了學習之外的自信、社交和管理能力,是我之後想要發展自己的目標。

大概也只有Easter考試季才會後悔考了劍橋2333 年年期末像高考真不是說著玩的。每年都崩潰地想哭,然後安慰自己這是把腦子裡的水哭出來了。每次想放棄的時候想一想,覺得這時候不好好學習肯定會後悔,反正一個月忍忍就過去了,反正考完試還有五月球...

每年一度的盡人事聽天命活動結果似乎都還不錯。

我覺得,從上大學起,我才真真體會到了為了夢想拼盡全力、並且一點一點接近它的感覺。我也是這時意識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不逼一逼自己大概永遠發現不了what I"m capable of.

出國以來,一切似乎都unfold得非常好,比起當年那個躲在角落裡刷手機的小女孩,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現在的我,是我幾年前從未想像到的我。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並為此感恩。

真好。是不是。

可是呢。

這次暑假回到上海看姥姥姥爺,聊天時他們問起,孩子啊,你醫學院還要上幾年啊。我答,至少還有4年呢。他倆嘆了一聲,我們怕是看不到你工作的那天了。

我急忙,呸呸呸,你倆能活好久好久,能看到我工作,看到我成為一個特別棒的醫生。

心裡卻突然就很難過。小時候爸媽出國,每晚上我就睡在姥姥姥爺中間,姥姥的竹扇子和姥爺的睡前故事,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現在每年暑假回家,我都能發現他們與前一年相比,又老了一點。

回過神,媽媽問我,明年暑假忙不忙,回不回國。我答,回回回,以後每年都回。心想,時間啊,請你慢一點,再慢一點。


更:

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或者自己與他人不同,或者我們與大部分人不同,或者少數人與我們不同,尊重自己的選擇,尊重別人的選擇,不妄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也不接受被別人的擺布。無論是父母,子女,伴侶,或者他人。

以前常常聽到,「gay好噁心」,「偽娘都是變態」,「紋身的不是好人」,「去酒吧的不正經」,「穿的少的就是騷」。這個世界有太多偏見,這樣刺耳的聲音,並不是說國外沒有,而是我聽到的,以人的外表,或者性取向去評價一個人品性的言論,不那麼常見了。

還有一些家人之間的爭吵,父母限制子女的生活,子女限制父母再婚,兄弟姐妹為了財產爭得你死我活,家裡的事七大姑八大姨要摻和,鄰居說閑話,以一句「我是為你好」就當作所有理由。每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享有他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只是有的土壤下,很多人,都難以避免,那些把生活重心放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認為父母要無條件付出的子女,和親戚鄰居飛來飛去的口水。

-----------------分割----------------

原文:

在國外五年了,前段時間,小學同學建了一個微信群,發現同學們多一半是已婚了,還有三分之一已經曬娃了。小學同學組織了個聚會,在我們一個同學開的飯店。看到照片,突然發現,生活離我越來越遠了。同學們成了飯店老闆,公務員,工程師,外企白領,在該結婚的年紀結婚生子,從事穩定的工作,冬天吃火鍋,夏天擼串串,偶爾小聚,甚是開心。

我在國外五年,恍如隔世。似乎錯過了很多東西,身邊的親戚朋友結婚生子,穩定下來了。我卻在不同城市之間輾轉漂泊著。

在國外這些年,最大的變化是,開始越來越接受,一些不那麼循規蹈矩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我記得幾年前,我們學院有個博士,已經是個大叔了,畢業了之後去學校做了排球教練。還有個研究同性戀的姐姐,已經頭髮花白了。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種可能性,只是我們在家庭,社會的期望下,迷失了自我,按照他們既定的想法,成為他們希望我們成為的人。這個世界本沒有一定該做什麼的年紀,也沒有一定該做的什麼事。隨心,說來簡單,可是生活的壓力,名利的誘惑,家庭、責任,都讓我們難以隨心。

我開始理解,一些人的人生選擇,也許在我們看來不是那麼智慧,也許就是他追隨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決定。


出國三年,不長也不短。並沒有特別深的感受,當初選擇出國讀PhD幾乎也是必然的選擇,做數學學術的能出的大部分都會選擇出。

其實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紐約洛杉磯生活還是在北京上海生活,在基礎設施方面並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超市裡面賣的很多東西,並不是只在哪個國家有賣,而是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差不多;你在上海的超市照樣能買到各種進口商品,你在美國大城市的超市也不難找到中國產的商品,只是可選的種類會少一些,價格也比原產地貴。衣食住行各方面,日常生活方面,根據我去過的幾個國家的經歷,感覺全世界大城市都在「趨同化」——哦,可能出行方面,像洛杉磯這種城市公交系統比較爛,導致必須有車才方便出行,這個跟國內還是不一樣的。

