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國經濟發展速度不同的深刻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這三個國家是分離自日不落英國的大印度斯坦,都是人口大國,實際種族類似,雖然分穆斯林和印度教,但是本質上都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過渡階段。但是1990年以來,印度常年經濟增長在5%以上,孟加拉在3%-5%,而巴基斯坦則長期低於3%。2014年,印度人均GDP為1630USD,孟加拉為1096USD,巴基斯坦1333USD這三個國家正好可以作為互相對比的參照組,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這三個國家之間經濟發展速度的巨大差異。

存在的異同,三個國家的人種構成類似。但是一個區別是穆斯林和多神教的區別,另外一個區別是印度堅持了二三十年的五年計劃。


題主所說的數字雖然未必準確,但是已經可以定性的說明問題。為什麼巴孟兩國經濟增長率低於印度?其實題主所說的不無道理。

首先,正如題主所言,宗教差異與經濟增長是相關連的。

其次,三國之前體量和稟賦的不同造成了經濟增長的差異。

再次,三國之間統治階層的統治戰略和水平有一定差距。

三點綜合起來,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差異那就是:巴基斯坦(包括東和西)是先天不足的國家,而印度雖然是一個殘缺的國家,但仍比對方好太多。

先說第二點,看看地圖就知道。無論是東西巴基斯坦,地理上都極為不利。西巴的地形呈長條形。只有一個短邊臨海,海岸線雖然不算太短,但真正大的經濟港口只有卡拉奇一個。整個國土縱覽:最北面是巴控克什米爾,此地雖然戰略位置重要,經濟上卻沒什麼直接收益;西北是普什圖人的兩個省,山地崎嶇,難以進入,現在又陷入動蕩;西南是俾路支省,地廣人稀,資源缺乏,還一直鬧獨立。換句話說,巴基斯坦一大半國土是不穩定地區,經濟上只能大把的「賠錢」。唯二賺錢的兩個省,旁遮普耕地多,農業發達,卻遠離海洋,其東側還處於印度的時刻威脅之下(想想河南安徽的經濟,特別是如果其在地方威脅的情況下);信德靠海,但印度河在此處已經成為「客河」,耕地面積有限,而且比省群山環繞,與巴基斯坦內地聯繫困難。整個巴基斯坦像是個肚子大(旁遮普),口子小(信德),瓶體破裂(克什米爾、西北、俾路支)的瓶子,而且偏偏一邊還有一個敵方時刻打算打碎這個瓶子。

至於孟加拉國,從經濟角度來說,國土情況要好一點,全國都是衝擊平原。這也讓孟加拉國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恆河平原並沒有像長江那樣的主航道,相反,泥沙造成了孟加拉國的沿海良港稀少。唯一的吉大港處於國土一隅。況且孟加拉國地形單一,缺乏山區,除了種植業之外,幾乎所有的礦產、能源、森林等資源都需要進口。進口對像有集中於印度一家,議價能力非常弱。孟加拉國非常缺乏儲備土地,缺乏經濟增長點,一個側面證據就是,其大量的人口甚至不受國境約束,到了印度東北甚至緬甸。何況獨立前還時刻受到印度的軍事威脅,一馬平川的地形防禦壓力巨大。想像一下,如果太湖平原沒有長江通道,沒有上海這樣的港口,沒有浙江南部、蘇北、安徽這樣的經濟腹地,其經濟會怎樣?

而對印度而言,問題就輕的多了。西巴的印度河流域地形相對獨立,除了(印度控制的原)旁遮普之外,對印度沒什麼影響。東面孟加拉國,除了人口之外什麼都沒有,甩掉人口包袱也不錯,只有印度東北收的影響大一點。何況印度還擁有完整的整個南印度。此處兩面靠海,交通方便,思想相對開放。事實上,近年來,印度的新興經濟(挨踢、製藥等)大多位於南方。

因此,印度的殘缺不全不怎麼影響印度的發展,反而讓印度甩開了邊疆地區的複雜問題。而先天不足的東西巴基斯坦卻處於「造血地區少,失血地區多」的窘境。

再談第三點。前面說了,巴基斯坦先天不足,經濟上的「死重」多,經濟好點的地方又時刻處於龐大的印度威脅下。可以說,這個國家從建國就一直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這就造成了巴基斯坦的國防壓力要比印度大的多。其不得不不斷的從本就不佔優勢的經濟中抽出血液來供給一支龐大的軍隊。這也讓軍人政治成為巴基斯坦一個突出特徵。

「外國是一個國家擁有一支軍隊,而在巴基斯坦,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讓我們看看幾十年來,巴基斯坦的政局變化:

首先明確一點,巴基斯坦的政局主要由以下因素影響:「一支軍隊,兩個政黨(家族),五大民族(省)」。

早期,1947~1958,從自治領到獨立國家,局勢動蕩複雜,略過。

1958~1969,阿尤布汗時期。阿尤布汗是長期居住在旁遮普的普什圖人,軍人出身。他的政變上位,至少有好幾重意義:首先,他的政府是第一個穩定的軍政府,結束了此前巴基斯坦動蕩不安的局面。順便說下,巴基斯坦軍政府的領導人普遍喜歡總統稱號,討厭總理稱號。幾個軍人總統當中,阿尤布汗(和他的繼任者葉海亞汗)、齊亞哈克乾脆不設總理,穆沙拉夫政變上台,實際繼任總理,卻自稱「首席執行官」,不久就自封總統(法律上講是戒嚴法時期,不設總理)。而民選領導人,往往喜歡自稱總理,而且幾乎無一例外的陷入無休止的府院之爭。

其次,阿尤布汗上台,意味著早期主導巴基斯坦政治的穆哈吉爾人的失勢。阿尤布汗作為旁遮普人和普什圖人共同接受的領導人,上台不久就將首都搬遷。從穆哈吉爾人集中的卡拉奇,搬到了普什圖人和旁遮普人分布的交界處伊斯蘭堡。

再次,阿尤布汗這個軍頭的上台,將「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相當於印度的國大黨、台灣的國民黨)這個金字招牌拿到手裡。此後,「穆盟」這個招牌四分五裂,不斷變化,成為不同的人的遮羞布。

1969~1972,葉海亞汗時期。此公是阿尤布汗在政治不利時推出的繼承者。任內主要大事就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孟加拉國獨立。

1972~1977,阿里布托時期。第三次印巴戰爭失敗,孟加拉國獨立,軍政府威信掃地,總算結束了戒嚴時期。民選的阿里布托總理上台。阿里布托是信德省的大地主出身,卻傾向左翼。他的政黨「巴基斯坦人民黨」的大本營就在信德,此時發展為唯一能與「穆盟」對抗的政黨。阿里布托在任內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但最終失敗的土改。後來被軍頭齊亞哈克推翻,幾經周折後被絞死。

1977~1988,齊亞哈克時期。又一個穩定的軍政府,戒嚴法又一次出台。此時巴基斯坦倒是經濟不錯,成為南亞最富裕的國家。後來齊亞哈剋死於一次神秘的空難。

1988~1999,兩黨時期。就是貝布托(阿里布托之女)的人民黨,與謝里夫的穆盟(謝里夫塞)之間的反覆爭奪總理職位。夾雜著尖銳的府院之爭。事實上,雖然兩者都是全國性政黨,但人民黨的基本盤在信德省,布托家是當地最大地主;穆盟(謝里夫塞)的基本盤在旁遮普省,謝里夫家族是當地最大地主之一。總理職務在這兩個人之間轉來轉去,充分說明了巴基斯坦政治上的封建性。

1999~2008,穆沙拉夫時期。第三個穩定的軍政府。此時美國的反恐戰爭開始,巴基斯坦不得不咬牙跟隨,此時巴基斯坦的經濟受到戰爭的極大影響。

2008~2013,扎爾達里時期。此人是貝布托老公,在貝布托被恐襲遇難後,被人民黨推舉為領袖,當選總統。注意,貝布托遺囑中安排自己未成年的兒子在成年後接任人民黨領袖(呵呵)。扎爾達里早就有10%先生的外號,裡面干下來,任內兩個總理加上他自己都統統因為貪腐走上了法庭。

2013年至今,是謝里夫的時代,執政黨是穆盟(謝里夫派)。此人在巴基斯坦政壇沉浮多年,與布托家族斗,與總統搞府院之爭,與穆沙拉夫軍政府斗,現在總算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其主持對憲法的又一次修改,確定了總理職位的權力。而新選出的總統,是出身信德的穆盟黨員(明顯奔著布托家族去的)。注意,此人公開表達忠誠於謝里夫,也就是總統忠誠於總理!