上面說的是生活方面。我個人生活得比較糙,對我而言賓大周圍那些5刀一份的中餐快餐也能接受;我也不太去酒吧迪吧這種娛樂場所,沒法比較美國的酒吧和國內的酒吧有什麼區別。生活得更細緻的人可能會反駁我,說各個城市都有各個城市的特色,認真生活過體驗過就能感受到不一樣,這個我當然也不反對。不過對我而言,美國大學和國內大學在學術方面的差異可能比生活方面的差異更明顯一點。這當然也是個很大的話題,一時半會說不清,不過比較深刻的感受是,美國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比國內多得多,賓大數學系開出的seminar在數量和頻率上明顯比復旦高,方向也更全。我在復旦的時候也就偶爾去聽聽講座,因為一個學期下來也沒幾場(和幾何有關的,PDE的倒是不少);在這邊,幾何拓撲的seminar對我而言簡直相當於一門沒有學分的課,每周四下午4點半到5點半準時上課;每周三下午3點半到4點半的colloquium則是另一門課,不過colloquium其實就是針對數學系不同方向人員的高端科普了,主要是長見識,不至於在一個領域待久了太封閉。

哦最後再順便說一下,出國以後我正式開始經濟獨立了,還往家裡匯過幾次錢——知乎這種社會階層普遍較高的地方可能體會不到,像我們這種家境的學生出國讀PhD以後,一般都還是會往家裡匯錢來緩解家庭經濟負擔的。倒也不覺得自己能這樣做就成熟了多少,主要是不再需要花家裡的錢了,心裡的負擔也就輕很多,做各種事情也就更自由、更有主見一些。


記得有一天做飯,倒黑胡椒的時候由於沒注意開口,我以是倒的是有洞洞的一面,結果其實是大開口的那一面。滿滿的胡椒蓋了雞胸一層,我看著那頓菜發獃了。我知道這菜吃不了了,但是就是不忍心倒掉: 提前一天就解凍的肉,回到家6點半疲憊的我,回家就急急忙忙準備晚餐和明天的午餐,不敢休息,因為坐下去就不想站起來了。最後還是把菜又重新水沖了一遍,就著鹹菜吃完。

國內時候一頓飯幾個菜配著,不想吃隨時下館子。出國了以後,自己知道生活不易。這幾年習慣了孤獨,也習慣了獨自承受,習慣了身後沒有人給你做後盾,也習慣了自己做決定不和別人商量。

我最喜歡的一個女孩子不理我了,因為我不回去,她不過來,亦或是別的原因,總之我們因為距離分手了。

年假攢著攢著不敢放,今年3月份去健身房把背拉傷了,起床要側翻身,然後忍著劇痛胳膊肘使勁兒撐一下才起的來。猶豫再三,沒請病假。想著攢著攢著,留著一口氣回次國還能多待兩天。

錯過了弟弟考大學,也錯過了外甥女的出生,還可能會錯過妹妹的婚禮,也錯過許許多多的寶貴。

其實出國了以後,很多人都會問你:「你是選擇留在這裡,還是回國呢?」這真的不好回答,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問題。

出國以後對祖國更加熱愛,也更看的出它的問題。70年閱兵看的熱淚盈眶,聽到春晚那句「海外的遊子啊」感觸頗多。國內全家人過年時候穿著新衣服和我視頻,我半躺在床上,裂開嘴和他們說新年快樂……關上視頻,面對的是一個人的房間。

表達欲很強,但是又報喜不報憂。記得剛轉正和剛升職的時候都是一個很平常的工作日,挺歡喜,畢竟覺得自己不容易。但想了想和爸媽說的時候,還是風輕雲淡的一句帶過,分享歡喜,之前的不容易還是不用知道了,等哪天你們放心的時候,再給你們講講以前的小故事吧。

怕爸媽身體不好,又怕爸媽不知不覺的就老了。也怕他們不放心我,怕他們真正生病了,我沒有足夠的積蓄給他們提供保障。

看著這邊在一起的情侶有的一起走過了五六年,挺羨慕的,但是也知道,習慣成自然,如果真的分手了,他們有勇氣再去獨自生活么?能湊合處下去就接著處吧。想找個女朋友,又怕因為孤獨找的人,最終因為慣性而無法分開。所以,留學生同事,家裡都有個寵物,可能除了喜歡,更多的也是排列孤獨吧。

其實出國的定義在我看來是不一樣的,光是來學習,周圍有很多同學,經濟也不獨立,這段日子我也經歷過,感覺沒什麼,過得還挺爽的。但是真正談及到生存,一個人戰鬥的時候,我覺得才是真正的出國了,而這其中的辛酸滋味,留學生階段是根本體會不到的。

國內衣食無憂,見朋友親戚還會被誇幾句的孩子到了這兒成了二等公民。君子是應該自強不息的,但是某這時候看見了天花板,可能就沒了百分百投入的動力。

出國教會了我什麼?我覺得教會了我修行,也教會了我不斷的去詢問自己的內心,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寫的亂七八糟的


我覺得有些答主把出國留學的影響誇大了,就我個人而言,眼界確實變寬了,人更加獨立了,看事情更加客觀了。

但這些其實都是相對的。

一個在農村住了一輩子的娃大學考到了北京,那對他來說他眼界的提升絕對不亞於一個北上廣的孩子出了國。其實你說能不能出國,就好比一個圍城。沒出的時候嚮往國外的生活,出了後發現也就這麼回事,還是家鄉的月亮比較圓,家鄉的飯菜比較可口。

我認識不少八十九十年代就移民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其實他們現在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們內心都是挺後悔的,但嘴上肯定不說。在生活方面,現在北美有的國內也有,很多國內有的北美不一定有。三年前的美國跟三年後的美國基本沒什麼差距,也就是換了一任總統,至少在表面上看是這樣。但是中國呢?我每一年回來都會被北上廣的一些新的改變感到震驚,甚至不適應。出門不用帶錢包了,共享單車,微信支付支付寶,新公交專用道,新地鐵線路,現在國內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敢想像未來5年後的美國是怎麼樣的,但我真的不敢想像未來5年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那我們現在繼續來說說出國留學吧。我覺得硬要說出國留學要怎麼對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那基本就是要留在國外了。其他眼界啊什麼的東西,即使你在國內各行各業混的牛逼了,你一樣可以很開闊。說到底大部分留學生出了國也是跟中國人在一塊玩,願意放開自己去跟外國人混一起的少之又少。所以說眼界的提高僅僅也就是認識了一幫大家都家境不錯的人,或者了解了國外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跟人聊天的時候可以裝裝逼顯得見識很豐富罷了,但是其中含金量有多少,因人而異,看你有多願意去脫離舒適圈了。

最後來說說那匹願意留在國外的人。其他國家我不了解,我只了解美國和加拿大。客觀來說留學能留在北美的人,水平都是有幾把刷子的。在美國普遍薪資比國內高,工作時間比國內短,上班壓力比國內小。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亞裔天花板很明顯,治安不好,生活無聊,吃的難吃。而因為簽證啊h1b一堆東西讓回國會變得有點困難,那這麼說來人生軌跡確實是變了。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選擇的生活也就不一樣。

所以說除了那些畢業後就留在國外的人,那對一生的影響確實很大。其他答住出去讀個碩士什麼就回來分享經驗的,我很佩服你們在國外願意吃苦的精神和獨立的人格,但是其實吃苦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吃,你在上海每個月生活費只拿1000勤工儉學你也能體驗那種吃苦的感覺,人家農村的孩子考到一線城市來吃的這方面的苦不比你們的少。

想要反駁我的噴我的我建議你們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講我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的,那段時間對我身心性格的影響絕對比我本科碩士在美國要大的多得多,我都不敢說他對我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所以除了那些長留海外的人,其他大部分的留學生,客觀來說只是換了個地方讀了幾年書,感受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僅此而已。談對人生的影響,太過了吧。


本人...還是不給坐標了。初中的時候因為爸媽好多朋友的孩子都在國外讀書,於是就被順理成章地送了出去。

考完提前招生考試後的那一天後再也沒回學校,本來想好的那些熱血沸騰的事情再也不能實現了。每天的生活除了雅思還是雅思,每天背幾百個專業辭彙,也會在深夜留下眼淚,但是我沒有後悔。記得生日的後一天就是雅思考試,也許是因為太忙,那是我十四年以來第一次沒有過生日。往後的每一年我再也沒有過生日,因為時間總是撞在上學的時候。那段時間,我還不到十五歲。

出去的前一天晚上,誰也不知道我內心有多麼糾結,我甚至都不想出去了。

學校在倫敦,是一所排名不錯的私立學校,很大,很美。我很快地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和藹的老師。剛開始還沒有很能理解老師們說的話,每個說過的單詞都要再腦子裡過一遍,現在完全不用了。

由於我在讀IG所以全是國際學生,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文化的交融,第一次對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有時候各種矛盾還是很多的。具體就不列舉了,涉及的東西太多。以前本來想著以後移民去英國,但是生活了這麼久,我卻開始慶幸我是個中國人。

我慢慢適應了生活,喜歡倫敦的一切。第一次half term放假的時候,我不舍地離開了倫敦。回家好幾天也在想著早點回去。但是當我真正回去的時候,又莫名開始想家了。可能是第一次,現在習慣了也沒有那麼多想法了。

學校的興趣活動很多,我的性格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以前性格里總是帶著些陰暗面,現在幾乎被治癒了。見到人有時候也會笑了。雖然我還是那麼內向 。我總是不好意思和別人去說謝謝,因為總覺得會不好意思,但我也有在改。還有好像更加懂得了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以前好像一直在為了取得好成績,不停刷題,忘記了生活。現在的生活的確更適合我。我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個「自信 堅強 善良」的人。善良是最重要的。

在聖誕晚會上,學校將這個學期要走的老師公告,今年我的物理老師走了.