由上述可見,巴基斯坦的政局始終在軍政府與黨派政治中搖擺。各黨派都有自己的根據地,往往與特定的民族掛鉤,代表人物則是其最大的地主。整個國家民族、地區、軍政、黨派等矛盾非常尖銳。再加上近年來極端主義興起帶來的局勢動蕩和大國插手,可以說,巴基斯坦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經濟規劃,也沒有一個強勢的中央政府。這樣的國家能搞得好才怪。

相比之下,印度政壇雖然也出過不少奇葩事。但文官政治穩定運行了數十年不被干擾,經濟計劃明確而穩定。特別是每個時代都抓住了一定的經濟增長點。這就讓印度的經濟形勢要好的多。

那麼宗教對經濟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世界上不存在一種純粹的「宗教」。任何宗教都是與社會經濟等糾纏在一起的,因此很難評判一種宗教究竟對經濟起什麼作用。甚至因為研究者立場的問題,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變成彼此的攻擊。

因此,我這裡只探討性的談一談:

從實踐上看,儘管還不少的爭議,但在印巴分治之前,穆斯林的經濟能力就已經落後於(部分)印度教徒。而南亞地區的一些較小的宗教,如錫克教、拜火教、耆那教、巴哈伊教之類的表現也非常突出,人均來講,遠遠將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甩在後面。

小教派的出色表現比較好解釋:這些小教派要麼出現的比較晚(去錫克教、巴哈伊教),教義比較適應現代社會,規模也比較小。要麼是在歷史上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擠壓,剩下的都是比較有文化的人群,經歷了一個「精英化」的過程,類似歐美猶太人的情況。同時,面對社會變革也更容易放下身段,投身擁抱更加先進的西方文化。因此,小教派的出色表現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為什麼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也體現出了經濟能力的差距呢?特別是一般認為,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更加落後,比起來伊斯蘭教還是比較進步的。怎麼穆斯林反而表現的不如印度教徒呢?

有句話(我忘了誰說的了)是這樣的「越是接近現代社會的傳統社會越是難以轉型為現代社會」。這一點在伊斯蘭社會中體現的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傳統的伊斯蘭社會之所以轉型特別困難,是因為它的傳統社會「太成功」了。

比如,精鍊的接近哲學化的教義,人人平等的宣傳,明確紮實的法制傳統,開放又堅固的教義體系,重商主義的傳統……這些在其他社會需要一步步發展出來的東西,在伊斯蘭世界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為什麼伊斯蘭教能成為工業革命前人類歷史上最成功宗教的原因。

然而,革命不徹底所形成的統治階級,往往比此前單純反動的統治階級更加兇殘狡猾。過去我說過,伊斯蘭教的發展史,就是不斷「成功」,又不斷封建化加深的歷史。本來進步的主張,被深深地封建化進程所消解。而新的統治階級更加捻熟社會規則,掌控社會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其統治的基礎更加牢固。社會文化的糟粕發揚的更加徹底。

就拿巴基斯坦為例:巴基斯坦國父真納,是一名律師,是所謂的西化精英。這與甘地的出身沒有本質區別。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殖民給半殖民地社會,首先覺醒的都是這些西化人士(往往不是律師就是醫生或者是軍人)。這些人真正認識到本民族在世界上的差距,急切的想要改變自身落後的社會面貌。這也讓印巴兩國的獨立實際上處於同一邏輯之下。

相比之下,印度教在社會方面更加落後的教義,讓印度教徒有了更加充足的動力進行改革。比如,起碼錶面上廢除了種姓隔離制度。儘管其主張往往由於各種原因難以完全落實,但起碼給人一個向上攀爬的動力。而伊斯蘭教社會雖然理論上承認人人平等,但實際上卻被更加狡猾統治者所把持。沒有給社會下層(無論是本宗教內部外部)一個實質的出路。所以,反而缺乏活力。

順便說下,由於印度教還是沒能完全廢除種姓制度(也不可能),很多人覺悟的人往往投奔小的教派。而這些人都是很有活力和自我意識的群體。這也讓那些小教派表現更加出色。

因此,對於巴基斯坦來說,與其他的伊斯蘭國家一樣,社會基層的封建化,與社會上層的買辦化同時存在。一種理論上更加先進的宗教被反過來用於維持舊的社會結構。在這種條件下,自然會產生一批人追求「原教旨主義者」。也就是對目前的封建性質的社會的挑戰。但這也讓目前階段的社會變得更加動蕩不安,拖累了經濟的發展。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 這四個的關係可以和

中國,新疆,東北,台灣 相比。

巴基斯坦(類似於中國的新疆)本來就不是啥好地方,自然條件差,政治不穩定,交通偏遠不便,搞經濟很困難,搞成現在這樣不錯了

孟加拉(類似於中國的東北)是魚米之鄉,自然條件巨好,而且還有出海口(東北沒有),也沒有政治不穩定的問題(東北靠朝鮮靠蘇聯)。但是它有個巨坑爹的地方:它不是完整的印度的東北,它只是印度東北的一小塊。