還有半年就要離開這個大家庭了,不舍.

還有在國外學習真的不輕鬆!!!!!!!!!!

英國的冬天很冷,前幾天還下雪了,但我還是很愛這裡,即使孤身一人。

現在我十五歲了。出去之前,我本以為我長大了,其實還沒有.

———————

分割線

好幾天沒看知乎,自己原本寫這篇文章是想紀念這一年。

很感謝你們能夠看到。新年就要到了,祝大家能夠每天都開開心心,好好學習,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再次感謝.


出國留學改變了我的人生。90年代末,我兩次考北大都名落孫山,最終滑檔進了一個小城市的二本高校。我哭著去學校報道,本科的四年里也常常在夢裡哭著驚醒。同宿舍的同學經常為此奚落我。然而我知道自己不止於此。

那時還沒有互聯網,我只能通過跟北京的好友通信,了解C9的同齡人都在做什麼。大三寒假,我去北京上新東方考GRE,借住在北師大好友的宿舍里,晚上放學回來,在北師大東門鐵獅子墳的過街天橋上,帝都車水馬龍燈火通明。這番生機勃勃的景象,讓我熱淚盈眶。

考過托福GRE, 正在申請美國的大學時,發生了911恐怖襲擊,美國關閉了海外留學生的簽證通道。於是我決定改道德國,其實也是因為我對語言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剛好藉此機會,去學習一年德語。

一年後,我如願接到了一所德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分外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加倍努力學習,以Top 3的成績畢業。畢業後,我回國工作,在中國最貧困的地區,雲南,貴州,西藏,內蒙古,做發展援助工作。兩年後,我憑藉著研究生時的優異成績,和兩年深入中國農村的工作經驗,獲得海外另一大學全額獎學金,開始了我的博士生涯。同樣,因為嘗過人生的艱苦,我還是努力讀書,五年半後畢業。再回到祖國,加入北京的某校,在夢想開始的地方,繼續新的旅途。

感謝出國留學改寫了我的人生。留學的經歷,讓我能以德文小說做日常消遣,讓我可以以英文授課和流利書寫學術論文,讓我至此不再為自己的人生感到那麼遺憾。


說說自己,英國碩士。工作5年後,辭職出國了。

我曾在知乎上回答了兩個問題:

出國留學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上海年收入30w,沒有房子,還是覺得焦慮,為什麼?

我覺得這兩個答案合在一起,能很好的解釋「出國對人生有什麼影響」

出國是更多的機遇和人生選擇,是見識更大的世界,和更為不公平得世界,這會讓你在面對未來漫長人生道路的時候,更為的平和和釋然。

說說我的例子:

我國內普通二本畢業,但是比較幸運,工作兩年後,我就換到了微軟。這是個非常international的公司,在我眼裡,這是個挺洋氣的公司。我老闆是奧地利人,我在的部門,一共10個人,除了我和另外一個姑娘是土著,其他人都是海龜。工作能力上,我不覺得比別人差,但是工作外的眼界和見識上,我覺得我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總有種自己有點low的感覺。比如部門之間的一些溝通啊,工作外一些一些團隊的活動啊,我總是跟不上大家節奏的感覺。工作了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的眼界,見識都要提升,而且學歷確實也是限制自己能夠到更高level機會的一個阻礙,因為很多內部很熱門的職位,明明白白的寫著:最低碩士學歷。而且覺得人生很短,既然有了想法,就不要猶豫,應該去實現它,因為人只活一輩子,待你老了,萬一後悔年輕時候的猶豫不決,哪有第二世給你活了。

我那時候自己攢了點錢,經濟上勉強可以出國了,和男朋友商量了下,就下了決心了。我去的學校在英國南部,海邊,離倫敦有半小時車程。英國排名18-25,世界排名120-150,不是top學校,但是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工作過人選擇學校可能和其他學生不一樣,我會城市+學校排名+花銷,綜合考慮。我很感激我的學校,因為學校給了我將近10萬塊的獎學金,減輕了很大經濟壓力,讓我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留學一年,學業很累,非常累。用英文思維聽一節1個小時的課下來,我認為耗費腦力的程度相當於國內中文課程的3倍。英國碩士課程比較滿,大課小課,加上seminar,一天下來沒什麼太多的自己的時間,而且很多seminar的討論需要提前做功課,比如看10幾頁的文章或者是去網上查相關的理論或者案例,不然沒有辦法和同學討論下去,總不能人家侃侃而談,你憋著一句話不說吧,那也滿丟臉,尤其在國外,歐洲學生英文普遍比中國學生好,要能一起順利討論下來,更是要做功課。

而且論文很多,最恐怖的時候,我一周一篇論文,持續了將近2個月,很痛苦。但是也是有辦法的,比如對我來說,因為工作過,所以我知道理論的東西和實際是有gap的,沒必要較真,聽到應付考試就夠了。所以上課我聽會,休息會,玩玩手機,走走神。有的課乾脆翹課了。如果你希望拿一等學位,不要學我。

這一年,見縫插針的,有時間我就出去旅遊,一年走了10多個國家。在英國去歐洲是非常方便的,辦個申根,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就暢通無阻了,而且花費也比較低。比如從法國到西班牙的機票,20歐元就搞定。我們每個學期都有reading week,我基本沒有在reading,都是在旅遊,去了土耳其和埃及。寫畢業論文之前和歸國之前,也旅遊了,去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德國,捷克。平時的周末就會去英國國內,比如劍橋,巴斯,蘇格蘭等等。在考試周,因為複習太煩了,我還抽空去了趟比利時,去放鬆下腦子。

總之,留學這一年,除了拿到了碩士學歷,未來在職場更有競爭力了。我其實不是很認同學歷不重要這個說法,學歷在任何時候都是重要的,只是能力和學歷誰比較重要,這個是一個要去討論的事情。

更重要的,我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領略了不一樣的文化,思想更開闊了,也預計了更多的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日子就是這樣的,你要看的到,才能想的到;想的到,才能在腦子裡有計劃,去實現它。

這些東西聽著比較虛,但是人生軌跡很大的不同,其實不在於實施和執行,很大部分在於選擇,選擇,選擇(重要的事說三遍)!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不太認同「選擇」重要這個觀點,但是活的越久,我就越認同這個觀點。

選擇對了,路對了,事情做的才有希望,有意義。而你腦子裡能出現什麼樣的選項,很大時候,是由你的眼界和看過的世界決定的。

說點更實際的,出國讀書,你有可能拿到更好的資源。比如在國外,你身邊的同學家庭條件都還可以,有些甚至是上市公司家庭的孩子,在國外都是一個圈子的,也許你一畢業就能拿到非常好的資源,不一定非得是工作offer 這種。

職場上班,是一條比較固定的路,如果你不是非常幸運,或者能力超強,或者貴人提攜,指望工作實現財務自由,基本上不太可能吧。

職場的路多難走,你得上司,老闆,一定是pk掉了很多人,才有今天的位置,而不是所有人能走到他的位置。所以,能折騰點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人生選擇。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也去了英國讀書,跟她一起玩的,是一個從小就跟家裡學做生意的女孩,一畢業,兩個人就合夥開了紅酒公司-那個女孩出渠道和貨源,她出力,負責日常的運營。但是就這樣,也比普通上班的要滋潤不少。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出國後,我內心更平和了。

留學生圈子,其實就是個小社會,出國的人,大多數家庭條件都還不錯。所以,出國這麼一對比,就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一種特別現實的東西-出身。

可能我因為經濟條件一般出的國吧,所以我身邊的人大多數家裡條件都比我好。看到那些,既有錢,又有閑,又長得好看的小姑娘,說不羨慕,那是假話。

在國外還好,大家都是學生,差距再大也都是衣服包包,奢侈品那點事,然而歸國後,高低不同,殘忍到立刻就可以見分曉。比如你工作7年才拿到的薪水和offer,白富美和高富帥,可能分分鐘靠關係就拿到了;更加虐你的,讓你覺得你之前的奮鬥都是nothing的,是那些不用找工作,直接繼承家業的同學們。他們昨天還跟你一起上課,一起為5000字的論文發愁,今天就甩你一大截,穿上香奈兒,阿瑪尼套裝,在家裡雇的高級職業經理人的指點下,去談幾百萬,上千萬的單子。