你看一下地圖你就知道有多坑爹了,印度東北地區 99% 的山都是印度的,只有和緬甸接壤的地方有幾個小山包是孟加拉的。

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孟加拉這個國家基本上不產啥資源,尤其是最重要的能源來源:煤,石油,它都沒多少產量,想搞個水力發電都一馬平川搞不了。除了太陽能什麼能源都缺,太陽能電池板又買不起,於是就只有利用太陽能來搞農業了。(在北面緊靠印度邊境的山腳下發現了煤礦,最近幾年中國人在幫忙開採,應該會在將來對它發展工業帶來幫助)

要是孟加拉能夠擁有完整的印度東北,自然條件優越,魚米之鄉,還不缺能源礦產,那就能和中國的東北相比了。那就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斯里蘭卡(類似於中國的台灣),比大陸地區富裕,有港口優勢,政治上處於弱勢,經濟上依賴大陸地區,內部有族群認同問題(比台灣鬧得厲害,還打了好多年內戰)

最後,假如印度當年不分裂的話。。。。那真是太可怕了


瀉藥。

題主自己說的有點多,可說的多多少少都有問題。

眾所周知,這三個國家是分離自日不落英國的大印度斯坦,都是人口大國,實際種族類似,雖然分穆斯林和印度教,但是本質上都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狀態下。

半殖民地半封建這是個有特殊含義的馬克思主義史觀的詞,南亞是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是非常有爭議的,不能妄下定論。就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個詞,印度的馬克思主義者自己都說不清,而且這個也牽涉到很多,我們不能隨便說。

Semi-Feudalism or Capitalism? Contemporary Debate on Classes and Modes of Production in India on JSTOR

但是1990年以來,印度常年經濟增長在5%以上,孟加拉在3%-5%,而巴基斯坦則長期低於3%。這三個國家正好可以作為互相對比的參照組,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這三個國家之間經濟發展速度的巨大差異。

真的是這樣么?印度比其他窮兄弟厲害這麼多?真的不見得!不知題主的數據怎麼來的?

我給大家上一張圖,這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人均GDP 多年比較圖。

既然題主說到了1990年,我們不妨就以1990為起始比較。

印度1990年人均GDP是巴基斯坦的1.04倍,2013年是1.17倍多。

印度1990年人均GDP是孟加拉的1.34倍,2013年是1.56倍。

實際上,印度發展並不比兩個窮兄弟快多少。如果真的是印度常年經濟增長比巴基斯坦快兩倍,人均早就拉開差距了。

而且GDP總量上,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孟加拉倍數的差距跟是在縮小,因為後兩者更能生。

所以我這裡列舉人均GDP已經很給印度面子了。

存在的異同,三個國家的人種構成類似。但是一個區別是穆斯林和多神教的區別,另外一個區別是印度堅持了二三十年的五年計劃。

說到什麼幾年計劃,這肯定不是印度發展的原動力。印度可以說是個買辦資本主義,可以說是個官僚資本主義,可印度肯定不是什麼共產主義國家。雖然印度有五年計劃,但是這個跟中國的五年計劃只是名字上一樣。

印度經濟主要比窮兄弟強在兩方面。

一個是印度精英教育發達。

雖然印度平民教育很差很糟糕,但是印度精英至少精英。在南亞比爛大賽中,印度的精英教育至少比其他國家強。因為精英教育精英,印度現在可以發展一下類似軟體業,電影業的行業。

一個是印度政局相對穩定。

還是這樣,南亞是比爛比慘大賽。並不是說印度體制多優越,至少這個腐朽的官僚體制能把這台國家機器支撐下去。

而且題主有一個說反了,印度的人口構成很不利他發展經濟(相對窮兄弟)。

因為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一個同質性高的國家會比一個同質性低的國家好發展,而印度人種宗教混雜,很難辦。

而兩個窮兄弟,雖然也有教派問題,但人家99%都信的是一個教。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業地理條件的差異。

先上個圖。

南亞次大陸三國,印度以熱帶亞運熱帶平原高原為主,巴基斯坦一半荒漠,一半亞熱帶河谷平原,孟加拉國主體是恆河三角洲。

更直接反映農業產出的年降水量方面,給一張圖,就更為直觀:

印度在三國當中,農業氣候條件最好。

巴基斯坦過半的國土乾旱少雨。

孟加拉國降水量巨大,正所謂過猶不及,一旦土地的自然植被剷除,被開墾為耕地,超強降水的沖刷效應會迅速讓土壤中的肥力喪失,更不要說強降水帶來的自然災害了。

(熱帶農業是一個很專門的農業研究方向,如何既耕作又不讓土壤喪失肥力,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事,為此中國專門建了一個華南農業大學,最初就是從事這個方向的研究。)

印度剛好合適。當然和中國、北美、東歐比,印度國土有個問題是雨熱不同季,但是降水量適中,這一點比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好太多了。

上面兩圖是三國的農業產出。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人口大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外匯負擔,會明顯制約一國經濟發展,此外,也是巨大的社會安定隱患。


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國經濟發展速度不同的深刻原因是什麼?

應該是分裂

這哥三個,本來可以是一家,各具地理稟賦,可以互通有無。

分裂後,外耗增大,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該隔閡,應該聯通 !~

印巴之間的邊境線耗費的資源,如果變成公路鐵路,就和諧了。

這是歷史的教訓

反觀我國歷史,分分合合

凡是輝煌階段,都是合

凡是衰落階段,都是分

這點一定要注意!~


可能是因為有種姓制度吧

我說的是 印度現在的統治階級根本不是原印度人 而是以前的征服印度的征服者 跟現在的伊朗一個種族的 我是相信人種不同論的 智商 體質等等每個種族都不一樣 而印度人的智商真的是低到可以 平均不到80 我記得 除了非洲 和極少數地區 印度人智商是最低的 這是客觀存在的

我在貼吧上看到 有人去印度旅行 跟普通人談話 和跟精英(教授)談話真的差很多

編不下去了 我是按照答案來推結果的 我只是發現了這點不同 所以就寫出來了 隨便看看就好 不用當真 我也沒證據證明我是對的 ˉ\_( ??ω?? )_/ˉ 優雅


首先說孟加拉國 孟加拉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整一個平原 水熱充沛 充沛到每年都有洪水災害 所以發展最差 巴基斯坦 經濟沒有一個突破口 沒有印度的世界辦公室 世俗化也不夠 但其實巴基斯坦和印度經濟差距不是特別大 最後說印度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 一個很努力的國家 印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對外又不夠開放 高階層用腳投票 拚命移民歐美 印度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是最努力的兩大群體 印度新移民能迅速成為一個完全的美國人 他們努力 他們鑽營 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以至於矽谷的高管充滿了印度人 他們就是鄧公說的務實主義者 而巴基斯坦還未世俗化 做不到這點


印度有孟買,有班加羅爾,有新興的古吉拉特。這些都是代表印度精英智慧的幾個點,所以印度雖然槽點很多,但這幾個點足夠支撐印度成為南亞最強了。但印度缺少全國性的經濟整合,比方印度就沒有京杭運河,長江經濟帶的概念。如果我是印度總理,第一件事對吉大港進行殖民,利用恆河,布拉馬普特河的內河航運,開發印度北部的經濟。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內部不宜優先配置大工業,所以大工業就沿著V型海岸線布置。這樣的經濟布局絕對不輸中國的大T型,而且印度的光熱條件更好。所以當印度人覺醒了,腦子好使了,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孟加拉國呢,就是一個占著廣東的地,過著非洲生活的國家,是在是不想吐槽,我覺得孟加拉國能過成現在純屬腦子不開竅。所以真的巴不得吉大港做我們的殖民地,中國太需要印度洋出海口了。巴基斯坦?不好意思,條件應該是南亞次大陸三國中最差的,還是重點發展卡拉奇(印度河三角洲)吧。


人種上三個國家可能還有些不同,印度人種上最多最雜,主要包括膚色較深的各種原住民和雅利安人,西孟加拉邦還有很多面目看起來像緬甸或藏族的居民。孟加拉的人種構成沒有查到,紀錄片中和國外看到的孟加拉人膚色較深,輪廓分明但體型瘦小。巴基斯坦的人種在知乎上看到有人介紹說是以雅利安人為主。拋磚引玉,希望有了解的知友給大家普及一下,謝謝。


推薦閱讀:

什麼是「布魯沙斯基人」(Burushaski)?
中國有沒有能力幫助巴基斯坦擺脫頻繁政變的魔咒?
巴基斯坦為什麼這麼亂?如何看待中巴的親密關係?
如何評價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巴基斯坦有沒有印度的種姓制度?

TAG:印度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經濟發展 | 南亞 | 國際局勢 |