這很大部分是出身決定的,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如果年輕個幾歲,可能會不忿吧,覺得社會挺不公平的。可是我當時已經工作幾年了,這種事國內也有,只是沒那麼明顯,國外可能會更誇張些,但是這種事情越看的多,就越想的開了,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軌跡要走,總不能盯著別人的光鮮亮麗,耽誤了自己的日子吧。而且知足常樂也好,啊q精神也好,自我安慰也行,人活的不就是圖個自己高興和快樂嘛。如果你月入1000,雖然別人覺得你不行,但是你內心知足,覺得生活是快樂的,我覺得比月入100000,誰見你都覺得你牛逼,但是你自己每天要死要活,要有意義的多。

說到這裡,我想提一嘴:

前幾天,知乎有個問題特別火,樓主在上海,年入30w,但是沒有房子,30歲人生,非常焦慮。

我表示非常理解,因為我出國之前也是這種狀態,特別擰巴的狀態,沒房,租房子,生活怎麼奮鬥,都原地踏步的感覺。

普通上班族,收入每年上漲是有限的,眼看被北京的房價越落越遠,甚至工資漲的速度,別說房價,連房租上漲的速度都跟不上。自己每天都在拼死拼活的努力,看著自己慢慢的變老,可是生活卻沒有起色,原地踏步,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手一停,就沒的吃了,說不焦慮都是騙人的。

在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月薪3萬,都不如月薪3000,但是手裡有兩套房的拆遷戶,比如我原來的房東。

我當時特別羨慕我原來的房東,她因為拆遷,被補償了3套房,但是儘管拆遷這個事過去了好幾年了,她還是很抱怨,認為3套遠遠不夠,她大姐家,因為原來的房子院子大,被補償了5套,總是很羨慕她大姐。

錢這種事,總是人比人氣死人,每次她跟我提到這個的時候,我都特別的為自己心酸:我每天早上拼了命的擠地鐵,晚上拼了命的加班,忙的時候,中午連口飯都吃不上,一天下來,我回到家連,累到拖鞋得力氣都沒有,我這麼辛苦的掙錢,其實都是在為她打工,因為當時房租佔據了我當時薪水的60%之多。

我那時候心態不好,我總是覺得:她在跟我抱怨得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多麼羨慕她,多想過她那種日子,我真的好累好累,我從畢業的第二年就租她的房子,每一年,我的薪水漲一點,房租就漲一點,這麼多年過去了,儘管我都在世界500強的TOP10工作了,這已經是我個人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了,可是我別說買房,就連稍微提升一點點得生活質量,都成了奢望。沒有辦法,我因為工作資歷所獲得的薪水溢價,全部都被每年高漲的房租給奪去了。

有那麼一陣子,我覺得,我活著就是給她打工了。

實話實說,我房東人不壞,漲租子也是合理的市場行為。她原來自己住在昌平的小湯山附近(快6環了吧),算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周邊農民吧,早年因為家庭貧窮,子女也沒有上大學,一家子沒有一個有像樣的工作和固定的營生的,日子過的挺難的。

可是拆遷,算是她們全家的轉機吧,她賣了一套房子,掙了幾百萬,聽說她孩子拿了一些買了個工作,男人買了個10幾萬的車,拉活。另外兩套房租出去了(包含我租這套),租金足夠一家老小日常開銷了,出租著的兩套房,現在市價小1000萬了吧。

我後來辭職了。拿了獎學金,出國留了學,也到世界很多地方轉了轉,想法稍微有點改關了。覺得人生,各有各的軌跡吧,有得人就是幸運,羨慕嫉妒不來,還是過好自己得日子,降低期望,知足常樂。比如在上面說的,一畢業就穿上阿瑪尼,香奈兒,去談幾百萬單子的富二代。

還有讓我,覺得人生一下子通了,「頓悟」了的一個事情是我在布達佩斯遇到難民潮的時候。

當時敘利亞難民潮,大批難民,拖家帶口,漂洋過海的湧入布達佩斯,很多在路上,死了孩子,死了家人的。當時布達佩斯去往歐洲得列車全部停擺,我和難民一起被困在火車站的地下通道里,一起等待列車恢復的時刻,因為我的下一站是布拉格。

我當時覺得很心酸,不是為自己,是為那些婦女和孩子們。你說他們當下的需求其實就是一口吃的,一口喝的,還有想盡辦法去德國,保住性命。女人們帶著孩子,在通道里,鋪上一個破攤子,就算是家了,怎麼會奢求其他。他們可能偷渡過來的時候,一路就看著身邊的朋友,家人死去的,好容易抵達了歐洲,她怎感奢求過多。

我當時好歹在布達佩斯的房子沒有退,因為火車停擺這個事,房東還讓我免費住著,直到我能出發去布拉格了(真是世界級的好房東)。我後來跟難民一起跳上火車的時候,就就覺得自己特別幸福,我是去旅行,而他們是去逃命。

這件事,讓我覺得,世界太大了,能活的讓你羨慕的,可是只是全世界人口的0.001%,我雖然不是其中,但是至少,我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我的安全有保證,我有男朋友和家人,還有一群可以胡吃海塞的朋友。

所以後來,我也沒有想房子的事,也沒有那麼羨慕嫉妒恨房東了,我覺得我雖然不是她那麼幸運,但是比起那些還在水深火熱的人,我的生存壓力小太多太多了。

感覺目前自己,還是避免不了一些擰巴想法,但是整個人狀態會平和多了。因為出國,你看見了極致的好,極致的壞,感覺人生起伏高低不同,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普通人,小人物,只要自己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為自己,為家人去竭儘可能的去奮鬥了,生命和時間也就沒有浪費,也算是對的起家人和你愛的人,也不枉來人世走一回了。

這些就是我目前體會到的,出國帶來得人生的改變吧。

我的公眾號:辭職去留學

豆瓣閱讀專欄: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2560437/

知乎其他回答:

歐美平民的街斗能力有多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497124/answer/177323078

國外大學食堂是什麼樣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331381/answer/182351404

辭職出國留學,是作死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79305/answer/178747428

工作後再脫產讀書VS 一直讀書然後就業,二者的優劣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51344/answer/176964073

在國外認識香港人是怎樣的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27894/answer/176577175

在國外認識台灣人事怎樣的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52562/answer/171962926

世界各國人,吐槽自己國家哪些方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28199/answer/176536447

新一代留學生,看待祖國的態度是什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95644/answer/173859831

去英國留學,要注意什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66600/answer/160437946

國外孩子真的自己掙錢上大學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44385/answer/160595231

在海外生活,遇到外國人主動談起政治挑釁,該如何應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44385/answer/160595231

外國男人是否如同傳說的那樣都很優秀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40023/answer/158674559

為什麼有人認為留學美國比留學英國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9643/answer/176775409

如何評價馬里蘭大學中國留學生Yang Shuping:美國空氣清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55904/answer/173142267

如何坦然的面對慢慢變老得自己: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37273/answer/172499720


傍晚的悉尼 整個城市被絢爛的晚霞籠罩

我一個人從central火車站下來 望著掛在大廳中央的時鐘和站台來來往往的火車 不知為何 突然想起了月月答的這道題

我拿起手機 給閨蜜發了一條微信

我一定要去知乎上答一道題

出國留學帶給一個人最大的改變 一定是 學會和習慣一個人的生活。

發完 我抬起頭 拉了拉衣領 繼續匆匆前行

開頭的文風感覺回到了非主流的高中時代 但確實就是在一種文藝的氛圍下 矯情的因子就更容易作祟

特別贊同月月寫的那段話

初中是一個班的初中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

大學是一個人的大學

要說出國留學對於我一生的影響 作為一個沒有遠見的人 可能還並沒有什麼深切的感受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 我居然學會了享受孤獨

我從小是個愛熱鬧的人 身邊永遠圍繞著一群朋友 (雖然我知道我骨子裡是個很獨的人 但是大部分時候 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 還是很害怕寂寞的 如果不經常鬧騰鬧騰 就會覺得生活很無趣

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 害怕落單的我對於陪伴有種強烈的依賴 如果沒有人陪我去食堂吃飯 我可能寧願選擇不吃 也不願意一個人去

後來我到澳洲留學 來到一個安靜的小城 特別特別的安靜 4.5點之後商店都會關門 街上一片漆黑 和繁華的中國截然不同

而且 由於交通不便 大家選課不同 住處不同等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 我再也找不到一個能每天和我形影不離的人

於是我開始被迫適應獨處

一個人去圖書館 一個人去超市 一個人去健身房

最開始的時候 真的覺得很痛苦

好像自己是被世界遺棄的孩子

熱鬧都是別人的 而我什麼都沒有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這些好像都變成了很自然很正常的事

我不再是一個只能依賴別人照顧的小孩子 反而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自己搬家 自己修電腦 自己洗衣做飯打工

大姨媽痛的時候 咬著牙從床上爬起來給自己沖包紅糖水

再遇到什麼挫折和煩惱 不再像以前一樣到處找朋友吐苦水 而是選擇一個人默默地消化並解決問題

我慢慢地開始享受這種感覺 覺得一個人無比的高效和輕鬆自由

我經常一個人坐快3個小時的火車到悉尼上課 路上手機信號不好 我居然也可以忍受了

澳洲到中國10多個小時的飛機 我更是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長途跋涉 顛沛流離

我覺得 從我學會獨處的那一刻 不論是被迫的 或是自願的 不可否認的是 我確實成長了。

因為人生而孤獨 只有耐得住寂寞的靈魂 才是完整的 成熟的。

出國留學 不談投入產出比 但我們一定會犧牲很多東西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我和月月@四班色小兔 由於美國澳洲最遠航線的距離 由於冬夏兩季十分扯淡的相反 假期交錯 我們已經整整兩年多(哭哭 都沒有見面了

每年都是我回來她走了 她回來我走了

真的很想很想她。??

所以必定要犧牲掉一部分親情和友情 而且是我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 (當然也包括愛情

但也正是出國留學 讓我漸漸學會了處理自己的感情 不再患得患失 一切獲得和失去 都能很淡然地接受。

人的一生 會來來去去很多人 只有能接受時間和空間考驗的 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

當然 價值觀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在國外 沒有人會帶著有色眼鏡關注你貌似的特立獨行 沒有人會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

不用刻意維繫人際 每個人都可以真正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 比如只要認真地複習 考試一定能拿到滿意的分數

總之就是可以過的很舒服~遠離勾心鬥角 忘記虛偽圓滑 可以勇敢驕傲地做自己。

學會了熬夜。(哈哈哈說的好像在國內就不熬了一樣 不過是有點晚了 先晚安了。以後想起什麼再慢慢碼~

第一個贊同破百的回答 作為知乎的小萌新灰常激動~

By the way 剛開頭提到的那個發微信的閨蜜 給我的回復是 「你是適應能力特彆強 到哪都一樣~

我就不行 還記得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早上總是吐嗎?就是因為我的胃不適應 我就適合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彈~」

還記得她考研失利 我建議她和我一起出國留學 她就說 是真的受不了背井離鄉 一個人在異國孤苦伶仃 實在是太孤單了。

所以說 很多人都看不起出國留學黨 總覺得是花家裡錢什麼的

其實能做出這種選擇的人 才是最有勇氣的~

大家都很棒~??


我覺得我也可以發表一下出國對我人生的影響。 可以說是改變我人生軌跡的一步舉動。這也是我後來一直在鼓勵很多留學生留下來的原因。

正常來說,如果我不出國,我在國內讀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學的評價發展水平,現在估計也是在2-3線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較辛苦,會常常出差。直接用錢來衡量的話,應該是年薪在20萬左右。 主要頭疼的還是孩子的教育和醫療問題。 如果沒有買房的話(likely),現在應該壓力還是很大的。

大三的時候選擇出國還是很有魄力和勇氣的, 06年的時候美國大學的學費和現在差不多,可能還貴一點點(當時的匯率是1:8)。主要是家裡窮,父母在我決定出國的時候,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了20來萬給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學的費用。 我知道我拿著這錢在美國我不只要賺生活費,第二年的學費也得自己去弄。 當時並沒有考慮太多。 我就一個想法,我可以賺到學費,我可以找到底工作。 後來在美國的前兩年應該是我人生當中最辛苦,壓力最大的兩年,學過修車。在中部讀書,坐火車到紐約買出事故的車基本完成自己的維修後開回中部賣給別人,運氣好的時候一輛車可以賺4000美元到6000美元。 因為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賺錢上面,而且課程壓力又及大,每個學期都是18個學分,第一年結束後我GPA不到3.0。但是我總算是把第二年的學費給賺到了。 還能貸款買個房子出租給學生和自己住。 去美國的前兩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 我清晰的記得我剛到美國的第一周,感覺什麼東西都好貴,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餅乾。

後來研究生為了拿全獎,也是一個一個老師的問,而且不止問一次。 整個學院都被我問過好幾遍, 最終還是有老師不嫌棄我的低GPA,和沒有GRE的情況下給了我全獎(讓我幫他做了一個夏天的實驗,還給了我一小時15-20美元的工資),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覺得我很難在美國呆下去。 我至今還是非常感謝那個教授的。 2010年畢業的時候,經濟危機,但是當時的我居然拿到了紐約一家比較大公司的offer。當時,中國留學生唯一的一個,算是院裡面的留學生中不小的震動。後來的路就比較順了。 包括後來的轉行,去諮詢公司BCG。 直到從bcg辭職出來之前,工資也拿到了20多萬美元。 現在拿了綠卡,在美國也有幾處物業,國內前兩年也買了一套房子, 能開S550,想去哪裡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擔心將來孩子的教育問題和醫療問題(因為,不出意外,孩子應該會在美國生)。. 我覺得我是一個資質一般的人,包括現在英語都沒有說的特別利索。 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奮鬥的準備,美國是給你非常大的機會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部分留學黨認為「不能留學的根本原因就是你不努力?」?
出國留學,幾年後回國,到底值得嗎?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送子女出國留學有何利弊?
讀旅遊管理專業能找到什麼高薪的工作?
家境一般,想去澳洲留學?

TAG:留學 | 留學美國 | 出國讀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